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推荐11篇)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1

全校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2010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实施厦门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本科部分),现将建设项目立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本项目以加快推进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突出拔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全面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指导、开放性办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国际化办学为导向,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能力为重的工作方针,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及一大批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

1.大幅度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建设项目实施,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更加突出科

研平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开辟科学研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2.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通过建设项目实施,大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3.着力强化学生学术交流能力。通过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强学生学术表达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特别是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进一步拓宽学术研究视野。

4.努力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建立有利于学科专业交叉、资源共享、灵活柔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5.构建“本博一体化”教学平台。通过项目实施,打破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截然分开的界限,建立本-博直通车机制,形成拔尖学生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6.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建设项目的实施,全面深化教育内容和培养机制改革,突破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拔尖学生尽快成长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价方法。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2011年项目立项包括: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3.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计

划;4.平台课程建设计划;5.大型综合实习基地建设计划;6.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各个项目的详细申报要求见申报指南(见附件1)。

三、项目建设管理和保障

1.学校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与组织实施。学校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专家组,负责项目的论证、评审、检查、验收。

2.项目建设采用项目管理办法。每个项目必须填写“项目立项书”,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立项。每个单位按项目立项书约定的任务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

3.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建设项目。项目经费管理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985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学校财务有关管理规定执行。每个项目应根据建设要求编制经费预算方案,并按照经费预算严格执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是学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举措。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规划、认真落实本单位的建设项目,并于10月10前将项目立项书(一式4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科。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sophyyou@xmu.edu.cn。

教务处联系人:游文晖2182250

附件:附件.rar

1.厦门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2.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立项书

3.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项目立项书

4.本科平台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立项书

5.本博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大型综合性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立项书

6.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立项书

厦门大学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本科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 一些地方高校凭借自身优势, 举全校之力开展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精英教育。这类学校往往集中优质资源, 如一流的师资队伍、精心选拔的优秀学生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其他类型创新人才相比, 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的人才, 除了应具有创新人才共同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心理特征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在现场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即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既要像其他本科生一样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 同时又要在面向现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技能, 这样就可以使科学家、工程师的很多理论成果转变成企业一线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 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处于平衡状态。

国内众多部属重点高校在精英教育中已先行一步, 采用校中院模式, 成立精英学院, 或实验班的模式开展精英教育。如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了“元培学院”, 清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建立了数理基础科学班,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浙江大学2005年成立了“竺可桢学院”, 等等。一些地方高校也效法部属重点高校, 成立了精英人才培养学院或精英培养班。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初阳学院, 福州大学的教改综合班, 湖北大学的楚才实验班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班, 武汉纺织大学的京都天华卓越CPA班, 襄樊学院的诸葛亮班, 咸宁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等。

国内部属重点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始较早, 总结他们的办学经验对于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因地方高校在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别于部属重点高校, 所以地方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

一、明确精英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学科特色, 避免将实验班办成“硕士预科班”。

追求卓越,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所有高校进行精英教育的共同目标。部属重点高校在确定各实验学院或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时, 更多地强调人才杰出的扎实而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对本学科的持续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东南大学的吴健雄学院提出“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强烈的进取精神, 扎实的基础理论, 科学的知识结构, 优良的素质能力, 持续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提出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而地方高校中除一部分地方综合性重点大学强调学术科研能力外, 一部分学科特色明显的高校更强调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如福州大学属福建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其教改综合班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数学物理及计算机基础厚实、素质全面、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精英意识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为区域及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武汉纺织大学则是一所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湖北省地方普通高校, 2011年刚成立的武汉纺织大学“京都天华卓越CPA班”则提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胜任能力为本位的注册会计师等会计精英人才, 在提及‘卓越CPA’班的现实意义时,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黄运平教授说:“‘卓越CPA班’的成立, 将充分发挥会计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 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实用型人才, 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联合精英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在确定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实验学院或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避免将本校的“精英班”办成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预科班”, 特别是一些办学历史不长或升本时间不长的地方普通高校由于本校不具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这些拔尖创新人才的出路往往是考取重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这样就失去了最初开办此类实验学院或实验班的意义。此类高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以为地方输送某些专门领域的杰出人才为己任, 在本校特色学科上做足文章, 集中本校的优势力量进行特色精英教育, 并以此来带动本校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据2011年6月25日《哈尔滨日报》报导, 黑龙江省将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先导, 以服务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制造、能源技术等主导产业群的学科专业为核心, 逐步建立涵盖工程师、建筑师、园艺师、畜牧师、医师、教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律师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 山东理工大学开始举办本科创新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验班, 结合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立足山东制造业, 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 创新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将两种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实验班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 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两段制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其中本科工程型工程师培养模式为4年制本科, “3+1”模式, 即在校学习3年, 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学生本科毕业后, 通过保送或考试攻读工程硕士, 在校累计学习1年, 在企业累计顶岗1年, 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二、选拔人才做到“不拘一格”, 同时地方高校也应向地方主管部门争取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长期以来, 大学在选拔生源时一直以考试成绩为主, 并根据中学的数、理、外考试成绩或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入围, 这种常规化的录取标准和方法使得单科成绩不十分突出、各科成绩较平均的优秀学生最有可能被录取, 而在某一领域具有冒尖才能的学生却得不到发掘的机会。部属重点高校在实验班学生的选拔上敢于打破这一常规选拔方式, 做到“不拘一格”。文科类实验班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选择某门文科成绩突出且在文科某方面有特殊天赋的理科生, 理科实验班也可以选拔某门理科科目突出且对某门理科学习兴趣浓厚的文科生。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 经常有数学考满分的文科生和语文作文考满分的理科生, 这类学生具有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先天禀斌, 比起那些各科成绩平均且总成绩高的学生应该更具有培养潜力。2010年江苏高考中出现的古文奇才王云飞就是一位理科生, 一位专家在看到他的高考作文后说:“考生用的是纯正文言文, 修养的确很深, 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地方高校在进行精英班的人才选拔时, 除按照一般规则外, 也可结合本地区发展特点, 以本校命题自主考试、参考学科竞赛获奖、发明、创造等方面的情况等方式将一些在相关特色领域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培养。2008年, 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型专利, 高考成绩却没有达到省控线的山西“小发明家”牛培行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降百分破格录取, 学校还为他专门配备了导师、实验室和科研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具有破格录取资格的学校之一, 相对于这些部属重点高校, 地方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权限要小得多, 如2009年古文功底深厚的湖北武汉“最牛高考作文”考生周海洋的高考成绩为370分, 仅达到当地第四批高职高专 (二) 的录取资格线, 而湖北省三峡大学本科专业在第二批本科 (一) 招生。三峡大学曾争取破格录取周海洋读本科, 但未获教育主管部门批复, 且该校不具备降分自主招录的资格。该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军曾呼吁:“普通高校录取特质人才应有更多优惠政策。”最后通过专科补录程序, 三峡大学正式录取了周海洋, 学校安排他插班到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班进行学习, 并将为他建立一个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老师的导师组, 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三、在强调人才的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人才的非智力因素。

