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精选7篇)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渔业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渔区社会稳定,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省渔港渔船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渔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渔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按各自职责,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条 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市、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下开展。

第四条 水产局负责对辖区内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渔政站是水产局二级单位,作为执法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渔业船舶的更新、建造、购置、报废、入渔许可和船舶修造业的监督管理。

(二)负责渔业船舶登记发证、换证、年审和渔业船员的考试、发证,以及船舶进出港签证。

(三)负责传达、起草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

(四)负责组织渔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查处渔业船舶的违规行为,对渔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落实。

(五)负责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把好渔船质量关和救生、消防、信号设备的配备关。

(六)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渔船安全管理网络,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值班制度、通讯联络制度、安全会议制度。

(七)负责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八)负责监督实施本辖区内渔船动态报告制度。

(九)负责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十)定期分析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并深入基层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十一)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十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方面职责。

第五条 水产局领导本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履行渔业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能,对辖区内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目标,有措施。

(二)督促渔政站落实专职人员,落实经费,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三)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渔政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有检查、有考核。

(四)开展经常性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五)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订和落实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故及时组织救援,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六)定期分析辖区内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渔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七)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方面职责。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乡镇的渔业船舶实施安全管理。

(一)负责渔业安全法规的组织实施,对本乡镇渔业船舶进行日常性安全检查。

(二)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工作。

(三)督促并做好本乡镇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签订与落实工作。

(四)建立健全渔业安全通讯网络,落实安全值班制度,及时向渔业船舶通报气象信息。

(五)搞好编组生产工作,落实抢险救灾船只,制定相应的报酬政策。

(六)负责本乡镇渔业船舶相关审核工作。

(七)协助做好本乡镇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和渔船违规案件的调查处理。

(八)劝阻渔业船舶非法搭客,如劝阻无效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村民自治委员会、合作社、公司对所属渔船的安全生产进行直接管理。

(一)负责本村、合作社、公司渔民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二)组织本村、合作社、公司渔业船舶实行“编组生产、互助互救”,建立和完善本村、合作社、公司渔业生产安全通讯网络等各项安全保障制度。

(三)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所辖渔船的安全适航状况、持证情况、职务船员配备和安全设备配备情况,随时掌握船员的变动情况及船舶进出的动态况,并按规定上报渔船动态情况,建立各类安全台帐。

(四)对渔业船舶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上报,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查处。

(五)对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应当督促渔民整改落实。

(六)严格管理雇用外来劳力,制止无资质劳力进行渔业生产,做好村与各渔船船长《渔业安全责任状》签订工作,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第八条 渔业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对渔业船舶及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负管理责任,船长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内河防避碰规则》,切实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航行生产作业,教育督促全体船员共同执行。

(二)服从乡镇、村委会、合作社、公司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按规定及时办理渔业船舶及船员的各类证书,配齐航行安全设施及消防、救生、通讯等设备,保证船舶处于安全适航状态,按规定办理渔业船舶航行签证。

(四)切实执行渔业船舶“编组生产、互助互救”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及时报告船舶动态。

(五)积极参加渔业船东、船员互助保险,提高抗灾自救能力。对雇用人员要签订雇工合同,不雇用无资质劳力上船作业。

第九条 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县级半年一议,乡镇(街道)级一季一议,渔业村一季一议,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切实消除渔业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条 渔业船舶生产应认真履行互助互救的义务,一旦发现有船舶遇险求助,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抢险救助工作,并及时向各级安全机构报告。抢险救助实行救助有效补偿原则。

第十一条 渔业船舶在各级安全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应根据各自的作业特点及不同情况,切实做好各自的安全工作。

(一)木质渔船应加大“三修”投入,做到风前风后对本船灰缝水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二)钢质渔船随着船龄的增加,应及时检查水线下、舱室内、肋骨底部的腐蚀及焊缝情况,不得擅自改变水密舱壁及排水口,确保舱室密封。

