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作文高二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描写的作文高二(精选8篇)

环境描写的作文高二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对以往所讲知识的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2)总结环境描写的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对所讲知识进行运用。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系统的复习,让学生不在对文学作品阅读感到困难,让学生喜欢上这种题型,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重点

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

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平凡的世界》

这是第一章的开头,这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它统领全局,定下基调,明说景色,实际上暗喻中国改革大潮必将到来,且势不可挡,但现在是春寒料峭,真正等到春回大地仍需时日,而且需耐心地等待。

二、定义

1、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三、知识点归纳

(一)通过所学小说归纳自然环境作用知识点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

2、(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这时天空却起了变化,风雪初起)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作者再次描写了风雪,雪势正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

一场越下越大的雪,环境一步步恶化,暗示形势越来越紧张,大风雪,或说暴风雪也正一步步逼着林冲反抗。另一方面,象征着蒙在鼓里的林冲正面临当权者越来越卑劣凶残的迫害。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钢叉。——《故乡》

这里的环境描写色彩艳丽、明快,渲染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人物的英俊、活泼,表现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4、、“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二)知识点归纳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主题。

(三)通过所学小说归纳社会环境作用知识点

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明确: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 现 象,②为主人公的出场提供活动的场景。

2、(1)刑场上,士兵号衣上“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

(2)夏瑜在牢里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明确:(1)服饰:交代社会背景,是在清代。

(2)语言:交代社会背景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四)知识点归纳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四、答题技巧 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

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人物(烘托,映衬)③情节(推动、铺垫)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五、训练: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药》

2、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智取生辰纲》

3、“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三国演义》选段 这段描写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一段社会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

高二语文导学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谢静

审定人:赵强 时间:3.19

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对以往所讲知识的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2)总结环境描写的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对所讲知识进行运用。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系统的复习,让学生不在对文学作品阅读感到困难,让学生喜欢上这种题型,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重点

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

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复习所学知识点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

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人物(烘托,映衬)③情节(推动、铺垫)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练习

1、血 的 故 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 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 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

2、第 9 车 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

分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作用。

3、、严冬 海 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 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渔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渔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晚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环境描写的作文高二 篇2

在教授《祝福》时自己加以探讨深究,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以飨读者:

要分析社会环境就离不开分析人物生活的环境(即人文环境),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特定的环境里,它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印下了她短暂一生的足迹。

开头写鲁镇“祝福”

文章开头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时“鲁镇天空中也显示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此时的鲁镇笼罩在“祝福”的喜庆热烈的氛围中,人们高兴的祭祖祭灶,表面看来是一种风俗习惯,实则是在搞封建迷信,也就是统治者所谓的“神权”,是封建社会套在妇女身上的四大绳索之一,是鲁四老爷欺压祥林嫂的权力之一,也是所受悲惨命运之一。

接着写鲁四老爷大骂新党“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因为他所骂的是康有为。”鲁四老爷之所以大骂新党,是因他是守旧势力的代表和自觉的维护者,他抱着封建僵尸不放,誓死效忠封建统治,对革命极端仇视。他是守旧、封建、闭塞的代表,归根到底他的表现都是封建思想在作怪。

接下来写“祝福”开始后的女人们“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辛苦劳作的是女人,颐指气使的是男人,拜神求福的也是男人,这是典型的男尊妇卑,典型的封建伦理作怪,是它成为镇压妇女的罪魁祸首,也是它逼的祥林嫂走投无路,文章又写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仔细揣味这三个“如此”,让人顿生寒意,表面看是写鲁镇年年喜庆祝福的的热烈,实则是写鲁镇没有丝毫的变化:中国农村状况如旧,阶级关系如旧,风俗习惯如旧,人们的思想意识如旧,生活依旧贫困,人民依旧愚昧,思想依旧迷信,女人依旧卑下,总之,一切如旧,这和辛亥革命前没什么两样,革命,革命,革的什么命,封建势力依旧,人民的精神依面貌依旧,总之一句“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它未能推翻压在人们思想的沉疴,只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统治依旧。

中间写鲁家祝福

先写祥林嫂来到鲁家“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祥林嫂满足了笑了白胖了,而我的心却酸了流血了:多么低的要求,只要有口饭吃,有个窝地,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心满意足;多么低的愿望,只要有工可做,食物不论,力气不惜。这么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好人也不被社会所容,最后被逼的走投无路,在热烈的祝福声中凄惶地死去,天理何在,公理何在。

