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精选16篇)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1

一、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基本情况

全县生态林面积 万亩,其中集体管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

万亩,涉及

个村,国有采育场管护的有 万亩,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

万亩的%。

我县在XX年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工作,在武平县乡镇的一些村,对生态公益林管护实行押金承包管护。今年年初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省委19号文件精神,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总体要求,开展创新生态益林管护机制的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从我县各地村情林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组织人员制定了《?县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村作为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村。在试点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多数村民的意愿选择改革形式,落实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人,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使所有村民平等享有承包管护权。做到利益均衡,补偿经费补到村民,使村民从管护机制改革中真正受益。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对改革试点方案、管护模式、护林公约及护林员招聘办法等,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后实施,至6月底,?村的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通过改革试点,两个试点村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由少数几个人管护变为大多数人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管护得到明显加强,生态林区秩序明显好转,改革受益农户

户。

二、贯彻落实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情况。

1、为了学习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改革电视电话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改革工作。县长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专题会,认真学习传达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上县长强调要按照“政府牵头组织,林业搞好服务,部门分工合作,上下协同推进”的要求,加强改革工作组织和领导,明确指出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落实人,组织各地认真学习省、市文件及?副省长、?厅长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改革培训,准确掌握政策,全面把握改革质量,要求林业局在月 日前制定好《?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报县委、县政府审议。

2、月

日,我局召集林业各支部、各场站以及林业局机关副股级以上干部召开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文件,并对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副省长、?厅长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干部职工中进行传达。同时要求林业各单位要抓好管护机制改革调研,充分了解各地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情况及各村的社情民情,从各地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工作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质量,确保年底完成30%个村的改革工作任务。会议决定抽调

人专门负责开展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

3、各乡镇也相继召开了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相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意见。

4、组织人员开展管护机制改革调研,制定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方案,初步方案将于本月25日制定完成,并提交县委、县政府讨论、审议通过后下发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成立改革工作机构

成立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和完善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创新管护机制的督导,确保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县林业局也相应成立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组,成立管护机制改革工作办公室,从林政、林权及林业工作站抽调5位同志专门负责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实。改革工作实行领导成员分片负责制,把完成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督导组下乡进村,做好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

(二)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宣传,认真组织召开乡、村两级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对《?省林业厅关于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宣传提纲》、《?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和改革有关问答印成宣传材料,分发到各村各户,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政策,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改革工作质量和改革成效。

(三)组织学习和培训

认真做好各乡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以及林业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习,准确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熟悉改革工作程序,用好政策,把好改革质量关,确保改革各个环节依法依规进行,保证改革的合法性,以提高改革成效。县政府将于10月下旬举办一期由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主干和林业站人员参加的培训大会。

(四)科学选择XX改革村

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有代表性地选定今年30%个村作为XX改革村,根据各村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因地制宜,分村施策,为明年全面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强对各个村改革方案的制定指导,抓好方案实施各个环节的督查,确保年底前完成个村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任务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2

1.1 政府高度重视

目前, 我国国家级公益林有1.052亿hm2, 其中集体林地约占30%。2004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2007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修订下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正式设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并对补偿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如何管护好生态公益林就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以江西省为例,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战略, 首要原则就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江西省一直都很重视公益林的管护和相关工作。北京、福建、浙江、山西等省市也相应制定并加大了地方财政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标准。

1.2 护林员责任增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后很多地区按照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林业员的要求由地方林业站负责选聘。一般先由当地村委会推荐人选,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 择优录取, 并报县林业局批准后, 予以聘用, 由乡 (镇) 政府实行一年一聘, 林业工作站统一管理调配使用。护林员工资由生态公益林补贴提供。护林员在森林火灾频发的季节要加强管护, 注意防火, 一有火情要马上上报。要确保每月巡山护林工作符合要求,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巡山的, 还需书面请假。对护林员的工作实行计分制, 达不到规定分数就会解聘并处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1.3 林农普遍关注

承包公益林的农民收入与承包其他林地的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目前, 有必要结合当地收入, 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而林农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公益林的发展, 如何让公益林既带来生态效益又不损害其经济效益是林农目前关注的焦点。

2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

公益林指标落实初期仍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同时林农的保护意识较差。村委会虽然拿到了一些公益林的补贴款, 可是由于当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村委会只能监督村民滥砍乱伐的行为。使得村委会处于被动的看护公益林的地位, 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确权发证、落实到户后, 护林员与林农联合管护, 按照林改政策, 公益林也要抓好确权发证工作, 以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的法律地位, 维持原有权属。对公益林中的责任山、自留山, 要按照原定权属重新核发林权证, 还没有分山到户的集体公益林, 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充分尊重大多数林农的意愿, 要明确产权, 确权到户, 发证到户。在林改以后, 为林农们提供补贴。

公益林管护主要是防火及防病虫害。而购置防火器具的费用、药剂及药械发放和除害处理中央财政有专款专用。这让每个村民都主动参与到管护工作中, 有效解决了以往生态公益林管护难、管护不到位的问题, 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村集体生态公益林“无主林”现象, 形成群护群治的良好氛围。目前毁林开垦、争山占地的现象明显减少, 盗伐、滥伐生态公益林的现象也基本消失。但单靠林农的管护还不够, 应由林业部门统一聘请护林员, 签订管护责任书进行分片管护, 并定期对护林员进行技术培训, 使森林的管护科学化。

3 成效分析

3.1 践行了“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方针

2008年全面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森林受保护、资源有增长、农民得实惠。从2010年起, 中央财政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 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各级政府也在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目前公益林的权属已经落实到户, 而且都颁发了林权证,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也在逐步兑现到农户, 不但提高农民收入, 也提高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3.2 形成了“联合管护”的新模式

有关研究认为, 采取林农与专职护林员相结合的联合管护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 可以由联合管护各方分别承担不同的管护责任 (图1) 。当前大多数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正是践行了这种联合管护。联合管护模式下, 管护内容中的林木盗伐治理, 由专职护林员和承包家庭负责, 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由林农与护林员负责, 市 (县) 森保站提供技术支持;生态公益林火情的观察, 由专职护林员和市 (县) 林业局共同承担。火灾的营救工作, 由林农、护林员、村防火队、市 (县) 消防部门共同负责。

通过这种联合管护的方式, 林农之间可以形成无形的约束力, 避免乱砍滥伐的现象的发生。而且林农对护林员也能够形成很好的监督作用, 采用联户托管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 既较好地保护了生态公益林, 也较好地兼顾村民个人的利益。