(三)捕捞渔船在作业过程中,船员必须戴安全帽、穿救生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作业流程作业。

(四)渔业运输船舶,必须严格按船舶检验部门核定的载重线标志装载,严禁超载,严禁违章搭客;不得从事营业性运输,如确需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应当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营运手续。

(五)渔业船舶应做好防风工作,切实做到不抢风头、不抗风尾,应在安全时间内及早回港,有关规定到指定锚地避风,严禁超航区、超风力航行生产。

第十二条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职务船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实行渔船船长考核记分制度,对安全意识淡薄,业务技术素质差,屡次违反安全管理法规和制度的船长及其他职务船员给予相应处理,直至吊销职务证书。

第十三条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合作社、公司等组织对渔业船舶违反下列禁令和规定之一的,应坚决予以禁止,并督促整改;对不听劝阻,擅自下水作业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移交司法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船长及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严禁无证及三证不齐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二)严禁未按规定配齐职务船员及其他船员证书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三)严禁未按规定配齐救生、消防、信号等安全设备和船舶处于不适航状态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四)严禁未按规定配置有效通讯、导航设备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五)严禁擅自改变船体结构,影响船舶设计稳性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六)严禁违章搭客、超载、超航区、超风力航行生产。

(七)严禁其他一切有碍或可能有碍航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十四条 建立渔业船舶船长违规处理制度,切实落实船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有违章、违规情节并造成后果的船长,根据不同情况,可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乡镇府、渔政站、渔业村、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按照本规定履行职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敷衍塞职,失职、渎职,所辖范围内发生重特大渔业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2

2012年11月16日, 为了严格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57号令, 颁布《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适用于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除外) 。相关企业应当依照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了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 安全使用许可证的申请、颁发、监督管理和相关法律责任。该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3

本刊讯 记者获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将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渔业船舶登记办法》修订,增强了可操作性,做到既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渔船管理各项制度相衔接,又基本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渔业船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渔业船舶登记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将渔船登记地由船舶所有人可在居住地和经营地就近选择,调整为在船舶所有人户籍所在地或企业注册地办理登记,同时要求省级登记机关应根据本行政区域渔业船舶管理实际确定有关登记机关的登记权限和船籍港,并对外公告。二是新增渔船船名核定内容,并将其作为渔船重要管理环节之一,同时对可申请渔船船名核定的情形、核定机关、申请程序、材料要求、办理时限及有效期限等进行了明确,有效促进其与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审批、渔船检验、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等环节的合理衔接。三是将渔船所有权登记和国籍登记“一并办理、互为条件”调整为“分别办理”,对于船舶所有人要求同时办理的,可以同时办理,并免予提交相同的材料。四是明确由渔业船舶所有人提出船舶所有权登记申请。对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法人共有的渔业船舶,由持股比例最大的共有人申请,对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约定的共有人一方申请,渔船登记机关核发的船舶所有权证书中记载的船舶所有人为申请人,同时在共有栏内注明渔船共有情况。五是明确渔业船舶必须申办国籍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方可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获得航行的权利。同时规定经批准从事远洋渔业的渔船,需要加入他国国籍的,必须凭有关文件办理中止该船的中国国籍。六是将现行国内渔船“登记证书”和远洋渔船“国籍证书”合并为统一的“渔业船舶国籍证书”,在文本格式上予以区分不同的航行作业区域。七是新增了渔船光船租赁核发临时渔业船舶国籍证书,中国籍渔船以光船条件出租到境外的,渔船登记机关需征得农业部的同意,以及渔船所有权和国籍证书申请注销与强制注销,渔船登记证书无效等相关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管理,还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渔船数据库和登记档案,提高渔船信息化管理水平等。

大桥局青年安全监督岗实施办法 篇4

桥团[2000]13号

关于印发《大桥局青年安全监督岗实施办法》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团委、安全质量监察科:

为了认真开展好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进一步发挥青年安全监督岗在我局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局团委与局安全质量监察处联合制定了《大桥局青年安全监督岗实施办法》,现予以印发,请参照执行。