再写鲁四老爷两次骂“可恶!然而……”。第一次“可恶”指祥林嫂婆婆抢的举动,给鲁四老爷带来了麻烦;“然而”指她私自出逃,为礼教所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这说明鲁四老爷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第二次“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她先荐后合伙抢劫祥林嫂,闹的沸反盈天,有损鲁四老爷家的体面;“然而”是指找到像祥林嫂这样的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接着写三个“祥林嫂,你放着罢”,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的最为强烈,鲁四老爷不准“伤风败俗”的祥林嫂沾手———失去了祝福的权力,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听到的仍然是“祥林嫂,你放着罢”———这一句断喝,就粉碎了她身前免于侮辱,身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

再写祥林嫂一次“捐门槛”,走投无路的祥林嫂为了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倾其所有捐门槛,希望死后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更希望死后没有地狱,不被锯成两半。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反抗的结果不是跳出“苦海”,就是进了“狼窝”,或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反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

还写了一群“善良”的帮凶:“我”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教,同情祥林嫂,但软弱无能,无力帮助祥林嫂解脱,我模棱两可的回话,让祥林嫂仅存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最后孤寂死去;柳妈同样是一个帮凶,她也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打皱”,眼睛已经干枯,还要给地主帮工,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对祥林嫂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讲阴司的故事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想置她于死地,结果适得其反。她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但她以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脱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却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一群听故事的闲人,她们毫无恶意,但他们毫无同情心,对身在绝境的祥林嫂不仅不同情,而且是逗乐取笑,拿她寻开心,祥林嫂的反复念叨,本想唤起别人的同情,换几句安慰的话,达到苦愁的释放,寻求心灵的慰藉,哪知没寻到一丝的安慰,却受到一致的嘲笑,众人的嘲笑使她更加孤寂,更加难排谴丧夫失子的悲痛。所有的不幸都找上了祥林嫂,所有的人都冷落她嘲弄她,试想想她还能怎么办!

鲁家的祝福更集中体现了封建迷信活动、封建宗法思想、反动理学观念,正是这些的联合摧杀,最后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结尾再写鲁镇祝福

文章结尾写到“我给爆竹惊醒,看见灯火光,听到鞭炮响,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气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一边是热烈、浓重的祝福,一边却是祥林嫂悲惨、凄凉地在雪地中死去,这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结尾以虚写实,以乐写悲,愈是繁闹,愈是反衬祥林嫂命运的悲苦,可谓精釆至极。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

《玄怪录》的环境描写刍议 篇3

关键词:玄怪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玄怪录》是中唐小说作家牛僧儒的传奇小说集。牛僧孺是中唐时期旷日持久、影响社会各层面的“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之一。《玄怪录》原书有十卷,但早已散佚。现存明代陈应翔刻本,名为《幽怪录》,共有四卷合计四十四篇作品。今人程毅中以明代刻本为基础,参照宋代的《太平广记》的辑录,整理出《玄怪录·续玄怪录》一书,其中的《玄怪录》共分为四卷、补遗两部分,合计五十八篇 [1] 2 。但其间部分作品是不是牛僧孺的,学界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2] 243 。当然,这并非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所涉《玄怪录》作品的基本依据就是程毅中点校的本子。

当然,要把《玄怪录》与环境描写联系起来,必须得弄清环境描写的基本内涵。

环境描写是指对作品中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布局等景物以及风土人情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风光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草树木等。

众所周知,环境描写是小说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描写往往要服务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等诸种因素。一部或一篇小说作品,出色的环境描写总是能成功地展现丰富复杂的社会背景、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特定的气氛,还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作家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化与审美追求。因此,环境描写也称得上是小说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是情节发展的必要背景,自然也是历来备受关注的对象之一。

然而,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短篇小说中并不受重视。汉魏六朝时期的小说,因篇幅的限制,只能是粗陈梗概,情节尚很简

单,自然也就不能倾心于环境的描写。唐人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座高

峰,唐代小说作家们不仅是有意识地进行创作,更是把现代小说理念中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大要素鲜明完整地表现在作品之中。尤其是之前不受关注的环境描写在唐人传奇中更是异军突起。初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的景物描写已相当突出,只是此时的小说作品留存甚少,环境描写也就难成气候。中唐时期是传奇小说创作的高潮,不仅是作品丰富,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选择、艺术技巧以及体制形式上皆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在体制形式上,唐人传奇更是将传、记这两种传统的史学体制与方法进一步地向关注景物描写、注重人物意绪的渲染、强调色彩清丽的措辞等方向大踏步地迈进,一如陈文新所言的“把史家的传、记与注重描写的辞赋结合起来,在六朝志怪中偶然也能找到先例。但盛期唐人传奇的收获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骈散兼施的描写,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的表现力。《柳毅传》、《长恨歌传》、《玄怪录》等的文笔均是第一流的。传、记辞章化,揭开了传奇小说史的新篇章” [2] 253 。

