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通用8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篇1

【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育人

教师塑造一个灵魂的同时,也传授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不乏成功运用一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引入一些这样范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在于应用,从而产生渴望获得该知识的欲望。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服务。教师应该灵活应变,善于因势利导,合理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恰当组合,形成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力争教与学双方都达到最佳的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必须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我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多提问,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A、B两份题目,甚至A、B、C三份题目让学生选择。作业面批面改外还利用下午放学后多辅导,用爱心,耐心转化他们。我的工作量增大了很多。但通过努力,优生差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学生都具有可开发的潜能,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但同时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往往想表现,但又畏首畏尾不敢表达。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地探究问题,让学生独立地解答出来,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示自己,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自我加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

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引领学生走向一条知识的河流,从而奔向知识的海洋。因而我除了认真教学之余,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懂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平时也常到其他班级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我能利用非工作时间去阅读一些书刊,并及时总结心得体会。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概念课的教学特别要讲究概念的形成,通过大量的生活知识的堆积,才能达到理解概念的含义,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概念的灵活运用。比如:在九年级的《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中,就有12个定义,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就得结合图形来分析和讲解;计算题的教学,学生难于理解算理,正确地掌握较复杂的书写格式;应用题的教学,学生难于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其思路,解法及特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学生难于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总之,数学课教学的难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使教学难点明确在教学之前,突破在教学之中。让我们知难而进,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 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为了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升华,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老师更是如此。

学生进入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师时时刻刻给予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其就有强烈的感情,那么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感到“心理安全”,容易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但是,学生和老师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有错误教师一定要指出,让其改正,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到正道上来,同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况且,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创和谐、美好的校园!

工作二十多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把批评和处分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与期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更倾心于老师,更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可见育人中“爱”是如此的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当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特别是后进生更容易遇到困难。

最后,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亲人,不但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与他们共同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福兴.《谈数学课的导言设计》.梧州师专学报,1995.04

[2]梁荣照.《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篇2

教书育人的方式有三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教学中育人。在这里讨论的是教书育人的一种, 即在教学中育人。教学中育人工作的开展, 应该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时机、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具体情况。

一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育人

为教育规定某种最终目的, 并不是赋予教育这种或那种职能, 而只是意味着必须与那些落在教育者身上的职能同教育以外的其他目的联系起来发挥它的作用。

因此, 在教学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教书育人的工作。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主要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当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是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 这已成为现代大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我们一致认为, 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的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

在教书中做好育人的工作, 是历史的使命, 又是时代的要求;既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又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强调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但给学生带来知识,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还使他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世, 在思想和品德方面得到提高。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 又是他们的行为表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书育人。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 包括任何蕴含良好品德和价值取向的材料, 如小说、故事等。不过最主要的“教材”之一是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表率作用, 也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灵活使用。大学存在的理由是, 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 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 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学识和魅力, 与学生一起追求真善美。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课教材的特点灵活施教, 寓思想教育于实际教学之中, 利用每个可供利用的条件和机会, 向学生进行先进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素质。

课程设置合理化和教学内容结构化、综合化, 也有利于教书育人的开展。课程设置是高校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和依靠, 课程改革也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关系到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对课程设置应该非常认真, 既要有前瞻的眼光, 要能够反映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成果, 又必须紧密联系本国的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做到综合考虑, 合理布局。

教风乃至良好的系风和校风也是教学内容之一。良好的教风乃至良好的系风和校风的形成, 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也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良好校风系风的形成, 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教风。而良好的系风、校风一旦形成, 就具有一种潜在的感化和约束力量。它不仅影响当时的一代人, 而且通过系风、校风的继承和延续, 能够影响数代人。学生在系风、校风的熏陶感染中,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典型示范, 就能够不断地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 并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

二抓住时机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育人, 反映了教育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抓住关键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则反映了教学中育人的及时性。

当前,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强调针对性和及时性, 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正好具有这样的鲜明特点和有利条件。有人用鲁迅先生的四句话来描述大学四年的发展进程:大一,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 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 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 知道自己知道。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 因此教书育人还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例如学生初来学校, 会遇到生活的不适应、学习方法的不熟悉、人际关系的困难等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学育人。从而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成功的从中学生的角色转变到大学生的角色上来。

