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观后感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了凡四训观后感(精选10篇)

了凡四训观后感 篇1

一视频的开始是两名考生回乡,其中弟弟未中榜,并且对父亲出言不逊,甚至埋怨考官的不是,作为其父的主人翁袁了凡,决心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行善的故事。袁了凡偶然相识了算命极准的孔先生,卜了几卦,屡屡皆中,因此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相信了自己命中不该科第功名,不该有子嗣。在袁了凡对自己命运无欲无求的时候,遇见了云谷禅师,对其讲了立命之学,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幡然悔悟,岁给自己改名了凡,意思是不愿意落入凡夫俗子的窠臼,并且改过自新,修善积福。云谷禅师说,如果只相信命,吉,如何趋之;凶又如何避之。要立自己的命,谦虚改过,努力修德,转变自己的命运。孔先生算他,岁有大厄,而袁了凡当了县令也不忘修善积福,他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主动减免农民的税负,还积极植树固堤,很是得民心。岁那年安然无恙,并未有大厄,还平平安安过了许多年。

二立命之学中讲到:仁义道德,功名利禄要如理如法地去求,要向内心去反省。不在自己内心中追求,而只向外面去攀缘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原命中有的,并不是求的。命中没有的,还是得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荣华富贵,不从自己内心的求,所以没有利益。因此,积善福,不信命,才是关键。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非常大。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化。孔先生给了凡算的无功名无子嗣:不应该科第功名,因为科第中人皆有福相,并不断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了凡不耐烦剧,不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过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不应该有儿子的原因:

①正所谓地之惠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而了凡有洁癖。

②和气能育万物,而了凡善怒。

③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

④多言耗气。

⑤好饮酒,消散精气。

⑥彻夜长做不注重保养元气元神。其余过错尚多,不能悉数。云谷禅师说:“知道了福薄和不生儿子的原因,就要改过自新,积功累德,包容别人的过失,爱惜自己的精神。《天道》中也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中也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的不能得科第与不能生儿子是天作孽,尤可得而为之,扩充德行,努力行善事,多累积阴德,这是自己所造之福,哪里会有不享福报的道理呢?”

三了凡生活的年代不如现在,尚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改之,作为新时代人,我们也要学一学了凡先生倡导的,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2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3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4

第一章立命之学:说的是命由天定,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第二章改过之法:从心理,环境,方法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改过,心理上要有羞耻心、恐惧心和勇气;环境上要有身边好友亲人的时时提醒,以及鬼神的暗中监督;方法上改变动机最重要,改变信念次之,实在不行就强制改变行为。

第三章积善之方:首先通过十个小故事让我们理解善恶的特性,包括真假、端曲,半满,真假,大小是非等,然后提出实践性很强的十个行动建议: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

读了凡四训 篇5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

《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与人为善”、“护善念”。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谦德之效” “满招损,谦受益”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篇6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通过学习使我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创造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训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人。要想改造命运,不被命运束缚住,就应当遵循“断恶修善”、“灾消福来”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这却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就要不但改过,还要积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

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与人相处,待人谦虚了,从中学习,自然便有了进步。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在教我们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和存好心。现如今社会上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人心来讲,了凡四训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同时,对国家社会的安定,也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篇7

《了凡四训》这本蕴含“命运”的大智慧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穷尽一生经历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后代特别是儿子袁天启——意识命运的本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向善的方式,以及行善积德因果回报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成功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念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革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从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出发进行立意,用辩证法的思维论述了命运中的“命”“运”物质表现,经过后天努力而获得“新命运”,从而突出了“积极向善人定胜天”美好因果,本书是一本有利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下面从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之。

立命之学

所谓立命之学就在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从唯心角度和朴素唯物角度,通过信奉儒家、道家、佛家开始觉得命已被算定,从此听天由命,到后来受到佛家高僧指点,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

改过之法

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体现在工作上改正错误的行为和方式,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和行为。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改过要发三心:耻心、畏心、勇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积善之方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生命这是种善行也为我们行善找到了方向。《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行善事,福泽绵延。

谦德之效

谦德之效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谦卑的心,《书经》曰:满招损,谦受益。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也淡定自若、为人谦和,不仅自我提升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感到舒服和受益。

读过这篇文章,对我来说醍醐灌顶。从前,因受儒家思想教育,知道要从正、行正,也知道从善、行善,也不敢做过火、出格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入地反省过自己。从那之后,立志必需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力。本人虽已近知天命之年,但遥想“三国”吕蒙,在壮年时受到主公孙权启发,努力熟读兵法书卷,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兼备的统帅将领,也曾击败了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成就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和“非复吴下阿蒙”,为时未晚。读此此文后,本人便长存了知耻心与害怕心,英勇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

了凡四训读书心得 篇8

然而,快乐的反面「苦」并非是我们想丢就能丢,事实上它是丢不掉的。「苦」的因、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佛家讲是「我执」,一种执为自我的心。「我执」愈强时,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会造成别人的很多的问题。比如:怀有瞋恨心。一个人心中对他人、对社会总是充满怒恨、嫉妒心,这人不仅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我们可以发现这世界上的人也好,各种动物也好,都有「我执」这个烦恼。时常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多一点,总是观察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关怀比对自己少一些。我们总是执着「我」。

