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种起源》(精选7篇)

《物种起源》 篇1

《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种起源》这部著作的作者达尔文,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他那个时候的欧洲,关于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物种不变化。当时成为特创论,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上帝按照特定的旧的创造的。达尔文青年时也相信这种荒谬的观点,后来经反复的考察认识到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进化论。

我们在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而我又对进化论的经典著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太熟知,所以我就尝试读这本书,那些有意无意的争论,我能从这里明白很多。

首先:什么是生命的起源?是这部书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这不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了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进化论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愚昧无知的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让人们了解科学,了解生物,知道他们并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创造猫来吃老鼠,也不是创造老鼠来给猫吃,这一切的“上帝创造论”都将被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推翻,永远的推翻了。进化论从此取代了神创论,并且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谈到进化论,就一定不能少了“自然选择”。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达尔文子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不具有有利变异个体趋于灭绝,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选择宝泽保留下来。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一代代选择的长期积累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的。

虽然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要完成该书的决心。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认真,还有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正是这些困难的阻碍,才使得达尔文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著作。而纵观达尔文的一生,却发现他虽然出身豪门,却不能主宰命运;虽然他儿孙满堂,却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虽然他功成名就,却依然可以从他的晚年随笔录中发现他内心的挣扎与彷徨… …

《物种起源》 篇2

“富人百人而一, 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 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 钱神卓地。贪婪罔极, 骨肉相残。受享于身, 不堪暴殄。”明代文人张涛对自己的时代这样批评道, 他敏锐地感到了所身处世界的缓慢变化:明代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逐渐形成——明朝从洪武皇帝所推行的道德秩序社会滑向了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

张涛的无奈和哀怨, 代表了传统中国对于商业社会的态度:富人对穷人、利润对美德的掠夺, 让新的社会推翻了多数人的社会期望, 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社会期望。

可是另一方面, 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穷人用一次次揭竿而起的起义, 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富人, 则在科技和艺术的层面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无数本为彰显社会地位所开发的科技转变为实用技术, 比如纺织品、航海船只等等。世界上第一个马桶是由英国贵族设计, 被安装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里。

这并不难理解, 富人有足够的财力、人力以及闲置的时间, 去做改善现有生活的尝试。就像一幅漫画表现的那样, 画左边是蝙蝠侠, 右边是钢铁侠。图片说明是:“富人靠科技, 穷人靠变异。”

同时, 富人也是历史上艺术进步的推动者。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 资助和庇护了包括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在内的大量艺术家。

日本著名的当代艺术家村上隆在《艺术创业论》里这样解释有钱人投资艺术的动机:“人类能做到的事情, 有钱人都做到了, 会想要‘超越人类’是很自然的发展, 在探索过去的超人时, 会想要看到天才看到的风景, 也是理所当然的愿望……所以成功的人会走向艺术或运动, 都是跟超人愿望有关。”

富人, 这个词让人又爱又恨。他是艺术家和文人嘲讽、挖苦的对象, 同时也是豢养他们的金主。他是每个人心里或隐蔽或张扬的欲望, 也是人们愤怒与仇恨的对象;他是残酷社会最明显的体征, 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力量。

富人, 他与你我有何不同?假如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那他们从哪儿来的?

富人与其说是财富标准, 倒不如说是一种心态

多少钱算富人?《胡润财富报告》中把“富裕人士”的门槛定为: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个人, 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和艺术品收藏。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在中国, 每1300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翁。

然而, 一个在北京四环有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 每天夹在早晚高峰中上下班, 对日常生活仍时有力不从心忍辱负重感的白领, 绝不会因为自己所有资产超过1000万而认为自己是个富翁。

富人与其说是财富标准, 倒不如说是一种心态。一种不为金钱所劳役的心态, 用菲茨杰拉德小说里的话来说:“他们与你我不同, 他们早就拥有财富, 自得其乐。我们感到坚硬之处, 他们却觉得柔软无比, 我们深信不疑的东西, 他们却冷嘲热讽。他们优于我们, 因为我们不得不自己寻找生活补偿、谋求生路。即使他们深入到我们的世界, 落魄到不如我们的境地, 他们还是认为自己比我们优越。”

即便是这样, 中国也不缺少富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个口号的提出, 让富人摆脱了当年的“地、富、反、坏、右”被批斗得抬不起头的命运。改革开放的第一波创业浪潮中, 柳传志、王石等人的创业可说是无意识的: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工作, 搞了进出口指标, 就成了“创业”;王石被分到国有科技厂, 做垮之后, 慢慢摸索。对那时候的创业者来说, 财富并不是第一追求——他们甚至喊出了“创业报国”的口号。

上世纪90年代初, 新一波创业者诞生, 以潘石屹、冯仑、俞敏洪为代表, 他们就是著名的“92派”, 他们的驱动力来自于对财富的追求、对成就感的渴望、对自我能力的证明。热映的《中国合伙人》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心态, 年轻人从无到有的打拼, 片中反复出现“梦想”“尊严”“改变世界”“被世界改变”这样的词, 片中人物说:“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死缠烂打。”