高校的大多数专业教师,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 一般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的任务, 但是, 这绝不是说专业教师就无须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了。恰恰相反, 专业教师正好可以利用面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有利条件, 寓思想教育于专业知识传授之中, 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正是高校广大专业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这种做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他途径相比, 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其特点进行深入解析, 必然会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育人有着特定的优势。教书育人与传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比, 虽然也是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积极影响的过程, 但其主要是在自然状态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多方面接触交往中,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首先, 教师形象本身对学生就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优秀教师的精神境界、生活目的、道德情操、学识才华、治学态度, 以至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 都会使学生为之倾倒并起而效之。一个有修养、身教言教并重的优秀教师, 其某个行动或某几句话, 常常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或人生观, 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有些老师还会被学生当成心目中的楷模与偶像。有的学生在行动上还会仿效所崇拜的教师的言行举止, 从中确立自己的理想观、道德观和成才观, 不断地完善自我和塑造自我。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其次, 教书育人的渗透作用, 还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劳动的特殊过程中。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 劳动者与其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有时是相互结合为一体的。因为, 教师的劳动除了使用教材、教具等物质的东西外, 更多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教师本身———教师所具有的思想、学识、品德、才能和个性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作为劳动者, 在其劳动过程中, 自身就是一种能够对劳动对象———学生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最好的“劳动工具”。这也正是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之所在。教书育人所具有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着春雨润物的功效, 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并不逊于专职辅导员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故而, 这样的时机教师也可以抓住。

再次, 学生大量的思想问题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不正确的思想苗头和不良行为, 很难瞒过专业教师的眼睛;学生的情绪、言行、出勤率、完成作业的质量、态度等都有可能成为教师测量学生思想动态的睛雨表。这同样可以为教书育人提供契机。有不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注意抓住时机,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有的教师, 在下课休息时, 发现学生在交谈中流露出不正确的想法时, 能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 做适当的疏导工作。这种不拘形式的工作方法, 易于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发现问题及时施教的做法, 往往能够抓住要害, 直截了当、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也能够起当头棒喝、防微杜渐的作用, 有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 不少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后, 还不能及时地做工作, 而是事后才去告诉班主任或辅导员, 再由这些政工干部去找学生谈话, 做说服教育工作。由于离开了当时的环境、场合和氛围, 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 教学中育人工作的开展,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时机。

三结合教育对象落实教学育人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 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名专业教师同时面对几十名乃至数百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为他们开展教书育人提供了依据。专业教师有条件、有机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态度以及才智秉赋, 开展“育人”工作, 而且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大学存在的特定意义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应该结合特定的教育对象进行育人。“大学之道, 在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 更多的是师生间的学识交流与情感沟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大学是一个教育场所, 而又不仅仅是‘教学场所’, 它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学生都希望能从师受益, 与之进行互爱的交流。师生通过交流互动, 寻求真理, 教学相长。育人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体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最终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故而, 教书育人要树立新的理念,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目前, 我国高校教育从根本上讲还是把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放在教育客体的地位。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使这一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特点的全新教育模式, 要求教师树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德国教育家、改革家洪堡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 而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 不是去传播知识和技能, 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 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性。因此, 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形成教育者的导向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觉、主动参与作用的氛围, 从根本上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权威———依存”关系, 代之以平等相待、理解合作的融洽氛围。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 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2.

[4]大学·中庸[M].杨洪注, 译.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

[5]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教育研究.2007 (2) .

[6]冯文全.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教育研究.2008 (12)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篇3

生命科学学科在两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学生最为喜欢的实验实践活动是两纲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从微观结构切身感受到生命结构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要爱绿护绿,关注环境。《观察和解剖鲫鱼》《观察和解剖蚯蚓》等实验中,由于涉及解剖,学生会有类似“这个实验太残酷了”“这个实验太不人道”之类的想法。此时正是落实两纲教育的重要契机。老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关爱身边的动物,坚决遏制虐待动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引导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的很多成就都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比如说大家都注射过的疫苗的研制,就是以大量动物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今天我们课堂上的动物要为科学而献身,我们大家应该更加认真的完成实验,让它们生命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与时俱进,在细节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比如,在上《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人体正常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的参考值是如何来的?进而引导学生知道这些数据是经过大样本的统计得出的。实验过程中通过Excel表统计全班体温、心率的生理数据,得出全班体温、心率的平均值,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平均值、大样本、随机样本等跟实验结果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异常值的分析,认识实验方法、态度等可能对实验结论产生的影响。最后老师询问学生:这些数据能否作为人体正常指标的参考值?学生马上意识到我们统计的样本不够的问题。再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个自动生成数据的Excel表,输入全班的实验数据后,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结果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三、转换主体,在教法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初二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另外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多媒体制作能力,于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借助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比如,在拓展性实验实践活动——“校园花坛植物种植”的教学中,我按照PBL的教学方法:组织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六个环节,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组5人,然后我出示花坛照片,并以“如何让校园荒废的花坛重新焕发青春,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做出一份贡献”为情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花坛种植的方案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植物高度、颜色搭配等因素,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课外实践种植。

