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美术教学方法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用美术教学方法

常用美术教学方法 篇1

以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将美术教学方法分类如下表: 类别 语言描述 方法举例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也可称为传授型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演示法;③呈示法。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指借助于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①对话法;②练习法;③情境法;④参观法。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解决课题的教学方法。①观察法;②讨论法;③发现法;④尝试法;⑤故错法;⑥留空法。以传递美术文化的角度将美术教学方法分类如下表: 类别 语言描述 方法举例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指通过教师以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 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指以学生直接感知对象或过程,借以传递信息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美术的特点。①演示法;②随堂欣赏法;③观察比较法;④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指教师为使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能力以及理解美术,而指导学生按照美术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练习活动的教学方法。①辅导练习法;②创作辅导法。

4.以审美评鉴为主的教学方法 指通过师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使学生理解、领悟美术的艺术美及其用途,达到提高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①作品欣赏法;②作业评价法;③美术批评法。

5.以行为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指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予以良好影响和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教学方法。行为指导法。对美术教学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量的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应尽量注意结合实际,以使说明、解释和论证更加直观和透彻。

讲述法和讲解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二者往往是交叉运用,互相结合。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学生听讲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等配,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如果运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受到压抑,甚至形成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这将影响讲授法的效果。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美术教学中的谈话,一般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谈话法的优点是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通过谈话可直接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从实现教学任务来说,谈话法的形式有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和总结性的谈话。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发挥谈话法作用的关键所在。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某一中心问题,如“美术的概念”、“造型的诸要素”等,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条件在于解决疑难或重点问题。讨论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钻研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的独立性。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课外美术资料、网络资料等获得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的特点是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既要阅读美术教科书,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美术读物。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开拓美术知识领域,丰富审美感知,进而发展智力和能力。它还是培养学生美术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当然,教师必须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选好读物。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的要求是:

⑴讲授、谈话、讨论的内容要注意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教学中,思想性要寓于艺术性之中,要根据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讲授、谈话、讨论的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事例生动。讲授新知识时注意与旧知识的衔接,突出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⑵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艺术性。师生的活动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适于教学的口头语言。语言表达要有艺术性,语调要抑扬顿挫,讲话的节奏快慢适中,普通话要标准,可适当以身体动作和手势为辅,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无论是讲授、谈话,还是讨论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处于积极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依据学生的美术知识与能力情况,使这些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用美术教学方法 篇2

由于对采样信号的截取相当于对信号加矩形窗,不可避免地引起频谱泄漏和混叠,在满足采样定理和保证示波器波形周期完整的条件下,所做的频谱分析结果与示波器所得的波形周期数无关。从采样信号频谱分析及功率谱估计实例可以看出Matlab与示波器组成了一个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示波器在其间起数据采集和存储作用,而Matlab则实现对采样得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但显示结果很不容易得到周期的结果。

1 基于功率谱测量周期的分析

1.1 功率谱

信号功率定义为在时间区间(-∞,∞)信号f(t)的平均功率,用P表示,即:

Ρ=limΤ12Τ-Τ2Τ2f2(t)dt(1)

类似于能量密度函数,可定义功率密度函数80(ω)为单位频率的信号功率,从而信号总功率为:

Ρ=-80(ω)df=12π-dω(2)

若信号的频谱函数为F(),则可证得:

-f2(t)dt=12π-F2(ω)dω(3)

将它代入到式(1)得:

Ρ=limΤ1ΤΤ-2Τ2f2(t)dt=12π-limΤF2(ω)Τdω(4)

比较式两式得:信号的功率谱

80(ω)=limΤF2(ω)Τ(5)

由式(5)可见,功率谱80(ω)是ω是偶函数,它只决定于频谱函数的模量。

1.2 一般情况下的随机信号功率谱

对于一个二元波形序列,可表达为:

x(t)=-xn(t)(6)

xn(t)分解成平均成分(稳态分量)V(t)和交变成分U(t)两部分。

Xn(t)=v(t)+u(t) (7)

计算平均分量v(t)的功率谱。

因为周期间隔(-Ts/2~Ts/2)的平均分量为:

pg1(t)+(1-p)g2(t) (8)

