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初中传统物理教学(通用13篇)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物理教师则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自己学生的专业人员。对于一名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农村孩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
一、上好物理学开学的第一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节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今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所以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认真备好教材,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备好教材,先要清楚本章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知道本节在这一章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要仔细阅读本节内容,统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分配好本节课的时间。认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要事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比如班上的学习风气怎样,优生和困难学生的比例,哪些学生在班上能很好起模范带头作用,哪些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有不良影响,等等,这些工作在课前都要事先做好。再就是认真做好新课的导入,导入是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是对物理最原始的认识,教师要说清物理学的地位,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与影响,既要举先进的科学方面的例子,更要多举身边最常见、最有用和最能让初学者理解的例子。注意自身的形象,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的自身形象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对物理形象的一个表象理解,就像教师认识学生一样,都习惯用第一印象来评价这个学生,而且第一印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对这个学生评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东西放入课堂中去,比如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魔术师在沸水中洗手为什么没有被烫伤,原来那不是在水中洗手,而是在一种叫乙醚的物质中洗,因为乙醚的沸点只有34.6℃,所以魔术师当然不会在这样的“沸水”中被烫伤了。比如多做几个新奇的课堂小实验,多让学生们自己来参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用冷水把热水烧开”“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等等就是一些不错的实验。
二、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现在的办学条件下,农村初中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物理教具满足不了课堂要求,最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而学生实验大多只是教师在讲台上用嘴“做”,这样虽然短时间内学生能记住关于这个实验的目的、器材、现象、结论等等,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各种实验,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就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比如学校的温度计不够,就让学生用饮料瓶和吸管来代替;学校的杠杆不多,就到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去找小木棍来代替;学校的变阻器少了,就在家里的废旧电器开关中去找……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道学好物理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要多展示学生作品,让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先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很好保存,在课前将优秀作品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看,给下一届的学生起一个榜样的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制作欲望。做得特别好的作品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出自己的心得,而且教师要承诺一定会好好保存,留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观看和学习,以激励同学们在制作时更加用心。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学生自己的成绩,哪怕他们制作的只有一点点的亮点,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对于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教学要求就应该相应地低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课以内,不能要求过高。
四、农村地区也要多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全国各地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普遍推广,绝大部分的学校也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会运用现代的教学设施来讲课,让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同时和他们交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农村学生的培养。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物理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好每个实验,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中学)
一、推陈出新, 巧设疑点
平铺直叙的陈旧教学方法, 会让学生在听课时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 就要从教学过程入手,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兴奋起来, 比如在讲课中先提出疑点, 让学生感兴趣, 然后再逐步揭开答案, 学生也就一步一步的被调动起来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问题, 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 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令人深思, 给人启迪, 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思考价值。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 现代很多的思想上的新发现、物质上的新创造, 如: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纳米材料的研制与应用等, 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 而获得成功的。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 让学生讨论, 激励学生质疑, 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 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 及时鼓励, 及时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 由窄到宽, 由形象到抽象发生变化。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 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习方法指导入手, 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探究精神的形成,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 以自学方法为例, 第一层次是预习, 给出预习提纲, 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 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 逐段逐节的阅读, 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 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 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 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 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三、改变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 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 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现代的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 不要盲目崇拜, 要敢于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活学活用, 培养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从政治课中, 我们应该学到许多东西, 不仅仅是事件的发生时间, 事件的当事人和发生地点等, 还要从政治事件, 政治人物中学会社会适应能力, 创造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 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 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 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奇思妙计, 有如泉涌, 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将它们引入教学课堂,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2页) 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我建议学生多看涉及政治内容的电视节日, 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 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 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
总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它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通过实施创新教育,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 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有益于学生, 有益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与现代化》唐智松
[3]《传统与改革继承与创新》宋蔚
【关键词】 初中 音乐教学 传统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48-01
0
音乐是一种运用旋律和节奏反应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包含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音乐形式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等多种,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在疲惫的时候通过音乐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大多数学生也是音乐的爱好者,听歌、唱歌成为学习之外的一大爱好。为迎合社会需求,初中音乐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
音乐学习中少不了乐理知识的学习,其中包含音调、发音技巧以及各种音符的学习,掌握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通往音乐之门的钥匙,通过学习乐理知识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专业,有效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但是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会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枯燥乏味,因此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还应该配合着乐曲的欣赏以及简单歌曲的哼唱等,让学生能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这样就显得简单轻松多了。还有就是提到初中音乐教学,就会想到几首固定不变的歌曲如《歌唱祖国》、《江河万古流》等,这些歌曲虽然是比较经典的,是教学的精华,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歌曲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歌曲的时候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真正的投入进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涉及到的歌曲类型比较单一造成的,现在的初中生都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受到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比较时尚流行的元素非常感兴趣,对流行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初中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并不长,自身的音乐素养还不是很高,因此对于这些流行音乐、通俗音乐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课本上介绍的名家作品与学生产生了距离感,这也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流行歌曲,经典乐曲配合流行音乐来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形式,同时丰富的音乐形式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同样也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的形式,采取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功能来展示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配合着音乐将要学习内容以演唱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旋律一句句的跟唱,其实这样的学习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只是靠着硬性的记忆来学习音乐,根本没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在新的课堂形式下,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歌曲学习的意境,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歌曲的内涵。
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歌的神圣意义,要怀着一种敬仰、尊重的心情来演唱这种歌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作为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国歌,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欣赏和演唱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和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感受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描述一下通过听感受到了什么,接下来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战画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于歌曲的深刻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仔细。
三、创新师生关系,增进交流互动
师生关系是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成为目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提倡建立一种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要像朋友一样相处,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要清楚的认识,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人物,教师起到的是教学指导的作用,应该在课堂中将主动权以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其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和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全新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会积极的相应,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极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开展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学生能够及时的反应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学存在的漏洞,进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观念,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要做出全新的改变,积极践行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徐俊.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策略简议[J].音乐时空,2014(15).
