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1

沪交内(实)〔2012〕 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实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第二条 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团结协作,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富有奉献精神。

第三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爱护国家财产。

第四条 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坐班制,并按实验室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第二章 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第五条 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应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相关的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具有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

第六条 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拟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聘任、考核、培训和进修等。

第七条 负责拟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组织完成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制定每学期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计划。

第八条 经常吸收教学和科研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九条 做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综合效益。

第十条

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工作。

第十一条 作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与检查实验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负责对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第三章 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条 高级职称工作人员

(一)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发展动态,提出实验室建设建议,协助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

(二)承担实验教学工作,主持并开设较高水平的实验理论及测试技术课程,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进行专题实验及论文实验工作。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编写实验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设计、研制项目,并解决其技术难点,组织和指导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较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开发和实验装置研制工作。

(四)主持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功能开发。指导实验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技术考核。

(五)协助实验室主任做好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第十三条 中级职称工作人员

(一)熟练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实验技术,有比较丰富的实验经验或专长,能独立地组织与实施各项实验技术工作。

(二)承担实验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编写实验教材。协助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三)承担实验室科研、生产技术测试项目,负责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四)指导初级实验技术人员、工人的学习与提高。(五)完成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四条 初级职称工作人员

(一)掌握本学科的一般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配合高、中级职称工作人员从事有关实验技术工作。

(二)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熟悉其技术性能操作要领,并能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操作,为新开实验做好准备工作。

(三)参与实验室科研、生产技术测试项目,协助拟定实验方案。(四)分工承担一般仪器设备保管、定期检查及保养工作,掌握初步的故障检查及修理技术,做好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五)完成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五条 技师

(一)掌握本学科实验室工作的各种技能,承担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装置的加工、安装与调试工作;掌握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原理,做好设备的安装维修与保养工作。

(二)在技术上积累经验,具有一定专长,能解决某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能根据教学、科研人员的设想和原理图设计和加工特殊的实验设备。

(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关心帮助青年工人成长,主持技工培训和传授技艺。

(四)做好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安全卫生工作。(五)完成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六条 工人

(一)掌握所从事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达到等级工水平。实验室工人应逐步发展成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

(二)参与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装置的加工与安装调试。了解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2

湖南农业大学表演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 下设运动生理学、表演心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康复保健四个实验室, 实验教师4名, 实验员2名, 实验仪器120余件, 实验室面积达到270余平方米。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实验室管理工作是要认真探讨与实践的问题。

1 实验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仪器设备的管理

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除了人体脂肪、肌肉成分测试仪之外, 没有很贵重的仪器, 这些仪器设备均有完整的使用纪录, 使用后登记, 仪器设备有定期检查维护。关于仪器的操作步骤已整理成册, 但是关于仪器的维护措施却没有贴在墙上或整理成册,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误使用仪器而造成仪器的损坏率高, 而实验管理人员有限, 难以达到真正的专人负责, 从而使仪器的管理不到位, 部分学生到了实验室乱动仪器的现象比较严重。

1.2 实验室安全管理

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基本仅满足于消防设备的购置, 但是, 真正懂得使用消防设备的学生并不多, 通风设施并没有, 带有浓重药味的药品仅仅靠开窗通风, 即使靠窗通风也多数因为药品有挥发性, 而不是考虑药品的毒性。虽然进入实验室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但是此类教育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导致出现较多的各类安全问题隐患。

1.3 实验室卫生管理

保持实验室的卫生是实验操作所必需的, 也往往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实验室必须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的卫生工作主要靠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实验后自己打扫, 没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员, 由于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人多、实验空间有限, 加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有学生往实验室带零食、饮料等杂物, 实验室管理不严与实验室专职清理人员的缺乏, 导致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与仪器的清洁。

1.4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目前的表演专业的实验室只对本专业上课时间开放, 这种封闭性实验室不能更好的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开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 它使学生个性得到好的发展, 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而且体现了分层次式教学,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 实验室队伍建设管理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力量, 在实验室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校表演专业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工作热情不高缺少交流等问题, 这与学校对实验的重视、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等问题息息相关。目前我校表演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是一支结构合理的队伍, 主要是参观与培训甚少, 近五年只有两人次去外校实验室进行参观, 而其他的实验培训没有。