所以平均分量可以表示为:

v(t)=n=-[pg1(t-nΤs)+(1-p)g2(t-nΤs)](9)

这是一个周期函数,具有信号频率特性中的线谱部分。离散线谱如图1所示。

当用周期图法进行功率谱的估计代码如下,显示结果如图2所示。

代码为:

2 基于自相关函数测量周期的分析

2.1 自相关函数

信号x(t)的自相关函数Rx(Γ)是描述一个时刻的取值与另一个时刻的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在观测时间T上,对两个取值的乘积求平均取极限得到自相关函数 Rx(Γ)= 1/T∫dt 与两个序列卷积相比,后者对一个序列做了变换自相关函数的离散化公式为:

RX(m)=1/(N-m) (10)

其中,N为采样点数,r为卷积时间序列,m为延时序列号。

自相关函数Rx(Γ)是以延时Γ为自变量的实值的偶函数,即Rx(Γ)=Rx(-Γ),在Γ=0时取得最大值且等于均方值Φx^2 ,所以Rx(0)=1/T ,自相关函数Rx(Γ)与x(t)的均值Ux,均方值Φx^2和方差σx^2存在以下关系:

Ux^2-σx^2≤Rx(Γ)≤Ux^2+σx^2 (11)

工程上也用到相关系数表示相关性。自相关函数系数定义为:

Ρx(t)=(Rx(Γ)-Ux^2)/(σx^2)有ρ(1)=0,

ρ(0)=1 (12)

2.2 自相关函数输出图及分析

假定测试所得的信号x(n)中含有加法性噪声u(n),并且可能含有有用信号s(n),即x(n)=u(n) +s(n),当s(n)的先验知识已知时或s(n)为周期函数时,可以利用相关函数来确定x(n)中是否含有s(n) 。

s(n)为周期信号函数时,可以求x(n)的自相关,即:

Rx=E{ x(n) x(n+m)}=E{[u(n) +s(n)]*

[u(n+m) +s(n+m)]} (13)

MATLAB程序如下,波形如图3所示。

①x=[1,1,1,1,0,0]

②改变参数代码如下,图形显示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从图形的显示结果来可以看出基于自相关函数测量效果更佳,并且公式的推导相对简易一点,显的没那么烦琐,而且在Matlab程序代码编写上对于现有知识更容易些。

复述教学的常用方法 篇3

1.提纲式

抓住主题句或分析段落大意,列出提纲,形成脉络,使学生迅速抓住篇章结构,通过回忆主要内容,联想学过的词和句,组织复述,如教SEFC BI时,通过师生归纳段落大意,教板书,指导组织学生复述:

Part1:The Russsan Czar Peter the Greatbuilt a new capital-StPetersburg.

Part2:St Petersburg has also been the centre of many important eventsin history.

Part 3:When the Nazis had gone,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beganrebuilding the city.

2.图画式

教授新课时,教师边简述课文内容边勾画出几幅与文章相关的简笔画,或教完课文后挂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幅图画,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看图说话。 简笔画简洁明了,直观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的形成,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学生复述时兴趣盎然,能持久记住经过再认与回忆的课文内容,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式

教师就课文内容延伸出一、二个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教完了SEFC BI unit9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再组织学生复述。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ellphone?What do you think of it?Why do you think it?What’s the result of using the cellphone? 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和口述,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联想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有时这类问题可事先公布,让学生有所准备。还可以让学生当堂提问,或让学生事先准备提问,教师回答问题,为学生自行复述作铺垫。

4.录音复述

常用教学方法总结 篇4

王振兴

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 1

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

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情境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由上海静安一小教师吴森逸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主要从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以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运用这种教学法应遵循三条原则:(1)以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物;(2)在观察中逐步提出设想,并使之成为指示学生探索研究的方面;(3)不断将设想与具体事物对照修正,经过分析、综合的思考,形成符合客观事物的概念。直观教学法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当前,教师在运用此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也要注意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课堂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西欧于17世纪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采用。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其中的“议议”就是采用课堂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在小学可与讲授法、谈话法结合运用。

