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作文(共11篇)
事实上,城市和乡村各有利弊。城市很方便,但空气质量不好。农村很安静,但交通不方便。我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手被生锈的折叠椅夹伤了。开了30分钟的山路,找到了保健所,但如果让我选择城市,让我回到农村,我会选择农村。
为什么我喜欢乡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要放在奶奶家,奶奶开了家小杂货店,无聊的时候去邻居家玩。我们都在打弹珠,爬树,钓鱼…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开炮。插在牛粪上最好玩,结束后要快点跑!否则身体都会变成屎。每次玩到晚上都回家吃饭,吃完后在后院看星星。因为没有光解,所以星星都在。之后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回到了城市,刚开始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变成了“城市化”。
回到城市,还是有一点野性,小时候野性很重!三岁的时候爬上墙可以徒手抓猫,也可以上树!小学爬树会被老师骂,开炮也很累,雪炮跳进邻居家阳台,声音太大,吓得我不知道玻璃有没有碎,但城市真的很方便。便利店第三阶段,饮料店第五阶段,容易爆炸,靠近医院,这样疼也很方便。
我觉得我更适合乡村那种不掉下来的节奏真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去东京的时候,日本人几乎被用来坐电车上下楼梯。像我这样的慢步只有被撞的份儿。所以长大后决定去农村
有些人会忍不住没有电视或无线网络。事实上,自然之美胜过看电视!现在偶尔回家的时候,我可以观察老鹰一上午,抓住树蛙一下午。这些都比3C产品好。即使来到北部,那亮丽的屏幕也吸引不了我。我都去学校找小动物了我发现我们学校有蝙蝠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近视的原因。
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可谓众说纷纭, 被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黄亚平在《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中将其大致分类如下: (1) 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3) 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4) 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等。
对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学术界更是没有形成较为普遍性的观点。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比较和区分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一、从历史渊源、历史进展及其学科作用演化的纵向维度上进行系统地阐释
从历史渊源、历史进展及其学科作用演化等纵向维度上进行系统地阐释, 尤其是把它们置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这样使认识不会带有局限性。以下对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的概括分析入手, 探讨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在驾驭城市物质形态中的作用及其异同。
1. 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是由西方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后, 西方城市发生巨变, 工业化带来了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空前的集中。这导致了大城市环境恶化, 卫生条件差、公共设施缺乏, 许多传统街坊沦为贫民窟, 传染病流行。为了从根本上整治这种局面, 城市规划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 城市规划理论逐渐分化出两种并行不悖的价值取向。
(1) 综合规划论
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从城市的最佳规模入手, 得出了一组概念性结论, 即“田园城市” (garden city) 理论。这一理论不但提出了空间目标, 而且提出社会目标和组织管理目标。在这一发展路线上, 芝加哥学派的一批城市社会学家, 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功能构成和人口分布作了规划理论的研究, 并归纳提出了同心圆学说, 城市地域的扇形学说和城市的核心模式理论。综合规划派中, 倡导者大都不是建筑学出身, 所以更容易从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综合看待城市建设。
(2) 形体规划论
这条道路从遥远的历史延展而来。但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看, 他由西特为起端。1889年, 西特发表的《艺术原则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欧洲古代城市建设的历史遗迹及其艺术价值, 首创现代建设的“视觉艺术”准则。柯布西埃以及他影响下的CIAM, 更是明确的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城市设计。他的“光明城市”的理论和城市规划思想对战后城市规划及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普遍影响。这一发展路线的代表人物用建筑师的眼光看待城市建设问题, 包括建设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采取“把砖瓦石和钢筋混凝土在地上做一定组合的那种物质和空间环境的解决方法” (hall, 1975)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质环境开发, 并有一个三维的设计方案和图解。
尽管如此, 上述两种发展路线仍有着根本的同质性, 即都信奉“物质形态决定论”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想。只不过综合规划偏于二维城市客体, 形体规划偏于三维实体形态, 而且两者都注重乌托邦的最终境界。
2. 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开始就分化出综合规划和形体规划两种途径,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 它们分别演化成今天现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这两门学科 (也有学者认为现阶段城市设计尚不能取得与城市规划同等的学科地位, 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分支学科) 。
(1) 现代城市规划
综合规划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 同时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均逐渐形成自身独立的城市规划课题, 内容也更具体化和系统化。英国区域规划研究直接干预和影响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计划。自此, 综合规划更多地与国家和各级政府决策机构结合取决于它们的意志和社会目标取向。当然, 这首先归因于城市规划本身的综合性、社会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日益加强。二战后,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远离了物质形态而日益趋向人口、交通、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复合性社会问题。这就是说, 综合规划的重点已经从物质环境建设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等根本性问题, 并最终导致了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创立。
(2) 现代城市设计
如果从城市领域涉及三维形体的意义上讲,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设计为途径的, 这与此后西特的“视觉有序”观点、柯布的“光明城市”、沙里宁的“有机城市”都可称之为传统城市设计。实际上, 这是一种用城市三维形体设计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但由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欠缺, 应用较为困难。在有限的实践中举步维艰, 在战后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 运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才能有效驾驭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建设问题。现代城市设计就是针对解决这一问题而在传统城市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从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至工程立项”这一城市推进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来分析
