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考试大纲(共8篇)
1、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A)劳动。A、物化性B、探索性C、创造性D、实践性
2、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C)。
A、核心要求B、道德要求C、品格修养D、内在动力
3、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D)的方法和过程。
A、技术发展B、社会规律C、科技成果D、客观规律
4、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不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D)。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D、个人主义
5、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C)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A、其他经营者B、消费者C、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D、他人
6、我国长途电话网目前采用的等级制电话网为(A)。
A、二级 B、三级 C、四级D、五级
7、(B)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宽带ISDN打下了基础。A、铜缆B、光纤 C、微波D、数字
8、SCP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它存储(B)和业务逻辑。
A、局数据B、用户数据C、路由数据D、终端数据
9、采用(D)后,TUP部分就可以不用。A、SCCPB、TCAPC、MAPD、ISUP
10、(A)功能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用来提供网络中所含资源的网络管理所需要的数据。
A、资源清单管理B、资源提供 C、业务提供D、网络拓扑服务
11、光纤通信中工作波长的短波长是(B)。A、0.65umB、0.85um C、1.31umD、1.55um
12、ADSL将用户双绞线频谱低频部分提供普通电信业务(POTS)信道,通过无源滤波器使其与(C)分开。A、上行信道B、下行信道 C、数字信息D、模拟信道
13、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D)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B、通信网技术 C、广播电视技术D、通信技术
14、固定电话的乙种用户是指(A)用户规定范围以外的所有用户。A、甲种B、甲和内种C、甲和丁种D、甲、丙和丁种
15、一次付费的账号电话卡用户是(C)。
A、A类用户B、B类用户C、C类用户D、D类用户
16、移动通信是以移动用户为服务对象的(C)通信业务。A、电磁波B、有线电C、无线电D、卫星
17、数据检索业务是用户通过(A)进入国际、国内的计算机数据库或其他装置中,查找和选取所需要的文献、数据、图像的业务。A、公用电信网B、数字数据网C、综合数字网D、公用数据网
18、计算机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B),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A、计算设备B、电子设备C、存储设备D、输入输出设备
19、(D)最基本的结构都是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寄存器组、多路转换和数据总线等逻辑部件组成。A、存储器B、I/OC、控制器D、运算器 20、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D)。A、系统B、设备C、一组硬件D、一组软件
二、判断题
1、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以分组交换方式工作,并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电信网。(对)
2、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可以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过程。(错)
3、在通信网中,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可分为局间信令和用户信令。(错)
4、定义一套与各种业务网和各种设备无关的管理功能是比较困难的。(对)
5、可视电话是指在普通电话功能的基础上,使通话双方能够看到双方静止图像的通信方式。(错)
6、“一线通”业务即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它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语音、图像、数据在内的多种业务。(对)
7、IP电话最初推出的意义,就在于为用户提供费用低廉的通信服务,当然付出的代价是话音质量的降低。(对)
8、IC电话卡是经加密的、特殊封装的集成电路电话卡的简称。(对)
9、短消息实体(SME)可以是其他移动终端、固定电话网用户、互联网上的PC机。(对)
10、用户传真用户利用自备或租用的传真设备,通过公用电话网相互间自行传递的一种传真业务。(对)
11、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二者协同工作,缺一不可。(对)
12、指令寄存器用于对现行指令进行分析,确定指令类型、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以及寻址方式。(错)
13、机器语言程序的优点是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对)
14、为了与具体的物理传输介质无关,TCP/IP结构中并没有对最低两层做出规定。(对)
15、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的,即它是以数据为载体而表现。(对)
三、多选题
1、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ABC)。A、数字传输B、数字交换C、数字终端D、数字业务
2、通信企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CD),维护客户的正当利益。A、利益B、观点C、通信自由D、秘密
3、(ABCD)等问题是解决电信发展中的主要突出问题。A、电信市场准入B、电信网间互联C、电信服务D、电信安全
4、实现互联后,非主导电信公司必须向主导电信公司交纳(BC)等费用。A、辅助服务费B、连接费C、接续费D、电路费
5、ISDN有基本特性有(ABC)。A、端到端的数字连接B、标准的入网接口C、综合的业务D、标准的网络接口
6、No.7信令方式规定的基本信号单元格式有(ABC)。A、消息信号单元B、链路状态信号单元 C、填充信号单元D、空闲信号单元
7、GPS系统可以由(ACD)组成。A、GPS卫星系统B、地球站C、地面控制系统D、用户设备
8、接入网则包含了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主要完成(BCD)功能。A、交换B、交叉连接C、复用D、传输
9、多媒体通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CD)等方面。A、集成性B、适时性C、同步性D、交互性
10、属于固定电话增值业务项目的有(ABCD)。A、缩位拨号B、呼叫等待C、呼出限制D、遇忙回叫
11、IP电话业务的使用方式又基本分为(AB)。A、IP电话卡B、注册类业务C、注册IP电话 D、公用的IP超市
12、通用号码业务的主要功能有电话自动分配、黑白名单和(ABCD)。A、话费分摊B、专用密码C、呼叫可转移D、费用控制
13、以下属于用户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是(ACD)。A、通过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B、通过计算机互联网 C、通过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D、通过综合业务数字网
14、控制器有(BCD)、状态/条件寄存器、时序产生器、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组成。
A、寄存器组B、程序计数器
C、指令寄存器D、指令译码器
15、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ABCD)。
A、程序B、原始数据
C、中间结果D、最终结果
