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推荐7篇)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篇1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协调发展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它是保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城市环境与经济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若要快速、持久和稳定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反过来,经济发展了,又能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终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受阻,必然减弱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导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因此,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石河子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讨论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和它们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如何促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

石河子市始于1950年,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畔,乌鲁木齐以西150公里处由几代军垦人在戈壁滩上建立,发展到今天已有59年的历史,从以前的蛮荒之地到现在以“戈壁明珠”的美誉著称于世,并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最佳范例迪拜奖”。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石河子市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见下图表(1),石河子市近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情况如下: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石河子统计信息网。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支持的力度,给石河子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整个石河子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的恶化也日益凸显出来。空气质量问题,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都逐渐成为了石河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阻力。

一、石河子经济发展的现状

石河子作为兵团最重要城市之一,其正处于经济迅速上升时期。在兵团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08年,石河子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4%。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68亿元,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59亿元,增长28.9%;地方财政支出11.71亿元,增长26.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96亿元,增长29.8%。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6亿元,增长24.4%。

二、石河子环境改变的现状

至2008年,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保持在94%以上,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自然降尘四大指标、环境噪声及交通噪声平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2008年“三废”排放情况

总体上来讲,石河子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趋向好转,政府部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促使经济发展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达到协调发展。

三、石河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的选择。

城市经济与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对其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必须在可操作性、层次性、动态性、完备性等原则指导下,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各个侧面反映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质量并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针对石河子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如下表的指标体系。环境效益指标的选取着眼于能反映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城市环境保护和改善投入强度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等方面的11个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的选取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依据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选取GDP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

利用协调度来初步衡量石河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程度的定量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前者用于度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状况,后者用于度量同一发展阶段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与经济的协

调状况。

根据计算公式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指标数值, 取调节系数K = 2,由于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因此取权重系数α = 0.5,β= 0.5[4-7 ]。经过计算,其结果如下表:

根据计算结果,参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及评价标准,石河子市不同年份以及发展类型的变化趋势可以概括如下表:

从上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石河子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是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而且经济效益总是优于环境效益,说明城市发展之路与世界城市发展的过程类似,都是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总体来看都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发展状态。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总体是提高的, 经济效益基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与石河子城市经济稳步增长相吻合。环境效益相对而言波动略大, 1990—2000年,环境效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1—2005年环境效益逐年下降, 但仍高于1990年的水平,直到2005年环境效益才好转,2000年环境效益是所有参与评价年份中最高的。环境效益的值的变动和石河子城市对应时段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石河子市在1978年以后城市发展速度开始逐渐加快, 大气环境与水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环境治理与保护在这时候才开始起步,环境治理总落后于经济发展。但是城市经济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尚在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之内,采取集中联片供热、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液化气、大力发展绿化等措施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力的和非常有效的手段, 因此环境效益还比较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也较高。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规模扩大迅速,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对环境的压力也最大,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效应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 因此环境质量下降较快, 环境效益最差。2000年以后,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加大了力度,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效益好转,其值持续升高。增加绿化面积。目前,石河子市已有绿地1 063hm2 ,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绿化不仅能调节气候,而且能净化空气。

四、导致石河子环境转变的原因

首先,第二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九五”时期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最快,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八五”时期的1416∶3716∶4718 调整为1415∶29∶5615。到“十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石河子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投入增长速度最快。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 年的2119 %提高到2004年的2917 %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导作用逐步增强。化工、纺织、食品、现代农业装备、能源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初具规模。2005 年石河子市实现GDP 53174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GDP 23163亿元;工业实现总产值18137 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103 %。这表明工业在石河子市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 十五”期间垦区污染负荷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以及固体废弃物均比“九五”期间有所上升。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工业废气排放,尤其是东西热电厂、八棉、天业自备电厂等耗煤量约占工业耗煤总量的80 %。化学需氧量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河子每年约有5 000 多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蘑菇湖水库。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以粉煤灰和炉渣为主的固体废弃物由“九五”期间的40 t上升到2005 年的1 000 t。

其次,工业结构技术集约化程度低

从石河子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前10 名行业排列的情况分类统计,1997 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100 %和68100 %。2002 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67 %和38133 %。从排名可以看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发展,传统的食品、纺织反而具有较快的发展,呈现出工业结构技术含量集约化的发展停滞不动的状况。虽然“十五”时期石河子市工业经济在“九五”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工业污染治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格局中,由于该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电力、食品、纺

织、造纸工业和化肥工业。这些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液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加之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使得工业污染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再次,环境政策及监管不力

环境政策及监管不力过去,我们在环境政策上侧重末端治理,达标排放,把着眼点集中在污染产生后的处理、处置上,忽视了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再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污染控制。由于偏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控制,把生产过程与污染控制分割开来,致使原材料、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但产品成本高,而且还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废水。同时,环保部门对不法企业行为的处罚额度偏小,处罚程序周期较长,执法威慑力不足,致使不少屡查屡犯的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存在着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另外,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快速、高效、可操作的合作机制,影响了违法案件查处的进度。

五、政策建议

在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情况下,石河子市的环境质量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在上边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必须实施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篇2

关键词:校园绿化,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现状,发展方向

石河子大学地处中国西部的绿洲城市石河子, 是由原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奎屯师范学院等于1996年合并而成的一所新疆建设兵团高校。石河子大学校园是在缺乏统一系统规划的情况下组成的, 绿地建设亦是在过去绿化的功能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如植物搭配不合理、基础设施缺乏和文化品味不高等。因此, 分析校园环境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方向意义重大。

1 概况

1.1 自然条件

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 准噶尔盆地南缘, 是玛纳斯河的冲积扇, 地势平坦, 整个校区东高西低,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地形坡度南北2‰, 东西9‰。石河子市区地表层为50~200cm厚的亚黏土, 以下为巨厚沙砾卵石层,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气候属大陆性温带干旱型气候。

1.2 学校概况

石河子大学校园位于石河子市东城区, 随着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市政府的东移, 石河子大学在空间上位于城市的中心区, 并置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 大学的校园绿化建设直接影响着老、新城区自然环境的衔接和石河子园林城市的建设。