美国学者P.D.Sprei regen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 我们现在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作为新的词汇是一种遗憾, 这种遗憾源于专业分离所导致的理念与行动的背离。
建立城市设计的概念并非要创造一个新领域, 而在于防止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被遗弃。”
从图2可看出, 在城市的整个推进过程中, 从城市总体规划至最后的工程立项的各个环节是相对独立的, 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各环节脱节的现象。而城市要想在形态上协调发展, 形成较为统一的城市面貌, 就必须依赖于城市设计介入到以上各个环节之间。
下面以城市设计对详细规划的补充作用为例, 说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过去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得出的是一些经济技术指标, 而没有对下一层级的工程立项在物质形态和空间品质上做出规定, 更不可能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作为价值尺度来做出规定。近年来, 兴起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现出传统城市规划对三维形态的关注。形成一套对地块三维形态控制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 与城市设计内容十分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城市设计对三维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涉及到城市的人文, 历史、经济、社会等要素, 更注重人的感受,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侧重于土地利用的性质、强度等指标研究。仅依靠控规只能限制某种不良开发行为, 在创造宜人环境的控制上仍无法起作用。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都关注建筑形体间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环境的品质, 二者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更多的研究如何采用合理控制来引导地块高品质的空间形态生成并和谐的融入整个城市中, 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考虑如何在各项控制指标的约束下满足设计要求。由此可见, 在控制性规划向工程立项的推进过程中, 城市设计便起着从二维平面规划向三维空间过度的“桥”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可以将城市设计视为在城市整个推进过程中的一种计划和管理。
当然, 城市设计是贯穿于城市推进的整个过程的。简而言之, 城市设计在贯穿于城市规划至最后的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整合资源、协调城市推进过程中的上下层级之间的矛盾、弥补上层级对下层级的控制中在形态等方面的不足。
三、通过比较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特点来强化认识。
1. 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方面比较。
城市规划主要从城市的物的角度出发, 强调对城市效率、人均等方面的满足, 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合理性有很高的要求。注重功能分区、城市区划特色、交通规划、与周围城市相互衔接、地下基础设施分布等城市经济发展问题。而城市设是以城市的人为根本出发点, 强调对城市生活、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的满足。在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过程中, 追求环境舒适度与视觉的可欣赏度, 同时城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的环境效益。
2. 从方法论特点方面来比较。
城市规划是一个纯理性过程。在规划过程中排斥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 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它与城市经济发展计划有关。
城市设计则不是一个纯理性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包含设计者的直感和主观决断。因为要考虑到人的心理需要和审美活动, 这种需要和审美是模糊而非理性的,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经常由个人感受或判断来确定。
3. 表达方式的不同。
虽然两者都是以文字和图像作为表述的手段, 但城市规划更偏重于文字、数据、图表的表述, 图纸为辅, 主要是通过规划说明书进行阐述。而城市设计则偏重于直观的表现, 如图纸、模型、照片、录像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城市像能源的黑洞,在无限制地膨胀,而乡村的发展也漫无节制。未来的低碳城市和乡村,仿佛是大地上的一个乌托邦。但是已经有许多开拓者描绘出它们的雏形。
低碳城市的“乌托邦”
文:唐郑亮部分资料提供/ 香港易道规划设计公司 李立人
冒着蒸汽的钢铁巨人,吞噬着四面八方涌来的矿石和苦工,而工厂里的火焰彻夜不灭,这是19 世纪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城市;在20 世纪,城市成了永不停息的疯狂漩涡,燃烧着黑色血液的汽车,携带着金钱和欲望在立交桥之间不分昼夜地奔流,摩天大厦上的景观灯照亮着这些巨大的舞会,甚至在太空中也能看见城市连绵不绝的灯火。但是城市的光荣来自于对自然毫无节制的掠夺和损害。
未来的城市必定是低碳的城市,因为化石燃料总有耗尽的一天。但是低碳城市是什么模样?不管是环境学家,经济学家还是规划学家,都给不出一个确定的标准。因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还没有人能够把它运转的机制说个透彻。而能源问题和环境危机迫在眉睫,许多城市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从它们那里也许可以看出未来低碳城市的一些端倪。
荒野中的伊甸园
1971 年,工程师卢加里来到了哥伦比亚靠近赤道的一片红色平原,那里灼热的阳光和数十万年的雨水将土壤中的养分冲刷殆尽,只生长着几寸高的草皮。它被看作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但这正是卢加里要找的地方:石油耗尽之后的地球,也许就遍布这样的荒野。如果人类能够在这里持续栖居,那么在地球上还有哪里做不到呢?卢加里把这里命名为加维奥塔低碳城市的“乌托邦”斯,意思是海鸥,象征着飞翔的希望。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农民、科学家、艺术家来到这里和土著们一起生活。
他们想象力的萌芽在这片荒野上长成了一座奇妙的小村,在那里精巧的科技与土生土长的器具结合在一起。在加维奥塔斯的幼儿园里,跷跷板其实是连着地下井的水泵,孩童们玩耍的同时,就能为村庄提供清洁的饮水;而向日葵形状的风车是从58 个方案中遴选出来的,能利用热带的每一丝微风;村子的电能来自太阳能电池,以及一些不需要筑坝的溪水发电机。他们修建了全自动沼气池、太阳能高压锅、用天然水降温的房屋,这些散发着艺术气息的实用器具已经推广到了整个南美洲。而他们种植的200 多万棵极端耐酸的加勒比松树,彻底改变了加维奥塔斯的生态环境,热带雨林植物重新在这里生根发芽。
宽松的环境让这里的居民充满了幸福感。这里是夜不闭户的桃花源,没有警察,没有监狱,也没有枪支。卢加里在这片荒漠上作出了证明,人类在化石燃料耗尽之后也能过上繁荣与和平的生活。但是卢加里有意识地把村落的规模限制在500 人以内,因为他清楚,更大规模的低碳社会结构也许需要另一些法则来调节。
韦克舍:欧洲最绿的小城
湖泊森林环绕的瑞典小城韦克舍有6 万多居民,其中1.5 万人都是大学学生。每年韦克舍大学开学的日子,外地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张免费地图,叫做Cykelkarta,意即自行车地图。地图上详细标注着城市里每一条为自行车通行的道路。红色的线表示公路旁边的自行车道,绿色的线表示专门为自行车修筑的小路,黄色的线则是穿过森林和农田的土石小径,也可以供自行车通行。它们四通八达的程度远远超过为汽车准备的公路。整座小城从南到北只有五公里,自行车只需要一刻钟时间就能穿城而过。
韦克舍市政府提倡使用自行车这种最环保的交通方式,但完全取消汽车是不现实的事情。进一步的减排计划,则来自广阔的北方森林。
在韦克舍大学的林业学家的眼里,森林就是低碳城市的坚实后盾。韦克舍大学里有欧洲最大的木制建筑,而另一片可供1200 人入住的木制房屋社区正在建设中。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固定二氧化碳,而且耗能远低于钢筋和水泥。在就近的森林采伐木材,还可以减少长途交通运输建材的碳排放。采伐后剩余的边角木料、锯末和秸秆则作为燃料发电。这初听起来很让人疑惑,木材被用作燃料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它能支撑现代文明的运转么?