社会舆论对于“财富”的态度, 比起“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似乎有些矫枉过正的转变。从这以后, 公开表达对财富的渴望, 不仅不再是什么耻辱, 甚至是可以和“梦想”相互替换的词语。

如今, “创业”已经不再是累积财富的主要来源。巴克莱 (Barclays) 集团旗下的咨询公司最近发表了一篇财富报告, 报告显示, 房产、遗产、工作薪水、商业经营四类财富来源中, 房产和遗产成为亚洲富人独特的“致富秘诀”。

被调查者中, 有61%亚洲富人都将房产获利作为自己的财富来源, 而这一数字在全球平均为34%。

英文字的rich的印欧语系字根, 与克尔特语的rix、拉丁文的rex、梵文的rajah同源, 后三者的意思都是“君王”。这在中国亦可做如下解释:欲富或已富者, 一定要与权力结合。近20年来崛起的富豪, 很大一部分是权贵资本的受益者。近中年的富翁们, 仍用“关系”来敛取无道的财富, 而他们的孩子, 则享受着消费主义的狂欢。财富, 忽然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上。

炫富或许来源于一种动物本能, 富人这个物种用炫富表达无助

富人热爱炫耀他们的财富。炫耀有很多种方式。最低端的, 当然是以名包、名车、名表的方式来进行炫耀。而最高端的, 则是以“慈善”的方式来“炫富”。

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选择以“转发多少我就捐多少”的方式来开展慈善工作。其中做得最极致的, 就是史玉柱, 他号称有多少粉丝就花多少钱来做慈善。粉丝100万时, 他捐了100万元给慈善基金会;粉丝200万时, 他捐了200万给少数民族孤残儿童……粉丝500万时, 他分别向成都市老龄基金会 (敬老) 等5个项目捐款100万元。

如此的慈善方式, 当然引发了社会争议。“高调”“作秀”的争议不绝于耳, 在大多数人选择当“闷声发大财”的沉默富翁时, 做慈善很容易被形容为道德作秀。除了舆论中混杂的“仇富”心理, 不能否认的是, 确实中国富翁有着某种把慈善或视为施舍, 或视为广告的心理。

富人为什么明知道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还要炫富?郭美美为什么成了众矢之的, 仍要发微博炫耀自己的名牌包和奢华生日派对?黄怒波为什么要一掷千金购买冰岛?富豪蒂托为什么要花2000万美元把自己送进太空?

美国作家理查德·康尼夫在《大狗》一书中, 引用鸟类学家扎哈维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不利条件原理”这个理论, 来解释羚羊在逃命时的跃跳——尽管这是浪费体力的危险举动, 但它们仍然愿意冒这个险, 因为它等于是在告诉猎豹:“你休想杀我这么强健的羚羊。”有钱人冒着丧命之虞炫富, 同样是为了告诉世人:“你们休想比得上我。”

富人明星化正是赢家通吃的社会准则在发生效用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 观众看到了富人们在死亡面前“让妇孺先活下来”的井然秩序。而在实际的情况中, 头等舱的成年男性有33%生还, 统舱的成年男性生还者仅为16%。头等舱的成年男性的百分比几乎与统舱儿童生还的百分比相等。总体而言, 头等舱生还63%, 统舱乘客生还仅25%。

理想的社会存在着一个顺畅的通道。不平等的收入刺激着穷人向上打拼, 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累积, 蛋糕越来越大, 每个人分到的越来越多。

真实的情况则是:赢家通吃, 富人垄断着财富以及获得它们的机会。

从这种层面上来说, “仇富”也是可理解的心态:穷人不仅很难从富人的财富中获益, 而且被抢夺了获得财富的机会。

现如今, 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人们在仇富的同时, 也前所未有地尊重富人。

王石说:“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电影明星, 不是体育明星, 不是政府官员, 是企业家和媒体和经济学家、学者的结合。”

人们愿意听富人讲话, 因为觉得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才能获得巨大的财富。富人则通过各种企业家论坛、财富论坛、商业领袖论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形成自己的阶层。

重温《物种起源》 篇3

几年前,一家著名科学杂志将阅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列为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必做的百件大事之一,以体验科学天才的重要理论给人的心灵带来的特别震撼。天才的达尔文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激进看法,即生命形式会随着时间和空间改变。

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这部15万字的巨著似乎过于冗长。但事实上,作为一位思维清晰的思想家,达尔文从人们所熟悉的家养动物——农场动物说起,直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由浅入深地描述了动物的进化过程。

《物种起源》是在匆忙中完成的。达尔文原本计划的篇幅更大,但当他发现当时英国的另一位博物学家华莱士的一些想法与他随《小猎犬号》探险返航归来后正在酝酿形成的理论竟然不谋而合时,便匆匆出版了《物种起源》。为此,达尔文一再向读者致歉:因匆匆完成,漏掉了许多东西,他要尽余生之力来填补其中的空白。尽管这样,《物种起源》仍然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如果说《物种起源》就像是作者匆匆写给读者的一封封信。那么在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今天,以下对《物种起源》的重温就好比是一幅幅明信片,向读者简略勾勒达尔文理论中的一道道风景。

