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精选9篇)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篇1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到天安门参观升旗仪式很多次,每次到来,都怀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今天我作为一名军转新警,再次来到天门安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心中更是感慨成千:过去我是一名身着国防绿的军人,曾带领我的士兵来到这里,也曾身着便服,陪同我的亲朋来到这里,到这里感受国家情怀,激发爱国热情。这一次,我再次来到这里,身份由一名军人转变成一名新警,工作职责由保卫国家转变成保护人民群众,工作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人民服务显得更实际更具体、更直接。看着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心中再次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安居乐业,和谐共处。身为一名即将走向岗位的新警,感受到了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做到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放心。为实现“两最”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坚决打击和制止犯罪,为金色盾牌增光添彩。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篇2

昨天晚上,我们问服务员去天安门怎么走。服务员告诉我们,当你看到一大群人往同一个方向走时,跟着他们就可以了,他们全都是去看升国旗的。我们一出宾馆的门,果然看到很多人在向同一个方向走,我们一直跟着他们。走着走着,我一回头,发现我后面跟了好多人,有外国人,有中国人,有年纪很大的人,还有很多很小的小朋友。我们拼命赶到队伍的前头,希望能早点到天安门广场。走了大约十五分钟,终于到了。

天安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密密匝匝的人。天安门广场非常大,边上有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我根本就顾不上仔细看这些,直接向旗杆的方向跑去。那里已经聚集了一堵厚厚的“人墙”。我费尽力气钻了进去。升旗仪式还没开始,我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默默地等待着。

我踮着脚,伸着脖子,看见一位威武的解放军叔叔站在我们面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样一位站岗的解放军叔叔。远处有两排解放军叔叔站得笔直,最前面的一位叔叔拿着国旗。我真想一下子冲到旗杆下面,可惜四周都有围栏围着。我不禁想起我们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大家排好了队,站好了队列,还有小朋友在下面窃窃私语。而现在这么多人,没有队列,却非常安静,大人们都举着手机等待录像。

我正愣神想着,升旗仪式开始了。解放军叔叔踏着整齐的步伐朝旗杆走过来。他们穿着统一的军服,戴着白手套,第一位解放军叔叔肩上扛着国旗。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动作标准,护旗的解放军叔叔把国旗交给了升旗的解放军叔叔。国旗被固定好之后,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当第一遍国歌奏完的时候,国旗只升到旗杆的三分之一。我正奇怪呢,第二遍国歌又响了起来。我们学校的国歌可是只奏一遍的,真是不一样啊!当第三遍国歌奏完的时候,国旗升到了顶端,分秒不差!升旗仪式结束了。人群渐渐散开,但我却久久不愿离去。

我站得笔直,向国旗敬了一个队礼,心里想着:我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它时刻提醒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我在国旗下默默下定决心:我要多看书,听老师的话,不嫌妈妈唠叨,认真完成作业,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大脸猫敬礼:

他天安门广场升旗26年 篇3

他“又高兴又害怕”地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下,花了两分钟时间升起了一面国旗。这面旗不但宣告1951年国庆节正式到来,也宣告一个普通人个体生命荣耀的开始。

时隔59年回顾胡其俊主持并完成的那场仪式,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寒酸。要知道,在当时现场既没有嘹亮的音乐,也没有整齐壮观的仪仗队,甚至也没有人围观,更不会有人来合唱国歌。对那些近期曾在天安门广场体验升旗盛况的人来说,1951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很难想像的。当胡其俊扳动旗杆上的开关,看着国旗缓缓滑到旗杆顶端时,太阳已经快要升起来了,广场上十分冷清。

从那一刻起的26年里,电工胡其俊便正式成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手。

当他升旗的生涯在1977年结束后,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切。时代在变迁,许多人开始不远千里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只为亲睹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今天,人们见惯了阵容庞大的仪仗队,也习惯了国旗升起时相伴的国歌声。以至于胡其俊和他那些冷冷清清的升旗仪式,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很少再有人提及。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忘了他。比如,一个叫邢华琪的军人在自己的文章和书里,反复讲述着胡其俊的故事。哪怕在胡其俊已经去世3年以后,他仍然坚持认为:如果胡其俊一个人的升旗仪式一直保留到今天,“那将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升旗仪式”。

升旗

1951年10月1日那天凌晨,当胡其俊第一次走向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旗杆时,广场上的警卫因为从没见过他,好说歹说,就是不让他靠近。

头一天晚上,北京电力局政治供电科这个新考进来的年轻人,突然接到领导的任务:从明天开始,由他担任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手。

由于升旗的系统是由电力控制,升旗這个差使理所当然地被交给了懂电的人。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按下开关,国旗就升起来,那个开关就是由胡其俊所在的北京电力局设计的。因此,此后升旗的任务就由北京电力局负责。在胡其俊之前,他的同事陈鸿年也曾经担任过升旗手。

如今,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是胡其俊当选。他的家属们后来猜测,也许是因为他成分很好,人也上进。总之,作为无数枚螺丝钉中的一枚,胡其俊被拧在了这根旗杆下。

尽管胡其俊心里充满紧张和神圣感,他第一次升旗的经历实在称不上庄严。当时,因为激动而一夜没合眼的胡其俊必须把国旗放下,手脚并用,才能费力地翻过旗杆周围一米多高的汉白玉围栏,进入升旗台。随后,他必须蹬着底座边上的配电器箱盖,爬上两米高的基座,然后小心地挑好站立点,稳住身子,再用铁丝把国旗的旗杆一点点捆扎在升旗杆上,这才能跳下来,喘口气。

等东方透出亮光,他把国旗升上去,还要再花费同样的力气翻出围栏,跑到远处去看看国旗的高度是不是合适。看完不放心,还要再爬上天安门城楼,去打量一下自己的成就。

不过,尽管有些费劲,据胡其俊事后回忆,完成这一切以后,他觉得“比喝了二锅头还带劲儿”。

因为时间过得太久,又缺少见证者,关于胡其俊升旗的很多细节已经很难追溯了。自从2007年胡其俊去世后,他那些由国旗映衬的故事细节也一并被带走了。

有些事和他切身相关。比如,毛泽东接见红卫兵这样的“重大国事活动”进行之前,他会事先得到通知,早早地把那面国旗升起来,和领袖一起接受万人敬仰。

有些事情和这个小人物并没有太大关系。1953年,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传到中国,胡其俊得到通知,要为斯大林降半旗——这是新政权第一次为一个人降半旗。胡其俊并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执行:是降到旗杆高度的一半,还是三分之一?是直接升到半旗,还是先升到竿顶,再降下来?