经过现代科技改造的生物能源,不是烧柴取暖那么简单。北欧传统的壁炉效率只有10% 到20%,而韦克舍高效率的热电联产系统,可以同时提供电力和供暖。今天韦克舍95% 的供暖和供电,都是来自于这些不起眼的木头渣子。木质建筑的超厚外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暖气。
但是要减少交通工具使用的化石燃料要更难一些。就在那座欧洲最大的木建筑里,生物能专家正在进行高效率生物燃料的研究,把木材和有机垃圾转化成二甲醚代替汽油。目前在韦克舍已经建立了四个生物燃料加油站,使用它的汽车可以免掉停车费用。韦克舍的目标是在10 年内投产40 万吨产量的生物燃料,代替全市汽车使用的汽油,剩余的汽车则使用电力。
韦克舍毫不谦虚地自称为欧洲最绿的城市,这绝非浪得虚名。2007 年,韦克舍的碳排放量比1993年下降了24%,而且是在GDP 增长50% 的情况下。韦克舍市民们信心十足,因为他们不止一次战胜过环境危机。20 世纪60 年代,韦克舍曾经是一座高耗能的工业城市,严重污染的韦克舍湖完全无法游泳和垂钓。市民们发起了一场重建湖泊的运动,让韦克舍湖重回史前时代的美丽。韦克舍的绿色模式已经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贝丁顿:低碳不是苦行
伦敦郊区的贝丁顿社区是世界著名的低碳村。2008 年1 月中国影星夏雨作为环保使者,去贝丁顿体验绿色生活,发现那里的餐厅不卖肉食,只有售价为1 英镑一碗的蔬菜蘑菇汤糊和半块粗粮面包。看起来贝丁顿居民的生活像是一种苦行,似乎他们为了世界环境牺牲了生活质量。其实,绝对素食只是贝丁顿社区里一部分比较激进的人所主张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一定量的肉食以外,吃自己种植的有机食物更可口、更安全、更营养。
在伦敦潮湿的冬季,贝丁顿建筑取暖的能耗只有英国普通家庭的10%,这并不意味着居民们需要熬过艰苦的冬天。节能设计的房屋也可以做到四季如春,房屋墙体内部的隔热材料以及夹层充了氩气的玻璃,可以减缓热量散失;朝南的窗户可以接收到充足的阳光;种植在屋顶的厚叶植物让房间冬暖夏凉;甚至房间通风排出的废气,也被用来预热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房屋中的暖气来自于低能耗的热电联产系统,而其他的能源由太阳能提供。如果你还需要汽车,可以选择去社区的汽车租赁行,或者多人合用一辆汽车,满足出行所需。其实在贝丁顿,你可以享受到正常的现代生活所应该有的一切,只不过对环境的损害要小得多。
斯坦普莱顿:可以不要汽车
自从1995 年2 月, 丹佛斯坦普莱顿国际机场最后一次航班飞向伦敦,这个曾经是美国最繁忙的机场就此关闭,将要改建成一片城区。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这样19 平方千米的大规模再开发项目绝无仅有。丹佛市政府探讨了好几年:应该把它改建成什么样的城区呢?美国式的汽车城生活让很多人厌倦:人们散居在郊区的大别墅里,每天驾车十几千米去上班,周末驾车去购物,小孩也要到很远的私立学校去上学。没有汽车简直哪儿也去不了。应该建设一种人气更足的城市。2001 年,森林城市开发公司承接了斯坦普莱顿机场的改造项目,就地“采掘”机场跑道的水泥,他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国最环保的社区,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
大城市里怎样减少汽车的碳排放?实行单双号出行么?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对汽车的需要,森林城市开发公司的设计师彼得•卡尔索普如是回答。如果你上班的公司离你家就一个街区的距离,如果你楼下不远就有社区超市,只要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就能方便的上班和购物,那么汽车还有多大用武之地呢?
