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解题技巧(共8篇)
主要有国家、生产经营者(企业)、公民。
公民的身份有: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劳动者、投资者。
二、经济生活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质量)才能实现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要求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0.构建和谐社会。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构建和谐社会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答案的关键词有:
A.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时,思路上既要考虑对我国有利,也要考虑对外方有利,还要考虑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对我国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对外方的意义: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①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7)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9)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10)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2.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3.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5.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6.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7.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行。
8.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9.加强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储蓄者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具体地说:
▲劳动者活动及依据: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③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等。
▲消费者活动及依据:
①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
②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维权途径)。
③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
一、思考解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 要用到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方法。因此, 我们要在课程导入和课前预习中要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在解题时认真思考题目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在课后复习时要反思这些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一种商品降价10%后的售价是45元,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多少元钱?
解:本题把商品的原价看做整体单位“1”, 降低的占原价的10%, 那么, 现价占原价的 (1-10%) , 所以原价是45÷ (1-10%) =50 (元) , 现价比原价降低的是50×10%=5 (元) 。
解题过程中应用到“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等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运用了分数应用题中的“量率对应”等解题技巧。学生进行反思后, 必定会加强理解, 强化解题思路, 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这道例题, 在上课前预习时要进行充分的复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等数学基础知识。当学生在这节课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后, 我们在课后复习时要及时记忆巩固, 进行变式练习,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 就会迎刃而解。
二、一题多解
有些题目有多种答案, 或者是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 以利于学生运用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的目的。
例如:人民广场公园有松树和柏树共480棵, 其中松树的棵树是总棵数的, 公园里的柏树有多少棵?
解法一:把总棵树可做整体单位“1”, 松树棵树占总棵树的, 那么柏树的棵树占总棵树的;所以柏树棵树是:
解法二:把总棵树看做8份, 松树棵树占总棵树的5份, 那么柏树占总棵树的 (8-5) =3份, 所以柏树的棵树是:480÷8× (8-5) =180 (棵) 。
解法三:根据题意可知, 松树棵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 设柏树有x棵, 那么松树棵树是 (480-x) 棵, 得到方程式:
解得:x=180
答:公园里一共有柏树180棵。
一题多解的做法, 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时, 我们的教师要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思维语言的严密性, 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灵活。如果学生在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时, 会想到更多的解题方案, 这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判断, 学会取舍。在一个题目的多种解法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让学生自己去判断, 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本人。
三、一题多变
做完一个题目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题目做适当的变形。如, “条件不变, 问题变化”“条件变化, 问题不变”“问题条件都变化”等, 让学生得到多样的、充分的、完善的练习,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每天修40米, 25天修完, 如果每天修50米, 多少天可以修完?
列式为:40×25÷50=20 (天)
1. 条件不变, 改变问题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每天修40米, 25天可以修完, 如果每天修50米, 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25-40×25÷50=5 (天)
2. 条件变化, 问题不变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每天修40米, 25天修完。如果每天多修10米, 多少天可以修完?
40×25÷ (40+10) =20 (天)
3. 条件、问题都变化的情况
修路队修一条长1000米的公路, 计划25天修完, 实际提前5天修完, 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1000÷ (25-5) =50 (米)
四、思考解题方法的迁移
做完一个题目后, 引导学生发现解题发现解题方法的普遍应用, 以利于类试题目的解答, 从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 让学生在变化中获得解题的捷径。
例如: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6天完成, 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 两对合作几天能够全部完成?
这是一道基本的工程问题。把全部工程看做整体单位“1”, 那么甲队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乙队每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甲乙两队合作每天全部工程的。根据
得两队合作所需要的时间是:
做完这道题后, 引导学生总结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 然后做下面的题:
1. 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0小时, 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5小时, 现在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 问, 几小时后相遇?
结合本题, 可以把甲乙两地间的路程看做整体单位“1”, 因而得出:快车每小时行驶总路程的, 慢车每小时行驶总路程的, 两个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每小时共行驶全路程的。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的公式得出两车相遇的时间为:。
2.水池有两根进水管, 单开甲管8分钟可以把空水池注满, 单开乙关12分钟可以把空水池注满。如果两个管一起开放, 几分钟将空池注满?
