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学校标语(共8篇)
1、关心儿童就是关心未来。
2、你们的欢乐照亮了世界,热烈庆祝“国际儿童节”。
3、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幸福成长。
4、今天阳光,明天希望。
5、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6、你们的欢乐照亮了世界。孩子们,愿你们节日欢愉。
7、从小爱科学,长大攀_。
8、载歌载舞,儿童节爸爸妈妈笑开怀。
9、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0、关心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11、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
12、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13、人生春秋,六十载儿童尤为一枝花。
14、献给你,六一的欢愉可爱的你节日欢愉。
15、培养祖国的花朵抚育人类的未来。
16、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
17、关心儿童成才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
18、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养少年儿童道德思想素质。
19、为学生造就高水平的西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20、孩子们,愿你们节日欢愉。
21、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法制不雅念。
22、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23、爱劳动,爱科学;讲道德,讲文明。
24、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栋梁。
25、感谢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心。
26、提高民族的素质,必须要从儿童抓起。
27、欢乐和谐庆六一,_飞扬献爱心。
28、坚持儿童优先,共塑民族未来。
29、献给你,六一的快乐。
30、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
3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2、六一儿童,祖国未来。
33、努力学习,明天栋梁。
34、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让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伤害。
35、快乐六一,分享你我的童年。
36、儿童节快乐。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天天笑哈哈。
37、营造少年儿童康健成长的环境。
38、六一六一,永恒乐意。
39、歌声与欢笑同在儿童与幸福永存。
40、保障儿童权益关怀儿童成长。
41、欢愉六一,分享你我的童年。
42、当每个孩子牵手微笑,世界从此变得美好。
43、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44、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5、孩子,是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朵。
46、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关心儿童。
47、让康健幸福的新生代儿童在新时代茁壮成长。
48、团结纪律,探求知识,崇尚品德。
49、好生保育,儿童发展,德智体美从娃娃抓起。
50、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就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51、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52、铿锵鼓乐庆六一,社校共育文明花。
53、孩子们,愿你们节日快乐。
54、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历炼健康身心。
55、玩具强制认证,保障儿童安全。
56、人生春秋六十载,儿童尤为一枝花。
57、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的生活最坚实的开始走。
58、青少年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
59、努力成长,未来栋梁。
60、忽视教育等同于忽视儿童未来的希望。
61、全社会都该当关心儿童的康健成长。
62、让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放飞理想。
63、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儿童抓起。
64、孩子们。节日快乐。
65、宏伟理想鼓斗志,幼小心灵开红花。
66、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
67、童心颂祖国,六一的欢愉孩子们。
68、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69、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0、载歌载舞,欢度美好节日,雏鹰起飞,书写金色年华。
71、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
72、与爱同在,撑持儿童。
73、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我们共同努力。
74、开展道德建设教育,培养少年儿童道德思想素质。
75、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
76、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你我。
77、坚持儿童优先,共塑民族的美好未来。
78、今天阳光,明天希望。努力成长,未来栋梁。
建筑面积:404.74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23日
主建筑师:Julio Barreno Gutierrez
技术工程师:Rocio Roman Aguilar
建筑材料:钢
摄影:Julio Barreno Gutierrez
Client:Junta De Andalucia.Ise Cadiz
Building Area:404.74m2
Complete:12,23,2010
Principal Architect:Julio Barreno Gutierrez
Technical Engineer:Rocio Roman Aguilar.
Structure Material:Steel
Photos:Julio Barreno Gutierrez
这座儿童学校的校区原本呈U型形状,学校原来的建筑位于校区正中心。校区凹进去的那一面建有大门,将学校与马路隔绝开来;而在两个凸出面之间,以及校区的其他部分则是供孩子们课间休息的校园。
总的来说,围绕着校园盖一系列教室,这就是这所学校原来的样子。原建筑的结构也是传统的建筑结构,石头砌成的结实的墙壁上架着轻巧的木头屋顶。不过,这一传统的结构现在则要被钢结构所取代,一个充满幻想的建筑结构。
我们要做的是为该学校增加一个新建筑项目,这一项目包括一间秘书室,一间教研室,一间快餐厅,一个厨房,还有洗手间和供暖设备间。此外还要有一个走廊,下雨天时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课间休息。
新项目被要求建在学校后院,而且只能建一层。鉴于这个后院特有的形状和面积,使得这个项目的设计有些困难,但我们的目标是设法提升学校后院的现有状况。
最后,新项目采用了一个类似包装盒的理念,形成一个巨大的具有连续性的空间系统,在最大程度利用建筑可用空间的同时,确保了整个项目的建筑品质。
新的路线设计像是一条公路的辅路系统,它起始于学校的大门处,连接新建项目,通过它可以到达“第二走廊”。新路线与原有主路线的连接,激活了学校的循环系统。
我们还提前做了一些设置准备,从而为该学校植入一个新的“器官”,也就是在学校建筑的中心地带建设一个供暖设备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新项目路线的入口设置在学校前院,之后该路线绕了个圈后又重新回到了大门处,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第二走廊”。
我们面对的困难是,当工程完工后,该校师生是否能清楚地体会到我们的设计理念,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事实上,学校后院的限制使得我们舍弃了传统的砖结构,而采用了组装建筑。这个组装建筑包括一个钢结构,它的外表是涂着瓷漆的金属板,内部则是石膏板材。这些材料易运易放,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也使建筑呈现出简洁明亮的组装外形。建筑的外表是干净而略显冷酷的设计,而内部则力图体现一段充满不同体验的愉悦旅程。似乎每走一公尺,总有不同的东西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地板和天花板的设计,比如灯光与窗户的设计,还有那引人注目的绿色墙壁,都使得这一段有趣的路线成为了一次独特的建筑体验。
The original building of this children's school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plot which had,at that time,a U-shaped layout;its concave side organizes the main entrance from the street,and between the convex side and the rest of the limits of the plot,it generates the playground for the students'breaks.
