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精选9篇)

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 篇1

申请人:赵天伦 男 汉族 初中文化 56岁 住界首市王集镇赵集行政村赵玉庄157号

被申请人:赵天现 男 汉族 初中文化 56岁 住界首市王集镇赵集行政村赵玉庄

请求事项:请求依法确认,将位于赵玉村东头桥西柏油路南的一宗土地的使用权(东邻赵天现、西邻沟北邻路南邻地)确权给申请人使用。

事实和理由: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同住赵玉庄,申请人赵天伦的父亲赵金亮和被申请人赵天现的父亲赵金拔是亲兄弟。申请人赵天伦的父亲赵金亮在世时,因申请人赵天伦的弟弟李修贤(小时候给姓李的了)1988—1998年在赵玉村桥西路南烧吊窑,占用赵集寨瞿金佳组的荒地,申请人的父亲赵金亮就把自己的可耕地1.7亩,和同村村民赵天山的可耕地(东地大园子)进行调换,赵天山又和同村村民赵锦金的可耕地(在赵集寨后)进行调换,赵锦金又和瞿金佳进行调换。这样经过四次调整,就把赵集寨瞿金佳组在赵玉村东头的可耕地调到了赵集寨后。1998年申请人赵天伦的弟弟李修贤不烧吊窑时,又把此1.7亩可耕地,退还给申请人赵天伦的父亲赵金亮。1993年因申请人的父亲赵金亮年老多病,就把此地块交给被申请人赵天现代耕代种至今。申请人的父亲赵金亮死后,有申请人赵天伦一人出钱出物办的丧事,其他人没有出过一分钱,因为申请人的继母曹美荣仍然在世,申请人赵天伦并没有主张使用权,因此地块的收入属于申请人的继母曹美荣受益,现在申请人的继母曹美荣已去世,申请人依法要回此地块的使用权。申请人赵天伦多次找到被申请人赵天现协商解决此事,但被申请人赵天现,以替申请人的父亲赵金亮看病付过药费(没有任何证明只是口说)和此地块已经曹美荣调到梁庄西头为由拒不把此地块的使用权交给申请人赵天伦。经村干部、镇司法所多次调解无效。申请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十六条、《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条 第三十四条之规定,申请王集镇人民政府依法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附: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以证实自己有诉讼的权利。

2、1994年地改时赵玉村的地亩册子以证明所争议地块的使用权属于申请人的父亲赵金亮。

3、2005年3月3日赵天现与赵华东签订的合同及被申请人领取租金的证词一份以证明被申请人赵天现说2005年之前已调整为假话。

此致

王集镇人民政府

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 篇2

1.1 案件基本事实。

××市公民×××不服××人民政府土地争议权属处理决定, 经过××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 维持××市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 后经××省高级人民法院 (2004) ×行终字第60号行政判决, 维持××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4年) ×中行初字第01号行政判决。×××不服××省高级人民法院 (2004) ×行终字第60号行政判决, 要求再审。项目组代理该案后认为:判决书中所涉关键性问题事实不清, 有再审的必要。项目组目前已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1.2 本案争议焦点。

1.2.1 ×××公民就土地是否具有使用权或者所有权?××人民政府土地争议权属处理决定是否有误, 是否侵犯了公民×××的利益。

1.2.2 ××省高级人民法院 (2004) ×行终字第60号行政判决判的决书中所涉关键性问题事实是否清楚, 有无再审的必要。

2.本案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2.1 什么是土地权属?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 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的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和他项权利。土地权属制度, 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制度和土地的使用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1]

2.2 土地权属的争议的解决途径。行政处理程序是土地权属诉讼的前置程序, 在当事人双方对土地权属争议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形下, 只能首先申请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 是因为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处理土地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它的法定职责之一就是对土地权属的认定, 而且土地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由相关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权属争议先行处理确认, 可能更利于解决纠纷。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就是说当事人不服政府的土地权属的处理决定时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维权。这两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行政复议的花费的时间少, 成本低, 效率高, 若但是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 公民都可以再采取行政诉讼来维权。行政诉讼花费的时间较长, 成本高, 但是结果更为公正。因此当事人在不服政府做出的土地权属处理决定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解决方式。本案中当事人选择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县政府作为此次行政诉讼的被告。

2.3 本案是否可以申请再审程序?再审程序也称为审判监督程序, 它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特定情况下, 行政赔偿调解书也可以成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定理由: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 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当事人的申请再审, 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 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 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 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申诉者既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对当事人的申诉, 人民法院应当充分重视, 经审查, 符合再审条件的, 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 予以驳回。

那本案是否可以申请再审呢?××市公民×××不服××人民政府土地争议权属处理决定已经过了两判决审, 表明此案已经完成了终审, 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度, 按道理应该说本案的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认为确有错误的, 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笔者认为, 如果此判决书中所涉关键性问题事实不清, 有再审的必要,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结语

目前, 我国的行政再审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我国的再审制度中的再审理由是缺乏具体的规定的, 滥用再审制度就会对司法的权威造成损害。土地权利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确定土地权利归属, 及时调处土地争议, 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土地权利的确定与争议调处, 涉及土地权利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稳定, 并直接关系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依法确定土地权利, 稳定财产归属秩序和流转秩序, 明晰土地权利人的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对于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我国现行再审程序依据“有错必纠”的思想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三方都可启动再审程序, 对法院与检察院启动再审程序更无时间及次数的限制。如此往复, 终审不终, 司法的既判力、公定力、执行力被悬置[2]。由于两审终审制度的运行存在这些与法律的正义和公平相违背, 与我国现行的经济、文化、政治不适应, 但是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法律修改所能解决的, 我们只能从法律的程序上逐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步伐不断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运用到城市建设上来, 土地权属争议的案件也越发上升, 由于土地权属争议形成原因非常复杂,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历史原因, 法律和政策间的不衔接等。确定权属对于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土地权属,确权,前置程序,再审

参考文献

[1]土地权属[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6225.htm, 2012-02-23。

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 篇3

因继承纠纷,原、被告经法院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并经生效民事调解书确认:原告唐甲就位于某处的房屋享有3/4产权份额,被告唐乙享有1/8产权份额,被告缪某某、唐丙共同享有1/8产权份额。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共同办理房屋的变更登记,但被告不予配合,故起诉要求:判令三被告配合原告办理涉案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并承担诉讼费用。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立案材料后,关于是否属于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基于对《房屋登记办法》第12条、第13条的不同理解产生两种观点:一种理解认为,《房屋登记办法》第12条第2款第(二)项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权利”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既然本案已经生效调解书确定了案涉房屋的份额,故而当事人一方即可申请登记,而房屋登记是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因此不属于法院民事审判受理的范围,依法应不予立案;另一种理解认为,上述第12条规定的单方系一方整体而非单人,故而依据该办法第13条的规定,应共同申请登记,基于此,认为应属于法院民事审判的范围,应依法予以立案审理。就此问题,受理法院与当地房屋登记机关进行了会商,登记机关持第二种观点。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二、两种可能的解决路径

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其道理,实际上也均可实现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故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本案可有两种不同的路径。

1.进路之一:权利人民事救济

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当事人的起诉,关键是看其有无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请求权是德国法学家温德沙伊德提出的概念,在民法体系中,请求权分为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和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前者系指具有请求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如债权;后者系指对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请求权,包括民事权利固有的保护请求权(如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当事人具备该民事权利保护请求权时,法院应予受理,至于其请求是否成立,则待审理之后方能决定。本案当事人具备民事保护权利请求权,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要件,应予立案。上述不予立案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因为其理由与结论之间无法达到逻辑上的必然。盖因继承取得所有权与因生效裁判文书取得物权并非指同一而言,因继承取得所有权系因法定事实的发生产生物权的变动,如本案当中被继承人死亡的事实产生所有权权属的变动即属之,而因生效裁判文书取得物权乃指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是物权变动之直接原因,如分家析产中将夫妻共有之房屋直接判归一方。本案中,法院生效之调解书乃是对继承所得物权之确认,并非因此直接发生物权变动。