类似上面两个题, 我们把水池的总容积看做整体单位“1”, 类比得出两管齐开注满空池的时间为:
通过以上的联系, 可以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一些和它相关的、相类似的数量关系的题目中去, 像相遇问题, 追击问题, 水池进水 (排水) 问题等, 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迁移, 能灵活熟练地解答类似的应用题问题。
一、高效阅读,审题先行
所谓“阅读理解”必是先阅读后理解。那么如何获得最高效的阅读是时刻面临并要合理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根据通常的阅读方式和做题习惯,学生们应该是按照先阅读短文,然后依次答题的顺序进行的。这种做法看上去合乎情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然而,我的建议是先认真审题,明确每个题目要求自己要做的事,即把每个问题任务化。心里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始阅读短文,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如此,一来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时更加投入;二来节约了低效重复阅读的时间;三来有助于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答题习惯。
二、泛读精读,详略得当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做到泛读和精读的有机相结合。泛读是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是为理解文章主旨,而精度是体味文章中心思想的必经之路。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很多学生,尤其是初步接触这种题型的学生,不加选择地阅读全文,先泛读后逐段理解和分析。这种逐段细致阅读的方式虽然对理解文章主旨非常重要,但答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精读是十分消耗时间的,若投入大量的时间精读每段内容极易进入前缓后急,顾此失彼的做题误区。那么,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答题效果?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泛读和精读的内容。审题后锁定问题相关段落并精细阅读,与问题无关的段落则可泛泛而读。这避免了逐段阅读和分析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的出现。
三、规范答题,认真严谨
小学阶段是各种学习习惯养成和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初步接触阅读理解题型时很难做到规范答题,容易出现答非所问、语意不明、漏题漏答、无中生有、错用标识等问题。在学科测试中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学生答题是否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答题应做到明确要求,冷静思考;应题答题,观点清晰;对答简练,有理有据;不多答,不漏答,不掉题;钩圈点线标清晰……诸上所列,唯有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做到,做好。
四、正面言论,积极阳光
善花结善果,在孩子的学习引导上更应如此。阅读理解题型可以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极大部分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常涉及一些主观开放题。但所谓开放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言论自由,形式和内容不定但思想方向确是有隐性要求的,正如前面所说的主流思想——积极正面阳光。孩子的言论性质体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他们的语言文字是否积极正面非常关键,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努力积极引导的重要问题。
一、语言知识考题
1、语音题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如“狙击”中的“狙”,不能读声旁,而应读“jū”;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如“气喘吁吁”的“吁”读“xū”,“呼吁”中的“吁”读“yù”
* 特别提醒:“声韵调,三位一体”,特别注重声母和韵母。必要时可以组词成句试读。根据破音异读的原则,意思不同的字,读音也往往不同。
2、字形题
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 温馨提示:“以词断字”就是通过词义推断字形。
3、实词理解题
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小心敬告:注意分解语素,明确语义,注意词语的上下语境,仔细推断。
4、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 友情提醒:最关键的是仔细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武断草率。
5、成语运用题
高考成语命题时,往往从六个方面设置误点。第一,曲解词义,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误用褒贬,要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用错对象,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第四,自相矛盾(成语和语境的矛盾);第五,搭配不当;第六,用词重复(成语和语境的重复)。* 善意的提醒:生僻的成语可能是对的。
6、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目,考生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特别注意:分析句子成分,帮你理清句子结构: 1句子中的并列词语。2句首有介词的句子。3数量词定语可能造成的歧义。4一个谓语带两个宾语、两个谓语带一个宾语、两个谓语带两个宾语。5指代性词语的意义 6理清主干找准搭配关系。7注意主宾语关系。8杂糅。
7、语言连贯题(包括选择句式)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另外,并列词语或者短语字数少的在前,字数多的在后。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 特别提醒:排序题要结合句子内容,特别注意每句开头和结尾的词语,做到首尾相连。
8、标点符号题
冒号:总提下文,总括上文;管到底一个句号。
概数间不用顿号,层次比逗号要小。与“和”等连用,要放到最后一项。书名号和引号不要混淆。顿号逗号分号的层次。
使用分号,上句或下句至少要有一句中有逗号。引号后的标点的内外。
句内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部分。句外括号要在句末号的后边。
问号的使用注意有没有疑问语气。选择问问号在最后一项。反问、设问、疑问都是问。倒装句式的标点,尤其是疑问句和感叹句。
删节号不能和等等并用,破折号不能和“即”等解释性词语并用。表示列举未尽应在列举三项以上才能用删节号。* 敬请注意:标点符号也要从句义和句子结构入手。
二、自然科学文的阅读
注重整体阅读,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阅读题目,找出选择肢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1、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3、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4、要点归纳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5、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选项的内容可能是原文中没有的,是根据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推断出来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6、注意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关键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看原文时,要一边看,一边用现代汉语组词法理解翻译。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包括写的什么人,写了他的几件事; 写了几个人,分别写了什么事。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1、文言实词题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诗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古今异义题
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知道,古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现代汉语的意义可放在现代汉语的句子中理解他的常用意义。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3、文言虚词题
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4、信息筛选题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5、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此类题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两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
*温情提示: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迁调、人物等)。
6、文句翻译题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关键提示:(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4)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5)不随意改变顺序。(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
(二)古诗词鉴赏题
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进行文字的理解,内容的梳理;其次,要知晓一些常见的典故和常用的表达技法;最后,还要咀嚼文中重要的字词,揣摩作者的炼字炼词。
内容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情思诗、友谊诗、讽喻诗、风物诗、闲适诗等。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敬请注意:要特别注意景和情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实和虚的关系。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形象:(1)诗中塑造了一个(特征、性格、意愿、意志……)的形象
(2)诗中描写了(景物特征、季节特征、坏境特征——可译诗句)
△语言:本诗语言(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还要注意组名词成句的语言特点,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表达技巧:本诗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手法, 表现了……
△思想内容: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思想或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作者观点:肯定、否定、批评、讽刺、赞扬等。* 重点提醒:每一项解答之后要紧贴原诗句解释。
四、名句名篇题
要关注新教材的古代名家诗文;二是可能在古诗(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古代散文中选择三句默写;三是每道题目填写的内容不止囿于上下句,往往须填上两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