Basically,that was a normal way to put together some classrooms around a court.The constructive conditions of this building were those of a traditional one.Thick structural walls made of stones that support a light wooden made roof structure nowadays replaced by a steel one;an insubstantial building.
We had to incorporate a new program that consisted in a secretary's office,a staff room,a lunch room and a kitchen,toilets and a heating installation room,and also a covered space for the breaks in rainy days.
Given that the new program had to be developed on the ground floor and the only option to make it was using the court behind,that,due to its shape and dimensions,made it difficult to work.The goal was how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at back court.
In the end,the program was conceived as wrapped elements or volumes that generate a piece of larger magnitude w i t h a c l e a r c o n t i n u i t y f r o m t h e beginning to the end,trying not to exhaust the available space and giving enough architectural quality to be lived to all the programme.
The new path is a kind of hybrid prosthesis-bypass that,starting in the main entrance,connects the entire new programme arriving to the second corridor.A new element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artery gets blood irrigation or circulation for this new area.For that we started doing some previous interventions that prepared the patient to receive the new organ:Locate the heating room in a central part of the building;organize the definitive entrance from the front schoolyard and make the path lead to the entrance again as a loop,using what we call'the second corridor'.
The main handicap was how this concept could be tangibly experienced by the people when the work had finished.That is why the constructive decisions became really important.The difficulty of working in that back yard made us plan the design as an assembly construction instead of a traditional brick one.It consists of a steel structure coated with enamelled metal plates for the exterior,and premade gypsum sheets for the interiors.These materials are easy to transport and place,they speed up the work at the same time as configuring the construction as a light element with an easy assembly appearance.Rather than built,assembled.
(1)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把机会留给学生,把精彩献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
(3)沐浴晨光想一想,今天应如何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进步有多少。
(4)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有所长,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5)办学理念:做人求实,成志于学。
(6)办学原则:以学为本,科研先导,师生互动。
(7)办学口号:成就师生幸福的人生。
(8)办学目标: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规范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
(9)办学策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10)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慢步轻声靠右行,大声喧哗要禁止,公共场所须维护,争做小小主人翁。
(12)回首昨天,应该问心无愧;面对今天,应该倍加珍惜;展望明天,应该信心百倍。
(13)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冲破在我们的字典里是没有“难”字的。
(14)同议育人大计,共商治校方略。
……
我校的标语改革,十分见效这项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文化走廊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警示,使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出自信心,激发起了奋发学习的热情。如今标语专栏已经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感动之一:教师的角色。我们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学习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深入研究育人的方法,根植于学生中,掌握学生需要什么,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社会和家庭生活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新理念指导育人工作,由教育者向指导者转变,推进基础教育向纵深发展。中对我们得出了深切的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要求又是挑战。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通道。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的责任,而人才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感动之二:认识自我。自信心的树立必须用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思想作为指导,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认识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弱。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学习、思想、生活、兴趣、爱好的体会,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坚信我能行,教会他们在汲取知识中获得快乐,在活动之中认识自我的价值,在实践中放飞自我,只要认识自我的能力所在,就能成为一个勇攀高峰的强者。对学生提出了总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则对学生意志品质提出期望。多好啊!学生的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感动之三:发展自我。在人生成长中,追求目标的确立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特长、气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与他们探讨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以满腔的热忱、百倍的努力为之奋斗。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压力,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使他们懂得在实现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创新,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的道理。其中是从总的方向学生发出了全面发展的号角,只有实现自我的发展才能审美对未来世界的关注与创造。
发展自我,就必须提高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只有在具体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坚信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汲取知识营养,勤奋思考,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挖掘潜能,人生目标之花就会越开越艳,前景无限美。
感悟之四:思与行的结合。思是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行是思的结果和表现形式。标语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动脑,又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是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展示项目,再在大脑中勾画出方案。然后动手去写,动手去画,动手去设计,动手去做,吸取精华,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同学们不断汲取科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懂得“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的良好习惯。奠定人生成长的基础去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坚信只有坚定的信心,牢固的知识基础,勇于创新的能力,优良的品德,你的事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是从思想对学生的未来进行的展望;是办学理念、是办学原则、是办学口号、是办学目标、是办学策略、是学校建设上等方面实现的诸项改革。
保
护
儿
童
关
心
儿
童
让健康幸福的新生代儿童在新时代茁壮成长 人生春秋六十载
保障儿童
权
益
儿童尤为一枝花 关
怀
儿
童
成长
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思想道德
建
设
必
须
从
娃
娃
抓
起。
开展道德建设教育,培养少年儿童道德思想素质。培养祖国的花朵
抚育人类的未来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童心颂祖国,六一的快乐
孩子们!