要成为精英分子, 担负起中国未来社会领导责任的人, 一定是有道德、有责任感、讲诚信、有爱心和有创新精神并掌握了相关领域专门技能的优秀分子。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中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思想。在现实名利观的影响下, 很多学生心浮气躁, 特别是对于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班不感兴趣, 如2010年9月武汉大学新成立的“弘毅学堂”面向全校2010级高考理科类本科生选拔招生。弘毅学堂共开设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物班、计算机班等5个学科班, 各班招收学生20名, 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 目的在于培养基础学科领军型“大师”。就读该专业的学生须具备甘于寂寞、不受名利之心影响潜心基础学科研究的献身精神, 许多家长和学生在报名时主要考虑的却是就业的利与不利。在地方高校选拔进行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时除注重人才的智力因素外, 更要强调人才的非智力因素。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就要对学术天生热爱, 并为之刻苦钻研, 要隐忍学术探索中的无穷艰难, 甚至要安于清贫寡欲的平淡生活。然而, 迫于就业压力和现实利益的考虑, 许多学生对那些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数、理、化专业已经不感兴趣, 对文、史、哲专业也不感兴趣, 而热衷一些与经济、资源直接相关的专业, 几近盲从。很多学生进来时成绩很好, 智力水平相对较高, 应付知识性的学习绰绰有余, 但由于没有超越功利之上的心理动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与探讨的深层次, 心态屈从于社会时尚, 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兴趣, 专业志向茫然, 不能真正潜心学习, 缺乏钻研精神, 到头来得到的不过是一些浅显的知识和技能。据2011年6月25日《哈尔滨日报》报导, 黑龙江省将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教育培养计划, 在3所部属院校和10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的基础科学领域 (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 , 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本科生进行重点培养。试点期间, 相关院校可通过自主招生、大类招生等方式进行学生初次选拔;新生进校后, 在各学科专家委员会主持下, 可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二次选拔。同时提高相关专业拔尖人才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强调个性化培养, 允许学生改变学科 (专业) 方向, 允许课程免修。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63-64.

[2]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4) .

[3]邹晓东等.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1) .

[4]张红伟等.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吴玉章学院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J].2009, (2) .

[5]初霞.黑龙江省将进行高教改革[N].13所高校基础学科尖子生可转专业.哈尔滨日报, 2011-6-25.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3

教体局人事科

2008年3月24日

关于开展宣城市第四批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

中共宣城市委组织部组通[2008]8号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全市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选拔40名左右第四批市级拔尖人才。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及范围

本次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在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在生产、流通和服务等领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人员。选拔不受单位和企业性质、人员身份的限制。外地受聘来宣工作3年以上,凡符合条件,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者也可推荐选拔。

二、选拔程序及时间安排

1、基层推荐(3月7日一4月7日)。推荐以选拔对象所在单位推荐为主,也可由市级以上学术团体、2名以上同行专家举荐或个人自荐。推荐人选需按要求填写《宣城市拔尖人才登记表》一式4份,附有关证明材料,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上报主管部门,县市区报县市区委组织部。举荐、自荐人选材料一律返回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部门。

2、主管部门审核(4月7日一4月17日)。县市区委组织和市直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基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对所属基层单位的推荐人选和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经集体研究同意后,逐人写出推荐意见,连同推荐人选的《推荐表》(包括电子版)、获奖证书复印件、作品等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联系电话:3012126)。

3、专家评审(4月21日一5月10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进一步核准推荐人选参选资格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逐人进行评审,提出建议人选。

4、组织考察及审批命名(5月11日-6月10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技局以及有关主管部门,集中抽调人员,对拔尖人才建议人选进行考察,此基础上,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定当选人选,再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表彰。

四、待遇及管理

市级拔尖人才每月享受200元津贴(时间3年),其他待遇及管理按《宣城市第四批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执行。

五、组织领导

1、选拔市级拔尖人才是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事关我市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透明度,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做好推荐工作。本次推荐不硬性划定指标,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各地各单位要本着对事业、对人才负责的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调查摸排,切实把符合条件人选推荐出来。