3.3 形成了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生态公益林是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林改中虽然将原本由农户自主经营的林地划为公益林, 使经营权受到了限制, 因此农民心中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但是一旦制度健全, 林农的利益得到保障, 就会使得林农形成相应的管护意识。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 扩大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社会化程度。“爱林护林、造福子孙后代” 等相关约定俗成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农户也形成了生态公益林是要保护而不能乱砍滥伐的观念, 认为砍伐是要受到惩罚是会遭到众人鄙视的可耻行为。一旦形成这种共识就成为判定公众行为的准则, 而且公益林落实到林农个人进行管护就使得这种保护意识更为凸显, 也体现出了监督效应。

摘要: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和林农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不同的管护模式, 政府、护林员、林农不同主体对公益林的不同看法和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划拨到户后, 生态公益林发展与管护情况进行了探讨, 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林权

参考文献

[1]沈沉沉, 尹俊光, 张净, 等.宁波市镇海区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37~39.

[2]潘忠松, 丁访军, 戴全厚, 等.黔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2) :21~23.

[3]贾忠奎, 公宁宁, 姚凯, 等.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对坡向立地条件的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4) :142~144.

[4]林皓波, 吴新玲, 刘菲, 等.白洋淀湿地资源的遥感监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 :98~100.

[5]毛旭鹏, 陈彩虹, 郭霞, 等.基于PSR模型的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 (6) :101~103.

[6]涂云燕, 彭道黎.基于PCA与SPOT-5的森林碳储量估测[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 (6) :155~156.

[7]毛旭鹏, 陈彩虹, 郭霞, 等.基于PSR模型的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6) :222~224.

[8]涂云燕, 彭道黎.基于PCA与SPOT-5的森林碳储量估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6) :88~89.

[9]王灿, 项文化, 赵梅芳, 等.基于TRIPLEX模型的湖南省杉木林生产力模拟及预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6) :75~77.

浅议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其对策 篇3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1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分质量较差

现有生态公益林林分混杂,存有大量的人工林、而天然林数量少;存有大量的针叶林、而阔叶林数量很少;纯林单层林较多、混交林复层林较少,林层构造不是很合理,由此带来的林分质量较差,防护质量较差,森林的防护功能较差。

1.2 科学利用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生态公益林存有大量的树木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公益林,各地基本上都出台政策禁止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开采[1]。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一步拉开了收益的距离,导致生态林所有权单位对保护生态公益林项目有些推诿,甚至出现违规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存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1.3 补偿标准不合理,缺乏管护力度

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国家出台政策,保护生态公益林,限制对其进行商业性砍伐。但是林农从中获取的直接经济报酬较少。因此,较低的收益难以引发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很多地方的生态林管护力量不够。没有专业的护林员,这导致了许多乱砍乱伐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2]。

1.4 交通不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管护工作困难

很多生态公益林处于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林农交错,因此,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难度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对公益林的管护成本带来影响。此外,广大山区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此带来的很多农户与管护工作人员的冲突。此外,很多管护人员业务水平较差,缺少系统的培训,对公益林的管护仅仅存在于巡山护林的较低层次上。

1.5 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硬件建设落后

大部分地区,生态公益林以国有林场为主。但近年来,国有林场面临着缺少资金的困境,对林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较少。目前,很多生态公益林设备落后,仅有基本的设备维护工具,根本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需要。

2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防护效益

针对一些林分质量较低、生态防护能力差,林地利用率低的公益林,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加强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层次低的公益林进行改造升级[3]。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提高防护能力。

2.2 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生态公益林不仅仅拥有生态效益,同时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为有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多种收益,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身补偿能力,管理单位应该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发挥好应有的经济效益。一是开辟非木质利用效益。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有效的引导农民在林地下开展林下种植,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如珍贵树木、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如果生态林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可以创造性的开发出态旅游项目,以此提高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二是开展限制性木质利用。在生态公益林地区,对于不同林种分类管理,对于一些采伐后很难再更新的林种进行重点保护,禁止破坏。对于容易更新的一般林种,可采用择伐、小块状开采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开采过程中,要注重补充一部分阔叶树木,从而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

2.3 提高管护队伍建设力度

面对管护人员存在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一是在招录管护人员时,加强能力考查,择优录用,对于不适应岗位的管护人员予以调整岗位乃至淘汰,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二是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政策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考察制度,提高管护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力度。

2.4 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公益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很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理解不到位,对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生态价值了解不深入,因此,要加强对当地林农关于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公益林的认识程度。让林区农民更多地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理念、经营意义等;同时,注重依据当地的森林文化因地制宜的出台适合当地林区的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措施。对公益林区域内的商业性砍伐予以限制,同时打击毁林开垦,乱砍乱伐、放养生物等破坏生态林的违法行为[4]。

2.5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在保持生态公益林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关主体具体落实、部门监督到位、资金补偿合理的新的管护机制。管护模式要充分考虑林区当地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数量以及农民对山林的依存状况。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新管护模式。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管护主体的监督检查,监督各级主体单位严格执行公益林相关管护规定,合理划分管理片区,对出现问题的追究责任,高效地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2.6 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

主管部门应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公益林专项资金,同时主管单位也应该加大对公益林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公益林区建设专门的看护岗所。此外,应该为管护单位提供专业的电脑、GPS、森林病虫害监测工具等设施,提升对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公益林的高效开发和有序管理。

3 结语

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措施。在生态公益林管护方面,要不断创新管护方式,寻求新举措,科学有效的经营和管护。同时,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与当地林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提升公益林区林农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建立起合理的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同提升是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冯俐丽,朱先文,孙淑丽.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0(3).

[2]闫西清,马存世,陈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甘肃林业科技,2004(4).

[3].王毅昌,蒋敏元.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J].林业科学,2005(5).