你们的欢乐照亮了世界,热烈庆祝”国际儿童节。欢乐和谐庆六一,激情飞扬献爱心 营造少年
儿
童
健
康
成长的环
境 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作表率,为儿童办实事。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让快每乐一六个一
少,年分儿享童
都你
能我放的飞童
理年
想。
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热六爱儿一童儿
童保
护,儿祖童
国
关未
心
儿来
童!让健康幸福的新生代儿童在新时代茁壮成长 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
幸福成长 儿童优先 关心儿童 尊重儿童 支持儿童 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儿童节快乐!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天天笑哈哈。儿少童年的儿健童
康是
成祖
长国
离未
不来
开的你希
我望
!
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
幸福成长 忽视教育等同于忽视儿童未来的希望!感谢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心!
好生保育儿童
2. 儿童优先关心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3. 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历炼健康身心
4. 努力成长, 未来栋梁。
5.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
6. 关心儿童成才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
7. 培养祖国的花朵 抚育人类的未来
8. 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培养合格小公民
9. 关心儿童成才 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
1、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
2、你们的欢乐照亮了世界。孩子们,愿你们节日欢愉。
3、关心儿童成才,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
4、努力学习,明天栋梁。
5、载歌载舞,欢度美好节日,雏鹰起飞,书写金色年华。
6、载歌载舞儿童节爸爸妈妈笑开怀。
7、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
8、保障儿童权益,关怀儿童成长。
9、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法制不雅念。
10、铿锵鼓乐庆六一,社校共育文明花。
11、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12、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关心儿童。
1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14、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培养过硬本领,历炼健康身心。
15、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幸福成长。
16、关心儿童成才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
17、感谢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心。
18、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19、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栋梁。
20、你们的欢乐照亮了世界,热烈庆祝“国际儿童节”。
21、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幸福成长。
22、献给你,六一的快乐。
23、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24、与爱同在,撑持儿童。
25、让健康幸福的新时代儿童在新时代茁壮成长。
26、童心颂祖国,六一的快乐孩子们。
27、今天阳光,明天希望。
28、努力成长,未来栋梁。
29、好生保育,儿童发展,德智体美从娃娃抓起。
30、人生春秋六十载,儿童尤为一枝花。
31、大手拉小手,我们都来做运动。
3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3、人小志气大比赛顶呱呱,你行我行争取战胜他。
34、培养祖国的花朵抚育人类的未来。
35、别看我年纪小,志气比天高;爸妈齐支援,看我争第一。
36、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儿童抓起。
37、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38、载歌载舞,儿童节爸爸妈妈笑开怀。
39、人生春秋六十载儿童尤为一枝花。
40、六一六一,协力。
41、团结纪律,探求知识,崇尚品德。
42、培养祖国的花朵,抚育人类的未来。
43、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44、关心儿童就是关心未来。
45、大一,大一,友谊第一,随我心意,赛出水平。
46、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全社会都来撑持少年儿童事业。
47、相信我,我能行,我最棒。
48、六一儿童,祖国未来。
49、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做主。
转衔 (transition) 是指发生在人生各个阶段, 面临角色、任务与生活形态的转换和衔接的时期。近年来,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身患慢性疾病的儿童能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医疗干预之后, 重返学校 (schoolre-entry) 继续接受教育或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从医院到学校的转衔, 是这一特殊需要儿童群体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也是其社会功能恢复过程的重要环节。
早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就针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陆续出台了若干政策。如1973年制定的民权法案《Section504》中提出“全社会必须消除对身心障碍儿童的歧视, 并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安置措施, 确保其享有与正常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及社会参与权”。同期, 依据其条款中的指导原则, 美国已开始有部分中小学为慢性疾病患儿制定学校融入计划 (SchoolReintegrationProgram, SRP) , 通过系统化的方案与综合性的援助, 帮助其尽早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学校融入计划不仅是维护患儿受教育权利的一种直接体现, 更有效地促进了患儿心理社会功能的重建, 从而全方位地实现疾病的整体转归。在2004年出台的 《身心障碍 者教育促 进行动》[1] (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 ImprovementAct, IDEIA) 中更明确指出“需要对因长期接受医疗干预而出现学业及社会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IndividualizedEducationalProgram, IEP) ”。