2 校园环境现状

石河子大学校园南北跨3个街区, 北三路、北四路横穿校园, 把学校分隔为北、中、南三部分, 校园总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北校区为原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旧址, 整体总局沿用原布局———道路纵横交织, 没有明显的轴线关系。西部与北部为教工住宅区, 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 约占北校区总面积的32%。其他为教学、科研、运动、学生住宿等用地相互穿插的格局。中校区原为农田和苗木生产用地, 在1996年石河子大学合并成立时划归大学, 从而把南 (石河子医学院) 北 (石河子农学院) 贯通起来, 组成现今主校园区。中区为南、北、中三大校区中最年轻的一个, 为新建校区。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 中区有明显的规划痕迹, 北大门、会泽区一号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中夹带的场地都位于一条轴线上。轴线组团建筑外围有一环路, 环路外围又是一圈建筑物, 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中区主体教学、科研、办公区。南校区的轴线位于东侧, 北起校区北门入口, 沿一条南北道路向南到达春辉堂 (大学老礼堂) 再向南依次为医学院主教学楼、南大门。与轴线垂直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把校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为教工住宅区, 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 占总面积15.6万平方米的20.5%;南部为学生住宿生活区和教学、办公、科研区。

绿地环境主要是由道路绿化、集中组团绿地及建筑物周边绿化组成。南北两校区的绿化多是在建校初建设的, 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呈郁郁葱葱的景观, 遮荫效果好, 绿化在数量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区作为学校的新校区, 环境建设起步晚, 现有绿地在视觉上草地多、小树多、乔木的遮荫效果不好, 但小树的数量已经基本饱和, 而且已经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再过5~6年能够达到很好的避阳遮荫效果。

通过细致的实地调查、分析, 对校园环境有如下认识:一是3个校区相互独立, 没有做统一的规划, 缺乏空间联系;二是校园绿化中植物方面乔木过密, 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合理, 缺少景观上的层次设计;三是绿地中为师生提供的休憩、学习设施过少, 不能够充分发挥绿地的使用效益;四是校园中缺少花卉和彩叶植物, 景观季相变化单一;五是校园中的绿化植物都严重依赖人工灌溉, 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六是绿地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果;七是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不能体现自己特色, 缺少文化蕴含;八是教职工住宅区占校园区面积的比重很大, 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环境建设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校园环境未来建设的方向

3.1 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

21世纪的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学识的能力, 养成独立的人格特质, 使其具有人文、社会、艺术、文化的涵养,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蕴育现代化公民。这个目的内涵包含了学生的学习、社交等生活形态, 而这些生活离不开校园及周边环境[1]。由此观之, 校园环境的良好与否,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教育目的及大学功能的完整性。规划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提供师生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

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三大 (南、中、北) 校区之间的联系问题。目前3个校区被横穿的2条城市道路分隔相互独立, 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景观建设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规划应在尊重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基础上,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 学校的主管部门及领导需统一认识, 以规划者的身份积极参与, 与设计师共同完成规划。另外,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严格遵循规划, 才能够使环境的建设不处于自由无序的发展状态, 最终建成一个有特色的优良教学、学习、科研、生活环境。

3.2 创建校园生态环境

生态校园 (Ecological Campus) 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 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生态校园建设的作用:一是在于强调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 重视校园建设的和谐协调,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并能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2]。生态校园的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的基本特征, 在生态校园建设中, 应该在物种多样性及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性上下功夫。物种包括植物与动物2个主要方面, 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增加植物的种类, 以使校园就是一个植物园, 能够满足植物相关的课程实习需求。多布置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 为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地。增加植物的配置形式, 形成乔、灌、草、藤相结合的复合种植形式。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地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最高, 其次是乔灌结合[3]。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形式, 既能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 又能在空间上形成高、中、低3个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树种搭配应考虑季相变化, 使校园景观一年四季展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

3.3 尊重历史传统, 挖掘、发扬新疆建设兵团文化内涵, 体现兵团特色

新疆建设兵团在我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团体, 它的成立、成长、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屯垦戍边、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奋斗史。它不但为国家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种以艰苦奋斗为主旋律的文化对于当今西部建设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小康社会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高校也以“以兵团精神育人, 为屯垦戍边服务”为办学特色, 毕业生也多是在兵团服务, 这样的特色应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体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能够体会兵团精神、文化, 成为大学校园环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以人为本

环境建设是为广大师生服务, 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尽可能多的设施 (园桌椅、休憩小品建筑等) 以满足需求。在环境建设中要重视人的心理、生理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并以其为根据来考虑规模尺度, 建筑、空间、城市的尺度, 建立人对生活环境的归属感, 使之符合人性化的需求[4]。譬如座椅的布置要有更多的灵活性, 而不是简单的“背靠背”或“面对面”布置, 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交谈或不交谈。

3.5 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石河子大学位于石河子市的重要地段, 校区与市区穿插, 相互交融, 校园绿地是石河子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小圈圈”, 要放在城市绿地的全局上科学合理布局。同时, 石河子大学是一个开放性大学, 将大学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中, 使教育真正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故而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要为远期大学与社区共享做好铺垫。

3.6 因地制宜, 创建节约型校园

借鉴中外园林历史的公正态度应该是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根据园林所在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决定园林风格[5]。石河子地处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 水资源贫乏, 石河子市城市生活供水水源全部为地下水, 石河子市地下水现状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6]。石河子大学的绿化用水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 环境建设中大量利用草地等高耗水绿地形式是得不偿失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 要创建节约型校园, 应该在以下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绿化植物以耐旱的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建立以表现干旱地区的生态形式为主要模式的绿地, 如设计建造以沙枣、梭梭等干旱地区植物为主的“旱园”, 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既可以对内地来疆的学生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又体现了新疆的地方风格;二是安装污水处理循环系统, 就地处理污水, 把污水变成中水, 可用做非饮用水, 如绿化用水, 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3.7 重视教职工住宅区环境建设

据统计, 教职工住宅区面积约17.2万平方米, 占据校区面积的15.1%, 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石河子大学广大教职工及家人生活的场所, 对提高教职工工作热情、生活质量及老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住宅区与教学及学生的生活区没有实体的分界, 教职工住宅区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休憩场所。因此, 在未来的环境建设中应当重视教职工住宅区的环境营造。

3.8 加强绿地的管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园林环境是“三分建设, 七分管护”, 可见管理维护在校园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绿化的维护管理存在长期性、时滞性、技术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针对其特点应该加大管护投入, 加强绿化管护的前瞻性, 提高管护的科学性[7]。

4 结语

目前, 石河子大学正处在历史性发展的新阶段, 正朝着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校园环境以其最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最能够牵动广大师生及校友的心, 与师生工作学习密切相关,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 2001 (2) :59-64.

[2]龙岳林, 甘德欣, 周晨, 等.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1 (2) :173-176.

[3]尤海燕.浅谈人居环境的塑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 :53-54.

[4]张璐.山东大学新校区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 2005 (2) :44-49.

[5]郭凤平, 方建斌.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6]王东, 孟涛, 王云智.新疆石河子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分析及对策[J].地下水, 2007, 29 (2) :79-80.

[7]张鹏骞, 郭昊媛.对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3) :319-322.