[4]王静波,孙立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7).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4

摘要:随着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不断增多和管护业务的不断变化,传统手工管理无法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管理、查询和统计等,数据录入比较费时,因此开发基于GIS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变得很有必要.在对不同管理层次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日常流程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技术路线、模块功能、软硬件开发环境等分别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建立一个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管护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护的可视化,高效化.作 者:王耀建 唐小明 朱金兆 孙金华 WANG Yao-jian TANG Xiao-ming ZHU Jin-zhao SUN Jin-hua 作者单位:王耀建,WANG Yao-jian(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唐小明,孙金华,TANG Xiao-ming,SUN Jin-hua(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朱金兆,ZHU Jin-zhao(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 篇5

被聘用方(乙方):_________(重点公益林专职管护人员)

为切实加强重点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_________,以及国家和省重点公益林管理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就重点公益林管护事宜签订此合同。

一、管护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位于_________县_________乡村,地名为_________的_________亩重点公益林委托(承包)给乙方进行管护。管护责任区四至界线为:东至:_________;南至:_________;西至:_________;北至:_________。

管护责任区包括:_________村(_________林班小班),分别是:

_________村(_________林班小班),面积_________亩,生态区位为_________;

_________村(_________林班小班),面积_________亩,生态区位为_________;

_________村(_________林班小班),面积_________亩,生态区位为_________。

二、甲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负责领导、协调、指导乙方的工作和培训乙方;为乙方提供工作所需法律、法规、条例等相关依据。

2、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不称职的专职管护人员有权解聘。

3、向乙方指明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线、生态区位及地类,明确管护责任和要求。

4、对乙方逐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预支当月全额管护劳务费的70%。年终考核结束,对符合合同要求,完成管护任务的人员,全额兑现劳务费或补偿费并续签合同。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的,不予支付其劳务费或补偿费并终止合同。

5、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履行较好,成绩显著的管护人员进行奖励。

三、乙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1、对管护责任区内的重点公益林进行巡查,负责管护责任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一切行为,并为甲方处理相关事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认真学习重点公益林管护的相关政策、条例、办法等。

3、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4、对管护责任区内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开山炸石、开矿采沙、乱捕滥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组织扑救和制止并向甲方报告情况。

5、准确掌握管护责任区的四至界线,了解民情、林情和山情,做好每日巡山记录,按月考核和季度、总结。

6、对发生在相邻责任区内有破坏重点公益林的行为,有义务进行制止并及时报告甲方。

7、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8、根据甲方月考核结果经乙方本人签名或签章预支当月全额管护劳务费的70%。年终考核结束,对符合合同要求,完成管护任务的,有获得全额劳务费或补偿费并续签合同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为_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甲乙双方不能无故提前终止合同。若确需终止的,须提前一个月告知对方,并经对方同意。

4、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的争议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村公益林管护承诺书 篇6

长底乡人民政府

代表(签字): 目 标 管 理 责 任 书村委会代表(签字):

二〇一x年一月十二日

长底乡二〇一x年公益林管护责任书

为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的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省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责任书。

一、目标和任务

1、本责任书的公益林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

2、全面贯彻落实《长底乡公益林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全镇公益林保护管理。

3、全面掌握公益林增减变化、管护质量和资金使用等情况,保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积极促进我镇公益林管护水平的`提高,并为资金划拨和公益林补偿制度提供依据。

二、乡政府职责

1、加强对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公益林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逐级签订公益林保护和建设责任书,将公益林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2、按照《长底乡护林员管理办法》配备相应的公益林管护人员,负责公益林管理和建设的具体工作。加强对管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管护人员工作。

3、依法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在公益林区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开设防火林带,形成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

4、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挪用补偿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安全运行。

5、深入做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规章、制度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自觉、积极参与到公益林管护工作中来,确保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到山头地块,补偿工作确实取得成效。

三、村(居)委会职责

1、加大对公益林管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公益林的保护意识。

2、督促村民小组制定护林公约,制定林权所有者补偿费的具体分配方案,并在本村范围内公示。

3、加强公益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防止野外违章用火、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破坏公益林资源的行为发生。

4、对破坏公益林的行为按《护林公约》严肃处理,及时上报镇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

5、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发生森林火灾,及时报告镇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

6、加强护林员的管理,严格考核考勤制度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7

1生态森林补偿机制

(1)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 森林生态效益的社会“购买者”缺失, 同时, 生态产品的丰度水平偏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买卖机制的形成, 生态森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无法进行合理的市场贸易交换工作, 从而获得报酬。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理论原则, 不少学者坚持认为, 生态效益具备外部经济性特质,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森林效益所实行的补偿制度。

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看森林生态补偿经营机制[1], 充分结合了大量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其最终产品就是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的生态效益就是为社会和其它特定对象服务的, 且同时具备商品的劳动产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等基本属性。

纵观以上2 个观点不难发现, 其中的共同点就是公益林极具生态价值的事实, 其应该被实行相应的补偿机制。公益林的经营者需要获得等价的价值补偿, 但这确实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因为公益林的价值量巨大, 难以进行有效地评估。站在森林生态效益出发进行合理补偿, 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生态效益具有不可分性, 难以准确确定受益对象、数量, 其执行力度并不强, 难以在我国广泛推行。

(2) 对于生态的补偿机制, 我国学者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从补偿对象、范围、标准、渠道及资金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 试图制定一个标准化规范流程。

(3) 生态效益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将其外部性进行内部化管理, 也不失为一个全新的处理办法。不在实现单一的市场经济政策, 结合“调节市场”和“建立市场”型环境经济政策。秉承“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 加以税收的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开展, 依靠森林获得效益的单位, 进行彩票、财政举债的活动[2]。在此基础上不能脱离社会的实际情况, 按照收益单位的性质和经济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森林资源征收, 建立有效的市场交换机制, 实现森林外部的效益走向内部化系统。

在实现森林外部性内部化的工作中, 用到了2 种理念, 分别是“庇古途径”和“科斯途径”。但是, 森林的外部性具有外延性的特点, 通过层层的传递进行聚合, 其作用范围和受益程度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和划分。在明确受益范围的基础上, 也会伴随着受益者的实际情况不同, 产生不同的效用评价结果。而“科斯途径”面对森林生态产品的流通性及无定型化也是一筹莫展, 毫无招架之力。受益者一般会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 使得森林经营者难以和受益者进行实际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价值体系也是林业工作者的研究方面。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多样性, 我国面对这样复杂的评估对象, 一般选择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的渠道进行评估研究。不同的生态功能有其相应的、不同的计量方案, 管理评估政策不能一蹴而就。但是,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为保证有限的资金都能进行合理、科学地配置, 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以用于林木的营造和管理需要, 实现财政的价值。

