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代理合同协议(共7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台租用、internet主机托管、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软件增值服务,甲方作为乙方业务的代理商,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并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签定以下协议:
一、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1.甲方应为域名及增值业务中所包含的业务及服务进行必要的宣传,并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技术咨询;
2.如甲方开展乙方的增值类业务,且甲方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自己的网站,则甲方需将该网站设置在乙方的服务器上;
3.甲方应按双方约定的管理流程与其发展的用户签定统一的业务申请表;
4.甲方应负责其发展用户的后续升级工作(即负责用户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m上所使用服务项目的增减);
5.甲方应负责其发展用户的基本技术支持工作,工作范围详细说明如下:
1)更改密码
2)修改集团电子邮箱名称
3)设置url转发
4)设置邮件转发
5)设置邮件自动回复
6)网站空间使用状态
6.甲方为其发展的用户提供除乙方域名及增值业务以外的服务,如homepage制作等,由甲方负责售后服务工作;
7.甲方和甲方发展的用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8.甲方应为其发展的用户开据全额发票,并承担相关税费;
9.甲方应执行乙方规定的统一资费及服务标准(资费及服务标准以乙方网站。________________.com公布的信息为准),浮动范围不能超过50%,否则必须经过乙方同意。
乙方责任:
1.乙方负责增值业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2.乙方保证对邮局数据进行每周备份,对web及数据库数据进行每天备份,并保存一周内的备份数据。
3.乙方负责域名注册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甲方发展的用户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如电话、在线技术手册等),但不包括 ???甲方责任的内容;
4.为甲方及其发展的用户提供免费培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方负责制定相关的资费标准和服务标准;
6.乙方为甲方开据相应金额的发票,并承担相关税费;
7.乙方在收到甲方业务款后两个工作日内开通相应服务(不包括域名注册服务时间);
8.为甲方建立网站提供优惠(按甲方获得的代理价格),并提供必要的宣传。
二、违约责任
1.甲方如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乙方有权中止协议,并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2.如因甲方原因(如未按资费标准和服务标准提供服务、付款不及时等)造成用户争议,由甲方负责;
3.如因乙方原因,而非电信部门检修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黑客攻击,政府部门由于某些原因封锁机房线路,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虚拟主机服务中断或开通不及时,由乙方担负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方式:
一个月内,虚拟主机停机时间超过1天,补偿客户一个周的租用时间。
一个月内,虚拟主机停机超过3天,补偿客户一个月的租用时间。一个月内,虚拟主机停机超过1个周,免除客户1年的费用。
三、免责条件
1.因电信部门检修等原因造成服务中断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因国家政策法规调整、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服务中断,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四、乙方信息
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信用卡汇款方式
招商银行一卡通:__________ ???_________
中国银行长城卡: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建设银行龙卡:__________________
邮局汇款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代理价格
请mail致________________.com,获拨打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代理价格。
六、代理结算方式
服务类型结算方式
代理业务甲方需先交纳代理预付款不少于______元。甲方在代理网
站递交服务项目______小时后,乙方即将相关费用从甲方预付款中扣除。当甲方业务预付款不足以继续支付服务项目时,甲方需以支票、汇款或现金等形式将后续域名预付款汇入乙方指定帐号。乙方在收到甲方款项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将发票寄出给甲方,并做相应的预付款确认以保证甲方正常的后续域名注册工作。______元的预付款不予退还,预付款后的款项在合作结束后全款退还甲方。
七、协议终止
1.一方需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提出终止协议的书面通知;
2.甲乙双方任一方违反本协议,且在______天内未能作出书面通知用以更正;
3.甲方的合并,解散等法人变更的原因;
4.甲方未按规定期限为其业务向乙方付费;
5.甲方停止经营本协议所涉及的业务;
6.甲方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7.乙方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八、协议附件
1.甲乙双方约定的开户管理流程
2.甲方的详细联系信息
3.甲乙双方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如果甲方是个人,则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本协议内容以乙方网站上下载的协议内容为准,甲方如有异议,须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由双方协商解决。未经乙方同意,甲方私自修改的协议内容无效。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友好协商解决,如有争议,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月 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及复杂性也在不断的增长,故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以其简单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但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SNMP网管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系统不易集成,由于被管设备的异构性、信息模型的多样性以及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的差异,很难对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
(2) 系统的负载过大,随着MIB库中的被管对象数目急剧增多,代理轮询一遍MIB库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很难保证其管理效率;