* 特别警告:做题时,要仔细认真,一个字也不能写错。
五、语言运用题
1、语段压缩题
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1一句话新闻或新闻标题:句式形式 谁做了什么事 什么东西是什么 什么东西怎么了
2压缩文段的内容:分层分类法。
2、语句扩展题
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
* 重点提示:填充成分、增设语境、重点描写、增加理由、添加论据。
3、句式仿写题
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 温馨提醒:仿写的三个条件:内容相关、句式一致、修辞方法相同 重组句子要注意理清句间关系。
4、句式变换题
长句变短句:提出主干,修饰限制语分别变为分句,按顺序排列句子
短句变长句:选出一个短句做主干句,将其余的短句按顺序分别变为修饰语,插入主干句的相应位置。
* 简单提示:审清题干,分析句间关系,弄清陈述对象。
5、写好串词
作用:串联衔接:用承上启下的语句把线性的一个一个节目或信息衔接起来。用简短的话语对报道的节目作法律、法规、观念、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点评。引导观(听)众,展现主持人个性。
要求:简单明了、衔接巧妙自然、和谐的题。
分类:1串节目与主题:如: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答案示例:* 挺起你的胸膛,谱写壮丽的诗篇;迈开你的双脚,攀登成功的阶梯;张开你的双臂,拥抱美好的未来。朋友们,因为我们正年轻!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青春是一树鲜艳盛开的花,青春是一团激情燃烧的火;青春意味着奉献,青春意味着事业;青春写满活力,青春歌唱年轻。下面请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串节目与主体:如:电台计划播放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主持人加上这样两段话。三亚(海南)晴 24-320C 漠河(贺龙江)小雪-22-40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0C 答案示例:* 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你更加惬意。比起在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片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你一定要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
* 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远方的客人,西南的大力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你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你一定会流连忘返。不过提醒你带上雨伞。具体的天气情况是……
3串节目与节目:一般出现在节目与节目之间,是节目或者播出内容转换自然衔接。
如: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评议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中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涉及两条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华商晨报》)
◇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解放日报》)
◇发生在广东揭东线、湖南武岗市、鞍山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建设兵团农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意轻易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新华社)
答案示例:☆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便,而生活在信息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据《解放日报》报道…… ☆今天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些,下面关于禽流感疫情的消息想必是大家更加关注的。据新华社报道……
* 亲切提醒:写好串词要善于找到几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6、对联
7、图表
8、阐述观点
9、情境对话
10、拟标语或口号
* 严重警告:语言运用题一定要认真审好题,要读完题干的全部,切不可只看开头就凭经验作答。读题干时一定要把相关的标志着答案要点的词语划出来,千万不要弄出“动植物不分”的笑话。
* 特别提醒:本不分试题创新题很多,形式多样,要求各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加倍小心,仔细认真,不可有半点马虎。只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和条件,对答案形式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从容作答,就一定会圆满成功。
六、大阅读文章的阅读
大阅读的选读文本有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两种。考生任选一种作答。选择文本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文本所选择的内容是你熟悉的或者是易于理解的。二是文本后边的题目设计得比较具体。这一点很重要。
* 特别警告:千万不要忘记填涂所选文本的题号。
文学作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这四种体裁中最便于命题考查的作品体裁便是散文。这也是多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一直考散文的原因。所选散文,皆为现代中外的经典散文,且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考生做大阅读题的总体原则是:
(一)先看文章的题目,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大概的推测。
(二)在看文章后边命题人设计的问题,由此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意向。使接下来的阅读有针对性。
(三)读原文。要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标出一些关键的词语,包括副词性的定语。注意总括性的词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等),序数性的词语(其
一、首先等),然否性词语。解释性词语。还有冒号、分号、破折号等。找准题限。
从总体上把握文义时,可以撇开具体的事例,只抓住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这样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四)对应试题,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就能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 特别告诫: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层次。
* 特别警告:答案一定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整合。
1、语言理解题型: 【常见设问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3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4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操作规则】
词语:找出词语解释的相对应的内容,用相对应的语句替代原词,使上下文保持一致,相对应的语句就是答案。
词语的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虑词语的表面意思,体味其内涵。词语的比喻义:找到词语的比喻本体,结合语境。代词意义:在上句寻找释义。
句子:先抓住句子的修饰语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度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第三,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
2、分析综合题型 【常见设问形式】
1请简析本文中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2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哪几类人的命运。3通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4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了××的什么?请依照原文意思概括。5这篇文章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 【操作规则】
分析综合题考查的主要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答题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摘录、提取关键词归纳:
若是要求理解段意,或清理段落层次,提取要点整合答案,或者摘录中心句作答。若是要求理解篇意,则要理清结构,层次关系,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归纳作答。
若是要求理解中心思想,则要求从全篇考虑,弄清层次和层次关系,或摘录或提取或综合,准确全面的整合答案。
3、技巧鉴赏题型 【常见设问形式】 1从全文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回答。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作者是怎样把众多的材料联系到一起的?5本文以××为线索?可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文中的那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操作规则】
明确文中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审视: 1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渲染、类比、悬念。
3布局谋篇:布局谋篇,线索、顺序、过渡、照应、主次、详略。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衔接、铺垫、伏笔、照应。
6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 深情提示:分析表达方法,一定要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并阐明收到的效果。
4、形象鉴赏型 【常见设问形式】 1简要分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2简要分析文中景物特征 【操作规则】
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心理,身份、地位、文化、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以及形象意义。景物:景物特征、季节特征、情调特征。* 亲切提示:注意人物景物分析,要认真体悟作者等创作意图,揭示人物和主题表达的关系,景物描写在表达中心上的作用。* 友情提示:认真分析题干,明确要求,答案尽可能紧扣问题(像政治考试中回答问题一样)。* 特别提醒:如果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有字数限定的,不要多、少字数。没有字数限定的,尽可能详尽些,尽可能分点答题。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主要包括人物传记、通讯(特写、消息)、访谈等。答题时要注意不同的文体特点。
【主观阐述题】这是一种最容易得分的题,认准题干要求阐述的中心,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加上个人自己的阐述论证。
* 一定牢记:注意字数要求;不限制字数的时候,尽可能的详尽些。要求注意论述结构,可以按“总-分-总”的方式展开,开头的一句话,一定是观点。必要时可以分条作答。* 必须注意:不得更改题号,不得挪动题号的位置!