2 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

2.1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这是实现实验室科学管理的关键。包括实验设备的维护措施、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实验室的卫生管理要求、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奖励制度、意见反馈邮箱等, 及时掌握实验管理情况,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2 确保实验室安全

首先实验技术人员要有安全意识, 然后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经常进行安全培训, 培训包括安全常识、化学安全及辐射安全等几个方面。将安全意识树立在每个人心里。

2.3 打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首先实验技术人员要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要改变学生只重视仪器设备而不重视实验室环境的习惯。为了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秩序的井然, 每个实验研究人员应本着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方便、共同发展的原则, 遵守实验室规定, 经常对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为做实验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共同努力。

2.4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 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就不断补充技术与技能高、动手能力强、热心于实践教学创新工的新生力量, 建设素质良好、创新务实的师资队伍, 同时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使他们在总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不断进行提升, 组织实验人员交流、学习和培训,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增强他们的事业心、成就感, 激发他们参与科研实验的热情。

3 结束语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虽然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但是有自己的优势。传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科发展和教学新体制建立的需要。实验室这种完全按课程设置管理的模式, 使实验室功能低效性、封闭性的弊端日趋突出。因此, 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适应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摘要: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 它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而具有的独特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本研究对湖南农业大学表演专业实验室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我校表演专业实验室在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卫生、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还需加强管理, 本研究通过探讨本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 以促进实验室效益, 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表演专业,实验管理,工作实践,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鸣华, 等.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08 (3) :8-10.

[2]赵青山, 等, 实验教学改革与管理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12 (6) :177-178.

[3]刘辉文, 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当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8 (8) :19-20.

大学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探索 篇3

关键词:大学化学 实验准备 教学

大学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大学化学实验能够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观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一节较高质量的大学化学实验课,其前提需要有较完善的实验准备工作,因此准备工作应引起教学人员的足够重视。笔者是从事实验准备工作及实验教学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深刻体会到大学化学实验准备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密切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一、完善的实验准备决定着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的质量关键之一。如果实验技术人员能够认真、有计划地准备,并且做到准备充分万无一失,将可以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以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化学实验”为例,此课程是面向全校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通常每学期有六十多个班级学习该门课程,而且集中5~6周完成课程教学,准备人员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而多年来我们准备实验从未出现过教学事故,这与准备过程中每一环节周密计划,妥善安排,而且严格把关密切相关。

以“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这节课为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显色剂。而显色剂不稳定,约一周后不能使用,需要重新配置。这将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随时关注显色剂,及时更换新配置显色剂,否则第一个周的班级能够正常教学,而此后班级因实验失败影响教学。

实验过程中通常涉及到仪器的使用,比如“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用到酸度计(pH计)、“含Cr3+废液的测定”用到分光光度计,指针读数、旋钮容易出现问题,实验数据不准确。故需要准备人员根据班级数量,准备几台备用仪器,便于及时更换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还有很多类似的简单细节,如试剂瓶的选用,既要考虑试剂用量,也要考虑使用方便,两者结合好才能达到既节约药品,又不影响实验效果。通常定性实验一般用125mL滴瓶,使用几滴既可有明显现象。药品用量较大时,一般选择500mL广口瓶,不仅减少加药品次数,减少准备人员工作量,实验也能顺利进行。可知实验准备过程中药品、试剂、仪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二、实验准备能够改进教学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实验能较好的检验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在某些情况下,理论课讲授的大部分是实验原理,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需要实验来锻炼提高。实验包括较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容易使实验失败。此外,实验教师思考角度往往从理论到实验,而准备人员则从实验到理论,两者思想的融合将更好地改进教学。

以“氧化还原与电化学”这节课为例,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毒性的药品有CCl4、铬盐等。CCl4在国外很多大学生中学生实验课上是禁用药品,而我国的实验教材中十分普遍,站在教师的角度是设计实验选择萃取效果好的有机溶剂CCl4,现象明显,学生印象深刻,忽略了安全问题。而准备人员看到教材中的CCl4首先想到有毒有害管理管理条例、学生健康、环境保护等。准备人员则反复实验选择CCl4的替代品(萃取效果好,毒性小的藥品)来推动教材的更新。相信随着实验教师与准备人员的努力,国内的实验教材、教学逐步前进,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

