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4篇)

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培育扶持符合规范的农村客运企业,增加农村客运运力,解决农民“乘车难”和农村学生周末运输问题,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农村道路状况和路面等级,不断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到2010年95%以上的乡镇所在地建有客运站点(其中85%有五级客运站),95%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旅客候车亭,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客运班车目标,班次时间合理,车辆大小适宜,农村客运公交化循环运行,基本形成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农村客运的安全性、方便性明显提高,舒适性逐步增强,客运票价经济合理,农民出行“走得安全、走得方便、走得经济”。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武夷山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交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教育局、物价局、建设局、环保局、城乡规划局、交警大队、公路局、公路稽征所、运输管理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运输管理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

四、农村客运的运输管理

1、经营主体:经营农村客运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实力,并严格实行公司化经营,鼓励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具备资质的企业投资农村客运市场。

2、线路的审批与管理:农村客运汽车必须在符合安全条件的等级公路上运行,对于暂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非等级公路,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道路状况后再行开通。对拟通达客运班车的农村公路要由交通、安监、交警、运管、公路稽征等部门共同堪察路况,并确认安全可行后才能开通客运班车。农村客运线可以实行多点、多线路灵活的方式运行,但是不得擅自窜线、越线或改变经营范围,否则取消公路规费优惠政策待遇,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农村客运的运行线路、班次及站点,由运管部门根据乡(镇)、村和客运企业协商意见核定,运管部门依法核发经营区域牌和区域核准证,并报XX市运管、交警和公路稽征部门备案。

3、车辆管理:城区至乡(镇)的客运线路必须使用中小型客车(原则上不超过19座),乡村道路根据路况及客源情况,选择中小型客车或符合标准的汽车型双排座小型货车(载质量0.75吨以下);享受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待遇的客运车辆,必须喷上“农村客运”等醒目的文字、标志,有条件的可以统一车身颜色;从事农村客运汽车型双排座小型货车要在车辆外侧醒目位置标明“货厢严禁载人”的字样;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的车身上必须标明载客人数、运价标准和监督电话,并在《道路运输证》经营范围登记栏和线路标志牌上注明“农村区域营运”;交警部门根据运管部门确定的运力投放量发放农村客运车辆牌照;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各种保险。

五、优惠政策

对于新开通的农村客运线路,给予车辆税费征收上的优惠待遇,降低经营成本,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道路旅客运输,推动农村客运事业的全面发展。

1、农村道路客运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60%返还给企业,40%返还给乡镇,用于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和农村客运管理,免征农村客车工商行政管理费。2、2006-2007,享受优惠政策的农村客运车辆的养路费、客运附加费、运管费全额免征。3、2008年开始,享受优惠政策的农村客运车辆的养路费、运管费按国家规定的应缴标准的30%征收,客运附加费按国家规定应缴标准的10%征收。

4、对于农村客车,投保时按不高于标准费率80%的标准缴纳各种保险,视同保足。

5、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车辆二级维护竣工上线检测费减半收取。

本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及对象是:本市境内乡镇至行政村或乡镇、行政村至行政村之间,以及毗邻县乡镇至行政村或乡镇至乡镇、行政村至行政村之间,不经城区的农村客运线路与车辆(不含2005年1月1日之前开通的线路)。对于城区与乡镇之间的尚未开通客运班车、经营效益差的路线和车辆、学生周末班车,经批准也可享受此优惠政策。

鼓励现有的客运车辆面向农村延伸线路,凡是延伸农村线路的客运车辆,可按延伸线路的比例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六、运价管理

农村道路汽车客运的票价不得高于规定的标准,允许下浮。具体由市物价、运管部门根据车型和营运车线路核定,并报XX市物价、运管部门备案。农村客运应使用地方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明码标价,并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监督。

七、客运站场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与农村客运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五级以上的客运站,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建设一个公交站点式的候车亭。对于乡镇、街道建设的第一个客运站。省交通厅给予补助资金35万元;对行政村建设候车亭的,原则上每个补助5000元,不足的部分需要各乡(镇)政府、街道办解决,各乡(镇)、街道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客运站的建设,并纳入乡镇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站场建设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与行政村建设规划要求。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免收行政审批费用,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行政划拨土地。

目前乡(镇)所在地有客运站的,依托客运站实施源头管理,执行省、市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客运站管理的相关规定;乡(镇)所在地没有客运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提供必需的场地作为临时停(发)车场,并负责监督管理;停(发)车场按客运场站管理规定收费,停(发)车场的经营主体同时负有安全管理责任。

