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推荐10篇)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1

第1节 质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实施建议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天平的用法。质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但是课程标准中并未对这一概念做过深要求,知识目标的界定只是“初步认识”。因此教材并未对这一概念进行过多讲解,只是在从日常生活物品的简单导入后,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单位。教材安排“测量质量”这一小节,主要针对课程标准中“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这一技能目标。教学中必须给予学生亲自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这一重要的测量工具。本节最后安排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实验探究,这一论断学生并不易于理解,因此也是教学实施的难点,这一探究活动除了基于对质量概念的纵深拓展外,还为随后的第二节“物质的密度”对密度这一物质特性的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一)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质量;(2)测量质量;(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以下对之进行分析展开。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并给出相应的克、毫克、吨及换算关系。通过课本图6-1-3对宇宙中一些物体质量尺度的描述,旨在提供一个质量数量级的参照标准,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质量尺度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1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 3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3 2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作业。P87。

1、2。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3

了解中国河流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比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点。2.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投影:世界地图)

师:自人类出现以来,都是居住在大陆之上,人类在陆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文明,有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什么? 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那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与什么有关? 生:河流。

分别展示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育的河流,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河流。【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

(投影:盆地汇水图)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流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用植物根系的作用(图)类比:根系中由细小的须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汇集到主根中,然后传输到枝干。所以河流的水流是由支流汇入干流最后流入海洋的(以闽江为例)。练习:以长江流域及长江水系图为例,指出流域的范围和水系的范围。

二、以外流河为主 师:长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那来看这一条河流——塔里木河,它最终注入哪里? 生:台特马湖。

师:不错,塔里木河最终不是汇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湖泊中,我们把这样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那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应该叫什么? 生:外流河。

介绍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概念。【活动一】

在图2.30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且思考(1)这些河哪些是外流河,哪些是内流河?

(2)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

投影依次播放河流的干流形状,学生说出河流名称以及注入的海洋。其中有争议的河流如黑龙江、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另外用局部图来重点说。小结: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注入印度洋: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内流河:塔里木河

故: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内流区(1/3)和外流区(2/3)中需注意:内流区内有一小部分外流区,在额尔齐斯河那一角。读图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外流区图》 内、外流区分界线与降水量图和季风、非季风区图中的哪两条线位置很相似? 生:400mm等降水量线和季风与非季风分界线。

师:三线基本重合,所以外流区的年降水量大致是多少?原因是什么?

生:400mm,位于季风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降水。

师:所以外流河的河水补给来源是什么? 生:降水。

师: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三、水文特征 师:“水文特征”这个词听说过吗?我们地理学里有一门专门研究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叫水文学,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水文特征。依次讲解:水位、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活动二】参照图2.3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季节我国的河流可以结冰?结冰有什么条件? 2.我国哪条河流的含沙量最大,为什么?

3.中国主要河流的汛期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4.汛期长短的南北差异。

5.为什么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

6.为什么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东北有两个? 【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了解它的地位、流经的省份和水系。课堂小结。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4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生丁] 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师]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生]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生甲]“1”的响度大.[生乙]“5”的响度小.[生丙]“1”的音调低.[生丁]“5”的音调高.[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生]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演示]观察波形.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五、板书设计

音调:决定于了发声体的效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5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2.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3.掌握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蛔虫图片、蛔虫病患者图片、视频资料

四、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老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掉呢?”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五、探究新知

一、蛔虫的形态特点 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雌性蛔虫和雄性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二、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的生活。出示蛔虫的生活史图片,让学生了解蛔虫的生活方式,以及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指导和总结。1.体表有角质层; 2.消化管简单; 3.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生殖器官发达。

三、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病的感染途径。让学生通过阅读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1.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管理好粪便。

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五、常见的线形动物 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教师特别强调秀丽隐杆线虫的特点及研究价值。总结蛔虫的形态特点。