三、如何准备实验

如何准备好大学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结合自己一些经验归纳如下,希望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有所帮助。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化学化工产品、工艺的不断更新,相应的教学教材随之进步,大学化学实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同样要求准备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淘汰陈旧的思想、仪器,不断更新实验方法,让新思想、器材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推动实验课程的进步。实验准备人员不仅自学更新,也要争取各种机会参加实践培训,不断补充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准备出与时俱进的实验课程。

(二)认真负责

准备实验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实验态度。从原理、器材、到步骤,每个环节吃透教材,反复实验,做到百分之百成功,检查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器材、药品,确保每个环节正确。

教材中常涉及淀粉实验,定性淀粉固体容易变质,配置之前先检查是否出现黄色,若有黄色说明已经变质则更换,白色为淀粉的正常颜色。淀粉的浓度也十分重要,这要根据实际温度选择,温度高低决定配置的淀粉溶液的放置时间,而淀粉浓度也影响其放置时间。1%~2%的淀粉溶液在室温10℃左右存放约3天由澄清变浑浊,但不影响检验I2的存在;0.2%的淀粉溶液在室温10℃左右存放2周仍然澄清,但由于其浓度太低,在I2溶液中需要滴加一滴管淀粉溶液才能出现蓝色,滴加几滴会是黑色。所以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不能仅参照书本配置相应浓度,要根据当地的气温,选择合适的浓度,而且实验过程时刻关注,发现变质及时更换,确保实验成功。

(三)团结协作

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验准备是辅助实验教师协作教学。学生、实验教师、准备人员编制的网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将是一节失败的实验课程。准备人员根据教务处实验课程安排提前与实验教师主动沟通课程内容、与实验教师一起进行预实验,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细节;实验课程中,准备人员去课堂中了解实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备改进实验准备;若出现意外情况,协助实验教师解决。实验教师、准备人员做到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提高,顺利完成实验教学活动。

以上是结合自己实验准备工作的一些感受,深刻认识到实验准备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虽然准备实验工作是一项枯燥、繁琐的工作,而多年来,我们实验室从事大学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技术人员均能够将所有的实验教学认真、完善地准备好,圆满完成了所有的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甘孟瑜,曹渊.大学化学实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2.

学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4

1、院长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领导下主持实验室的全面工作。

2、负责组织安排本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教学任务和实验准备工作,并督促检查完成的工作质量。

3、负责制定本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及实验室管理制度。

4、配合教研室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协调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到互不影响。

5、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实验用品和实验动物计划的申报,并负责组织请领工作。

6、负责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和杂品等的管理工作。

7、负责提出改进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8、落实学院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实验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根据实验主任分配的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对于新开的教学实验,要进行试做。做好实验前的资料、器材、实验方案等准备工作。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实验讲义,要经过院(系、部)组织验收、签定,切实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严格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并主动参与维护保养工作,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实验室技术工人

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范文 篇5

二、掌握有关学科的全部实验技能,熟悉所有仪器、药品、试剂、模型、标本的性能和保管、使用、维修方法。创造条件自制、改进实验装置,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

三、按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每学期清点仪器一次,严格执行仪器、药品、试剂、标本等的添置、采购、验收、保管、使用、赔偿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

四、主动了解实验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提前准备,并协助教师辅导学生上好实验课,积极向学生进行爱护仪器,遵守管理制度的教育。

五、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确保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按规定做好废气、废液、废物的处理工作,熟知火警、触电、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可靠。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 篇6

一、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教材,熟悉各类仪器的性能、构造、操作规范和保养知识,掌握实验室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负责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工作。做到:常规管理制度化,仪器存放规范化,仪器保管科学化,各项记录经常化,档案资料系列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按“实验申请单”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器材、药品,协助任课教师上好学生实验课。实验完毕后及时清点仪器、器材,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

四、定期清点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建立健全账目,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年终做好盘存工作,根据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实验教学需要,及时编制仪器设备、药品添置计划。新到仪器设备、器材、药品应在一周内验收、登记、入橱,并及时向教师推荐使用,发现仪器质量或数量差错应及时处理。

五、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的技能,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工作,保证教学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六、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探究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