八、农村道路的完善、维护与管理

由市政府组织力量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及安全标志的设置,提高道路安全行车标准,加强辖区内农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九、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及公安派出所要严格依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南政办〔2005〕68号)要求,做好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运输企业应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司乘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强化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并指定专人负责运输现场的调度与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禁行客运班车的规定,调整发车时间,合理安排运力。

交通部门负责加强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和车辆技术安全检测的监督,加强路面监控和反超载工作。

运管部门负责把好农村客运企业的市场准入关,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督促农村客运企业严格执行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按期进行二级维护和检测;督促已核定等级的农村客运站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农村客运市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市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方案 篇2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

省、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支撑,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和谐××,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更多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力争用三年时间,推进金融支持××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工作要求:建立地方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各金融机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市各地本着因地制宜、条块结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展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既要明确全市工作目标、措施,又要根据本地实际分解落实目标责任,抓好重点和特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二、工作目标及推进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2007年末为基数,实现各市县域贷款年均增长16%以上,农户小额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年均分别增长18%以上,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5%,到2010年末,县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争取达到40%,达xxxx亿元。基本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较为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业务品种比较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二)市级金融机构支农主要目标

——×××省农村信用社××市办事处:县域贷款增幅13%以上;涉农贷款、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年均增长18%;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新增不低200万元;县域个人消费贷款年均增幅不低于15%;实现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全面运行,适时发行农民工银行卡,增强支农服务功能。

——农业银行××分行:新增涉农贷款、县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每年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达到36%、62%;新增县域基础设施贷款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12%;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增幅不低于10%。

——农业发展银行××分行:积极探索信贷资金、农业保险和扶贫资金运作机制,抓好由金融机构发起组建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粮棉油收购贷款当年累放12亿元以上,确保合理的收购资金需要;县域贷款及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均分别增长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年均增长10%。

——××邮政储汇局:县域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年增长10%以上,县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60%;每年新增存款的10%以上用于办理省内银团贷款、协议存款;县域绿卡发放量12万张。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行:县域贷款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县域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年均增长达到15%。

——××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业务向县域的延伸,加强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县域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

——各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分公司、中国人寿××分公司重点推进支农保险,下伸机构,增加险种,扩大业务规模;华安保险做好助学贷款保险工作。其他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展涉农保险业务,力争农业保险覆盖率明显增加。

(三)设县(市)重点和特色工作目标

各设县(市)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产品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全力推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密切金融机构与各类担保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扶植一批服务功能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探索建设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规范农村信用秩序,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在与县(市)农村信用联社认真配合的基础上,开展村镇住宅按揭贷款业务试点,推进新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发展。

——××、××、××:结合政府规划,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留史等新兴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县(市)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的发放力度,探索助学贷款和其他贷款形式的有机结合,创新模式,深化农村脱贫的救助途径。

——××: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积极推进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创新工作。

——××、××: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助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

情况进行监测和考核,建立和完善金融支农奖惩机制,推动金融支农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县域经济资源开发、加大对特色产业产品升级的信贷投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农户贷款面上升2个百分点。

各设区市在特色工作上要勇于创新,率先突破。同时,相互学习特色工作的经验做法,实现全市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主要措施及工作内容

(一)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要发挥支农主力军和支柱作用

农村信用社: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以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农户经济档案,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强化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产业集群中个体、私营及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推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农村消费贷款业务的创新步伐,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农村经济增长;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推广非现金工具的应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拓展支农新领域。

农业银行:依据“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坚持围绕三农的市场定位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广泛调研,积极开展支农新产品的试点工作,选择确定5个经济强县和个产业集群县(市),实施金融资源倾斜政策,着力打造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力争培育50户规模效益型客户;完善小企业贷款试点管理办法,改进评级和授信制度,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密切与担保机构的合作,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建立优质中小企业项目库,探索集群式小企业支持方式,稳步推进“千户百亿”工程建设;按照“项目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要求,积极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支农政策性导向作用

大力支持粮棉油储备体系建设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做好商品粮棉油收购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重点支持同业领先、管理规范、经营良好的大中型优质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优先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择优支持涉农领域从事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的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配合,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

(三)邮政储蓄机构要发挥支农新生力量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和推动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采取免收工本费、年费和降低异地手续费等优惠措施,加快绿卡村创建进程,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绿卡发放量;积极开展协议存款业务,促进资金回流农村;与省内涉农金融机构合作,发放银团贷款;积极研发新的信贷品种,满足广大农民的信贷需求;加强网点和设施建设,完善中间业务品种,最大限度方便农村客户。