在中唐小说大繁荣背景下诞生的《玄怪录》,不仅是唐代最为显赫的传奇集,也是在叙事体例、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特别是环境描写等方面有着小说史意义的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不仅秉承了笔记小说志怪题材和依循史传的文学传统,还对唐传奇虚构故事、勇于幻设、叙述宛转、辞采艳丽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从而成为文言小说史上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 [3] 117 要知道,这种先锋的意义和价值既体现在小说作品特有的诗化特征方面 [4] 134 ,也体现在小说作品成功的环境描写方面。

《玄怪录》的环境描写的内涵应当从小说作家自由地表达和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去认知。诸如《古元之》中世外桃源的幻想之境;《张老》中亦真亦幻的景物描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了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小说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曲折与细腻,《玄怪录》中的环境描写既有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情感认知与审美感悟的情景式描写,也有展示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变化的发展式描写,且这些环境描写皆能有效地服务于小说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一、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情感认知与审美感悟的情景式描写

唐代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一直激烈地进行着。初唐时期,除了几个大氏族间的争斗外,主要是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安史之乱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割据势力的斗争。唐顺宗永贞年间(805),以王叔文为首,以柳宗元、刘禹锡等为骨干的进步力量,曾发动过一次革新运动,最终遭到顽固派的打击而失败。此后,朝中持不同政见的朋党之间,矛盾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牛李党争”。牛党的领军人物即是牛僧孺。牛李两党互相排斥,延续四十余年之久。这种斗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格局严重影响了文人士子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观念。他们也就在文学创作中不由自主地传输发自内心的复杂感受。譬如著名诗人李商隐,他就把自身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步履维艰的感触诉诸诗篇。一如著名学者陈寅恪所言:“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乃忽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放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斯义山所以虽秉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子锦瑟年华惘然梦觉者欤!” [5] 93 一般的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是身处激流漩涡之中心的牛僧孺呢?

唐传奇作家尤其是中唐以后的小说作家对非现实世界生活场景的叙写十分关注,这是唐五代小说作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空幻心态的表现 [6] 218 。他们热衷于描画理想王国的盛世蓝图,展现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桃源盛景。而身处党争漩涡中的传奇作家牛僧孺更是将理想世界的生活场景与诗情画意倾注于小说作品之中,借助于自然天成的环境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感悟融合融于一处,自由地表达和抒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这之中以《古元之》(卷三)、《裴谌》(卷一)、《吴全素》(卷三)最为突出。

《古元之》对理想王国和神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蓧,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山顶皆平正如砥,清泉迸下者三二百道。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每果树花卉俱发,实色鲜红,翠叶于香丛之下,纷错满树,四时不改。唯一岁一度暗换花实,更生新嫩,人不知觉。田畴尽长大瓠,瓠中实以五谷,甘香珍美,非中国稻梁可比,人得足食,不假耕种。[1] 79

其国千官皆足,而仕官不自知身之在事,杂于下人,以无职事操断也。虽有君主,而君不自知为君,杂于千官,以无职事升贬故也。又无迅雷风雨,其风常微轻如煦,袭万物不至于摇落;其雨十日一降,降必以夜,津润条畅,不有淹流。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1] 80

这个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的世外桃源和神国,景色优美,气候宜人,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吏治清明,人人平等;百姓不耕不织,却能丰衣足食,过着令世俗之人艳羡的富足安康、其乐融融的生活。从山水景物、时令风光、花草树木、禽鸟牲畜到民情风俗、吏治国情、生老病死甚至于一日三餐,都做了详尽的叙写。这种境界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加具体周到,自然也更富有魅力。当然,这只是令包括作者在内的无数文士神往的虚妄世界,也很可能是经历党争之后的牛僧孺的一种心理寄托。

《裴谌》中的裴谌与王敬伯二人一同学道求仙,王敬伯耐不住清寒,半途而废;裴谌却能矢志不渝,终成正果。尤其是叙写裴谌成功后的衣食住行的境界,更是扑朔迷离,充溢着仙境般的诗意之美:

初尚荒凉,移步愈佳。行数百步,方及大门,楼阁重复,花木鲜秀,似非人境。烟翠葱茏,景色妍媚,不可形状。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不复以使车为重,视其身若腐鼠,视其徒若蝼蚁。[1] 12

这种诗化的境界,逼真而有神韵,蕴藉而有文采。作者不仅有意识地显示自己的文思才藻,也是以此境界表达自己历经人世纷争之后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及其审美情感的寄托。

还有《吴全素》,小说记写了苏州贫寒学子吴全素在人生之旅上奋斗与挣扎的一段奇遇。举孝廉却五年未能中第的寒门子弟吴全素恍然间游历了冥间地狱,阳寿未尽的吴全素在阴间判官面前据理力争,索查生死簿,敢于同判官对质。自知理亏的判官不得不将其放还,而放还途中,亦鬼亦人的吴全素既为阴间小鬼筹得了丰厚的银两,又亲眼见证了生死轮回的情境,历经一番周折之后终于返回人世。而再度为人的吴全素已不再把荣禄放在心里,虽已明经中第,却一心只想侍奉双亲之事。尽管小说本身有一种宣扬宿命论的倾向,但它同时又让经历了一番生死洗礼的吴全素彻底洞察到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真正到手后也不过如此的深刻道理。作品的结尾这样写道:

自以明经中第,不足为荣,思速侍亲。卜得行日,或头眩不果去,或驴来脚损,或雨雪连日,获亲故往来,因循之间,遂逼试日,入场而过,不复以旧日之望为意。俄而成名,笑别长安而去。乃知命当有成,弃之不可;时苟未会,躁亦何为。举此端,足可以戒知进而不知退者。[1] 94

这不能不说是历经人世铅华的小说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认知与审美感悟的情景式描写。而这种情景式描写恰恰是熔铸了作者人生经历的环境描写。

二、展示人物性格的形成与情节变化的发展式描写

任何一篇叙事体的文学作品,不论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铺展,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绘。成功的环境描写能把人物或事件最富有特征性的一面逼真而又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玄怪录》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的精彩之笔比比皆是,并且这种特定的环境描写还能密切地结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变化过程,这也使得它与一般的志怪小说有了质的区别。就像程毅中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传奇注重于人物的刻画,志怪注重于情节的结构,那么《玄怪录》就是在怪异的故事情节里加强了人物形象的描写” [7] 192 。要知道,构成《玄怪录》怪异故事情节的核心因素就是奇景奇境的设置及在此境界中塑造形象、推动情节。《杜子春》(卷一)就是其间的典型。

《杜子春》中的核心人物是一个放浪不羁、纵酒闲游、挥霍无度的落魄之人杜子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挥霍了一位神秘老者给他的巨额资助。萌生愧疚之心的杜子春为了报答老者的厚爱与宽容,决心替老者看守炼丹的药炉。老者告诫他只要不出声,就能炼成仙丹、得道成仙。在看守丹炉的过程中,面对着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的呵斥、猛兽毒蛇的狰狞、流电吼雷的震慑、牛鬼蛇神的恐怖,以及镕铜、铁杖、火坑、镬汤、刀山、剑林等令人发指的折磨,甚至是亲眼目睹恶鬼对妻子的百般虐待,杜子春皆能做到神色从容,闭口不言,只有在亲生儿子摔死时才情不自禁的失声惊叫,而功亏一篑。杜子春摆脱了人世间七情中的喜、怒、哀、惧、恶、欲六情的诱惑,唯独无法抗拒其中的一情——爱。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而言,作品在如此离奇的情节描写中,就是以千姿百态的奇境奇景所构成的种种考验,详尽而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变化的过程,并最终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七情未泯的世俗之人杜子春的形象。

还有《柳归舜》(卷二),它记写了柳归舜泛舟而游的一番奇妙的经历。柳归舜不经意间闯入一个景色奇美的世外仙境,开启了一段大增见识、收获颇丰的仙境之旅:

忽道旁有一大石,表里洞彻,圆而砥平,周匝六七亩,其外尽生翠竹,圆大如盎,高百余尺,叶曳白云,森罗映天,清风徐吹,戛戛为丝竹音。石中央又生一树,高百余尺,条干偃阴为五色,翠叶如盘,花径尺余,色深碧,蕊深红,异香成烟,著物霏霏,有鹦鹉数千,丹嘴翠衣,尾长二三尺,翱翔其间。[1] 32