七、做好实验室、仪器室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范工作,熟悉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消除事故隐患,制定和落实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7

2011 年7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3]。

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在人才。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人才保证。 做好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落实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在学生入校之后就要承担起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重任。

学生军训工作是新生入校之后的第一门必修课, 是学生融入大学文化、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教育环节。 做好新生军训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认知和认同学校教育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崇尚荣誉、享受竞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帮助学生发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视战友如兄弟, 视同学如手足, 荣辱与共、艰苦共担。 此外, 做好新生军训教育还可以迅速加深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了解, 帮助辅导员深入群众、树立工作威信。 因此做好新生军训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做好新生军训工作, 需要做好安全稳定、突发事件处置、学生教育引导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处理好与各级领导干部、承训官兵、受训学生三方面的关系。

1 做好三方面工作

1.1 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无小事。 对于在校学生的教育培养, 安全和稳定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目前特点历史时期, 高校对于学生几乎负有无限责任。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安对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学生军训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始终绷紧神经、提高意识, 从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和加强军训期间纪律要求两个方面落实具体工作。

1.1.1 关注学生身体状况

配合校医院, 组织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军训开始前, 加强对于新生过往病史的了解, 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普查, 建立普查登记表[4]。对于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术后不久的学生, 在军训过程中要重点加以关注和照顾。 此外, 在军训开始初期, 要与承训部队官兵做好沟通, 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学生训练强度。

在完成这项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学生个人隐私和训练热情。绝对不在公开场合讨论学生病情。 对于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整参加训练的学生要依据学生实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辅助训练内容。 既不让学生因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训练受伤, 也不能让部分学生以身体原因为由放松训练。

1.1.2 加强军训期间纪律要求

近年来, 和北航一样, 众多高校的军训都安排在校内进行。 校内军训,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 也便于应急情况处理。 另一方面, 不利于进行封闭式训练, 也无法让学生体验军营氛围。 因此, 加强校园军训的纪律要求, 对于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训练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北航为例, 学生在沙河校区进行军训期间实行了严格的点名和请销假制度, 并重点开展军容风纪纠察工作。 点名和请销假制度保证学生能够严格参与军事训练, 确定每日在校人数。 军容风纪纠察能让学生感受到较为强烈的军事训练氛围, 帮助学生在校园军训中时时以军人纪律要求自己, 加强学生的性格养成和纪律意识。

1.2 突发事件处置

高校军训中突发事件的定义就是指在高校中军训期间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 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有研究指出, 高校军训中突发事件具有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普通常见病、突发流行病、意外事故和非正常死亡[5]。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 辅导员在军训工作过程中, 要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做好各级各类信息的及时报送。 并且做好舆论引导与管控工作。

1.2.1 信息报送工作

以北航为例, 每年的学生军训团会按照“团-营-连”三级建制组成训练单位。 各学院组成各个训练连队。 学生辅导员除了必须每天监督训练情况外, 需要及时向营、团两级领导和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做好学生身体状况信息报送。 保证上级领导能够及时认识当前状况, 做出合理决策。

1.2.2 舆论引导与管控工作

军训期间, 学生团体相对封闭集中, 信息传达途径单一。 出现任何意外事件, 辅导员在了解事实情况, 向上级报备完成后需要及时在学生团体中发声, 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 避免谣言的出现和传播。 此外, 要严格监控可能出现的舆论危机, 教育学生“不信谣, 不传谣”。在学生中引导理性声音。发现有“搅混水”的行为, 要及时制止, 并做好相应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

1.3 教育引导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 也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自身转变的重要阶段。 军训期间, 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陶冶爱国情操、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建立良好的专业认同情绪。 辅导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落实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专业认同教育和军事训练教育。

1.3.1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学生克服困难、获取能量、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的确立, 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的联系。 向学生讲述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故事,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崇高品格和“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大爱精神。 组织学生观看“罗阳音乐剧”等文艺活动, 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升华对航空航天英雄的情感, 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所从事的事业。

1.3.2 革命历史教育

不忘历史, 才能面向未来。 在军训过程中, 组织学生学习东北抗联杨靖宇、赵一曼, 琼崖纵队符志行等抗战英雄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财富, 帮助学生树立崇尚荣誉、享受竞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见红旗就扛, 见困难就上, 做鹰击长空的勇士。 组织主题班会、聆听将军讲座, 了解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攻坚克难创下的军事奇迹, 了解我国面临的现实处境,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3.3 专业认同教育