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来学习这些,但胡其俊凭自己的感觉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国旗升到杆顶,然后降下来,约摸停在第二节旗杆的中间位置,就固定了下来。此后,他还特意跑远了,看看旗子的高度,觉得满意了才离开。

这个独自琢磨出来的降半旗标准后来成了惯例,并被写进了国旗法。

胡其俊

回想起来,就连胡其俊的儿子胡克军也很难说清楚,升旗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父亲的生活。由于一年中需要升旗的次数并不太多,更多时间里,胡其俊像所有普通工人一样,在自己电工岗位上工作。

尽管升旗的经历以后被看得十分光荣,当年,胡其俊并没有因为这个任务捞到太多好处。直到很多年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工作资历升为副科长。除了升旗之外,这名电力局政治供电科的员工,还要负责天安门和中南海地区的“电保”。每当有重大活动,他经常要带着保密任务,到各个会场去保障电力供应,有时候离家一个月,也不能和家人联系。

也有时候,他会负责驾驶天安门城楼上的小电梯。他曾经在这个电梯里碰见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不过,这个把保密要求挂在口头上的山东男人,通常把这些回忆都藏在心里。

同事们回忆,胡其俊人比较开朗,喜欢开玩笑。但胡克军回忆,一旦回到家里,父亲几乎从不谈起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别人问起来,他也非常严肃,拒绝回答。以至于有几次,他的妻子为此懊恼地埋怨他。也许是受这影响,关于国旗的故事,并没有多少通过胡其俊的口传下来。

胡其俊家人与国旗有关的一个记忆是,每到要升旗的那一天,胡其俊怕自己起得太晚,会叮嘱妻子一定喊他起床。

因为经常在天安门广场执行任务,胡其俊不时会拿回一些他在天安门上拍下的照片。不过,他当了26年升旗手,却从来没有一张照片上留下过他升旗的场景。当时,这个升旗手也并不受人关注,根本找不到任何一篇关于他的报道。

对胡其俊来说,这荣耀无比的升旗工作,更像是他日常职责中寻常的一部分。升旗并不轻松,根据专门研究国旗的专家估算,整面国旗与旗杆加起来,足足能有15公斤重,如果碰上下雨天,旗子被雨打湿,再重上一倍也不止。加上天安门广场风大,升旗变得十分辛苦,胡其俊曾不止一次向别人回忆,因为国旗容易兜住风,他经常被从基座上连人带旗吹下来。而碰上下雪天就更麻烦,因为旗杆的基座上太滑,很难站住脚。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胡其俊还能记起,1956年10月的一天,他在大雨中升起国旗的情景,过了很多年后仍然忘不掉那时候多么费力。

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时间里,降下的国旗会收藏在当时的天安门管理处办公室。不过,也有些时候,因为第二天要起早升旗,胡其俊会在升旗的前一天,把国旗用布包好,捆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骑个半小时赶回右安门附近的家里。

据说,当往自行车后座上捆国旗的时候,他总会嫌这旗子捆得不够牢。而一进门,他则会把国旗叠得整整齐齐,藏在家里最安全的地方——衣柜里。

起码在那26年里,通过胡其俊的手,这面象征着国家的旗帜时常在一户普通人家的衣柜和最受瞩目的广场上空来回切换,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变迁

1977年5月1日劳动节,48岁的北京电力局职工胡其俊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把国旗升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空。

不过这一天,胡其俊显得比以往要正式。他特意换上了一身涤卡衣服。傍晚,当他降下旗,把它送回天安门管理处的办公室,然后骑着自行车消失在长安街的人流里时,属于他的一个时代也结束了。

或者说,由一个人升国旗的时代结束了。从这天开始,北京卫戍区接手升旗的工作,国旗班代替了胡其俊,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从此告别了“业余”时代。据人们后来形容,当胡其俊离开时,他自行车后座上一直用来绑国旗的绳子,“空空地散落在一旁”。

国旗班每次升旗先是有两个人,后来又增加到3个。他们穿着军装、手持国旗走出天安门时,比胡其俊要正式得多。不过,起初,当他们走到长安街上时,遇上红灯,总要为长安街上的自行车和汽车让道。并且,他们和当年的胡其俊一样,每次都要翻过护栏,才能进入升旗台。

后来,1991年,当国旗护卫队代替了国旗班负责升旗时,旗台进行了改造,已经不需要翻越护栏才能进入了。胡其俊用过的22米高的旗杆,如今变成32.6米高,升旗的人数也从3个,变成了36个。

国旗研究专家、原总政办公厅编研室主任邢华琪曾经花费很长时间,追寻与胡其俊升旗相关的那段历史。他觉得,在胡其俊那个年代,升旗是一件朴素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天安门和国旗,在人们心里还没有那么重要的象征意义,“要知道,当时,天安门前是可以开卡车的”。

从2000年前后开始,邢华琪突然将个人的研究兴趣转向国旗。他回顾与国旗有关的历史后认为,在胡其俊升旗那个时候,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在升旗的时候唱国歌。事实上,他回忆起,在“文革”期间,因为田汉被打成反革命,由田汉作词的国歌,连词都被改掉,到“文革”结束后才又恢复。

在邢华琪看来,国旗是在此后才逐渐在人们心里获得崇高地位的:1983年,教育部下文要求中小学举行升旗仪式;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国内开始有了电视直播,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到国旗在国外的赛场上升起。邢华琪还记得那时的情形,他觉得这确实能大大提升人们内心的国家自豪感。