2、第四批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

人才办具体负责,市直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确保选拔工作的圆满完成,拟成立经济、卫生、宣传、教育、农业五个评审委员会。以上五个评审委员会分别委托经委、卫生局、宣传部、教育局、农经委提出组成方案,务必于4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正式上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各地、各部门务必于4月16日前将推荐人选及材料报市人才办,过期不报,视作自动放弃。

附件:

1、全市第四批市级拔尖人才选拔条件及补充说明

2、《宣城市拔尖人才简明情况登记表》

附件1:

全市第四批拔尖人才选拔条件及补充说明

1、选拔对象和条件

凡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一般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011年6月30日以后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企业在岗的工作人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推荐选拔。

(1)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人员,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技术人员,获得市级1等奖或2等的主要技术人员,获得国家专利,并进行推广应用的人员。

(2)转化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组织措施得力,有较大推广面积或生产规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3)带头创办或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科技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或有相关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

(4)在经济领域或管理工作中,能结合实际,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或经营措施,连续3年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省级以上荣誉或奖励。

(5)掌握高超技能,在关键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或技术革新成果显著,取得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

(6)在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新闻出版等领域,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和突出贡献,赢得较高的社会声望,成就被公认达到省级该门类的先进水平,并有作品或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7)在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等应用研究工作中,业务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或获省部级以上荣誉或奖励,并有专著出版或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市内外同行公认为我市某一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或骨干。

(8)在普及体育运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学术造诣高,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体育教练员或直接培养出全省体育竞赛前3名、国家体育竞赛前8名的教练员。

2、补充说明

(1)各地、各部门应把推荐的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同时注意把握好“五个为主”,即:在专业上,以自然科学特别是应用科学为主;在成果上,以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主;在岗位上,以专门从事专业技术或企业管理工作为主;在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在时限上,以近3年来取得的成果为主。

(2)上报材料时,需将推荐对象2005年后的获奖证书、论文复印件、论

著上报。

(3)凡第三批市级拔尖人才,在近3年中又取得了新的成绩,符合市级拔尖人才选拔条件的,可再次推荐选拔。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4

崂办发„2008‟18号

────────★────────

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办公室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青岛市崂山区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各部委,区直各部门、单位,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办公室,青岛高科园管委会综合处,驻区有关单位:

《青岛市崂山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办公室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0月14日

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推荐和选拔的重点是在我区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取得突出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贡献特别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六条 拔尖人才推荐对象应当是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

(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前三位人员、二等奖的前两位人员和三等奖的首位人员;获青岛市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前两位人员和二等奖的首位人员;

(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三)获得国家设计奖、省优秀设计奖一、二等奖、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四)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首位人员,并具有较大科学和实用价值的;

(五)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六)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管理知

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或学术团体申请,材料核实后,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确定推荐人选应当广泛征求单位职工意见,并在本单位显著位臵公示三天,如无问题,由推荐单位与被推荐对象填写《崂山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登记表》,连同反映推荐人选成果业绩的原始材料及复印件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一并报崂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个人自荐的,可以由个人直接报崂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格审查。区委组织部(人事局)会同区科技局等部门和单位,聘请专家和学者,对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

(四)专业评审。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若干个专业评审组,采取审阅材料、集中评议和专家实名表决相结合的方式,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推荐人选进行专业评审,提出专业评审意见。

(五)组织考察。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具体情况,确定考察人选比例。组成考察组对人选进行综合考察,重点核实人选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成果业绩等情况。

(六)社会公示。崂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通过综合考察的人选进行审核并提出初选人员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征求纪检、监察、司法等有关部门意见。

(七)组织审批。将经公示无问题的初选人员名单,(二)重点扶持。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当由所在单位优先申报,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优先拨付。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列入重点计划,给予经费支持。

(三)实绩考核。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对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时报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按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组织对拔尖人才进行考核。

(四)培训教育。将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两年至少轮训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5天。

(五)走访联系。建立区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负责同志与拔尖人才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及时掌握情况,听取拔尖人才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六)宣传表彰。积极宣传贡献突出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第十一条 区财政在资金上对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给予保障,把相关经费纳入区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拔尖人才的政府津贴及目标考核、走访、休假、培训、查体等有关管理工作,专款专用。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5

关于开展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暨第五批学科技术带头人选拔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区工委、管委,昌黎镇各街道工委、办事处,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重点骨干企业:

为深入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七次会议精神,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全县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全县优秀人才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技术优势,培养带动一支服务于建设“生态、实力、活力、美丽”新昌黎的人才队伍,按照《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和《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规定,决定在全县开展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第五批学科技术带头人的推荐选拔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评选范围:凡在我县科研、生产第一线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相关学科和社会科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2周岁(1964年以后出生);对贡献大、名望高、身体健康仍从事研究领域工作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第五批学科技术带头人

全县各行各业(教育、卫生、交通、城建、文化、新闻、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财政、规划等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评选。以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科理论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业绩突出,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实绩特别突出的人选,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评选数量根据“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

二、评选工作原则

(一)坚持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则。要围绕全县“四区五园驱动,三城六业崛起”发展战略,打造京唐秦轴线上的“微中心”,为实现“生态、实力、活力、美丽”昌黎发展目标服务。

(二)坚持注重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原则。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体现社会和业内认可。

(三)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在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政策、程序、结果等把握和运用时 做到公开透明。

三、评选条件

(一)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县级拔尖人才推荐对象必须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013年以来在专业技术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市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发明奖、星火奖、优秀设计奖、新产品奖等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在应用技术研究发明、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推广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等工作中,解决了疑难问题或关键性技术,主要产品经市以上部门检验合格,其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主要完成者。

3.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首创和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使企业主要指标达到市内同行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居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或方法获市级以上奖项者。