军训时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 要引导学生在军训过程中了解专业、了解未来前景。 以北航为例, 在军训过程中, 辅导员邀请学院领导为学生讲述学院历史、阐述航空航天技术的未来前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直面科技前沿的勇气。 另一方面, 配合学校要求,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让学生直观体会未来从事行业的应用前景, 帮助学生在入学之初认同专业,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为了做好军训期间学生军训工作, 保证军训平稳正常运行, 让学生在军训期间感受正能量, 处理好各种问题, 需要学生辅导员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2.1 正确处理好与各级领导的关系

以北航为例, 军训期间, 学生按照“团-营-连”的建制组成训练单位。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领导是军训团政委, 下设纪律、训练、宣传、后勤等多个训练组, 由学生工作部专职教师担任组长。 各营由多个学院、书院、基础部混编而成, 由经验丰富的副书记担任营教导员和营副教导员。各连正指导员由学生辅导员担任。在军训期间, 不仅要求学生做到令行禁止, 学生辅导员也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还要与各级领导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及时向各个上级汇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向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汇报学生军训进度和出现的特殊情况。

在混编连队中, 特别注意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主体责任。 按照“以连队为整体开展训练, 以学院为整体开展思想教育”的原则, 各学院辅导员承担好所带领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工作。

2.2 正确处理好与承训官兵的关系

近年来发生过数起教官与受训学生发生冲突事件, 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其消极的舆论导向。 为了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需要学生辅导员在日常训练中及时与承训官兵做好沟通, 共同应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来看, 教官多来自军事院校的在校生, 很多教官与学生年纪相符甚至还略小。 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官与学生打成一片, 更好地培养军训学员们的集体主义感;另一方面, 教官对于军训纪律的掌控有待提升。 倘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训练纪律, 则无法保证军训质量。

因此辅导员可以趁每天到操场巡查军训的时机, 与教官沟通训练的情况。 训练结束后, 辅导员可以和教官一起访查学生宿舍, 关心同学, 了解他们每天军训后的思想动态, 以便教官及时更新第二天的训练内容和强度[6]。

对于承训官兵在训练过程中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 要尽可能予以配合。 并及时向各自领导反映训练过程中承训官兵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关心承训官兵的生活, 在符合各项管理规定的情况下, 与承训部队官兵结交友谊,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的定位, 做好平安施训。

2.3 正确处理好与受训学生的关系

从2013 年开始, 1995 年以后的学生开始进入大学。 相比以往的学生, 这批学生具有: (1) 追求独立、抵触外在约束; (2) 讲求个性, 喜欢新鲜事物; (3) 突出自我, 集体意识较淡薄; (4) 意志薄弱, 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 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主动深入到学生中, 点面结合, 有针对性地解决军训中出现的问题。 应及时与学生交流思想, 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育方法上, 进一步尊重学生的自我存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力争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强压式向引导式转变[7]。

以北航为例, 新生军训过程中, 一般涉及到多个学院的学生混编。需要学生辅导员之间做好信息沟通和工作分工配合。 一方面, 所有辅导员要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去, 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与他们并肩战斗, 激发学生的拼搏热情。 另一方面,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宽严相济、张弛有度。 让学生在严肃紧张的纪律氛围和轻松活泼的教育形式中得到历练, 加深对于军训工作的认识和认同。

总之, 新生军训工作在高校落实国防教育、完成新生入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生辅导员在军训工作中要强化安全意识、认识自身角色定位, 做好信息报送和沟通交流, 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大爱精神, 培育人文情怀, 把这次军训的收获贯穿到四年大学生活乃至未来工作之中, 助力青春远航, 助力人生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20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 1999.