就其景物描写而言,奇石、翠竹、云树、异花、禽鸟,自然界的奇景异观与鸟语花香扑面而来,细致生动,栩栩如生;就其描写的效果来说,语言典雅绮丽,境界摇曳多姿,更为引人瞩目的则是小说作品借助这种诗化的语言和境界去展开故事、推动情节,并能成功地引领读者与主人公柳归舜一起畅游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妙王国——鹦鹉国。

再有《张老》(卷一),叙写贫穷且年迈的园叟张老欲迎娶年轻但家境清寒的韦氏女,遭到韦家怒斥后仍不放弃,面对执着且贫寒的张老的请求,韦父一怒之下许诺,能致千金者方可嫁女,出乎韦父的意料,张老果真在五日之内送来千金。无奈,韦父只得违心的将女儿嫁与张老。韦女婚后家境仍无任何起色,街坊邻居也在耻笑韦家。忍受不了冷嘲热讽的韦父竟令其女婿搬家离开自己的视线。张老临别之际告诉韦父,若思念女儿可到天坛山南寻访。数年之后,念女甚切的韦父让长子寻访。于是小说也就展开了张老另一个生活环境的精彩描写: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过水延绵凡十余处,景色渐异,不与人间同。忽下一山,见水北朱户甲第,楼阁参差,花木繁荣,烟云鲜媚,鸾鹤孔雀,徊翔其间,歌管嘹亮耳目。……俄见一人,戴远游冠,衣朱绡,曳朱履,徐出门。一青衣引韦前拜,仪状伟然,容色芳嫩,细视之,乃张老也。[1] 8

张老先前的贫穷与拮据荡然无存,曾经年高衰迈的园叟骤然焕发出青春活力,家境的殷厚富足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贫困的韦家此后更是因张老的多次资助而脱贫。张老生活境遇的变化天翻地覆,小说情节的发展扑朔迷离。作者有意识地将张老前后生活环境进行鲜明的对照,也就着力凸显出张老的执着与自信的个性特征,更显现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亘古不变的真理。意趣天成,回味无穷。

由上可见,阅尽人世风云变幻、崇尚搜奇记异的牛僧孺借助传奇小说《玄怪录》,不仅对唐传奇虚构故事、勇于幻设、叙述宛转、辞采艳丽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对一向不受重视的环境描写倾注了丰富而成功的笔墨,从而成为文言小说史上引领环境描写风尚的先锋。且其环境描写还能自然而密切地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愫结合起来,这种偏离和超越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传奇追求情节曲折离奇的既定模式的做法,对当时和后世小说作品均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牛僧孺,李复言.玄怪录·续玄怪录[M].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江中云.《玄怪录》艺术技巧简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4).

[4]江中云.《玄怪录》的诗化特征[J].蒲松龄研究,2014,(1).

[5]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7.

[6]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7]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描写黄河的高二作文 篇4

这里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是一个极寒之地。本以为会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这一片片的水洼却无疑彰显着它的生机与活力。那水洼一个个聚集起来,寒风没有把它们吹散!凭着陡峭的地势,汇成了黄河,自西向东,一路奔流。

黄河疾速奔驰着,如同百万雄师,扑涌而来,一浪高过一浪,一声高过一声!排山倒海的河水溅起无数水花,带着淋漓的气势撒向路旁,悄无声息的滋润一方水土,滋润一方生命。也许黄河并不知道,在她水花刚刚撒过的地方,有一个文明正站起来,用她的色彩赋予自己皮肤的颜色,用黑眼睛目送她远行!然而黄河不会因此停止奔流,她用一双无形的手,将无数的水花送往天空,却又极速落下,但却不必担忧,有一个更高更大的浪将会接替。朝代更迭,风云变化,大江东去,千古风流。这黄河与时代的长河交织着,为谁铺了路?

黄河从来不停止奔跑,她要向前!几千千米的长跑,大半个中国,无地不去,无处不达,哪怕在极冷之时,黄河会凌汛,会结冰,可你看那被冰封的黄河,似乎只是被定格在那最高昂的一刻,似乎下一秒那卷起的浪花就会继续奔流,继续恢复雄狮姿态。

不仅黄河是这样,连她岸边的景物也是这样——

在那黄河水滋养的路旁,滋生着大片大片的芦苇。可别小瞧了它们,它们决不是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见到的卑微芦苇,它是最不易折断的!你也许会问,芦杆这么细,不堪一折。然而不管你怎么折,怎么扭,它都不会断,就算只有一丝相连,它也顽强而坚韧地活着!就像那黄河,不管她是泛滥,抑或是凌汛,她都不曾消失过,她一直存在着,经久不衰。