4.在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或引进工作中,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其成果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主要完成者。

5.在市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重点项目中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或组织者,解决了重大理论或关键性技术难题,做出突出贡献,并获市以上奖励的人员。6.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对本专业技术有较大突破和创新,在市内外有较高声誉,其成果填补我市医疗、预防、保健等专业一项空白的主要完成者,并获市以上荣誉称号者。

7.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成绩显著,或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改革方面有较大突破、创新,成果得到市内外公认,并获市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8.在文艺、体育、新闻等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贡献突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市内有较高知名度。

9.在其它行业具有特殊才能,做出特殊贡献,取得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较高声誉的人员。

(二)第五批学科技术带头人

参加学科技术带头人评选以近三年工作成果和实绩为依据,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务实创新、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能够解决科研或生产中重大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根据需要提出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制定可行科研方案的技术人员。在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方面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者(指前二名)。2.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贡献突出、成绩显著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四年内连续承担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突出;近三年内担任教研(学科、备课)组长,时间累计2年以上;三年内参加省、市课堂教学业务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在医疗卫生行业中业绩突出,门诊量、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名列前茅,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称号,近三年来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3.在农林、畜牧、水产、水利等农业生产一线从事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引进实验示范粮油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新增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每年引进实验示范蔬菜新品种30个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节本增收效果达到300万元以上;林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超过1万亩,新增纯效益在50万元以上;每年组织面向农民的科技活动20次以上,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人以上,普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亲自授课达到10次以上,正规专业教学达到40学时以上,直接培训农民300人次以上。

4.在交通、城建和城乡规划等工作中,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主持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科研、规划、勘测、设计、咨询、施工、质检、建设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有重大技术革新,能够解决关键性的复杂技术难题,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在文学艺术、新闻宣传等方面专业造诣较深,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并在同行中得到公认。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所创作或表演的各类文艺节目,在国家、省、市级演出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并在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三年来,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其它文艺文学作品1篇、省级2篇、市级3篇。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近三年来有代表性学术专著或科研成果、论文正式出版或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媒体(包括省级)发表各类文章60篇以上。

6.多年从事财会工作,对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理论有一定的研究,并能利用会计知识解决县内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一些会计核算的疑难问题,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担任企业集团或中型以上规模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财务处(科)长5年以上,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取得特别显著的成绩。主持和指导县、乡镇、县属各业务主管局或部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会计检查中,业绩显著,贡献突出者。参与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或办法,且经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7.在其它行业具有特殊才能,做出特殊贡献,取得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县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评选程序及要求

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学科技术带头人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和主管部 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最后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确定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第五批学科技术带头人名单。具体安排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5月20日—5月27日)制定下发评选通知,在《昌黎日报》、“昌黎党建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公开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和办法,动员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在全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推荐阶段(2016年5月28日—6月20日)人才的推荐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个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组织评议后经主管部门同意择优确定推荐人选。

1、个人申请。申报人员须认真撰写个人申请材料,详细说明2013年以来主要工作实绩,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实绩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原始材料及近三年的工作总结。

2、组织推荐。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学科技术带头人人选的推荐工作坚持扩大民主、优中选优的原则。基层单位通过召开班子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要求向主管部门推荐合适人选。主管部门根据评选条件对基层单位推荐人选进行考察,并择优确定推荐人选,向县委组织部推荐。

(三)评审阶段(2016年6月21日—7月20日)

1、初审。由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卫生、畜牧、农业、林业、文化等相关部门组成评审小组分系统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学科技术带头人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初选人名单。

2、评审。由县委人才办抽调有权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并报经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负责评审工作。召开评审会议,在逐人审议评选材料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按得票多少确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初步人选。

3、考察。初选名单确定后,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基层单位对初步人选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四)审批、公示阶段(2016年7月21日—7月31日)

1、审批。根据评审委员会评选结果和组织考察情况,确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人选,人选名单经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通过后,呈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2、公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人选名单经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7天公示,对公示期间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由县委组织部及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经调查确实存在问题的取消资格;公示结束后,符合条件的由县委组织部报县委批准,正式列入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管理序列。

(五)命名表扬和宣传阶段(2016年8月1日—8月31日)对新评选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进行命名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县委人才办将认真总结人才事迹材料,在县电视台、《昌黎日报》、“昌黎党建网”等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好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县专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组织领导

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工作是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作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评选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抽出熟悉业务的人员从事评选工作。有关部门、基层单位在评选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坚持条件,择优选拔,保证质量,切实把一批精通专业、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专业技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中。

六、相关要求

(一)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严格执行《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有关上报材料及要求如下:

1、推荐单位评审报告一份。内容包括推荐工作程序、候选人人数、所推荐候选人的排序等情况。

2、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评审一览表(见附件1)一份。各单位初审后按顺序填写推荐人选,并加盖公章。

3、候选人材料。①报送推荐人选事迹材料(1000字以上)、《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表》(见附件2),须粘贴候选人本人正面免冠小2寸彩色照片,并加盖本人所在单位和推荐单位公章。②代表性的成果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主要著作复印封面、序言(前言)、目录、后记、版权页,论文复印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版权页等。管理型人才报送的有关经济效益的报表,要有财税部门的证明。对评选拔尖人才具有决定作用的奖励证书、重要论著等材料,要随复印件一并报送,由县委组织部审验后退还。

4、为便于评审,上述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后,装订成册,一式2份,装订顺序为:①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表;②成果获奖证明及论著、企业经济效益报表、认证证书、技术合同书、科研课题及项目批准立项文件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③荣誉证书复印件;④其它(含毕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等);⑤事迹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材料一份,内容含附件1和附件2。