[3]姚飞.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北航武装部2015级学生军训工作手册[E].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5]廖国强.高校军训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防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6]代征, 杨霞.辅导员在高校军训工作中应重视的几个主要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0 (11) :207-209.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8

主要从事植物抗病性分子机理与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诱导免疫及其应用、真菌病害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海外合作或重点项目(9项)、“863”计划项目(3项)、“97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3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植物抗病分子机理与调控基因鉴定、免疫诱导蛋白与诱抗防病技术、真菌病害防控等方面取得进展。指导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1名,主讲本科生《植物保护学导论》,研究生《分子植物病理学》、《分子农业》等课程。

近年来围绕西、甜瓜真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开展研究与示范工作。分离鉴定嫁接西瓜根腐病病原种类及其对西瓜和砧木的致病性,开展了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土壤中枯萎病菌种群消长动态与规律、西瓜枯萎病菌种子处理和大田药剂防治等研究;合作研发了针对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技术,并进行大田示范推广;建立蔓枯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分子检测技术及其遗传转化体系,开展蔓枯病菌和枯萎病菌致病性以及西、甜瓜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筛选西、甜瓜蔓枯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真菌病害的药剂并进行推广应用;开展内生真菌和生防制剂在西、甜瓜上的诱导抗病性及其对枯萎病等真菌病害的防控技术研究。上述研究为西、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真菌病害防控的实用化技术。

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43篇,曾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学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职责 篇9

一、积极参加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认真完成实验室主任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积极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如增加新实验项目及旧实验内容的更新,协助教师做好学生实验技术的指导。

三、按照实验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协助实验指导教师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做好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四、负责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负责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配件、器材、药品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做到账、物、卡相符,按学校要求完成对各类物品的编号工作。

六、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建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档案和实验项目卡片。

实验室工作岗位责任制 篇10

一、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制

1.按教学计划编写实验讲义,开展教学研究,排新实验。2.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质量。

3.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堂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审阅实验数据,批发实验报告。5.参加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6.首次上岗的实验指导教师,要试讲、试作,亲自处理数据。

二、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1.掌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有关的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努力提高实验技术水平。

2.根据中心主任和有关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实验结束的整理工作。

3.协助教师对学生做好实验技术的指导工作。4.积极参加实验技术的研究工作。

5.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6.做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做到账、物、卡相符,每学期结束后做好仪器设备、材料的清理工作。

7.遵守和贯彻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8.保证实验室的技术安全,做好四防工作,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9.努力完成中心主任分配的实验技术管理和行政事务工作。

三、实验室工人岗位责任制

1.完成中心主任分配的工作。

2.协助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3.做好实验教材的保管和供应工作。

4.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安全,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11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

3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在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

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没有“奔头”。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

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

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

2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6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重复购置

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来自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

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得认证资质的(如CMA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如上海大学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中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

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3)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①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以业绩与成果为主,并与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奖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②建市“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不称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需要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安排提前离岗;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逐步退出实验技术队伍,鼓励并帮助他们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实无法安排的,应将人事关系转至校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验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特色设备的研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和科研活动等,奖项与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

2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信息平台

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设备的购置论证、信息共享、使用考核等实现信息网络化传递,建立跨校、跨地区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促进联合、共建、共享、共用,血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其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新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基金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持费用不足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抓好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建议各校建立设各维修专用账号,对6%的设各维护费用由学校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维修基金、分析测试基金等辅助基金。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以此保证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新、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待遇,鼓励实验室人员进修,不仅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各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设备的原有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功能的开发。

实验室是大学整体实力的体现,做好实验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而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是人,只有真正建立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水平突出;结构合理、严谨治学: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实验室队伍,才能使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真正得到发展,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方针的实施所提出的要求,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为建设一流的大学而共同努力!

英国剑桥大学塞恩思伯里实验室 篇12

查尔斯·达尔文的导师亨斯洛教授早在1831年提出,将剑桥大学植物园作为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目的可行的研究工具。塞恩思伯里实验室扩展了亨斯洛的工作议题,去进一步了解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因此,设计旨在表达实验室与植物园不可分割的关系。

建筑整体扎根于环境之中,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既为了确保有效的环境控制,同时也是出于降低建筑高度的考虑,最后形成明显的水平向体量。大量石灰岩及现浇混凝土的使用使建筑看上去十分坚固,也使人联想到地质层甚至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对研究中心所期待的永久性。同时,建筑物和植物园之间真实可见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是设计的核心理念。