从实体权利上来看,权利人的请求权基础应当是《物权法》第35条。当事人享有按份共有的物权应无疑问,关键在于其他共有权人有无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之义务。物权属于绝对权之一种,权利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的情况下,得自由行使。权利人之外的第三人对所有权人负有不干涉权利人自由行使权利的义务,该义务通常情况下属于消极的不作为义务,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义务人仅须不作为即为已足,在特定情况下,义务人负有积极作为义务以保证权力的物权处于圆满状态,如相对人的行为对所有权行使有妨碍或者有妨碍之虞者,应予排除,该排除妨碍的行为即是一种积极作为的义务。本案义务人同样负有积极作为义务,盖所有权涵有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四项权能,其中处分权为所有权最核心的权能,其又分为事实处分和法律处分两种,《物权法》明确规定,因法律行为导致所有权流转者,须以登记为条件,也即未经登记的所有权,不能进行法律上的处分。由此观之,如因其他共有权人不协助进行登记,权利人取得的不动产物权将无法进行法律处分。纯从理论上而言,按份共有权人即使拟将其份额转让给其他共有权人,也须以登记为必要,况且,尚存在其他共有权人放弃其优先购买权时,权利人更可以将其份额转让给其他共有权人之外的第三人,如其未能登记,该项处分权显然无法行使,从而使其所有权处于不圆满状态;进行登记既属所有权人的权利,也是其义务,盖不动产价值巨大,事涉公共利益,故法律乃设登记制度作为其公示方式,裨益交易安全及保护其他人的安全。《房屋登记办法》第32条明确规定,因继承等取得物权的,应进行登记。《物权法》第7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故本案中三被告人行使其取得的物权不能损害到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其不予协助申请登记的行为妨碍了原告所有权的行使,即以不作为的方式妨碍了原告所有权的行使。综合上述,三被告的行为系以不作为的方式妨碍了原告物权,原告得依《物权法》第35条之规定,诉请法院判令三被告履行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并得于三被告不予履行时,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进路之二:权利人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

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取得具备执行内容的裁判文书,并通过法院的执行程序获得救济已如上述。除此之外,权利人凭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单方申请不动产登记亦非全无法律依据。《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规定,“共有人应当共同申请登记”,按份共有属于共有形态之一种,似乎自然应当所有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也有地方登记机关实际操作中持这种观点的。然而,这种解释却存在问题,即纯以文义解释方式进行法律解释,并不能保证必然得出正确见解,尚需以其他解释方法验证之。

那么,经法院生效裁判确权的按份共有人能否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呢?应对照《房屋登记办法》明定的可单方登记的情况进行分析。该办法第12条第2款列有七种情形,属之者可单方申请登记,该七种情形中,除最后一项属于概括性兜底条款外,其余六项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不动产仅存在一方当事人,如因合法建造房屋取得房屋权利,该情形系属原始取得,只能由单方进行申请,乃当然之理;其二,不动产存在双方当事人,但权属明确,如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权利,该情形下,因当事人的物权系经法院生效判决取得,而法院生效判决具有法定最高证明力,故得由取得物权之一方单方申请登记。由此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权属明确无争议的,权利人可单方申请不动产登记。准此以言,在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中确权以后,与因生效判决取得所有权一样,其权利归属已经明确,按照同种情况应作相同处理之法则,应准许其单独申请登记。由此可见,《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存在一个隐蔽的法律漏洞,即按照该办法的立法目的,应将权属明确的共有权人(如经过生效裁判确权的按份共有人)排除于共同申请登记的范围之外,而未予排除,故而应对之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为共有房屋,应当由共有权人共同申请登记,但经法院确权的共有房屋除外。综合上述,第一种观点的结论亦有依据,认为按份共有人凭法院生效确权裁判文书享有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的权利,惟其理由为法院生效确权文书载明的权利归属可以认定为真实,当事人对不动产的权属争议已经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争议已经终结。

三、两种进路的比较分析

民事权利的救济不能单纯从理论到理论,同时也要考虑救济的成本。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如果两种进路均可实现同一目的的话,就要考虑哪种路径更能快捷有效的维护当事人的权利。本此旨趣,试对两种进路进行比较分析。

1.通过民事诉讼解决问题的成本

就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进行权利救济角度而言,其要经过系列诉讼才能实现权利:首先,当事人要通过物权保护诉讼判令被告履行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判决;其次,因被告不愿意履行协助义务,权利人势必要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强制义务人协助办理不动产登记;再次,在办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产生的税费等公法义务,应当按照各共有人的份额分担,因义务人不愿意协助办理,基于同样的原因,其不愿意支付该笔费用可以预见,故而,权利人势必要垫付义务人应承担的费用;最后,对这笔费用,义务人系终局的承担者,权利人对该笔费用有追偿的权利,如果权利人对此费用进行追偿,又将形成新的诉讼,在极端的情况下,权利人取得义务人偿还该笔费用的确定判决后,仍要通过执行程序强制执行。故而,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该问题,最多会衍生一个确权诉讼、一个协助办证诉讼、一个追偿诉讼,并涉及协助办证和追偿两个执行案件。其增加当事人的讼累并浪费司法资源显而易见。

2.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的风险

如果权利人可凭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直接单独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上述问题概不存在,权利人只须垫付相关税费等。而该笔费用,仅需通过一次诉讼,一次强制执行程序即可实现。

房屋登记机关不肯准许当事人凭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单独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主要顾虑是错误登记。但实际上,在法院作出生效的确权裁判文书后,基于生效裁判文书的既判力,其上面确认的权利可认为是真实的,依据生效裁判文书作出的登记行为本身不能视为错误登记,因而也不存在赔偿责任问题;即使存在与生效文书记载不同的真正的权利人,该权利人仍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取得新的判决,并凭该判决注销前面的登记,其权利仍有救济途径,对因此给真正权利人造成损害的,真正权利人可向造成损害的申请人请求赔偿。

再退一步讲,即使权利人在取得生效判决后又处分其权利,比如裁判文书确定其在不动产中占有的份额,而该权利人又通过合同转让其份额的情况,该情况的解决成本也是低廉的。房屋登记机关在收到申请人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时,可通过公告方式告知相关主体在何种期限内提出异议,其提出异议的,属于对不动产的权属有争议,房屋登记机关可中止办理登记,并告知申请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后继续办理,相关的公告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3.两种成本的比较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对权利人而言,在第一种路径中,权利人最多需要通过三次诉讼、两次强制执行才能获得救济,而在第二种路径中,权利人最多需要两次诉讼,无须强制执行程序即可实现权利。对房屋登记机关而言,在第一种路径中,其获得的最大收益是以法院强制执行裁定为依据办理不动产登记,从而节省公告程序,而在第二种路径中则否。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第二种路径更有效率,也更经济。

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看,两种路径都是有实定法依据的,但从理论上说,第一种理解或多或少存在牵强之处,其对权利人所有权的一种权能的隐形损害是否可认为是一种侵害所有权的行为是可以存疑的。相反,认为《房屋登记办法》存在法律漏洞确实可以言之成理,且理论上更为圆通。