附:大桥局青年安全监督岗实施办法。

二○○○年七月十日

抄报:局党委、工程总公司团工委、团湖北省委 抄送:局工会、党办、行办、宣传部、企业策划处财务处、施工处、劳资处1

大桥局青年安全监督岗实施办法

总则

一、青年安全监督岗是生产一线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目的,以教育群众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安全监督组织。

二、青年安全监督岗是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维护青年权益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发挥青年安全监督岗在我局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组 织 机 构

一、生产一线团组织均应设置青年安全监督岗。根据工作实际,可设置固定安全监督岗和流动安全监督岗。

二、青年安全监督岗由岗长和若干岗员(不少于3人)组成。岗员由团组织与安质监察部门协商选聘,也可通过自荐或他荐产生。岗长在岗员中民主推荐产生或由团组织与安质监察部门指定,任期一年,可以连任。

三、青年安全监督岗可以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安质监察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担任顾问。

具 体 任 务

一、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强化群众安全意识;组织安全生产技能培训,总结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典型。

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随时查处事故隐患。

三、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有关领导及部门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建议,并协助安质监察部门参与整改。

岗 员 职 责

一、模范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负责本工点和生产工班的安全监督,发现违章行为及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三、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大胆进行批评、劝

阻,劝阻无效时应及时向领导和安质监察部门报告。

四、协助班组和团组织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制作安全生产警示牌,提出预防事故办法和注意事项。

五、完成青年安全监督岗交办的其他任务。

岗 员 权 力

一、在施工现场发现事故隐患、事故苗头等问题时,有权建议立即整改,必要时可以向施工负责人提出停止作业或撤出人员。

二、有权批评、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有权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提出处理意见。

三、有权参加单位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及安全大检查,有权参加事故分析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在青年安全监督岗内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工 作 制 度

一、活动制度:

1、自青年安全监督岗成立起,与项目主管签订《青工安全承包责任书》。

2、结合生产实际,划分岗员责任区,明确责任

范围,做好日常监督。

3、加强青年安全监督岗有形化建设,包括青年安全监督岗岗牌、岗员标志、宣传标语等。

4、每月由岗长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总结工作,制定计划,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5、认真填写《青年安全监督岗手册》。

二、上岗制度:

1、岗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坚持每天上岗,认真履行职责。

2、岗员上岗须佩戴“青年安全监督岗岗员”标志,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协助整改,否则,按离岗承担安全责任。

3、岗员无特殊情况,连续一个月不上岗,不履行职责,应免除其岗员职务。

三、汇报制度:

1、岗长每月应向团组织和安质监察部门汇报一次活动情况,遇到重要情况随时汇报。

2、每月由岗长向本工点、本工班的青年公布一次安全生产情况。

管理、考核及奖惩

一、团组织和安质监察部门定期对青年安全监督岗进行考核评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二、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一定奖励,并向上级团组织和安质监察部门推报评先。

三、对确实不能发挥作用的青年安全监督岗,团组织和安质监察部门要加强指导,必要时进行改组;对未认真履行职责的岗员,要予以批评教育。

附则

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5

(1989年11月15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养殖和捕捞

第三章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从事养殖和采捕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活动,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养殖为主,合理捕捞,保护、增殖和开发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

本办法所称的渔业资源,是指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水生动物(包括卵)、水生植物(包括种子)。

第四条 省水利电力厅是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重要渔业水域,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或配备渔政检查人员。

第二章 养殖和捕捞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和扶持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面,发展养殖业。对可开发利用发展渔业生产的水域,应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协调发展。

第七条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从事养殖生产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准,发给养殖使用证,确认使用权。养殖使用证的管理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从事养殖生产,无正当理由使水面荒芜满一年的,由发放养殖使用证的机关责令限期开发利用,逾期未开发利用的,可以吊销养殖使用证。