(3) 系统的可扩展性差,单一的SNMP不能满足任意模块实时的动态加载与卸载的要求,这就导致,每接入一个新的元件或设备,都必须重新设计MIB库、编译代理,从而扩展代理困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IETF早期提出了SMUX(SNMP多重协议),后来发现也存在缺陷。于是,IETF在1998年又提出了AgentX(Agent Extensibility)协议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每个符合AgentX的副代理都运行在各自的进程空间里,因此比采用单个完整的SNMP Agent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 AgentX的框架及代理的操作原理
1.1 AgentX框架结构
AgentX作为IETF的推荐标准,提出了可扩展代理的主副代理结构,解决了传统SNMP结构的单一代理的缺陷。AgentX扩展代理由一个主代理和一组副代理组成,主代理同副代理之间依照AgentX协议、通过TCP或UNIX域套接字进行通信。AgentX协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2 AgentX代理的操作原理
在AgentX框架结构中,在管理端侧,主代理依照SNMP协议,发送和接收SNMP信息,负责与网络管理者的通信,并将副代理的Notification转发给管理者;在子代理侧,主代理依照AgentX协议与各副代理通信并对整个AgentX框架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接受副代理建立会话(Session)的请求;处理副代理注册MIB区域、索引分配、能力声明的请求;维护副代理注册MIB区域库、sysORTable和索引对象库;当接收到管理者的SNMP请求时,通过查询其维护的副代理注册的MIB区域库,将对变量的请求以AgentX PDU发给授权的副代理;对各副代理的AgentX Response PDU分析后,主代理提取信息并构造SNMP响应报文发送给管理者。
副代理直接访问MIB库中的被管对象,负责对管理信息的维护和访问。在目前的AgentX v1中,各副代理之间是不需要通信的,进而,副代理之间的冲突由主代理仲裁。在初始化后,副代理发送AgentX Open PDU,主动建立与主代理的会话,分析主代理返回的AgentX Response PDU,获得主代理为之分配的惟一的session ID;向主代理注册其维护的MIB区域及期望的优先级;向主代理维护的sysORTable中添加其能力声明,并在需要时向主代理申请索引分配;当收到主代理对MIB变量操作的AgentX请求时,调用响应的操作支持例程读取或设置变量并返回响应;副代理还在异常事件发生时向主代理发Notification。
当然,在会话期间,主代理和副代理均可终止会话,其后主代理注销会话中副代理注册的MIB区域,并移去其声明能力、释放为其分配的索引。
AgentX在设计上达到了对网络管理站(NMS)透明和可动态扩展的目的,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两段式set处理、索引分配、注册冲突仲裁和动态处理的协议操作机制。
(1) 两段式set处理。
为使AgentX结构对NSM透明,AgentX保持了SNMP的validate-commit两段式set处理机制。
(2) 索引分配。
为了实现在同一MIB表格中通过不同的行访问到不同的副代理中的信息,主代理必须负责提供没有冲突的索引。只要所有的副代理都统一遵从主代理分配的索引进行注册,就能保证不会发生注册冲突。
(3) 注册冲突仲裁。
当副代理想要注册重复或重叠的MIB区域时,作为AgentX结构中的管理者,主代理需要负责对副代理间的注册冲突进行仲裁,拒绝完全重复的注册,对于重叠的区域注册,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选择注册区域更确切(即注册MIB子树的OID更长)的副代理进行处理,然后按PDU中的优先级更高的处理。
(4) 动态处理机制。
AgentX的处理机制保证新加入的副代理随时可以向主代理申请建立会话,加入AgentX结构。由于协议也规定主代理与副代理都可以发出终止会话的报文AgentX Close PDU,因而,主代理可以将副代理移出AgentX结构,副代理也可以主动退出AgentX结构,进而主代理可以注销在该会话上注册的所有MIB区域、释放该会话上申请的所有索引对象、移去该会话上注册在sysORTable中的所有能力声明。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副代理,主代理可以依据建立连接时副代理发出的AgentX Open PDU中o.timeout字段,判断副代理的工作状态并在必要时终止会话,以保证协议操作不会长时间被阻塞。
2 AgentX报文结构分析
AgentX PDU的类型有以下18种:
agentx-Open-PDU(1), agentx-Close-PDU(2),
agentx-Register-PDU(3), agentx-Unregister-PDU(4),
agentx-Get-PDU(5), agentx-GetNext-PDU(6),
agentx-GetBulk-PDU(7), agentx-TestSet-PDU(8),
agentx-CommitSet-PDU(9), agentx-UndoSet-PDU(10),
agentx-CleanupSet-PDU(11), agentx-Notify-PDU(12),
agentx-Ping-PDU(13), agentx-IndexAllocate-PDU(14),
agentx-IndexDeallocate-PDU(15), agentx-AddAgentCaps-PDU(16),
agentx-RemoveAgentCaps-PDU(17), agentx-Response-PDU(18)
AgentX PDU与SNMP PDU不同,它不使用BER编码,而是直接以连续字节流传输。为了保证在字节流中的准确定位,AgentX协议在PDU的构成上采用32 b队列,即所有的AgentX PDU的长度必须是32 b的倍数,且包含一个固定的20 b的头,如图2所示。
其中,PDU中各组成部分:
(1) h.version:AgentX协议的版本号,目前为1;
(2) h.type:PDU类型的数值表示;
(3) h.flags:8比特掩码,掩码定义如表1所示;
(4) h.sessionID:惟一地标识主代理同副代理通信所使用的会话。该sessionID是由主代理在副代理请求创建会话时所分配的,并用于该会话上传输的所有PDU中;
(5) h.transactionID:用于标识SNMP请求,并且,由同一SNMP请求引发的所有AgentX PDU使用相同的transactionID;
(6) h.packetID:惟一地标识除Response PDU外的所有AgentX PDU,而Response PDU则使用与之对应PDU相同的packetID;
(7) h.payload_length:PDU中除去PDU首部外剩余部分的长度,为32 b整数。
3 主、副代理的实现
这里主、副代理均利用net-snmp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现将AgentX主、副代理的开发过程介绍如下。
主代理的开发过程:
(1) 编译、安装net-snmp软件包,生成snmpd;
(2) 编写snmpd.conf,与单一SNMP代理的配置文件的区别在于,用master agentx指定该代理为主代理,并用agentxsocket tcp:localhost:705指明主代理监听agentx登记和发送请求的套接口。
副代理的开发过程:
(1) 在net-snmp/agent/mibgroup中添加副代理程序(如myagentxmain.c)及副代理访问MIB区域的实现程序;
(2) 修改makefile文件,最后编译生成副代理myagentxmain;
(3) 编写副代理配置文件myagentxmain.conf(注意:配置文件名与副代理名相同),保险起见,在/etc/snmp、/usr/share/snmp、/var/net-snmp中均放入myagentxmain.conf来启动副代理。
其中,副代理程序中main()函数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注:图3中的subagentname部分替换为所要加入的副代理的程序名,init_my_mib_code为所要加入的副代理的初始化函数名。
4 结 语
AgentX协议建立的这种框架结构,使代理的设计变得简单,同时副代理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中,也增加了设备上SNMP系统的健壮性。本文研究了基于该协议的代理实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设备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劼,杨宗凯.AgentX及其在路由器网管模块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6):120-122.