快乐教学法

这是陕西省蒲城县苏坊乡中心小学教师赵来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她认识到刚入学的儿童好动、好跳、好唱、天真活泼,又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采取“快乐教学”,可以较好地开发儿童智力。于是,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文化,接受教育。“快乐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作法是:围绕教学大纲,挖掘快乐因素;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乐趣;文字画面结合,学生能看能听;开展游戏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堂内外结合,走向自然、社会。赵来香用“快乐教学法”教出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想象想象丰富,有创造性,学习成绩提高显著。比较分析法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小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到有相当多的课文段落文字优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他们针对学生的认识特点,设计出可让学生比较的段落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欣赏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增强对课文的感受,使学生懂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比较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故事创作法

故事创作法是创造性作文训练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练习方式。目前在国外备受推崇,在国内正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训练形式包括寓言、童话、想象性故事等。训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敏锐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独创性,写出具有个性的好文章。独联体(苏

联)教授拉德任斯卡雅在介绍故事创作法时指出,虚构不是无中生有,它同样以实际生活为依据,故事中的各种情节应符全生活的实际。编拟故事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故事创作法训练类型有:

(1)按照某一个情节进行扩写;

(2)按照某一个开头进行续写;

按照规定的题目虚构全文。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启发”一词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识字的常用教学方法 篇5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这种意义信息使汉字形体的构造具有可解释性。汉字的构形理据,就简称字理。我们依据汉字的这些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的形、义、音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就叫做字理识字教学法。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儿童的认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趣味性,就成了他们学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汉字呢?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很多变得十分抽象,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而字理识字教学,教师将它科学的构形理据,运用“幻灯”“动画”“简笔画”“字卡”等种种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在眼前展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孩子们在无限乐趣中就认识了大量生字,同时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篇6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尽管各种不同意见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 教师不应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问题的本质。再次,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提示,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还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其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二.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其次,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再次,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 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最后,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力涣散等现象。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三.阅读法

一个人在学校中学习时间有限,能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十分有限,重要的问题是培养起再学习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最为紧迫。  只要不是教材中的难点,也不是例题分析型的新知识课,估计学生有能力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及思想方法,这种类型的课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再运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加以归纳,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这可以称为“自学式阅读”。  再有,像新概念课“圆的方程”,内容平易。可让学生阅读后默写知识要点,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又培养了概括能力。这是“复述式阅读”。  有的课堂集中学习一个公式。可以在课上先出示公式,并直接用以解简单题目,让学生初步领略公式的用途,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就会专心、自觉的去思考了。这种为“预告式阅读”  有的教材内容难度较高,单靠教师讲授或是单靠学生自己阅读都难奏效,则可以知道学生先对难点进行预习,再在课上进行分析、讨论。在此,预习阅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此法称为“预习式阅读”法  总之,阅读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这不仅是学习本身的需要,也有利于摆脱单调乏味的划一教学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问答法

问答法是教师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积极思维,能够独立作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问答法可以起到传授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的作用。  可以采用的问答方式有:提问、设问、疑问、留问、反问等等。  发问前要有周密的准备。问题应明确,且必须抓住重点。对于诸如:再审么地方发问?问什么?估计学生如何回答?对于可能有误答如何加以纠正等问题,教师都要考虑周全。

五.议论法

数列的常用解题方法 篇7

例1:已知数列A:2 logab , 4 logab , 8 logab , …, 2 nlogab , …, 其中a, b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且a≠1.

(1) 求证:A是等比数列;

(2) 若A同时又是等差数列, 这时b为何值?

这是直接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的题目.

解: (1)

∴数列A是等比数列.

(2) 若A同时又是等差数列, 则

则上式变为x 2 -x=x 3 -x 2 , 解之可得x=1或x=0 (舍去) .

即2 log=1, ∴logab=0, 故b=1.即若A为等比数列同时又是等差数列时, b的值为1.

例2:一个数的通项公式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 且这个数的第2项是1, 第5项是10.

(1)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证明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并求这个数列的公差.

解: (1) 设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k·n+b, 依题意可得 :解之得, k=3, b=-5.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5.

(2) an+1-an=[3 (n+1) -5]- (3n-5) =3, 故所求数列成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3.

例3:一个等差数列, 它的首项是4, 它的第1、第7、第10项成等比数列.

(1) 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求由第1、第7、第10项诸项组成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求和公式.

解: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a1=4, a7=4+6d, a10=4+9d.