[8]薛少清, 何化春.浅谈校园绿化和美化的意义[J].科学之友 (B版) , 2008 (8) :90-91.

[9]李炎.大学校园绿化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J].高校后勤研究, 2008 (3) :86, 85.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篇3

关键字: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化;形状指数

由于石河子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略,使得其城市的内部结构缺乏整体性。而城市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与城市的空间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石河子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进石河子的城市发展方向,使其向着经济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石河子城市化的深一步发展,提高石河子的综合实力,保证石河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对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石河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84°58′-86°24′E,43°26′-45°20′N,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南邻天山山脉,北接古尔班通过特沙漠,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石河子市位于垦区东南部,地处乌伊公里与玛纳斯河、乌奎高速形成的围合范围内。

2、国内外现状分析

城市形态学自19世纪开始萌芽,相继提出了同心圆模式( Concentric Ring Model) 、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Multiple-nucle Model) 等[1]。1960 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形态先后经历了由紧凑中心区与郊区的二元结构模式向蔓延的大都市转变、由单一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地区转变和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城市形态研究也从内部转向外部,从单个城市转向城市群体,先后出现了连绵城市、大都市带、城乡融合区、大都会区、多中心的城市区域、网络城市等结构模式概念,反映出城市的群体化、区域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大城市之间外部形态相互融合为城市外部形态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2-4]。

1990 年代以来,国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广泛开展,研究内容涉及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和整体模式研究[5],城市内部空间模式研究[6],城市社会空间形态[7],以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机制与驱动力研究等[8-9],并逐步向区域化、群体化研究发展,开始关注都市区(圈)及城市群(带)。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从数理统计到 GIS、从静态表述到动态模拟的演进,大量采用了分形[10]、形状指数[11]、近邻传播聚类算法[12]、紧凑度指数[13]、景观指数[14]、元胞自动机[15]等。目前,我国不少学者利用GIS技术相继开展了一些城市的形态演变过程与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16-18],并对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关于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演化是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问题之一,城市形状的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我国城市研究中较少进行城市形状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19]。在研究方法上,常常采用定性描述方法来表达城市形状,如方形城市、圆形城市或长条形城市等描述性语言,城市形状对比研究也较多采用视觉区分的方法。目前,在地学领域中用于定量测度形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有基于平均意义上的粗糙测度方法,如形状率、圆形率、紧凑度、椭圆率指数和延伸率等[20],也有基于图形周界测度的较精确方法,如Bunge在1962年提出的基于间隔选取图形周界上顶点或节点的方法,Boyce &Clark在1964年提出的半径形状指数[21],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图形的形状指数[22],Medda等的基于形状要素功能(shape membership function)的形状指数方法[23]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据我们的计算分析,Boyce-Clark形状指数方法更能反映形状的一般特征。同样,Lo在1980年曾利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计算了我国29个城市在1934年和1974年的形状指数,并分析了这个时间段的形状变化[24],程连生等也采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计算了北京市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末的城市边缘轨迹的形状指数[25]。

3、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图形与数据采集

收集石河子城市的卫星图像,运用GIS和RS软件,得出石河子城市主要建成区的范围。

3.2 研究方法

3.2.1 绘制城市主建成区轮廓形状

选定特定年份作为试验对象,城市矢量图层来源于谷歌地图截图,以此为底图运用ArcGIS进行配准,经过一定的图形编辑,得出了城市主要建成区的空间范围。

3.2.2 Boyce-Clark形状指数(SBC)[24]

Boyce-Clark形状指数也被称为放射状指数,是将标准圆形与研究形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相对指数,它是一个基于半径的测度,故又称半径形状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ri某个图形的优势点到图形周界的半径长度,n为具有相等角度差的辐射半径的数量,可以取不同的数,数越大,形状指数值精度越高,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不同的形状指数,圆形的形状指数最小,形状指数越大,表明相同面积情况下有更大的边界长度。

4、石河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

4.1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1950年7月确定兵团在石河子建新城,草绘了《拟建新城及公路位置图》为新城选址定点。1951年最早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城市计划》确定用地规模14平方公里,人口4~5万,为石河子市结构奠定了初步框架。1958年,《石河子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正式出台,预测城市远期人口40万人[26],用地56平方公里,并确定了道路骨架、功能分区、两条防护林带、火车站位置和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城市发展为“双核四轴”的城市空间格局。

nlc202309031016

4.2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82版《石河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人口至2000年达到20万人,用地25.11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块四点,即中间一块为主城区,东部为工业区,南部为铁路及仓储用地,西部为工业区和兵团汽车运输二团,北部为化工厂、酒厂、污水处理厂。该规划功能分区明晰,提出了东工业区发展框架,并在铁路骨架上延续了早期规划的方格网状模式。

4.3 21世纪初至现在

98版《石河子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04年正式批准实施。规划南起乌奎高速公路以南500米以及材料厂,东临玛纳斯河西岸,西接一五二团七连,北至石河子总厂八一路口、山丹湖村,规划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总用地48.29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40万人(2015年)。远景城市人口为55万人,建设总用地66平方公里。城市发展为“团状密实”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现建成区为“团状”结构和“密实”的用地布局,历年拓展模式呈现连续、稳定、理性的扩张特征。

表1 1960年、1990年、2010年石河子的形状指数

Table1 Shape indices of Shihezi at 1960,1990,201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 18.470 33.482 25.350 22.659 17.476

*注:数据来自文献(Lo 1980)(采用的半径数量为20个),“—”表示无数据

图1 石河子城市形状指数的变化

Flg.1 Chenges of urben shape indices of Shihezi from 1960 to 2010

5、石河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因素分析

5.1 地形地貌

石河子垦区南北长约180公里,东西宽约99公里,面积7681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450.8米。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石河子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主要河流有玛纳斯河、宁家河、大南沟、巴音沟河等。

5.2 区位优势

从区位地理位置来看,石河子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之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这一地带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中新疆的重点开发地区。实力较强的区域条件,为石河子加强与周边城镇的经济联系、开拓市场、扩宽发张渠道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新疆的城市体系属于典型的首位型规模等级結构,乌鲁木齐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突出,石河子市位于乌鲁木齐2小时交通圈内,便于接受乌鲁木齐市的经济辐射和信息、技术扩散。

5.3 经济发展

石河子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棉纺、化工、造纸为龙头的工业,到现在已出具规模,为今后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外部资金的引入,工业在整体效益水平和增长率方面已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产业链的深度拓展,将对全市的产业发展增加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丹,张纯,宋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J]. 国家城市规划,2012,27(2) : 47-53.

[2] Burton E. Measuring urban compactness in UK towns and c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2002,29( 2) : 219-250.