16、软件是指计算机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所运行的(ABC)的集合。
A、程序B、数据
C、文档资料D、信息
17、计算机中,对非数值的文字和其他符号进行处理时,常使用(ACD)。
A、BCD码B、机内码
C、ASCⅡ编码D、汉字编码
四、简答题
1、影响电信网络接通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
答:①拓扑结构②电信网可用资源③电信网络设备的可靠性
2、电话业务传输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
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
3、简述光纤通信的应用?
光纤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光纤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以及在其他数据传输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概括如下:通信网、构成Internet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有线电视网的干线和分配网、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
4、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关系?
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或者说包含了长途网和中继网的功能。接入网则包含了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交换设备。
5、什么是固定电话的虚拟网业务?
是电信部门在市路交换机公网上开发的具有用户小交换机服务功能的电话业务。用户不必购置交换机设备和租用中继线,便可享用小交换和公网普通电话的功能,并可用到电信网上特有的服务功能。
6、什么是移动数据业务?
业务:短信业务、短信呼业务、中文秘书服务、国内彩信、各种查询业务、手机上网、移动Internet业务。
7、简述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8、什么是系统软件?
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层,负责管理、控制、维护、开发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是方便用户和充分发挥计算机效能的一组程序。
9、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设置原则是什么?
1 课程特点及难点
第一, 目前的通信网技术已发展了很多年, 他的发展是以一种循序渐变的方式进行的, 因为其体系结构及硬件的发展涉及面广、规模庞大、技术复杂, 并且由于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 对于通信网性能要求有所不同, 会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标准, 为了使新出现技术保持与原有技术的兼容性, 又常会导致网络体系结构进一步复杂化, 并且目前为止通信网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更新。基于这些现实因素, 现代通信网形成目前多种网络技术体制并存的混合式结构, 而大部分学生所能接触的只是一些主流技术和标准, 这增加了通信网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难度。
第二, 现代通信网课程主要涉及的都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论内容, 其特点主要是繁杂抽象。虽然平时我们都在使用网络, 但是绝大多数使用者都无法看到整个网络运行的机制和原理, 而通过课程所了解的内容都是细致冗长的协议、规则、语法、语意等, 抽象无法与实际联系起来,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由于没有切实的环境和动手机会, 对通信网很难有一个完整而深入的理解, 面对众多的网络实现技术感到无所适从,
第三, 课程相关的实验设备技术含量较高, 系统复杂, 且价格一般较为昂贵,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面临专业系统知识掌握不够熟练, 操作和理解实验较为困难的局面。目前很多上机实验无法真正做到能让学生看到并且理解协议在网络中的运行机制和状态。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 该研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讨论了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 从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调整, 将OPNET仿真软件和传统的通信网实验室结合起来, 有效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 和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相比, 电子信息类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联系最紧密, 很多学生将来都会从事相关工作。因此,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技术,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根据该校该专业前导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的安排, 对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主要内容集中在计算机网络, 所以采用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本科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 可根据课时合理安排重点。比如, 新版教材中对于数据链路层中的比较老旧的协议HDLC几乎忽略不计, 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体系结构以及协议有个更加清楚深入的了解, 可以适当添加其相关的部分内容, 特别是该协议几个重要的控制思想定时超时、序号解决重复帧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后面传输层的教学也很有帮助[1].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 重点应该让学生掌握协议的设计思想。
2.2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能让主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适当减少授课学时, 增加实验环节在整个课程当中的比重。其中实验内容的设置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是使用现有的局域网, 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利用Packet Tracer和Serv-U等仿真软件实现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仿真配置, 或者进行网络常用测试命令的实验, 这些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不高便于开展, 但是大部分内容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协议结构联系不够清楚明确, 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理论内容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所以效果可能不够好[2]。另外一种方案就是让学生利用专门的网络仿真软件比如OPNET进行实验, 这种方案由于OPNET自身的优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含义, 了解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3]。