∵a1, a7, a10成等比数列, ∴a 27=a1·a10, 即 (4+6d) 2 =4 (4+9d) ,

解之得d=0或

若d=0,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4.

若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对应于等差数列an=4, 所求的等比数列是bn=4 (公比为1) , 其前n项的求和公式是Sn=4n.

对应于等差数列, 所求的等比数列是 (公比为1/2 ) , 其前n项的求和公式是

例4:一个项数是偶数的等差数列, 其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分别是24和30.若最后一项比第1项多21/2 , 求此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

解:设此数列的首项、公差和项数分别为a1, d和2k (k∈N) .

由题意得方程组

以a2k-1=a1+2 (k-1) d, a2k=a1+ (2k-1) d, a2=a1+d代入可解得d=3/2 , k=4, a1=3/2 .所以此数列首项为3/2 , 公差为3/2 , 项数为8.

注:等差 (或等比) 数列的an和Sn的公式中, 含有a1, d (或q) 、n、an、Sn五个量, 必须知道三个独立条件, 这个方程组才是可解的.解方程组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问题常用的方法.

例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是正数, 且a3·a7=12, a4+a6=- 4, 求前20项的和S20.

由 (1) 、 (3) 联立, 注意到q =81, 可得:a=2, q=3.

注:在等比数列的计算问题中, 如果公比q是未知数, 而且n的数目较大或本身也是未知数, 这时往往需要把q n作为一个整体未知数考虑, 问题才能解决.

例7:已知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13, 前3项的和与前11项的和相等, 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 设此数列的公差为d, 由题意知:, 解得d=-2.

∴这是一个递减等差数列, 故欲使Sn最大, 必须且只需an≥0且an+1<0,

.即前7项的和最大, 最大值为49.

注:由于是n的二次函数, 因此当a<0时, Sn有最大值, 因而也可以由二次函数求Sn的最大值.

例8:设logkx, logmx, lognx组成等差数列, 其中x≠1, 而k, m, n组成等比数列, 求证:logmn·logmk=1.

证明:∵logkx, logmx, lognx组成等差数列 ,

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概括、研究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这一内容时,先给出一篇美化过的学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边框底纹”命令的用法,看看谁把文章修饰的最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激发兴趣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证明,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的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学生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就想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些学生即使没完成任务,但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干脆偷懒,即使没学会、没完成任务也把问题放到一边,这样就会有不少学生掉队。于是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了才允许他们自由安排时间,这样一来,每个学生为了不拉全班学生的后腿,都会认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学生还会主动的去帮助不会的同学,有问题的学生也会主动的向会的学生请教,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同学之间也在互相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3、以学生带学生

以前,经常使用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授课,结果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不耐烦而部分学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用心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的什么地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名学生代表演示,这样以来,学生就能专心研究书上的操作方法,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也可以及时监督课堂学习情况。

4、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就主要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或许只完成一部分)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5、让教学贴近生活

作文常用写作方法 篇9

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的含义基本相同

考试中不会出现区分两者含义的试题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 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高中数学常用方法 篇10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的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形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奏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在这里还有效吗?等等。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动手做作业。做作业前,首先温故有关的知识,回顾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握解题的规范化要求,然后再动手做作业,就心中有数,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巩固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学没有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就做。这样,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错误,做了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巩固了错误,在相应方面形成了一个顽疾,为以后学习埋下后患。

求概率的常用方法 篇11

一、用公式 P(A)=求概率

例1:(2015年 浙江省台州市)有四张质地、大小、反面完全相同的不透明纸片,正面分别写着数字1、2、3、4,现把它们的正面朝下,随机摆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则抽出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是 .

解析:四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纸片中,其中奇数卡片有两张,所以从四张纸片中任意抽出一张,抽出的数字是奇数的概率为=,故填.

温馨小提示: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用公式求概率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用“P(A)=”求几何型概率

例2:(2015年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如图1,四边形 ABCD是菱形,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随机向菱形ABCD内掷一粒米,则米粒落到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 .

图1

解析:如图1,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所以四边形HGFE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可轻松得到米粒落到阴影区域的概率是,故答案为.