(二)评选学科技术带头人要严格执行《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有关上报材料及要求如下:

1、呈报推荐评审报告一份。内容包括推荐工作程序、方法、人员、综合排序等情况,并加盖公章;填写《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推荐情况一览表》(见附件3)。

2、报送推荐人选事迹材料(1500字以上)、《昌黎县学科技 术带头人申报表》(见附件4),须粘贴本人正面免冠2寸彩色照片。

3、呈报有代表性的成果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主要著作复印封面、序言(前言)、目录、后记、版权页,论文复印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版权页等。对评选具有决定作用的学历职称证书、奖励证书、重要论著等材料,要随复印件一并报送县委组织部干部三科审核。

4、为便于评审,上述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装订成册,一式3份。装订顺序为:①报卷封面(见附件5);②卷内目录(见附件6);③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申报表;④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⑤各种奖励证书、荣誉证书、论文著作及代表本人研究成果的材料复印件;⑥被推荐人事迹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材料,内容含主管部门推荐评审报告、被推荐人事迹材料、附件

5、附件6;文字材料内容一律用仿宋3号,标题用宋体小2号。

(三)拟推荐参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不重复推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人选;参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落选的,转入学科技术带头人评选。附件可从clxjfsx@163.com邮箱下载,已标红臵顶,密码clxjfsx1005。各相关单位务于6月15日前将推荐材料报送县委组织部干部三科。联系电话:2028343

附件:

1、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评审一览表

2、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申报表

3、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推荐情况一览表

4、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申报表

5、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报卷封面

6、昌黎县学科技术带头人卷内目录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6

各学院:

根据《关于开展2014“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2014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41项(省立省资助8项、省立校资助33项); 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践计划9项(省立省资助2项、省立校资助7项);

2、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

3、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12项(省立省资助6项,省立校资助6项);

4、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项目数不限;

5、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3门。

二、申报对象与条件

1、项目申报对象与条件,按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各相关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办理,文件见附件5。

2、本次参评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为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期间在省内学位授予单位获得的学位论文。获评的优秀学位论文在“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挂出,供其他研究生学习、参考。

3、本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项目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分“课题研究类”项目和“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并行类”项目。优先支持《2014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参考选题》(附件3)的相关项目。

4、原省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特色项目、长三角论坛项目等,均列入“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并行类”课题项目,省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及其它培养单位均可申报,同等条件下对省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的项目优先立项。

三、申报办法

1、各学院择优推荐申报项目;

2、申报项目面向具有硕士及以上授权学科,对已经获得过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者不得再次申请;

3、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提交学校审议,并确定最终上报名单;

4、申报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申报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6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材料上报江苏省学位办。

四、日程安排1、4月14日 布置申报工作;

2、5月8日 各学院上交申报材料;

3、5月9日 组织专家评议;

4、5月12日 提交学校审议;

5、5月13日公示;

6、5月20日 将申报材料送交省教育厅。

各学院材料最后递交时间为5月8日17时前。所有材料格式及要求见附件

2、附件4。

材料送交地点:培训楼N404

联系人:葛苏放;电 话:58731015 ;

E-mail: nj009@126.com。

研究生院

2014年4月14日

附件1:关于开展2014“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2:2014“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材料报送要求附件3: 2014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选题参考附件4:2014年创新工程各类表格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7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发布日期:

2014-10-30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粤创新创业,根据《2014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申报公告》(附件1)文件要求,现就组织开展2014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详见申报公告。

二、申报要求

1.今年团队申报类型分为“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产业化”两类。其中,“应用基础研究”类团队资助总额不超过本团队总资助额的30%,“技术研发产业化”类团队资助额度不超过其项目预算的50%。“创新药物领域”临床前研究团队仅限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团队申报,且资助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各申报团队及其申报单位须认真填写申报类型。

2.团队预期取得成果情况,由各申报团队视项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其中“应用基础研究类团队”注重成果的创新性、前瞻性、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他研发产出,如获得国家级高水平项目、高质量论文发表、核心专利产出及支撑产业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技术研发产业化类团队”注重核心技术创新、战略产品研发、销售利税、技术市场成交额及带动相关产值等方面指标。

3.形式审查中,团队带头人因任一项形式审查不合格的,无论是否满足“团队至少5名成员”条件,该团队形式审查不合格。团队核心成员中,有任一成员因任一项形式审查不合格,须删除该成员。删除形式审查不合格成员后仍满足“团队至少5名成员”条件的团队通过形式审查,删除形式审查不合格成员后不满足“团队至少5名成员”条件的团队,不得增补或替换核心成员,整个团队形式审查不合格。

4.团队成员(含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如在外省担任院士、国家级研究平台负责人、长江学者等重要任职的,须提交《保障来粤工作时间说明函》,承诺入选后将人事关系转入广东省内用人单位并全职在粤工作,告知保障来粤工作具体方式,并亲笔签名确认。如无提交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5.今年形式审查将对团队成员知识产权情况(包括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关联性和权属性进行核实,并形成知识产权审查报告,作为评审重要参考资料提供给各阶段评审专家,各申报团队须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6.申报团队及其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填写项目总预算;经专家评审项目总预算严重失实的,取消参评或入选资格。

7.申报团队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原则上均应归申报单位所有。如团队及申报单位协商另行约定的,可从其约定,但这类成果均不列入团队项目预期取得成果范畴。

8.团队成员(含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下同)为创新长期、外专千人、青年千人、溯及既往、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等省外千人计划入选者,视为国内引进人员,引进后需连续五年全职在粤工作,且需将千人计划关系转入广东省内管理。团队成员为外省创新短期、创业千人计划入选者,入选后需提交外省千人计划合同已到期相关证明或外省千人计划合同解约相关证明或境外单位解约相关证明。