持续观察花坛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爱绿护绿、关爱生命”的意识。班级花坛植物种植活动结束后,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观察、记录花坛植物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全班交流,由此强化学生对花坛植物的关注以及对其生长状况的了解。对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在小组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及时进行反思并商讨解决之策。

四、榜样效应,在熏陶感悟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和表扬,加上升学压力大,普通的激励方法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进而提升其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我们的激励方法也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传统的说教,充分利用“榜样效应”,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学生。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前两分钟,我安排了一个“老景看世界”环节,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身边的动植物,让学生感悟生命之美,进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随着一节节课的积累,我欣喜地发现“榜样效应”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擅长体育,常和老师顶嘴的陆浩天同学悄悄养起了蜗牛,并带到教室和同学们分享他观察到的蜗牛的趣事。正是由于这份细致的观察,陆浩天的一篇关于蜗牛的随笔获得了语文老师的点名表扬。初二(6)班的孙正骎同学课间在校园里的树枝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虫卵,由于我也不能确定名称,便鼓励他装进瓶子进行持续的观察,没想到他拍下了菜粉蝶破茧而出的照片。在“榜样效应”的催化下,一个个“小老景”应运而生。

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为了激励学生认真操作,实验中我首先树立榜样,选择以前拍摄的学生的“作品”,标注姓名并进行大屏幕展示。同时我宣布,只要大家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老师都帮你们的“作品”拍照、标注姓名并在老师的QQ空间展示,课后大家还可以前往下载留作纪念,同时看看谁的“作品”效果最好。青春期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在这份独特的“奖品”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的效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五、多元评价,在快乐体验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实验探究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所以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比以往以单一的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更有意义。

要以实验过程来评价学生就必须细化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过程评价表。一节课中老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很多细节、处理实验中的突发情况,如何给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呢?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负责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组内组员对自己进行自评,组长对组员进行他评。由于组长在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选择工作认真,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组长,并且实验前要对组长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下为《模拟现场心肺复苏》实验教学中设计的一份组长给组员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评价表。

六、器材创新,在动手动脑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由于器材的缺乏或者陈旧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于无法正常开展实验。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一起自制或者对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和再加工,不仅可以优化实验效果,而且可以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达到很好的学科育人的效果。

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因为找错心脏的位置,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显微镜下拍摄一段视频,指出水蚤心脏跳动和腹足跳动的区别,实验效果就会大为改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没有数码显微镜,我校就曾是其中之一。但我没有放弃,在学生的支持下,从摄像头到单反相机,经历了不同感光设备和普通显微镜的多次整合,现在我校的普通显微镜已被改装成一个效果相当不错的数码显微镜,在《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等实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普通显微镜数码化改装成功的鼓舞,学生在后来很多实验器材的制作和改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叶片切片工具的改进、校外采集水蚤工具的制作、校园植物挂牌的制作等等。

学生自制植物挂牌

改装的数码显微镜

(作者单位:上海市蒙山中学)endprint

一、落实两纲,在基本实验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学科在两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学生最为喜欢的实验实践活动是两纲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从微观结构切身感受到生命结构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要爱绿护绿,关注环境。《观察和解剖鲫鱼》《观察和解剖蚯蚓》等实验中,由于涉及解剖,学生会有类似“这个实验太残酷了”“这个实验太不人道”之类的想法。此时正是落实两纲教育的重要契机。老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关爱身边的动物,坚决遏制虐待动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引导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的很多成就都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比如说大家都注射过的疫苗的研制,就是以大量动物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今天我们课堂上的动物要为科学而献身,我们大家应该更加认真的完成实验,让它们生命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与时俱进,在细节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比如,在上《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人体正常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的参考值是如何来的?进而引导学生知道这些数据是经过大样本的统计得出的。实验过程中通过Excel表统计全班体温、心率的生理数据,得出全班体温、心率的平均值,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平均值、大样本、随机样本等跟实验结果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异常值的分析,认识实验方法、态度等可能对实验结论产生的影响。最后老师询问学生:这些数据能否作为人体正常指标的参考值?学生马上意识到我们统计的样本不够的问题。再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个自动生成数据的Excel表,输入全班的实验数据后,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结果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三、转换主体,在教法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初二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另外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多媒体制作能力,于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借助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比如,在拓展性实验实践活动——“校园花坛植物种植”的教学中,我按照PBL的教学方法:组织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六个环节,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组5人,然后我出示花坛照片,并以“如何让校园荒废的花坛重新焕发青春,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做出一份贡献”为情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花坛种植的方案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植物高度、颜色搭配等因素,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课外实践种植。