2管理模式和经营技术

2.1 管理模式

森林经营者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激励、服务和控制方面。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 将管理程序进行细化, 其中含有管理机制、规章制度、采伐管理、检查监督、投入机制、补偿机制等多方面。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保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需要作为体制政策纳入政府的行为范围内, 坚持国家进行统一领导, 实行事业化管理, 各级地方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化制定方案。 (1)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不少林种具有特殊用途。首先, 必须明确产权问题, 在确认管理责任的基础上, 借助自然风景区、环保部门、科研单位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2) 林业的权属问题, 由公益林所属经营主体性质所决定。 (3) 面对防护林种的生态公益林, 不仅需要林权单位和受益者进行经营, 还需要管理机构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 (4) 当林权属集体时, 建立集体公益林, 林场统一经营管理后, 还要进行补偿;对于林权属农户的, 要按其自愿的原则先进行资产评估, 再将林权转让给集体或政府, 实行统筹规划管理。

2.2 经营技术和方法

(1) 自然演替经营法。秉承保护森林的原则, 采取措施保护森林经营法, 让其在人为的保护下进行自然演替, 杜绝一切人为干扰活动。 (2) 仿自然经营法。对公益林经营进行一定的人为管理和控制, 介入砍伐活动, 防止出现生态赤字现象。 (3) 森林美化经营法。通过制定一定的经营技术管理方案, 实现森林的艺术处理, 发展其内在特点和特色。明确了经营方法后还需要有相对的经营措施, 才能有利于这些方法的实现。生态公益林在经营上有明确的区分, 有重点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对于重点生态公益林来说, 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并按照科学的规划, 维持森林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对于森林的林种结构进行详细地划分和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主要意在解决合理采伐方式、强度等问题, 实现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其措施和手段也逐步完善, 更为科学合理。

3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3.1 从林权角度进行划分

建立国有林护林专业队伍和管理机构, 结合多部门一起承担管护责任;对于集体林, 应由林权单位推选出护林员, 村委会作为基础单位确立护林工作的开展;对于林权属于个人的, 可以分户管护和集体联合管护。

3.2 以村为单位划分

通过详细具体的调查研究, 实行村委统一管理、村村联合管护、乡镇统一管理、家庭管护、村老年协会管护和国有林场管护等6 种管护模式, 进行综合性整体分析评价。

3.3 从宏观角度表述

从最基本的渠道入手, 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人民对于森林保护的意识。构建生态框架, 完善网络保护机制。从加强自身的工作效率开始, 优化资金管理工作, 提高管护质量。

4结语

虽然, 我国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是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属于起步较晚的事业。公益林的管护机制不够完善, 开展力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有效开发将严重影响我国受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经营策略要因地制宜, 采用最为合理科学的手段, 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汪锦辉, 邓华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及经营与管护综述[J].林业资源管理, 2006 (6)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8

编号:GJGYLGH-(年度)-(乡镇、林场代码)-(村、工区代码)-合同编号

甲方: XX乡镇、林场

乙方: 管护人员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为切实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甲乙双方根据贵州省财政厅、林业厅印发的《贵州省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黔财农【2011】4号)、贵州省林业厅印发的《贵州省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黔林资通【2010】378号)、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纳雍县实际,经协商一致,就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达成下列协议:

一、管护区域与面积

甲方将 亩国家级公益林委托(承包)给乙方管护。管护区域包括村、工区名(代码)村、工区(小班号)小班;村、工区名(代码)村、工区(小班号)小班;分别是: 村、工区名(代码)村、工区 小班 亩,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 ;

村、工区名(代码)村、工区 小班 亩,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 ;

村、工区名(代码)村、工区 小班 亩,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 ;

………………………………………………………………………………(具体情况详见附图)。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向乙方指明管护区域、面积、四至界限,明确管护要求。

2.及时向乙方支付中央补偿基金(或管护劳务费),标准为 ? 元/月,全年总额 元。

3.对乙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4.对乙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管护义务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或扣减乙方中央补偿基金(或管护劳务费);对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甲方可中止合同,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三、乙方责任与权利

1.依法对管护区域内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管护。

2.有效预防、发现、扑救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区域内火灾,并及时报告;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现后及时上报和治理,保证管护区域内的国家级公益林、林地不受破坏,无滥捕滥猎现象;做好管护区域内国家级公益林的补植补造及抚育等工作。

3.严格执行《贵州省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黔财农【2011】4号)、《贵州省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

4.接受、服从甲方等对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和中央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的指导、监督、检查,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甲方汇报。

5.履行了本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有获得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或管护劳务费)的权利。

四、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为一年,从XXXX年1月1日起至XXXX年12月31日止。

2.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林业局、财政局各一份。

3.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甲方:(公章)乙方:(签名)

负责人:(签名)(签章、手印)

签定日期:XXXX年1月1日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9

扬州市林业局林政处

生态公益林对保障我市优良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5年林业实行分类经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夯实举措,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及《江苏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签订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合同书,发放生态公益林林权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了正轨。现将我市公益林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我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在200、2003年森林区划两次初步区划界定。2005年按照《扬州市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重新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审核,确认国家级公益林0.66万亩,其中仪征0.344万亩、广陵区0.09万亩,市开发区0.24万亩。共涉及59个小班。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水土流失地区,铁路、高等级公路两侧以及军事用地。主要树种有杨、松、樟等。占我市生态公益林0.025%。

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

自2003年,全面加快林业发展以来,我市不仅林业资源总量迅速增长,而且林业的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处室职能等方面都逐步细致完善,林业资源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生态公益

林资金补偿、采伐审批、保护管护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务院、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按章办理,工作取得成效。

1、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2011年,国家级公益林补偿12.87万元。为保障补偿资金切实到位,去年8月底、9月初我市开展了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生态补偿基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单位都比较重视,能够按照省、市公益林管护要求,认真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资金拨付到位,主要用于管护工资、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及苗木补植等。

2、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到位。强化公益林管护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制。县级政府与乡镇签订公益林管护责任状,镇农服中心、场部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共签订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15份,落实15名护林员,管护面积0.66万亩。在护林员的选聘工作上,实行就近管护原则,从生态公益林所在地通过村委会、场部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由场、村初步审查同意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办事处审批。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在农服中心、场部的指导下,并依合同约定,落实管护范围到山头地块,护林员担负起管护生态公益林的日常责任,并适时对护林员监督考核。

3、生态公益林管理规范到位。我市普遍建立了公益林管理档案,实现了公益林档案小班化和图表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33号)的要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林权证全部发放到位,原始档案资料完整齐全。贯彻落实征占用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地使用论证制度,保证工程建设不占或少占林地,对征占用林地实行全过程监管。