[2]魏燕,秦刘,朱明晖.AgentX协议及在ACR路由器中的实现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4):830-832.
[3]姜飞,史浩山,徐志燕,等.一种基于SNMP协议的主代理/子代理通信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7,33(21):81-89.
[4]葛化敏,杨利青,郑静.基于NET-SNMP的嵌入式网络管理代理的开发[J].通信技术,2009,42(11):138-140.
[5]肖容梅,杜旭.基于AgentX主副代理网络管理模型的分析与改进[J].微型机与应用,2005(5):26-28.
[6]RFC2DENIELE M.RFC2471agent extensibility(AgentX)protocol[S].[S.l.]:RFC,2000.
[7]肖志彬.SNMP协议中多代理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8]童有成.基于SNMP与AgentX的ForCES路由器网管代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
货运纠纷源于角色模糊
在海上货运代理合同中,产生纠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没有明确定位各自的角色,尤其是货运代理公司的角色。货主与货运代理公司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常意义上的代理;第二是作为无船承运人的代理;第三是居间。
作为通常意义上的代理,货代公司只是货主的一个代理人,代表货主行为,即直接代理。此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通常也就是货主,代理人不直接对船方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合同相对性,即代理公司签订的货物运输合同只约束船公司和货主。
当货代公司作为无船承运人出现的时候,他和货主签订的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不再是货代合同。这时,事实上它代替了船运公司的角色。作为货运合同的一方,在货物发生缺损,货物未按约定时间到达目的港,以及货主收不到货款时,货主都可以直接找到货运代理公司,追究其相关违约责任。
在居间的情况下,货代公司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这时,货代公司事实上已经不是在扮演其本身特有的角色,他在为双方(货主与船运公司)提供了交易合作平台,收取一定佣金之后就会全身而退。之后,货主与船运公司发生的任何纠纷均与它无关。事实上,在国际海运中货代公司以这种身份出现的情况比较少。
实践中,货代公司在海运合同中经常模糊彼此关系,导致权利义务不清,容易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姚洪军律师告诉记者,一方面原因是利益的驱使,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海运代理条例》规定,货代公司需要缴纳80万元的保证金才可以具有无船承运人资格,有些货代公司出于利益的考虑,在没有缴纳押金的情况下往往也冒称自己是无船承运人,从而享受无船承运人的相关权益;另一方面是出于侥幸心理,国家目前对海运代理方面的管制不是很严格,货代公司基于这种情况,认为游走于一般代理人与无船承运人之间更有利于他们应对相关当事人;还有就是有些货代公司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因而在操作中出现误差。
这种角色的模糊事实上会给货代公司在后续事务中带来很多麻烦。在一般代理与无船承运人两者之间游走,很可能会使货运代理合同的效力产生质疑,因为它一边接受货主货物交给船方,另一方面又代表船方来接受货物,向双方收取佣金,按照国家《合同法》的规定,这种双方代理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被认定为双方代理,合同就无效,货代公司将会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另外,货代公司的这种角色模糊会表现在相关货运单据上。比如,用自己格式文本做的提单或托运单,标注自己是代理人等,如果发生纠纷到了法院,法院的认定就会出现分歧。因为货代公司如果出具自己格式文本的货运单据,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可以认定他为承运人,但他又在单据上标注自己是代理人,这会让货代公司在庭审中举证证明自身身份时陷入困境。这种角色的模糊,导致货代公司在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货代公司对角色定位须明确
事实上,在海运代理合同中,明确各方的角色定位是很重要的,同时它也是合同各方防范潜在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不管是货主还是买主,在国际贸易当中都有很多风险。在发生这种风险时,因为货主距离国内的货运代理公司比较近,容易接触,所以,一旦发生纠纷,货主很容易想到货代公司。因此货运代理公司在和货主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能在两个身份之间摇摆不定。即使在明确规定的角色内,货代公司也应该尽量让自身的权利义务更加明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在采访中,姚律师举了一个例子。
某货代公司接受货主委托,为其代理四票货物自上海至埃及塞得港的出口运输业务,约定由货主向货代支付运费。货代公司办理托运后,船方签发了4 份海运提单,交给货代公司,但货主未向货代公司明示索取单据。之后,货主在货物贸易合同方面遇到障碍,双方协商未果,货物滞留在目的港,与此同时,货代公司向货主催讨运费。但货主认为,货代公司收取运费表明它是无船承运人,同时,货代公司没有主动交付单据,导致收货人无法提货,自己则无法收到货款,因此要求赔偿,诉诸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约定货主公司向货代公司支付运费,但是并不因此改变代理合同的性质。货代公司作为一个合格的货运代理人,在拿到有关货物的出运单证后,应根据诚信、善意履行合同的原则,主动向货主交付有关货运单证,或通知托运人前来领取上述单证。货代公司明知货运单证滞留在自己手中会导致收货人无法提货,并将由此造成一系列损害后果,仍将货运单证控制在自己手中,从而在客观上促成了货主损失的产生。因此,货代公司应对货主的损失承担不当占有引起的赔偿责任。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出现纠纷的关键就是货代公司对自己身份以及权利义务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货代公司一旦被货主告上了法庭后,导致其对案件的预期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作为一个货代公司,首先应该跟货主明确其是一般代理人,还是无船承运人;其次,更应该确定自己在这一身份下应该履行什么义务以及享有哪些权利,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权利义务,才能够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规避相应的风险。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总之,在签订海运合同中,双方应该本着诚信的原则。因为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说,发展应该是共赢的,不可能靠暂时欺诈获得利益。目前,我国加入WTO已经6年了,国外的代理公司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国外的代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的时间比较长,对市场的诚信度比较看重,且资金雄厚,对风险的控制更加完善,在市场中形象较好。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求国内的代理公司以诚信为本,切莫投机取巧。实际上,投机取巧的成本是很大的。