四、结论:应准许当事人凭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单独登记

当事人对权利归属并无争执,只因无法进行登记而诉至法院只求强制执行判决,不但徒增当事人的讼累,而且会浪费司法资源。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对于按份共有人凭法院生效确权裁判文书可否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的问题,笔者认为《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规定存在一个隐蔽的法律漏洞,应当对该条进行目的性限缩,准许经法院生效裁判确权的按份共有人单独申请不动产登记。对此,已有地方立法采用此方式进行实践,如上海市2009年7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9条规定,“房地产登记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申请,但下列情形的房地产登记,可以由有关当事人单方申请:……(六)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定房地产权属的判决、裁定、调解”。因此,就此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而言,笔者建议立法机关对此予以明确,统一登记机关对此的认识,即经过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权的不动产按份共有权人可单独申请登记,其所需的登记费用及契税费用由申请人先行垫付,于不动产登记完成后,就其垫付的费用,可向其他共有权人追偿。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方式。

方式之一:将《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第1款修订为,共有房屋,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但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确定房地产权属的判决、裁定、调解,其他共有人不履行协助办理登记义务的,相关共有人可单独申请登记。

房屋登记机关在收到共有人提出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后,应当进行公告,在公告期间内,其他权利人提出异议的,房屋登记机关应当中止不动产登记,并告知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权利后继续办理。

方式之二:由各地登记机关出台规范性文件,赋予按份共有人单独申请不动产变更登记的权利。

土地确权申请书 篇4

申请人:×××,×,×××年×月××日生,汉族,××××,农民,××××,住×××××××××组。申请人:×××,×,×××年×月××日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与×××是××关系。

被申请人:×××,男,×××年生,汉族,×××人,农民,小学文化,住址同上。系村支书×××之子。申请的目的和要求:

要求×××××街道办事处对我们与被申请人×××争议的土地纠纷进行确权,明确村民组于×××年划分给我们婆婆×××、太婆(婆婆的婆婆)×××两人合计宽××尺,长××米,面积约××余平方米的开垦荒山土地的管理使用权归我们二人享有;责成被申请人将侵占我们的这块土地回归给我们耕种管理。

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我们的太婆×××居住在×××××××××,生育有我们的公爹××等子女。我们的婆婆××系随姑妈做媳妇与我们的公爹××结为夫妻,生育有×××、×××高等子女。公爹××在×××××局工作,婆婆×××与太婆×××在×××务农为生。我们二人中,×××与×××、×××与 1

×××先后分别结婚。(该二人先后于××年××年病亡)。1980年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们的太婆×××和婆婆×××都参加承包得土地。1994年村民组划分集体开荒的耕地,是按1980年承包得土地的人口划分的,×××按原承包人口×××人划给,由村民组长×××和×××持竹竿丈量,由我们的公爹××和××两位老人用油漆做标记,按每个人口两尺宽从我们家开始,除出公路边沿三公尺后,划给我们婆婆、太婆婆×尺宽(实为××尺),长××米,面积约××余平方米的土地。接下去是划给××家二尺、×××家八尺„„。被申请人××家根本没有在此处划分有土地,但却利用其父××担任村支书职务无人敢惹的权势,强行侵占划给我们婆婆、太婆的应由我们二人耕管的这块土地。我们数次去耕种均被×××操骂和以暴力相威胁而离开。

×××霸占我们的这块土地后,曾将该地作价××××××元(×××元)准备出卖给×××之子×××,因我们阻止写字未成,出卖土地未成交。×××又将该块土出租给×姓搭棚打铁的住户种菜,租期已达×年。

为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多次口头及一次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综治办解决,均因被申请人×××之父×××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因素,顾及上下级关系的面子不好着手,以我们没有证据为借口,推给法院和县政府。

根本不注重1994年划分荒地,没有填入承包责任地的承包册内之事实。并强调按“谁连续管理使用20年,土地归谁所有,”之规定处理。我们已提供很多证人,只要司法所、综治办的人员调查、核实就可以作出处理结论。但该所办就是不予采信。

对于×××办事处司法所、综治办的上述态度,我们曾向县政府法治办汇报请示,答复:“书面申请××办事处确权,作出处理决定,若不服再申请××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据此,再次书面申请××办事处对争议土地进行确权。

此致

×××街道办事处

申请人:××××××

二O××年××月十四日

土地确权申请书 篇5

被申请人:yyy,男,汉族,住址同上。

申请事项:

依法对位于xxx村xxx即申请人新修建房屋前至被申请人柿树之间的土地作出使用权确权。

事实与理由:

位于申请人现在建房门前至被申请人柿子树下的两块荒坡地,是申请人在20xx年和20xx年用自己的承包地跟本队村民换地取得该土地使用权。另外,位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房屋之间的一分地属于申请人所在村小组所有,申请人经本队队长和集体成员同意,花1000元取得该土地使用权。以上事实,申请人有三份证据附后。

现如今被申请人在申请人的土地上强行设置道路通行,申请人依据我国《行政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向贵处提出土地使用权确权申请,望贵处查清事实依法处理,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

此 致

签名:

农村土地流转确权颁证问题研究 篇6

一、农村宅基地流转确权颁证的现实观察

根据成都市全域规划蓝图, 对农村集体土地先进行确权, 再经土地整理, 后推动集体土地有序流转, 特别是推动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宅基地的流转。从原有宅基地被流转后的实际用途的角度, 大致分3个类型:复耕、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指标被调剂出去建设工业园区等。根据市总体发展规划, 有的村、社土地被规划为耕地区域, 有的村、社土地被规划为工业建设区域, 其发展路径不一样, 前者的宅基地指标被调剂出去, 后者购买外地调剂出来的宅基地指标, 把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土地确权、颁证是土地规范流转的前提, 根据现实观察, 土地确权、颁证中却有如下问题:

1.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新房屋尚未合理及时办理产权证明

新房屋是集中修建, 占用的土地是村民原有宅基地的一部分, 新农民聚居区的房屋一般是按户分配的。新的房屋理应要办理产权证, 根据现有农村住房办理产权证的要求, 需要的手续有所占土地审批合法, 房屋修建质量过关, 验收合格。符合现在商品房屋颁证的基本或者主要条件, 才可以颁发新的房屋产权证。农民新居房屋产权证明是按照原来农民住房处理, 还是按照商品房对待, 或是作为新类型的房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则, 都是一个新问题。

2.先确权颁发的宅基地权属证在土地整理、置换后失去部分功能

土地先确权, 后土地整理, 然后进行宅基地置换, 先确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上记载的宅基地地形、地貌、东西南北四至全被改变:房屋拆除了, 土地平整了, 原来的地形地貌, 地理特征完全改变了。此时, 先颁发的宅基地使用权证的权属证明作用几乎作废, 唯一的功能是证明村集体、村民曾经拥有一块宅基地和一套住房。新房屋、地产证明一旦办理, 则原来的地产证明则无法独立使用, 无法独立抵押、置换、分红等。另一方面, 农民新居的地产 (宅基地) 证应颁发新宅基地使用权证, 并且新宅基地使用面积等于原先颁发的宅基地使用权证记载的面积扣除调剂或者余留的宅基地面积, 几块土地面积有个计算和置换后才得到新土地 (宅基地) 使用权证面积。

3.按农户房屋实际建筑面积确权, 忽视了原来审批宅基地的行政行为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印发[2008]127号文件《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有关问题实施意见》 (试行) 五项第3条中: (2) 权利人能够提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级建设、房管、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等颁发的房屋土地权利证书或批准文件的, 按证书或者批准文件载明的占地面积和范围确定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3) 权利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明材料的, 按其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和各区 (市) 县现行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建筑占地面积超出标准的, 超标准部分确认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实际使用土地的农户, 土地分类为空闲宅基地。实际上, 农户房屋建筑占宅基地面积一般超过审批面积或者当时建设是按照审批面积进行, 后来有自行扩建、改建等情形, 超过审批面积。在这次确权过程中, 农户房屋一般没有灭失 (灭失的处理办法有规定) , 反正都超面积了, 还按照超面积确权, 提供审批证件就失去意义。宅基地和空闲宅基地区别不明显, 反正都是占得多的, 现在确认得多, 对原来的审批行为几乎忽略。