持续观察花坛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爱绿护绿、关爱生命”的意识。班级花坛植物种植活动结束后,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观察、记录花坛植物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全班交流,由此强化学生对花坛植物的关注以及对其生长状况的了解。对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在小组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及时进行反思并商讨解决之策。

四、榜样效应,在熏陶感悟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和表扬,加上升学压力大,普通的激励方法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进而提升其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我们的激励方法也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传统的说教,充分利用“榜样效应”,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学生。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前两分钟,我安排了一个“老景看世界”环节,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身边的动植物,让学生感悟生命之美,进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随着一节节课的积累,我欣喜地发现“榜样效应”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擅长体育,常和老师顶嘴的陆浩天同学悄悄养起了蜗牛,并带到教室和同学们分享他观察到的蜗牛的趣事。正是由于这份细致的观察,陆浩天的一篇关于蜗牛的随笔获得了语文老师的点名表扬。初二(6)班的孙正骎同学课间在校园里的树枝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虫卵,由于我也不能确定名称,便鼓励他装进瓶子进行持续的观察,没想到他拍下了菜粉蝶破茧而出的照片。在“榜样效应”的催化下,一个个“小老景”应运而生。

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为了激励学生认真操作,实验中我首先树立榜样,选择以前拍摄的学生的“作品”,标注姓名并进行大屏幕展示。同时我宣布,只要大家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老师都帮你们的“作品”拍照、标注姓名并在老师的QQ空间展示,课后大家还可以前往下载留作纪念,同时看看谁的“作品”效果最好。青春期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在这份独特的“奖品”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的效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五、多元评价,在快乐体验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实验探究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所以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比以往以单一的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更有意义。

要以实验过程来评价学生就必须细化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过程评价表。一节课中老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很多细节、处理实验中的突发情况,如何给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呢?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负责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组内组员对自己进行自评,组长对组员进行他评。由于组长在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选择工作认真,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组长,并且实验前要对组长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下为《模拟现场心肺复苏》实验教学中设计的一份组长给组员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评价表。

六、器材创新,在动手动脑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由于器材的缺乏或者陈旧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于无法正常开展实验。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一起自制或者对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和再加工,不仅可以优化实验效果,而且可以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达到很好的学科育人的效果。

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因为找错心脏的位置,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显微镜下拍摄一段视频,指出水蚤心脏跳动和腹足跳动的区别,实验效果就会大为改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没有数码显微镜,我校就曾是其中之一。但我没有放弃,在学生的支持下,从摄像头到单反相机,经历了不同感光设备和普通显微镜的多次整合,现在我校的普通显微镜已被改装成一个效果相当不错的数码显微镜,在《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等实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普通显微镜数码化改装成功的鼓舞,学生在后来很多实验器材的制作和改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叶片切片工具的改进、校外采集水蚤工具的制作、校园植物挂牌的制作等等。