2.3 实验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比较目前主要采用上机的的方式, 利用OPNET仿真软件常有三种实验方案可以选择: (1) 直接仿真简单的网络协议, 比如CSMA/CD协议。建立一个简单的以太网模型, 仿真分析数据长度、网络拓扑等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 网络的优化设计, 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校园网模型, 有子网且子网所用业务模型可以选择多种, 通过对比得出设计方案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3) 拥塞控制仿真研究, 让学生利用C或者C++编写拥塞控制算法的进程程序, 并适当进行调整, 比如通过改变慢启动阈值 (ssthresh) , 仿真比较网络性能的好坏, 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拥塞控制算法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三个方案难度依次加大, 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程度灵活应用, 相比于其他的试验方法, 采用OPNET软件仿真有较多优点, 不容易受实验环境的限制, 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协议在网络当中的应用运行进行较明确的认识[4]。
3 考核评价
通信网这门课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 知识点繁杂, 但是其理论涉及到很多实际内容的应用, 因此单纯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还要对其应用也做出考核, 从而促使学生对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所以, 采取闭卷笔试结合实验操作的考核体系能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现代通信网课程体系改革, 该研究提出了若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意见, 将OPNET仿真软件和传统的通信网实验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有效解决传统网络实验存在的抽象难懂、内容复杂、技术更新快和实验设备陈旧等问题, 使学生对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各类协议的设计目标和工作原理, 以及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有了了解和掌握, 调动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孙强, 徐晨, 黄勋.“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6) :66-68.
[3]张占强, 孟克其劳.现代通信网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6) :141-142.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特性;分析
光纤通信技术自1970年在我国开始用于通信传输,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年时间,但是却已经取得了极其惊人的发展。由于光纤通信较之其他通信方式具有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好且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且是选用带宽极宽的光波作为传送信息的载体,为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光纤通信技术,让光纤通信技术向着更高水平的、更高阶段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从光纤的几个特性开始入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光纤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在几何方面的特性、光学方面的特性与传输方面的特性,這三方面特性中又有着极具代表性的特性,分别是非线性特性、色散以及衰耗系数。
一、光纤通信技术
第一,光纤通信技术的概述。从光纤通信的组成结构上来看,主要是由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这三种通信的基本物质要素构成的,由于是以一种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光导纤维通信。其中光纤又是包含了内芯和包层两个主要部分。内芯一般为几十微米直至几微米,所占用的体积非常小,而外面层主要是起保护光纤的作用,因为光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光缆不同于普通的使用单根的光纤的光缆,它使用的是由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一组光缆,很有效的杜绝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根据光纤自身的制造工艺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光纤的组成材料和光学特性进行分类。总之,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正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第二,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首先是拥有相比于铜线或电缆的极宽频带和超大容量的通信存储空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最大化地增添了了光纤的传输容量,解决因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导致光纤自身的巨大优势未被使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然后是合适的长中继距离,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要低出很多,而且如果将来能够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将让光纤通信技术的低损耗更上一层楼。再然后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因为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材料制成的绝缘体材料,可以让光波导对电磁干扰具有强大的免疫力,还不容易被腐蚀损耗。最后是在光纤中的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可以被完善地限制在光波导结构中,可以保证光缆外面窃听不到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并避免出现串音干扰的状况。
二、光纤通信中的光纤特性
第一,衰耗系数。衰耗系数也就是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这是区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对特性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光纤的中继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它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对其做出深入的研究,找到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其中引起光纤产生衰耗的主要因素有:其一是吸收型的光纤衰耗,其主体是杂质,因为光纤的制作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纯度没有完全达到限定范围,这些杂质对光的吸收能力十分强大,造成杂质在光纤通信过程中容易对光信号的功率进行大量消耗,吸收型的衰耗也是导致光信号快速衰减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是散射型的衰耗,主要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在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会严重影响光纤的使用效果。其三是其它类型的衰耗,主要包括微弯曲衰耗,这种类型的衰耗在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作用是相对较小的。三种重要类型的衰耗方式中最容易引起且产生的影响较大的是第一种吸收型的光纤衰耗,因此为了在以后能够减少这种原因引起的光纤消耗,必须对制造光纤用的原材料二氧化硅进行十分严格的化学提纯操作,让造成散射损耗的光纤材料密度发生变化,以获得高纯度低衰耗的光纤,保证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降低杂质吸收的机率。或者在制造光纤的过程中,在纤芯和包层交界面上残留一些气泡和气痕,这样可以通过引起与波长无关的散射损耗让整个光纤损耗谱曲线上移来减小散射的损耗。