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阅读教材,总结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分组讨论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图片了解,识记。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通过对预防措施的总结,渗透德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能力。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以蛔虫为例,了解了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且知道了蛔虫这种动物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同时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蛔虫病,希望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远离蛔虫病。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二、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

三、蛔虫病的传播及预防 传播:消化道

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五、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2.了解蚯蚓等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蚯蚓的运动特点和呼吸过程。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四、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许多益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初步认识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五、探究新知

一、实验:观察蚯蚓 强调注意事项:

1.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自然环境中。

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过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知体表黏液和刚毛的存在。强调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和背腹?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 4.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蚯蚓的生活。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观看视频,让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思考并得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白天取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三、常见的环节动物 出示挂图:沙蚕和蛭(蚂蟥)

四、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总结后教师指导得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五、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作为饵料——沙蚕; 2.医学药物——蛭素;

3.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通过观看视频,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合作,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总结回答。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运动和呼吸等特点,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几种环节动物的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了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环节动物跟人类生活的关系。小小的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蚯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三、蚯蚓的呼吸 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四、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五、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6

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安排的内容是凸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课主要讲清楚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和望远镜成像的原理。

按课本安排,讲完了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讲完了望远镜的原理及构造,再讲人看物体大小时的视角问题。我决定先从视角问题导入,并且设计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故事,小鸡看到老鹰越来越大。。。来说明人的视角除了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上课开始,我想说明视角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手里有45度角的直角三角板,我这里也有一个,那么哪个大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积极回答。然后我画图说明了眼睛为什么看物体可以分出大小——物体本身大的视角就大。然后我没有讲老鹰的故事,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本身大的物体看起来就一定大么?”同学们七嘴八舌,“一定”、“不一定”、“月亮那么大,可是看起来却那么小”、“还有星星”、。。。最后同学们一致得出结论:视角的大小还和距离有关。结论已经顺利得出,可我的故事还没讲,只好不讲了。

显微镜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物体放大到可以看得见,它经过两次放大——先经物镜得到放大的实象,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仔细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和物镜的距离,实象和目镜的距离,并且用光路作图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彻底理解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兴趣高涨。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四、教具准备

静电实验盒、梳子、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为什么呢? 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活动2【活动】新授

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 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

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 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

(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活泼好动的电子会“跑动”。

知道了这些,你能解释摩擦为什么能起电了吗? 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摩擦起电的本质了。下面我们再用刚才的图形来表示电子的转移。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模型如图所示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摩擦起电的本质了!我们也知道带电的物体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那么正负电荷间有没有作用力呢?有作用力的话会是怎么样的呢?

完成探究活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当场应用:利用刚才所做的实验,完成课本实验内容。

知识拓展:如果有两个轻质小球一个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两个轻质小球会先吸引后分开,为什么呢?

所以想要物体带电,除了摩擦起电外,接触也能起电!

六、课堂小结 活动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摩擦起电。同学们总结一下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七、板书设计

电荷与电流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8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2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小学阶段中学生通过学习已获得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本课时是本章电和磁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对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问题的探究,向学生介绍有关磁的一些基本知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为本章后续研究磁体作准备。教材编写怪实验为基础,通过采用实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3重点难点

重 点 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难 点 磁化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学时难点

难 点 磁化的概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引入

(一).【引入】抛出问题: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生回答】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二)介绍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我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司南是磁石做的,司南柄可以指南,罗盘比较重,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接着出示现代指南针,追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指南针可以用来指南北。

【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指南针是否可以指南北?