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慢性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同伴交往、生师互动等恰恰提供了这一积极环境。成功的学校融入计划能够给予患儿更多正向、积极的体验。近几十年来, 随着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评估的深入展开, 在美国, 这一面向慢性疾病患儿的服务项目由最初的自发化、零散化状态, 逐步向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发展。时至今日, 已经构建了一个综合化、生态化的干预体系。
我们认为, 从社会心理层面, 更好地帮助慢性疾病儿童实现从医院到学校的顺利转衔, 不仅是关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福利的一项现实课题, 更是医教结合对其进行综合性援助的一种全新探索与实践。鉴于此, 本文主要对美国慢性疾病患儿学校融入计划的理念、经验与做法做以系统梳理与分析, 以此为鉴, 在引发对我国慢性疾病儿童的转衔与学校融入服务体系建设前瞻性思考的同时, 探索其可能的发展路径。
二、美国患病儿童学校融入计划的理论框架与咨询内容
慢性疾病儿童从医疗机构到教育机构的转衔服务涉及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康复咨询、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 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工程。现阶段, 美国各中小学开展的学校融入计划, 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 (U.Bronfenbrenner) 所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这一社会生态取向的理论思潮为该项计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学校融入计划更强调患儿家庭、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 以及诸系统性要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联。
目前, 在美国, 针对患病儿童的学校融入计划主要由专业的教育顾问团承担。教育顾问团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为核心, 是一个包含儿科医护人员、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患儿家庭成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在内的多学科工作团队。[2]教育顾问团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 均需对患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个微系统、中间系统及其系统内各变量水平等因素进行全面了解、有效沟通与动态评估, 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多通道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确保该项计划的顺利推进。其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针对家庭系统的咨询内容
与患儿家庭系统的有效沟通是整个学校融入计划的基础性部分, 也是提升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学校、医疗系统沟通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家庭系统内部, 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关系等基本状况, 并认识到其对患儿疾病康复与学校融入可能产生的影响。一般而言, 当儿童被确诊后, 家庭会经历一个由震惊—否认—悲伤 (无助) —稳定—成熟 (接受) 的情绪变化反应。研究显示 (Katz, E.R., 1980) , 癌症患儿病前的家庭功能, 即在明确疾病诊断前, 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的质量, 将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其诊断后的家庭功能状态。
据此, 针对患儿家庭进行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 (1) 了解患儿疾病的基础信息、患儿家庭的基本状况 (如, 定期对患儿家庭成员关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评估) ; (2) 评估患儿家庭应对疾病的经验、疾病确诊前患儿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情况; (3) 患儿家庭面临的其他压力来源 (如经济状况、夫妻关系等) ; (4) 家庭对于患儿确诊后的应对策略及外部支持体系; (5) 家庭成员对于患儿重返学校所持态度, 以及接受教育服务计划的认同度以及参与意愿; (6) 家庭在与学校互动中需要为其提供何种支持; (7) 患儿的特殊需求通过何种方式、频率向家庭成员反馈等。
2.针对医疗系统的咨询内容
作为连接医院、家庭、学校三大系统的纽带, 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向家庭、学校动态反馈患儿的治疗进展状况。在患儿治疗之初, 教师需要向医疗团队了解患儿整体治疗计划及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及时将这一信息告知学校, 以便后者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为患儿制定相应的教育、心理干预方案。研究表明 (Katz, E.R.etal, 1992) , 学校在全面了解患儿病情进展的前提下, 为其制定的教育及心理干预方案 (如, 让患儿所在班级同学了解其病情信息及进展等) 能够对患儿的学校融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接受这一干预方案的癌症患儿相比对照组而言, 更少地出现情绪障碍与问题行为, 其自我效能感与社会交往能力均显著提升。[3]反之, 对医护人员而言, 如果能够全面深入了解患儿家庭、学校系统的信息 (如, 对于成员关系紧张的患儿家庭或在校已经出现认知、社会适应不良的患儿等) , 也有助于及时调整相应干预方式, 使其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灵活性。
为此, 针对医疗系统开展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 (1) 了解患儿疾病的发展趋势及预测; (2) 患儿接受医疗干预措施的类型及持续时间; (3) 疾病对患儿的认知能力、学业表现方面可能产生近远期损伤及其程度; (4) 治疗造成患儿身体显见残疾的可能性、患儿重返学校后是否有身体活动等方面限制; (5) 患儿出现在学校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 (如, 癌症过程接受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而产生的继发性感染) ; (6) 应向学校工作人员提供哪些必要的患儿医学资料信息以供参考; (7) 患儿离校接受医疗干预的频率及持续时间以及继发性感染的控制措施等。
3.针对学校系统的咨询内容