破除“我执” 是人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内容,同时也是整个东方哲学的核心。佛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除“我执”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方法。其实不光佛法,我国古人讲的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就是以是否破除“我执”作为最主要的区分标准。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为有“我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已经(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破除“我执”。关于破除“我执”,佛门中有很多方法。同时破除“我执”有很多层次。实证无私是一种层次,超越生命意志(末那识)的束缚是又一种层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见性)是最高层次。可以说,整个学佛的过程都是破除“我执”的过程。

自私心理和人类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更多是人性局限性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产生扭曲欲望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无一例外是人们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会对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维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达到更高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对于现代人,领会破除“我执”的意义和基本境界,即使做不到无私、见性等最高境界,但是在领悟的过程中,人经常进行自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当一个人确实去思维、正视这个心上的烦恼,也就是「我执」这个问题,并且愿意透过修持来去除这根本问题,这个人是有可能得获真正的快乐,而这个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富贵、儿女、长寿都是人在人世间最执著的东西,所以,人总想留住美好的东西,控制命运、控制世界,这是凡人本性“我执”使然。然而现代人的人生的悲喜都在于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人不审视自己内心,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

现代人的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一切福报,有些人觉得遵守道德,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相反,投机取巧的、损人利己的人并没有吃亏、甚至得到很多实在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短期利益,身体和心理统一的问题。人应当知道,一个人的平安,身体的健康,美满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这许多好事,都可以说是一种福。当他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在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许多身体上灾祸没有降临,这些是很大的福分。其实福和祸包含的范围很广。中国古人讲“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这都是告诉你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生命。

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甚至孔子在五十岁发出了“天命不可违也的感慨”。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怎样改变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人是因为先天、后天的“我执”所影响迷失了先天的本性,使人迷失的心智,无法认识命运的真相。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至诚为立人之本,明辨善恶的标准,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态,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中所讲,求外

之心,不可能得到人所想要的美好的种子。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所主导,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始终向自己内心里去寻找问题,那他就一定能够在行为上达到自己的目标。以至诚为立仁之本,“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做一名有仁义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会伴随而来,内外双得。

总之:《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有两点:一、人类所有苦恼的源泉是先天和后天的“我执”,,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二、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要以至诚为作人根本,明辨善恶,努力为别人、为社会做更大、更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了凡四训》观看心得体会 篇9

只是粗略地从头到尾翻了一下。

朦胧地记得讲的是与命运有关的事。直到最近一次心情极度低落时无意间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通过那这次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有了摸索前进的动力。而一直到现在再次重读一遍这本书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觉得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挑战无处不在。

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一样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御外界各色各样的压力。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这本书是他作于六十九岁时。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听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首先《了凡四训》的写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鉴。它不同其他讲道理的书深奥、枯燥、难懂。他将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语言表露出来。

在一个个实例中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如在“立命之学”中他用自己前后不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命应该由自己立。在“积善之方”中他列举了十个真实的例子让人很信服。他的首篇“立命之学”先阐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后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别从“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三方面阐述了改如何立命。

当然文章的内涵更让人值得深思。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呈现真善美的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以第一篇写的是“立命之学”为例。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让人们相信“命自我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中注定”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者。曾经听到过这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去问禅师:“是否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命运”。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向他一一指明了手心里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分别所在的位置。然后禅师让他把手紧紧地握住,并且问他那几根命运线现在在哪?那人回答说在手中。于是禅师笑着说;“对啊,所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凡四训》中孔道人将《黄极数正传》赠送给了袁了凡,并算定其一生的命运。了凡深信于此,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后的日子他都过得碌碌无为。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改变了其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以只要我们敢立命,一切定数都称不上定数了。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命运在不停地变化着。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他,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引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悬崖,只有失败。读完《了凡四训》之后,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钢筋水泥也割断了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本性。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压力也蜂拥而至,有些人们会向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精选的名著《了凡四训》读书心得 篇10

此篇了凡先生通过多则公案来告诉我们积善能过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了明判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了凡先生很强调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人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布施而内心期待回报也是伪善。我们凡人做“好事积善”不明善恶的标准,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你对他总是包容有佳,看似你的包容是善的,实际上你不对此人加以引导改正反而纵容他的不好的品行,这不是真正的善。也经常能看到什么高管名人捐钱“行善”,转身拿此事做文章书标榜自己,或捐钱修庙,看似行善积德,其实心中是想贿赂神灵,祈求升官发财。这些钱也花了,“慈善”也做了,最后还是没有好的福报,就是伪善假善的结果。

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颠覆性的摧毁了我之前看待很多善恶的认知。另外了凡先生提出了行善的十点刚要,都很受用,具体的还得书友翻书阅读才能真正体会运用。总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其中一两点,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上一篇:水管员责任书下一篇:“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