姚律师告诉记者,货代公司应该根据目前的两种货代形式,分别作出操作的指引,包括合同的签订,单证的处理,资金的流程等等,来规避自身的风险。而就货主来说,选择货代公司应该根据其诚信度、实力,以及以前的货代案例,来了解相关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双方应尽量细化货代合同,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即使在发生纠纷时也可做到有据可依。
甲方: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XXXXXXXXXXX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实际情况,在平等协商,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本于诚信,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乙双方同意解除年月日签订的《合同》及其它相关协议。自协议解除之日起,甲乙双方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消灭。甲乙双方相互不再以任何形式追求对方的违约责任。
第二条:甲乙双方同意对于合同订立、执行过程中各自的任何形式的损失自行负担责任。
第三条:鉴于合同未能履行是由于客观经济形势造成,在甲乙双方互不追求对方违约责任的同时,乙方前期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已到位甲方现场的所有物料全部无偿归甲方使用。
第四条:在签订此协议时,乙方已结清5月前所有相关人员工资。甲方如需继续聘用相关人员,乙方无异议并无权干涉。相关人员工资自5月起由甲方负责,与乙方无关。
第五条:甲乙双方都保留通过诉讼解决本合同争议的权利,在本协议生效后,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有权寻求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在诉讼过程中,本协议将不利于违约方的解释。
第六条: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第七条: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八条:双方确认:本协议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其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双方共同遵守。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甲方代表人:乙方代表人:
甲乙双方秉承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之原则,就甲方输送人员到乙方工作有关事宜签订本协议书,
并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甲方代招聘人员条件:
(1)年龄16周岁以上,35岁以下,男女比列,持有效身份证(含临时)。
(2)身体健康,无精神问题,无残疾。
(3)有责任心,有独立工作能力,富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懂普通话,可适应加班及两班制要求。
二、合作期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到厂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统一放假期间(依由乙方工作时间调整)。
三、合作期间工作时间、地点及岗位:
甲方代招人员在乙方工厂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及工作岗位(一线操作工)由乙方统筹安排,乙方应保证甲方代招人员在无毒、无害、无危害性的环境下工作。
1.原则上每天上班时间为:早班08:00至20:00晚班20:00至08:00;如有遇特殊情况,可延长工作时间2小时
四、合作期间待遇:
(1)乙方支付甲方人员工资按照及时行使执行,以工作每小时7.5元的标准计算;甲方代招人员在乙方工作期间、乙方包食宿不扣任何费用。
(2)甲方代招人员在乙方场内工作,工作时间参照双方合约的工作时间执行;
(3)在工作期间,工作时间两班制,协议期间保证每月上班时间不低于270个小时,不足的则按270小时计算,如新进员工与离职员工工作未满一个月的,按270÷30×在职天数×7.5/小时。
(4)甲方的代招员工工资由甲方负责发放,合同到期时,乙方三天内用现金或转账方式全额支付甲方合同期间代招员工工作待遇。由乙方管理人负责在现场协助及监督甲方员工工资发放。
五、甲方责任
1、非经乙方同意,在合作期间,不得另行安排人员的其他工作去向。
2、甲方在协议签订的同时,需向乙方提供相关资料等。
3、甲方负责对其输送人员宣导内容如下:
(1)遵纪守法,遵守乙方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乙方主管人员的工作安排,勤学苦练,按要求完成指定的工作及学习内容;
(3)甲方代招人员违规操作,给乙方造成实际损失时,甲方因协助乙方做好员工的相关思想工作。
六、乙方责任
(1)乙方应及时负责甲方代招聘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跟踪,体检费用由求职者自行负责体检费。
(2)乙方必须为甲方代招人员入职当日购买工伤意外伤害保险。
(3)乙方负责指导甲方代招人员了解生产环境,熟悉生产技术及安全操作规程,辅导甲方代招人员掌握生产工艺及操作方法,所有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由乙方负责;
(4)乙方依据公司管理制度对甲方代招人员进行管理及思想教育,对试用期间工作达不到乙方要求的人员,经双方协商后可终止该人员的工作,相关国家规定补偿责任,由乙方负责。
七、工作管理
(1)乙方对待甲方代招人员必须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不得对员工进行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的侮辱和侵犯,如代招员工有重大违规违法行为(无故旷工,打架斗殴者)必须解雇的,乙方应通知甲方,以便双法国共同协商处理。
(2)为了配合乙方对甲方代招员工工作期间的管理,甲方向乙方输送每月在职员工50名以上派一名管理人员驻厂,协助负责人员的日常管理,由乙方提供驻厂管理人的食住,并按1500元/月支付甲方驻厂管理服务费,甲方提供相关管理服务费收据。
(3)甲方输送代招员工的交通费用由甲方负责。
八、其它
(1)甲方代招人员应对工作期间所获悉的乙方的所有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严格保密,除履行其职责外不得将乙方资料作任何其它用途。
(2)甲方代招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时,甲方有义务协助处理有关事宜。
(3)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在甲方人员中录用员工,如甲方代招人员在离职或自离时,其工资由甲方代领(注明;甲方代招的离职人员必须按乙方的离职流程办理。)
(4)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时,以补充协议为准。
(5)甲方只负责为乙方招募人员,甲方代招人员在乙方入职期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故及劳务纠纷由乙方负责,甲方协助乙方做协调工作。
(6)因本协议所生之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而需要提出诉讼时,双方同意由乙方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7)本协议自合同有效期限结束之日起失效。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由双方签署后生效。
一、纳入《行政诉讼法》调整的理由
现行《行政诉讼法》未对行政合同作出规定。笔者认为, 从行政合同的性质、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以及司法审查的实践方面来看, 需要将行政合同纳入到《行政诉讼法》之中加以调整。
(一) 行政合同的公法性质