这条路上的失误,如黄河,如芦苇,更如那黄河之畔上用黑色眸子凝望去路的华夏文明。试问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哪一次不是在绝境中逢生,在生机中又衰败——可那也只是暂时的,因为黄河会有冰层破裂的一天,芦苇在千锤万折后仍然会有一丝相连,而中华民族,也会有崛起的一天!历史中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中的三个都相继陨灭,只有一个存活了下来,那就是中国。只有真正强大,内心强悍的民族,才会得到历史的垂青,成为历史长征中的领军者,才能不负众望,突出重围,谱写属于新时代的长歌。

走在黄河岸边的沙地上,看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带着黄土高原给予她的泥沙,如同滚滚天雷,翻腾着,宣泄着,轰隆轰隆地响着,啸叫着,如脱缰野马,有力量地蹬地,扬起尘灰,又消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像是在给这雄浑的中音指挥,谱了一首万世传唱的黄河礼赞。

此时,天地无色,只见浊黄,气魄斐然;

此刻,万籁俱寂,只闻水声,浑厚低沉……

高二描写雪景的周记作文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金中华千万金,如今……

我坐在公交车内,看着外面雪花飞扬,看到他们的节奏就像现在前进的速度一样时而快时而慢,雪花细如牛毛、小如芝麻、白如翔云那细小的雪花铺天盖地,装裹着高峻的楼房、笔直的树木和街上匆忙行走的人们。看着飘落在地上雪花,任由人们的踩踏、在车轮下碾磙,把原本洁净的雪花弄得黑漆漆、脏污污的,那些新生的雪花陷入污泥之中,如同妙玉坠落污泥一般。那“北国风光”就变得残破不堪。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妙的画卷已经被撕破,气温的飘乎不失、PM2。5的持续变化、冰川的逐年消逝北极熊无所适从、已经让我们大自然的美丽以增长的趋势衰败,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令人100胸开阔的雪景了,难道我们还认识不到危机所在吗?

原本半小时的车程现在增到一个小时,看到那些原本快如骏马的交通工具,现在慢如蜗牛的缓慢爬行,让身处现代的我们情何以堪。那“千里冰封”的场面如今全都用在了马路上,雪花堆积冻了化,化了冻让宽敞畅通的路面变得拥挤赌塞,这一切应该如何理解?前些年的沙尘暴,前些天的的雾霾还不能发人深醒吗?为什么仍有砍伐森林、使用未脱硫的煤,向河流中导入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工厂废水,这些破坏的自然,破坏生态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

纷纷扬扬的雪花仍在下着,看着外面的向景那“万里雪飘”的场面在如今怎么能看得出毛泽东的气魄呢!

描写母爱的高二作文600字 篇6

我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只有四十四岁,但是她的头发全白了。

就从妈妈的一头白发说起吧!

在我四岁三十九的妈妈生下了弟弟。弟弟一出生,就经常生病,医生诊断为“唐氏综合症”,这是一种治不好的先天性疾病,但是爸爸妈妈从不放弃对弟弟的治疗,家里的收入全用在反反复复的住院费用上了。住医院能解决一时的时候,的问题,但我家的经济条件根本承受不起,父母只好另想办法。

一段时间下来,妈妈摸索出最有效的办法:熬中药,慢慢治。六年来,妈妈每天守在药罐子前熬近三个小时的中药。为弟弟的病愁煞的她熬白了头发,我和弟弟也在整屋子的药味中慢慢成长。

为了让弟弟康复,妈妈经常像啰嗦的老太太一样地对着弟弟反复教说话。弟弟有表达能力了,妈妈松了一口气。一年四季,妈妈坚持不懈地搀扶着四岁多的弟弟学走路。弟弟会走路了,弯了腰的妈妈又松了一口气。看着弟弟有独立说话和走路的能力了,妈妈经常对我说“小伊,妈妈没有更多的时间辅导你的功课,妈妈对不起你!你要好好学学,将来有出息了,弟弟就有希望依靠你了。”我懂事地点点头,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要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长大了,我要好好孝敬父母,抚养弟弟!”