4、生态公益林护林防火到位。在冬春森林火灾高发季节,我市齐抓共管,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火意识,明确各级防火责任,消除火灾隐患,加强防火硬件建设,提高控制火灾能力,在重点防火区域,新增扑火器具风力灭火机6台、水车3台、灭火弹1000只,开展防火演练一次。

二、存在问题

我市公益林管理建设工作较之以前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以后的工作中解决。一是现有生态公益林多为人工林,林相、林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整体生态功能不强。二是绝大多数生态公益林呈点状或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又分散,管理难度大。三是生态补偿资金与生态公益林提供的生态效益以及建设管护费用相比,明显偏低。四是生态公益林管理队伍力量薄弱,致使一些重要工作内容难以跟上管理要求。

四、工作打算

一是贯彻落实《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省统一要求,结合扬州实情,组织编写扬州市林地保护规划方案,为合理优化利用保护林地,推进我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切实保护现有公益林林地。

二是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我市森林

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林权发证,公益林小班等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级林政人员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培训,提高公益林管护工作效率。

三是落实森林、林木采伐等林政审核审批阳光工程建设。为更好的地推动我市公益林林木采伐公开、公正、公平运行,结合我市行政权力公开阳光工程,积极推行林木采伐审批许可网上运行,网上开证,提高透明度,可控性。

四是继续做好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继续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界定工作,特别是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切实补偿到位。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10

甘肃民勤县集体林权改革后重新分配了林农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一方面使得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使得林农获益增加,另一方面出台的生态经济林政策也使得林农的收益较少,收效甚微,林农积极性没有得到适宜调节,生态公益林政策也没有发挥也应有的效果,地方政府的投入资金和压力越来越大。

2当前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公益林补偿较低

民勤县的林权改革后,林权被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原有的林权归农户所有,现在林户成为了林地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林地的经营收益较低且收益期较长,并且中央政府给予的补偿金额加上地方专项基金补贴仍较少,无法补偿林农繁重和复杂的生态经济林管护工作。因此林农缺乏对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的意愿,无法很好调动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监管和管理的动力和积极性。

2.2林农过于注重眼前利益

民勤县目前的人口劳务输出比重较大,大多数的青壮年选择走向大中城市和一二线城市进行务工赚取工资贴补家用,部分村落只剩老人和儿童。而实际上目前民勤县外出务工人员年工资在5~10万元之间,远高于目前林地管理的收益和政府补贴金额。因此大多数人员选择外出务工赚取较多的劳务费而不是在本地进行林地的管理,只顾眼前利益和林地管理时间成本较高、难度大等原因,也是目前民勤县的林地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

2.3林农科技素养不高

民勤县的林农林业管理素质不高,同时政府对于林农管理技能的培训相对不足,所以导致林农整体缺乏较好的林地管理素养。许多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重视理解程度不足,生产观念仍旧停留在旧时代的林地管理方法上,没有及时跟进时代的技术改良浪潮,没有学习到良种良法种植观念,合理密度等较为基础科学种植方法,所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导致种植意愿不高。

2.4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民勤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明确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区分,但是没有跟进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办法,而当今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更容易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现今农林个体和林业管理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业的相关管理办法,林业科技和法律咨询服务体系都不够完善,现有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3提升林农管理生态公益林意愿的对策

3.1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标准

上文已经提到由于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较低,无法满足林农生产生活需要而无法调动林农工作积极性。所以对应地要提升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改变生态公益林管理和补偿不相适应的现状,使得合理生态公益林补偿能够很好地调动林农积极性,提升林农加入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意愿。并加强林农经营专项资金,加大营林资金投入和国家相对专项资金补偿,促进生态公益林继续发展。

3.2发展特色林地产业

民勤县的林地经营方式相对单一,只有传统的产业模式,短期效益不突出,使得林农对于经营林地意愿不强。所以民勤县相关部门要引导林农开展林地特色产业,对于林农的经营方式做出指导,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经济林,旅游风景林和工业木料林等特色林地产业,加大特色林地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设好基础设施,才能引导林农向特色林地产业发展和投入。

3.3开展科技下乡提升林农科学技术素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地产业同样需要科技这一主力军的力量。民勤县林农科技能力普遍较低,所以需要从下面3个方面提升林农科技素养:首先,可以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挖掘优秀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基础林地管理;其次,可以投放大量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林地管理教材帮助林农学习先进的林地管理技术;最后,民勤县当地政府应该利用当地的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等进行科技宣传教育,提倡科学育林,提升生态公益林综合产值效益。

3.4完善林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民勤县的林权改革后,林权经营主体变得多元化,林农成为了林地经营的主体,经营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一定意义上增加了林农的林地生产积极性,但是目前民勤县的林地建设基础服务设施较为不足,对于林农林业经营的规划,组织,实施和验收的程序不足,使得林农普遍感到茫然和无目标性。所以应当完善林业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方法,面向基层需要,以服务林农为目标,规范林地管理的操作和运行,使得服务工作更加高效有力,提升林农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意愿。

4结语

林农的自身管理意愿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机制具有重要影响,在提升了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效益和林农的收益基础上,林农会大大提升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意愿,同时在完善了林地管理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林农可以获得更多的对于林地管理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效益,使得林农获得高的收益,改变过于看重短期利益的陈旧观念,着眼于长远利益,为实现国家生态公益林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相信在未来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的补偿下,林农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意愿将会大幅提升。

摘要:指出了自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所获得的收益提升极大,但是现行的林权制度也要求林农加大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收益较低,导致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具有较大的排斥性,不满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究了这一问题对于甘肃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管护机制

参考文献

[1]谭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完善建议[J].生物技术世界,2016(15).