除与上述两大系统的互动之外, 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还需要将学校系统能够提供的各类援助及时地告知患儿家庭与医疗机构。这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一方面, 需要对患儿所患疾病及治疗后遗症等对其学业表现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全面研判 (认知神经方面的障碍, 如学习拖延等) ;另一方面, 还必须掌握一些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款内容, 并对教育干预的实施有丰富经验。研究显示 (MerchantT.E.etal, 2002)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直接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 或是由于药物治疗 (尤其是头部放疗后) 间接导致其智力测验成绩、运算速度等不同程度下降。除此之外, 还会出现注意力缺陷、工作记忆下降、信息加工过程紊乱、感知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认知功能方面的缺陷。[4]对一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康复期的认知能力研究 (Reeves, C.B.etal, 2007) 中发现, 其普遍存在一种“慢认知现象” (SluggishCognitiveTempo) , 突出表现为阅读障碍、嗜睡、思维过程组织紊乱、注意力涣散等问题。[5]
为此, 针对学校系统开展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 (1) 患儿之前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经历; (2) 学校相关人员对患儿所患疾病及其治疗副反应等的了解程度; (3) 学校医务部门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及工作人员的现有经验; (4) 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患儿兄弟姐妹对其重返学校的态度; (5) 了解教师及同伴与患儿间保持持续互动的策略; (6) 针对患儿学业表现与心理社会适应等的评估体系运作; (7) 对已经开展的服务措施 (如同伴支持、康复训练) 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等。
四、患病儿童学校融入计划的实践路径
针对慢性疾病患病儿童开展的学校融入计划是一项渐进、专业、复杂的综合性事务。其间, 诸多因素 (如, 病程长短、父母的疾病认知、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患儿身体复健程度、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与能力等) 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患儿这一转衔过程。有学者曾提出 (MekelS.H., 2009) , 对慢性疾病儿童而言, 其较为理想的转衔与学校融入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病童角色意识的减弱、体验的常态化 (normalization) 、胜任感与控制感的发展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等。[2]因而, 就实践层面来看, 既要考虑到这一特殊需要儿童群体的共同需求, 又必须体现鲜明的个体化特征。也即, 学校融入计划本身必须是一项切实、可操作的差异化方案, 体现在针对不同病种、不同病程、不同年龄特征患儿, 在服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区别对待。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患儿的学校融入过程经历了“医院→家庭→学校”的三阶段顺序, 但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 这过程中对患儿实施的援助却是在与患儿直接相关的三大系统内部或两个及以上系统之间同时展开的, 它们之间并非上述“单向传递”, 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 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
1.第一阶段:家庭指导
家庭指导 (homeboundinstruction) 是一种针对因病残等无法正常在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开展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在患儿病情恢复基本稳定, 但尚无法来校学习期间, 由专任教师上门为患儿提供个别化指导。学界目前对这一教育形式的称谓尚存 在一定差 异, 如在美国 称为“homeboundeducation/ instruction”, 日本称为“访学教育”, 台湾地区称为“在家教育”, 而我国大陆地区则称为“送教上门”。[6]家庭指导是帮助患儿实现从医院到学校转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整个学校融入计划中必要的过渡性环节。[7]其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负责制定、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 (IEP) , 设计教学与辅导方案、定期实施评量; (2) 咨询服务, 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与心理、行为、福利、医疗等方面的咨询与援助; (3) 建立家庭指导档案、儿童学习成长档案等。[8]
由于家庭指导主要在患儿家庭中完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父母的压力与负担。一方面, 教师需要充分借助于患儿父母资源, 充分调动父母的主动参与意识, 积极配合、及时反馈;另一方面, 也要通过频繁的家校互动方式为患儿父母提供必要的多元化援助, 如申请相关专业服务或社会福利资源、购买教育辅助器材等。后期, 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运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为患儿的弹性入学做好准备, 如通过视频通话、网络课堂等形式让患儿尽早体验置身学校的感受。
2.第二阶段:弹性入学
在病情状况允许的前提下,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指导之后, 患儿可尝试通过弹性入学的方式重返学校。由于慢性疾病患儿康复期身心的疲劳、疼痛、耐力、注意力等每日变化不同, 故其弹性入学一般以半日为宜。这无疑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学校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组合安排, 如有学者提出 (Clay, D.L.etal, 2004) “在家教育1日+弹性入学半日+正常入学1日”组合。[9]此外, 现阶段各种新媒体技术 (如, 视频通话、微博、即时消息等) 的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学校在管理方面负担的同时, 优化弹性入学的实施。
考虑到某些医疗干预措施以及药物副反应 (如疼痛、呕吐、疲乏、嗜睡等) 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患儿的学习能力, 甚至产生明显的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 在弹性入学阶段, 学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即是缜密观察患儿重返学校后的学习能力与行为表现, 并及时反馈至其医疗团队, 由医疗团队进行系统评估以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最大限度地降低干预措施以及药物对患儿认知、行为的负面影响。
3.第三阶段:差异化教学