七、写作
高考高分作文要求
准:审题准,材料准,文字要求足。新:标题新,观点新,材料新,结构新。特:结构有特色,语言有特色。
深:分析论述深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作文写作过程
认真阅读话题材料及作文要求,不放过任何一点。
多角度、多侧面审题,列出三个观点,再按准、新、特、深的要求及适合自己写作选出一个论点或确立文章主题。
*特别提醒:观点一定要明确,具体。全文一定围绕着一个观点来写。列出材料(事实材料、理论材料),选出材料,排列材料。拟题目(千万不要忘记写题目),以论点为题,或用比喻象征性词句。布局,列出提纲
开头点明观点或引出观点,不超过80字; 正反对比并列论证,层进论证言明哲理;事实、比喻论证、总结归纳,照应前文,点明话题 ; 结尾不超过50字。
*严重警告:一定要弄清楚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
(二)高考作文得分锦囊妙招:
考场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他有特定的时间限制(40-60分钟),特定的字数(不少于800字)特定的阅卷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所以他有自身的特殊要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使我们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考虑的话,我们或许会从中得到好多的益处。
第一条:让阅卷老师能快速度完你的文章
1、把字写得端正清晰。
* 严重警告:一笔一划,不得连笔。不要惹阅卷老师反感。尤其不要写错别字。* 关怀提示:不要因为卷面惹阅卷老师反感。
2、字的颜色要稍微深一些,尤其是网上阅卷。* 亲切告诫:不要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3、段落不要太长。
* 特别提醒:不要让阅卷老师感到疲劳。
4、标点符号要规范。尤其是每段末尾的句末号。* 真诚告诫: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缺少语文修养。
5、要有文体意识,记叙文、散文、议论文。
* 敬请注意:通常的情况下,不要写记叙文。除非有特别要求。
第二条:让阅卷老师很快把握你的思路。
1、用小标题。
除去开头结尾,中间的几个段落都用小标题的形式。
* 敬请注意:各个小标题要有一定的顺序,或并列或顺联。每个小标题都要扣到中心上。
2、用排比段
除去开头和结尾,中间各段采用排比。
* 特别提醒:只是每段开头的一句或几句句式相同就可以。
3、采用串联句。
在文章的每个片段之间,用一句相同的或相似的语句,连缀文章,彰显思路。* 亲切提醒:连缀句会像红线一样把你的文章串联起来。
4、使用对比法
对比法可以使你的文章思路更清晰。
5、使用分论点
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用一句话概括,作为分论点。
第三条: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点题的句子
点题的句子可以安排在文章开头、文章的结尾、段落的首尾、过度的部分。* 友情提示:你要随时提醒老师你没有离题。但注意不要把文章弄得很碎。第四条:要让老师觉得你很有文采
1、在适当的位置恰当的引用诗文名句。(可用课本上的句子,背过的诗文名句)
2、用排比句开头或者用排比句议论抒情。
3、选用新鲜的事例,富有哲理的事例。
4、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甚至你自己也不很不明白的名句。
5、议论深透,分析透彻,点到要害关键。
* 亲切教导:做出有文采的样子并不是很难的,不信你试试。第五条:要让阅卷老师感到你有创新的意识
1、文体色彩显创新。
2、构思手法显创新。
3、结构形式显创新。
4、语言风格显创新。
5、观点见解显创新。
* 特别警告:创新意味着风险,中下水平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的好。附录:高考作文实际评改要求:
审题准确,不偏离话题,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文从字顺,极少错别字,文末有点题的文字。不少于800字。一般44分左右。
内容丰富,分析较为深刻,不人云亦云。卷面整洁。一般45—48分。
语言优美,富于哲理,引用名言恰当,构思奇特,前后照应。一般50分左右。
添加时间:2013-3-11 9:50:41 阅读:658
来源: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
古诗鉴赏由过去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对有关古诗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更增加了答题的难度。为了帮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以下介绍古诗鉴赏的解题要领。
一、解读诗句,整体感知,把握“六要素”
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古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体例、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的常见语言风格;鉴赏一首古诗的前提是读懂这首诗歌,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的“六要素”——“何景”、“何物” “何人“ “何事”、“何情” “何理”。
1、从标题、体例人手,参悟诗歌的内容大意。诗歌的标题往往明示着诗歌的主要内容。如“送元二使安西”,交待了送别的对象、朋友的重任、到达的地点,这是在送别友人; “登高”,交待了这首诗是写作者登到高处的所见所想; “京口北固亭怀古”,交待了作者登临的地点,内容是怀古伤己; “征人怨”,明示了这首诗写的是戍边将士的怨恨„„总之,诗歌的标题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同学解题时往往忽视了标题,这就会影响到对诗歌整体内容甚至情感基调的把握。
古代诗歌撞语言形式可分为古体许、近体诗、词、散曲等;技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待、咏物诗、军旅诗等。根据诗的体例,我们可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一些规律(诗的体例大都在标题中有所显示)。如咏史(怀古)诗,大都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借古而讽今.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感情;如送别请,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抒发离愁别绪;再如边塞诗,其共同特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清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田园诗以清新自然幽雅见长;咏物诗则以托物言志明理为要。可见掌握古诗的?体例”对于解读诗歌至关重要。
2.从诗歌作者人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 境。这是同学们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诗歌作者所处的 时代,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往往决定了 诗作的思想感情。屈原愤世疾俗,陶潜厌恶官场,杜甫 忧国忧民,李煜感时伤世”„他们的诗歌里都打上了鲜 明的时代烙印,彰显出鲜明的思想特征。另者,诗人们 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其诗作都有各 自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创作原则。同是浪漫主义诗人.屈 原常以香花芳草寒托物言志,以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 李白则以名山大川来扦怀述志,以张扬自己孤傲不驯的 思想个性和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同是田园诗作,陶潜 的质朴自然,乐中蕴含不满;王维的许中有画,清新富 含哲理。同是豪放派诗人,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虽感壮 志未酬但不乏乐观旷达;稼轩的词沉郁顿挫,虽述报国 大志但常带几多酸楚„„解读诗歌时,同学们务必关注 自己所熟悉的作者,进而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 者的语言风格和常用创作手法,以利于尽快准确地分析诗歌。
3.从串连意象人手,体味诗的意境。诗是意象的表 现,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靠形象来表现。没 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 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思的统一。真正懂诗的人,会 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 展。把一个个意象(诗的元件)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 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以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有着相近的审美情趣。比如: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远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固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