感恩母爱

母爱就像是春天里的雨,悄悄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像温暖的太阳,照耀在我们身上;母爱又如一条小船;载着我们度过难关;假如母亲是蓝天,我们就是小鸟,快活的飞翔。假如母亲是森林,我们就是快乐的小鹿,无忧无虑的奔跑着。

记得有一次,我急匆匆的来到了学校,刚进入教室马上就听见了“轰隆隆”的一声响,然后就马上下起了雨,看见那黑漆漆的天空如撒了墨水一般,雨水如悬泉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我心里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我庆幸自己早到一步没有被雨淋到;又悔恨没带伞的失策……

时间就如流水似的,很快就到了放学,别的同学被父母接二连三的给接走了。我只是站在那傻傻的着妈妈,爸爸在外面干活,妈妈在医院照顾姥姥离不开,正当我要跑回家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很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妈妈。

她拿着雨伞来接我啦!在回家的路上我流下了感恩和激动的眼泪。

父母为儿女送一把伞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微不足道的,可这些难道就体现不出最无私最真挚的母爱吗?

没错,世界上最甜蜜的一个简单的词“母爱”对我们是多么的好,有多么的珍贵啊!

母爱

世上有很多爱,有的是无微不至的爱,有的是博大精深的爱……而我的妈妈给我的,却是唠叨的爱。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会看到心急如焚的妈妈,听到的第一种声音就是妈妈的唠叨:“到点儿了,快起床,太阳都照到屁股了。你看人家汪昱,早就去上学了!”我极不情愿地起了床,洗漱完毕,背了书包就匆匆走出家门。身后又传出妈妈的唠叨声:“你还没吃饭呢!天气冷了,楼里楼外的温差大,出来进去别忘记穿大衣……”“知道了,知道了!”我冲着妈妈回了一句,便一溜烟冲向学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真让人头疼!到了学校,我早把妈妈的话忘记了脑后,一下课就穿着毛衣出去玩了。结果回到家便发了高烧,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郁达夫早期小说创作中的环境描写 篇7

郁达夫在《海上——自传之八》中写道:“我喜欢大海, 喜欢登高以望远, 喜欢遗世而独处, 怀恋大自然的倾向, 虽则一半也由于天性, 但是正当青春的盛日, 在四面死海的这日本独岛上过去的几年生活, 大致总也发生了不可磨灭的绝大影响无疑。”例如在《银灰色的死》在主人公出场前就这样写道:“在上野不忍池的近边, 在一群杂乱的住屋中间, 有一间楼房, 立在澄明的冬天的空气里。”主人公y君不必出场, 单从他所居住周围的环境来看, 他的经济状况一定好不到那里去。因此人物从杂乱的房屋群中走出来, 就显得更加凄凉。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主人公从静儿家出来“街上沉寂得很, 远近都洒满了银灰色的月光, 四边并无半点动静, 除了一声两声的幽幽的犬吠声之外, 这广大的世界, 好像是已经死绝了的样子。”孤冷的一个人在冬天的大街上徘徊, 他的感情也深深地从环境的映射中衬托出来。世界上的一切也已离他很远了, 他现在孤冷的可怜。所以不用多加修饰就可以将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一览无余, 冷色的自然环境是主人公心境的印证。所以郁达夫不仅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更多的表现出他所处的社会状况, 更多的是把这种景和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从而使景物生出一种灵性, 发生人性化的作用。

郁达夫也说:“自然的环境, 与人的性格和他的作品都有关系。”又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 对人生、对艺术, 都有绝大的影响, 绝大的威力, 都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 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闲书山水及自然的欣赏》)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 自然描绘不仅仅是一种衬托人物内心的一种手法, 更是一种带着人物情感的景语。《沉沦》中有这么一段:“他的旅馆, 是一家孤立的人家, 四面并无邻舍, 左首门外便是一条如发的大道, 前后都是稻田, 西面是一方池水, 并且因为学校还没有开课, 别的学生还没有到来, 这一间宽旷的旅馆, 只住了他一个客人。”这里环境也似发现了他的孤独的一个人, 来与他相伴。这样的景, 与他的人充分地融为一体, 景是在映衬人情感的无所寄托, 也是在表现这个人的内心的孤独。在这里景语也就是情语。作者无需多言一句, 这种孤冷的意境已经直透纸背, 达到人性化的升华。正如朱熹所说:“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景物的色彩是人情感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也是美学上意境的最佳表现。梁朝刘勰用“神与物游”、“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来描写景物的情感化倾向。而与他同时代的钟嵘也说“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 行诸舞咏”, 表明情与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意境。正因此这种景既是人情感的内在积淀, 也是人心灵的外在表象。所以郁达夫也是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到抒发, 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化的色彩, 从而构成了动人的情景交融图。他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田园山水诗人的某些传统, 并且受到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 如法国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的启迪, 让自然的美来抨击人世的丑恶, 表达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郁达夫也认为没有受到社会污染的人, 才能保存自然的优美的人性。这一思想, 在其后期小说创作中表现更为强烈与明显。因此这种自然人性化的描写也是他借鉴中西美学成果的一大特点。