“国旗逐渐成了爱国的象征、政治的象征”,邢华琪觉得,随着仪式越来越隆重,形式逐渐大于一切,邢华琪自称喜欢看俄罗斯的升旗仪式,仪仗队并不是整齐划一地前进,而是故意来回跑,显得没那么僵硬。他也很欣赏一些国家的元首在看体育比赛时手持国旗大喊的场面,“显得那么自然”。

“如果一直让胡其俊升旗升到最后,或者起码升到他退休”,邢华琪说,“那么这会变成一种传统,会让他的升旗变成世界上最打动人的升旗仪式。”

对升旗仪式所发生的变化,胡其俊的儿子胡克军则感到振奋。“你不得不承认”,胡克军感叹,“这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国力强了,对升旗重视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规模。”

胡其俊不再担任升旗手以后,有时也会来到这里,变成观看者中的一员。有时候他是自己来,也有时候是陪着儿女。胡克军回忆,父亲只和他去看过一次升旗,他们一起站着看完了过程,父亲没有发表什么评论。

不过,熟悉胡其俊的人都知道,在他生前,他几乎每年都会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尽管多数时候,他都是默默走去,站得远远的。

寻找

2002年的一天,当邢华琪在北京市南城找到胡其俊时,当年的升旗手已经变成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他在一家私营老板的仓库里看大门,每天能挣20元钱。他对这一切很坦然,邢华琪回忆,当时头发花白的胡其俊说,自己喜欢默默无闻、自食其力。

退休后的胡其俊,住在北京宣武区一栋老房子里,里面“空空荡荡,几乎什么都没有”。过去的保密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他很少跟家人谈起往事。在媒体报道以前,儿子胡克军丝毫不知道他的父亲曾经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手,甚至不知道父亲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有一次,胡克军偶然发现父亲有很多在天安门城楼上拍的照片,问起来,他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正面回答。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胡克军觉得父亲还是活在当时的氛围里。他知道了父亲的故事以后,曾经屡次劝他赶紧写点东西,发表在报纸上,却总是被断然拒绝。父亲像当年背诵保密口诀时一样严肃地强调,“组织要求保密”。

不过,胡其俊和国旗的这段历史,还是被人逐渐地拼凑了出来。

最开始找到胡其俊的,是国旗护卫队第8任班长赵新风。1993年的春天,赵新风为了写一段与国旗有关的历史四處找材料,无意中听说了胡其俊的故事。

当时,胡其俊已经退休。为了找到他,赵新风先到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查了资料,又找到北京市供电局,“一点儿一点儿刨根儿”,才找到了胡其俊当时的一个同事,然后找到了胡其俊。当年的“业余”旗手,面对新一代的专业升旗手,终于讲出了自己的往事。

胡克军还记得,在那之后,父亲与国旗的联系逐渐多起来。天津一所小学曾经把胡其俊聘为课外辅导员,让他为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培训,讲讲过去的故事。还有一次,有人组织了国旗的设计者、缝制者以及升旗手胡其俊,一起到各地作演讲。

这段时间,一直被深埋在心里的国旗,一度被胡其俊贴在了胸前。那是两面小国旗,当时,他参加了赵新风组织的报告团,每个团员都会发手掌大的小国旗,可以黏在胸前。胡克军说,这成了他父亲生前最珍惜的东西之一。胡其俊也开始频繁地接受记者们的访问,“从中央的到地方的,都来了”,不过讲来讲去,却都是那几个类似的故事。

第一次听说胡其俊的故事时,邢华琪刚刚将研究兴趣转向国旗。当他发现,有一个升旗手独自升了26年国旗,他十分惊讶,因为这和他印象中的升旗仪式差别实在太大了。

于是,他找到了胡其俊,并且一头扎进了胡其俊作为升旗手的那个年代。他翻看照片,询问细节,试图让当时的画面清晰起来。他发现,胡其俊有意无意中创造了很多“第一”。

他第一个从金水桥上走出来升国旗。如今,这个路线已经成为升旗仪式的正式路线。但对当年的胡其俊来说,那是因为存放国旗的天安门管理处就在金水桥里面,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他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

他第一个以太阳升降为标准来升旗和降旗,尽管只是目测。这对他来说并没太多深意:作为一个“业余”的升旗手,这是最方便和自然的做法,以便让他既可以升旗,也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后来,这种做法被延续下来,并且进行了细化。人们甚至动用了科学测量,专门编排了“国旗升降时刻表”,以确定准确的太阳升降时间。

2005年,在邢华琪的邀请下,胡其俊来到军事博物馆,参加一场关于国旗的书法摄影展,并且担任现场解说。当年担任升旗手时,他偶尔也会在天安门广场向人们介绍国旗,但这一次,已经隔了几十年,当年的升旗手如今变成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垂暮老人。他说:“能有幸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6年,我是共和国最幸福的人。”

当时也在现场的邢华琪看到这一幕。他深深地感到,属于胡其俊的那种特殊的升旗方式,已经随着那个时代远去了。

2007年9月30日那天,胡克军斗胆问了一贯沉默的父亲一个问题:“在天安门工作那么多年,你离毛主席最近的时候有多近?”