掌握一些意象的寓意,有利于组接画面,从而形成 对全诗整幅画面的感知,进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借助注释、注音,扫除解读障碍。面对诗歌鉴赏题,同学们最易忽视的是题面上关于诗歌的注释、注音。不可小视这些注释、注音,它们有的交待该诗的写作背景,有的交待了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的因破音异读显示出有关字的特定含义。而所设题目,往往与这些注释、注音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把注释、注音当作解题的拐杖。
二、展开联想想像,进入诗境,引发共鸣
如果说解读诗句、串莲意象、组合画面、整体感知 内容是鉴赏诗歌的第一阶段,那么,联想想像、点染情 思、设身处地、引发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则是鉴赏的第 二阶段。下面介绍一下“五字入境法”——泡、找、猜、补、进。由于诗歌是浓缩了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泡” ——放大、还原生活的真实图景;由于诗歌构思的奇特、立意的新奇,所以我们要“找”——找准作者的主观情 意,特别是那些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由于诗歌具 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要“猜”——展开想象的 翅膀,猜出诗歌为我们留下的无限的二次创作空间;由 于诗歌语言的含蓄跳跃,所以我们要“补”——填补省 略的语意;由于诗歌具有深邃的意境,可谓曲径通幽,所以我们要“进”——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诗是抒情的艺术。诗的鉴赏,首先是理智引导下的感情的投入,是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不能感情地 对待诗歌,不能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忧作者所 忧,悲作者所悲,就不能真正进入鉴赏阶段。投入感 情,其前提是深味作者的感情。统览一下古诗,我们会 发现,作者的感情基调不外乎以下类型:惜别、思乡、惆怅、感伤、哀愁、孤独、达观、闲适、恬淡、喜悦、睹物恩人、遭贬孤愤、忧闰忧民、怀才不遇、壮志末酬、愤世疾俗等等。同学们只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文学积淀和生活积累,准确捕捉诗歌的情感基调,动情地入“境”,进而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将不是难事。
三、从语言表达入手,运用术语,虚实并举,品评艺术价值
1.要明确诗歌的表达方式。其一,它以描写为主,变换角度,注重渲染。诗歌注重绘景,绘景多变换角度。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极目远眺之大景观,自下而上、由近及远,描写了黄河的壮阔景象,黄河西来,奔走于西北高原之上,从天边“白云间”流来。“远上”二字,变换了写景的角度,使画面呈现出动感。第二句注重烘托,将“一片孤城”置于“黄河”、“白云”和“万仞高山”的大背景下,更显其孤单、渺小。整个画面给人以苍凉、悲壮、雄浑、开阔之感。其二,它以抒情为要,或直接或间接,旨在情景交融。作者或寓情于景,或即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其三,它以叙述插入,注重“典型情节”,塑造鲜活形象。不仅仅叙事诗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就是一些抒情诗也常会插入一些叙述性的“情节”,以形成叙述和描写的完美结合。我们学过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一个很好的刨子,它以时间推移为序,叙述了与情人分别时难以割舍的过程。再如”松下向童子,言师采药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诗句,都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其四,以议论明旨,双关含蓄,渗透着深刻的哲理。
2.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古诗,要把古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或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谙熟于心。常用手法有:情景交融法、象征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托物言志、铺垫映衬、抑扬、用典、小中见大、虚实相生、变换角度等。其中虚实相生是常用之法,在诗歌中,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现实情境为“实”,想像情境为“虚”。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是由实见虚,把景物和心胸揉为一体,透射出作者的抱负、气度和诗的哲理。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一个“巴山夜雨”,是写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像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诗歌先实后虚,虚实相济,给我们提供想像的无限时空,个中奥妙溢于言表。
3、咬文嚼宇,注意修辞,品析诗歌的语言魅力和风格。“诗家以炼字为主„„句中有眼,则字字轩豁呈露矣。”(清?李调元《赋话》)因此,评论诗歌要注意品析关键字词,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鉴赏规律。特别要抓住“诗眼”,即一句诗中的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抓住了这个字,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的金钥匙。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字,“独钓寒江雪”的“独”字等等,往往以一字传神,映出全诗的神韵。再者,还要关注诗歌的修辞,准确识别诗句的对仗、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效果。诗歌的语言富有形象性、动作性、色彩性、音乐性和多感性。鉴赏时.要关注语言鲜活的形象美,要关注画面的动感,要注意语言鲜明的色彩(如青山、碧水、黄鹂、白鹭、红日、黄花等),要注意诗句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不同诗人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同学们应该熟悉的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飘逸,冷峻、豪放、婉约、雄奇、风趣„„答题时,可与有关作家“对号入座”,可结合具体语言和意境,识别其语言风格。4.运用术语,“虚实并举”,切中问题要点。解答诗歌鉴赏题,应切中问题要点,明确答题指向,落实到具体字词,运用专业术语,做到“虚实并举”,最忌“打擦边球”、“帽下无人”、空话一大串等毛病。请看下面诗歌鉴赏题。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②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诗的意蕴。第①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最主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角度”这一术语的内涵。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第②题要求赏析“意蕴”,“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哪些意蕴呢,若能结合全诗,展开想像,设身处地,发散思维,不难看出,“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折竹”,极言雪之大之重,因雪压断了竹竿:其二,衬出夜之静.此为以声衬静;其三,诗人彻夜未眠,不然,何以“时闻”?为何不眠?不仅因“衾枕冷”,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独居(谪居江洲)异地的孤苦难耐的心情。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
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一、是非判断
常见的提问方式:
(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not tru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false except…?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5)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false EXCEPT___.