第一章家养动物的进化

在本章中,达尔文以驯养家畜为例,探讨变异的原因和选择的原则。

自农民们有意识地培育驯化家畜的某些特征开始,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最早的进化论者。人类有意识地进行物种选择的力量是巨大的。大约16000年前,中国人开始对狗进行驯养。狗的祖先是狼,在今天,狼和狗都属于犬属。但从那时开始,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狗者无情地淘汰掉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品种,培育出种类繁多的品种。

大多数犬类品种的培育时间不到400年。在达尔文的童年时代,犬的种类不超过15种,而到《物种起源》发表时,已经上升到50种,现代犬的种类更是达到400种左右。今天的许多犬类品种在不到30代的时间里就能获得新的显著特征,有时单一的基因突变就有可能诞生一个新的品种。

爱尔兰猎狼犬高达1米,体重相当于30只奇瓦瓦狗,两种狗在体形上的巨大差异却只源于单一基因的不同。不过,大多数品种的差异往往涉及到多个基因。犬类品种培育者往往会对某种优良品种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培育。

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往往能培育出优良的后代,比如欧洲灰狼与农家驯养的狗杂交。狗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的世系演化历史是达尔文主义的一个有力佐证。

第二章自然环境动物的进化

在本章中讨论个体间的差异,强调种内的可变异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和可变异性,自然选择才成为可能。

大自然中充满了变化。迄今为止已得到确认的动物品种有180万种,毫无疑问还有许多物种有待于我们去发现。而我们对于生命王国中的其他领域了解更少,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至今未能得到很好的勘查。科学家在大西洋、太平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黑海提取水生微生物样本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了成千上万种新的微生物品种。这一事实证明,地球生物圈中存在着大量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

生物的多样性令达尔文为之着迷,他意识到新的物种通常是从现有的物种变异产生的,而现代遗传学揭示了新物种变异产生之惊人程度。通过种内变异。自然选择促进发展了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的特性。占据两个不同空间或时间的同一个物种。有可能演变成两种无法进行基因交换的生命形式,即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有时,在生存压力和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下,物种之间的界限也会产生变化或变得不稳定。例如,北美的红狼和山狗,这两种动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它们虽然世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却一直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差距已被迫拉近,并已开始产生杂交后代。对于它们来说。阻碍基因共享的障碍并没有完全隔绝它们,在一定的时机和条件下。两者有可能重新合而为一。

第三章生存竞争

本章描述了物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生存竞争。

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所有物种都拥有大量增加种群数量的潜能。但通常由于食物缺乏、疾病传播、遭遇被捕食的厄运,以及缺乏安定的栖息地等原因,大自然未能给予它们充分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达尔文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都否认存在这样的生存竞争。现在生存竞争的理论已被普遍接受,但我们常常会忘记这种生存竞争的无情程度。

例如,大约有400万只宠物狗与人类家庭舒适地生活在一起,而在一些轻视狗的文化中,数以百万计的野狗成群结队地到外流浪,被迫成为食腐动物,过着悲惨的生活。而曾经在世界各地的森林中自由漫步的狼,它们的栖息地也因人类活动受到破坏。如今欧洲的狼只剩下几千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一物种也许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狼与野狗的运气都不太好,它们面对的是大自然中最难对付的敌手:人类,所以它们都要在生存竞争中付出代价。

第四章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继承

本章解释了对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继承是如何形成千差万别的自然界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物种存活下来,而那些生存能力差的和繁殖能力低的物种则被淘汰。从这一代到下一代发生改变是进化和新种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影响变异的力量

本章探讨了自然选择中影响变异的各种力量。

一万年前,北美大部分地方都被冰层覆盖着,随着冰川后退,出现了低丘、小湖泊和淙淙溪流等复杂的地面景观。渐渐地,棘鱼从海洋迁移到湖泊,它们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小生境,适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湖泊里,大部分食物都在开阔的水体中供它们任意取食,棘鱼的体形在这里变得更加纤细,它们也更擅长于游泳。而在溪流里,浅浅的水底是棘鱼觅食的好去处,它们变得强壮而坚韧,这样才有足够的力量在水底挖掘食物。虽然这两种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棘鱼并没有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但它们都喜欢逗留在自己的栖息地,互相之间也不产生杂交关系。棘鱼在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时,自然选择的法则一直在起作用,只有那些能够通过生存考验的个体,才有机会将它们的遗传基因传递下去。

正如达尔文所认识到的那样,延续下一代需要通过两种考验:首先是能够活下去,第二是能够成功地繁殖后代,由此便产生了所谓的“雌雄淘汰”。许多物种的雄性不得不通过竞争去获得雌性的注意和青睐,而雌性为后代选择优秀的父亲也会付出代价。这种“雌雄淘汰”

竞争导致生物体结构产生一些奇异的演变,如孔雀的尾巴可起到吸引异性的作用,但孔雀尾巴本身不但对孔雀的生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是个不利的障碍。这就是生存竞争的法则,这种为吸引异性而付出的代价相当昂贵。