第二,色散。经过多年对光纤的研究发展,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色散有它的定义,我们都知道在在多模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多模光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种传输模式,但是每一种传输模式都有各自对应的不同的传播速度和相位,所以就算在输入端同时输入光脉冲信号,也会因为光脉冲的前端和后端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不一致,造成最终通信信息到达接收端时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产生了脉冲展宽的现象就叫做色散。它是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而光纤带宽的变化对光纤的传输容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通过光纤链路的现场测试发现 光纤带宽变窄不仅对光纤的传输容量能起到限制的作用,同时还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距离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光纤的色散特性,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光纤的色散根据形式的不一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模式色散,这种类型的色散主要是针对多模光纤起作用,因为它的光纤通信传输方式多种多样,而对于单模光纤这种只有一个模式传播的光纤传输技术,则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二是材料色散,顾名思义,材料色散主要是指制作光纤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本身所产生的色散,这种色散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光纤的色散特性中不占主导地位。三是波导色散,它是是指由光纤的波导结构所引起的色散,这种形式的色散对于多模光纤来说影响甚小。总而言之,就是色散大都是对多模光纤产生影响,主要形式是模式色散。对于光纤的色散特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单模光纤传输这种只是一个单模的传输方式,是不存在模式色散,模式色散为零,所以在单模光纤传输过程中考主要考虑的就是是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对其造成的影响。
第三,光纤传输的非线性效应。与光纤的衰耗和色散特性呈线性变化所形成的现行效应不同,光线的带宽系数与光纤长度都是呈非线性变化的,称之为非线性效应。以此为依据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首先是散射效应,即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众所周知,时间的任何物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组成单元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单元在常温条件下一直处于不断地作自发热运动和振动中,因此,作为散射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在产生原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纤中泵浦光与声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使用光源的强度调制系统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光功率在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控制范围,否则将出现后向散射功率也会出现急剧的增加的现象,发生受激拉曼散射SRS状况。而后者受激拉曼散射SRS的产生原理是是光与硅原子振动模式间相互作用有关的宽带效应,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这个过程中懂得短波长信号都会有所衰减,而长波长信号却会增强。由于受激拉曼散射SRS激发的是光频支声子,且门限值较大,在单信道和多信道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但是如果在传输过程中随着传输距离的增长和复用波数的不断增加,会造成光信号功率不断接近受激拉曼散射SRS的门限值,增加SRS发生的几率。
其次是与克尔效应相关的影响,即与折射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效应FWM。自相位调制是因光纤中激光强度的变化所导致光纤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光信号自身的相位调整的一种效应,也就是说光纤中的克尔效应是一种折射率的非线性效应。交叉相位调制XPM是指在多波长系统中,一个信道的相位变化不仅与本信道的光强有关,也与其它相邻信道的光强有关,它的出现通常是由于相邻信道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相位相互调制。四波混频FWM还可以叫做四声子混合,它是是光纤介质三阶极化实部作用产生的一種光波间耦合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的效应。
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是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我国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光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相关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对其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它的特性方面,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毛谦.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电信科学,2006(08)
[2]张文垚.光纤特性对现代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4(03)
[3]邱小波.浅析在生产中对光纤性能参数的控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6(01)
[4]王德荣.进一步提高光纤质量的几个技术问题[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5(04)
[5]张涵.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
题型:判断题(20分,20题),单选题(30分,30题)多选题(20分,10题)简答题(20分,5题)论述题(10分,1题)
综合部分
1、第一章(可能14分):1.1节判断3分,1.3节判/单/多9分,1.4判/多2
分,练习题中单选3道原题,多选1道原题,论述无
2、第二章(可能18分):2.1节单选1分(原题),简答4分(估计为:立法的目的),2.2节判断单选多选共5分,其中3道原题;2.3判断1分,2.4节多选2分,2.5节判/单/多5分,其中3分原题
3、第三章(可能12分):全部为客观题,无简答,其中不考章节为:3.2.4,3.2.5,3.6,3.3.6,3.4.3,3.5.(4~6),3.7.(1~3),3.7.(5~6),3.8.(3.5~6),3.8.4,3.9.34、第四章(分值不清):4.9可能有简答题,4.10节1分,4.8节不考