二、事实细节理解题
1. 完全式
此类问题询问人 (who) 、物 (what) 、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原因 (cause) 、结果 (effect) 等。新闻、说明文、广告信息等常常考查这些细节。常见形式有: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what/which/when/Where/why/how/how long/How soon/how often…?
2. 不完全式
(1) The man didn’t charge the old man because____.
(2) The author uses A as an example to show____.
(3)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o A is_____.
提问方式不完全时, 首先要理解题干, 然后根据提干在文中寻找信息, 找到答题区间, 逐个理解选项。
三、排列顺序
先确定首先或最后发生的动作, 然后逐个排除错误选项。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常见的问题:
(1) 缺乏耐心, 不细心。对于题干中偷梁换柱的现象未注意, 或将文中并非绝对化的内容绝对化。
(2) 审题不清, 应该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 正确理解题干。
(3) 找准信息, 要注意句式的变换和词语的替换。
(4) 细节题的难点:文章中长难句子的理解。
四、一般细节题的做法与步骤
(1) 略读材料, 大概了解原文, 掌握中心或主旨。
(2) 按文章的体裁、作者写作的组织模式及有关的信息词, 如for example, first, second等预测应该到何处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事实。
(3) 将精力放在寻找你所需要的细节上, 快速通篇跳读, 待找到含细节句子时, 放慢速度, 仔细对比较内容, 直至找到答案。
五、检索阅读方法 (scanning)
要注意题干中的标识语, 并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在阅读材料中寻找某一个特定信息 (日期、数字、专有名词等) 的具体位置。步骤为:
(1) 记住所要寻找的特定信息。
(2) 快速沿纸页或栏目自上而下扫视, 期待着有关信息的出现。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细致深入的审题是解题成功的必要前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和作图. ”事实上,同学们常常对此掉以轻心,致使解题失误或陷入繁冗之中. 如何全面地、正确地把握问题的已知、所求、领悟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提供的信息,是解题迅速的必要条件,审题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结论
要明确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需做到以下五点:Ⅰ.全面、深刻、确切地理解题目的明显条件;Ⅱ.不要遗漏题目中的“次要”条件;Ⅲ.要尽可能把已知条件直观化、形象化;Ⅳ.善于把已知条件作适合解题需要的转换;Ⅴ.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
例1 已知集合[A=x,yx2+mx-y+2=0]和[B=x,yx-y+1=0,0≤x≤2],如果[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 在审题时,可以看出这两个集合均为点集,本题既可看成两个曲线有交点的问题,又可看成两方程在指定区间有公共解的问题.
解 由[x2+mx-y+2=0x-y+1=0(0≤x≤2)],
得[x2+(m-1)x+1=0]. ①
[∵A⋂B≠∅],[∴]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首先,由Δ[=m-12-4≥0,得m≥3或m≤-1.]
当[m≥3]时,由[x1+x2=-(m-1)<0]及[x1x2=1]知,方程①只有负根,不符合要求;
当[m≤-1]时,由[x1+x2=-(m-1)>0]及[x1x2=1>0]知, 方程①有两个互为倒数的正根,故必有一根在区间[0,1]内,从而方程①至少有一个根在区间[0,2]内.
综上,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1].
2. 灵活地进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日常用语的转换
数学有三种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日常用语,它们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在解题过程中选择哪一种语言进行思维又是因题而异,因人而异,而且各种语言之间又是互相渗透,如果各种语言不能熟练掌握或者不能灵活运用,就会使本来不难的变难、变繁.
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概括性使题目抽象程度提高,或者有时信息或问题表述及比较含蓄,应通过思考将其转译为自己熟悉的便于理解和应用的问题或信息. 可试图将问题换个说法,说给你自己听,做到:①隐晦的语言说得明确些;②繁复的问题说得简要些;③抽象的问题说得具体些;④表象的问题说得深刻些;⑤难于正面说的问题从反面去说.
例2 已知[f(x)=x2+2x+1],存在实数[t],使得当[x∈[1,m]]时,[f(x+t)≤x]恒成立,求[m]的最大值.
[1 2][1]
解析 直接求解较复杂,译成图象语言可轻松获解. 将[f(x)=x2+2x+1]的图象进行左右平移,问题转化为当t为何值时,对于[x∈[1,m]],[f(x)=x2+][2x+1]的图象恒在[y=x]的国家下方.
结合上图可知,当[f(x)=x2+2x+1]的图象向右平移,且当右半部分第一次经过点(1,1)并继续向右平移时,才会出现[x∈[1,m],f(x+t)≤x]成立;
当[f(x)]的图象左半部分经过点(1,1),并继续向右平移时,有[f(x+t)≤x]恒成立,所以,[m]的最大值应为[f(x+t)]与[y=x]的除点(1,1)外的交点的横坐标. 由[(1+t)2+2(1+t)+1=1],解得 [t=-1](舍去)或[t=-3],再由[f(x-3)=x],解得[x=1]或[x=4].
故[m]的最大值为4.
点评 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想到它的图形,从而启发思维,找到解题之路;或者在研究图形时,利用代数的性质,解决几何的问题. 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思考问题时要善于从条件的结构特征中寻找一些和图象相关联的信息源,以便为解决问题作好形的铺垫.
二、细节决定成败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和符号,不然就可能多解或者漏解,甚至错解.
例3 已知[fx=x2+2x+ax,]
(1)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x∈1,+∞时,fx]的值域是[0,+∞],试求实数[a]的值.