由于疾病会不可避免地损伤患儿的认知能力 (如注意力、记忆力、反应敏捷性等) , 学业方面面临的挑战也依不同个体、病种、缺课时间等而异。因而, 差异化教学 (DifferentiatedInstruction) 作为一种有效教育手段, 对于慢性疾病患儿重返学校后的学业跟进十分必要, 也尤为适用。学校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形式、学习环境等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儿个别化的教育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 在患儿恢复正常学习生活之后, 学校、教师需始终关注患儿的心理情感需求并给予有效支持。尽管如前文所述, 慢性疾病患儿存在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 但也有诸多研究表明 (Gartstein, M.A.etal, 2000;Hampel, P.etal, 2005;Seagle, H.L.etal, 2002;Sterling, C.M., etal, 1996) , 恰恰由于这一群体患病期间的某些特殊经历, 可能造就了其身上具有同龄儿童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异品质, 包括富有同情心、去自我中心、较多的利他行为和较少的攻击性行为、较强的观点采择能力与更灵活有效的挫折应对策略等。[8]据此, “正面激励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 即充分肯定患儿的上述优点并在同龄群体中加以鼓励, 以增强患儿的自信, 促进其更顺利地融入。此外, 研究还显示 (Kyngas, H., 2004) , 患儿之间的充分交流, 尤其是与其年龄、病种、恢复状况等类似患儿的定期沟通, 对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均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价值。[10]因此, 教师应整合校内外及各方资源, 为鼓励患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积极条件。
五、启示
受教育权是慢性疾病患儿的基本权利, 也是进一步完善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融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不但增加了患儿回归普通教育环境的可能性, 减轻了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更为其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奠定了坚实基础。综观美国患病儿童的学校融入计划, 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深刻理解患儿可能存在的各类身心障碍; (2) 全面评估患儿所患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的动态进展; (3) 注重多学科团队与患儿及其相关系统的多维互动; (4) 面向患儿家庭的强大社会支持体系; (5) 强调患儿学校融入的个别化差异。
相关流行病学资源显示, 儿童慢性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染色体疾病、出生缺陷、哮喘、肾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11]尽管绝大多数单一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高, 但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的总和却能使许多儿童与青少年受累。然而, 现阶段我国针对这一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后的教育回归与学校融入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却显著滞后。即便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针对慢性疾病患儿等特殊需要儿童群体的“送教上门”服务也才刚刚起步。因此, 我们可以在充分借鉴美国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将其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进一步推进我国此项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1.开展患病儿童转衔与学校融入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患病儿童从医院到学校的转衔, 不是生命历程中阶段间的自然过渡, 它需要社会提供适宜、持续、有力的支持服务, 更需要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在与此关联的众多学科领域中, 最为密切的主要涉及儿科医学与特殊教育。但囿于理论框架、研究视域、问题意识等的束缚, 跨学科研究尚显不足, 相关研究成果十分单薄。
据此, 我们认为, 在基于对我国慢性疾病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谱系特点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开展患儿转衔与学校融入过程中现实困境、需求评估、支持体系构建等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方面, 对现有理论和应用研究来说, 可能是一种创新与丰富。就此意义上来说, 相关各学科间需要更为密切的对话与整合, 通过跨界合作研究, 获取本土化资料, 为我国患病儿童学校融入计划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提升教师提供转衔服务的专业化素养
教师是帮助患儿病后学校融入的主体力量, 也是与其家庭直接接触的教育人员。因此, 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是患儿实现顺利转衔的基础性前提。毕竟, 为慢性疾病儿童提供全方位援助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 这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资源保障以及教师的师德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要求, 并且大部分的普通教育教师可能尚缺乏对特殊需要儿童这一群体足够的认识与了解, 也不具备这方面专业知识开展辅导。
现阶段,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大都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因此, 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是, 可尝试在以上地区的部分基础性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试点, 并将其作为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团队为核心, 为患儿制定系统化、个性化学校融入计划, 并积极依托校团委、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组织, 提供系列教育咨询服务。当然, 这项工作的有序展开, 还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等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同时, 积极探索将其纳入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 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 定期邀请相关领域学者 (如儿科专家、特殊教育专家等) 联合开展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辅导, 使得学校对患儿及其家庭的援助不仅仅停留在情感交流层面, 而是切实增强专业化水准。此外, 还可以通过积极搭建校际交流、医教交流、国际交流平台, 进一步拓展视域、开拓思路, 全面提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转衔服务、个别化教育指导等的思想认识、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例如, 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的类型与特点;慢性疾病对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的影响; 与患儿家庭的沟通技巧;患儿身心状态的教育诊断评估、积极心理环境的营造策略、学校融入计划制定的系统性要素及其动态评估等等。