参考文献

郁达夫.沉沦.作家出版社

郁达夫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子善.逃避沉沦.东方出版中心

环境描写的作文高二 篇8

【关键词】《厄舍古屋的倒塌》;环境描写

一、天气描写

文章从一开始就渲染出阴郁的天气状况:“在这年秋天的一个沉淡、阴暗、寂静的白日,天上的云彩低垂。”故而,“独自一个人骑着马走过一片凄凉的土地”,所以看到了那片阴沉的厄舍古厦。叙说人描绘出的场景,无论天气、心情还是风景,都是一派凄凄凉凉,为厄舍古屋的出场做好铺垫。

二、厄舍古屋

“这幢房子有着光秃秃的墙壁,望着眼睛般的窗户,望着那一排排蓑草,望着那几株死树的白树干”,古屋的外部环境已衬托出恐怖的哥特式风格。紧接着,作者并没有行云流水般地描绘出場景,而是选择了插入人物的内心独白,“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心理别扭”,“难解之谜”等词汇,为了安抚自身的情绪,得出了个牵强的结论,“自然景物的组合,可以影响人物的情绪.”由景及人的描写手法,成功地建立出了双重的参照物。

“然而,这座古厦除了这种广泛的败落迹象外,在结构上却没有什么不稳定的朕兆。仔细观察,也许会发现一道难以辨识的裂缝,从房子正面的屋顶开始,呈锯齿形沿墙而下,一直通入池塘的死水之中。”这句话的插入为文章末尾厄舍古屋的倒塌做铺垫。

在厄舍古屋的环境描写中,作者从大到小、由环境到个体、由外到里进行了刻画。随着线索的继续,作者进入到了古屋的内部,果然,“屋顶的雕刻、墙上的挂毯、乌黑的地板——都在颤动,”“房间中的窗户是细长的,我站在黑色的橡木地板上,觉得这些窗户是那么遥远,好像永远也够不着”。对这些寻常物件的描写,可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见到了古屋的主人,“脸色苍白”,“面如槁灰,”“薄嘴唇缺少血色,”“精美的鼻子上生着两个宽大的鼻孔,就像是希伯来雕塑。”并且还很快发现“这是因为他怎么也克服不住自己那因神经过分激动而引起的习惯性颤抖。”

还有主人的妹妹,“性情冷淡,身体逐渐消瘦,时常表现出阵发性僵硬症的某种特点。到目前为止,她一直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尚未最终卧床不起。但是在我到达古厦的当天傍晚,她向强大的病魔屈服了,”之后,厄舍把其舍妹埋在了地下室。

“她刚一在棺材里轻轻动弹我就听见了。好几天以前我就听见了——可我却不敢——不敢说!——而今晚——艾特尔雷德——哈!哈!——砸开了道士的门,巨龙临死前痛苦地呻吟,铜盾啷落地!——喂,其实那是她在砸开棺材,嘎嘎地推开铁门,艰难地在包着铜皮的地窖拱道中行进!”这实是厄舍的想象,但是却将故事的恐怖气氛推向了高潮。所需效果已达到,也将故事嘎然而止,耐人回味。

最终,在狂风暴雨之夜,舍妹突然在门口出现,倒在了厄舍跟前,两人双双一命呜呼。叙述者魂飞魄散地逃出,“这道光亮是一轮血红的满月发出的,它顺着古厦上那条锯齿形裂缝照了过来,这条裂缝我曾经说过,从屋顶一直裂到地基,当初还不怎么明显”。在文末,作者还加上了血红的满月来渲染气氛,裂缝透着月光,也让厄舍古屋轰然倒塌。

结论:

在哥特式恐怖小说中,大多用大量的笔墨进行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叙述铺下伏笔,在环境描写中,尤其选择读者熟悉的寻常事物进行环境恐怖气氛的渲染。

【参考文献】

[1]艾德加.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徐汝椿、马爱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1-203..

[4]米歇尔.克莱尔.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贾晓明、苏晓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Lawrence,D.H.“EdgarAllanPoe”[A].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C].New York:Viking Press,1964.

[6]程爱民.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电气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小狗打电话看图写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