(四)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要发挥支农的重要补充作用

工商银行: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综合运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金融手段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制定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完善定价体系,开发和推广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物权质押贷款及保理等新的业务品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发挥外汇外贸传统业务优势,重点支持县域外向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需求和县域特色经济为重点;鼓励产品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加快县域零售贷款发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健支持农村运输户的汽车贷款需求。

建设银行:确定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战略重点,调整信贷、客户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正向激励考核机制,重点支持市场定位明确,经营县域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绩优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县域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城信社):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完善商业银行各项功能,创新管理模式,丰富金融产品,筛选目标客户,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灵活,运作高效快捷的特点,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保险机构要发挥保障和支撑作用

人保财险和寿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各地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民生活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保险品种,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保险和农民寿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保障。

华安保险:积极探索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协调各方关系,大力发展贫困生助学贷款保险,支持国家助学政策的深入开展。

其他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和推动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

四、组织领导及考核评价

(一)明确责任,加强对金融支农的组织领导

市金融证券办公室和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负责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市级金融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支持,推动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设区县(市)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金融发展长期规划,围绕特色工作目标,切实抓好落实。

人民银行要强化信息沟通,加强督导,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监测和通报制度;银监部门要积极推进县域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完善制度,为金融支农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优化金融支农环境建设,积极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推进诚信建设;要努力提高执法效能,规范行政收费,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壮大县域各类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要鼓励和支持县域带有融资性质的新机构、新组织试点,探索监管模式,规范其运作;要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正向激励机制,制定金融支农考核评价体系,每年以政府的名义召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现场会,督导调度,实现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共享。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本方案实施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办法,努力探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考核,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及各设区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加强考核,每半年通报有关情况,促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支持新农村工作,要确定主管领导和具体承办部门及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加强和改进实施方式,督导本系统基层单位认真落实。各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各地也要结合辖区金融机构及各县(市)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属地考核和有关信息发布,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政府评价和奖励金融机构的重要依据。2010年,市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三年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XXX〕XX号)和原XX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实施细则(XXXX-XXXX年)》的通知》(X环办〔XXXX〕XXX号)精神,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

X.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考核力度,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到XXXX年,逐步建立山水林天湖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网络管理体系、生态环境网格责任体系和市考核区县(市)、区县(市)考核乡镇、乡镇考核村的层级生态环境考核体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X.具体目标。到XXXX年,全市基本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以XXX市环保云为平台,构建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信息统一发布的XXX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测管联动、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提升环境监测预报预警、自动化、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基本形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因地制宜,建立以生态环境系统监督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相结合、自动设备监测和手工监测相结合、实验室分析监测和现场快速测定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要素,覆盖全市域、布局合理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多维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整合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点位,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客观评价和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X.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完成大气超级站建设的基础上,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初步形成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在原有X项常规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酸沉降、温室气体、X碳、微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监测指标,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在现有XX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和X个区、县(市)监测点的基础上,开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网络化建设工作。完善覆盖全市各区、县(市)行政区的市级环境空气质量点位布设。XXXX年启动双城区、宾县、巴彦县、依兰县以及哈肇交界、哈吉交界、哈南工业新区等X个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建设项目,XXXX年完成;开展利用大数据融合分析、污染气象追踪技术、多模式数值模拟、四维可视化技术等多种手段对XXX大气环流气候特征及环境影响进行研究;XXXX年底前,启动市级秸秆禁烧区、城市边界污染传输区域等重点区域大气微型站网络建设试点工作,XXXX年底前完成约XXX个大气微型站建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XXX气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质量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依托河长制,建设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松花江流域、X吉省界及区、县(市)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提高水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五常市磨盘山水库出口、双城区苗家、道里区朱顺屯、道外区阿什河口内、宾县大顶子山和摆渡镇X个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基础上,XXXX年底完成呼兰区肇兰新河庆丰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继续开展城区XX条河流水系监测,XXXX至XXXX按监测计划分完成;XXXX年启动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松花江流域、X吉省界及区、县(市)界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规划及水资源监控、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XXXX年完成建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水务局负责水资源监控相关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县(市)政府)