9.同一单位不同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之间的人才流动,以及引进后在申报单位省外、国(境)外研究机构或产业化公司工作的,不在此次申报范围之列。团队成员现用人单位(即引进单位,广东省内单位)与团队成员原用人单位(广东省外单位)存在隶属关系的,须提交原用人单位出具的承诺函,承诺该成员入选后将全职在广东省现用人单位工作,且将人事关系转入广东省现用人单位。

10.申报书及申报附件一经在线提交至专项办后,不再退回修改。申报书中所有填写内容须与附件佐证材料一致,如有缺失、虚报、前后矛盾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详见附件4),取消后续评审资格。

11.申报团队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即可下载《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承诺书》(带水印PDF版本,附件6),打印并请各团队成员逐一亲笔签名确认申报。该申报承诺书可替换纸质版正式申报书相应内容,其法律效力等同正式版纸质申报书内相应内容。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一经亲笔签名确认的,即视为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个人已知悉申报书内容并了解在团队中将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2.申报团队及申报单位所提交的申报书及申报附件等申报材料,均应真实、合法、有效。如有弄虚作假的,视为自动放弃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资助资格,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赔偿相应损失,申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三、申报流程

2014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实行网络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团队及申报单位(即用人申报)通过广东省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网址:http://rc.gdstc.gov.cn)进行注册,各申报团队自2014年11月1日起,可登录平台进行在线申报。具体流程如下:

1.单位注册。首次注册的单位请登录平台,由单位管理人员注册单位信息,获得单位申报账号和密码。该账号仅用于本单位相关人才专项及申报团队管理,无法进行项目申报;如需申报项目,可登录平台完善单位信息并为本单位申报团队创建申报账号。已在“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注册过的单位继续使用原有账号密码登录平台。(注:如忘记账号密码可登录平台首页“下载中心”栏目,下载《找回单位账号或密码申请表》填写盖章后传真至020-83163914)

2.团队申报。申报团队从单位管理人员处获得申报账号后,即可登录平台完善团队信息并在线填写申报书,在线提交至申报单位审核。

3.单位审核。申报团队在线完成申报材料的填写和提交后,由申报单位对其填写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申报流程提交至上级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单位需对申报团队提交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负责。形式审查不通过者将取消评审资格,请各单位严格把关(详见附件3、4)。

4.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申报单位审核通过后,由其归口管理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核推荐,并按系统要求提交至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申报材料提交到专项办后不再退回修改,请各归口管理部门严格把关(详见附件3、4)。

各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如下:

(1)市、县(市、区)辖管申报单位(含非公有制单位),由地级以上市委组织部牵头,地级以上市科技局负责上报专项办。

(2)省直申报单位,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材料后上报专项办。

(3)中直驻粤单位,经所在单位审核材料后上报专项办。

(4)其他非公有制单位,经所在单位审核材料后上报专项办。

归口管理部门账号密码获取方式如下:

(1)归口管理部门的用户名与密码由专项办统一创建。

(2)初次在平台获取账号的科技管理部门请填报《归口管理部门用户名与密码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传真至专项办,专项办核实后进行用户名与密码分发。

(3)已获取“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登录账号的部门请继续使用原有账号密码登录本平台。

(4)如忘记账号密码可登录平台首页“下载中心”栏目,下载《找回用户名、密码申请表》填写盖章后传真至020-83163914。

5.申报团队下载正式版本申报书并进行打印装订。申报书在线提交至专项办之后,申报状态显示为“等待专项办预受理”,专项办点击预受理后,平台生成正式版本PDF申报书(带有水印号,无草稿字样),团队申报状态显示“等待受理纸质材料”。申报团队登录平台下载正式版本PDF申报书,并按申报指南中《纸质版申报书及申报附件规范装订与提交说明》(附件3)相关要求进行打印装订。打印装订申报书的同时,还需打印装订申报附件及刻录申报光盘。申报书一式15份,申报附件和光盘各一式2份。

6.纸质版申报材料逐级盖章。申报团队按要求逐一在申报书上签名确认申报后,逐级提交申报单位、归口管理部门盖章。其中地市归口管理部门包括市委组织部门和市科技部门。

7.归口管理部门正式行文推荐申报团队。申报团队将纸质版申报材料送交归口管理部门后,由归口管理部门盖章确认推荐申报,并填写《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团队推荐情况汇总表》(附件5),以正式行文方式择优推荐其申报团队。其中,地市申报团队需所属市委组织部门和市科技部门联合行文进行推荐申报。

8.提交纸质版申报材料。申报团队将纸质版申报材料送交归口管理部门后,由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将纸质材料送交专项办,其中地市申报团队由所属市科技部门统一送交。申报材料一经提交,不得更改。

9.形式审查。收到团队纸质申报材料后,专项办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工作,对申报材料的合规性、一致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核实。申报书中所有填写内容须与附件佐证材料一致,如有缺失、虚报,前后矛盾者,视为形式审查不通过;形式审查不合格者(详见附件4),取消后续评审资格。

四、申报时间

2014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至2014年12月30日截止在线申报,纸质材料送交截止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具体安排如下:

(1)团队在线申报及申报单位在线审核应在2014年12月15日17:00前提交归口管理部门;

(2)归口管理部门在线审核应在2014年12月30日17:00前提交专项办;

(3)专项办预受理结果应在2014年12月31日17:00前在线反馈申报团队;

(4)申报团队及其申报单位应在2015年1月10日17:00前将纸质版申报材料送交归口管理部门;