在斯坦普莱顿,“邻里”这个在现代大都市中几乎被忘却的词复活了。斯坦普莱顿的规划,就是要和城市的功能区划分针锋相对。凭什么要把这里划成居住区,那里划成商业区,在中间还安放一个CBD ?非要让人们天天像钟摆一样从城市这头奔到那头,那样才好玩么?为什么不能就生活在邻居中间?斯坦普莱顿把邻里作为划分的单位,每一个邻里中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混杂居住在公寓里。都能在适合步行的距离里找到商店、酒吧、餐馆,以及富有丹佛大草原特色的公园。斯坦普莱顿并不赞成集中办学的模式,他们认为500 人以下的小学校更利于学生的社区感,还可以让他们步行上学,这些学校的质量也不会低于最好的郊区学校。对于更长距离的交通需要,可以通过密集的自行车道、公交和轻轨来满足。斯坦普莱顿没有立交桥和巨大的环城公路,干线交通看起来似乎提高了速度,其实会给大多数短途出行的人带来不必要的行程。斯坦普莱顿成为了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楷模,而他们所做的只是把城市的结构作了一点改变。
波特兰:精明交通小技巧
2004 年冬天,美国波特兰一些市民发现城里的红绿灯通人性了。只要在十字路口遇到一个绿灯,接下来就会一路绿灯直到终点。而另一些市民完全没有发觉红绿灯的秘密,只是偶然会注意到他们开车上班的时间变少了。这是波特兰市政府利用计算机优化系统所作的一些改进:根据每个十字路口监测到的交通流量,为每一组红绿灯重新设定一套计时方式。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红绿灯时间长短各不相同,让汽车的等待时间减到最短。这个改进很不起眼,但是波特兰每年可以因此节省600 多万升汽油,相当于减少了1.5 万吨的碳排放。
事实上,2002 年波特兰就做过一次有趣的尝试,结果使得单人驾车外出的高耗能行为大大减少。这个项目的名称叫做“精明交通”。参与这个计划的居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邮件,将自己计划的行程告知" 精明交通" 的信息员,别的居民就可以知道何时可以搭上邻居的顺风车。信息员会给提供消息的居民一些小礼物,同时还负责提供城市里的导航信息。2007 年,波特兰市将这个项目从市中心推广到了东南郊区。这些小技巧说明,降低碳排放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多少成本。
零碳城市的海市蜃楼
其实靠石油暴富的中东国家,对低碳城市的课题是最关心的。因为他们很清楚,地下的石油支撑不了多久,百年之后的国家靠什么维系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它的邻居迪拜不一样,并没有可着劲儿修建奢华得让人窒息的八星级酒店和人工岛,而是打算把200 多亿美元花在一座沙漠中的零碳城市上。这座城市名叫马斯达,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能源。它占地6平方千米,已经于2006 年5 月动工,2009 年就会迎来第一批居民。
零碳城市马斯达的目标似乎难以置信:它不需要耗费一滴石油,也不会向外界排放任何废物。那么淡水从哪里来?这是马斯达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和中东许多国家一样,淡水需要由海水淡化而来,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能源完全来自太阳能发电。马斯达将采取一套严格的节水规章,而所有的废水和垃圾都会在城市中做到循环利用。在马斯达城里将见不到一辆汽车,交通完全由招手即来的电动汽车负责。这听起来像是《第五元素》中的太空城市。而这个零碳城市离我们并不遥远,几十年之后我们也许就会见证它在身边实现。
新农村的新排放
文/ 韩少华 摄影/ 王凯
北京郊区的农村似乎已经脱离了我们印象中的农村常态。两层带花园的小楼排成五六排,每一个屋顶都顶着一幅5 个大天窗那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山坡上堆出一片颇为洋气的别墅群。汽车沿着两侧安装着成排太阳能路灯的高速公路驶入平谷区挂甲峪村时,要是青山堆满积雪,我们也许会怀疑自己是来到了瑞士。“呵呵,这就是北京的新农村。”同行的摄影师这样说着,把车停在了村口的美廉美超市边。
给太阳能添柴
下车步行,刚进村就先踩了一脚泥。村里早就铺满了水泥路,运土方的卡车上偶尔会掉下来泥块。在村口金属板围起来的工地里,吊车和卡车正在轰鸣,村子146 户都住上了新房,这里正在造的是新的村委会大楼。
正当下午2 点,村子里人很少,挨家挨户的狗儿们在上了锁的院子里狂吠。“村里人大都去打工啦。”刘晓明正光着膀子在家里上网。有一些人在桃园,挂甲峪8600 多亩山地上种植了10 万多棵桃树,这需要一些劳动力来打理。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干活了,有的甚至远在南方。今年才30 岁的刘晓明不久之前刚刚辞去一家发动机厂市场部业务主管的工作,现在经营着村里的“农家乐”。“每个星期忙活周末三天赚钱,这样也能照顾到才半岁的孩子。”
经营“农家乐”,首要的资本是环境好。他回忆10 年前,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700 元的小村庄没有公路直达、房屋破败且保暖不好、电力不足,烧柴做饭,家家黑烟袅袅。而今天的挂甲峪因为有机桃和低污染而出名,慕名而来的自驾游客日渐增多,“我们村146 户,现在有超过70 户经营着农家乐”,2007 年总共来了5 万多人,以至村里开会决定每天接待量不能超过2000 人。
输电网路越过农地的上空,把电力传进重新规划过的村民集中居住区,而且已经通了公路,“这样才会有那么多城里人愿意来度周末。”
在刘晓明“宝旺农家院”,我们看到他的厨房也和城里人的厨房一样,有烧天然气的灶台和电磁炉。“平时做饭就用电磁炉,我很少用天然气。我估算过,一罐天然气将近120元,根本用不到一个月,不合算;而用电磁炉做饭再加上其他的用电,一个月都不会超过100 元的。”他指着厨房里的一个火炉告诉记者,“有时候炒大锅的菜,就用这个炉子,烧柴的。”
挂甲峪每户人家都有一个这样的火炉,这是所谓的“生物质气化炉”,村委书记张潮起提起这个很骄傲:“我们实行秸秆气化,使街道整洁,把老百姓堆积的街道的垃圾统统销毁。”而在村民们的院子里,记者同样看到储存的一堆小木柴,据说这也是用作烧炉子的燃料。木柴是从山上拣的,偶尔刘晓明也会在镇上买一点。炉子本不是用来做饭的,而是为了补充太阳能供暖。太阳能被用来烧热水和取暖,村子里的老人仍不太满意:“200 平米的大房子,冬天光靠太阳能不够暖和。年轻人可能能行,而我们一定要再生炉子补充一下。”
中欧合作怀柔生态规划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饶戎在谈到新农村能源建设上曾表示,推广生态节能应以本地材料为主,并应该尽量保持村庄的原生态。“除了要考虑农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外,还应该更加关注这种技术或者材料是否与周边的环境、景观、生态相吻合。”
推广沼气的现在进行时
在饶戎参与规划的怀柔,64 岁的席桂清则向记者展示了刚刚造好的沼气池。他在怀柔雁栖镇的不夜谷用大棚种植着热带水果火龙果,同时还养鸡。火龙果的残枝败叶以及人畜的粪便,正好可以作为制沼气的原料。怀柔区能源办公室在他这里做试点,总共挖了3 个10 立方米的沼气池,足够他一家和工人们平时做饭和冬天取暖用。席桂清告诉记者,不夜谷交通好,借助旅游业很早得到开发,10 年前就用上了液化气,现在换成沼气,烟囱都不冒黑烟。
他的火龙果园,正对着连绵的青山,山沟里竖着禁止砍伐的告示。“60 年代开始,这山渐渐要被砍秃了,山泉也开始枯竭。从90 年代起,有人上这沟里旅游,从那时候开始保护山林,现在山又青了。”
山又绿了,而山泉仍不够喝。村子里1200 口人现在喝的是村委会在席桂清家院子里打的370 米深的地下水井的水,“水井2007 年开始用的,来玩的游客都夸这水好,直接能喝!”而在挂甲峪,村民们除了开采地下水,还利用房檐和街道的路面系统接雨水,他们修建了100多个小水池、小水窖,据统计每年能够节约10 万立方地下水。“我这土下边有一个中水处理池子,用过的废水经过处理再流入山涧。”席桂清说,中水处理池也是区里做的示范项目,现在全村总共8 个这样的池子。取用地下水,然后再处理成中水排入山中,他期待着就像山又变青一样,山里的清泉能再度涌出。
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在总结新农村工作时认为:这几年,游客大多是冲着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看农家山水而去的。但不要认为烧柴做饭,或者“脏乱差”就是农村。农村更需要整洁和节能。