这一次,胡其俊回答了他,并且讲述了他与主席肩并肩的往事。但他并没来得及讲更多。当天晚上,他突然问家人:今天是几号?当得知是9月30日的时候,他对胡克军说,明天是10月1日,该升旗了。

但这一次升旗他是看不到了。第二天11时,国庆节,78岁的胡其俊去世。他的遗体被一面国旗从头到脚覆盖着。这面国旗还是别人特意送来的,当时,胡其俊家里并没有国旗。

天安门升旗仪式作文 篇4

来北京肯定少不了去看著名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初到北京第二天,我们祖孙三代便起了个大早,乘火车去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

凌晨两点的北京,城市依然处于一片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中,排列在道路两旁的路灯散发着耀眼的光,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在错综复杂的线路上有序地行进着,和白天的北京没什么差别。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驶,客车到达了目的地——天安门广场。刚一到场,我便被眼前的场面惊得哑口无言。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前已经是人山人海,即使是凌晨三点人也是如此之多。挤在前面的人,早早地架起了摄像机等待着;排在后面的人,踮起脚尖,伸着脖子,高举手机等待着;还有一群手机党,他们位于人群的最后,席地而坐,拿着手机不知道正在干些什么;更有甚者,坐在早已搭好的帐篷中,等待着升旗仪式的开始。我们只得找个边角的地方站着等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场前,他们有的形单影只,有的三五成群,更有四五十号人的旅游团大军也陆陆续续赶来。人们前胸贴后背,拼命地向前挤去,警示黄线外的一米左右,已是人潮涌动,即使是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终于,升旗仪式开始了,原本嘈杂的广场变得安静起来,四周悄然无声。在这寂静的气氛中,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地传来,升旗手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旗杆旁,随着神圣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人们全然变得严肃,伴随着太阳的升起,五星红旗也冉冉升起,那一神圣的场面仿佛被无限的延长。当国歌声结束,国旗恰好升到杆顶,他们配合得是那样天衣无缝。看着国旗在朝阳的映照下更加鲜艳,更加飘扬,等待的、路过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行注目礼,庄严肃穆的场面让人心生敬畏。升旗仪式结束后,护旗仪仗队又列方阵迈着整齐有力的步子离开了。欣赏完庄严的升旗仪式后,人们便如同潮水般退去,那一阵巨浪,即使是三峡的汹涌夏浪、钱塘江的惊涛巨潮,也无法与之相比。

天安门升旗仪式作文 篇5

那是去年暑假,妈妈带着我去北京游玩,为了观看升旗仪式,我们凌晨4点就起床了,5点钟到达时,天还是蒙蒙亮,但是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我好不容易挤到前排,就是为了更清楚的看到国旗升起。当国旗班的士兵列队走上金水桥时,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都盯在他们身上,随着他们的前进而移动,感受着最高级别的升旗仪式带给我们的震撼。他们服装统一、步伐矫健、精神饱满、英姿飒爽。他们来到升旗台前,整理好国旗,做好了升旗准备。

天越来越亮,终于,当太阳跃出地平线时,雄壮的国歌奏起,国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情也和国旗一样越升越高。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知道在国家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创造者和奉献者,我更知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在天安门看升旗仪式作文 篇6

升国旗时间以北京照进第一缕阳光的时间为准,所以每天早上升国旗的时间也尽不相同,于是头天晚上爸爸便从网上查询升旗时间为5:19分。第二天凌晨四点,我们全家便起床了,收拾完毕便飞奔下楼,乘坐出租车直驶天安门广场。来到天安门前,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司机师傅把车停在离升旗广场最近的地方,我以每秒N千米的速度奔向升旗广场,来到广场时所有的观升旗最好的位置早已挤满了人群,怎么办?升旗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看不到的话就等于白来。这时我尽力掂起脚尖,还是不行,前面的叔叔快块头比我大好几倍,硬往前挤吧,前面的人群早已是水泄不通,这么壮观的仪式谁不想看呢?此时我急得抓耳挠腮…。,这时我看前面的小朋友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我灵机一动便回头央求老爸,老爸刚开始不同意,升旗仪式开始了,老爸在我的再三央求下终于把我给扛了起来。

升旗仪仗队护旗队出场了,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天安门中央金水桥走了过来,那飒爽英姿令全场人惊叹不已。走到升旗台前,两名护旗手从其余护旗队员手中接过国旗,然后庄严地捧上升旗台。这时奏起国歌,全场观众安静下来,嘴里不由自主地唱起国歌,行着注目礼,目送国旗冉冉升起。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篇7

z以安全播出为首要任务, 确保系统方案安全可靠;

z以节目需求为本, 科学合理调配技术以及设备资源;

z以创新为目标, 敢于采用先进技术;

z系统内核采用高清制作, 4:3保护, 标清播出, 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

z为满足直播的需求, 提前做好技术人员培训, 全力以赴, 保障有力。

二转播方案

1. 节目制作需求

2013筑城广场迎新仪式是贵阳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迎新仪式以突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为主题, 全力展示一个团结、和谐、幸福、进取的现代化的贵阳形象。重点和亮点在于将晚会的节目以及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通过电视与高科技的表现手法完美结合, 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视听感受。

(1) 节目内容

2013年贵阳筑城广场迎新接年活动分为广场联欢和迎新仪式两大部分, 在强化贵阳市迎新活动的城市特色同时, 突出表现庄严的仪式感, 联欢的喜庆感和广泛参与的群艺性。节目表演共分三个区域:广场主舞台, 广场钟楼, 广场的下沉舞台。主舞台进行群众的大型集体歌舞表演, 钟楼负责零点的敲钟仪式, 下沉舞台进行小型的歌舞表演。

(2) 场地情况

筑城广场位于贵阳老城区中心, 总用地面积为87433平方米, 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 是贵阳市的重要名片, 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3) 准备工作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对主办方在转播车供配电、停放位置和安保措施方面均提出了详细的工作要求。对转播区域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周密的考虑, 并协调供电部门进行改造。根据广场规划及安保的需要, 提前确定转播车工作区域以及光缆电缆走线通道。

2. 转播技术系统

(1) 系统总体介绍

由一台8+2讯道高清转播车 (以下称主车) 和一台6讯道高清转播车 (以下称从车) 进行级联, 另加上5路外来信号组成转播系统。转播最终的PGM信号通过两路光纤通道 (一主一备) 传送回电视台, 并利用微波传送和卫星信号的传送作备份, 图2为电视转播信号链路图。