(5)归口管理部门应在2015年1月20日17:00前将纸质版申报材料送交专项办。

五、注意事项

1.本通知及申报要求解释权归属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申报团队及申报单位应按上述申报时间进度要求,合理安排各申报环节时间。逾期未完成申报书及申报附件的在线提交的,视为申报无效,相关责任由申报团队及其申报单位自行承担。

3.由于申报附件扫描上传工作量大、耗时长,请各申报团队提前按照附件提交要求准备并上传申报附件,避免在最后一天集中上传,造成网络堵塞,影响申报材料的及时提交。

六、联系方式

负责部门: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办公室

业务咨询:(020)83163632、83163351、83163919

技术电话:(020)83163358

传真电话:(020)83163914

附件:

1.2014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申报公告

2.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书

3.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指南

4.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5.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目录

6.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团队推荐情况汇总表(归口管理部门填写)

7.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承诺书(带水印PDF版本)

广东省科技厅 2014年10月30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8

【摘 要】21世纪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高校辅导员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独特作用。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宣传员;加强目标引领,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导航员;积极沟通协调,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联络员;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勤务员。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学识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2]并且“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6次提到“拔尖创新人才”,强调“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还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5]。可见,拔尖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越来越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呢?郝克明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6]张秀萍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雄厚基础的学术研究型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指应用研究领域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三是指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7]可见,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处于所在领域或行业的领先水平,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重大问题,自觉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先后陆续开设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验班、创新班、精英班等专门班级,有的高校还创办了以著名科学家或教育家命名的院系或书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作为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目标引领,积极沟通协调,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宣传员、导航员、联络员和勤务员,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争取早日建成人才强国。思想引导: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宣传员

高校辅导员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激发授课老师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大学生和授课老师无动于衷辅导员一头热的现象。

1.1 向大学生宣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方面,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人人渴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和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消除部分大?W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和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政策和具体举措

一方面,辅导员要向广大学生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具体举措,实现大学生人人知晓国家和学校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院系和专业的特点,结合培养方案和毕业出路,解答大学生的疑惑,使大学生对学校和院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举措有更清晰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避免盲目性。辅导员要吃准政策和文件精神,把政策和举措讲透彻讲明白,避免主观臆断。

1.3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来,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辅导员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和讲座,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大学生去接触和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引导到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方向上来,避免大一新生无目的无目标无意识地学习,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对于特殊情况的大学生,辅导员要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目标引领: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导航员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牢牢把握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这个中心目标不动摇。

2.1 人才目标引领:培养的是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才

辅导员要密切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防止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现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防止人才培养出现“放水”或打折扣的现象,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考试能考99分或100分。培养的是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是那些有点小聪明、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大学生面临的诱惑和选择越来越多。对那些具有培养潜力的学生,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目标引领。辅导员要深入了解他们,与他们深入谈心,把他们的目标和学习动力转移到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上来。对那些虽然有培养潜力但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坚定目标和选择,尽早进入学习状态,争取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2.2 价值目标引领: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9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郝孟佳)近日,教育部20第3次新闻通气会召开,会议介绍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半年多来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情况。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在会议中表示,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刘桔表示,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就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立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的学生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拔尖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实施。参与高校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该计划学习。

作者:郝孟佳 中国大学网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大学网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10

1拔尖人才专业认识实习的创新发展

1.1建立了层次清晰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与内容

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的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分为实习基础层次、现场实习层次、总结分析层次等三个层次。实习基础层次主要由专业知识专题讲座、典型工程案例视频和仿真模型基地参观等环节组成,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现场实习层次主要有国内现场实习和国外现场实习,内容涉及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城市供水处理技术领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领域、流域污染控制领域、环境生态修复领域、高端仪器分析技术以及环境管理领域等,其目的使学生在国际视野下直面全球环境问题、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以及先进的环境管理等,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总结分析层次是实习结束,学生编写实习报告,进行中外环境技术比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表自己的感想。在此基础上,学生制作展板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巡展,在环境科学系层面上组织进行PPT交流,邀请全系学生乃至环境学院学生参加,使学生达到来自多途径实习知识及成果的“共享”,进一步丰富了认识实习创新发展的内涵。

1.2形成学科优势、社会资源与一流师资为认识实习服务的运行机制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专业认识实习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在上海市及周边地区与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环境治理企业及环境监测与管理部门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利用科研资源建立了科研型实习基地、利用科技优势建立了仿真模型辅助实习基地等模式,确保了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专业认识实习的顺利实施。在级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的专业实习中,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专业的学生一起组成认识实习团队,配以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团队,开展了同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联合暑期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了与地方高校合作的专业实践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本教改课题还借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学校对外交流等平台,积极推进海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使学生走出国门进行专业实习教学;通过中外环境治理技术、环境管理及教学对比,拓展了学生国际化的环境教育视野,提升了学生站在全球视野看待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全球性的能力。学术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参加实习教学是保证实习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授班主任机制的建设是创新实验区的一大特色,教授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导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所在班级学生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工作;每年还吸引一批科研教学一线的教授、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实习教学,保障了国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授课题组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也直接参与实习教学工作,构成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并举的实习教学队伍,保证了实习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了一流师资、一流资源为本科实习教学服务。

1.3实现现代教学手段全面提升认识实习质量和时空效率的教学模式

针对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认识实习涉及面广,工程类型多,工艺过程复杂,实习基地遍布各地,实习时间、地理位置及经费制约等因素,发挥以数字模拟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虚拟教学手段的作用,成为认识实习内容、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补充,拓宽认识实习的内涵,大幅度提高实习质量和时空效率。目前,拍摄了多类型的实习教学视频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进行学习,不仅为学生锻炼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丰富了实习教学内涵,探索了实习教学发展模式。