从火龙果园沿着装备着太阳能路灯的公路走多两里地就是席桂清的村子,村民们挺羡慕席桂清的火龙果园,“我们这里还没有沼气池呢,那玩意儿就是先在果园里做试点。”至于利用沼气发电,“即使席桂清的果园也做不到呀。”近几年退耕还林,而且村民们靠着农家乐收入不少,罐装天然气在这里得到普遍应用。
一路上,偶尔有烧着柴油的“巨力”牌农用车冒着黑烟“突突突”地从我们身边开过,驾驶这种交通工具,去镇子上换天然气也不是很麻烦的事情。
农村新生态
即使购置了摩托甚至汽车,农民们仍然偏爱农用车。在挂甲峪的桃园边上,农用车排着队装运刚刚摘下的大桃。路上满载而归的农用车上,妻子紧紧搂着开车的老汉。农家天真的情趣,让人几乎要忽略排气管中喷出的浓浓黑烟。曾经在位于北京城区的大公司工作、也去过很多大城市出差的刘晓明觉得,这就是城市与新农村还有差距的地方之一,“像这样排放的车,要是在城里肯定没法上路吧。”
对此,饶戎认为,新农村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生态观念,还需要转变生态观念。不能认为安装了太阳能、实施了节水技术,或者安装了污水处理装置就是生态节能,“这仅仅停留在了追求高新技术的形式上,没有挖掘其真正内涵”。
某个时候,人们从乡村涌向城市。
城市与乡村之间,总是徘徊着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向往着另一个世界,站在城市与乡村的路口,走向哪里?乡村,宁静,祥和,城市,繁华,喧嚣。
在选择的那一刻,很为难,当选择一条路,走到了尽头,有想起某个时候,站在城市与乡村的路口,时间不会倒流,选择也无法改变,所以会有后悔的人。
乡村,古老,神秘,孕育着最原始的种种,城市,建立在乡村之上,是乡村的升级,繁华,富饶。让人眼花缭乱,但它失去了固有的平静。
坐在回乡的列车上,看眼前一行行杨柳拂过,都市的繁华令我向往,林立的高楼大厦,夜间灯红酒绿,一点点笼络了我的心,家乡的小河依旧如从前一样静静的流淌,却不能再让我沉醉其中,儿室的朋友也变的陌生。
也许是城市拉断了我与乡村的感情,两地的风情让我们失去了共同的语言,每一次相逢,都是一笑而过,没有什么语言。
我是真的迷失了自己,迷失在这异乡的土地,异乡的土地,我有了新的朋友,新的期待,而故土能令我挂念的只有双亲。
如果说忘记等于背叛,我愿意背上这沉重的罪名,那片儿时的土地,始终会成为不可挽留的回忆。理想,追逐,我的向往。
泥泞的乡间小路,留下过我幼稚的足迹,金黄的麦浪之中,也曾有我顽皮的身影,记忆中,挥之不去,最后的选择,是城市。
为了那粉红色的梦想,我放弃了乡村的宁静,也许人生如此,平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记忆中常与太婆一起坐在门槛上,九十高龄她总爱用手捧着土豆片和花生米,忙碌着,我则坐在她旁边边吃东西边听太婆讲爸爸叔叔们的故事。瑟瑟的秋风,掺合着屋前混着泥土散发的出淡淡花香,虽然有时听不到懂太婆的话,但太婆眼中的神色却格外的真挚。
记忆中的太婆是个很慈祥很温柔的女人,她总是笑着摸我的头,她的背伛偻着,拄着拐杖,太婆的嘴里还有几颗假牙,嘴角边满是皱纹,老人的皮肤都犹如干树皮一般,但太婆总把头发梳的整齐,即便即使是银发,但也别有一番精气神。太婆眯着眼,喊:“是娇娇吗?”我鼻头一酸,赶忙上前扶着她,太婆轻轻拍着我的手,点头说好。太婆又转身到柜子里翻找东西给我吃,我拉着外婆的手说不要。
我扶着太婆坐在门槛上,现在便显得有些许拥挤了,门槛窄窄矮矮的,坐着好不舒服,但是熟悉的味道让我的心格外踏实。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太婆不搬出老屋了。
屋里有儿时的快乐,有朴实的生活,熟悉的味道,还有矮矮的门槛。
城市和乡村这俩词把人分了层次,使人不平等了,这俩词也是一道界线,把穷人分到了乡村,把富人归到了城市。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乡村在逐步向城市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乡村,要去建设乡村,让困苦的人过上了好日子,生活水平提高,发展宏图已经铺设了良好的开端,在一些乡村做了试点,如果成功,其它的地方也会效仿,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比设想的更好……
会修起一条条大马路,使交通规范化,渐渐地会盖起乡村风格的高楼,让人们住的舒服。在这高楼旁又有一片片森林,使这里又比城里多出一番情趣;农闲时人们结伴出去锻炼,使人人都身心健康,还要有新建的自来水厂,使我们的饮水卫生也达到了水准。乱排污水、乱丢垃圾的行为也得到可遏制,并建设了相应的处理厂,确实践行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还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要保留它们,使它们流传下去,尽全力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子孙后代。
未来的乡村会有许多旅游胜地,会吸引许多城里的游客来游玩、观赏,清新的乡土气息和纯朴的乡村特质的美,一定会让他们乐不思蜀。
城市, 是自古以来, 无论是建筑学抑或是文化研究上无法回避的议题。然而, 对当下城市以及城市问题的关注, 使从建筑学、社会学和更宽泛层面的研究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 保持了两者最持久的张力。近年来, 针对城市与乡村的问题, 核心的讨论仍然停留在“城市建设”与对应的“乡村营造”上。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现实形态, 是一直在逐步完善从而走向理想形态。在未来的理想层面上, 城市建设必须更多地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去实现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然后, 就乡村社区而言, 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应该从纯粹“物”的建设和线性的经济发展中扩展到基于建筑学和文化意义上全新的改良, 对乡村文化系统的再造, 这样的话, 我们从文化意义上为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提供了先决基础。对于建筑师而言, 深入乡村, 首先要对自我进行重新审视, 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能否给乡村带来真正的利益, 能否为乡村服务, 能否为减少城乡差距做贡献。乡村曾经是人类文明的晨曦, 乡村营造更有可能从建筑文化的意义上促进乡村整体的发展。
城市建设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乡村营造让文化意义上的自觉成为亮点, 反作用于城市建设, 让城市与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相结合, 让文化和建筑富于诗意。正值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 这点与城市建设相统一, 同时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对于规划师、建筑师和文化工作者而言, 在这个背景下, 乡村营造显得格外重要, 其正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关键词:城乡;住房;建设用地;置换
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减少农村宅基地占用情况,使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各地政府和地区针对地域特征采取了一系列的建设用地置换措施。住房在国家福利事业和经济发展中都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家庭消费、固定资本投资甚至就业机会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人们对于住房的拆迁、补偿、回迁等问题相当地关注,由此也衍生出较多的问题。
一、城市住房问题的现状