学生自制植物挂牌

改装的数码显微镜

(作者单位:上海市蒙山中学)endprint

一、落实两纲,在基本实验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学科在两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学生最为喜欢的实验实践活动是两纲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从微观结构切身感受到生命结构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要爱绿护绿,关注环境。《观察和解剖鲫鱼》《观察和解剖蚯蚓》等实验中,由于涉及解剖,学生会有类似“这个实验太残酷了”“这个实验太不人道”之类的想法。此时正是落实两纲教育的重要契机。老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关爱身边的动物,坚决遏制虐待动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引导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的很多成就都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的,比如说大家都注射过的疫苗的研制,就是以大量动物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今天我们课堂上的动物要为科学而献身,我们大家应该更加认真的完成实验,让它们生命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与时俱进,在细节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比如,在上《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人体正常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的参考值是如何来的?进而引导学生知道这些数据是经过大样本的统计得出的。实验过程中通过Excel表统计全班体温、心率的生理数据,得出全班体温、心率的平均值,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平均值、大样本、随机样本等跟实验结果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异常值的分析,认识实验方法、态度等可能对实验结论产生的影响。最后老师询问学生:这些数据能否作为人体正常指标的参考值?学生马上意识到我们统计的样本不够的问题。再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个自动生成数据的Excel表,输入全班的实验数据后,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结果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三、转换主体,在教法创新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初二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另外初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多媒体制作能力,于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借助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比如,在拓展性实验实践活动——“校园花坛植物种植”的教学中,我按照PBL的教学方法:组织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六个环节,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组5人,然后我出示花坛照片,并以“如何让校园荒废的花坛重新焕发青春,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做出一份贡献”为情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花坛种植的方案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植物高度、颜色搭配等因素,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课外实践种植。

持续观察花坛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爱绿护绿、关爱生命”的意识。班级花坛植物种植活动结束后,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观察、记录花坛植物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全班交流,由此强化学生对花坛植物的关注以及对其生长状况的了解。对于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在小组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及时进行反思并商讨解决之策。

四、榜样效应,在熏陶感悟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和表扬,加上升学压力大,普通的激励方法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要想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进而提升其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我们的激励方法也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传统的说教,充分利用“榜样效应”,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学生。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前两分钟,我安排了一个“老景看世界”环节,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身边的动植物,让学生感悟生命之美,进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随着一节节课的积累,我欣喜地发现“榜样效应”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擅长体育,常和老师顶嘴的陆浩天同学悄悄养起了蜗牛,并带到教室和同学们分享他观察到的蜗牛的趣事。正是由于这份细致的观察,陆浩天的一篇关于蜗牛的随笔获得了语文老师的点名表扬。初二(6)班的孙正骎同学课间在校园里的树枝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虫卵,由于我也不能确定名称,便鼓励他装进瓶子进行持续的观察,没想到他拍下了菜粉蝶破茧而出的照片。在“榜样效应”的催化下,一个个“小老景”应运而生。

在《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等实验中,为了激励学生认真操作,实验中我首先树立榜样,选择以前拍摄的学生的“作品”,标注姓名并进行大屏幕展示。同时我宣布,只要大家都能达到类似的效果,老师都帮你们的“作品”拍照、标注姓名并在老师的QQ空间展示,课后大家还可以前往下载留作纪念,同时看看谁的“作品”效果最好。青春期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在这份独特的“奖品”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的效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五、多元评价,在快乐体验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实验探究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所以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比以往以单一的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更有意义。

要以实验过程来评价学生就必须细化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过程评价表。一节课中老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很多细节、处理实验中的突发情况,如何给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呢?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负责制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组内组员对自己进行自评,组长对组员进行他评。由于组长在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选择工作认真,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组长,并且实验前要对组长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下为《模拟现场心肺复苏》实验教学中设计的一份组长给组员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评价表。

六、器材创新,在动手动脑中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由于器材的缺乏或者陈旧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于无法正常开展实验。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一起自制或者对现有器材进行改进和再加工,不仅可以优化实验效果,而且可以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达到很好的学科育人的效果。

比如,在上《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因为找错心脏的位置,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显微镜下拍摄一段视频,指出水蚤心脏跳动和腹足跳动的区别,实验效果就会大为改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没有数码显微镜,我校就曾是其中之一。但我没有放弃,在学生的支持下,从摄像头到单反相机,经历了不同感光设备和普通显微镜的多次整合,现在我校的普通显微镜已被改装成一个效果相当不错的数码显微镜,在《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等实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普通显微镜数码化改装成功的鼓舞,学生在后来很多实验器材的制作和改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叶片切片工具的改进、校外采集水蚤工具的制作、校园植物挂牌的制作等等。

学生自制植物挂牌

改装的数码显微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篇4

——浅谈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武冈市头堂九年制学校 朱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尤为重要,教育单位在注重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而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德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关键字:教学,德育,重要性

熟话说: “育人德为先。”德育任务要求所有教师应明确育人职责,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重文轻德”,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一味强调硬性的道德要求,忽略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且德育手段也往往简单化和教条化,现实环境对推进德育快速迈进与跨越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贵在得法。为有效实现育人目标思品老师应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有效渗透大纲精神,高效创建活力“政”堂,不断提升学生品行修养,才能实现“善行‘德’品”的目标。