1.4拓展学生环境问题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交流能力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新的改革和尝试,并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内实习的同时,注重国际实习的开拓,努力争取与国外知名大学和企业合作,使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的学生赴国外实习。我们充分利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和亚太地区大学联盟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创造国际实习交流的机会。目前,与加拿大、韩国、日本、肯尼亚、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现场实习工作,并与当地高校开展实习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境外高校先进的.实习教学理念和方法。自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成立以来,组织每届学生集体去国外或地区进行实习,2010级环境科学创新实验区29名学生参加了“中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及技术的比较”的暑期学校,去日本福冈、九州进行专业实习并与日本九州大学进行学习交流;级创新实验区33名学生去中国台湾高雄进行专业实习并与高雄大学师生开展“两岸环保青年交流与对话学习”活动;级25名学生去非洲肯尼亚进行了主题为“郑和之舟”的生态环境实习。通过暑期学校、暑期夏令营、短期交流等方式开展国际化联合实习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国外进行实习交流的机会,感受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世界眼光,拓展思维空间和领域。

2结语

关于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的通知 篇11

当前,学院正处于巩固评建成果,加强内涵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创建节约型校园,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快学院建设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提升学院师生道德素养,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培养优良校风的重要举措。为此结合学院实际,就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本理念,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从学院发展大局出发,从师生员工根本利益出发,从学院和个人实际出发,量入为出,严格执行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增收与节支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支、节时、节水、节能、节材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引导,加强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减员增效;采取节约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加强检查监督,杜绝奢侈浪费;强化节约意识,提升道德素养,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确保学院实现增收节支的既定目标,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为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和保障。

三、工作原则

(一)加强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顺利推进,学院成立创建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名单如下: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其他院领导

成 员:各处室、系(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全院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划、组织、指导、检查、监督;

2.编制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意见,审查各部门的实施细则; 3.审查学院水、电、车辆等使用计划和节约计划,并对使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并建议学院行政对不合理使用资产造成损失者予以处理;

4.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宣传工作,结合学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宣传月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长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监察室、财务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管理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产业办相关人员兼任。

其主要职责是:

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创建活动;

2.经领导小组授权下达相关指令,监督执行和整改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和相关问题上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二)加强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宣传教育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宣传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等文件精神,广泛深 3算,将有限的经费有重点的进行预算安排。严格执行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确保顺利完成预算。

3.节约通讯费用。接打电话言简意赅,不打聊天电话,减少通话时间,严禁用办公电话拨打各类声讯台。

4.节约印刷、复印以及宣传用品的印制费用。

5.节约差旅费及会务费用。严格审批和控制出差开会活动,严格控制出差人次。参加各种协会召开的会议、集体外出考察以及出差到省外的,均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批。提倡出行乘坐快客、火车,确因工作需要派车出行的,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出差交通费用的报销,严格按照学院相关财务制度执行。

(二)严格控制和管理,节约水电油资源

1.健全水电车辆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成本核算,促使水电车辆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加强对综合楼、教学楼、行政楼等公用部分的用水、用电管理,加强水电设备管路的日常巡回检查和维护管理,明确专人监管,合理控制公用部位的用水用电。学生公寓用电采用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实行限功率管理,杜绝恶性用电。

3.逐步淘汰高耗电设备,积极采用节电新技术、新产品。安装或更换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水龙头尽量开小,用完随手关闭,坚决杜绝各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4.加强照明用电管理。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学生寝室等场所要尽量使用自然光。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尽量减少灯管数或安装自动控制开关。杜绝照明用电浪费行为,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做到下班后及时关灯,防止长明灯现象的发生。

5.加强办公电器用电管理。要尽量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碎纸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长时间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禁止未经批准私自在办公室安装使用各种电器。

(三)加强车辆使用管理,节约运行开支

(五)坚持规范、节俭、务实的原则,做好学院公务接待工作

1.进一步完善学院客餐管理办法,按照有利公务、遵行礼仪、节俭务实、分级分类的原则做好学院的对口接待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学院有关规定,把握好接待工作的标准和尺度,不超标接待,不重复宴请,做到既热情周到,又适度得体。

2.严格接待标准,从严控制接待规模和规格,饭菜突出地方特色,不上高档食品,一律使用本地酒水。

3.不准用公款宴请非工作关系客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勤俭办一切事情,严禁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

4.学院内部各部门间不得借工作之名相互进行公款宴请,学院内部会议不安排公费用餐。

(六)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院内资源的使用效益 1.本着“急需、够用、略有超前”的原则做好仪器设备、办公家具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要按照教学、科研、办公工作的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使用率高、学生收益面大的教学设备,优先安排学术队伍强、科研成果多和效益相对较高的科研设备。

2.规范采购制度,严格招标程序。完善物资采购的制度和程序,健全有院领导和监察、财务及使用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标工作小组。批量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小型工程项目实行公开询价;零星、应急物资采购实行使用部门、计划财务处和产业办共同采购。

3.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要严格国有固定资产的清理、管理,严格执行学院教学、科研、行政设备添置、更新审批制度及报废审批手续,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加强学院资产新购论证和计划管理工作,完善物资计划基本数据库,合理规划和配置校内资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盘活闲置资产,进一 7

(三)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节约激励和浪费处罚机制 学院要在创建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和安排下,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节约激励和浪费处罚机制。要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开展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之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成立院系两级督查队,定期巡察,严格检查,对违反学院规定、工作被动的部门或个人的浪费行为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相应处罚;定期召开建设节约型校园经验交流会,组织评选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上一篇:未来规划的高中英语作文下一篇:课题申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