第八条 养殖水面可由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养殖生产。鼓励引进省内外或国外的资金、技术开发利用渔业水域。

第九条 承包经营养殖水面,双方应当签定合同。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科学研究,鼓励、支持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养殖新技术。组织开展良种繁育、鱼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第十一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标准计量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渔用配合饲料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经营者利益。

第十二条 生产鱼苗鱼种的单位或个人,经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领取生产许可证。具体发放管理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鱼苗鱼种在市场出售,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引进水生动物、水生植物苗种,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第十三条 鱼塘建设,应当符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第十四条 因建设需要占用专用鱼塘的,对其审批、补偿和多余劳动力的安置,按土地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以渔业为主兼有调蓄、灌溉等功能的水体,应当合理确定渔业生产所需要的最低水位线。属全民所有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属集体所有的,由该集体管理机构确定。因特殊情况不能保证最低水位线,须经水体主管部门或集体管理机构同意,并及时通知该水域的养殖生产经营者,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渔业损失的,用水单位或个人应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利用适宜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的水面,发展莼菜、藕、芡实、菱、荸荠等水生植物。第十七条 在天然水域从事水生动物捕捞的单位或个人,经户籍所在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船舶检验、船员考核合格,方可向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捕捞许可证,并按照捕捞许可证的规定进行作业。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捕捞许可证,不得突破省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领取捕捞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每年第一季度必须到发证机关年审签证。

第十八条 专业渔民可以在本人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区域内的水域流动作业,需要出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区域作业的,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持捕捞许可证到作业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登记。副业渔民不得跨县境作业。

外省渔民进入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进行捕捞作业,须持原有捕捞许可证和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机关的介绍信,到作业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登记、核准,并按照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捕捞作业。

第十九条 渔业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的水体及其设施、船网工具、水产品和渔获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章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

第二十条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天然水域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名录、最低采捕标准和禁止使用的渔具与捕捞方法。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公署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可确定公布本行政区域天然水域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名录和最低采捕标准。

禁止出售天然水域不够采捕标准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及其制品。

第二十一条 禁止炸鱼、毒鱼。

禁止使用电力、鱼鹰、水獭捕鱼。在特定水域确有必要使用时,必须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禁止生产、销售禁用的渔具。不准宣传禁用的采捕方法。第二十二条 天然水域的禁渔期,为每年的2月1日至4月30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雅安地区行政公署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气候、水温等情况,确定禁渔期。

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洄游通道,规定禁渔区或者划段实行常年禁渔区,并设置禁渔标志。

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禁止进行捕捞作业和娱乐性游钓。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捕捞的,必须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因特殊需要采捞省规定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的卵、幼体的,须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规定限额采捞。

第二十四条 使用捕捞小型成体鱼虾的小眼网具,必须按指定的水域和规定的时间作业。具体管理办法由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制定渔业资源的增殖和开发规划,组织开展向江河、湖泊等水域投放鱼种、修筑鱼巢等工作,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

第二十六条 在鱼类洄游通道建闸、筑坝或者进行其他水工程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必须建造过鱼设施或者建立渔业资源增殖站和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渔业水域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重要渔业水域应设置渔业环境监测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渔业水域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染物。禁止向渔业水域排放、倾倒、弃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各类有害液体、气体、固体污染物和废弃物。在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因污染水域造成渔业资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处理,污染渔业水域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赔偿损失。使渔业生产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费应当交给渔业生产经营者;使天然水域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费交给该水域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专项用于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

因卫生防疫需要向渔业水域投放药物的,必须在投放药物前通知当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生产经营者,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第二十八条 在天然水域采捕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收益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有突出成绩的;

(二)在渔业科学研究和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三)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有突出成绩的;

(四)举报或查处渔业违法行为有功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给予处罚:

(一)专业渔民出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区域捕捞作业,未到作业地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登记或超过规定作业时间的,副业渔民出县境作业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可并处100元以下罚款;