4.宅基地被置换后, 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尚未厘清

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 使用权归农户, 理论上说, 商品房屋地产证使用权最长70周年。而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几乎是永久性的, 那么, 农民宅基地被置换出去或者指标被卖出去, 期限是70年, 那么农户宅基地使用权的永久性或者长期性怎么体现?期限满后, 所有权人要收回, 或者再次卖?收回后, 集体所有权是要重新分配;使用权是该农户合法继承人继承等方式处理。如果集体土地还有利可图, 可图的利益大, 农民就不愿意离开土地, 户口不愿意迁移走, 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流动。如果把宅基地或者承包地直接分给现在的户口在本地的农民, 则做到“生不添, 死不减”, 就一次性的私有了。这实际是一个私有化运动。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期限规定和调剂出去用作工业用地的宅基地使用权使用期限需要协调。

5.农地权证收益与集体经济分配之间有冲突

上个世纪90年代, 农民土地二轮承包, 期限是30年, 目前承包合同没有到期;实行土地整理, 确定各项权利, 今后, 土地流转收益是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部分, 而集体经济的分配主要是根据成员资格进行, 集体成员资格和土地流转中的原宅基地使用权证、耕地承包使用权证不完全对应;收入来源主要是使用权证流转, 而分配收益却主要按照成员资格, 二者之间有冲突, 各地做法不一样, 村民、村集体也各说其是, 需要规范。

二、农村土地流转确权颁证的问题检索

农村宅基地确权和颁证事情重大, 涉及面广, 影响深远, 是土地承包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也是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 实现集中化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措施, 不同利益群体的立场和诉求有差异, 必须慎重考虑, 周密计划, 妥善应对。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如何保护、规范

2008年10月12日,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严格宅基地管理, 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全私有的土地, 可以继承, 可以买卖, 抵押、转让等。如果土地归集体所有, 集体具有完全的所有权, 同样一次性的具有上述功能, 可以继承, 可以买卖, 抵押、转让等, 则二者应该没有区别。但农村土地, 所有权归集体, 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归农户, 一个物, 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不是同一个对象, 二者的权利都要保护, 如果二者权能发生冲突时, 怎么处理和解决, 规则不明确, 一旦集体土地被征收, 农民和集体要求行使完全的物权, 根据市场交易规则办事, 则原来一直行使的土地征收制度应该要做修改, 在征收的土地是为商业使用还是为公共利益届定不清楚、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 会冲突不断,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国家政策一直强调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 地方没有权力突破。宅基地使用权长期化, 还可以继承、转让、分割等自由处置, 则使用权权能已经等同于所有权, 还区分使用权和所有权有什么意义。一旦集体土地完全确定给农户并流转出去, 今后再根据集体经济成员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涉及因素多, 就比较困难了。成都市新法规中, 制定了农户新旧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审批、交易、继承等规定, 为宅基地流转提供具体规则。

2.农民土地长期承包权如何行使

2008年10月12日,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户成员有分化, 有增减。就算是十年时间, 集体经济成员面貌全非。考虑生、死、进、出等情况, 把宅基地固化给农户, 但农户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割和继承规则就需要完善。其中, “生不增加, 死不减少”规则是否可行, 需要论证和仔细考虑。每隔一定年限进行调整和确权前调整后一次性固定下来, 两种改革路径各有利弊, 前者的确考虑村集体新增人口要吃饭, 要生存等基本人权, 但不利于激发农民创业和自谋发展等积极性, 后者利弊与前者相反, 需要权衡后裁定。中央曾经反复强调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持一定期限 (每一次领导人表态和文件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期限要求增加) , 当时的意思是: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被反复改变过, 新中国成立后, 先分田到户, 后集体生产, 再划小块土地给农户自己经营, 最后承包到农户, 每一次改革和调整都的农民对党的政策的一次“怀疑”, 到底要怎么改革, 到底改革会不会剥夺农民已经获得的收益?农民、农户到底能否长期投资农村土地?但土地长期承包权的落实, 是每一户农户承包土地权利长期不变呢?还是一个集体中的农户承包土地权长期不变?如果是后者, 在集体内部, 土地要不断调整, 农户个体还是无法对自己承包的土地产生长期信赖而努力经营。如果是前者, 每一个集体经济成员或者非成员承包到集体的土地, 集体成员经济权利就无法实现, 农民接受不?这些都是集体土地确权和颁证中提出的严峻而急迫的现实课题。

3.农民新居办理房、地产权证迫在眉睫

农民新居的房、地价值大, 在成都市周边一套占地150平方米左右, 两层楼房屋, 大概300平方米的房屋, 居住使用价值大, 流转功能强, 自身修建价值不低于10万元, 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抵押、买卖等方式流转。要流转, 要交易, 先得有证件, 也许, 先前的房屋、宅基地还没有农民新居房、地值钱, 农民生产需要借贷资金, 借贷资金需要抵押, 而抵押不完全在于政策, 而在于抵押物品本身价值。本身价值高, 可以直接抵押, 本身价值低, 再要求政策放开也无用。商业贷款要防控风险, 要求抵押物品有价值。

4.农民宅基地新旧房、地证件使用需要统一和衔接

为了确权颁发一个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随后, 被确权的土地流转后, 原证中的房屋被拆除而导致房产证立即失效, 宅基地权证记载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独立的权属证件需要颁发和独立使用, 如果新的房、地证颁发后, 如果形成农民手中有几个证, 每个证都无法独立行使, 并且都需要共同推理、解释后才可以行使的情况, 就增加了权属证件使用的麻烦, 是改革不彻底、不便民, 规则不完善的表现。

5.土地流转充分考虑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个人的不同利益诉求

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推进集体土地确权和流转, 原因在于希望利用宅基地建设工业园区, 在征用土地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更大的经济压力时, 面向集体建设用地 (宅基地) 寻找出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集体经济组织也希望推行集体土地流转, 增加集体收益和集体可支配经济量, 于公于私都应大力推进。村民个人更希望通过集体土地 (包括宅基地) 的确权、整理和流转得到更多的实惠, 得到比土地流转前更多的经济效益。不同利益主体对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愿望和期许不同, 在参与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发生冲突时, 需要妥协和依法依规则解决。

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确权颁证的对策探讨

在调研中, 农户和乡村组织都希望尽快完善政策, 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序、规范流转, 早制定规则, 避免私下各自为政, 减少多种纠纷和矛盾。

1.完善设计农户新旧房地产权证

农户宅基地和房屋在土地整理前后很快发生变化, 原来的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和房产证1个证需要分成3个证:新地房产证、新的宅基地使用权证、剩余宅基地使用权证。一般1、2年时间, 一个地方的土地整理可以完成, 法定证件颁发后立即更改、作废似乎影响官方信誉。可以在原宅基地使用权证中间增加记载项目:原宅基地所属集体经济组织既所有权归属、新居工程中农户房屋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剩余宅基地数量和流转情况等内容。一个证件直接补充完善, 可以独立使用, 减少多个证件管理麻烦, 效率低, 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也便于官方登记和管理。