某些物种在延续后代和死亡风险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平衡点。在特立尼达岛,生活着一种虹鳉鱼。这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观赏鱼之一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因此又被称为孔雀鱼、虹彩鱼。在一些溪流中,雄性孔雀鱼身上长有吸引雌鱼的鲜艳亮丽的橙色斑点。而在另外一些潜伏着许多凶恶捕食鱼类的溪流中,雄性孔雀鱼的色彩在进化过程中变得非常暗淡,但如果将它们迁移到没有天敌的溪流中,短短几代时间内,它们身上亮丽的斑点又会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充分显示了生存竞争中“雌雄淘汰”的巨大力量。

第六章动物器官的进化

达尔文理论认为,动物的器官有的复杂而完美,有的则完全是多余的累赘。

从哺乳动物的耳朵可以一瞥进化的鬼斧神工。乍一看,模样精致的耳朵就像工程师设计的完美艺术品。鱼能够接收水中的声波,它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压力传感器,而水则是一种很好的传导压力的导体。爬行动物和鸟类在外部世界和耳朵感觉神经细胞之间有一块听小骨,而进化程度较高的哺乳动物则有三块听小骨,因而它们辨音听声的效率更高。

哺乳动物的耳朵只是动物为适应新的、不同的环境而对身体结构不断修改完善、不断进化的例子之一。当哺乳动物的祖先出现时,其耳朵结构开始占据其他结构的地方——上下颌骨相连的位置发生移动,为中耳的两边听骨腾出了位置。所以,如今我们用来听声音的地方却是我们祖先用来咀嚼的地方。化石揭示了动物在世代演替中,中耳结构逐步完善的整个进化过程,显示了自然选择的神奇力量。

当时的达尔文对于遗传基因一无所知,所以关于遗传的章节是本书最薄弱之处。而在遗传学和进化论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的今天,科学家业已证明,活跃在鱼的感觉系统和人类耳朵中的基因是相同的。

第七章动物行为的进化

本章阐述了动物行为是如何进化的。

狗一直被用来狩猎,其中一些具有特殊能力者,比如擅长跟踪猎物、追逐猎物、为主人叼取猎物的狗,则被选择作为优良品种培育下一代。这段进化的历史仍然活生生地体现在如今的一些良种犬的本能中。如像英国种的博德牧羊犬,会将羊群收拢赶到一起,却不会撕咬它们;一些专门用来控制体形较大较凶猛家畜的狗,能够制服发狂冲撞的斗牛。那么,像这样的特征,真的也能通过选择而进化演变吗?

答案是肯定的。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经过严格地选择性育种及驯化,野生银狐在几代之内就开始向人类摇头摆尾,喜与人类为伴,甚至它们的外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皮毛上新出现了一些斑点,耳朵也变得松软下垂。经过30代的培育,这些野生银狐完全被驯服,它们的大脑似乎也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迅速地发生着演变和进化。

第八章物种的不同特性

在本章中,达尔文阐述了是什么原因保持了物种的不同特性。

物种保持各自的特性,是因为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由于遗传基因的原因,大多数物种之间的壁垒是不能逾越的。对两种墨西哥鱼类进行的实验表明,物种之间的不同特性,有时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

生活在溪流里的剑尾鱼身上长有美丽的黑色斑点,而生活在附近其他河道里的剑尾鱼虽然看上去样子差不多(只是雄鱼身上没有斑点),却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两个种类的鱼在野生环境中从来没有过种间杂交,但在实验室环境里,在研究人员的诱导下却能跨越这道屏障,杂交后的品种身上长有斑点,生存状态也要好得多,至少在养鱼池里看起来是这样的。不过,它们的下一代有可能蒙受险恶的命运——小斑点最后变成致命的黑色肿瘤。更可怕的是,这些长有癌细胞的雄鱼却备受雌鱼的青睐。

DNA研究表明,细胞中含有“分子刹车”和“加速器”,可告诉细胞何时开始分裂,何时停止分裂,何时死亡,而在杂交鱼中这种“刹车”控制装置会失灵,来自一个亲本物种的“加速器”基因会拒绝对来自另一个亲本物种停止分裂的命令作出响应,结果,第二代杂交鱼就可能会死于癌症。有理论认为,导致这些鱼出现问题的过度活跃的基因,与导致人类皮肤癌的基因几乎是一样的。

第九章中间品种的缺少

在本章中,达尔文叙述了中间品种的缺少情况,并解释了为什么古生物群的世系会出现许多空白。

第十章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本章阐述了从化石到活着的生命形式之间的连续性。

地质记录是世界历史这本“书”中的很少几页中的寥寥数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不完整的,因为软体动物很少能在岩石中保存下来,至多只有身体的某些零散部分保存下来。然而,从达尔文的时代开始,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达尔文曾为地质记录不足以支持他的理论而担忧,现在看来他过于悲观了。

达尔文当时只能根据岩石风化的程度估计每一地质层的大致年代,而我们今天可以利用同位素年代测定法直接判定化石的年龄和进化历史。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一直追溯到30多亿年前,恐龙灭绝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这类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测定相当完善。喜马拉雅山脉中有许多化石,这些化石都是海洋生物死亡后形成的(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脉的许多山峰曾是古地中海的洋底)。在这些化石中,包括大鲸鱼的祖先。所有鲸类动物最早祖先的骨骼化石在约5000万年前的海床上被发现,它们属于一种长有四条腿和一条尾巴的生物,生活在岸上,模样有点像海豹,只是耳朵结构非常独特,如今只在鲸鱼身上有这样的结构。