5、第五章(可能16分):3道简答题,重点掌握固定电话、移动电信、数据通
信业务,其中5.1,5.7是重点章节,5.1节1道简答题,5.7节2道简答题,5.2,5.3有客观题
6、第六章(可能14分):论述题10分(可能是: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判
断题4分(原题),6.3节占3分
实务部分
1、第一章:重点1.3节;1.1节单选/判断,1.3节简答题(3种方式区别和特点),1.4节多选,1.5节判断
2、第二章:重点2.4节;2.1,2.3选择题,2.4节单选/多选/判断
3、第三章:重点3.4节;3.1,3.2,3.3看PPT,3.4简答题(两个模型比较)
4、第四章:重点4.3,4.7节;4.1.3选择题,4.2.2节单选/多选/判断,4.3.2简答
题(CSMA/CD或CSMA),4.5.3节判断题,4.6节单选/多选/判断,4.7节城域网可能出论述题;
5、第五章:重点5.4节;5.1节单选/判断,5.4.1节和5.4.2节重点看,5.4.6可能
出论述题(IPV4到IPV6的演进);
6、第六章:重点6.1节;简单题,6.1.5节 重点NOS和OSI/RM关系,是简单题
7、第七章:重点7.2,7.6节;VLAN的基本原理,7.6可能单选题
8、第八章:重点8.3节;8.3节可能出简答题(SQL概述);
9、第九章:重点9.1节;重点看PPT,9.9.1可能出简答题(网络的安全威胁)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
学分:4
(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
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信系统概述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 随机信号分析
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3 信 道
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了解分集接收方法。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模拟调制系统
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6 数字调制系统
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掌握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的MSK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了解GMSK和时频调制的概念。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掌握低通信号和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掌握脉冲振幅调制中自然和平顶两种抽样方式。掌握模拟信号的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方法及其性能,尤其要掌握13折线A律法,了解15折线率法。掌握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框图和性能。掌握时分复用的概念。8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掌握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的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9 差错控制编码
掌握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编码调制。10 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11 同步原理
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及性能;掌握位同步的方法;掌握帧同步。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1.数学基带信号 2.数字调制
3.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4.数字解调
5.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6.帧同步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四、学时分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实验 总计
通信系统概述 随机信号分析 信道
模拟调制系统 数字调制系统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 差错控制编码
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 同步原理
4学时 8学时 6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8学时 6学时 8学时 8学时 4学时 4学时 12学时 88学时
五、考核要求
考核类型为考试,具体要求见考试大纲
六、必要说明
1.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 2. 教材
樊昌信主编《通信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编号: 学时:54(3/周)编者姓名:康显桂、余丰人 单位:电子系 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 单位:电子系 职称: 授课对象:本科生 专业: 通信工程 年级:三年级上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1.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信道编译码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M、DSB、SSB、VSB、FM等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传输原理、抗噪性能。·脉冲编码调制及增量调制原理。
·数字基带系统及数字频带系统的组成、信息传输原理、抗噪性能。·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及最佳数字通信系统。·频分复用及时分复用原理。·传输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基础
2.2.使学生初步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为同步开设的通信原理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1.主要内容
1-1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1-2信息量,码元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3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2.2.基本要求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定义,了解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的各种分类方法 ·掌握信息的含义及其度量方法 ·了解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 第二章
信道(2学时)
1. 1. 主要内容
2-1广义信道与狭义信道 2-2编码信道与调制信道
2-3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4抗衰落的方法
2-5各类噪声源,白噪声、窄带白噪声及噪声带宽 2-6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2. 2. 基本要求
·了解信道模型、分类
·掌握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掌握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了解分集接收的作用 ·熟悉各种加性噪声 ·掌握连续信道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三章 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4学时)