[3] Gordon P,Richardson H W. Are compact cities a desirable planning goal? [J].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7,63( 1) : 95-106.

[4] Talen E. Measuring urbanism: Issues in smart growth research[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03,8( 3) : 195-215.

[5] 赵明. 温州城市形态构成要素演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7) : 28-32.

[6]宋飏,王士君,杨艳茹,等.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 4) : 18-23.

[7]宣国富,徐建刚,赵静.基于 ESDA 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30( 1) : 22-28.

[8]牟凤云,张增祥,谭文彬.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时空演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9( 5) : 94-98.

[9] 刘雅轩,张小雷,雷军等.新疆绿洲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中国沙漠,2011,31( 4) :

1015-1021.

[10]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60( 3) : 392-400.

[11]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J].资源科学,2005,27( 3) : 20-25.

[12]李倩倩,刘怡君,牛文元.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综合实力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1) : 13-19.

[13]赵景柱,宋瑜,石龙宇,等.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生态学报,2011,31( 21) : 6338-6343.

nlc202309031016

[14]杨立国,向清成,刘小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内部形态测度中的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2) : 70-73.

[15]尹长林,张鸿辉,朱建军,等.城市规划 CA 模型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8,33( 3) : 133-137.

[16]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J]. 资源科学,2005,27(3):20-24.

[17]王厚军,李小玉,张祖陆,等. 1979-2006年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分析[J].应用生态学,2008,19(12):2674-2678.

[18]牟凤云,张增祥.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5):273-276.

[19]郑莘,林琳. 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26(7): 59~64.

[20]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 1998, (3): 42 ~ 45.

[21] Boyce R R, Clark W A V. The concept of shape in geography[J].The Geographical Review, 1964, 54: 561~572.

[22]張根寿,祝国瑞.面状地图表象的形态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4,19(1): 29~36.

[23] Medda F, Nijkamp P, Rietveld P.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urban shapes[J].GeographicalAnalysis, 1998, 30(3): 304~314.

[24] Lo C P. Changes of the shapes of Chinese cities, 1934~1974[J].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980, 32(2): 173~183.

[25]程连生,赵红英.北京城市边缘带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 128~133.

[26]刘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与开发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篇4

班级:化学(1)班小组成员:张亚希赵雪芹朱婷婷2011501079 201***501087

石河子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校园,是每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好的校园环境才能创造好的学习氛围.而好的校园环境靠我们自己创造.所以,环境保护.协调人和校园环境的关系,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创造美好校园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石河子大学的校园环境还是相当满意的.校园环境优雅,绿色覆盖面积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甚少有乱扔乱丢行为,对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也很爱护.学生社会道德感强.可是,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环保活动实践少

甚少有学生参加过环保活动.如: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活动等,而且环保志愿者相对较少.学生虽然自觉性高,对于环保有一定认识,但总的来说,还是没能真正体验环保活动的内涵.而学校对于环保教育的宣传也很少,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调查发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网络电视,而不是校园生活活动.因此,学校应加强环保意识建设,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在促进校园环境改善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学生也普遍反应应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展开相关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更有用的环保知识.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而我们知道,一次性餐具是极其浪费与不安全的.按规定,生产餐盒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含量在80%左右;工业碳酸钙作为填充料,含量不能超过20%.而长期使用含有大量工业碳酸钙的不合格一次性餐盒,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有影响,首先是很容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另外,工业碳酸钙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而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因为它含有铅,铅对人体的消化道、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危害.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9月9日所发的2005年第12号文《一次性餐饮具、食品包装袋/膜产品情况汇报》透露,一次性餐饮具存在非常严重的安

全质量问题,主要是:

第一,卫生性能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在生产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钙、工业石蜡、回收废料,导致产品的蒸发残渣(正己烷、乙酸)严重超标;

第二,使用性能差,负重不合格,容积偏差大,有渗漏现象;

第三,降解性能不合格,有的企业将填充碳酸钙的产品作为降解产品,而这样的产品不能真正降解.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目前主要有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而且劣质木筷并不干净,只是一种卫生的错觉。而一次性竹筷由于是用可以再生的竹子制作,经济又环保.可是,在湖南工业大学,乃至周边的餐馆,更多的是使用木制筷子.现今, 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市场各类木制筷子消耗量十分巨大,其中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

3.6万亩.一次性筷子很干净很卫生?

不.一次性筷子是存在很大的隐藏危害的.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4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减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仅是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它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三、垃圾处理

对于垃圾的处理,特别是旧电池的处理进行的非常不当.废旧电池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如果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

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所以,我们是不能小看任何垃圾的.学校过于使用一次性餐具,首先带来的问题是校园环境的污染.不仅制造了大量垃圾,而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学校环境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是宿舍.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宿舍的垃圾存放处存在大量一次性餐具.因此,对于一次性餐具的处理方式需要改进.我们知道,一次性餐具溶解性低,简单的堆积处放只会加剧它对校园环境的污染.而由于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燃烧就更不可能了,这样会对空气产生很大的污染.因此,学校应实行更全面的垃圾分类.调查显示,对于学校实行更全面的垃圾分类,学生普遍认为会出现资金或物资不足,难以管理的现象.据了解,北京,台湾,广东等地实施的更全面的垃圾分类处理,是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的,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且难以处理的问题.四、自我环保意识

通过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学校环保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自己.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校领导及环保人员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想说:环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领导对于学校环保是起监督作用,环保人员是起维护作用,二者虽重要没错,但是环保,我们才是真正的主角.石河子大学校园,是我们四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家,我们应保护我们的家,给自己给家人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家人应尽的责任.我认为,要维护校园和谐,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应从身边做起,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搞好环保,共创美好校园.五、环保实践总结

通过对石河子大学环保社会实践调查,使我获益良多.不仅加深了对环保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还在实践中充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一次性餐具资料的研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限制一次性餐具使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次性餐具给环境和人体健康代理啊的危害性已经远远地大于了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性.如果任这种一次性餐具肆意的使用下去,终有一天,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所以,国家及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文件以强制性的手段减少它的使用.而学校也应对餐具及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为了校园环境,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为了人类的生存.加强宣传和推广环保意识也是立马当前的任务.通过对环保的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将环保观念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参加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地协作下从头到尾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尽忠职守,互相配合,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学会合作,学会配合,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巨大的突破.我想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更多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园中成长的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由书桌走向办公台的转换,避免了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所发生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大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他已成为了我们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才思.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帮助我们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帮助社会了解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将真真正正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抱负和智慧.材料

1中国市场各类木制筷子消耗量十分巨大,其中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约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篇5

第一章

1、什么是分析与设计?