X.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XXXX年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包含耕地、林地、湿地、饮用水水源地、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自然地质环境敏感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完善与土壤环境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考核。(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湿地土壤监测网络相关工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启动XXX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XXXX年底前完成;XXXX年启动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选点工作,XXXX年完成建设;XXXX年启动车载噪声自动监测,绘制噪声地图。(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XXXX年,建成城市敏感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提升辐射监测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污染源监测。强化污染源属地化管理监测制度。在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控设施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制度要求基础上,逐步拓展和强化重点行业监测。XXXX年起,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检查监测纳入日常工作计划;XXXX年底前,完成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点位建设,并完成国家-省-市三级联网遥感检测系统平台建设、高排放机动车监控系统(DPF+SCR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I(检测机构)/M(维修企业)制度的建设、车载OBD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形成机动车尾气动态监测分析组网,为机动车尾气大数据分析、车辆限行、尾气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提供数据支撑。(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生态状况监测。建立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利用卫星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生态监测等手段,加强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等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XXXX年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立标工作,XXXX年完成。(牵头部门: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森林、湿地等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相关工作,市水务局利用国家、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指导我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红线划定区域的监测网络建设;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其他专项监测。按照国家、省监测方案要求完成水生生物监测、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新增指标监测、污染物来源解析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区、县(市)政府按照本方案的目标和要求,到XXXX年建立所有乡镇的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条件的区、县(市)政府逐步采用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对村级河长制的水环境质量开展监测。

(二)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统一发布

依托国家“一库一网一平台”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以建设XXX市环保云为基础,XXXX年底前,整合现有业务信息系统,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根据天气变化制作“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产品,并上传至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XXX气象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统计局、XXX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三)提高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与应急监测能力

X.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继续完善全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增建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逐步形成最适合本地区污染和气象特征的集合预报模式,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XXXX年更新完善我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和污染原因分析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统计局、XXX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水环境质量预警。XXXX年,建立水质自动站和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加强监测信息汇聚共享与技术协作,实现水环境风险联合预警和管控,提高预警信息可信度和反应速度。开展重要河流、水源涵养区、湖泊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预警研究。(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XXX海事局、市统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逐步开展土壤质量风险评估,掌握行政区内重点土壤风险区的特征污染物分布特征、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逐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特征污染物监测。(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X.生态环境状况风险评估与环境应急监测。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完善“XXX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和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建立应急反应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平台;各区、县(市)政府建立本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监测保障体系,配齐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应急装备储备、强化应急车辆等装备建设、保障应急专项资金。(牵头部门: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XXX海事局、XXX陆军预备役防化团、市供水集团、市排水集团和各区、县(市)政府)

X.加强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控设

施覆盖范围,提升在线监控设备运行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及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四)实现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同步

建立监测、监管同步监察机制。根据环境监察工作需要,环境监测部门配合进行同步监测,环境监测部门对污染源实施监测,环境监察部门同步进行现场监察;对在线监控数据异常的污染源企业,增加监测频次和执法抽查比例、对数据超标自动报警的污染源企业,同步进行监测执法。(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各区、县(市)政府)

(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

按照国家、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XXXX年完成“XXX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制定;严把准入、强化监管与质量控制,建立完善联合检查、问题曝光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依法取得生态环境监测资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结合我市各级政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及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以市政府为监督,区、县(市)政府为主体,乡镇政府和村屯为辅助,企业自律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格责任体系;建立市、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网格评估考核体系。完善评估和考核制度,形成层级监督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各级政府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落实情况,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责任。(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统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相关要求,做好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适度上收市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下放污染源监测事权。市政府负责建立覆盖各区、县(市)和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根据环境质量的变化调整监测网络的布设与监测;区、县(市)政府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投入,制定相应监测计划,建设环境监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系列措施,建立覆盖各乡、镇和边界及重点村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逐级监督考核能力。其他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由各责任部门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确定。(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配合部门: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八)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

稳步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九)加强监测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环境监测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加强环境监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利用“哈洽会”、“哈科会”等平台,加强国际间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提升监测技术创新能力。(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科学技术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保障监测仪器设备配备,满足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监测需求;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和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化团队及高水平环境监测机构合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与分析能力;通过卫星遥感、飞机航拍等先进技术应用和严格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手段,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完善与多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求,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方案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制定推进计划

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要依据方案中承担的任务,组织开展本系统、本地区监测网络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定期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推进落实情况。

(三)强化督导检查

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构建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服务体系为主攻方向,以引导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发展为重点,以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为目标,整合网络,创新体制,转换职能,强化服务,奋力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供销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稳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力量、农村商品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二)主要任务:

1、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区、县供销社要按照15%的年递增速度加快引领发展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农村基层村、社的专合经济组织带动农户达到40%。

2、大力实施“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重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放心店”、农民生活资料服务“便民店”,各区、县供销社都要在市委、市政府首批确定的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规划建设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社”,使“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在示范村达到全覆盖。