1.主要内容
3-1 AM、DSB、SSB以及VSB系统组成,调制、解调原理 3-2各种线性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频谱和带宽
3-3 FM系统组成,F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原理,FM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和带宽 3-4各种线性调制系统和调频系统的抗噪性能 3-5 FDM的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AM、DSB、SSB、VSB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
·掌握上述各信号的频谱、带宽以及AM、DSB、S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掌握FM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原理以及时域表达式、频谱特点和带宽
·掌握AM系统、DSB系统、SSB系统以及FM系统的抗噪性能的分析方法及结论 ·掌握FDM概念和方法
第四章 第四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2学时)
1.主要内容
4-1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4-2常见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频谱
4-3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时域条件和频域条件
4-4部分响应系统的频率特性、信息传输过程、优缺点 4-5无码间串扰二进制基带系统的抗噪性能 4-6眼图在工程上的作用
4-7时域均衡器的作用、结构、抽头增益的调整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特点及常用传输码型编码规律
·掌握各种相同波形二进制基带随机信号的频谱特点以及AMI和HDB3码的频谱特点 ·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无码间串扰条件的推导方法和结论 ·掌握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实际部分响应系统的构成 ·掌握无码间串扰二进制系统抗噪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结论 ·了解眼图的作用
·了解时域均衡器的作用、结构及抽头调整方法
第五章 第五章
数字调制系统(8学时)
1.主要内容
5-1 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波形、频谱 5-2 2ASK、2FSK、2DPSK系统的工作原理、抗噪性能 5-3 4PSK、4DPSK原理 5-4 MSK、QAM基本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信号波形、频谱 ·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抗噪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结论 ·了解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了解MSK工作原理及特点
第六章 第六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8学时)
1.主要内容
6-1基带信号抽样定理、频带信号(已调信号)抽样定理,自然抽样、平顶抽样概念 6-2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概念及其应用范围 6-3 A律13折线编码原理 6-4 ΔM原理
6-5 PCM、ΔM系统的噪声性能 6-6 TDM原理,PCM基群帧结构 2.基本要求 ·掌握抽样定理 ·掌握量化基本概念
·掌握PCM、ΔM基本概念,了解ADPCM、Δ-Σ及数字压扩自适应ΔM的基本概念 ·掌握TDM概念和方法、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工作原理 ·了解数字电话高次群国际标准
第七章 第七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6学时)
1.主要内容
7-1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相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接收机 7-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抗噪性能及其与实际接收机的比较 7-3最佳数字通信系统 2.基本要求
·了解最佳接收的概念和准则
·掌握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构成及抗噪性能 ·了解最佳数字通信系统结构
第八章 第八章
同步原理(6学时)
1.主要内容
8-1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基本概念
8-2载波同步、位同步的插入导频法和直接提取法,连贯插入式和间隔插入式帧同步码的识别 8-3载波同步的相位误差、建立时间、保持时间 8-4位同步的相位误差、建立时间、保持时间
8-5帧同步码的漏识别概率、假识别概率、识别时间、同步保护 2.基本要求
·掌握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性能 ·了解帧同步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九章 第九章 信道编码(6学时)
1.主要内容 8-1基本概念 8-2线性分组码 8-3循环码 ·卷积码 2.基本要求
·了解信道编码的重要性,建立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 重点掌握线分组码和循环码的编码理论和方法。
四、使用说明 现代通信包括传输、复用、交换及网络四大技术。本课程主要涉及传输、复用技术以及传输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基础。
五、主要参考书目
1.1.樊昌信,詹道庸.通信原理(第四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 2.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3.3.张新政.现代通信系统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 教
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 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
01.绪论 4
02.随机信号分析 8 03.信道 6
04.模拟调制系统 6 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
06.数字调制系统 8
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 09.差错控制编码 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4 11.同步原理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难点:通信系统组成;信息及其量度;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
主要内容是: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重点、难点:平稳随机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三章:信道
主要内容是:信道定义;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信道模型;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FDM);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重点、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与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是: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