行政合同的形成, 系将私法中的契约观念与契约形式导入行政领域的结果, 其改变的主要是行政活动的方式与形态, 而从行为的目的、行使的权力、适用的程序等实质面上看, 其仍然体现出典型的公法性质。
首先, 行政合同中蕴含着特定的行政目的。行政机关之所以签订行政合同, 其目的在于借助合同之手实现公共行政目标。例如,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订立治安承诺责任协议的目的在于提升社区的治安环境;签订计划生育行政合同的目的在于落实国家对人口进行控制的目标等等。这显然有别于民事合同当事人之间纯粹私人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次, 为确保行政合同所承载的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机关保留了主导性权力的行使, 包括监督权、强制执行权、制裁权等, 这些规定有别于民事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平等化配置。
最后, 行政合同的订立往往需要遵循公开、公正的程序, 以便为相对人提供一个平等竞争订约机会的条件。如果行政机关拒绝与相对人签订行政合同的, 则应当说明理由。此外有些行政合同的生效还需要经由上级机关的批准或者同意。这些程序性的规定也显然有别于民事合同的规定。
行政合同中体现出的公法色彩, 决定了涉及行政合同的有关争议需要纳入到不同于民事诉讼的司法救济渠道之中。因此, 有必要在《行政诉讼法》上设立专门规定, 对行政合同纠纷展开公法规制。
(二) 相关法律规范的支撑
将行政合同纳入到未来《行政诉讼法》之中加以规定, 还得到了中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的支持。
首先, 2000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 已经放弃了对具体行政行为在内涵上作“单方行为”的限定, 体现了拓展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努力, 从而在规范上具有将行政合同容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语义脉络空间。
其次, 在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9条中, 明确将“行政合同”确立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此外, 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等地方立法文件中, 也纷纷通过设置专门的章节对行政合同制度进行了规定。这意味着立法上正式承认了行政合同的存在及其行政性质, 也预示着对其进行相应的诉讼法规制的迫切性与必然性。
最后,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 明确将“行政合同”列为行政行为的种类之一加以规范, 这意味着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合同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式承认。
(三) 司法审查的实践
在中国当前的司法活动中, 法院已经在众多个案中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合同展开了司法审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载的行政案件为例, 在“兰州常德物资开发部不服兰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中, 法院对被告兰州市政府废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查[1]。而在“路世伟不服靖远县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中, 法院也对被告靖远县人民政府通过发布靖政发[1999]172号文件撤销靖远县土地管理局与服装行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收回原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的合法性也进行了审查[2]。
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 收集整理了各级法院在教育行政、国有土地出让、征用补偿、农村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领域作出的近百个行政合同案例, 证实了行政合同案件在中国行政诉讼领域的真实运用, 同时也指出了现有审查实践存在着的诸多问题, 包括混合契约案件管辖困难、情事变更原则遭到滥用等[3]。面对这些生动活泼的个案审查实践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有必要通过在《行政诉讼法》上作出规定, 实现对行政合同司法审查制度的立法规制。
二、立法的基本思路
在确定了要将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法》中加以规定的同时, 接下来需要处理的问题是, 如何展开立法工作?这里首先需要厘清立法的基本思路, 以便能从宏观上指导立法制度之设计。本文认为, 对行政合同司法审查制度的规定, 应当秉持实用主义的态度, 注意处理好其与民事合同规则, 以及其与普通行政诉讼规则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确立未来行政合同诉讼立法的基本内容。
(一) 与民事合同规则的关系
在行政合同规则与民事合同规则的关系问题上, 应当将两者定位为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行政合同立法只需对有关行政合同的特殊事项作出规定, 除此之外均可适用《合同法》的规定。之所以可以适用民法上的规定, 是因为:第一, 行政合同多生成于民事与行政交叉的领域, 对于其中具有民事性质的内容, 就应当适用《合同法》的规定。第二, 中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一些规则, 尤其是总论中确立的一般规则, 已经超越了民事领域的范围, 而具有所有合同均可适用的共通规则的属性。因此, 凡是属于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共通性规则, 且与行政合同的性质相容的, 只需援引、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即可。
具体而言, 关于行政合同的要约与承诺、行为能力、代理、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均只需参照适用《合同法》的规定[4]。对于这些内容, 在立法之时无须再作出规定, 以避免立法制度建设上的叠床架屋与重复作业。对行政合同规则与民事合同规则关系的上述界定也说明, 审理行政合同案件所适用的规则将是混合规则, 即同时包括了行政与民事规则。
(二) 与普通行政诉讼规则的关系
在行政合同诉讼规则与普通行政诉讼规则的关系问题上, 也应当将两者定位为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关系。除有关行政合同的特别诉讼规则需要在《行政诉讼法》上开辟专门章节进行特别规定之外, 其他规定, 包括级别管辖、审判组织、审理范围 (指不受原告诉讼请求的限制) 、诉讼期间不停止合同的履行、审理期限等内容, 均可以适用或者参照《行政诉讼法》的一般规定。
(三) 立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处理上述两对关系可以看出, 未来《行政诉讼法》中行政合同立法的主要任务在于, 确立有别于《合同法》、同时也不同于《行政诉讼法》上一般规定的特殊规则。立法的任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确立行政合同案件的受案范围, 以便准确划定法院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之间的管辖边界。二是明确法院审查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对法院司法审查范围与重点内容的判定。三是针对行政合同案件作出特殊诉讼制度安排, 主要包括对诉讼结构、当事人、举证责任、反诉、调解、裁判方式等内容作出特别规定。对此, 我们将分别在本文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进行分析。