3、努力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着力推动农村专合经济组织与供销社经营网络的有效连接,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十一五”期间通过专合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的大宗农产品比重要占到整个农产品销售的50%以上。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3—5个。

4、认真抓好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扩大农村农资供应市场占有份额,在区、县级所在地设立或引进一个规模以上的农资销售龙头企业,切实承担区域内化肥、农药、农械(具)、农膜、种籽等农业生产所需物资的储备供应任务;在50%以上的乡、镇建立分公司;在40%以上的村设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放心店”。

5、推进农村生活资料流通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支持供销社的大中型商贸企业,把经营服务向农村延伸,重点推动“万村千乡”工程,依托供销社成员企业或招商引入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生活资料连锁“农家店”,在有条件的县、区城镇所在地建立起适应连锁经营需要的生活资料配送中心2-3个,在“十一五”末建成生活资料“农家店”(便利店)500个。

6、培育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供销社成员企业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项目,重点选择在棉花、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榨菜、中药材和生猪、牛、羊、鹅等方面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市供销社成员企业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实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个,创税收2000万元,实现生产发展、助农增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1、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区、县供销社要切实履行组织引导、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主动承担农村各类专合组织规范发展任务。要广泛组织联合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民经纪人,产销大户和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明晰专业合作社产权,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用合作制的办法,组织农民共同进入市场,与农民社员结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积极建立和完善专合组织利益分配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契约约束机制,逐步探索农村专合组织与信用社、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同时结合“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的实施,广泛开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在国内、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加工、流通品牌企业。加快企业自主创新,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大对省、部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产业政策导向,技改立项、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融资、协调部门关系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效果明显。

(二)加快网络改造,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1、切实做好农资保障供应服务。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依托农资企业,建立遍布农村、保量限价、方便直销、便民利民的连锁经营放心店。继续深化农资服务,全面开展“两放心”、“三到户”活动,联合乡镇农技人员,在科技承包、试验示范、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建立农业应急调控体制,切实做好化肥、农资储备工作。

2、积极推动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合商务部门加快建立以区、县配送中心为骨干,以乡村超市、村级农家店、综合服务站为终端的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络,促进连锁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的标准化发展。要发挥好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在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方面的龙头带领作用。各级供销社要通过与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联姻,共同打造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平台,组织适销对路、农民欢迎、质量保证、价廉物美的日用品进入农村、社区,逐步形成经济、快捷、安全的农村日用生活消费品物流供应体系。

3、积极搞好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各级供销社成员企业要主动介入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采取领办或引进资金入股联办等有效形式参与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方便农民集中交易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销售、包装、加工、储藏、运输等配套服务功能。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龙头企业到城市、专卖店、社区便民店、学校配送产品,逐步构建工业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进城的互通平台。积极发展营销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形成县、乡、村三级比较完整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和组织体系。

4、恢复建立农村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供销社要利用在农村已建立的经营网络,开展对废旧钢铁、塑料以及其它可再生资源等废旧物资的收购经营。鼓励营销大户在村、社设立收购点,及时把分散在农村的各类废旧物资集中收购起来,统一回收加工利用,变废为宝,使农村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资源得到更好的循环利用,利国利民,保护环境。

(三)抓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要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体现综合性。突出搞好为农民生活资料后勤保障,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流通,农技科普推广,技能培训,市场信息发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要实行“一个平台,多家利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综合服务社开展为农服务。要从实际出发,农村社区需要什么服务,就开展什么服务,逐步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办成多功能的服务中心。经过几年努力,争取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做到村村有社区综合服务社。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进程

以“四川合作经济网”为平台,各县、区供销社在办好《四川党政网》网站主页的基础上,力争在近年内实现区域内供销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原材料需求等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交换发布。培养和吸纳一批信息服务人才,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充分借鉴利用各地涉农部门的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形成具有我市供销社特色和优势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以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农资供应和生活消费品购销等方面的信息及服务。

四、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协同配合 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实施

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赋予的光荣历史任务,是对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工作格局中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要准确把握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定位,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找准工作切入点,找到工作突破口,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扎根农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供销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对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把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任务纳入当地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遂委办〔2006〕77号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按照整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加大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并切实抓出成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发现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积极搞好同其它部门的协作配合。供销社要主动同财政、工商、税务、卫生、教育、宣传、农口部门、司法、金融等部门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紧密合作,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扶持、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和支持,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努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活力。

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供销社提出的新希望、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个新的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五好一满意活动总结下一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