1、分析强调对问题和需求的调查研究

2、设计强调的是满足需求的概念上的解决方案

2、什么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1、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强调的是在问题领域内发现和描述对象(或概念)

2、在面对对象设计过程中,强调的是定义软件对象以及它们如何协作以实现需求。

3、简单示例:

1、定义用例(use case)

需求分析可能包括人们如何使用应用的情节或场景,这些情节或场景可以被编写成用例。

2、定义领域模型(domain model)

面向对象分析的结果可以表示为领域模型,在领域模型中展示重要的领域概念或对象。需要注意的是,领域模型并不是对软件对象的描述,它使真实世界领域中的概念和想象可视化。(也被称为概念领域模型—conceptual object model)

3、定义交互图

关注的是软件对象的定义—它们的职责和协作。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是描述协作的常见方法。它展示对象之间的信息流,和由消息引起的方法调用。

4、定义设计类图

除了在交互图中显示对象协作的动态视图外,还可以用设计类图(design class diagram)来有效的表示类定义的静态视图。这样可以描述类的属性和方法。

与领域模型表示的是真实世界的类,设计类图表示的是软件类

要注意的是,尽管设计类图不同于领域模型,但是其中的某些类名和内容还是相似的。

第二章

1、什么是UML?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描述、构造和文档化系统制品的可视化语言。

UML表示法的基础是UML元模型,它描述建模元素的语义,UML元模型对模型驱动架构(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MDA)CASE工具供应商具有影响。开发者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学习。

2、三种UML应用方式

1、UML作为草图—非正式的、不完整的图,借助可视化语言的功能,用于探讨问题或解决方案空间的负责部分。

2、UML作为蓝图—相对详细的设计图。用于:①逆向工程;②代码生成。

3、UML作为编程语言—用UML完成软件系统可执行规格说明。

3、什么是UP?

软件开发过程(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描述了构造、部署以及维护软件的方式。统一过程(UP)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构造面向对象系统的迭代软件开发过程。

4、迭代(iterative)、进化(evolutionary)和敏捷(agile)

1、迭代开发是UP和大多数其他现代方法中的关键实践。每次迭代都具有各自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活动。

2、迭代进化开发

小步骤、快速反馈和调整是迭代开发的重要思想。短时迭代为上。迭代的一个关键时光可见

第 1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思想是时间定量,或者时长固定。

3、瀑布生命周期

在瀑布(或顺序)生命周期过程中,试图在编程之前(详细)定义所有或大部分需求。而且通常于编程之前创建出完整的设计(或模型集)。

4、什么是敏捷模型?

1、采用敏捷方法并不意味着不进行任何建模,这是错误理解。

2、建模和模型的目的主要用于理解和沟通,而不是构建文档

3、不要对所有或大多数软件建模或者应用UML。

4、尽可能使用最简单的工具。

5、UP所倡导的核心思想是:短时间定量迭代、进化和可适应性开发。

6、UP的四个阶段:初始(inc)、细化(elaboration)、构造(construction)、移交(transition)

第五章

1、进化式需求

1、需求就是系统(广义的说法是项目)必须提供的能力和必须遵从的条件。

2、需求分析的最大挑战是寻找、沟通和记住(通常是指记录)什么事真正需要的,并能够清楚的讲解给客户和开发团队的成员。

3、需求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效的管理和关键

4、进化式需求VS瀑布式需求:„„

5、需求按照“FURPS+”模型进行分类:

1、功能性:特性、功能、安全

2、可用性:人性化因素、帮助、文档

3、可靠性:故障频率、可恢复性、可预测性

4、性能:响应时间、吞吐量、准确性、有效性、资源利用率

5、可支持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国际化、可配置性

6、一些次要因素:实现、接口、操作、包装、授权

6、UP制品如何组织需求:

1、用例模型:一组使用系统的典型场景。

2、补充性规格说明:基本上是用例之外的所有内容。

3、词汇表:词汇表以最简单的形式定义重要的术语。

4、设想:概括了高阶需求,项目的业务案例。

5、业务规划(领域规划):通常描述了凌驾于某一软件项目的需求或政策,这些规则是领域或者业务所要求的,并且许多应用应该遵从这些规则。

第六章

1、用例是文本文档,而非图形;用例建模主要是编写文本的活动,而非制图。

2、用例常用的三种形式:

1、摘要(brief):简洁的一段式概要,主要用于主成功场景。

2、非正式(casual):非正式的段落格式。

3、详述(fully-dressed):详细编写所有步骤及各种变化,同时具有补充部分,如前置条件和保证成功。

3、参与者(actor)、场景(scenario)、用例(use-case)

1、参与者是某些具有行为的事物,可以是人、计算机系统或者组织。

2、场景是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交互,也称为用例实例

时光可见

第 2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3、用例是一组相关的成功和失败场景的集合,用来描述参与者如何使用系统来实现其目标。

4、准则:如何发现用例?

1、选择系统边界

2、辨别主要参与者

3、辨别每个参与者的目标

4、定义用例以满足目标

5、准则:什么样的测试有助于发现有用的用例?

1、老板测试(the boss test):老板的一问一答

2、EBP测试(the ERP test)基本业务过程

3、规模测试(the size test)

6、示范:应用上述测试

1、就供应者合同进行协商:

比ERP更广泛,用时更长。更适合作为业务用例,而非系统用例。

2、处理退货

能够通过老板测试。看上去与ERP类似。规模适合3、登陆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登陆,老板不会满意

4、在游戏板上移动棋子

单一步骤,不能通过规模测试

第八章

1、迭代1的需求和重点:OOA/D技术的核心

2、过程:初始(inception)和细化(elaboration)

初始阶段是迈向细化阶段的一小步。在该阶段决定基本的可行性、风险和范围,对项目是否值得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进行决策。

细化是一般项目中最初的一些列迭代,其中包括:

1、对核心、有风险的软件架构进行编程和测试

2、发现并稳定需求的主要成分

3、规避主要风险

第九章

1、领域模型是对领域内的概念类或现实世界中对象的可视化表示。领域模型也称为概念膜性能高、领域对象模型和分析对象模型。

2、应用UML表示法,领域模型被描述为一组没有定义操作(方法的特征标记)的类图(class diagram):

1、领域对象或者概念类

2、概念类之间的关联

3、概念类的属性

3、准则:如何创建领域模型?

1、寻找概念类

2、将其绘制成UML类图中的类

3、添加关联和属性

4、准则:如何找到概念类?

时光可见

第 3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1、重用和修改现有的模型

2、使用分类列表

3、确定名词短语

5、准则:何时需要描述类?