3.注重对患儿家庭的系统性援助
作为整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慢性疾病患儿家庭身陷多重困境。首先, 疾病本身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需长期治疗等特点以及治疗护理过程的巨额花费等, 势必带给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 得知噩耗之后, 患儿家庭结构与功能往往会发生质性改变, 如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成员关系的微妙变化等;第三, 突发危机面前, 家庭诸成员心理健康面临极大挑战, 消极悲观、自我封闭、疏于接触外界等等。在患儿的受教育问题方面, 父母或是错误地认为接受教育已经不是患儿的首要任务, 还普遍缺乏在教育咨询、技能培训、社区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信息来源与获取途径。此外, 更有少数家长尚存在片面认知, 如认为这是涉及个人或家庭隐私, 从而对接受外界各类援助的主观意愿、依从性与配合度均较低。而缺少了与患儿家庭建立联系的有效渠道, 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民政部门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机构等援助计划的实施便无从展开。
为此, 全社会需要为患儿家庭提供包括经济、心理、资讯服务等在内的系统性援助。如, 在现有重病、大病患儿及经济困难家庭经济福利支持的基础上, 探索进一步开展患儿家庭的亲子教育指导;设立患儿学校—家庭定期互访制度;帮助患儿家庭建立资源获取及社会支持的信息通道;提升患儿家长寻求各类社会资源以及与教育专业人士的沟通能力;构建患儿家庭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等等。
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
患病儿童的转衔与学校融入是一项多元化参与的综合性事务, 需要社会多方共同的参与合作, 更亟需政府通过政策、法律规范等形式予以保障。为此, 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慢性疾病患儿这一特殊过渡时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 充分发挥在患病儿童学校融入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加大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力度, 逐步将其纳入体制化、制度化轨道。具体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联合协调卫生、民政、妇联等多部委力量,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形成合力。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适时研究出台针对慢性疾病儿童教育福利问题的政策法规, 设立专门性行政机构加以落实;积极探索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患儿学校融入的具体实施路径;对以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体开展此项服务工作的可行性开展专家论证, 并提供相关的行政支持;对医疗—家庭—学校系统在此过程中的现实需求与困境深入调研等等。还要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公益性机构、基金会等关注这一特殊需要群体的心理教育问题。此外, 还可以探索设立专门性的慢性疾病患儿教育研究机构, 集结相关学科领域专业力量, 通过开展以慢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科学评估、学校融入计划指标体系建立、患儿家庭亲子支持方案等为主题的行动研究, 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参考, 为学校教师、家庭、医务人员提供操作性建议, 以达成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其实现顺利转衔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IDEIA) , Pub.L.No.108-446, 118Stat.2647, 2004.
[2]Mekel S.Harris.School reintegr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ancer:the role of school psychologist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9, 46 (7) :579-592.
[3]Katz E R, Varni JW, Rubenstein C L, at al.Teacher, parent, and child evaluative ratings of a school reintegration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cancer[J].Childrens Health Care, 1992, 21 (2) :69-75.
[4]Merchant TE, Kiehna EN, Miles MA, at al.Acut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on cognition:Changes in attention on a computerized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during radiotherap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primary brain tumors[J].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and Physiology, 2002, 53 (5) :1271-1278.
[5]Reeves CB, Palmer S, Gross A M, et al.Brief report:Sluggish cognitive tempo among pediatric survivors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007, 32 (9) :1050-1054.
[6]董玮倩, 昝飞.台湾地区在家教育特殊教育服务概况及启示[J].基础教育, 2011 (8) :113-118.
[7]H Boonen, K Petry.How do children with a chronic or long-term illness perceive their school re-entry after a period of homebound instruction[J].Child: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11, 38 (4) :490-496.
[8]Steven R.Shaw.Paul C.Mccabe.Hospital-to-school transition for children with chronic illness:meeting the new challenges of an evolving health care system[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8, 45 (1) :74-87.
[9]Clay D L, Cortina S, Harper DC, at al.Schoolteachersexperiences with childhood chronic illness.Childrens Health Care, 2004 (33) :227-239.
[10]Kyngas H.Support network of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Adolescentsperspective[J].Nursing&Health Sciences, 2004 (6) :287-293.