一、观察规律: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

1、不要让其它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现象: 让学生现场感受指南针的指向。

【活动二】用手头的所给的器材给磁体找朋友,还可以从我们身边来找。

二、实验活动:哪些物质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材料:①回形针,②铝片、③铁钉、④塑料瓶盖、⑤铜片、⑥牙签 比一比哪组最快给磁铁找到朋友,磁铁的朋友是。你身边的哪些物品也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介绍几种几种常见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针形磁体、柱形磁体,并要指出各自的N极和S极。

三、探究活动: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先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材料:回形针、磁体,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使回形针分布均匀,然后把条形磁体放在回形针上面。

3、实验现象:观察到回形针主要分布。

【得出结论】:磁体的磁性不同,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称为磁极。

四、如果将两个磁体互相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五:【开动脑筋】如何将我手上的铁钉具有磁性?

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在讲解书上实验:把一根条形磁铁靠近铁屑的上方的一根铁棒,观察铁棒是否能吸引铁屑。并指出被磁化后的南北两极如何分布。

板书5.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六.磁体的应用:(1)除了生活中常见的磁卡、磁铁外,(2)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并提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七.再次点题:通过地磁场的讲解,最后得出指南针能指方向的原因。本节课的总结 磁体的性质:①指向南北 ②吸铁 ③ 磁极间相互作用

(五.课堂练习)

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磁性 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磁体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磁极____,分别叫_N___极和__S__极。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中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南北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北方___,S极指_南方___。

4、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C)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5、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 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A)A、一定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6.弹簧秤下挂一铁球,将弹簧秤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 [ C ] A.不变 B.逐渐减少

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再减小。

思考题:

1、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2、两条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条形磁铁,如何鉴别它们? 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习与交流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想一想:敲鼓时,要使鼓声更响,你会怎么做? 猜一猜: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设计:设计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方法 [探究]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③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记录实验得出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音调 .

四、典型题列

1、声音的_______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_________叫振幅,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____叫音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__ ___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3.频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用 来定义频率的大小。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某人的脉搏是每秒1次,频率就是。

一物体振动的频率是500Hz,它表示。4.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

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五、达标检测

1、在消夏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2.举一反三: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老牛的叫声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老牛的音调____,蚊子的音调____;老牛的响度____,蚊子的响度____.

4.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6.“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9.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0.、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篇10

危险的诱惑

明瑞中学李波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能分辨身边的不良诱惑,面对不良诱惑时能做出正确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高雅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清“黄、赌、毒”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教学难点

能自觉拒绝“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导入主题。(出示课件)

生:听完故事后学生谈谈感悟。

师: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往往会因一念之差,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甚至带来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难以挽回的恶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一念之差(出示课件)

(二)进行新课

师:诱惑是神秘的,它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引诱人、俘虏人。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种用神秘来引诱我们的诱惑呢?生:学生回答自己身边的诱惑。

师:这是老师认为在大家身边的诱惑,和大家的答案一样吗?(出示课件)

1师: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但有些诱惑是美好的,有些诱惑是邪恶的。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邪恶的诱惑,驱使人们去追逐名利,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出示课件)(P76,请大家把它划出来)课本中火星的诱惑和相机的诱惑分别属于哪种诱惑呢?

生:学生回答

师:对于美好的诱惑我们要积极的提倡,对于邪恶的诱惑,我们要坚决的拒绝。现在我们大家来一起探讨我们身边存在的危险诱惑以及对危险诱惑的预防,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阅读课本P77—P81页的内容。(出示课件)

生: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在教室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效果,我们一起逐一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产生危险诱惑的原因是什么?

(1)、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而且喜欢亲自去试一试。

(2)、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力(比较容易冲动,不理智,容易感情用事)。P77

小结: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我们往往会因一念之差,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我们身边那些危险的诱惑,那么我们身边的危险诱惑有哪些呢?结合我们刚才所列出来的诱惑,你认为那些诱惑是危险的?(出示课件)

2、身边的危险诱惑有哪些?(出示课件)

游戏机电脑网络游戏黄色书刊、音像制品(黄毒)赌博

吸烟吸毒封建迷信邪教“法轮功”…………

师: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我们身边这些危险的诱惑。

其实,我们身边的大部分诱惑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问题在于我们对待这些诱惑的态度以及我们的行动。下面,我们主要来了解红色字体的危险的诱惑。课文P77页“黄色”陷阱这个案例里面,小敏原本是个优秀的少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违法的道路呢?(生回答)

对,这就是“黄毒”带来的危害,哪个同学来说一下“黄毒”有什么危害?