三、行政合同案件的受案范围
行政合同案件的受案范围是指法院能够运用行政诉讼审理的合同案件类型。这里主要涉及法院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在审理合同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一) 受案范围的判断标准
关于受案范围的判断, 应当从切实发挥审判效果的实用主义立场出发, 在现有的合同案件管辖权分配的基础上作出改良。对于那些通过私法途径已经解决较好的合同案件, 可以继续保留由民事审判庭进行审理。只有对那些在以往的民事审判中感到纯粹用民法规则解决起来比较棘手、必须适用一定公法规则的合同形态, 才需要划归行政审判庭进行审理。
因此, 在决定某一合同案件是否需要纳入行政审判庭管辖范围之时, 需要遵循两个标准:一是从案件的属性上看, 纳入行政诉讼的合同案件必须包含了公法上的法律关系;二是从审判效果上看, 这些行政合同无法适用民法规则解决, 否则会出现不合理的结果, 或者不利于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 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
对行政合同案件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 在立法技术上应当采取“列举+兜底规定”的方式。即首先通过列举性的规定, 将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合同类型进行规定, 以便能够直观、清楚地指导司法实践;然后在结尾处辅之以兜底性的规定, 以容纳未来出现的新型行政合同类型。结合现有学理探讨和司法实践, 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合同案件类型包括:
1. 政府特许经营合同。
2. 公共工程承包合同。
3. 公产承包合同。
4. 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5. 政府采购合同。
6. 公有房屋租赁合同。 (1)
7. 行政征收、征用补偿合同。
8. 公务员聘任合同。 (2)
9. 政策信贷合同。
1 0. 环境保护行政协议。 (3)
1 1. 科研合同。
1 2. 教育行政合同, 例如委培合同、免费师范生合同。
1 3. 计划生育合同。
1 4. 治安处罚担保协议。
1 5. 公务委托合同。
16.行政执法和解合同。 (4)
17.执法目标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等各类假契约。
18.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签订的其他行政合同。
(三) 相关理论的探讨
1. 从具体的类型上看, 纳入行政诉讼的行政合同案件包括了混合契约、纯粹契约和假契约三种形态。
行政合同是介于民事合同与行政行为之间的活动形态, 它同时包含了合意与权力两种要素。其中, 合意成分较强、权力因素较弱的合同是混合契约, 例如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等。权力因素较强、合意成分较弱的合同是假契约, 例如当前警务实践中普遍运用的各类责任书。 (5) 介于混合契约与假契约之间的合同形态是纯粹契约, 例如治安处罚中的担保协议。在当前关于纳入行政诉讼的合同案件类型的探讨中, 学者们普遍仅将目光锁定于混合契约之上。但是, 与混合契约相比, 纯粹契约和假契约所包含的公法因素更为明显, 因此, “举轻以明重”, 也应当将后两者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内。
2. 内部性的行政合同并非一律不可诉。
当前行政合同的立法实践, 往往只注重对外部性的行政合同进行规制。例如, 在湖南、山东、广东汕头等地颁布的行政程序规定中, 对行政合同的定义均仅局限在行政机关与外部相对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之中。 (6) 这可能是受《行政诉讼法》中第12条第3项关于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可诉的规定的潜在影响。但是, 从当前公法学的理论发展来看, 对某一活动是否需要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的判定, 已从早先注重内部与外部行政活动的形式划分, 转变到人权保障这一新标准上来。具体到行政合同中, 虽然为了保障契约自治与长期合作关系, 原则上内部性的行政合同不可诉, 但是当其对相对人的权益可能产生影响甚至侵害相对人的基本权利之时, 则应当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内。在中国, 《公务员法》第100条第4款对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的聘任合同的可诉性已经率先作出了规定。因此有必要将受案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影响相对人权益甚至侵害基本权利的内部行政合同之中。
四、司法审查的内容
(一) 全面审查行政合同争议
审视当前行政合同的司法审查实践可以发现, 法院通常的做法是将行政合同中具有具体行政行为性质的内容支解、剥离出来, 并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审理。例如, 在前述“兰州常德物资开发部不服兰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中, 法院仅仅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争议中被告兰州市政府作出废止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复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5]。这种审查方式体现了将其行政合同试图套入具体行政框架, 并因此纳入现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中的努力, 但是却置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于不顾, 不利于行政合同纠纷全面系统、及时地解决。
因此, 应当确立对行政合同案件的全面审查规则, 即对该合同中涉及的行政与民事争议问题进行一并审理。在规则的适用上, 则应按照对象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适用:对于行政合同行为的合法性的问题, 应当适用行政法规则;而对于有关合同的有效性、当事人是否存在违约等问题, 则应当适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
(二) 审查的重点内容
虽然法院需要对行政合同案件中的行政与民事争议进行一并审查, 但是基于案件的行政性质, 应当将审查的重点放到行政机关作出的合同行为的合法性上。其内容包括[6]:
1. 是否有权限
有无签订行政合同的权限, 是针对行政合同的诉讼首先必须审查的问题。法院对该问题的审查重点和方向应该是:第一, 行政机关有没有违反法律有关授权的强制性规定?如果法律对执行方式有明确规定, 或者明确禁止采取协议方式, 违反上述要求, 就构成违法。第二, 行政合同的执行方式是否和授权法赋予行政机关履行的法律义务性质不相吻合?也就是说, 如果这种法律义务不适合用行政合同式来履行的, 必须由行政机关单方实施的行政行为来实施。第三, 行政机关有没有权限对有关法定职责和义务作出事先的处分或者承诺?
2. 是否遵循行政程序规定
虽然中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但是基于行政合同的公法性质, 需要对行政合同展开必要的行政程序规制。结合行政合同理论及相关法律, 对行政合同的程序审查需要重点审查下列事项: (1) 行政合同的签订是否违反关于第三人保护之规定? (2) 行政合同的签订是否违反法律有关程序的特别规定? (3) 行政机关是否为相对人提供了足够的资讯, 满足信息公开的要求? (4) 行政机关行使主导性权利是否履行了恰当的程序? (5) 行政合同是否违反了参与保留之规定? (6) 行政合同是否违反形式要式之规定?