生态管护合同(小编推荐) 篇11

XXXXXXX项目生态工程施工

合同

单位:XX区XX镇人民政府 日期:二〇XX年X月X日

二OXX年XX区XX镇XXXXXXX项目

生态工程施工合同书

甲方:XX区XX镇人民政府

乙方:XX镇XX村委会

为了加快XXXXXX项目的实施进度,使其充分并且长期发挥工程效益,真正能够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工程协议:

一、合同内容:

1、根据指定路线及开挖树坑,栽植XX树XX株,栽植后一周内浇水X遍,确保栽植成活率达到XX%,栽植树木属地管理,长期管护。

2、将该村支部书记2012年4月份工资作为押金,经验收小组验收成活率达到XX%以上的再行发放,并在年底实行绩效奖励,成活率达不到XX%将扣发押金。

3、管护范围:XX路、XX路。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按时拨付;

2、负责监督、指导乙方的施工数量、质量;

3、负责组织工程完工验收,如达不到验收标准,有权

扣除其费用。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接受甲方的指导与监督。

2、按标准精心完成生态工程栽植管护,如有损坏、丢失,由乙方负责,并且不得随意改造或改变用途。

3、乙方负责验收前的看护管理,确保成活率(不另计费)。

4、乙方必须负责验收后的管护工作.。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存档一份。

甲方:XX区XX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乙方:XX镇XX村委会

法人代表: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12

森林管护补助协议

甲方: 乡(镇)林业环保站

乙方: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

住址: 乡镇 村 组

联系电话:

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规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行为,明确森林管护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森林管护责任协议书。

一、管护范围

(一)边界:甲方将 亩森林资源委托(承包)给乙方管护。四至界限为东至,南至,西至,北至。管护范围包括 村 组。

二、管护期限

乙方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管护期为 个月。

三、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向乙方指明管护范围、面积、四至界限,提供实施管护前的林地状况,明确管护要求。

(二)及时向乙方传达有关保护森林的政策法规。(三)组织乙方进行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

(四)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等毁害森林的情况,并及时组织预防和防治、及时组织扑灭火灾。对乙方管护范围内的林业行政、刑事案件及时进行查处。(五)为乙方提供森林管护方面的技术支持。

(六)定期或不定期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考核、监督和检查,对不尽责或者不能胜任森林管护工作的,有权扣减管护费直至解除森林管护责任协议。

(七)在管护期内,根据考核情况向乙方支付10000元/年的管护补助费。

四、乙方责任与权利(一)管护责任

1.对管护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和设施进行日常巡护。2.将巡护结果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报告。

3.负责对管护范围内的车辆、行人进行安全防火宣传,及时发现和报告森林火情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4.及时发现并制止滥伐盗伐森林和林木、毁林开垦、侵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5.配合、协助甲方和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6.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配合甲方完成对管护范围内的各项检查、验收、考核工作。(二)权利 1.经甲方同意,在不违反森林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在管护范围内进行非林非木的采集、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服务等开发利用活动。2.依据本协议获得管护费。

五、乙方在管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盗伐滥伐森林和林木。

(二)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

(三)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四)擅自修建房舍和其他永久性建筑。

(五)违法猎捕野生保护动物和采挖重点野生保护植物。

六、违约责任

(一)甲方在检查乙方管护范围时,发现乙方一次不在岗扣减当月管护费5%,两次不在岗扣减当月管护费10%,三次不在岗可立即终止本协议;因乙方巡山护林不到位或管护不力造成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人畜践踏等林木损失,甲方可扣发管护费。

(二)因乙方管护不力、报告不及时造成较大森林火灾(15亩以上),或盗伐滥伐林木达到立案标准以上的事件,甲方不但扣除当月的管护费,还要追究乙方应负的责任,并立即终止协议。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管护区域内有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盗伐和滥伐林木、捕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保护植物、擅自移植珍稀植物等行为,乙方不予制止和不及时报告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由甲方扣除当月管护费,追究乙方责任,并视情况终止本协议。

(四)在管护范围内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乙方未及时发现和上报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的,甲方除扣发乙方管护费,还要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乙方必须坚持对管护区域的巡山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引起毁坏森林资源的隐患。对无故脱岗,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的,甲方不但要扣除乙方管护费,还要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并视情况终止协议。

(六)乙方认真履行协议,甲方要按时发放管护费。

八、其他

(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县天保办各存一份。

(二)本协议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协议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三)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代表人(签字): 承包人(签字):

探究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13

1.1缺少资金支持

由于在公益林管护过程中,不仅管理的农民需要维持生计,而且管护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国家对于公益林的补偿较少,并且还限制农民从公益林中获取直接的利益,这就导致不能有效管护公益林。

1.2不能有效进行管护

目前,国家对于公益林的管护一直缺少资金投入,所以,很多公益林缺少专门从事护林的工作人员。

1.3缺少有效的管护方案

在过去的管护过程中,很多公益林被划分为若干小块,分配给部分农民管理。一方面由于公益林分布比较分散,负责管护工作的农民也没有科学的管护方法,所以,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公益林的限制较多,农民很难从中获利,所以,管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公益林缺少有效的管护方案,导致管护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2加强公益林管护的有效对策

2.1进一步完善与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进一步完善与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确定公益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大对于公益林的资金投入,加强对于公益林的管护;另一方面明确公益林的产权分配,确定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便于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云南省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于公益林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制定法律法规有《云南省森林管理条例》、《云南省封山禁牧条例》等,这就使得与公益林相关的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云南省还针对性地制定了《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以及《云南省公益林效益补偿条例》,对于公益林具体的管护方案、管理措施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这就进一步规范了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2解决农民造林的投资收益问题

由于许多公益林以及一些自然林都是属于国家所有,也有部分农民响应国家号召从事林木种植,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农民造林的投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颁发一部分采伐许可证,允许种植的农民到期进行采伐,保障投资的有效收益。其次,将部分公益林转变为商品林。例如,云南地区具有很多优质的山林可以扩建为商品林,而且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就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公益林的资金投入问题。最后,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以经济补偿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部分公益林产权收归国有。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投资收益的问题,又便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从全局角度考虑,制定科学的管护方案,对公益林进行有效的管护。

2.3制定科学的管护方案

首先,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当地农民比较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所以,要注意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中,这样能够保障管护工作的效率。其次,确定具体的实施环节要考虑附近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公益林附近的农户一般常年居住在山边,靠山吃山,所以,充分将周围贫困的农户纳入到护林管理过程中,不仅能解决附近贫困居民的生活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偷采、盗伐的现象。最后,通过立法保障农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明确参与护林工作的农民可以获得的权力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这样通过明确职责便于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对于有效开展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一方面需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管护人员以及附近的农民展开一定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做好管护工作;另一方面技术培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加强与管护人员以及附近农民的沟通交流,掌握当地乡土的具体情况,便于为今后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注意宣传工作,加强对于当地的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让附近的人民群众意识到公益林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让民众了解政府在公益林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补偿方案等,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重要性,都能积极支持或配合管护人员工作。

3结论

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对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于公益林的管护,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处理,这就需要各地区的领导部门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促进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摘要:主要对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以期更好地解决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我国公益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益林,管护工作,对策,云南

参考文献

[1]李军伟.云南省公益林生态效应补偿的调研与分析[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之探讨 篇14