大约100万年之后,出现了一种“能游泳会行走的鲸”,看起来像3米长的水獭;又一个100万年过去,这种动物的鼻孔转移到了口吻部,骨盆移离了脊椎;又过去了5个100万年,海洋里出现了四肢退化到极小、身体极长的海洋哺乳动物。

接下来是大规模的分道扬镳。蓝鲸的祖先及其近亲——所有的从水中过滤微小生物的海洋庞然大物——它们的嘴里开始进化出巨大的过滤筛,而尖利的牙齿只存在于早期的鲸类动物中和今天的虎鲸中。科学家最近对海洋沉积层的研究还揭示了海豚和鲸是如何分道扬镳的,并提供了有史以来地球上最大海洋生物的完整历史。

这同时也给予了鲸类动物在哺乳动物家族中应有的位置,而鲸的归属在不久以前还相当模糊。鲸类动物最早的祖先与最后进化为河马的动物很相似。鲸鱼虽然看起来很特别,但却是一个大家族的成员,这个大家族包括河马、猪、长颈鹿和牛等。DNA分析可追溯到岩石中的记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科学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揭开了

鲸鱼的整个进化历史。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古生物的演替与地理分布

达尔文在这两章中论证了地质地理和气候变化对于生物进化和演替的重要性,解释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地球生命的地理分布状况。

企鹅令人着迷。企鹅的种类在17至20种之间(企鹅的分类取决于不同的分类方法)。企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南极庄重优雅的皇企鹅,澳大利亚可爱的仙企鹅,其他一些企鹅则分布在新西兰、南非、南美洲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企鹅是鸟类。DNA分析显示,企鹅与信天翁是近亲,但企鹅不会飞行,那它们是如何迁移分布到世界各地的呢?

最古老的企鹅化石出现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大灾难之后不久,它们是如今所有种类企鹅的祖先,生活在新西兰南部和南极洲的玛丽·伯德地,当时这两地相隔不到1500千米,这些企鹅祖先的翅膀在那时已几乎完全退化。化石记录及DNA分析都表明,企鹅的地理分布和蔓延都与约35万年前开始的冰川前进和后退事件相吻合。一系列的冰河时代使得南极不适宜继续居住,当冰川延伸时,企鹅向南方迁移,冰流驱赶着一些企鹅向西和向东迁移,在靠近赤道的地方定居下来。

经过1000万年的冰河期,然后地球变暖、变冷、再变暖,企鹅也随着冰原边缘一直撤退到遥远的南方,一路上在地球各处的寒冷水域边留下了一些群体。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企鹅群体独自面对不同环境的挑战,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类繁多的企鹅。

第十三章特种分类

达尔文在本章中讨论了如何以物种进化为线索,对地球物种进行分类。

达尔文认为,正如了解物种的过去是认识物种的现在之关键,对物种胚胎的研究也是物种分类的一个关键。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适应环境的各种特点和形态。因此,对动物胚胎形式进行比较,更容易发现生物体之间的深层关联。

达尔文花了整整8年时间对藤壶进行研究,当时人们对这种海洋生物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它与螃蟹、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成年藤壶的形态各有不同,海滨常见的藤壶是人们所熟悉的,而寄居在蟹体内的藤壶则像一株巨大的真菌。无论这两个种类的藤壶在形体上是如何的不同,它们的胚胎却非常相似,并且与海洋中的龙虾、螃蟹和其他节肢动物的胚胎也很相像,只是相像的程度比不上不同种类的藤壶之间的相似程度。许多成年后看起来根本不同的生物,通过胚胎能够揭示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表明它们曾有过共同的祖先,通过进化演变,渐渐成为不同的物种,而它们的一些相同之处则保留在了胚胎之中。

达尔文时代的物种分类方法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或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而现代遗传科学则以基因为进化单位,揭示了几十年前还几乎是一个未知世界的整个生命王国的奥秘。

与发现所有动物与蘑菇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相比,发现鲸与长颈鹿之间的亲缘关系只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单细胞王国中的古细菌在外表上与今天的细菌虽然相似,但它们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的,在生命的早期时代,古细菌甚至有可能与细菌合作,为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植物和植物提供了有核细胞。

第十四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物种

达尔文在本章中揭示了一个“所有奥秘中的奥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物种?

在《物种起源》问世一个半世纪之后,可以肯定,达尔文几乎说对了所有的事情,进化理论如今已不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就像科学领域内的所有其他学科一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看世界的逻辑方式。在达尔文的这部伟大著作中,揭示的不仅仅是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奥秘。还有我们人类自身的奥秘和人类起源的奥秘。

达尔文从一大堆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实中,揭示了其互相之间的必然联系,建立并统一了现代生物学,而现代心理学、现代生态学等都能从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找到各自的起源。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进化论之于我们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就如引力之于宇宙研究的重要性。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 篇4

科学是神秘的,也是美丽的。它既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从我们学习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蒸汽机的发明,到我们熟悉的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这些科学理论的诞生与应用都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更加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仅是说大自然,我们人类的生活亦是如此。达尔文的著作不仅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他经过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实,思考问题,再加上耐心的记录、总结,从而写成科学巨著。从这部书中,我不仅看到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大自然的奥秘,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学精神,那是达尔文身上的遇到难题不放弃、永不放弃的坚持,对科研的执着,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都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