3. 是否违反合法预期之保护
行政合同的变更、撤销等往往会涉及到对相对人的合法预期保护问题。例如,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益民公司诉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等行政行为违法案”上, 就涉及对益民公司燃气特许经营中的合法预期保护问题[8]。在行政合同中之所以要引入合法预期这一司法审查标准, 其目的在于拓宽对相对人的救济空间, 扩大保护的利益范围, 改善保障的方式 (例如程序性保护) [9]。关于行政合同中的合法预期保护问题, 必须明确的是:第一, 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之保护, 虽然也是保护一种信赖, 但是, 这种制度运转的效果与单纯适用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会很不相同。换句话说, 运用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来解决行政合同纠纷中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会出现射程不足, 效果不如运用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的效果好。第二, 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在行政合同中的运用, 这种合法预期一般不是基于行政合同本身而产生的, 而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先前行为而产生。
五、诉讼结构的变革
行政合同属于一种新型的行政活动方式, 而建立在以单向性、强制性和公权力性为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基础之上的传统诉讼制度, 无法切合行政合同案件审理的特殊需要。因此, 有必要在传统的行政诉讼制度结构之外, 另行构建出一套适合于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双向性诉讼结构[10]。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 确立双向性的诉讼结构
在行政合同案件中, 法院不仅需要关注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适当, 而且还必须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审视和判断。这显然与普通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模式不同, 因为后者仅仅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从审查的具体内容上看, 法院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在行政合同的签订过程中, 双方当事人是否违法或者有过失?行政合同是否有效?二是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履行行为是否合法、适当?是否存在违法或者违约行为?
(二) 打破原告、被告恒定之规则
在传统的行政诉讼中, 受行政行为公定力原则的影响, 行政机关不存在借助法院推行行政意志的需求, 因此确立的是原告、被告恒定的诉讼规则, 即行使公权力的行政机关永远只能充当被告, 而相对人也只能成为原告。但是仔细审视行政合同案件可以发现, 只有当行政机关行使合同中的特权或主导性权利时, 其意志才可能像具体行政行为那样可以不需要借助法院而直接得到贯彻。除此之外, 行政机关不具有特别的权威和行政法制度保障, 也有要求法院干预的需求, 也可能成为原告。可见传统的行政诉讼制度与行政合同的这种诉求不相契合, 这种正当诉求在传统行政诉讼结构中得不到有效回应。因此有必要打破原告、被告恒定的规则, 在传统的行政诉讼之外建立起允许行政机关以原告身份就合同纠纷问题提起行政诉讼的特别规则。
(三)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由于在行政合同案件中同时包含了行政性质与民事性质的行为, 因此应当在对有关合同事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具体而言, 行政机关必须对涉及行政权行使的行为之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包括行政机关订立行政合同的行为;履行行政合同的行为;行使行政优益权的行为;其他涉及行政权的行使的行为。而对于其他事项, 例如有关违约的事项, 应当适用民诉法上“谁主张, 谁举证”的规则, 由主张者承担举证责任。
(四) 允许行政机关反诉
在普通的行政诉讼中, 以公权力性、单向性和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行政行为进入到行政诉讼之后是根本不需要反诉的, 对任何新发现或者未解决的问题, 完全可以蕴含在行政过程之中, 通过行政机关单方的意志就能够解决, 不需要借助法院的力量。但是行政合同不然。行政合同不是一种行政行为, 而是一种双方行为, 是合意的产物。这意味着它不能够像行政行为那样通过行政机关单方意志来运作。在行政合同的运作中及其纠纷的解决中, 行政机关自身的解决纠纷能力有限, 必须依靠法院的力量来推动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和行政合同的履行。对于与原告诉求主张相反的意见和主张也需要提交给法院, 由后者裁断是非, 因此, 需要有反诉这样的制度。
(五) 允许协商与调解
现行《行政诉讼法》不允许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之所以作此规定, 其理由在于认为行政职权具有法定性, 行政机关缺乏对行政职权的处分权。但是与行政行为相比, 行政合同包含了较多的合意成分, 因而存在可供协商或者调解的空间。因此因行政合同产生的纠纷, 应当允许双方当事人通过事先的协商化解争议;在行政合同诉讼过程中, 法院可以依据合法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
(六) 完善诉讼类型与判决形式
中国台湾学者蔡文斌先生非常敏锐地感觉到了大陆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判决形式, 以及后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中增补的判决形式, 在解决行政合同纠纷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他指出:“大陆由于对行政诉权的理论狭隘, 以及缺乏司法传统, 因此行政诉讼类型单一。”给付诉讼范围狭窄, 确认判决与大陆法系讨论的确认诉讼不同, 因此, 对大陆行政诉讼法能否妥帖适应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需要存有疑问[11]。
对于中国大陆地区行政诉讼制度中存在的诉讼类型狭窄、对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构成制约的问题, 在我看来, 应该从完善整个行政诉讼类型着手。通过将民事诉讼中的给付之诉、确认之诉等诉讼类型迁移到行政合同诉讼之中, 可以丰富行政合同案件的判决形式。随着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丰满、充实与周延, 上述判决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也必将随之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兰州常德物资开发部不服兰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0, (4) .
[2]路世伟.不服靖远县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2, (3) .
[3]于立深.通过实务发现和发展行政合同制度[J].当代法学, 2008, (6) .
[4]余凌云.行政契约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81-87.
[5]兰州常德物资开发部不服兰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0, (4) .
[6]余凌云.对行政契约的司法审查[J].浙江学刊, 2006, (1) .