(2) 视频系统

整个系统采用一级切换, 所有讯道信号送入主车进行切换, 由于通话、TALLY、同步系统均进行级联, 导演可以统一调度, 完全实现在一辆转播车上进行工作的效果。

a.系统构成

z制作系统:1080/50i, 具备标清制作能力;

z切换台:Sony MVS8000G, 2级M/E, 附加M/E级卫星切换面板;

z矩阵:Sony IXS6700, 规模:96×102;

z信号源:14路高清摄像机 (Sony HDC-1580R) , 2路高清微波摄像机, 2套高清字幕工作站V/K信号, 6路高清录放像机, 2路标清录放机, 使用5路外来视频信号;

z应急切换:信号源经视频周边板卡分配后, 分别进入切换台和矩阵输入, 实现信号源完全镜像, 矩阵在系统中作为视频切换台的备份。将矩阵切换面板的键源与切换台面板进行完全镜像的设置, 当切换台出现故障时, 可以由矩阵切换面板完成节目制作;

z相关设备:3套摇臂、2套斯坦尼康、2套66倍高清大镜头、7套高清ENG单机 (Sony PDW-700) 、1套飞梭摄像系统。

b.多版本节目制作

此次转播系统共有三套切换系统, 多版本制作以满足现场和电视直播的需求。高清主车切换台PP级主要制作电视直播信号, 满足电视直播要求, M/E级卫星切换面板制作主舞台节目信号并送至下沉舞台主LED大屏幕以满足下沉舞台观众观看主舞台表演节目;高清从车切换台的P/P级PGM制作下沉舞台节目信号, 送至主舞台主LED大屏幕, 满足主舞台观众观看下沉舞台节目。转播共录制了三个版本, 分别为高清无字幕版、标清无字幕版和标清字幕版。高清无字版由P/P级CLEAN信号经系统的第三备路加嵌后进入高清录像机, 标清无字版由P/P级CLEAN信号经系统的第三备路下变换并加嵌后进入标清录像机, 标清字幕版则是系统主路的LINE1 S标清信号进入标清录像机。以上版本的音频信号均采用SDI嵌入的方式以保证声画同步。

c.无线微波摄像机

两套GIGA WAVE外挂式高清微波, 使用Sony PDW700 ENG高清摄像机, 之所以使用这个机型是为了与转播车的Sony 1580R摄像机相配合, 以方便各种摄像机参数的统一调整。这两个微波斯坦尼康机位是全场迎新仪式中非常重要的机位, 也是最为出彩的机位。在文艺表演部分和新年敲钟仪式部分, 都能给出非常贴近的流动镜头。为了保障这两个机位的信号质量, 无论是技术方案的讨论还是现场移动传输测试, 我们都做到精益求精。经过反复测试最终将微波天线架设于舞台一侧的灯光架上, 接收天线均为分集接收, 反复进行不同频率以及不同编码方式和纠错、延时、干扰、嵌入音频的测试, 合理安排接收天线的朝向, 对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信号盲区的排查, 确保了信号质量。

d.高楼远景机位

由于广场面积大, 地形复杂, 为了表现广场的气势, 就需要从多角度拍摄广场全景。我们分别在广场正面、侧面1000米外的高楼上架设2台Sony PDW700 ENG高清摄像机。2台摄像机信号通过2套日立指向型点对点微波传输设备将高清信号传送回转播车。

e.飞梭摄像系统

为了突出广场大型群众集体联欢的热烈气氛, 表现整个迎新仪式宏大的场面, 增强视觉冲击力, 我们采用了飞梭摄像系统, 弥补了空间移动取像的问题。由于飞梭只能保持固定路线的拍摄, 最后我们选择了广场上空对角线的拍摄路线, 大场景大角度的移动拍摄给联欢的转播带来很好的画面效果。飞梭摄像系统是由摄像机无线收发系统和无线遥控控制系统组成, 现场的无线设备有不同频段的对讲机, 微波、IFB等, 为了保证飞梭系统的无线遥控控制频段与现场各种无线信号不形成互相干扰, 我们调整了飞梭无线遥控器的频段, 并与其他设备的使用频率保持了安全间隔。飞梭系统使用的是佳能XF305业务级摄像机, 信号传输频率为2GHz。在使用中我们着重处理了佳能摄像机和索尼摄像机色调不统一的问题, 将飞梭信号在技监上与转播车机位进行统一景别的对比, 对摄像机进行色温调整和红蓝通道的参数设置, 经过反复调整后取得令我们满意的画面。

f.外场连线

为了表现市民迎接新年的气氛, 我们还在距离筑城广场5公里的大十字广场设置了3台Sony PDW-700高清ENG摄像机, 负责拍摄市民在大十字广场通过广场大屏观看迎新仪式的画面, 另外在距离筑城广场2公里的住宅小区市民代表家中设置了2台Sony PDW-700高清ENG摄像机, 拍摄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喜迎新年的画面。两路外场连线信号均是通过卫星转播车上的小型切换台切换输出后经卫星转播车传送和有线光纤双备份的方式将信号传回转播车。两路外场连线信号, 两路高楼远景机位信号和一路飞梭信号共5路外来信号到达转播车后分别经过3台VC100帧同步器和2块帧同步板卡接入转播车系统。

g.高、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

本次迎新仪式由贵州卫视和贵州2频道同步直播。我们采取高清制作, 标清播出的方式, 下变换方式为切边模式。由于需要兼顾标清播出, 我们在摄像中使用16:9构图, 4:3保护。

(3) 音频系统

整个晚会音频分为6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现场音频子系统, 第二现场音频子系统, 画外音音频子系统, 现场观效, 2个卫星车外场连线, 转播车音频系统。整台晚会采用二级调音的方式, 分别由三个音频子系统向转播车音频系统提供信号, 转播车音频系统再对三个子系统送来的信号以及现场观效信号和外场连线信号做相应的平衡调控, 最后分成8路信号送给加嵌器分别进入录像机8个声轨录像和现场卫星车直播。信号链路简要总图如图3。

详细信号通路如下:

进入转播车音频系统信号包括5个部分:

z第一现场调音台信号:一对立体声混合信号;

z第二现场调音台信号:一对立体声混合信号;一对立体声音乐信号;一路单声道人声信号;一路单声道混合信号;

z画外音调音台一路单声道混合信号;

z 2台外场卫星车连线经解嵌音频信号;

z观效话筒信号。

转播车音频系统输出信号包括4个部分:

z送第一现场调音台一主一备两路VCR信号;

z送第二现场调音台一主一备两路VCR信号;

z送加嵌器的8路信号分别为:1、2路为两路单声道混合信号;3、4路为一对立体声音乐信号;5、6路为一对立体声观效信号;7、8为两路人声信号。其中, 1、2路单声道信号为电视直播信号;

z导演通话:送第一现场调音台;第二现场调音台。

作为安全考虑, 我们另从现场调音台单独输出一路现场混合信号通过摄像机进入CCU, 经过系统跳线进入转播车音频系统作为备份。一旦转播车音频系统与第一现场调音台和第二现场调音台音频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出故障, 我们便可立即切换到这路备份信号, 而不会影响到播出。详细信号流程图如图4。

(4) 通话系统

在直播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两车级联后, 主车上导播与从车的讯道通话, 更要兼顾讯道外的机位通话和现场导演、灯光、领导指挥席、解说席与导播的不同需求的通话要求。在通话级联上由于主车使用的是4线通话矩阵, 从车使用的是2线通话站的方式, 所以我们通过主车的外接口板将4线通话接入到从车的4线通话外接口板, 再通过4线/2线转换器进入从车通话站, 以保证从车各机位与主车的通话。此外, 配备了20台对讲机, 均可进入转播车系统通话矩阵。根据现场导演、技术保障、游机等不同的通话需求, 合理地使用频道, 满足了讯道外通话需求。通话系统图如图5。

(5) TALLY/UMD系统

此次转播的主车TALLY/UMD系统为红绿黄三色TALLY提示, 根据导演的习惯, 我们将红色指示为PGM/EMG信号, 绿色指示为切换台PVW母线信号, 黄色指示为其他常态信号, 采用动态源名跟随方式。系统应急一键切换时, 可同时倒换TALLY系统。智能TALLY系统通过串口获取Sony6700矩阵、Sony8000G切换台的交叉点信息, 向画面分割器以及其他UMD设备发送TALLY和UMD信号, 从而实现源名跟随以及TALLY跟踪。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满足导播个性化的监看要求, 需调整各讯道监看布局时, 我们可以通过以矩阵自由调度的方式接入画面分割器, 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调整矩阵源名输入源的任何一路, 以达到改变监看布局的要求。两车级联要保证主从车摄像师TALLY的一致性, 我们将主车TALLY系统外输出6路TALLY信号, 分别接入从车外接口板进入从车6个摄像机CCU, 保证主车与从车TALLY实现一级级联。

三传输方式与播出安全

我们需要将仪式现场的两组信号传输回台播控中心, 一组《百姓关注》栏目现场连线的单机信号和一组迎新仪式现场转播车的PGM信号。《百姓关注》栏目单机信号我们通过微波方式将信号传回台播控中心, 而转播车PGM信号则分三种方式传输回台, 为了保证安全, 主要是通过两路光纤, 分为一组一备的方式传输回台播控中心, 另外还备份了一路卫星车传输和一路微波传输的方式, 多种备份的传输方式确保了迎新仪式顺利直播。在卫星车传输方面, 使用2台Ku波段卫星上行车, 采用车载室外型400W高功放, 功放内置L波段输入上变频模块, HD/SD视音频信号压缩采用MPEG-2/H.264, 调制采用DVB-S2国际标准, 兼容DVB-S, 编码/调制器采用1:1热备份方式。各路信号均采用卫星传送和光纤传送两种通道互为备份的链路形式, 并且对两种信号的延时和音频嵌入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反复测试。

四转播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案

1. 摄像机的调整及一致性

摄像机作为整个节目的信号源, 其信号质量和色彩还原的好坏不仅需要灯光和舞美的创作, 更需要转播车人员对摄像机参数进行细致的调整以实现现场效果的真实还原。由于迎新仪式的入场式表演和文艺表演以及新年敲钟仪式、领导致词部分在灯光上差异较大, 加之摄像机位处在各个不同的角度, 因此, 在摄像机色彩一致性上非常难以统一, 在现场表演效果与电视灯光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目中存在灯光骤起骤黑, 燃放焰火后烟雾过于浓烈等问题。为此, 我们与灯光师、导演在节目彩排过程中实时监看调整, 对灯光、烟火的编程进行逐一修改, 并且要求讯道光圈调整人员及时调整光圈与黑电平并根据节目进程制作细致的调整脚本, 以便视频制作和灯光制作能密切配合, 以求精确调整。经过反复沟通, 反复进行调白, 并根据连续几日的彩排录像作对比, 最终在主车摄像机RCP上存储了两档色温值, 5300K和4600K, 分别使用在主舞台广场群体歌舞表演和舞台区单独表演。从车主要针对下层舞台的拍摄, 色温变化不大, 通过白平衡校正后各机位均在5200K~5300K的范围, 最终主舞台和下沉舞台各机位通过摄像机基站RCP配合波监进行白平衡微调, 经过我们在切换台上划像对比后保证了颜色的统一, 做到主从车讯道一致, 并且在ENG单机的选择上我们使用了与讯道摄像机 (Sony HDC-1580R) 相同品牌的Sony PDW-700, 通过多区矩阵进行调整, 力求实现色彩的一致性。此外, 对于每一台摄像机, 我们都使用爱莎星光卡进行后聚焦的校正。

2. 两车同步系统的一致性

使用两车级联的方法来直播迎新仪式, 在同步系统上就要要求从车的同步系统与主车的同步系统一致。我们将主车一路同步信号连接到从车同步系统。然后将从车的同步系统发生器TG700的同步源改成外来同步信号。这样就保证了两车同步信号的一致性。

3. 声画同步问题

在现场主持人出镜部分, 由于有时主持人需要对着微波摄像机出镜, 但如果主持人用调音台的线路话筒播报, 这样就要导致无线微波视频信号比调音台线路音频信号滞后, 导致声画不同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微波摄像机出镜的话筒改为微波摄像机机头无线话筒, 然后将机头声音信号加嵌成SDI信号送到主车, 车上再解嵌出主持人声音进入调音台, 这样就保证了主持人部分声画同步的问题。