(二)外省渔民未经批准进入我省捕捞作业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非机动渔船可并处25元至50元罚款,机动渔船可并处50元至1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没收渔具,扣押捕捞许可证;

(三)持捕捞许可证的渔民不按规定年审签证而从事捕捞作业的,责令补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非机动渔船处50元至150元罚款,机动渔船处100元至500元罚款,可并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

(四)未经批准生产鱼苗鱼种的,没收生产物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100元至3000元罚款;

(五)非法采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的卵子、幼体的,采捕不够采捕标准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没收采捕工具、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可并处100元至3000元罚款;

(六)未经批准使用水獭捕鱼的,处50元至200元罚款;

(七)炸鱼、毒鱼的,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罚外,视情节轻重,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收禁用渔具、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金额5倍以下罚款:

(一)禁用的采捕方法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上作广告宣传的;

(二)生产、销售禁用渔具的;

(三)出售在天然水域采捕的不够采捕标准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及其制品的。

第三十三条 超过省规定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捕捞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要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四条 拒绝、阻碍渔政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使用暴力或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渔业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天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四川省水利电力厅负责解释。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6

为规范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依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以下简称《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及基本要求

(一)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以下简称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二)本办法所称的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所称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三)工贸企业是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四)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全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市、县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对中央、省属工贸企业有限空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另有分工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一)辨识。工贸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等场所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并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以及存在冒顶、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危险有害因素。

(二)规章制度。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制、审批制度、现场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安全审批管理。

(三)警示标志。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工贸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当包括有提醒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批准允许进入有限空间等内容。

(四)教育培训。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五)作业审批。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需要隔断(隔离)的外部物料来源项目清单,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审核和分管负责人批准。

(六)防护用品。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配备呼吸保护器具、通讯设备、快速检测设备、通风设备、安全绳索、救生梯等防护用品和器材。

(七)应急救援。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应急预案,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救援预案。

(八)发包管理。工贸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委托具备国家相关规定资质的承包商,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职责。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工贸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连带责任。

对存在多个承包方、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有效措施。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要求

(一)职责分工。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作业现场负责人职责: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负全面责任;在安排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并做好作业人员和工器具的清点工作;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监护人员的职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不得离开作业现场,要始终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作业人员的职责: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二)隔离。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外部物料来源项目清单,逐项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完全隔开。作业现场负责人负责对有限空间隔断(隔离)措施进行确认。

当进入与输送工业煤气等介质管道相连接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加盲板或拆除部分管道,严禁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还应对放射源进行屏蔽处理。

(三)清洗。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理、清洗或者置换。在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清理、清洗和检测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检测。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有效的通风,然后是作业前30分钟内对有限空间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作业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检测记录应当注明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方式、浓度等信息,必须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经检测的有限空间内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监护。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当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证作业人员能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并将有限空间作业票、作业方案、应急预案、检测记录、作业人员情况等文件存放在有限空间进入点旁的显著位置。

(六)通风。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严禁采用纯氧或富氧通风换气。同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对在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或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具有挥发性溶剂涂料的涂刷作业时,必须进行连续监测分析。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当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气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七)防护。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方式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工贸企业必须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并仔细检查气密性,防止通气管被挤压,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动火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为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动火作业安全条件;对存在高处作业的,应当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高处作业安全条件;对存在交叉作业的,应当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八)电气设备与照明。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当有足够的照明,且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其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灯具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九)人员清点。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工贸企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当对现场进行清理,清点并撤离作业人员,解除相关隔离设施,并确认无任何安全隐患。

(十)事故处置。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及现场其他作业人员应当立即报警,严禁盲目施救致事故扩大。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备齐救援器材。

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事故发生有关情况,不得瞒报、漏报或迟报。

四、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纳入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重点抽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台账、检测记录、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应急救援演练、专项安全培训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培训,并为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行政执法人员配备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检测仪器。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发现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作业。

(五)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分别按照《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等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篇7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主要介绍制定《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并对职责划分问题、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关系的问题、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问题、食品添加剂定义和范围问题、申请许可提交标准文本问题和召回问题进行了说明,以对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1《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1.1 制定《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