读罢这篇文章,我对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我更要学习达尔文的科学精神与品格。马克思说:“在攀登科学的山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岩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是的,探索科学是一件艰苦的事业,但发现与探索科学的过程又是充满无穷乐趣的。而这乐趣又吸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人们发现科学,在科学世界里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让人们更好的生活,让社会更和谐。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阐释了生物的进化原理,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现在,聪明的人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各种技术中,使方便、快捷的节奏悄然进入人们生活中。高铁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缩短了人们间的距离。

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的问题;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氢弹,增强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吴孟超将毕生的时间都入到肝胆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离开手术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他们热爱科学研究,不畏辛苦,为人类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现代社会,有些人利用科学,用高科技研制有毒化学试剂加入食品中,试图谋取暴利。假烟、假酒早已屡见不鲜,爽口的饮料中有塑化剂,美味的饭菜加入了地沟油、苏丹红。入股额大家都利用科学,用于满足自身的欲望,不考虑他人、社会,那还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没有危害到人们健康的时代里。

想到这里,真想告诉大家要正确对待科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热爱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科学。热爱科学,是让它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

所以,让我们热爱科学,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执着坚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让我们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让科学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范文2

《物种起源》是一道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今年以来仍居于多家图书榜前列,仍在读者的手上流传着。

在英国伦敦,那一天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做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物种起源》是世界生物进化很有价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关注生物土地家园的,以灵魂回应灵魂之书。书的主体部分陈述了生物的变异及相互适应的途径,从家养而变异的知识,因为每种生物产生的个数,远超过其所能生存的个数,所以常引起生存的斗争,于是人生物的任何变异性质,不论其如何微小,只要是在复杂的和特殊的生活状态下有利于它本身的,即将有较佳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变异了的类型。

从最古老的单细胞到有着复杂生命结构与思维的人类诞生,在漫长的30多亿年生命行进征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从出生到灭亡,从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种神奇的力量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发展呢?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绞尽脑汁,企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终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终。就在人们对生命演进机理持不同见解的各门各派展开激烈论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了。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进化论思想终于在19世纪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手中形成了具有无可争议的说服力的体系。到了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已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由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因为生命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的开端;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而来的,生物在进化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进行着自然选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了生物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如今,《物种起源》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后来不断地得到发展。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人霍尔丹和美籍苏联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创立了“现代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者摒弃了达尔文把个体作为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的说法,他们认为,应当把群体作为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本身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状,它既是进化的动因,又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的作用不是通过对优胜个体的挑选,而是以消灭无适应能力的个体这一方式而实现的。现代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古典达尔文主义无法解释的许多事实。遗憾的是在达尔文时代,遗传学先驱孟德尔还没有能够让世人相信他的遗传学说,否则,达尔文定会痛不欲生,因为1838年,他选择了亲舅舅的女儿、表姐埃玛作为终身伴侣。据说,到了晚年,达尔文对孟德尔和他的遗传学略有所闻,他常常为他的近亲结婚感到不安。

当然,所有的生物才是《物种起源》这本书的精神主载体,生物的智慧,生物的生命强力才是全书的看点所在。对此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审美的、而不是充满道德义愤的实用眼光来看待这部作品。我对书中生物在与自然斗智斗勇的大量精彩片断很感兴趣,生命意蕴甚丰,它让人的灵魂震颤、让人的心智慢慢苏醒、让人看清生物进化的本质、让人知道在基本的人性天理面前应当如何珍惜、如何拥有、如何警觉、如何拒绝、如何捍卫、如何爱、如何关怀。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委实太少了。

我总感到,关于物种起源的话题没有完,某些非科学,非理性,非文明的似是而非的理念仍在流行,而《物种起源》最具代表性。它抓住了生物得本质,就好像找到了一把开启世界生物进化史的钥匙。

尊重所有生命的生存权,尊重所有民族的生活习惯,保护和珍惜生存环境,善待生命。使草原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既不是开疆拓土的血腥厮杀,也不是各种生命在草原上的嗜血竞争草原恶化、沙化的道理是这样,所有生物生存的道理也是这样。无论牧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电子文明,生物的进化离不开自然。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鼓吹在社会生活中弱肉强食你死我活,其结果并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世界被毁坏、被沙化。难道我们对那么多物种的灭绝没有感觉?难道我们对那么多热带雨林被大规模沙化意味着什么一无所知?有报道说,臭氧层的破坏、各种污染、各种毁坏已使地球不堪重负,光是气候变异这一项,就足使人类在极端的时间里面临灭顶之灾。

它使我们触及所有生物的灵魂。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范文3

曾经,我站在海边的沙滩上,陷入了这样的深思:潮起潮落,无法计数的分子,各自孤独地运行着,相距遥远却又息息相关;骄阳弥散着能量,射向无垠的宇宙。

大海掀动着波浪,在她深处,分子变幻重组,悄悄地萌生新的组合,它们将自身复制,愈变愈大,愈变愈复杂,DNA、蛋白质,她们的舞蹈愈加神奇……我常常想着这些奇妙的东西,若在从前,人们根本无法推测她们的“行踪”,而如今的科学,却能使我们向这“神奇”靠近,轻探她的鼻息……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更是一部科学的伟大篇章。它讲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及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第二部分中作者设想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给进化学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再逐一解释,使之化解。这正表现出科学的学说本身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第三个大部分,达尔文用它的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异,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支撑。试问,有此发现与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学的力量!