4. 机位设置

(1) 机位设置的原则

z根据迎新仪式的入场式和文艺表演部分不同需求划分区域及功能;

z通过节目的进程科学设置摄像机位, 实现机位的复用, 有效利用资源;

z以节目为本, 对机位的转移、调整做充分准备;

z所有地铺光缆和三同轴缆入线槽桥架。

机位设置如表1。机位布局如图6。

五总结

2013筑城广场迎新仪式是一台节目精彩、体现幸福中国、美丽贵州的大型户外晚会, 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电视直播节目。在此次直播过程中我们着重与导演和节目人员加强沟通, 并结合自身技术条件, 克服诸多不利因素, 尽可能将系统与节目配合到最佳的状态, 突出整台晚会的设计思想, 设计出最完美的直播方案。同时各工种人员的密切协作, 前期对现场环境仔细考察, 后期彩排过程中不断改进、微调, 力求完美, 最终圆满完成本次直播任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3年1月1日贵阳市迎接2013元旦迎新仪式的转播特点, 从转播方案、组织协调、难点和创新以及经验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学校升旗仪式的价值回归 篇8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正式颁布,升旗仪式逐渐走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并且按照规定以每周一次的既定频率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殊的仪式以它独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生活教育等方面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学校升旗仪式的“形式化”趋向,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了一所德育工作开展较为出色的学校——重庆市北碚区C小学南校为个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参与式观察。

一、 C学校升旗仪式的基本模式

按照《国旗法》的相关规定,升旗仪式的程序都是按照“出旗—升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这四个环节展开的。C学校的升旗仪式也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要而展开的。根据笔者的观察,并结合自己在该校担任德育主任助理的实习经历,对升旗仪式的基本环节进行如下总结:优秀个人表彰——升、护旗手简介——上周旗手传交国旗——出旗奏乐——升旗敬礼奏国歌——上周常规量化考核评比——宣布本周文明常规训练重点——集体宣誓——唱校歌。

从以上升旗仪式的基本环节可以看出,C学校在《国旗法》固定升旗程序的基础上,对国旗下讲话的环节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并融入了阶段性评价环节。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针对上周常规评比结果进行表彰的环节,通过颁发“十佳阳光星”、“最佳五星班级”和“最佳年级组”的奖状,分别对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其实质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对学生个体、班集体和年级组一周以内的德育常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强化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其次是集体宣誓环节,虽然只有一句宣誓口号,但教育意义重大。比如,某一周的宣誓口号是“热爱劳动,向着太阳出发!”分析宣誓口号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内容是将本周生活教育的重点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升旗仪式的应然和实然状态的价值统一。还有集体唱校歌环节,校歌“是根据每所学校各自的特征量身制作,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它更是一种精神图腾,体现着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校歌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精神理想及核心价值观,是一类具有浓郁教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1]。C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唱校歌的意义在于以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认可学校的价值观念。

在一个追求创新的时代,学校升旗仪式价值回归的关键在于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升旗仪式的相关环节。这就是C学校升旗仪式活动的出彩之处。

二、 学校升旗仪式的价值分析

1.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颁布《国旗法》并对中小学的升降旗进行相关规定的初衷在于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此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朴素情感。

升旗仪式作为一种体验性活动,相比较于品德课等其他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升旗仪式自身具备仪式的共性——神圣性。“升旗手、护旗手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洁白的手套,相互行标准的队礼,从上周旗手手里接过平整的五星红旗。”[2]升护旗手对待国旗的严肃而敬畏的态度使得整个升旗仪式产生了神秘感,吸引着现场所有参与者对升旗仪式本身的关注,自然而然地萌发了对国旗及其他象征物的兴趣。其次,整个升旗仪式的操演过程类似于一场“表演”。从主持人宣布“上周旗手传交国旗,出旗奏乐(伴随着出旗曲)”,到“升旗敬礼奏国歌”,三大环节以音乐为辅助工具,伴随着一套完整的动作表演,这无疑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国歌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使得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感受着国家的在场”[3]。同时学校升旗仪式试图恢复和重构历史记忆,“五星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这样的记忆无疑加深了所有仪式参与者对近代中国顽强抗争外敌的记忆,在庄严而神圣的升国旗仪式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学校升国旗仪式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强有力的载体。

《国旗法》制定的初衷和升旗仪式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校升旗仪式的根本价值在于使学生在升旗仪式中得到熏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行为规范教育

当前家庭溺爱独生子女的现象数不胜数,因此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有必要的。在升旗仪式之前,大队辅导员或大队委员对升旗仪式的行为规范等要求进行说明,比如统一着装、举止要得体、面对国旗态度要庄重、不能嬉笑打闹等,这些要求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在短暂的升旗仪式过程中学会自制和自律,摒弃平时在公众场合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升旗仪式中去。

学校升旗仪式作为集体活动可形成“能量场”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到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社会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认为“一切行为的形成都可以靠简单而直接的经验观察、模仿学习得来,最终获得行为内化”[4]。升旗手和护旗手通常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站在升旗台上本身就是一份独特的荣誉。因此,台上的升护旗手就成为台下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在升旗仪式这一特殊时刻,学生内心无意识地萌发了向榜样看齐的想法,并根据榜样的行为来调节和规范自身行为。而那些在升旗仪式场合作出不合时宜举动的学生在榜样和周围人的影响下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努力融入集体。仪式现场以榜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向榜样看齐”的能量场,无形中传递着“规范行为,争做先锋”的正能量。

当前家庭教育中行为规范教育的缺位和学校升旗仪式自身具备的集体教育作用,呼唤着学校升旗仪式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价值回归。