1、需要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描述,独立于任何商品或服务的现有实例

2、删除其所描述事物的实例后,导致信息丢失,而这些信息也是需要维护的,但是被错误地与所删除的事物关联起来

3、减少冗余或重复信息

6、关联(association)是类(更精确的说,是这些类之间的实例)之间的关系,表示有意义和值得关注的连接

7、准则:在UML中如何对关联命名?

以“类名—动词短语—类名”的格式为关联命名,其中的动词短语构成了可读和有意义的顺序。

8、准则:任何属性都不表示外键

第十章

1、系统顺序图(SSD)是为阐述与讨论系统相关的输入和输出事件而快速、简单地创建制品。它们是操作契约和(最重要的)对象设计的输入

2、SSD中的操作可以在操作契约中进行分析,在词汇表中被详细描述,并且作为设计协作对象的起点。

3、对于用例中一系列特定事件,SSD展示了直接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参与者、系统(作为黑盒)以及由参与者发起的系统事件。

4、什么是系统顺序图?

系统顺序图表示的是,对于用例的一个特定场景,外部参与者产生的事件,其顺序和系统之间的事件,所有系统被视为黑盒,该图强调的是从参与者到系统的跨越系统边界的事件。

第十一章

1、操作契约可以视为UP用例模型的一部分,因为它对用例指出的系统操作的效用提供了更详细的分析。

2、定义:契约有哪些部分?

1、操作:操作的名称和参数

2、交叉引用:会发生此操作的用例

3、前置条件:执行操作之前,对系统或领域模型对象状态的重要假设。

4、后置条件:最重要的部分。完成操作后,领域模型对象的状态。

3、什么是系统操作?

系统操作是作为黑盒构件的系统在其公共接口中提供的操作。系统操作可以在绘制SSD草图时确定。

4、后置条件描述了领域模型内对象状态变化。领域模型状态变化包括创建实例、形成或消除关联以及改变属性。

5、准则:契约在何时有效?

在UP中,用例是项目需求的主要知识库。用例可以为设计提供大部分或全部所需细节。这中情况下,契约就没什么用处。

6、准则:如何创建和编写契约?

1、从SSD图中确定系统操作

时光可见

第 4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2、如果系统操作复杂,其结果可能不明显,或者在用例中不清楚,则可以为其构造契约

3、使用以下几种类表来描述后置条件:

1、创建或删除实例

2、属性值的变化

3、形成或消除关联(UML连接)

第十三章

1、什么是逻辑架构和层?

逻辑架构是软件类的宏观组织结构,它将软件类组织为包(或命名空间)、子系统和层等。之所以称之为逻辑架构,是因为并未决定如何在不同的操作系统进程或网络中物理计算机上对这些元素进行部署。

层是对类、包或子系统的甚为粗粒度的分组,具有对系统主要方面加以内聚的职责。

OO系统中通常包括的层有:

1、用户界面

2、应用逻辑和领域对象

3、技术服务

2、什么是软件架构?

架构是一组重要的决策,其中涉及软件系统的组织,对结构元素及其组成系统所籍接口的选择,这些元素特定于其相互协作的行为,这些结构和行为元素到规模更大的子系统的组成,以及指导该组织结构的架构风格。

第十五章

1、交互图这一术语是对以下两种更为特化的UML图的统称

1、顺序图:以一种栅栏格式描述交互,其中在右侧添加新创建的对象。

2、通信图:以图或者网络格式描述对象交互,其中对象可以置于图中的任何位置。

2、顺序图的基本表示法:

1、消息:实心箭头

2、应答或返回:在活动条末端使用应答(或返回)消息线

3、异步调用:虚线

3、通信图的基本表示法:

1、链是连接两个对象的路径,它指明了对象间某种可能的导航和可见性。链是关联的实例。

2、消息:对象间的每个消息都可以使用消息表达式和指明消息方向的小箭头表示。

3、消息的顺序编号:

1、不为第一个消息编号

2、使用合法编号方案来表示后续消息的顺序和嵌套,其中的嵌套消息要使用附加的数字

4、可以在顺序编号后使用带有方括号[]的条件句子来表示有条件消息。为真时发送消息

5、互斥的有条件路径:在顺序编号后面加上字母,第一个字母是a

6、迭代或循环:在顺序编号后面加*

第十六章

时光可见

第 5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1、表示UML属性的方法:属性文本和关联线

2、在DCD中使用关联表示属性时的风格:导航性箭头、角色名、3、对于领域模型使用类图的时候,需要表示关联名称,但是要避免使用导航箭头,因为领域模型不是软件透视图。

3、对数据类型对象使用属性文本表示法,对其他对象使用关联线。

4、依赖用从客户到提供者的虚线箭头表示(AB,B发生变化会影响A)

5、比较常见的依赖类型:

1、拥有提供者类型的属性

2、向提供者发送消息

3、接收提供者类型的参数

4、提供者是超类或者接口

6、依赖标签

7、插座法表示接口

8、限定关联

第十七章

1、GRASP:基本OO设计的系统方法

2、GRASP:使用职责进行OO设计的学习工具

3、RDD(responsibility-driven design):职责驱动设计。

4、UML把职责定义为“类元的契约或义务”。就对象的角色而言,职责与对象的义务和行为相关。职责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行为和认知。

1、行为职责:

1、自身执行一些行为,如创建对象或计算。

2、初始化其他对象中的动作

3、控制和协调其他对象中的活动

2、认知职责:

1、对私有封装数据的认知

2、对相关对象的认知

3、对其能够导出或计算的事物的认知

5、对于软件领域对象来说,由于领域模型描述了领域对象的属性和关联,因此其通常产生与“认知”相关的职责。

6、职责的粒度会影响职责到类和方法的转换。

7、什么是模式?

如果以结构化形式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案和命名进行描述使其系统化,那么这些原则和习惯用法就可以称为模式。

在OO设计中,模式是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已命名描述,它可以用于新的语境。

8、使用GRASP进行对象设计的简短示例

1、创建者

2、信息专家

3、低耦合4、控制器

5、高内聚

9、创建者:谁创建了A?

解决方案:(有一个为真即可)

时光可见

第 6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1、B“包含”或组成聚集了A

2、B记录A

3、B紧密地使用A

4、B具有A的初始化数据

10、信息专家:如果给定键值,谁知道Square对象的信息?

解决方案:把职责分配给具有完成该职责所需信息的那个类

11、低耦合:为什么是Board而不是Dog?如何减少变化产生的影响?

解决方案:分配职责以使耦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用该原则对可选方案进行评估

12、控制器:在UI层之上首先接受和协调系统操作的对象是什么?

解决方案:把职责分配给能代表下列选择之一的对象:

1、代表全部“系统”、“根对象”、运行软件的设备或主要的子系统

2、代表发生系统操作的用例场景(用例或会话)

13、高内聚:怎样使对象保持有内聚、可理解和可管理,同时具有支持低耦合的附加作用?