2.宅基地流转需要警示风险

农村集体在土地整理后, 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民财富增加, 经营能力和素质需要提高, 更需要宣传政策、法律、法规, 培育新的财富和经营观念。即使不是统一思想, 也是应该“迎”或“送”法进村。市场经济不是福利经济, 市场经济中风险巨大, 特别是土地等固定资产流转前后, 价值与期限关系巨大, 警惕资本或者资本家的设局牟利行为。有的村干部积极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一次性全部流转, 想突出“政绩”或者增加本届组织的控制能力等, 但他们能够看准市场发展前景吗?能够承担市场风险吗?如果土地一次性流转, 期限长、价格低, 导致今后矛盾多, 村民意见大等冲突。“放厂马儿”, 完全由集体经济组织 (部分是少数代理人) 自己控制、管理, 风险大, 隐藏的矛盾也多, 在民主规范、共同体成员共同议事规则不明确的情况下, 需要政府加大程序控制力度。公开多次提醒风险也是政府对农民负责的一个表现。

3.制定地方法规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宅基地确权颁证及其收益分配

先制定政府规章, 取得经验后, 适当时候提请成都市人大制定法规。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土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问题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 如果各个部门一直独立制定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规定, 效力低, 相互有冲突或矛盾, 需要统一衔接, 更需要权力部门参与, 以颁布法规的形式, 规范改革规则, 推进改革进程, 肯定和固化改革成果。确权、颁证、流转, 集体收益分配等需要更多的公权力关注。村民自治规则不完善, 对村、社干部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楚, 村民对村自治权力行使不太满意, 现在形势下, 适当的公权关注、介入, 普遍的公权规则行使非常必要。

4.衔接新旧宅基地使用权证

行政行为有预测性和安定性, 村民和乡村的法治精神需要培养, 国家的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地推向乡村, 民间的治理规则需要持续地提炼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 送法下乡和迎法进村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规则对接的过程。宅基地审批是比较严格的, 特别是在成都市周边郊区, 宅基地收益, 未来价值越来越高, 争夺比较激烈。更多的是与家庭人口、经济付出成正比例, 集体土地确权, 既要注重公平, 不能让乡村势力强大的过分多占宅基地;也要尊重历史, 不能是一次平均化、均贫富活动。注重两个规则:一是人均宅基地量, 应该划一个最高和最低占有量, 如果人均是80—120平方米宅基地, 占有宅基地户均数量符合80或者120平方米乘以人口;二是适当考虑历史原因, 对已经花钱购买的宅基地的历史要认可, 不得一概重新按照人均分宅基地。

5.关注政府、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诉求

政府已经制定了集体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规则和监督制度, 笔者认为应该制定更详细的各方利益均有保障的分配比例制度, 防止强势群体侵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规定集体土地 (特别是宅基地) 流转后的收益集体与农户 (集体经济成员) 的分配比例, 防止个别村集体因各种原因和理由给村民少分或者不分钱款, 预设界限, 明确规则, 减少纠纷。

6.宅基地使用权证等证件的管理电子化和宅基地利益分配的货币化

农村土地确权、整理、置换、交易等是连续的几个步骤, 当农村土地确权整理交易完毕后, 农民手中理论上应该有几个权证:原宅基地使用权证、耕地承包经营权证、林地等承包经营权证、新宅基地、流转出去土地收益证、新承包地使用权证 (或者村集体土地流转出去给有村民资格的权益分配证明) 等, 土地经过几次流转后, 村民保留的是新宅基地使用权证和分配集体经营土地的资格, 并且这种分配资格可能随年份变化比较大, 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动大, 分配范围有变化, 有的把流转出去的土地 (耕地、宅基地) 等都统一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进行分配;有的村集体又对耕地、宅基地、其他承包地等分项进行分配, 各个村民的愿望也不一致, 政府即使不做统一规定, 也应该有所控制和设置裁决机构进行裁决, 化解纠纷, 更重要的是采取现代的电子化管理, 保存数据、方便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运作。

7.给予农村弱者更多的社会保障考虑

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 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土地长期承包权完全推行, 农户根据承包的土地和占有的宅基地占有集体经济组织资源量不同, 会比较快地拉大成员贫富差距。在这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过程中, 从首轮土地承包期限算起, 在70年期限的剩余期限内, 上述两权都不能中途动摇, 所有权利一次性固化, 如果客观情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村民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比较大的损害, 例如:今后出生、迁移进一个集体的成员没有宅基地分, 可能没有土地可以承包耕种;有的农户现在占有的土地多, 人口减少或者人口迁移出去;不同农户在一定年限后, 占有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发生很大差异, 导致贫富差距大, 弱者有其他谋生出路或者担当能力否?需要给予可能的弱者, 比如新出生的小孩, 文化素质比较差的村民等的更多的社会保障, 以稳定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

摘要:农村宅基地、房屋、承包地确权、颁证, 既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 也是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效益的基础, 更是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公平收益的依据;调研中发现,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中存在诸多问题:新旧产权证部分没有颁发, 即使颁发了新旧权证, 配合利用难, 土地收益与权证少直接挂钩, 农民意见比较大;加强农村土地、房屋权证的衔接管理, 各项权证管理电子化, 土地权证收益对应货币化, 加强立法规范指导, 势在必行。

土地争议申请书 篇7

土地争议申请书一:土地争议调处申请书

申 请 人:吉水县八都镇住歧村委会住歧自然村

法定代表人:陈志华 住歧自然村村长

被申请人:峡江县福民乡方家村委会张公石村小组

法定代表人:肖群根 张公石村组长

申请事项:

1、依法确认现争议土地属原吉安地区行署吉行发(20XX)50号《关于峡江县张公石村与吉水县住歧村争执界牌岭山林的裁决》划分山林权属范围之外的非林地。

2、依法将现争议土地确认为申请人所有。

事实和理由

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建设项目征占用土地,被申请人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见利忘义,在峡江县政府又一次非法操纵下,趁机挑起与申请人相邻赣江塔下至滑泥坑土地争议(本不存在纠纷)。

现争议的土地位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曾经争议“界牌岭”山场西侧,毗邻赣江,呈条带状。东以申请人住歧村走峡江路为界,南宝塔南侧原争议山林裁决界下的土地为界,西以河为界,北“界牌岭”凉亭西面河边土地至滑泥坑东、北(凉亭右边)面两坑坑心底田为界(具体见附图)。争议的土地应属非林地,并为申请人所有,其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由于原行署吉行发(20XX)50号文件错误裁决,使原本属于申请人所有的“界牌岭”山林与现争议的土地割裂

20XX年,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曾发生“界牌岭”山林权属纠纷,原吉安地区行署吉行发(20XX)50号《裁决》错误划归被申请人所有的“界牌岭”山林,自清朝以来至20XX年行署裁决前,一直为申请人所有和经营管理,申请人族谱《双亭记》有解放前申请人与峡江山地权属分界地的详细记载,其分界就是山林争议时被峡江捣毁的凉亭界碑山场。解放后土地改革,现争议的土地与错误裁决给被申请人的“界牌岭”山林,除部分旱地申请人登载了土地证外,其权属归一整体登载在申请人持有的0225号土地证“后背山”,“后背山”四址业已将现争议土地旱地包含在内。由于峡江县政府幕后非法操纵其凤凰山林场、原福民乡方家大队盆形得村,以林场为经济后盾,以盆形得村移花接木所谓证据,挑起被申请人出面争执权属原本属于申请人所有的“界牌岭”山林。原地区山纠调处工作组以不当认定的事实理由,对被申请人所持证据全部采信(且包括盆形得村的所谓“海螺形”土地证,其真伪暂不论),而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全盘否定,尤其是对申请人提供的最有力证据第0225号土地证未予采信,对该证所登载的四址范围作出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认定,单方采信了被申请人与盆形得村证据(原裁决只列了被申请人张公石,而未将第三人盆形得村列入),错将“界牌岭”山林权属全部划为被申请人所有(申请人将保留再次向省、市两级政府申诉纠错权利),以致将本为一个整体“界牌岭”山林与现争议土地割裂,所幸原办案人员还存一些良知,未敢将申请人立业以来一直经管的现争议土地当作林地划给被申请人。