3.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这里所提到的生活教育是在其理论基础上针对学校升旗仪式所涉及到的生活教育内容而提出的,专指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包括情感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潜能,并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在学校开展生活教育是有必要的。首先,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安全教育为例,C学校每学期安排有两次专门的安全教育内容,而且通常都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这一大型集会场合进行。届时在“国旗下讲话”的环节中,学校的德育处主任会专门聘请安全责任督导,并邀请学校法治部校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大家讲解安全知识,并配合相应的现场演练。专业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练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还掌握了实用的安全知识。其次,在校园开展生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劳动教育可强健学生身体,理解广大劳动人民的工作,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理想教育可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学习方向,并激发学习的动力。此外在学校中开展生活教育可以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缺点,并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C学校升旗仪式活动中的“文明常规训练重点的确立”和“集体宣誓”环节紧密围绕生活教育内容展开,其宣誓口号与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通过升旗仪式这种集体场合宣布学校生活教育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呼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在集体生活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在学校里开展生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和C学校的典型示范可以看出:学校升旗仪式在生活教育方面价值回归的可行性。

三、 学校升旗仪式价值回归的反思

1.真正的学生主体是价值回归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升旗仪式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其意义在于以集体教育的方式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生活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准备升旗仪式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和安排升旗仪式的相应环节。从升旗仪式前的准备、升护旗手的排练和国旗下讲话环节的内容安排都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C学校的大队委员和红领巾监督岗成员形成了学校的国旗班成员,每周升、护旗手具体人选的确定根据其上周的综合表现来选择。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真正参与到升旗仪式活动中的主体范围还有待扩大。因此,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升旗仪式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2.相应的仪式教育是价值回归的前提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学生对学校升旗仪式活动的历史、意义和仪式规范有相应的了解,才能在升旗仪式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笔者认为针对升旗仪式而开展的仪式教育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升旗仪式的历史和意义,也就是升旗仪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的目的何在。对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反思: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升旗仪式的历史和学校开展升旗仪式的意义。比如开展以“升旗仪式知多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加强对升旗仪式的了解。其次是升旗仪式过程中的礼仪规范,也就是升旗仪式的注意事项。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升旗仪式礼仪规范的学习,并能够以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队委可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德育工作者—大队委—中队委—小队成员的层层传授,加上活动前后的强调和指导,相信礼仪规范会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进而外化为得体的举止行为。

3.特色的仪式模式是价值回归的核心

在宣扬个性的时代,不管是学校教育工作还是学校的仪式活动都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升旗仪式虽然有固定的程序要求,但是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当前升旗仪式活动中能够创新的环节来自于“国旗下讲话”这一环节。C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对这一环节进行拓展、创新,形成充满本校特色的“常规量化评比颁奖—集中宣布本周文明常规训练重点—集体宣誓—合唱校歌”的升旗仪式模式。

当然,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还可与学生、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集体创造出合乎升旗场合,又充满学校特色的升旗仪式模式。

4.系统的仪式规划是价值回归的关键

这里系统的仪式规划是指坚持从整体上整合学校的相关资源,对学校升旗仪式的重要环节所蕴含的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升旗仪式前的准备和筹划、仪式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到仪式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使整个升旗仪式活动成为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完善的系统。系统的规划“不仅包括对仪式本身的构思设计、现场气氛的营造,也包括对学生心理、情绪上的引导、启发与调动”[5]。只有从整体上规划好升旗仪式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教育实效。C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从主持人、升护旗手和国旗下发言人的选择,以及国旗下讲话环节的安排,特别是每周生活教育重点的选择都是精心准备的结果,这些内容大多是根据当前社会时事和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而仔细筹划安排的。

因此,只有坚持“学生主体”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相关升旗仪式的教育,使其知晓升旗仪式的意义和礼仪规范,才能实现升旗仪式的初衷。针对当前学校仪式活动陷入“形式化”的困境,只有对学校升旗仪式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形成自身特色,才是学校升旗仪式价值回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雪俏.论歌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对一所中学的田野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4] 范楠楠.中小学学校仪式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语文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篇9

1、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三、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 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到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到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2、集体讨论。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2、文章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观升旗的过程,其他小节小节写了什么?文章可以分为几段?

3、检查朗读。

4、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

1)学生借助字、词典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大意。

4)记下不懂问题。

5)小组讨论。

1) 提出难读、写和难理解的字词。

a) 易读错:

摄she 冉ran

冈gang 焰yan

b) 易写错:

摄 弧 肃 彻 焰

c) 形近字:

仪―议 弧―狐、孤 阶―介 冈―岗

彻―沏 焰―掐

d) 难理解的词:

肃立:

冉冉:

2) 朗读课文。

学生分节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分段:

一(1)等待升旗

二(2――8)升旗经过

三(9)升旗结束。

学生分段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求:

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 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而部分,即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及“我”的联想。

三、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国旗啊,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到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二)精读课文:

1、 分段读课文,文章哪段重点写了观升旗的经过。

2、 默读第一段,思考: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用不同符号画在书上。

3、 集体讨论

4、 指导朗读: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应怎样表达?自己读一读。

5、齐读最后两句:

“蓝天下,国旗像一团火焰。国旗啊,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这句话什么意思?表达了“我”什么感情。

5、 想象你就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包含感情地再读最后两句!

(三) 处理课后练习:

1、 复习词语搭配的方法。

2、 集体订正。

(四)作业:

3、 必做:基测、背诵喜欢的`段落。

4、 选做:到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学生分段读课文,确定重点段。

1) 学生默读第二段,画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记下不懂问题。

2)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当时情景,品读第二段。

3) 小组讨论,汇报学习成果,解疑释难。

学生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品读有关语句,体会文章感情。

重点理解:

“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

体会“我”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学生品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学生品读,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体会: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是国家的象征。表达了“我”珍惜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生品读,体会感情。

学生回忆、方法,独立填写。

学生讨论,可以从不同角度多填几个。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之情。

积累语言、复习搭配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等待升旗

1、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升旗过程 爱国旗、爱祖国

升旗结束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推荐阅读:

托班语言《天安门》活动教案10-05

写天安门广场的作文350字09-24

上一篇:城市环境管理浅析下一篇:九年级语文评课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