一、更新理念,活用教材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已的目光去发现,用自主的头脑去思索,用自觉的行动去改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千变万化,思品课必须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在学习《法不可违》时,我通过引入案例———“有一个学生总喜欢小偷小摸,看到超市的东西,或别的同学的东西,就会偷偷拿走,还为此沾沾自喜,这种行为应该批评吗?”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大讨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同学们自告奋勇,各抒己见,原先沉闷的说教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新发现的问题的探讨,教师适时地启发、总结,最终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活用教材引入生活案例并运用引发课堂辩论模式,有效实现“沟通—交流—思考—提高”的目标,增强思品课堂效能,提高学生法制修养。

二、运用时事,活跃氛围

时事新闻是指关于国家思品、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且准确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慧眼。

运用时事新闻的宝贵资源可以切合学生升学考试的需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用好新闻资源既是思品课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运用时事可活跃课堂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游戏激活课堂方法如下:

1、设疑激趣。利用时事新闻资料作引子,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思品课的兴趣。

2、论证说明。引用时事新闻资料说明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使较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述评时事。对某一具有阶段性的时政事件进行追踪了解、研究是最能锻炼学生分析时政新闻能力的。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有选择地挑选此类新闻,让学生课余完成并在课堂上述评时事或以论文的形式交流。同时注意把控方向,渗透所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效果非常好。

4、合作探究。教师或学生在已掌握的时事信息背景下,提出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围绕该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筛选时事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和推理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媒介激趣,增强效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超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多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课堂要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活”字。

1、创设互动,提高效力

当今,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课堂中已经十分普及,而互动式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中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有助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维交流的乐趣。讲授《学会学习》时,我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手段,设计了三个问题放在屏幕上:将掺杂在一起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分开;反思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的不同影响。在互动交流环节,重点放在不同习惯对人的影响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习惯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坏的习惯则会助长生活中的消极因素。经过这种互动式的课堂交流,同学们从心底了解到了习惯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以后要改掉坏习惯,对于学习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加强作用。

2、灵活利用,多元发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强视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兴状态,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我们的人身权利》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我给同学们放了一段视频,一个女子在超市购物时,偷了两条鱼被保安抓住,超市保安为了惩罚她,竟写了“偷盗无耻,我是小偷”的牌子挂在她的脖子上让其当街示众,这时,画面特写了女子的表情,脸上满是泪水和屈辱的神情。放到这,我问同学们:“同学们,这个超市保安的行为正确吗?”“不正确。”同学们大声回答。“为什么呀?”“因为虽然这个女子偷了东西,但是也不能这样羞辱她。

这样是侵犯了她的人格尊严。”“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权,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身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以此来羞辱侵犯我们。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勇敢地扞卫自己的权利,这样才能有生活的尊严。”我补充道。同学们也受多媒体激趣教学效能影响,对此课内容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充分树立起知法、守法和维权意识。

灵活运用多媒体纪实,有助于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学生们的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本知识上,快速提升效能,为践行健康品行,弘扬美德奠定扎实基础。

四、强化意识,激发斗志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思品工作的基础,为思想思品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思品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思想思品教育对培养初中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 篇5

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 源泉,我们必须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育

人 。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 , 文化是教育 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即文化 , 教育的本 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 。 文化对教育具有直接作用和 中介作用。 直接作用指文化影响教育价 值观 、 教育 目的, 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有很 大的 区别, 因为两 是 国有 不同的文化传统 。中介作用是指经济 、 政治 、 社会制度等对教育的作用 , 是通过文化这个中介来 实现的。大学的生长即文化的成长, 文化兴则大学兴。 正是 通 过文 化 的教 与 学 , 展人 的文化创 造 能力 , 发 使文 化得 以 实现 社会 的遗传 。文化 传承 的过 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在文化传承 中, 教师首先要对 文化进行研究, 而选择教育资料 , 从 给学生导 向; 在教 学过程 中激活知识 , 引起 学生的兴趣 。同时, 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旧知 , 识的 同时, 也能有新体会和新发现。大学具有科 学研 究的职能 , 通过对丈化的研究, 出新认识, 提 探 索新规 律 , 而不 断创造 新 文化 。 从