有关规范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质检总局第79号令)(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许可实施机关的设定;新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申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程序;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使用等方面与《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尽一致,且已经不能满足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制定《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1.2 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6章46条。

第一章总则,共5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规定了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章程序,共19条。主要设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发证、换证、变更、注销程序及相应条件。

第三章证书和标志,共5条。主要明确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编号和标志的规范要求。

第四章监督检查,共5条。主要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食品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共5条。主要明确食品生产许可活动中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及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共7条,主要对一些必须明确的事项予以规定。

1.3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3.1 关于职责划分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质监部门负责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因此,《管理办法》中调整了原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体制,规定: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食品生产许可的实施机关,但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许可的除外;省级质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要求,确定本辖区内质监部门分别实施许可的种类范围。这样,既符合了上位法的规定,又结合了工作实际,以保证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顺利开展。

1.3.2 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关系的问题

原来的食品生产许可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为前提条件,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了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然后才能办理营业执照。为符合上位法,《管理办法》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预先核准名称后依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然后办理工商登记。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组织试产食品,并按规定实施许可检验。检验结论合格的,许可机关根据检验报告确定食品生产许可的种类范围,并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予以载明。

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在实践中尚未获得营业执照的当事人很难合法解决招工、购置生产设备、采购原材料、合同签订、建立检测手段和编制技术标准等问题,客观上难以进行食品试生产。《管理办法》的这一规定满足了实际情况的需要。

1.3.3 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问题

《管理办法》延用了“QS标志”制度,但通过总局公告对该标志进行了必要的调整:(1)明确“QS标志”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此外不具有其他意义;(2)公布调整后的标志式样,将标志中原有的“质量安全”字样替换为“生产许可”字样;(3)重新明确“QS”的含义,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汉语拼音的缩写,“Q”是汉语拼音“qi ye shi pin”(企业食品)的缩写;“S”是汉语拼音“sheng chan xu ke”(生产许可)的缩写。

1.3.4 关于《管理规定》与《实施细则》关系的问题

《实施细则》于2005年9月1日发布施行。该规章的实施为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实施细则》中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规定已与上位法不相适宜,因此制定《管理办法》。但《实施细则》的调整范围大于《管理办法》,除去“食品生产许可”部分规定与上位法不相适宜外,其他部分仍有适用价值,因而不能废止。因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在本办法实施前公布的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2《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2.1 制定《管理规定》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施许可制度。《食品安全法》对原有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模式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将食品添加剂生产环节的主要监督工作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此外,《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多项新制度。为了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有必要制定《管理规定》。

2.2 主要内容

《管理规定》内容包括6章55条。

第一章总则,共5条。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二是规定了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三是明确了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章生产许可,共29条。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发证、变更、换证、注销程序,以及许可证书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

第三章生产者的义务,共9条。主要通过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后的日常质量管理提出要求,以明确企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监督管理,共5条。主要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共4条。主要明确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活动中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共3条。主要对一些必须明确的事项予以规定。

2.3 有关问题的说明

2.3.1 关于职责划分问题

《食品安全法》已将食品生产许可职责确定为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落实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管责任和配套职责,《管理规定》将原来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由国家质检总局直接审批和决定的做法,改为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实施本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审查批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则主要负责许可制度的研究,以及对各省局许可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3.2 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和范围问题

《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实施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物质,既包括以标准形式公布的种类,也包括通过安全性评估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经卫生部门批准,任何物质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实施生产许可。

2.3.3 关于申请许可提交标准文本问题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食品添加剂标准是确定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的依据。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受理和审批工作,以及开展许可后的日常监管工作必须以食品添加剂标准为重要工作依据。为此《管理规定》规定: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提交生产所执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文本。

2.3.4 关于召回问题

上一篇:幼儿园科学《奇特的建筑》教案下一篇:1.XX医院管理系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