【摘 要】培育种植生态公益林不仅能改善城市的面貌,也是对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某市林业的整体情况及生态公益林的种植,说明了根据不同的林分应该实施不同的技术措施,同时说明了林分更新培育应注意的问题和林木改造技术措施,以明确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改造技术

生态公益林可以在单位面积林地内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且能保证森林生态效益的稳定。人们在现代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中,越来越重视生态公益林的栽培。要想生态公益林创造的效益更多,就要对低效益的公益林进行改造。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期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天然林的培育改造

对天然林分的培育改造,主要是利用树木天然播种的能力,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要措施。天然林分的树种组成主要是以针、阔为主,大多数分布于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地,只能以全封或轮封的方式加以改造并采取“管、防”结合的方法。“管”主要是保护森林资源,配备管护人员,防止森林资源受到人为破坏,如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防”主要防自然灾害,如森林病虫害、雨、雪、风灾等。封山育林期间禁止一切人为活动。人工林的培育改造

2.1 幼、中、近龄林的培育

(1)在幼、中、近龄林中以小班为单位。对郁闭度在0.3的林分施以封山育林为主。因该林分分布有较多的天然播种树种,对林中块状分布的空隙地采取补植方式补植与其混交的树种(即针叶树种补植阔叶树种、阔叶树种补植针叶树种),改变树种结构,形成林分小块状混交。

(2)郁闭度在0.4~0.7的林分。施以人工培育技术,灌砍草,砍藤蔓,保留有培育前途的针阔树种。第一次培育以保留针阔乔木树种为主,保存株数一般在2250~4500株/hm2。第二次培育除第一次保留树木外可保留一定比例的灌木树种,并对分布过密的针叶树种作适当间伐,以培育多层次、多树种林分。培育间隔期一般3~5年。

(3)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8的林分。应采取以抚育间伐为主。间伐方式应以生态疏伐为宜,伐去过密木、枯死木、生长不良木、病虫木,解决林木之间生长上的矛盾,调整林分立木密度让每个林层和林龄的林木都能健康生长,促使林内不同大小立木都能接受阳光,诱导林分形成复层林、异龄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龄级与密度合理的林分结构。

2.2 成熟林过熟林的培育改造

(1)间伐抚育。方式为生态疏伐,对那些不宜采取块状、带状间伐的林分采用生态疏伐,伐去生长过密木、林冠下层生长不良和径级小的濒死木、枯死木和居于林分林冠上层的林木。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木蓄积量的15%~20%。

(2)间伐更新。①块状间伐更新:在成过熟林中因小班面积较小,在2hm2以下,林龄在过熟龄以上,林分老化、生理衰退、年生长量极低的林分采取整体伐除更新。②带状间伐更新:以小班为单位,小班面积较大,在2hm2(不含2hm2)以上,林龄在过熟龄以上,林分老化,生理衰退生长停止且生态保护较重要的林分施以带状间伐更新方式,即沿等高线或垂直等高线设置间伐抚育带或更新带,规格为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带间距视小班地形而定,一般间距设定为抚育间伐带2~3m,保留带8~10m,带的长度依据小班自然地形而定。更新树种的选择及栽植技术要点

根据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生态优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生态公益林低效林更新改造造林宜选经济林类树种等。

(1)毛竹。选择土壤深厚,坡度较小,全面(或局部)整地,挖大穴。选择植株健壮,胸径在3~5cm,分枝较低、无病虫害,鞭芽饱满,2~3年生的壮龄竹作为母竹。要及时栽植,栽植的深度应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略深3~5cm,栽植穴略大于母竹竹蔸。栽种时,竹蔸周围铺上杂草,防止水分蒸发。栽后加强抚育管理,护笋养竹。

(2)油茶。选择1~2年生苗,海拔600m以下,向阳缓坡,土层深厚的立地条件,初植密度为2m×3m,即1 650株/hm2。栽植时要根系舒展,深度适中,栽紧踏实,阴天或雨后栽植为佳。可用容器苗亦可用裸根苗,随起随栽。一般在3月底前栽植完毕。

(3)阔叶树。可选择枫香、栎类等。选择一年生苗,苗高6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的苗木。栽植时,根据苗木大小、根系多少挖栽植穴,栽植穴略大、略深于苗木根部大小。栽植密度根据栽植地与其他混交树种配置密度相适应。栽后做到及时抚育,采用砍草、扩穴垦复除草松土、根部培土等方式直至林分郁闭。改造技术措施

4.1 补植改造

主要适用于林相残次型和结构简单型的残次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补植有三种方式,即均匀补植、局部补植和带状补植。一般林隙面积较小,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采用的均匀补植方式;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采用局部补植的办法;带状补植主要适用于经营粗放型的天然次生林和结构简单的针叶纯林。

4.2 封育改造

主要适用于郁闭度小于0.5,适合定向培育,并进行封育的中幼龄针叶林分。采用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适当补植阔叶树种,培育成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4.3 综合改造

适用于林相老化型和自然灾害的低效林。带状或块状伐除非适地适树树种或受害木,引进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进行造林。一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20%以内,迹地清理后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和密度随树种、林种不同而异。结语

由上可见,对于天然林和人造林有着不同的培育改造方法,我们要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栽植技术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改造技术措施,使原本低效益的生态公益林能够在改造之后提高自身创造的高效益,为城市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生态公益林火烧迹地更新采伐许可 篇15

一、事项依据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江西省森林条例》

二、办理对象及范围

企业、事业、其他

三、办理条件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江西省森林条例》、《江西省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之规定

四、申办材料

1、林木采伐申请书。申请人(林权所有者)向所辖乡镇林业工作站(或林业局)提出的采伐公益林申请;

2、林权证明材料:林权证;

3、林木采伐作业设计。由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格的人员承担,且经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审核(设计单位要签字盖章);

4、设区市林业局署名核实证明:出具包括是否公益林、公益林小班号、采伐山场地点、面积、蓄积出材(分别树种)、采伐原因等在内的署名证明;属森林火灾还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灾害调查报告和森林公安部门的立案证明材料;

5、县(市、区)林业局上报的采伐请示;

6、设区市林业局转报的采伐文件。

五、办理程序

1、申请人持规定材料向行政审批科提出申请;