一、何谓儿童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根据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其实,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心理学中能力模型可以看作是素养研究的前身。尤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简称DeSeCo)。“素养界定”项目首先确立了核心素养的功能:实现个体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基于此,分析社会的愿景和个人的生活需求;其次在此基础上研制核心素养的理论要素,并集合多方观点,认为学生应该形成的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三大方向: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OECD将这三方面形象为“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
二、核心素养基于怎样的考量
1.国家的战略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进一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2.现实的需要
其实,在未获悉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意图,我校早已陷入困境:因为不为孩子的未来筹划,不为孩子的核心素养奠基,许多家长让孩子离开我们学校,甚至学校的教职员工也都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外校就读。职业的成就感、学习的乐趣在学校荡然无存。
3.儿童的倒逼
李希贵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不应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可我们做得正好相反,当把分数作为唯一追求时,也就把学生逼进了畸形发展的胡同,所以学生抗议了。他们向新到任的李守敏校长痛诉:“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以外,我们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画画,甚至不会打乒乓球、踢毽子,更何况,我们连语数外的成绩都比不过人家,我们今后怎么办呀?”“一天到晚,不是做试卷就是听习题讲评,我们还需要音乐,需要欣赏,需要分享,需要友谊。”……
三、奠基儿童核心素养的文化脚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痛定思痛中,我们不约而同地和窦桂梅率领的清华附小人,走上了一条相似的课程改革之路。我们期盼以课程,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共同体;以课程活动,让文化落地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步,与国外比较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在各国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较高,且符合我国教育政策的核心素养,研制了“学生核心素养问卷”,用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倾向。通过问卷,超过80%的师生感觉应该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按从高到低排序如下:学科思维、兴趣爱好、礼仪、职业启蒙、良好性格。
第二步,聘请省内外专家如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江苏省规划办彭刚所长,与我校全体教师就上述领域开展再探讨,于是,确定以“五大”课程启动核心素养工程,“五大”课程的形式与目标描述如下。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学生陷入题海而又不能使得学业成绩得以提升的怪圈,逼迫我们思考减负增效的对策,于是“短课”的设置和“当堂反馈”呼之欲出。
所谓“短课”,就是在课表里每天将上午最后一节40分钟的课平分为二,用来完成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而编制的“当堂反馈”,全面取消各种教辅练习。以数学为例,“当堂反馈”以“闯四关”的形式出现,第一关指向基础知识,第二关指向基本技能,第三关指向沟通与应用,第四关指向兴趣拓展。利用短课,学生强化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加之评价及时,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更足;随后,老师面批面改,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做好记录,留待后面教学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就是思考第四关或一到两个兴趣挑战,因为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纷至沓来。
2.兴趣社团课程个性化
通过问卷和座谈,学生渴望老师带领他们发展的兴趣有:拉丁舞、独轮车、轮滑、演讲、数学小论文写作、足球、三门球等100多个。面对学生的热情,老师们也解放了自己的智慧,通过自我剖析,或个人认领或组队合作,实现了80多门课程的开设。剩下的20余个兴趣课程,校方或邀请家长或聘请校外老师一一开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说,这一长串兴趣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当下生活的情操,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活动和体验中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并能够坚持不懈。
3.绅士淑女课程常态化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与家人、同学、老师、朋友友好交往,在与人交往中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能够调整、反省、管理自己的行为,有智慧地解决日常交往中的难题。为此,我校将绅士淑女课程排进课表,并利用校本课本以故事再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
4.职业启蒙课程角色化
职业启蒙课程是一种“播种”,通过角色扮演和创设不同的具有一定职业特征的岗位,如:小记者、新闻播报员、校园美容师、礼仪员等。使小学生对社会职业有初步的认知和体验;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化,知道社会发展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树立社会职业平等的理念;懂得职业是社会分工,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主要活动方式有:
第一,由学生分组以各种形式表演职业工作中的事件,2014年5月,六年级学生以晚会、四年级学生以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了全校范围的交流和展示。
第二,由学生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设想未来可能产生的新职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学校招募社区、家长志愿者,形成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在交通安全专题项目中,学生向警察叔叔学习交通法规,模拟情境,明理导行;在信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动画片,了解中国动画历史,尝试创作简单的动漫人物;在消防中队,学生了解苏州消防事业发展的过程,参与虚拟逃生……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课程通过开放性活动,体现了教育“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思路与策略,拓宽了教育教学渠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5.成长导师课程渐进化
成长导师课程包含情绪控制、压力管理、性格锻造、健康生活和文化浸润五个板块,以美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健康与幸福”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五个板块循序渐进地镶嵌在六个年级12册教材之中,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活泼。并辅以学校的“新教育”传统“三民文化:学名人,唱名曲,读名著”。以及地方特色:园林文化。
例如:“管理压力”单元,虽然每册都是八个页面。但三年级上册先介绍日常压力和什么是积极压力,继而教会学生如何减少日常压力,最后批判性思考:做负责任的决定。
到了四年级上册,先是唤醒学生感受压力发生时身体对压力的反应,并链接艺术:画压力,接着介绍管理压力的方法,继之链接体育:压力克星,最后图画批判性思考。
到五年级,开始解释压力源,接着分析健康压力和有害压力,提示可登录www.mmhhealth.com,寻找更多和健康有关的职业,描述管理有害压力的两种行动,批判性思考:一位朋友正受有害压力的影响。他如何做才能缓解压力?
通过近两年田野式实践,我们试图赋予素养以可教、可学、可测评的内涵特质,并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中寻找理论依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想必有着一定的反思意义,也似乎可以回答朱永新先生对我校的期许:面向平民办教育,服务社会育英才。何况,随着城镇化的大面积实现,像我们这样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又因各方面原因一时寻找不到学生生长点的学校,或许不在少数,也许我们的努力方向可以成为一个供解剖的标本。
【六一儿童节学校标语】推荐阅读:
宣传学校标语07-02
学校餐厅标语11-12
学校教室布置标语_学生自主学习标语10-13
学校校园文明标语06-03
学校开学迎新标语07-15
学校卫生间文明标语09-15
学校中秋节宣传标语09-21
学校运动会励志标语09-22
小学新学期学校开学标语10-29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标语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