从外部看,一系列相互连接却又截然不同的体量构成建筑整体,各个体量高度不一,环布于中央庭院的三面,另外一面则饰以亨斯洛于19世纪手植之树。内部交通及公用区域的设计均注重与中央庭院的联系,建筑首层面向庭院开放,二层设计有露台,使实验室与周围环境真正时时相融。

对玻璃应用的细致考虑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视觉的联系。建筑首层宽大的玻璃窗使人们在室内就可以观赏到庭院和园内景观,从而使内部空间成为室外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层也使用了大量的玻璃,窗间以竖向的窄石板相隔,规则的排列使立面表现出很强的秩序感,而且开窗方式可以根据未来的需求进行改变。

一条连续的通道贯穿建筑的整个内部空间,让人不禁联想起达尔文的“思想之路”(一条通过步行而将自然与思考融合在一起的路径)。在此,“思想之路”作为一个思考与辩论的空间而存在。

设计意在促进在此工作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及其与景观之间的互动。透过一侧的玻璃窗望向庭院,透过另一侧实验室的窗户,可概览其内工作情况,通道也由此成为位于建筑中心以天窗采光的工作区与植物园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这方面,通道是对古希腊拱廊、修道院回廊以及学院式庭院的传统的重新诠释,以打造适合沉思及会议的半户外空间,也使过去、现在和未来得以传承、延续。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植物园,实验室对植物多样性的探求工作广受赞誉,尽管园内美景赏心悦目,但这里还是将继续作为致力于突破性研究的工作空间。

剑桥大学副校长Leszek Borysiewicz教授表示:“剑桥大学在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这门科学目前对全世界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获得盖茨比基金的赞助既是水到渠成又具有变革意义,我们衷心地表示感谢。”

塞恩思伯里勋爵表示:“这是我的慈善基金会参与过的最令人振奋的项目之一。它巧妙地融合了充满创造性的研究项目、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址和Stanton Williams建筑师事务所的绝美设计,我相信它将会成为世界一流的植物科学中心。”

刚刚退休的植物园主管John Parker教授曾作为本项目会议中园方的唯一代表,他说:“植物园希望在21世纪以最现代的方法保持其在植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地位,该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这项非常吸引人的研究。相信随着对植物生长发育基本机制了解的深入,我们的研究会在未来几年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T h e S a i n s b u r y L a b o r a t o r y,a n 11,000 s q.m.plant science research centre set in the University o f Cambridge’s Bo t a ni c G arde n,bri ngs to gether world-leading scientists in a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highest quality.The design reconciles complex s c ie ntifi c requireme nts with the ne e d for a p i e c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h a t a l s o r e s p o n d s t o i t slandscape s e tting.It provides a collegial,stimul at i ng e nv iro nme nt fo r i n no v at iv e re s e ar c h a nd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T h e b u i l d i n g i s s i t u a t e d w i t h i n t h e p r i v a t e,‘w o r k i n g’p a r t o f t h e G a r d e n,a n d h o u s e s r e s e a r c h l a b o r a t o r i e s a n d t h e i r a s s o c iate d suppo rt are as.It also co nt ai ns the U niv ersity’s Herbarium,meeting rooms,an auditorium,so c i al sp a c e s,a nd upgr ade d a n c ill ary are as fo r B o t a n i c G a r d e n s t a ff,p l u s a n e w p u b l i c c a fé.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in December 2010.

C a m 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B o t a n i c G a r d e n w a s conceived in 1831 by Charles Darwin’s guide and mentor,Professor Henslow,as a working research tool in which the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would b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o r d e r e d a n d c a t a l o g u e d.T h e Sainsbury Laboratory develops Henslow’s agenda i n seeki ng to adv ance understandi ng of ho w this d i v e r s i t y c o m e s ab o ut.I t s d e s i g n w as t h e r e f o r e shaped by the intention that the Laboratory’s architecture would express its integr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Garden beyond.

The building as a whole is rooted in its setting There are two storeys visible above ground and a further subterranean level,partly in order to ensure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but also to reduce t h e h e i g ht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T h e o v e r all e ff e c t i s strongly horizontal as a result.Solidity is implied by the use of bands of limesto ne and exposed i nsitu c o n c rete,re c alli ng g e o lo g i c al str at a a nd i nde e d the Darwinian idea of evolution over time as well as t he pe rm a ne n c e w hi c h o ne mi g ht e xpe c t o f a major research centre.At the same time,however permeability and connections–both real and visual–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Garden have been central to its conception.