解析 本题的第(1)问是一个恒成立问题, [fx=x2+2x+ax≥0]对任意[x∈1,+∞]恒成立. 等价于[ϕx=x2+2x+a≥0]对任意[x∈1,+∞]恒成立,又等价于[x≥1]时,[ϕx]的最小值[≥0]恒成立.
由于[ϕx=x+12+a-1]在[1,+∞]上为增函数,则[ϕminx=ϕ1=a+3],
所以 [a+3≥0,a≥-3.]
第(2)问是一个恰成立问题,这相当于[fx=x2+2x+ax≥0]的解集是[x∈1,+∞].
当[a≥0]时,由于[x≥1]时, [fx=x2+2x+ax][=x+ax+2≥3],与其值域是[0,+∞]矛盾,
当[a<0]时, [fx=x2+2x+ax=x+ax+2]是[1,+∞]上的增函数. 所以,[fx]的最小值为[f1],令[f1=0],即[1+a+2=0,得a=-3.]
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往往只有一字之差,若不注意这个细节的差异,很容易在解题时张冠李戴,造成解题失误.
(1)恒成立问题. ①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函数[fx]在区间[D]上的最小值大于[A];②若不等式[fx
(2)能成立问题. ①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A]成立,即[fx>A]在区间[D]上能成立, 则等价于函数[fx]在区间[D]上的最大值大于[A];②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
(3)恰成立问题. ①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fx>A]的解集为[D];②若不等式[fx
例4 已知曲线[y=13x3+43],则过点[P(2,4)]的切线方程是 .
解析 本题可以判断点[P(2,4)]在曲线[y=13x3+43]上,所以,大部分同学的解法是,由[y|x=2=4]得切线方程为[y-4=4(x-2)],即[4x-y-4=]0.
但是,这个结果并不完整,这是因为题目并没有告诉点[P(2,4)]是否为切点,而上面的解法是把点[P(2,4)]当作切点求解的. 其实, 点[P(2,4)]也可能不是切点. 正确的解法是:
设切点为[(x0,y0)],则[y|x=x0=x20],切线方程为[y-4=x20(x-2)].
因为[(x0,y0)]在切线上,则[y0-4=x20(x0-2)],从而有[13x30+43-4]=[x30-2x20],
解得[x0=2,x0=-1],
于是, 过点[P(2,4)]的切线方程为[4x-y-4=0]和[x-y+2=0].
三、结论也是已知信息
我们在解题时常常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结论也是已知信息!有些问题,属于比较大小或者确定位置的问题,我们只要对数值进行估算,或者对位置进行估计,就可以避免因为精确计算和严格推演而浪费时间.
例5 已知平面上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e→=(-45,35)],点(0,0)和A(1,-2)在[l]上的射影分别为[O′和A′],若[O′A′=λe],则[λ]为( )
A. [115] B. -[115] C. 2 D. -2
解析 直线[l]的斜率一定,但直线是变化的,又从选项来看,[λ]必为定值. 可见直线[l]的变化不会影响[λ]的值. 因此我们可取[l]为[y=-34x]来求解[λ]的值. 设[l]:[y=-34x], [A′(x,y),]
则[-2-y1-x(-34)=-1,y=-34x,] 可得[A′(85,-65)],
∴[O′A′=λe1],即[(85,-65)=λ(-45,35)],[λ]=-2.
例6 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32],EF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92] B. 5 C. 6 D. [152]
解析 该多面体的体积比较难求,可连接BE、CF,问题转化为四棱锥E-ABCD与三棱锥E-BCF的体积之和,而[VE-ABCD]=6,所以只能选D.
例7 连续投掷两次骰子的点数为[m、n],记向量[b=(m,n)]与向量[a=(1,-1)]的夹角为[θ],则[θ∈0,π2]的概率是( )
[1][6][6][-1]
A. [512] B. [12] C. [712] D. [56]
解析 用估值法,画个草图,立刻发现在[∠AOB]范围内(含在OB上)的向量b的个数超过一半些许,选C,完全没有必要计算.
四、转化技巧
数学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 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 那么有哪些转化途径呢?
1. 数形转化
画出图形或者图象能够使问题提供的信息更直观地呈现,从而大大降低思维难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策略,这种方法使用得非常之多.
例8 若P(2,-1)为圆[(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是( )
A. [x-y-3=0] B. [2x+y-3=0]
C. [x+y-1=0] D. [2x-y-5=0]
解析 画出圆和过点[P]的直线,再看四条直线的斜率,即可知选A.
2. 数量转化
数量是数学运算中最基本的单元,审视数量要善于观察、分析数量,依据数量本身的变化,数量与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恰当转化,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获得优美的解法.
例9 求[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的值.
分析 解此题的关健是能否抓住题中各角之间的内在的数量联系. 如题中的含有角7°、15°、8°,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5°=7°+8°,故可将7°拆成15°-8°.
解析 [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
=[sin(15°-8°)+cos15°sin8°cos(15°-8°)+sin15°sin8°]=[cos8°sin15°cos8°cos15°]
=tan15°=[1-cos30°sin30°]=[2-3.]
3. 运算转化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常要对题目中的运算形态进行转化,通过转化,赋予式子新的运算方式,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三角中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添置辅助角等变形方法,数列中的裂项求和法,向量中公式[a2=|a|2]的应用,代数式中取倒数、两边取对数、分离常数、分离参数等变形,都体现了运算转化的思想.
例10 已知向量[a]、[b]、[c]满足[|a|=1],[|b|=2],[|c|=3],且[a+b+c=0],求[a⋅c+b⋅c+c⋅a]的值.
解析 运用公式[a2=|a|2],把向量的平方转化为其模的平方来计算,
[∵][a+b+c=0],[∴(a+b+c)2=0],
[∴a2+b2+c2+2(a⋅c+b⋅c+c⋅a)=0],
即[a⋅c+b⋅c+c⋅a=-12(|a|2+|b|2+|c|2)=-7.]