2、行政审批科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转业务科办理。

六、办理时限

从受理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办结

七、收费标准

八、承办机构

赣州市林业局

九、办理时间地点邮编

法定工作日;赣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

十、联系方式

0797-8196485

十一、监督电话

0797-8196494

十二、网上咨询

赣南林业网

十三、网上办理

十四、状态查询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总结 篇16

1 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存在问题

1.1 忽视了抚育灌溉工作的重要性

在造林工程施工结束后, 很多施工单位误认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已全部结束, 马上撤离大批施工人员、灌溉设备, 留守管护人员、设备特别少, 不利于管护阶段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造林工程结束后的第二三年, 为了减少造林工程运营成本, 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根据苗木生长特点, 将抚育灌溉工作落到实处, 及时灌溉, 而是等到雨天来灌溉, 大大降低预期造林效果。

1.2 盲目补植

就苗木来说, 移植到新环境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栽植质量、极端气候、苗木质量, 某些苗木将无法存活下来。按照施工合同中相关规定, 在管护阶段, 施工单位可以在适宜造林的季节适当进行补植, 确保管护结束后造林保存率能够达到施工合同中的具体规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发现某些苗木死亡后, 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综合分析苗木真正死亡的原因, 盲目地进苗补植, 适得其反, 大大增加管护阶段的管理成本, 也无法达到施工合同中的相关要求,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益也比较低下。这是因为在管护阶段苗木死亡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 比如苗木自身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苗木存活率, 而补植时仍然购进相同的苗木, 导致补植效果较低。

1.3 林地清理、巡视防护工作不到位

在植苗造林过程中, 地表极易被破坏, 土壤暴露, 各类杂草种子一旦和土壤接触, 加上土壤具有丰富的水分, 会加快杂草生长的速度, 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否则, 到秋冬季节, 杂草干枯后, 将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为了减少管护阶段的成本, 部分施工单位撤走了所有的管护人员, 导致建设林地杂草丛生, 甚至高过苗木, 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 加上巡视管护工作不到位, 人、牲畜等随意进出, 大大降低了新造林地苗木成活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益也比较低下[1]。

2 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监理行为与对策

针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 必须将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特点, 结合建设地区具体情况, 规范监理行为, 采取多样化的监理对策, 全方位动态监督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 为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做好铺垫。

2.1 规范监理行为, 仔细审查管护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林业生态工程来说, 要以管护阶段为基点, 多角度规范监理行为, 将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 要完善管护阶段监理的具体内容, 全方位仔细检查管护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要多角度督促施工单位结合管护阶段具体情况, 合理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认真填写相关的报审表。监理结构要根据审查具体内容, 进行全方位的审查, 比如管护方案、补植苗木采购、安全措施, 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2.2 补植质量控制对策

2.2.1 严把补植苗木质量关。

在管护阶段, 项目监理机构要严把施工单位补植苗木质量关, 保证该类苗木质量达到相关规定。补植苗木之前, 施工单位需要提交苗木供应单位资质报审材料, 监理机构要认真审查补充苗木各方面具体情况, 比如品种、规格、数量, 避免低质量苗木、不适宜苗木进入施工场地, 降低补植苗木成活率。在此基础上, 在补植苗木进入施工现场前, 施工单位还要向对应的监理机构提供和苗木相关的报审表, 苗木进场之前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检查随车手续, 比如苗木合格证、苗木标签, 严把补植苗木的整体质量[2]。

2.2.2 严把栽植质量关。

在开展补植苗木工作之前, 项目监理机构必须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关的要求, 要求其以定期、不定期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苗木栽植技术。在补植工作结束后, 施工人员要进行必要的自检, 确保各方面已达到相关要求, 填写好和苗木补植相关的报验表, 附上自检报告, 及时递交给对应的监理机构。在受到苗木补植报验申请之后, 项目监理机构要及时安排监理人员到该地区造林地点, 验收所补植苗木的质量, 一旦发现补植木苗木不合格, 要求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 提高苗木移栽质量。

2.3 认真做好抚育灌溉工作

在林业生态工程管护阶段, 做好抚育灌溉工作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灌溉可以给种植苗木的土壤及时补充所需的水分, 保证苗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对于抚育来说, 主要是对移栽苗木进行培土、除草、覆盖地膜等工作, 有效防止苗木出现倒伏现象, 在切断土壤毛细管基础上, 降低其蒸腾量, 增加地温, 促使移栽苗木根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当下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 覆盖地膜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 其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温, 加快苗木根系恢复速度, 还能避免整地穴水分快速蒸发, 具有较好的节水作用。但在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过程中, 必须对一些方面引起重视。灌溉结束后, 及时铺上地膜。一旦气温升高, 管护人员要用土壤全面覆盖地膜, 避免覆盖的地膜被暴晒, 导致地温迅速升高, 损害移栽苗木根系, 降低苗木成活率。雨季来临前, 管护人员要及时撤出覆盖的地膜, 充分利用雨水, 自然灌溉移栽的苗木, 减少管护阶段的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 还要优化利用割灌、割草抚育等对策, 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将林地清理工作落到实处, 避免大量病虫害滋生, 降低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率。从某种角度来看, 在抚育灌溉方面, 管护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施工单位必须全方位分析林地的降水、气温等情况, 随时动态观察苗木生长情况, 将苗木抚育灌溉工作落到实处, 而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要安排相关的监理人员在施工单位提交抚育灌溉报验申请之后进行必要的验收, 确认其抚育灌溉工作是否存在问题。

2.4 健全林业生态工程管护制度

在移交林业生态竣工相关资料之前, 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施工区域新造林地安全, 要做好巡视管护工作, 避免人、牲畜随意进入林地践踏苗木, 影响林地苗木的健康生长。对于这方面,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特点, 健全相关的管护制度, 使其更具实践操作性, 有效指导林地管护工作。监理机构要以定期、不定期形式安排监理人员检查施工单位对林地的管护情况, 促使施工单位充分意识到林地管护的重要性。

3 结语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 管护阶段和施工阶段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也是林业工程建设中极具特色的方面, 施工单位必须充分意识到林地管护的重要性, 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多和施工单位交流、沟通, 避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 规范自身监理行为, 严格按照对应的监理程序做好监理工作, 严把补充苗木、移栽质量关, 健全已有的管护制度, 将苗木抚育灌溉工作落到实处等, 提高移栽苗木质量, 提高其成活率, 减少管护阶段的运营成本, 促使施工单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此外, 不断提高新时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绍娟.林业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考[J].林业建设, 2014 (6) :33-36.

上一篇:前沿技术讲座观后感下一篇:团支部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