那不容低估的科学,是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由于科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可以想象无穷奇妙的东西,比诗人和梦想者在想象中的丰富、离奇千万倍。比如吧,诗人想象巨大的海龟驮着大象到海里旅行;而科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画卷——天宇中一个巨大的蓝色星球正在旋转,它的表面,人们被神奇的引力牢牢抓住,并依附着它柔和地、永不停息地转动着……

而科学有如一把双刃剑,它刀光骤起,许多人也因此殒命;它又犹似一把钥匙,既通往天堂,又延伸至地狱,它能使国家富强,推动整个历史潮流的发展;它又能使人们为了利益,不惜发动战争,让硝烟弥漫整个天宇。而这“钥匙”又确实有它的价值——没有它,我们无法开启天堂之门;没有它,我们即使明辨了天堂与地狱,也还是束手无策。这样推论下来,尽管科学知识可能被误用以导致灾难,它的这种产生巨大影响的能力本身是一种价值。只是人们用错了它,因而,我们更要把握好这把钥匙,“钥匙”的确很轻很轻,但是它握在手中之后,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还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和无尽的宝藏是不会带着它的使用说明书的,因而人们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步步摸索,投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技术,才能真正翻开她的“使用说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激动、惊叹和神秘,在我们研究问题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知识的进步总是带来

更深、更美妙的神秘,吸引着我们去更深一层地探索。有时探索的结果令人失望,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总是兴致勃勃而自信地深钻下去,发现无法想象的奇妙和随之而来的更深、更美妙的神秘。这难道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探索么!打个比方,先贤们缔造了民主的制度,因为我想没有一个人绝对懂得如何管理ZF,我们只有用这样一个制度来保证,新的想法可以产生、发展、被尝试运用,并在必要的时候被抛弃;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如此地轮回运行。这是一种尝试――纠偏的系统方法。这种系统方法的建立,正是因为在18世纪末,科学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质疑和讨论是探索未知科学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就必须这样地运用科学,才能把通向未知的门开启。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 篇5

首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达尔文与他的《物种起源》吧!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文名:truncatnlesRobertDarwin,(1809C1882),出生于普雷斯顿,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之一,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在《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物种起源》,英文名为:TheOriginofSpecies。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达尔文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

在《物种起源》这本书里,达尔文用一句句令人信服的话,表现了他追求真理,想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理论的决心。在书中,他有过着重的描写:生物胚胎间,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十分可能有共同的祖先。还有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而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可每一层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类似、相同点!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到了与科学有关的有趣内容,还让我有了许许多多的联想呢!

当我读过《物种起源》后,第一个在脑海里产生的联想,那便是――世间万物的“平衡”。所谓大自然的平衡,说白了,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无奇不有的自然界里,什么都有自己的“平衡”!从进化论可看出很多物种的――1、生存的平衡。所谓生存平衡,顾名思义,也就是各种生物为了生存,或者说准确点,是为了适应周边的生存环境,而进行一代又一代,不断的进化、演变,繁衍后代,才使得大自然还能像现在这样:生生不息!最明显的例子,便非长颈鹿莫属了!长颈鹿是很古老的动物,他们在古代脖子没那么长的,因为远古的树长的很高,所以它们只能吃一些比较矮小的树的树叶,但那些矮小的树被他们吃完后,他们没办法吃比较高大的树的树叶,所以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大的树的树叶而逐渐进化,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2、生态的平衡。这个平衡可以说是“何人不知,哪人不晓呢?”

记得四五年级曾学过一篇别有一番道理的课文――《鹿与狼》,相信大家一定都没忘吧!动物们与自己的天敌互相争斗,才是最原始而却最有效的解决生态平衡危机的最佳办法。自然还有,3、生命的平衡。宇宙生命从无到有,谁也不知道生命的诞生是如何到死亡的。但其实生命是永恒的,宇宙中的万物,都有诞生的一刻,但同时也有死亡的一刻,从合成恒星,到自然爆炸或意外毁灭的过程,都是平衡的,自然界对待生命永远一视同仁……

物种起源读后感 篇6

感受一: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就象是一棵树不断能长出新的枝条,在生物的演变过程中,新的物种分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毕竟整本书也就是在探讨物种的问题,这是假设有了生命以后的事情,达尔文把此书命名《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许多的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它当作生命起源的权威,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

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物种都是由简单的生命单位演变而来,但最初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呢?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实是达尔文认为它们是被创造的。在第380页,有这样的一个结论,“Therefore I should infer from analogy that probably all the organic beings which have ever lived on this earth have descended from some one primordial form, into which life was first breathed.”