[7]余凌云.行政法上的假契约现象——以警察法上各类责任书为考察对象[J].法学研究, 2001, (5) .
[8]益民公司诉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等行政行为违法案[J].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5, (8) .
[9]关于行政法上合法预期的保护问题[G]//余凌云.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中国社会科学, 2003, (3) ;余凌云.孕育在法院判决之中的合法预期[J].中国法学, 2011, (6) .
[10]余凌云.论行政契约的救济制度[J].法学研究, 1998, (2) .
关键词:行政合同;法律问题 ;完善建议
行政合同具有明显的公法性质,《行政诉讼法》应当增设关于行政合同诉讼的规定。从行政合同的性质、立法的基本思路、受案范围的划定、司法审查的内容以及诉讼结构的变革等方面展开论证,以期促进行政合同诉讼制度的发展。
行政合同也是契约的一种,只是因其主体和目的的不同区别于一般的民事合同。通常将行政合同定义为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与合同相对人平等商议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所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一方面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是民事契约精神的一种体现。在现今,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合同行为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行政合同在我国的运用范围已经很广,但是行政合同在司法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司法审查等,在以下内容中将进行详细论述。
1 行政合同诉讼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明确与民事合同诉讼的区别
行政合同虽然在我国使用广泛,但是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其基本内涵,最高人民法院只是将行政合同作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给予了明确,但是从合同成立的标准上看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具体的案件处理过程中,法院在解决行政合同诉讼时,通常会首先考虑行政诉讼法的内容,在没有相关依据时才会寻求民事法律解决,这就容易造成案件的民事化,将行政合同诉讼当做普通的民事案件来处理,适用方式混乱,执行标准不分。
1.2 案件事由不一
正是因为法律的缺失,致使在起诉时的理由难以统一或者归纳,没有具体的方向性。比如在起诉中通常出现的情形有:第一,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第二,认为行政主体违反《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相关内容而起诉;第三,认为行政主体滥用优益权而提起诉讼等。这些诉讼事由造成行政合同诉讼极为混乱,也给法院处理相关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3 行政合同诉讼不能调解解决
由于行政主体具有特殊的身份性质,其权利和义务也是由法律进行明确且严格的规定,所以作为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不能随意放弃或者免除相关权利或者义务,因此,从此意义上说该类纠纷不能通过调解解决。但是还应当看到,在该类合同成立和履行的过程中,行政主体一直是强势一方,其具有很大的决定权,而合同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同双方能够平等且意志自由,因此,行政合同是违背契约精神的,难以符合合同性质,更不利于合同的履行,这不符合世界处理合同诉讼的主流思想。
1.4 法院对行政合同判决的形式过于单一
在行政合同的具体处理上,理论学者和实践部门有所不同,从处理行政合同的法院角度看,行政合同诉讼案件的处理只有撤销判决和确认判决两种形式。但是,在相关的学术理论中,只有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才可以做出撤销的判决,因此行政合同不能适用该类处理方式。同时,法院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没有做出过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的情况,这些现实中的做法造成行政合同诉讼解决方式单一,难以符合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也不利于诉讼纠纷的最终解决。
2 完善我国行政合同诉讼的建议
当前,人民法院处理行政合同诉讼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处理问题的单向性、解决过程的强制性和公权力性,这种看似有效的处理方式从实际运行上看不利于行政合同的真正解决,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诉讼解决机制,至此,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2.1 明确受理案件的范围
这一建议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赋予行政合同相对人以撤销权,如认为行政主体在合同中的要求侵害其利益,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其次是当事人如果认为行政合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如继续履行将侵害其合法权益,可以提起撤销或者无效之诉;最后是在行政主体滥用权力,对相对人的正常经营或者其他合法行为进行干涉时,可以提出撤销之诉。
2.2 明确原告的诉讼资格
行政合同毕竟是具有契约性质的合同,既然是契约就要尽量实现合同双方的权利对等,行政相对人具有的原告资格,行政主体也应当具有,同时还应当明确第三人和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这里所提到的检察机关作为原告的资格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即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合同出现侵害国家利益时,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原告主动提起诉讼;而第三人则是指与行政合同具有利害关系的关系人,这一建议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合同之外第三人的利益,避免行政机关与相对人通过合同的形式达到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3 确立调解制度解决纠纷
在前面已经反复提到,行政合同也是一种契约,其也是在双方合意、资源的基础上达成,因此,合同中当事人的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在解决这类纠纷时也应当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愿,使纠纷能够达到双方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纠纷发生时开展正常的对话是很有必要的,在此笔者提出在行政合同诉讼中可以适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2.4 建议完善判决的形式
前文已經提到,针对行政合同,人民法院主要有两种判决形式,撤销判决和确认判决,这两种形式对于解决行政合同诉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相应的确立其他判决形式,如变更判决、给付判决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合同的效力和合同双方的权益。
3 结语
行政合同诉讼存在的法律问题是我国修改行政诉讼法律时所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也是保障社会有序发展的重大方面,在处理该类纠纷时要特别注意对纠纷内容的把握和纠纷处理方式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坤世,文国银.行政合同诉讼的法律思考[J].人民司法,2011(4):106-111.
[2]邵长青.论行政合同诉讼制度的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43-246.
[3]龙凤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行政诉讼问题——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为视点[J].天津法学,2013(3):29-35.
[4]方世荣.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模式及方法[J].中国检察官,2012(13):62-67.
【诉讼代理合同协议】推荐阅读:
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合同09-17
防水代理协议合同06-17
个人保险代理合同协议11-10
产品代理协议简单合同12-17
诉讼代理委托书10-19
公民代理 民事诉讼委托书09-09
民事诉讼代理授权委托书格式09-10
律师在民事诉讼代理中的义务11-14
诉讼和解的协议书10-12
刑法诉讼发行合同范本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