二、现争议土地属不在吉行发(20XX)50号裁决山林权属范围的非林地

㈠现争议土地不在(20XX)50号《裁决》山林权属范围

20XX年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发生“界牌岭”山林权属纠纷,经原吉安地区行政公署组织山纠调处工作组调查协商,双方未能就调解解决“界牌岭”山林权属达成一致。20XX年3月25日原吉安地区行政公署根据该工作组提交的《关于峡江县张公石村与吉水县住歧村争执界牌岭山林的调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出了《关于峡江县张公石村与吉水县住歧村争执界牌岭山林的裁决》(吉行发(20XX)50号,以下简称《裁决》),该裁决书内容只涉及到争议的界牌岭林地,并未涉及界牌岭山脚西侧的水田、旱地、果园权属,因此,现争议土地不在该《裁决》划定山林权属范围。该事实有三点理由支持,第一、该《裁决》权属划分文字表述未涉及水田、旱地、果园等土地权属划分;第二、该《裁决》没有附权属划分地形图或示意图作相关附(佐)证;第三、原吉安地区行署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20XX年6月14日印发《关于峡江县张公石村与吉水县住歧村争执界牌岭山林裁决后的补充通知》(吉地山纠办[20XX]12号)第4点“界牌岭塔下和滑泥坑以及凉亭右边的水田和旱土,登了土地证的,谁登归谁有,现在谁耕种,应归谁管理,不得争议”,从其内容所载地物标下的土地清楚表明,吉行发(20XX)50号《裁决》未涉及现争议土地的权属划分,相反,该《补充通知》第4点表述,强力佐证了现争议土地性质为“水田和旱土”。

㈡现争议土地为非林地

1、经查验市山调办归档保存的《裁决》案宗,所依据的被申请人峡江县张公石村土地证字第403号、盆形得村第404号两份土地证抄件(其真伪及当时裁决时对该两份证的采信与认定是否正确暂不论),其中第403号土地证山名为界牌岭,其所载西向界址“靠荒田”,第404号土地证山名为海螺形,其所载西向界址也是“靠荒田”,根据对裁决争议山场的勘界,其西址靠向的“荒田”正是现争议的土地,有力地证实了被申请人峡江张公石、盆形得村土地证载西界“靠荒田”而非“靠河”,这更清楚表明现争议地为非林地无疑。如果现争议的土地属于林地,那么吉行发(20XX)50号《裁决》更是错误裁决,如果是错误裁决,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法律程序重新纠正错误。

2、查核江西省测绘局20XX年4月调绘的比例尺为1:1万(注意:是测修在前、调绘制图在后),图幅号“蒋沙G-50-15-(27)”地形图,现争议的土地在该地形图上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地物标为申请人住歧果园,其标注的地物标既有果园房屋,还标注有“梨”、“砖(窑)”字样,地类界也非常明显。此图所示可以佐证申请人住歧村经营果园(旱地)和建有房屋之事实。

三、现争议的土地应为申请人所有

㈠申请人所持土地权属依据

1、原《裁决》归档的申请人第0225号土地证四址范围将塔下至滑泥坑赣江边旱地包含,由于原《裁决》未予认定该证据,使该权属证现处尴尬境地,不能保护申请人对现争议土地合法权益,敬请明察,仅限本案的土地争议而不涉原山林争议采信该证。

2、申请人塔下旱地拥有《江西省吉水县土地房产所有证》(字第0126、0216号),证实争议地的权属为申请人所有。

3、原吉安地区山纠办《关于峡江县张公石村与吉水县住歧村争执界牌岭山林裁决后的补充通知》(吉地山纠办(20XX)12号)文件第4点规定:“界牌岭下和滑泥坑以及凉亭右边的水田和旱地,登了土地证的,谁登归谁所有,现在谁耕种,应归谁管理,不得争议。”该条充分说明争议地的地类为“水田和旱地”,并且当时未就争议地进行调处,而争议地申请人已颁了土地证又进行了长期经营管理,也就是说,当时《裁决》未将“水田、旱地”当作山林裁决,因而认定了现争议地权属归申请人所有。

4、20XX年《吉水县人民政府和峡江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地形图[图幅号:蒋沙G-50-15-(27)]地物标显示该争议地属种有果树旱土,并且在争议地房屋(住歧村上世纪70年代建)地物标处注明“住岐果园”四字,说明省测绘局测绘人员在20XX年之前就已实地勘察了解到该块旱地栽有果树,且果树为申请人栽种经营,可书证图纸充分佐证了争议土地为申请人住歧村所有。

㈡申请人对争议土地经营管理的事实依据

土地改革时期,该土地以旱土荒田为主,由申请人所有管业,凉亭的东面滑(挖)泥坑、及北面(凉亭右边)水田,也一直由申请人耕种管业。20XX年建集体林场,在现争议的土地大部分旱地栽种了柑橘和梨树,并建有林场管护房屋。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申请人先后将滑(挖)泥坑范围的水田、塔下至凉亭的旱地、果园承包给本村人和外地人经营管理,承包人还在滑泥坑先后搭有两处茅棚(地形图标有此地物标),其中还发生承包人(为刘江保)在茅棚死亡事实存在。20XX年由于果园经营管理不善以致果树衰败,申请人将争议的土地承包给本村陈树华退耕造湿地松至今(但滑泥坑口所栽树苗还遭被申请人拔除过),现所造湿地松林长势良好。主要经管事实有:

1、20XX年申请人村民曹汉斌在滑泥坑开垦耕作。2、20XX年水田乡沙上村村民郭菊芳在塔下、界牌岭耕作水旱地,并建有茅棚在界牌岭滑泥坑。

3、20XX年至20XX年我县农民刘江保、刘毛女父女来塔下、界牌岭滑泥坑耕作,还建了茅棚。耕作地点为现被申请人张公石村制造种晚稻假象处,之后申请人村民陈江仔耕作至20XX年才荒芜。

4、20XX年申请人住歧村五小组在界牌岭凉亭山脚下靠江边建有砖厂(收款存根可证实该事实,且原地区山纠办《补充通知》第5点已明确)。

5、20XX年申请人住歧村四小组在塔下建有砖窑,由浙江人屠新生承包烧窑(收款凭单和收款存根可证实该事实)。

6、20XX年住歧村委会把塔下旱地收归集体栽果树,砖窑租金也收归村委会收取(收款凭单和收款存根可证实该事实)。

7、20XX年至20XX年申请人村民陈忠元、陈丁根、陈吝老、陈秋仔承包果树园。

8、20XX年我县八都村民黄九仔耕作水田,每年交租谷300斤。

9、20XX年至20XX年浙江屠新生、元茂虎承包果树园旱地(收款存根可证实该事实)。

10、20XX年至20XX年申请人村民陈将仔、陈真根承包滑泥坑水田(合同可证实该事实)。

11、20XX年至20XX年我县水田乡西流村村名黄火根承包塔下水旱地及果树。

12、20XX年至20XX年住歧村村委会派村民陈青根到塔下房子居住,管理并承包塔下、界牌岭、滑泥坑水田、旱地。承包期间,陈青根在房子西边开挖了鱼塘,并在鱼塘养鱼、养鸭。