教育与文化 的关系如此密切 , 但在教育 实践 中我们却常常忽视文化的作用。 这是文化 自 身的`特 性造成的。文化有其基本特点,有 而无在”犹如空气, “ , 无形无象却又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文化还 是 一种个体 “ 差异性” 的存在。每一个人 的天赋 不同, 经历不同, 所处 的情境不 同, 即使是对 同一事 物、 同一 过程 , 们 的感 受 、 人 体验 及 赋 予的 意 义和价 值 也是 不 同 的。正 因为文化 的 以上特 点 , 们 容 人

易忽视文化 的重要 性 和作 用 , 方 面必须 引起我 们 的高度 重视 。 这

高等教 育是优 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 的重要源泉,我们必须要在文化传承与 创新 中育人 。为此 , 我们要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我认为,习优秀传统文化 的最佳方法是读经 学

典, 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就是“ , 常”是生活中经过不断实践、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

优 秀传统文化构成 了国人生命的根基。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 , 我们要努力创建 良好 的校 园文化 。外界对 学生的影响 , 包括优秀传 统文化、 社会 、 国际等 多方面的影响, 以校 园文

化为 中 。“ 要 介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校 园文化 。 的形成取决于学校的学科文化 , 领导者的办学思想, 师的人格 、 教 学识 , 学生的学风 等多个方 面, 需

要 师生员工共同努力。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 , 还要努力让学生融入学校 文化 , 吸收优秀文化 , 在 学校文化 中感受, 在感 受中感动, 在感动 中净化 心灵; 在学校文化 中感悟, 感悟社会 , 感悟人生, 在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育人教学 篇6

汝城二中 邓青松

育人,先育德,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的人才能更好服务社会。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的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素材,是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很好的契合点,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一、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思想教育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果能结合化学课上的生动实例,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组织教学,潜移默化地熏陶,则不但不会影响化学教学,反而能促进化学教学。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影响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的学习,加深对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影响因素的辨证思想的理解。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

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或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育人 篇7

关键词:教书育人,寓“德”于“教”,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一味宠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心胸比较狭窄的性格。因此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

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能利用的就利用,能渗透的就渗透,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来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的教育。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能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和不恰当的行为,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水平和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正直有用的人。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平时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料进行机会教育。例如:期中试卷的完形填空是关于一只由一群鸡在农场上养大的老鹰。讲解前,我问学生这个问题:What does this passage about?讲解后又问学生:What does it want to tell us?学生回答到:We become what we believe we are:so if we ever dream to become an eagle,follow our dreams,not the words of a chicken.又问:Then what should we do?学生就很自然地回答要相信自己啦,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等精辟的句子。又如:在处理一篇关于rules ofthumb的阅读理解时,我直接告诉学生我希望他们记住这四条经验法则:pull my own weight in the boat (做好自己分内事)一所以,任何角色就不会在让你觉得困惑,不管是子女还是学生;anger is a waste (生气是一种浪费)——所以,不要生气,平和地对待每一件事;the great tragedy is not to be needed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不被人需要)——因此,老师找你“麻烦”说明他关心你;happiness is a habit (幸福是一种习惯)——因此,不要老是抱怨,不开心。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通过这些材料的熏陶,逐步地教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外语,可以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学习外国历史、风俗文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判断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将西方圣诞节与我国春节、感恩节与中秋节的比较。又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节日。同时,作为教师又要时刻树立学生的危机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最终使其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利用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例如,平时可以播放一些英文原版的大片,通过对电影的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单人、双人、小组活动,则即满足了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因此每次作业都要认真对待,什么时间,什么作业课代表都要有记录。一旦有同学不交就要马上找他谈话,多次以后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默写更是要盯紧,因为有问题的都是一些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督促。虽说高中生的习惯已经形成,但还需巩固。更何况人人都有惰性。良好的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大力开展德育的渗透教育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1、根据单元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兴趣活动,让学生“乐”学而“学”

如:M6 Unitl laughter is good for us的Project部分是两部独幕剧。因此我让学生分组表演。要求人人都要参加,人人都要有事做。导演要做好一切安排:包括演员,道具等都要到位。演员则要记住自己的台词。并让学生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来背诵台词。这样既不占用他们的课后时间,又没有浪费早自习的时间,还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又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评出“最佳团体奖”“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一糖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责,意识到个人对团体荣誉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达到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2、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让学生“想”学而学

主要有口语与书面两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能力。同时还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一与人交际的能力。书面作业中的写作也要有所选择。尽量贴近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开学的第一天我会叫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刚开学学生正处于兴奋,好奇阶段。他们急切地想认识别人,同时也迫切地想被人认识。因此让他们写自我介绍,他们会十分乐意与情愿,作业也会很积极地完成。