3、“黄毒”有什么危害?P77(出示课件)

一旦涉“黄”,轻者会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师: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黄毒”的引诱,黄毒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列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之一。青少年切不可为满足好奇心而观看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或涉足不健康的场所。

这是第一种危险的诱惑,我们接着来看第二种危险的诱惑,分析赌博的危害性。P78(生回答)

4、赌博有什么危害?(出示课件)

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容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未成年人染上赌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师:赌博的危害极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看到别人赌博时,青少年切莫被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驱使,掉入赌博的陷阱。

分析P79“只吸一次”的代价这个案例,明确毒品的危害:

5、毒品有什么危害?(出示课件)

(1)对个人来说,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生命的枯萎;

(2)对家庭来说,造成家庭经济造成损失,破坏家庭和睦和幸福;

(3)对社会来说,引发各种犯罪,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师:由此可见,毒品的危害极大,所以我们国家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大家把课本的禁毒格言读一遍。读完了有什么体会?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为了家人和社会的安定,请珍爱自己的生命、远离毒品。

6、邪教“法轮功”的危害和性质?P80(出示课件)

图中的小女孩叫刘思颖,跟随母亲痴迷上了法轮功,点火自焚后,严重烧伤,经抢救无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仅12岁。

由此可见,邪教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可以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失去人性。它已经导致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事实证明,“法轮功”是反人类、反社会和反科学的邪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黄、赌、毒”、邪教这些危险的诱惑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很大,那么“黄、赌、毒”、邪教能引诱人和迷惑人的原因是什么?(他们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的需求。)P81(出示课件)

7、教师引导同学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小结:“黄、赌、毒、邪”的危害性、行为性质、对青少年的要求和拟定一些有关的宣传标语。(出示课件)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选择题:

1、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往往是因为(C)

①、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造成的②、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造成的③、喜欢多问为什么并亲自尝试造成的④、社会对青少年的不公平造成的A、① ②B、③ ④C、① ② ③D、② ③ ④

2、小明的同桌拿出一本黄色书籍给小明看,对此,小明正确的做法是(B)

①和他一起看②在课余时间阅读,不影响学习③拒绝看此书,并劝同桌将此书毁掉④劝同桌将此书交给老师,并配合有关部门追查此书的来源

A、① ②B、③ ④

C、① ② ③D、① ② ③ ④

3、当前一些赌博现象向校园渗透,个别同学也会赌一把,对此你的观点是(B)

A、只要赌不大,不常赌,小赌无害

B、学生参与赌博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C、学习太紧张,赌一把放松放松没什么

D、赌博输赢与他人无关,正常行为

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句话告诉我们(C)

①我的自制力强,吸一口不要紧②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③吸食毒品,后果不堪设想④要行动起来,依法禁毒

A、① ② ③B、① ② ③ ④

C、② ③ ④D、① ③ ④

5、邪教“法轮功”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这是因为(D)

①具有极强的欺骗性②使人丧失了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是失去人性③已经导致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④破坏了社会的安定

A、① ②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D、① ② ③ ④

(四)课堂回顾与感悟

问:通过本节课的的学习,大家得到了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诱惑,也有危险的诱惑,美好的诱惑催人上进,而危险的诱惑,包括吸毒、“黄毒”、毒品、“法轮功”邪教等等不良诱惑,则使人堕落。

通过本节课的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因此老师准备了一段寄语,与大家共勉:大千世界,充满诱惑。“黄毒”赌博,使人堕落;毒品邪教,危害你我。理智面对,战胜诱惑。

●板书

诱惑

上一篇:对监狱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教育主任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