13、20XX年住歧村委会把塔下、界牌岭、滑泥坑承包给陈树华造林(合同可证实该事实)。

综上所述,根据原吉安行署吉行发(20XX)50号《裁决》及所附根据和吉地山纠办[20XX]12号《补充通知》的内容表述,结合申请人权属证据及经营事实依据,依照国土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20XX]国土[籍]字第26号)第十九条“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民并颁发了土地所有证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以及第二十条第一款“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目前该村农民集体实际使用的本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确定所有权”之规定,被申请人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无端挑起的土地争议是既无道理又无法律依据的,敬请吉安市人民政府依法将现争议土地裁决为申请人所有。

此致

吉安市人民政府

>土地争议申请书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申请书>>(1313字)

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住所地:**市**乡**村

法定代表人:麻**,任村主任。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第**村民组。

负责人:麻**,任组长。

被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第二村民组。

负责人:麻**,任组长。

被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第三村民组。

负责人:麻**,任组长。

被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第四村民组。

负责人:麻**,任组长。

请求事项:

请求**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依法解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关于**村**山及其山周围相关土地的权属争议,依法确定**山及周围相关土地属于申请人村集体所有。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争议的土地位于**市**乡**村的北部,**林场以东,四至为北至**乡**村地界,南至**村三、四组地界,东到**村地界,西到**林场以东,包括**山土地和周围的耕地约310亩。其中**山沿山势从西向东分为疏林区、林区和其他未利用地,该山东北角**村与**村的交界地带,则属于其他未利用地(荒山或荒坡),而该山的西半部属于疏林区、林区(来源于**市**乡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图)。上述土地自土地改革以来一直没有明确确权,申请人**村集体与被申请人**村第一、二、三、四组组集体均没有依据《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申请初始登记,因此截止现在都没有领取到《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只是在20XX年12月份部分在半个山西部种植树木的村民领取了《林权证》)因为上述土地没有确权发证,所以自20XX年土地改革以来纷争不断。其间虽然暂时形成过分配方案,但因为界线不明尤其是关于**市**乡**煤矿引发的利益之争,导致不断出现新的争夺土地所有权矛盾。20XX年10月份,在**山东北角**村与**村的交界地带成立了**市**乡**煤矿,矿区涵盖**山及周围部分土地,因此引发占地费和装车费之争。同时因为谁是所有权人不明,导致发包人不同,而发包地块相同或交叉的各种承包合同及占地协议不断出现,这不仅直接损害全体村民的利益(长期以来无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而切使相关承包人和占地企业苦不堪言,甚至引发诉讼案件。

申请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三款 规定:乡(镇)、村办企事业单位采用上述以外的方式占用的集体土地,或虽采用上述方式,但目前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如荒废、闲置等,应将其全部或部分土地退还原村或乡农民集体,或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市**乡**煤矿开办之初属村办煤矿,是村办企业,其成立时的所有手续包括用地手续均是以**村村集体的名义办理,所取得的收益也有全村进行分配,全村包括被申请人的四个村民组也未提出过异议。根据上述规定,该煤矿经主管机关审批时的矿区占地(即争议土地)应为申请人**村村集体所有。故申请依法调查处理。

此致

**市国土资源局

申请人:**市**乡**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麻**

20**年12月19日

>土地争议申请书三: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1063字)

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 请 人: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职 务:

被申请人:

地 址:

请求事项:

1、请求解决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2、请求解决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实事和理由:

1、关于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学校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从历史沿革来看,原卞庙学校土地,解放前是姓庞的私家园子,解放后,该庞家园子收归公有。高级社在庞家园子南半部分建立了学校,北半部分作为学校的操场,卞庙社区的秦庄、黄庄、王庄、卞庙、前贾、后贾六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此学习。卞庙学校土地从1956年至1959年春天,先后为卞庙乡、十四营和学校共同使用。1982年卞庙行政村将学校的操场(原庞家园子北半部分)以行政村的名义按照每户300元的价格出售给18户群众建房使用,该资金用于公益事业。1959年春天,撤销卞庙乡成立大队,大队部也由此迁往卞庙村街里,此后一直到2005年合校并点前,被学校单独使用。另外,建校时,学校需建5座教室,但由于资金缺乏,当时的卞庙乡经多方协调,上级领导同意提供砖、瓦、木料,由六个村的群众义务出工建成该校。以上事实证明,原卞庙学校土地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关于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原卞庙老地毯厂是1972年卞庙行政村建设大队部时征用卞庙自然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亩,占地共3亩。这块土地最先由卞庙大队部和卫生室使用,之后由卞庙行政村地毯厂使用,后来地毯厂停产,闲臵至今。这2.69亩土地的农业税一直由整个卞庙行政村承担。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也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2008年4月,卞庙社区卞庙自然村提出原卞庙学校土地和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他们一个自然村所拥有,对此,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认为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鉴于上述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6条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特申请区政府依法裁决。

此致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菏泽市牡丹区何居民委员会

关于五铺中心小学土地确权的申请 篇8

国土资源管理局:

我校初建于1920年前后,原名“宿县第五国民小学”,几经战乱,6次迁移,1972年迁与现址,位于濉溪县四铺乡五铺村五铺街东150米,泗永路北130米处,校园南北长180.2米,东西宽115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拥有9个教学班,440余名学生,学区覆盖近10平方千米。为了排除学校外部矛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和工作环境,现特申请我校土地进行确权,以便为将来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做好土地使用权前期准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具体土地使用情况如下: 1、1972年前学校校址位于现五铺村五铺街口东北角,占地约6000平方米,迁于现址时原校址交与当时五铺大队,并由全五铺大队协调其十三个生产队共同出地13427.8平方米作为学校教学使用; 2、2009年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扩大学校建筑面积,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于2009年5月份并会同四铺乡五铺村两委,在征得乡政府同意的基础上由五铺村两委(原村书记吴连书,村长董寿强)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同意给学校调整土地,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①土地来源:原乡农科所土地8.3亩、戚家教学点土地2亩、原五铺乡政府2.8亩;

②具体置换情况如下:开始与村民协商一亩置换一亩,有的村民觉得自己耕种的是上等土地不愿意置换,后经村两委协商决定用2亩置换农户1亩土地。董夫敬一亩一分八厘给二亩三分六厘,赵礼春一亩八分三给三亩六分六厘,赵礼德一亩零八厘给二亩一分六厘,赵礼良的一亩给二亩,原学校土地交与董运河耕种的3亩多地由乡政府出地二亩七分(原五铺财政所南)作为补偿。

以上置换共计5.09亩,从农科所、戚家教学点置换10.18亩。1972年置换的土地和2009年跟五铺村民置换土地五铺村村民均无任何异议,现特申请对以上土地予以确权,以便进行我校的标准化建设。

土地权属争议确权申请书申请人 篇9

一、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一)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 属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前山地区, 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端、西北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3°02′, 北纬40°10′~40°50′, 东临丰镇市, 西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林格尔县接壤, 北与卓资县毗邻, 南隔古长城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大同市新荣区相望, 全县土地总面积345 139.75公顷。现有5镇3乡1办事处, 设有8个居民委员会, 132个农民集体, 822个村民小组。

(二) 调查前提

凉城县于1990—1992年进行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及生态退耕、农业结构的调整, 原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已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现状, 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次全区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 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三) 农村土地调查的具体任务

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按照全国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的一项战略性、技术性任务, 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农村土地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 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 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调查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土地现状基础数据, 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建立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四)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安排, 我县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从2007年7月开始, 进行了调查准备、内业地类解译、外业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检查验收等项工作。经过两年半的紧张工作, 于2009年底全部完成了调查任务, 提交了全部调查成果。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外业调查成果、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该项成果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成果。