4. 结构转化
一个数学问题,无论是条件还是结论,总伴随着一定的“结构”特征,对其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把握其内在的特点,必要时对现有结构进行转化,使解题向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例11 (1)已知[a+b+c=1],求证:[a2+b2+c2≥13].
(2)求证:若[a、b、c∈R+],则[a3+b3+c3≥3abc].
证明 (1)构造二次函数[f(x)=(x-a)2+(x-b)2+][(x-c)2],则[f(x)≥0],即[3x2-2(a+b+c)x+(a2+b2][+c2)]≥0,当且仅当[x=a=b=c]时等号成立.
∴Δ[=4(a+b+c)2-12(a2+b2+c2)≤0.]
又[∵a+b+c=1,]
[∴a2+b2+c2≥13],当且仅当[a=b=c=13]时,等号成立.
(2)可构造导数模型求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a3-3bca][≥-(b3+c3).]
令[f(a)=a3-3bc⋅a,]则[f(a)=3a2-3bc,]
令[f(a)=0]得[a=±bc](舍负号,∵[a∈R+]),
∴当[a∈R+]时,[f(a)min=f(bc)][=-2b3c3.]
又[b、c∈R+,][∴b3+c3≥2b3c3],
[∴-2b3c3≥-(b3+c3),]故原不等式成立.
例12 已知[a,b∈R+,a+b=1],求证:[2a+1+2a+1≤22.]
解析 设[f(x)=2x+1],则[f(x)]的图象如图:
[1][2]
[∵f(x)]在[(-12,+∞)]上是凹函数,
[∴f(a+b2)≥f(a)+f(b)2,]
[∵a+b=1, ∴f(a+b2)=f(12)=2.]
[∴f(a)+f(b)≤22],即[2a+1+2b+1≤22].
5. 割补转化
割补法是将复杂的、不规则的、不易认识的几何体或几何图形,切割或补充成简单的、规则的、易于认识的几何体或图形,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把斜棱柱割补成直棱柱、把三棱柱补成平行六面体、把三棱锥补成三棱柱或平行六面体、把多面体切割成锥体(特别是三棱锥)等等,从而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把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把不够直观的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充分体现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13 已知三棱锥[P-ABC]的每相对的两条棱相等,棱长分别为5、6、7,求其体积.
解析 设补成的长方体的三边分别为[a,b,c]则其体积[V=abc],而补出的四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都等于[16abc],并且
[a2+b2=25,b2+c2=36,c2+a2=49,⇒a=19,b=6,c=30,]
[∴VP-ABC=V-4×16abc=13abc=295.]
例14 求函数[y=cosx(0≤x≤2π)]和[y=1]的图示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解析 由于曲线[y=cosx(0≤x≤π)]关于[EF]对称(如图),又曲线段[AF]关于点[(0,π2)]对称,所以图形[EFA]≌图形[DAF],
将曲线[AFB]沿[EF]剪开,可拼成矩形[AEFD],则有
[S阴影=S矩形AEFD=2π].
五、目标意识(变形方向)
数学解题是一个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解题的每个阶段总是要不断地提出各种辅助问题,为思维探索确定一个个恰当的目标,以便寻求问题的最后解决,这就是目标意识. 在解题过程中,始终必须紧紧盯住化归的目标,即始终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达到解原问题的目的. 在这个大前提下,实施的化归才是卓有成效的,盲目地选择化归的方向与方法必将走入死胡同.
例15 已知[f(x+y)+f(x-y)=2f(x)⋅f(y),]且[f(x)≠0], 求证:[f(x)]是偶函数.
解析 盯住目标变形,要证明[f(x)]是偶函数,意味着证明:对任意[x∈R],均有[f(-x)=f(x)]成立. 于是,可在[f(x+y)+f(x-y)=2f(x)⋅f(y)]中,消除字母[y],即可令[y=x],得
[f(2x)+f(0)=2[f(x)]2 ].
为了出现[-x],又可令[y=-x],
得[f(2x)+f(0)=2f(x)⋅f(-x). ]
[∴2[f(x)]2=2f(x)⋅f(-x). ]
[∵f(x)≠0,∴f(-x)=f(x),]
故函数[y=f(x)]是偶函数.
点评 解题分析关键在于盯住目标,并合乎情理地消除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本题也可这么解答:在[f(x+y)+f(x-y)=2f(x)⋅f(y)]中,令[x=0],得[f(y)+f(-y)=2f(0)f(y).]接下来,只要证明[f(0)=1]就行了. 事实上,在上式中,取[y=0]不就显然可得了吗?
例16 已知[-π2 (1)求[sinx-cosx]的值; (2)求[3sin2x2-2sinx2cosx2+cos2x2tanx+cotx]的值. 解析 (1)由[sinx+cosx=15,]平方得[sin2x+][2sinxcosx+cos2x=125,] 即[2sinxcosx=-2425.] [(sinx-cosx)2=1-2sinxcosx=4925.] 根据角所在范围选取符号,[∵-π2 [∴sinx<0,cosx>0,sinx-cosx<0,] 故[sinx-cosx=-75.] (2)根据目标意识,代入有, [3sin2x2-2sinx2cosx2+cos2x2tanx+cotx=2sin2x2-sinx+1sinxcosx+cosxsinx,] [所求值=sinxcosx(2-cosx-sinx)] [=(-1225)×(2-15)=-108125.] 【文化生活解题技巧】推荐阅读: 《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09-23 日常生活技巧经验06-05 20个当众讲话技巧 生活技巧12-11 文化生活1体味文化07-01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01-10 文化生活试卷10-12 文化生活知识提纲06-07 文化生活期末卷06-14 文化生活辨析题09-30 文化生活大题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