解决方案:职责分配应保持高内聚,依此来评估备选方案

第十八章

1、用例实现描述某个用例基于协作对象如何在设计模型中实现。更精确的说,设计者能够描述用例的一个或多个场景的设计,其中的每一个设计都称为用例实现。

2、下面说明了一些制品之间的关系:

1、用例指出了SSD中所示的系统操作

2、系统操作可以称为输入到领域层交互图的控制器中的起始消息

3、领域层交互图阐述了对象如何交互完成所需任务—用例实现

第十九章

1、可见性是一个对象看见其他对象或引用其他对象的能力

2、实现对象A到对象B的可见性通常有四种方式:

1、属性可见性—B是A的属性

2、参数可见性—B是A中方法的参数

3、局部可见性—B是A中方法的局部对象(不是参数)

4、全局可见性—B具有某种方法的全局可见性

第二十章

1、用OO语言(java或者C#)创建代码并不是OOA/D的一部分,它是最重的目标

2、在UP中具有实现模型。源代码、数据库定义、JSP/XML/HTML页面等都是实现制品

3、面向对象语言中的实现需要以下元素编写源代码:

1、类和接口的定义

2、方法的定义

第二十三章

1、在迭代1结束的时候,应该已经完成以下任务:

1、所有软件都已经被充分地测试

2、客户定期地参与对已完成部分的评估

3、已经对系统进行了完成的集成和固化,使其成为基线化的内部版本

2、迭代2的需求和重点:对象设计和模式

时光可见

第 7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1、支持第三方外部服务的变化

2、复杂的定价规则

3、需要进行设计,使得在销售总额变化时刷新GUI窗口

第二十五章

1、之前介绍了5个GRASP模式:信息专家、创建者、高内聚、低耦合、控制器

2、下面介绍最后4个GRASP模式:多态、间接性、纯虚构、防止变异

3、多态:如何处理基于类型的选择?如何创建可插拔的软件构件?

解决方案:当相关选择或行为随类型(类)有所不同时,使用多态操作作为变化的行为类型分配职责。推论:不要测试对象的类型,也不要使用条件逻辑来执行基于类型的不同选择

4、纯虚构:当你并不想违背高内聚和低耦合或者其他目标,但是基于专家模式所提供的方案又不合适时,哪些对象应该承担这一职责?

解决方案:对人为制造的类分配一组高内聚的职责,该类并不代表问题领域的概念—虚构的事物,用以支持高内聚、低耦合和复用。这种类是凭空虚构的。

5、间接性:为了避免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直接耦合,应该如何分配职责?如何使用对象解耦合,以支持低耦合并提高复用性潜力?

解决方案:将职责分配给中介对象,使其作为其他构件或服务之间的媒介,以避免它们之间的直接耦合。中介实现了其他构件之间的间接性

6、防止变异:如何设计对象、子系统和系统,使其内部的变化或不稳定不会对其他元素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识别预计变化或不稳定之处,分配职责用以在这些变化之外创建稳定接口

第二十六章

1、适配器(GoF):如何解决不相容的借口问题,或者如何为具有不同接口的类似构件提供稳定的借口?

解决方案:通过中介适配器对象,将构件的原有接口转换为其他接口。增加一层间接性对象,通过这些对象将不同的外部接口调整为在应用程序内使用的一致接口

2、工厂:当有特殊考虑(例如存在复杂创建逻辑,为了改良内聚而分离创建职责等)时,应该由谁来负责创建对象?

解决方案:创建称为工厂的纯虚构对象来处理这些创建职责

3、单实例类:只有唯一实例的类即为“单实例类”。对象需要全局可见性和单点访问

解决方案:对类定义静态方法用以返回单实例

4、策略:如何设计变化但相关的算法或政策?如何设计才能使这些算法或政策具有可变更能力?

解决方案:在单独的类中分别定义每种算法/政策/策略,并且使其具有共同接口

5、组合:如何能够像处理非组织(原子)对象一样,(多态地)处理一组对象或具有组合解耦股的对象呢?

解决方案:定义组合和原子对象的类,使它们实现相同的接口

6、外观:对一组完全不同的实现或接口需要公共、统一的接口。可能会与子系统内部的大量事物产生耦合,或者子系统的实现可能会改变,怎么办?

解决方案:对子系统定义惟一的接触点—使用外观对象封装子系统。该外观对象提供了惟一和统一的接口,并负责与子系统构件进行协作

7、观察者(发布—订阅):不同类型的订阅者对象关注于发布者对象的状态变化或事件,并时光可见

第 8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且想要在发布者产生事件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出反应。此外,发布者想要保持与订阅者的低耦合。如何对此进行设计呢?

解决方案:定义“订阅者”和“监听器”接口。订阅者实现此接口。发布者可以动态注册关注某事件的订阅者,并在事件发生时通知它们

第三十章

1、包含关系:多个用例中存在部分相同的行为,这是常见的现象

2、如下情形可以分解出子功能用例并使用包含关系:

1、用例在其他用例中重复使用

2、用例非常复杂并冗长,将其分解为子单元便于理解

3、具体用例是由参与者发起,完成了参与者所期望的完整行为。它们通常是基本业务过程用例

4、抽象用例永远不能被自己实例化,它是其他用例的子功能用例

5、包含其他用例的用例,或者是被其他用例扩展或者泛化的用例被称为基础用例

6、被其他用例包含的用例,或者扩展、泛化其他用例的用例被称为附加用例

7、扩展关系的思路是,创建扩展或附加用例,并且在其中描述:在何处何何种条件下该用例扩展某基础用例的行为

8、事实上,直接更新基础用例的扩展部分是推荐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创建复杂的用例关系

9、扩展关系的UML表示法:

1、扩展用例指向基础用例

2、在线上可以表示条件和扩展点

第三十一章

1、泛化是在多个概念中识别共性和定义超类(普通概念)与子类(具体概念)关系的活动

2、概念超类与子类之间是什么关系?

3、概念超类的定义较子类的定义更为概括或包含范围更广

4、泛化和类集的关系:概念子类集合的所有成员都是其超类集合的成员 5、100%规则:概念超类的定义必须100%适用于子类,子类必须100%与超类一致:属性、关联

6、Is-a规则:子类集合的所有成员必须是其超类集合的成员

7、什么是正确的概念子类?