世界各国城市住房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城市住房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紧缺问题、居住质量问题和经济负担问题;第二个层面是宏观城市住房问题,主要是指居住空间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居住区的阶层分化,甚至隔离等不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由住房问题而起的其他城市问题。
近几年来, 我国由于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升级状况的凸显,新房和旧房价格上升的速度都超过个人收入增长的速度。因此,住房问题比较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收入阶层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差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住房问题就是因为房屋价格和首付太高使他们没有能力拥有住房,这是一个年轻、中等收入的人的看法。拥有住房对富人来说不是一个问题,而穷人谈不上拥有住房。对于穷人,住房问题可能是怎样才能用总收入中比较适合的一部分租到一所像样的房子。
(二)不同区域的住房问题差异。(1)价格上的差异。一个城市往往在城市规划布局上就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它们的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相应的地价也不同,住房的价格也大相径庭。(2)不同区域的住房环境也有所不同。对于居住在闹市区和快速发展的城市近郊的居民来说,住房问题可能是附近在建的房屋太多,使原本宁静的郊区也像城市一样拥挤和喧闹;对于居住在远郊区的居民来说,有着较为安静的居住环境,但却存在着交通不便、城市配套设施辐射不到的尴尬。
(三)不同时期购买力在住房问题上产生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对60岁的老年夫妇而言,居住在他们于1998年只花10万元购买而现在价值60万元的房屋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住房问题,而且可以随时通过房屋获得最大的资本收益。而对于一对30岁左右的工薪阶层的年轻夫妇而言,购买一套60万的住房,有可能要攒足首付还要还贷30年。当然,这只是一个代表某一地区的案例,并不具有一般性,但它却说明了一个现象,在不同时期,房地产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一般人们的购买能力。
(四)城市管理部门对住房问题的应对难点。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日益明显的不同阶层的居住分化,并因此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以及住房开发的无序化,并因此而导致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
二、城市住房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城市住房自有化率对住房产权问题的解释。住房自有化率是一个最能反映存量和增量的区别的指标。不同城市类型、不同地区的住房自有化率差异明显。小城市自有化率偏高,而大城市由于流动人口较多且增长快,租赁市场比较完善,住房自有化率偏低。东部和中部城市自有化率偏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偏低。住房的自有化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有化率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随着收入的增加,持久收入是影响住房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家庭人口规模的增加会提高自有化率;(3)年龄的增加也会提高自有化率;(4)本地城市户口对自有化率也有正面的影响。
(二)区域差异对住房面积问题的解释。不同地区住房面积的区域差异很大。大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较小,住房压力较大;小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相对较大,住房压力较小。随着收入的增加,住房面积也逐渐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在正式住房中不存在住房过度拥挤的问题。从住房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四大类型。最普通的就是单元房,占所有住房的80%。其次是旧式普通楼房,占
10%。其余为独栋住宅和平房,比重很小,分别占3%和7%。住房的当前市场价值由调查员采用简单的市场比较法,参照周边同地段同档次住房进行评估,可以看作是对住房质量的度量。全国平均住房价值的区域差异很明显,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住房质量较好,东部城市住房价值明显偏高。
三、城乡建设用地置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农民在置换过程中信心不足。(1)置换价格达不到农民满意。宅基地集约使用过程中,土地集约后“剩余”土地产生的增值利益分配不均衡,利益链条扭曲。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了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国家垄断了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即只有国有土地才能通过招、拍、挂的程序进入土地交易市场。这意味着农村宅基地在没有变集体所有的身份为国家所有之前,不能进入市场,但身份转变的过程却具有很强的不合理性。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垄断了农村宅基地上市的权利,可以从农村低价“征收”土地,再“高价”出让土地,土地的增值收益中,仅少量通过征地补偿金等方式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在宅基地集约使用过程中由集约产生的“剩余”土地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由于政府的强势,分配的天平严重地倾向于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被边缘化。同时也出现一种比较极端的现象,就是某些村庄的某些农户,宁愿将宅基地和耕地与一些房地产商进行私下交易,获取眼前利益。(2)补偿措施达不到农民满意农民希望获得的补偿主要有两个方面:(a)补偿
住房。在宅基地置换过程中,农民所希望的补偿是同面积的补偿,虽然失去了院落,但不希望居住面积的缩小。或者,鉴于家中几代人的居住问题,希望能够置换多套进行落实。如果面积相差太大或者不能满足套数要求,就会造成农民置换信心不足。(b)住房货币补偿费。当居住面积不能达到置换对等时,农民希望获得货币补偿费用以达到经济上的弥补或者是近似于市场化的价格部分。