通过本次土地调查, 查清了凉城县的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 形成了权属和界线清楚、地类和面积准确、数据可靠及图件、数据与实地相一致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建立了全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凉城县土地包括8个一级地类, 28个二级地类。全县耕地总面积74 227.83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51%;园地总面积206.59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6%;林地总面积87 947.75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5.48%;草地总面积146 814.95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9 350.93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4 640.87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6 053.17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5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5 897.66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1%。

(五) 城镇调查

城镇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全面查清凉城县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 掌握真实的土地数据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次城镇土地调查, 完成了凉城县岱海镇境内11 120宗地的权属调查, 城镇调查面积648.92公顷, 查清了岱海镇的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 形成权属合法、界限清楚、面积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建立了岱海镇城镇土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形成了完整的城镇数据库, 为凉城县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提供了依据。目前, 凉城县建成区具体的用地类型有商业、工业、住宅、交通、特殊用地、水域等7个一级类, 22个二级类。在各类用地中, 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占建成区总面积的98.14%。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 年度变更调查保持了二调成果的现势性

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是国家运用二调成果为准确掌握各年度土地利用的情况, 以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及实施办法, 利用每年8月至下年1月的遥感正射影像图与上一年度标准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 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提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 分期分批分发到地方, 作为地方开展年度调查基础资料。我县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 结合年度建设用地审批,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 严格按照年度变更调查的相关要求, 实地调查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全面查清年度内各类土地利用变更情况, 重点掌握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变更情况。结合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成果图, 掌握年度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确保各种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不占用基本农田, 使全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达到“天上看, 地下管”, 质量提高, 数量不减的效果。

三、利用二调成果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凉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以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农村部分) 为基础, 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调查确权依据,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通过实地调查核实, 依法确认集体所有土地的位置、界线、范围、数量, 充分了解全县各类土地的权属性质和类型, 为凉城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满足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用地审批及耕地保护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5镇3乡1办事处、132个农民集体, 307宗地, 调查面积为326 329.75公顷, 调查的开展主要分为外业权属调查、测绘和内业入库两部分。

(一)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详查) 、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时的土地权属调查表及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进行复核。若权属调查手续不完备的, 或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 应进行补充调查;原界址点已发生变化或设立不符要求, 需重新进行调查和指界确认, 绘制宗地草图;若权属调查表中对权属界线、行政界线未加区别的, 必须重新调查, 对行政界加以说明, 注记“行政界”字样。

地类面积按照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确认和量算, 只明确宗地内的调查地类 (一级类) 及权属总面积, 不具体细分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分类面积。面积按1∶10 000图件精度量算, 在土地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书备注栏中标注精度说明。

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村级权属图 (宗地图) ;村本级和飞入的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分别制作宗地图, 包括本宗地和插花地 (飞地) 权属界址状况和地类状况的调查, 如权属线的走向, 界址点的设置, 地类的判读、新增地物的补测等等。同时, 完成初步地类调查, 对已经发生变动的, 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如有明显参照地物的, 直接在1∶5 000或1∶10 000村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精确标注;如无明显参照地物的, 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其位置, 并在现场埋设界桩, 统一利用GPS先进设备进行测量, 采集界址点坐标数据, 填写权属调查表、外业调查表。

对有争议的土地或一时难以确定权属的土地, 不划入任何宗地, 待争议处理后, 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二) 内业处理

工作人员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管理信息系统, 把外业调查的情况, 输入到信息系统当中, 生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输出的主要成果为:土地登记申请书、权属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宗地图、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界线图、公告图、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

(三) 界址确认

把输出的成果资料反馈到各村进一步核对, 如仍然存在疑问的, 各村提出书面意见, 再进行核实调查、制作成果, 直到完全正确, 双方才可在权属调查表上确认盖章。

(四) 内业录入阶段

2012年9月份外业调查结束后, 对调查资料进行检查整理、内业录入界址点、界址线、宗地属性, 内业录入工作于2012年10月底结束, 内业入库于11月中旬结束。

(五) 数据建库工作

2012年11月中旬完成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11月中旬到月底进行调查报告编写、成果图件编制、成果表格输出等工作。

2013年这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共向农民集体发放证书148本。工作中形成的图、表、册等成果进行了统一归档。凉城县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受到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表彰奖励。

四、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第二次土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

(一) 技术依据和技术路线

1. 依据国家《地籍调查规程》及《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和乌兰察布市《集体土地确权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编写技术设计书和技术补充规定, 确定该地区具体作业方法和宗地勘测比例尺, 凉城县确定为1∶500。

2. 依据地籍测量规范和《地籍调查规程》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按照规程布设E级 (埋石) 控制网点, 随之采用GPS静态观测取得首级控制网点成果。控制网点布设及成果整理平差之数学精度均符合控制测量的规范相关细则要求。

3. 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 每个自然村布设1~2个图根控制点作为宗地勘测的起算数学依据。

(二) 发证标准

1. 严格落实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法律规定。除继承外, 对农民一户有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的只登记, 不发证。

2. 城镇居民不准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住宅, 对购买和违法建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的, 只登记, 不发证。

3. 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 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 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 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 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 按照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当地规定标准的, 只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 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新、政府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 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并按规定的面积重新进行登记。

4. 农村建房占用宅基地时间以村委会出具的说明中的时间为准。

(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或不予登记发证

(1) 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土地修建住宅的, 不予登记发证。 (2) 存在权属纠纷、界线争议或地面建筑物产权不明的宅基地, 在争议或纠纷未解决前, 暂不予登记发证。 (3) 无任何土地权属来源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合法的宅基地, 或属违法用地, 不予登记发证。 (4) 因市政道路, 建设用地项目等拆迁另行划拨安置, 但目前未办批准手续的宅基地, 暂不予登记发证。 (5) 农村村民因已建住宅, 应当拆除的旧宅或已纳入土地置换、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规划复垦的旧宅, 不予登记发证。 (6) 因改、扩建公路、铁路已给予拆迁补偿, 房屋未拆除的不予登记发证。 (7)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的。 (8) 经批准即将征用、拆迁的宅基地。 (9) 厕所、猪圈、牛栏、晒谷场等生活生产附属用地, 不纳入宅基地确权登记范围。

(四) 权属调查与宗地测量完成情况

按照《地籍测量规范》、《控制测量规范》要求, 在选 (埋) 首级控制 (网) 点、 (GPS静态观测、成果计算、整理) 的基础上, 设置测定若干图根控制点, 对每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及其他元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权属调查, 确权登记、宗地界址线的划分、界址点的精确定位、标示设置喷涂并绘制宗地草图, 同时用解析法准确地对宗地界址点 (界址标示) 进行测量。全县共完成宅基地权属调查和宗地测量63 025宗, 集体建设用地权属调查和宗地测量323宗, 完成比例为100%。

(五) 现阶段工作情况

现阶段凉城县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作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确权登记发证调查成果、测量成果、宗地图等整理后的资料, 正在进行数据成果的权属、属性录入等项工作, 做建库的前期工作准备。同时向各村发布权属审核公告。

在具体作业过程中, 每个作业分队 (组) 对成果质量进行了100%自查、互查, 县国土资源局协同作业单位组成质量检查组对每个作业分队 (组) 、的工作进展、成果质量进行分段、分级检查, 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确保了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早日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五、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能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 加快土地流转, 使全县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受到法律保护, 加快了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村镇规划,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达到土地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加快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六、结束语

历经第二次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基本实现了全县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动力源泉。这是一项利国强民的工程, 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国土人为之献身的自豪。

参考文献

[1]凉城县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4:10.

[2]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R].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12.

[3]凉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工作报告[R].凉城县国土资源局, 2012: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01—2012[S].

[5]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材料汇编[G].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 2012:4.

上一篇:中秋节教职工活动方案下一篇:园林设计合同及服务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