潜在的子类应该遵守下述规则:

1、100%规则(定义的一致性)

2、Is-a规则(集合成员关系的一致性)

8、在下述几种情形下创建概念类的子类

1、子类有额外的有意义的属性

2、子类有额外的有意义的关联

3、子类概念的操作、处理、反应或使用的方式不同于其超类或其他子类,而这些方式是我们所关注的4、子类概念表示了一个活动体(例如动物、机器人等),其行为与超类或者其他子类不同,而这些行为是我们所关注的

9、在下述情形下可以创建与子类具有泛化关系的超类

1、潜在的概念子类表示的是相似概念的不同变体

2、子类满足100%和Is-a规则

时光可见

第 9 页

2013-3-31 OOAD总复习

3、所有子类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可以将其解析出来并在超类中表达

4、所有子类都具有相同的关联,可以将其解析出来并与超类关联

10、在领域模型中,如果类C可能同时有多个相同的属性A,则不要将属性A置于C至中,应该将属性A放在另一个类中,并且将其与C关联

11、在领域模型中增加关联类的可能线索有:

1、有某个属性与关联有关

2、关联类的实例具有依赖于关联的生命期

3、两个概念之间有多对多关联,并且存在于关联自身相关的信息

12、在下述情况下,可以考虑组合关系:

1、部分的生命期在组成生命期界限之内,部分的创建和删除依赖于整体

2、在物理或逻辑组装上,整体—部分关系很明确

3、组成的某些属性会传递给部分

4、对组成的操作可能传递给部分

13、在关联中可能会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 篇6

中国古代生产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

环境问题已打破了地域疆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已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而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史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教训,有助于我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和理解,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作 者:周剑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江苏,姜堰,2255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10“”(14)分类号:X45关键词:

低碳经济与环境成本问题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成本会计;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4-02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使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日益体系化。本文将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成本确认、计量和成本会计核算等作为研究课题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国现有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简述

1. 低碳经济。

英国很早明确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它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了一种新的经济体系:通过低能耗、低排放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低碳经济。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是: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的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建议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指标列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引导型指标。

综合很多低碳经济含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煤炭 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2. 环境成本。

(1)联合国统计署对环境成本是这样定义的:环境成本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了恢复自然资源的质量或数量;改善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环境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是自然资源数量消耗和质量减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支出。

(2)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对环境成本的再认识。

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出现,将推动环境成本会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和走低碳经济道路的呼声已为企业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企业将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界定为以可持续进展为目标,计量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发生的与环境损害、环境保护、环境治理、降低碳排放有关的所有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

1. 环境成本确认。

企业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各项支出,其受益期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此时就涉及到企业对环境成本在什么时间段进行确认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环境成本确认过程中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环境成本确认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企业当前及未来的成本和财务业绩。

2. 环境成本计量。

因为我国环境成本分类标准较多,计量困难;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较为零散、混乱,缺乏实用性;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应用比较困难。所以环境成本计量是对环境成本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环境成本计量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采用计量方法。环境成本中碳成本的计量应根据生产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内部碳成本计量; 二是外部碳成本计量。内部环境成本也有多种计量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碳排放成本信息缺失。

由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由之路。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有计划地逐年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做出榜样。低碳生产必须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有必要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正确认识低碳发展的趋势,考虑碳排放成本。

(2)环境成本控制低效。

长期缺少控制环境成本的规章制度,使得环境成本控制长期处于较低效状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基本上都流于形式。企业无法摆脱自身局限性,重经济、轻环境,忽视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如果长期下去,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管理绩效无法全面反映。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绩效,需建立一套可比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迄今,尚未建立起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成本核算因素影响。

温室效应在全球普遍存在,日趋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低碳经济也需要会计的基本职能。目前我国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没有将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纳入进来,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并没有反映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企业忽视碳排放导致缺乏减排的动力。

(2)成本控制方法因素影响。

我国环境成本控制的通病是“先污染后治理、只污染不治理、不治理无成本,治理污染发生费用时才计算环境支出成本。企业对在产品选择原材料、车间生产、投放市场、报废处置等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考虑,这就会在问题出现后耗费更多、更大的支出,从企业自身利益上讲是不合算、不可取的。因此,企业必须考虑采用更为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以使其降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我国部分企业都把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选择成本控制的重点部位时,仅考虑了较为直接的生产成本。在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忽视了从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到销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目前,国内企业的环境成本管控只是处在处理和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问题阶段,缺少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以致于缺少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企业要向低碳环保的目标迈进,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将生命周期法等成本控制方法运用于环境成本控制中,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控制环境成本,而且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内部实际发生的成本,企业之外的环境成本也应包括在内。

(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素影响。

我国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工作,仍停留在对部分单项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阶段,低碳经济前提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几乎没有。通过相关指标量化考核企业的低碳经济状况,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加入有关低碳的指标,同时赋予有关低碳指标权重,能够显现出企业对低碳发展投入的管理力度和企业的低碳状况。通过数据来为企业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制定并实施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与我国目前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现状相适应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环境绩效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有效地考核企业环境管理所带来的成效。建立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环境绩效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且易于接受。因此,低碳经济下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需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低碳经济的出发点在于倡导企业节能减排,企业要大量引进新技术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所以,企业要先完善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内容,把有关低碳的指标都考虑进来,以突显企业低碳发展的决心。

四、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会计改进建议

1.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制度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发展的首位。首先政府要确立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加强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和强化环保机构的职能,再从法律上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引导环境成本会计主体的行为。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强制企业严格按照准则对外披露信息与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2.统一环境成本分类。应借鉴欧美和日本先进的理论研究及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确定我国环境成本的分类。以企业或行业区分,对不同行业特色,制定各行业的环境成本分类,使得环境成本确认后的计量、归集分配和披露具有针对性。我国目前已有学者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对环境成本进行了计量研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不断复杂化,我们应对环境成本计量对象进一步细化,从而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3. 增强多学科合作。在确定了环境成本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环境成本计量困难。环境成本计量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应引导自然科学、环境经济学、会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加强合作,将不同理论方法融合在一起。可采用多学位教学方式,即以一种学位为主另外一种学位或者几种学位为辅的方式,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环境成本计量的完善。

4. 引入奖惩机制并加强监督。西方国家设立了有关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奖惩机制。如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就设立了“环境报告奖”,对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予以奖励。我们也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针对企业不积极主动对外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情况,除了强制披露外,引入奖惩机制。

(1)政府建立环境成本的审计制度,加强对环境成本的审计力度,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

(2)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3)新闻媒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感。

参考文献:

[1]安娜.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及信息披露的研究[M].西北农村科技大学,2001.

[2]肖序. 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井伟利. 浅析环境成本的内部计量方法[J]. 财务与会计,2010,( 7) .

[4]宁宇新,廖春如 . 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0,(11) .

【石河子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石河子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11-06

石河子大学关于大学生上课睡觉07-21

石河村党总支任期工作总结10-17

上一篇:数学课题阶段性小结下一篇:高三复课动员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