(二)置换过程中的利益看待问题。(1)农户对于置换利益的看待问题。在宅基地置换前,有的农户受利益驱使,在原有的房屋上面,私搭滥建,预计盖房,即导致了宅基地置换费用的增加,又无法兼顾所有农户的公平。在实际赔付过程中,对违规建设的一些房屋也进行了补偿,因此一些没有私搭滥建的居民感到不平衡,于是少数拆迁户相互攀比,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拆迁补偿,竞相私搭滥建,建设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房子,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如果实行按照以建筑面积进行补偿的原则,私搭滥建之后的房屋面积大大增加,拆迁部门的赔付数额也大大增加,这就使置换的成本加大。(2)政府及村集體干部对置换利益的看待问题。在宅基地置换过程中,不论政府主导,还是集体主导,都没有有效的措施对主导方自身实施有效的监管,造成资金的挥霍浪费,滋长了贪污腐败现象。在宅基地置换前,一些村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将空闲土地以低廉的价格转包给私营业主,私营业主在政府征地时获得大量利润;或者村集体宅基地置换时,村干部将规划的工业园区以便宜的价格卖给私营业主,村干部从中获利;村领导或者政府官员在与开发商合作时,对于工业园区的招投标,农户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了贪污腐败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婷婷,张凤荣等.北京市顺义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联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6):11-17.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城市与乡村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无论你是居住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居住在偏僻的乡村,都会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将城市与乡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会让你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城乡巨变。你会惊奇的发现,这里的城市与乡村已经没有多少差别,高楼与平房已经不是区别城市与乡村的唯一标志。
高耸的输变电线路,地下的输油管道,现代的高速公路,空中航道、水路航道和铁路大动脉,穿越祖国的东西南北,电灯、电视、电话、电冰箱、手机、互联网、摩托车、汽车早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哪里是都市里的村庄,哪里是村庄里的都市,有时让你也难以分辨。乡村和都市各有各自的好,但是,乡村和都市都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维持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惜都市和乡村、都市虽然便利,科技发达,但却没有乡村的纯朴,而我们也体会不到那里人的悠闲、自在。
本人男,1965年生人,高级小学语文教师,是一名乡村教师。自1985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么多年的小学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么多年的调研与学习之间,也发现了现阶段以及之后我国乡村教学方面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在这里我着重总结了以下几点,来剖析乡村教育问题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 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乡村教学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乡村教育很不上城市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好的老师不愿意去下乡教学,乡村里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跑到城市里去上学,这也不现实,而且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乡村教学的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或者拿到更高职称的教师大多都想着往城市里跑,这样一来二去,就更造成了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乡村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就比如说我自己,随着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唔自身也感觉到自身的严重不足,一旦学校发布了一些有关于网络教学和用手机或者电脑操作的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头痛,因为自己不懂,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一有这方面的作业,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咨询那些比较年轻一些的老师,他们几乎都会这些东西。而经过我的调查,我们学校,包括大部分的乡村学校,40岁以上的老师占了大多数,而且他们也大多存在这些问题。我说这个事情,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表达,乡村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以及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磨合度,不是那么的强,这就导致,这些老师在给孩子们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者就是,老一辈的教师普遍都是师范或者中专,大专毕业,而城市里的年轻老师,最低也是本科毕业,甚至硕士,博士都比比皆是,学历上的差距,也是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待遇的不同,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市教师的待遇要低,这也是我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一些名望比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想着去城市教学的原因所在。
第二点:家庭不重视教育,家长的态度不一样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都不对,不端正的话,怎么可能搞好教学,而这一点,在乡村家庭教育问题方面,尤为让人头痛。这也跟家长的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乡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家务农或者在外打工,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不重视,就会导致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从小的心态就不端正,更别说能够搞好学习了。而城市的家长就完全不同,城市的家长很配合教育,能够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号召,以及学校教给家长的任务。而城市里的家长,一是没时间,而是觉得无所谓,觉得赚钱最重要,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是学校的问题,跟家长的关系不大。就好比,我们班里每次要开家长会,能够来参加的不足百分之七十,而这种情况,在城市的学校班级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古代人所说的寒门出状元,在现阶段,国家都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下,古代人所说的话,在现在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在我看来,当今社会,寒门出的大多以后还是寒门,因为他的资源匮乏,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教育一旦跟不上,上不了好的学校,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就会导致那些孩子,再走父母以前走过的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实则是当今教育之痛,之严峻啊!