重点、难点: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章:数字调制系统
主要内容是: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重点、难点: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主要内容是: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DPCM系统的量化噪声;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重点、难点:抽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
第八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主要内容是: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重点、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
主要内容是: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
重点、难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
第十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主要内容是:正交编码;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重点、难点:伪随机序列。
第十一章:同步原理
主要内容是:载波同步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载波相位误差和对解调性能的影响;位同步方法、性能;群同步;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重点、难点:载波同步方法;位同步方法;群同步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讲课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实践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式
1 电力通信网络的特征
1.1 系统网络结构的复杂性
与普通的通信系统相比, 电力通信系统具有更为纷繁冗杂的网格布局, 只有在各种各样设备设施的有效运转下, 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通信。然而不同的设备类型决定了其连接与转还方式也不相同。例如:用户线延伸、微波设备的转换连接——而且其中的通信方式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样就导致了系统网格布局的繁杂化, 电力通信系统这样的繁杂特征加剧了对光纤通信技术的需求。
1.2 可靠性与能源、环境保护性
要想使电力系统可以常规、安全地运行工作, 就需要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持。也就是说电力通信系统极其重视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这是因为电力、电能资源是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与人们生活不可或缺与中断的能源资源, 一个电力供应不稳定的社会是可怕的, 而且现代电力系统逐渐走向了自动化, 这就更加需要通信系统为其传输精准的数据信息, 确保整个系统的常规运转。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十分惊人, 这就需要开发出能够确保电力通信系统可持续运转的资源材料,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为光纤, 其主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这一材料在我国储量丰富。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
光纤通信将光作为通信载体, 通过光纤来传播信息, 而且整个的传输系统所占据的空间面积也有限, 因为其所构成材料的直径相对很小。光波在传播中, 因为光纤之间的串烧很小, 这样就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或者被非法窃取的弊端。
我们都知道光纤的主体材料为玻璃,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 因此, 信息传播中的接地回路问题无需纳入考虑范围。而且光纤的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等, 例如:光纤容量是微波通信传输的几十倍。而且光纤通信的损耗较小, 在这一方面也要远远优于同轴电缆或者导波管。
3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将光纤通信网应用到电力通信系统中是一个难度系数大、浩大繁杂的工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电力通信水平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现阶段不断变化发展的光纤技术被普及利用到其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光纤复合地线与相线最为典型。
3.1 光纤复合地线
在电力传输系统中, 其中的地线中带有一些光纤单元。他们一方面能够发挥地线的应有功能, 另一方面也具备光纤材料的各种优势特征, 方便安全稳定, 无需特别的维修与保护。然而, 这一线路仍然有另外的弱势特征, 就需要所需成本投入较大。因此, 这种类型的光纤通常可以用在建设新线路与改造旧线路。光线复合地线一方面能够保护电线系统, 防止外界的自然或者非自然破坏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传播中的数据信息加以充分利用, 以此来达到架空地线的各种标准需求。
3.2 光纤复合相线
是指光纤单元复合在输电线路相线中的一类电力光缆。它能够有效防止架空线路受到阻碍或限制, 以此来防止雷击的破坏, 而且相线的运行也能够更好地确保地线以绝缘形式运行, 这样就更加有效地节省了电力电能。
3.3 自承式光缆
这一光缆具有不同的分类类型, 例如:金属自承式与全介质自承式。前者的光缆结构相对单纯、简明, 而且所需的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在整个的系统运行中也无需将短路电流或者热容量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正是因为这一光缆具有以上优势特征, 才使它们能够被广泛地应用, 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后一种光缆的密度小, 质量小, 直径也小, 具有全绝缘构造, 而且也还拥有比较稳定的光学特征与功能,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停电中所形成的损失, 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光纤原料。
3.4 电力特种光缆
它属于一类性能与特征相对特别的通信光缆, 是以线路杆塔资源为基础来支架建设起来的。具体的种类包含:MASS/OPAC/ADSS/OPGW等等, 其中后两种从现阶段来看使用最普遍, 这是因为安装形态以及自身构造相对特殊、复杂, 这种光缆不容易遭受外界力量的损坏。
这种材料的光缆自身的成本比较高昂, 然而, 因为这一系统是在电力系统本身的线路杆塔上开展施工的, 因此, 也能够很好地节省成本投入。
OPGW光缆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不会被轻易盗取。而且其通信的质量也相对较好。具体的优点体现为:信号传输损耗度低、使用周期长, 维修与重建频率低等等, 然而对应的缺点表现为:不能经受雷电的攻击。
ADSS类型的光缆则能够用在长跨距以及强电场中, 它对铁塔也不会带来负面作用, 而且自身属于质地较轻的绝缘介质, 这一类型的光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被维修与维护, 而且在安装中也不必切断电源, 不会为人们带来停电的不便。
4 总结
电力通信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光纤通信技术则是一个发展的新型技术, 它有效地改善了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泽鑫.纤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探析[J].硅谷, 2009 (1) .