The building’s identity is established externally b y t he w ay i n w hi c h i t i s e xpre s s e d a nd e xpe rienced as a series of interlinked yet distinct volumes of differing height grouped around three sides of a central courtyard,the fourth side of which is made up of trees planted by He nslow i n the ni netee nth c e nt ury.T h e i nt e r n al c i r c ul at i o n a nd c o mmu n al areas focus upon this central court,opening into it at ground level and onto a raised terrace above in order to provide immediate physic al co nne ctio ns between the Laboratory and its surroundings.

Further visual co nnectio ns are created by the c areful use of glazi ng i n the buildi ng.At ground l e v e l,e x t e n s i v e w i n d o w s p r o v i d e v i e w s o f t h e courtyard and the Garde n beyo nd,allowing these i nt e r n al are as to b e re ad as i nt e gr al e le me nt s o f the outdoor landscape.The first floor is also largely glazed.Its windows are screened by narrow vertical bands of stone that imbue the elevation with a re gular co nsiste ncy,behi nd whi c h the patter n of fenestra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altered in response to future requirements.

Re late d to the co nc eptio n of the buildi ng i n terms o f its la nds c ape setti ng i s the w ay that its internal areas are connected by a continuous route which re c alls Darwi n’s‘thi nki ng path’,a way to reco ncile nature and thought through the activity of walking.Here the‘thinking path’functions as a space for reflection and debate.

It is intended to promote encounter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cientists working in the buildi n g,a n d b e t w e e n t h e m a n d t h e l a n d s c ap e.Wi t h glazed windows facing the court o n o ne side and internal windows offering glimpses of the laboratories on the other,it operates as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top-lit working areas at the centr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Botanic Garden itself.In this respect,the‘path’reinterprets the tradition of the Gre e k sto a,the mo nasti c clo ister,a nd the co llegiate court,all of which were intended to some extent as semi-outdoor spaces for contemplation and meetings.As a result,past,present,and future are connected.The work of the laboratories will seek to understand the plant diversity that is glorifi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historic Botanic Garden in which it is set and which,though pleasant to visit,continues to function as a working space devoted to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Professor Sir Leszek Borysiewicz,Vice-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said:‘Cambridge has a strong record in the study of plant biology–a science which is now accepted as critical for our planet.This makes the Gatsby Foundation’s award to the University both natural and transformational–we are truly grateful.’

Lord Sainsbury said:‘This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projects with which my Charitable Foundation has been involved.It combines an inspir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an historic site in the Botanic G a r d e n a n d a b e a u t i f u l l a b o r a t o r y d e s i g n e d b y Stanto n Williams,and I believe it will be come a worldclass centre of excellent plant science.’

P r o f e s s o r J o h n P a r k e r,t h e r e c e n t l y r e t i r e d Director of the Botanic Garden who has been the sol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arden at project meetings,said:‘The Garden looks forward in the 21st Century to maintaining its position with the study o f pl a nt d i v e r s i t y i n t h e mo s t mo d e r n w ay.T h e Laboratory will be dedic ated to the adv anceme nt o f c urio s ity-driv e n re se ar c h.Ho wev e r it i s hard to imagi ne that i ncre asi ng o ur k no wle dge o f the fundame ntal mechanisms of plant developme nt is not going to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e in years to come.’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塞恩思伯里实验室

建设地点:英国剑桥大学

业主:英国剑桥大学

投资方:盖茨比慈善基金会

设计单位:Stanton Williams

总户数:150

工程造价:6 500万英镑

建筑面积:1.1万m2

建筑设计:Stanton Williams

土木结构工程:Adams Kara Taylor

屋宇装备工程:Arup

景观设计:Christopher Bradley-Hole Landscape,Schoenaich Landscape Architects

总承建商:Kier Regional

战略项目经理:Stuart A.Johnson Consulting Ltd

成本顾问:Gardiner Theobald

项目及合同监管人:Hannah Reed

项目主任:剑桥大学地产管理处

设计时间:2006年6月~2008年2月

建成时间:2011年1月

图纸版权:Stanton Williams

上一篇:疫情防控一线入党申请书下一篇:未来的迷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