第三点:教学设备存在差距
第三点所说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去,更别说学习了,连教学都会很困难。比较说咱们学校,是这两年才普及的电脑,以前教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只有老师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只能围着看,没办法自己手把手操作,所以没有实践的学习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的。而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乡村的老师,大多都是用黑板,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每次擦完黑板所落的粉尘多多少少都会被老师和学生吸入体内,这个严重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健康,据我了解,大部分的老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问题,我想这与老师常年使用黑板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而城市的学校,大多配备了电教教学设备,这与不仅能大大节省效率,使教育多元化,人性化,关键是还健康。
城市就不一样。城市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齐全,课堂上能使用电教设备。还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体育馆、运动器材、电教室、美术室、图书馆、科技馆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望尘莫及的。
综上说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诋毁农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要想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水平,必须发展经济,重视农村教育,任重道远。如果有想跟我讨论这方面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关注我的百度文库跟我交流,或者加我V:wanhalf 与我交流,谢谢!
北京举办过奥运会,上海开过世博会,广州举行过亚运会,“北上广”与世界同步,你却因未能与它们同步而痛苦。“北上广”靠高房价获取红利、靠户口高门槛集聚精英,靠高物价挤掉流动人口,强者云集又暗藏经济危机、情感危机、人际危机,是冷漠江湖;二线城市往往靠宜居突围,陆续决出人性化生活的单项冠军:昆明以气候闻名,天天是春天;长沙以快乐闻名,以夜场、快男、快女与芒果台形成吸引力;成都以安逸闻名,赏一次桃花动不动就10万人同往——在物欲时代,一线城市对你而言是主战场;当成功成为一种毒药,二线城市则是你寻找自我救赎的心灵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全球化品牌早已抢滩二线城市,网络世界消灭了信息不对称,都市圈让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成为生活共同体,地方传媒开始意识觉醒,地产巨头已将目光移到二线城市,到一线去争的是空间,到二线去争的是时间。挑好一个正值上升期的二线城市,考验的是着眼未来的视野和以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中庸之道,就去找你内心的“1.5线城市”,毕竟它们能在你有生之年变成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拼的是智商,二线城市拼的是情商
普遍的一个观点是:一线城市机会多又相对公平,二线城市潜规则多又讲人际关系。但不要忽略,一線城市的机会可能是虚假机会,公平可能是虚假公平。你以为到了北京更容易名扬四海,其实只是名扬小圈子;你自以为拥有上海的高薪水,一年所余依旧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所有城市皆有潜规则,整个中国都是熟人社会,但没有一个城市的所有机会能被同时屏蔽。不妨反过来看,一线城市在拼智商,二线城市在拼情商。问题只剩下一个,就是你的情商是否高于智商。
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
在一线城市,75%的人傍晚6点到8点吃晚饭;在二三线城市,70%~96%的人下午5点至7点吃晚餐。一线城市有白领文化,但白领没有太多时间去享受——如果你每天花费2小时在交通上,1年算下来要用去30天;二线城市没有艺术电影院和话剧小剧场,唯独有很多吃饭比你早、睡觉比你晚的闲情逸致。
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
城市是一种出身。河北燕郊小区外竖着偌大广告牌:“没有户口,怎么上好学校!”购买房子的人祈祷的是燕郊纳入北京,从此有个北京户口。北上广的户口人人都知矜贵,所以早针对你设下城市门槛——你说你属于这座大城市,却没有这座城市的户口;你说你拥有这座城市的房子,其实距离市中心20公里;你说你在这个城市创造了人生价值,其实存款还不如二线城市的同学、朋友。收紧的一线城市能给予你优越感,宽松的二线城市却能创造属于你的归属感。
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
普遍的困惑是:为什么选择一线城市的人,拿着一线薪水,却沦落下流社会?为什么选择二线城市的人,拿着二线薪水,却获得一线的生活品味?新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发现,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一线城市“伪幸福”的人最多皆因一线城市用金钱计算GDP,二线城市用幸福计算CPI——有白领去到二线城市,发觉收入少了一半,积蓄多了一倍;城市营销专家王志纲举过一个例子,在上海要1万块钱买到的幸福,在成都3000元就够了。
一线城市让人见世面,二线城市让人拓视野
作家萧乾说:“人生就是一次不带地图的旅行。”《一生要去的中国100个地方》一书中描述了100个地点,一般中国人永远没法去完全。到过一线城市见过世面、到过二线城市去开拓视野的人,有机会成为真正懂中国的人——他会在中国城市的细微处,发现中国城市原来并未千城一面,市井处隐藏的是中国的多元化。
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
为什么一线城市那么多文艺青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曾简单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为了和其他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支付曼哈顿或者芝加哥闹市的高昂房租呢?”小众者在故乡或是异类,但一到一线城市,最好是北京,总能找到志趣相投者;但若你是拥有平常心的生活家,反而适合留在二线,因为它的节奏往往与慢生活能够合拍。
一线城市是“飘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常常有一个差别:它在30分钟的交通时间半径内,总可找到你满足一生衣食住行的所有需要。北上广是分裂的,甚至可以说它们由几个城市组成,候鸟族们只属于行政概念的“北上广”,他们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抱怨城市未真心接纳,生活方式偏偏与一线城市的传统精神价值格格不入。飘一代是最理想主义的一代,也是幸福感最微弱的一代——他们的房子、车子、家具、手袋甚至男友都可靠租赁而来,他们想找找不到的,永远是一个心满意足的固定地址。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作文】推荐阅读:
城市与乡村初中议论文11-03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06-08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与感想10-27
乡村公路建设与管护的调研报告09-14
小学作文文明城市与我09-27
乡村发展与治理06-07
族谱与乡村秩序06-19
冬日的乡村作文07-21
乡村的晚霞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