3、因人而异、恰到好处,不失时机地进行,让学生“爱”学而学

班上有个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但上课时注意力老是不集中。我对他说“喜欢篮球?英语不学好,直播可听不懂啊!万一将来到国外,听不懂解说可就白去啦!”全班同学都笑了,他也笑了。自那以后,他上课的状态明显变好,可以看到他在努力地学,慢慢地在前进。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提高,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老师的“爱”。让他们乐学而学。

育人功能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 篇8

一、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作用。”这段话说得十分明确,书法教学正是体现了这种特殊作用。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缩影,其特有的线条表现和所追求的凝练、筋骨、神韵等艺术风格,深深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书法在国际上也已享有盛誉,近年来到中国学习书法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这种情况下,进行系统的书法教学,可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进而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

在进行爱国情感和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同时,书法教学还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作用。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如其人”,书法确实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形成的审美观等,会或隐或现地流露到书法里。为此,我在书法教学中经常强调:“学习书法首先学会做人。”让学生明白学书做人的道理。通过贯穿思想品德的教育,满足了学生求真的知识欲、求善的道德欲、求美的艺术欲,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艺术是寂寞之道,需有苦行僧精神。”书法也是如此。学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非日积月累不可。因此,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是一个磨练人耐性、毅力和意志的过程。

我在书法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形成淡泊、宁静的心境。练书时,要求学生绝虑凝神,心平气和,既使手运动区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使中枢神经经常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进而将力量移送于毫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因此得到了净化。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记载:“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做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这些话,有力地说明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学生平和心境的重要作用。

第二,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学习书法,贵在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把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当成一个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格和顽强意志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勇于进取、敢闯难关的奋斗精神。初学书法,总会碰到笔法掌握不好、笔画不知如何去写、结构把握不准等问题,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自身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那些在书法学习中的“难关”不再成为“难关”之時,学生就会由衷感受到艰辛后的甘甜。有了这种感受后,如再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他们就不再惧怕疑难问题,因为书法学习的经验让他们感觉到,只要努力,困难也是能克服的。我曾指导三名学生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这是他们原先没有想到的,结果这三名学生都变得比较自信,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了一种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提高实践能力。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眼、脑、手都专注于练字当中,特别是眼力和手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这种充分调动了眼、脑、手能动性的长期训练,不仅有益于习字本身,更重要的,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正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这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科目的学习都极其有益。

第二,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在临帖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临帖过程中,我强调“意”的作用。“意”即自己的分析、见解。因为完全模仿字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在临帖时,必须先读帖,体会字帖内容的书写特征和写法要诀,从而在临习中做到主动临摹而不是被动地模仿。在临习过程中,甚至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融进自己的一些志趣和见解。二是在创作中培养创新精神。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强调个性的体现。比如写欧体楷书,不要照搬《九成宫》,而可融入一些魏碑的格调或作者个人的审美情趣。在章法形式上,不能都是中堂、条幅、扇面,而可以从现代艺术作品的形式中汲取营养,跳出前人固有的圈子。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书法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时代气息。

四、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包括:通过系统、正规的书写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汉字的能力;通过书法创作中的诗文抄录,使学生开拓视野,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和名言名篇。这里要顺便提出的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素养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对书法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正如苏轼所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其妙。”有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只顾机械地单纯练字,不加强文字、文学的修养,不讲求字外功夫,结果书写的作品或粗头乱服,或狂怪卑俗,或错字连篇,书写内容(诗文)的出处、作者常常张冠李戴,从而使其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大打折扣,令人啼笑皆非,特别严重的是,这会贻害于后学。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习书乏文”的现象是十分危险的。

二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学习书法要临摹字帖,锻炼了学生眼力和手力,这种功夫,在美术学习中也是必需的。书法创作讲究布局谋篇、计白当黑,讲究书、文、印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与国画的要求是相似的。书法创作在追求完美章法形式的基础上,还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这与音乐是相通的。书法创作过程中那种酣畅淋漓、欢愉明朗、发人意气之感,同样是音乐旋律中所具有的。鲁迅先生在《汉文字纲要》中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是对书法与音乐等关系的极好概括。由此可见,学习书法对美术、音乐等素养的提高都很有益处,甚至可以说,通过书法教学能达到艺术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和谐社区美丽青岛作文下一篇:家庭装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