温馨小提示:求几何型概率问题,需要熟悉图形的有关性质,运用整体思想、化归思想等求面积. 这类题型成为近年中考常见题型.一般用几何图形的面积比求概率.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

例3:(2015年 江苏省扬州市)色盲是伴X染色體隐性先天遗传病,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从男性体检信息库中随机抽取体检表,统计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估计在男性中,男性患色盲的概率为

(结果精确到0.01).

解析:观察表格,可以发现色盲患者的频率在0.07左右波动,故填0.07 .

温馨小提示:大量重复试验下,某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的附近,这个常数就是该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四、用列表法求概率

例4:(2015年 贵州省贵阳市)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小英、小丽、小敏、小洁四位同学进行一次羽毛球单打比赛,要从中选出两位同学打第一场比赛.

(1)若已确定小英打第一场,再从其余三位同学中随机选取一位,求恰好选中小丽同学的概率;

(2)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恰好选中小敏、小洁两位同学进行比赛的概率.

解析:(1)从三位同学中选中小丽同学只有1种情况,所有可能的情况共有3种.

∴ 恰好选中小丽同学的概率是.

(2) 列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小敏同小洁比赛的情况有2种, 而所有可能的情况有12种, 选中小敏、 小洁比赛的概率是=.

温馨小提示:列表的目的在于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即求出n,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的数目m,求出概率.列举法求概率的关键在于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当有两个元素时,可以用列表法列举,也可用树形图列举.

五、 画树形图求概率

例5:(2015年 江苏省常州市)甲、乙、丙三位学生进入了“校园朗诵比赛”冠军、亚军和季军的决赛,他们将通过抽签来决定比赛的出场顺序.

(1)求甲第一个出场的概率;

(2)求甲比乙先出场的概率.

解析:(1)甲、乙、丙三位学生都有可能第一个出场,共有3种可能,所以甲第一个出场的概率为.

(2)树形图如下:

共有6种情况,其中甲比乙先出场的有3种,

∴P(甲比乙先出场)==.

温馨小提示:树形图法适用于事件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元素,能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当事件在三步或者三步以上时,用树形图求解比较方便.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浅析 篇12

在教学中一般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点,较多采用形象比拟法。所谓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信息的概念时,定义比较简单: 信息是信号、消息、数据中包含的意义。这概念对于学生较为抽象,那么教师就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举例讲解,比如,影视作品中较为经典的镜头: 一个男的给自己心爱的人送花……我们大家知道会送什么花? 毫无疑问是玫瑰花。因为玫瑰花象征着爱情! 这样一来,学生就懂了,送玫瑰花是一个“信号”,发出的是“我爱你”这个信息。

教师在选择实例时,一定要尽量使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最好能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相适应。这样就能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目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用来做比拟的两种事物具有可比性,简单易懂; 再者所打比方应该贴切,且没有思想性和科学性的歧义。

更多的时候,教师要灵活机动,结合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所谓的“游戏引导法”。这指的是我们借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或像QQ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来开展教学。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 在游戏过程中熟练掌握有关的基本操作,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很快地提升学生的打字速度。

开展教学活动时,如何选取教学策略,没有统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游戏引导法为例,在采用益智性游戏教学法时,要选取内容健康,价值取向正确,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益智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制作均是大手笔,画面生动逼真,而且互动性大大加强,在让玩家享受到游戏乐趣的同时,很多游戏开发商也比较注重游戏的文化内涵,这就好比是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游戏界的体现。这使得我们将游戏软件引入课堂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迁移,比如许多动画游戏中,采用了Flash技术,这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采用Flash技术,制作一些动画。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有的学生还有不错的创意。

游戏教学法的目的是学会,手段是寓教于学,让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而活泼,在游戏中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比如,现在网络上能得到的各种共享软件,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每种软件的界面各有特色,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就是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等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熟悉各种软件的时候,学会分析,体会其中的结构,让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

教学中,师生关系就好比演员和观众,要打动观众,就需要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灵活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通过进修、自学,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动态,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把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与本国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教师唯有这样去做了,才能跟进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生; 只有真正地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设计出高效灵活、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摘要:作为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好每节课,才能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才能落到实处。现在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本学科的特色。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有一种创新意识,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关于一般管理人员聘任办法下一篇:最新工会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