这里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在经过类比以后得出结论,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机生物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生命,而这个原始生命则是“被吹了一口气”(breathed)而来的。

这与圣经里创世记里讲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气而得到生命的写法有点相似。

在该书的最后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大结局,同样的主题再次地出现,在第384页我们可以看到,“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 with its several powers, having been originally breathed into a few forms or into one;and that, whilst this planet has gone cycling 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law of gravity, from so simple a beginning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and most wonderful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evolved.”

大致的意思就是,该书所持的生命观是十分宏伟的,在巨大的能力之下,最初的生命被创造(breathed)成一个或几个种类,然后就在自然规律的管辖之下,美丽的生物世界就在循环往复的无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进化仍在进行着,读后感《物种起源读后感》。

这里描述最初生命的来源的时候用了同样的一个字,根据第411页的注释,在第二版中,达尔文在“breathed”之后更是加上了“by the Creator”,清楚地说明了他相信有那么一位创造者,是所有生命的起源。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最后有了人这样的一个次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早于他三千多年前写成的创世记在描写上帝创造生物物种的时候,就已经列出了同样的次序。

所以,进化论否定了圣经和上帝吗? 我相信至少达尔文不是这样认为的,其他这样认为的人又是根据什么呢?如果我们因接受了片面的教育而失去了与上帝的关系,及随之而来的生活中的喜乐,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感受二:相信上帝违背科学和理性吗?

达尔文得出了上帝是生命起源的结论,这是发自内心的信仰,还是一个不得已的结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常听说诸如“相信上帝是不科学的”或“科学已经否定了上帝”之类的话,但这些话本身不一定就是科学的,至少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商酌的。正如达尔文一样,我们会思索、探讨最初的起源的问题,但如果不承认有上帝的话,将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人们往往会不得不以很不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就拿宇宙和生命的存在为例,如果不相信上帝的创造,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所谓的创造及起源一说;另一种选择就是宇宙万物是自己来的,也就是说是自己创造了自己。

我们先分析一下第一种选择,宇宙是永恒的说法,与其说这是一种可靠的理论,还不如说是一个人不愿意相信上帝的借口,因为它是与现有的最新科学证据背道而驰的。现今的科学不但是在研究宇宙的开始,还在探讨宇宙的终结。另外,根据我们的日常观察,宇宙的组成部分,如地球和太阳等等,都是有寿命的,这些有限的东西累加起来,整么又可以成为永恒呢?所以这种说法与我们的理性也是相矛盾的。当然,宇宙是如此的浩大,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但至少从我们现有的知识和证据来看,宇宙万物不是永恒的。一个本着科学态度的人,应该承认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宇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说法。根据我们的日常观察,大凡有功用的东西,小到一双筷子,大到一台超级电脑,都一定有其设计,是被创造的,它们不可能自己创造了自己。我们看到一台机器,尽管我们不一定知道是谁造的,但一定会想到是被造的。如果有人认为它不是被创造的,我们一定会说此人不理性。但一个单细胞就比任何的机器的运作复杂且精密的多,整个宇宙的运行和其上的规律更是不可同光年而语。有谁会相信随便堆起来的字符可以成为经典名著呢?又有谁会相信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会自己做成呢?连这些小事都不可以,我们又凭什么认定宇宙一定没有创造者呢?这是一个符合理性的结论吗?

在解释万物及生命起源的时候,所有的理论都是要靠信心来接受的,也既是说,都是信仰。要接受不相信上帝的信仰,应该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碍,因为这些信仰里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这也许是为什么许多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诸如牛顿、伽利略、麦实维尔、法拉第、爱因斯坦、爱迪生、及达尔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

《物种起源》 篇7

背景材料

2009年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是他的划时代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在英国,达尔文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头像都上了面额lO英镑的钞票。著名的《自然》杂志在纪念特刊前言中认为,达尔文辞世以来,就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政治、宗教和哲学、艺术和文化的综合影响而言,还没有哪一位学者超越了他。在达尔文生日2月12目前后,一系列纪念活动在英国和世界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将持续到11月24日《物种起源》出版纪念日。

据不完全统计,2月12日当天,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650多项活动,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更多达尔文诞辰纪念活动将在全球展开,包括8月将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举办关于进化的第二次世界峰会,中国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单位将于8月在上海联合举行“纪念《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

考点链接

一、基督教神学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及其危害

1基督教神学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对手人类的起源,基督教神学解释为上帝创世说,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包括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都是上帝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

2基督教“神创说”的危害:19世纪以前,基督教“神创说”占统治地位,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学说被斥为“异端”而遭无情打击和迫害,这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生物科学的发展进程

119世纪前期,细胞和细胞学相继提出和确立,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2188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1创立条件:(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摧毁了基督教会的精神独裁,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不断深入人心,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展,思想文化领域更加开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2)政治基础: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3)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开展,科学技术长足进步。(4)理论基础:细胞和细胞学说的创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5)达尔文敢于挑战传统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影响:(1)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2)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动,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四、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1分歧:宗教神学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2分歧根源:(1)世界观方面: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2)方法论方面:宗教学说没有经过实践经验,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基础之上的。(3)政治方面:宗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特权的工具,科学则是追求民主和平等。

五、进化论思想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达尔文进化论

上一篇: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下一篇:拍照技巧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