[2]成雄飞.关于通讯中光纤通信技术目前应用现状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30) .
[3]张辉, 聂正璞, 万莹.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4) .
[4]吴让俊, 陈红艳.电力系统SDH网络与PTN网络的融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12) .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网络信息;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54-02
光纤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条件对扩大网络传输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光纤通信的产业体系,在这些体系中,包括光缆、光模块、光器件、光传输设备等内容,对于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网络融合等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未来中国光纤通信市场以及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认识。
1光纤通信技术的概述
光纤即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的实质就是光导纤维作为承载光波的传输媒介,将光波中的信息进行传送。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组成包括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工作原理类似于电视成像原理,即首先将要发送的信息在发信端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被调制器转变后附着于激光束上,同时激光束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强弱变化而变化,之后通过媒介即光导纤维进行传送,接收端的检测器在收到光信号后,再把光信号转变回电信号继而复原为信息。
光纤通信具有以下特点: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干扰小、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好;具有环保功效;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2光纤通信的发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可以从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进行概述:
2.1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的产生和卫星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具有类似的革命性意义。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传送需要巨大的传导系统来完成,这就加速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停止了电缆通信的进一步建设,都致力于光纤通信的发展应用,我国跟随这种技术的变化,使得光纤通信也进入到了实用性的阶段。
现在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是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纤接入技术。其中波分复用技术就是在上文所提到的工作原理中的相关变化技术。单模光纤产生低损耗区,这种技术就是根据光波的频率,划分低损耗窗口为不同的信道。之后,利用波分复合器,将具有不同波长而承载着信号的光波合并入一根光纤进行传输。在信号接收端进行相反程序的转换即可。因为波长不同的光波信号相互独立,所以就能实现在一根光纤中可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而光纤接入技术则是针对光线入网而言的,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所依赖的技术是波分复用技术,但想要把光波信号转变为能够浏览的网络信号,其关键在于宽带用户的接入点这一技术是解决高速信息流入用户电脑的关键技术。FTTH技术作为光纤宽带接入的最终方式能够充分满足宽带接入的需求,对大中型用户,我国现有的技术包括FE或GE宽带可供选择。
2.2光纤技术的发展趋势
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容量、更大的传输距离是人们对信息传送技术的目标,未来光纤技术的发展必然以这些原则为指导,最终全光网络的实现是必然的。
对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的实现,波分复用技术依然存在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这一基础上的WDM系统已经商用,未来另一种提高信息容量的OTDM技术,即光时分复用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用途,这种技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实现技术革新。
在提高传送速度方面,光孤子通信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具有波形、速度的稳定性,长距离、高速度的传播需要这些特性。目前,实现光弧子通信还有一些实际困难,但从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来看,光孤子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通信系统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及最理想阶段就是全光网络的阶段。这种技术将会实现节点间的全光化,信息将会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这就省去了传统信息技术中很多的麻烦。全光网络的实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因为其相对于传统通信技术的优点将会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取代过去的电缆通信,进而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是必然的趋势。目前,这一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首先,长短途通信过去靠电缆、微波、卫星通信,但光线通行所运用的比特传输方法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其次,承载电视图像信号,用于电视传输、工业监视和调度、交通监管指挥、共用天线等系统。
4结束语
光纤通信技术现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之一,在现在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得到普遍意义上的应用,在全球通信领域及相关行业都已无法被取代,掌握光纤通信的技术对于学习和研究电子通信是不可或缺的,未来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新的内容,因此,相关的综述性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马莹.光纤通信技术展望[J].硅谷,2011(9):33.
[2]郝丹.光纤通信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1(7):112.
[3]孙建国.光纤通信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15.
(编辑:李敏)
【光纤通信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光纤通信复习提纲06-04
光纤通信系统概论09-09
光纤通信和光通信有什么区别呢?07-17
光纤通信题和答案09-19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图11-19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0-11
通信原理考试总结06-01
通信执法职业资格考试题库07-23
光纤视频会议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