[2]田立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4(18).
[3]林丹.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创新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2(10).
摘要:剔除传统作文教学的某些弊端,建立现代作文教学的新型模式,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 间。作文的源泉在于生活,在于发现,还要注重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修改自我作文,从而提高他们写作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传统;教学;作文;写作;模式;修改;提高
从作文教学的长期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本人觉得,传统的作文教学,也有需要我们去探讨和反思的地方。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熟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回顾历史,从吕叔湘先生质疑作文教学起,便有众多问题的存在,至今为止,这些问题已十分严重化了。例如,传统作文教学长期低效、思想僵化、泯灭个性、假话连篇等等。为此,本人认为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精华的同时,还必须毫不犹豫地剔除存在的糟粕,还现代作文教学一个全新理念和崭新面貌。以下几点,便是本人创新作文教学的略些浅见,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作文教学要突破条条框框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
(一)作文禁锢化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作文的主题通常都是规定了观念方向。例如小学生的作文无非都是写捡钱包、扶盲人过马路、为穷苦人捐款,拾金不昧等,至于他们实际上做了没有,教师则不去调查,只求作文过关就行。
(二)作文模式化
譬如,同是做好事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居然都是写捡到钱包,然后等候失主,最后 “完璧归赵”。其实,做好事是有很多题材可写的,只可惜多数学生就局限于一个主题上了。
(三)作文虚构化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叶老的话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文必须得要有真情实感,才能符合作文的本意。此要求正是 1
对学生们以上的“拾金不昧”、“扶盲人过路”等模式化的作文提出了批评。如此,语文教师们就应该要好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了。
所以本人认为,要突破作文条条框框的思想禁锢和束缚,教师就要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培养自己的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到细心观察事物和用心体验感受,待到作文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二、作文的源泉在于生活,在于发现
本人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学生由于生活范围过于狭窄,过于单调,以 至于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每次上作文课时,学生便习惯性地拿起《作文选》来认真翻阅以便做个参考,可等到落笔写作时则参考少有,句句照抄就大有人在了。如果硬是要求不准“参考”《作文选》时,学生便多是咬着笔头,竟不知道如何下笔了。追根究底,确实是他们的生活面过于狭窄和单调了,但是没办法,他们见识就是少,又怎么能写出真实自创的作文来呢?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生活中处处可学语文。确实,作文仅仅有生活还不够,因为在生活中,有的人有所发现,有的人却没有。这说明作文还要求我们有发现可写的眼睛,就是说只置身于生活中还不行,还要观察、感受、领悟。可以说,作文联系生活不是拷贝生活,而是感受、体验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学生将心灵的感受形之于作文,并写出他们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作文才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我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就在上星期三的课间时间,天空正下起了滂沱大雨,我所教的那个班几乎全体学生都拥到走廊的栏杆处,伸出小手别有兴致地玩起雨来。直到上课的铃声响了,他们才一个个兴犹未尽地来到教室。正好是作文课,我便趁热地向大家介绍了几段写雨的好句子,果然刚读完,我的学生们便兴奋得一边点头称好一边用力地鼓起掌来。我便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们写出自己刚才课间玩雨时的体验。很快,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和生活情趣的作文交到了我的手里。其中一位学生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的那场雨,我是一气呵成地写出这篇作文来的。虽然我还写得不好,但都是我迫不及待地要倾吐的思想。”这个案例正是生动地说明了学生的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并且出类拔萃的好作文。
三、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训练的途径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杜甫有句诗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本人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这条规律的认识尚不足,甚至曲解了。例如,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教了某课后,就让学生模仿该课的格式、立意,甚至语言来练习作文,还有的就是让学生读背优秀作文选,以应考试之用。可见如此教导下,学生只知套作文,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也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了。如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绝对的虚假了。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走入了歧途,使他们受制于课文格式而完全缺乏了个人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只能养成套作的习惯,根本不利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在此,本人觉得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是这两个心理过程是相互沟通的。读写结合就是在完成各自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心理过程的特点,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在作文教学前,我常常叫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更多的写作材料,如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对文笔优美,立意新颖的文章,更要熟读、吟诵、甚至背诵。如此,才能收获到“下笔如有神”的最佳效果。另外,本人还常常要求学生写随笔,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好习惯,这样读书的收获就多了,作文的内容也多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空洞作文了。
四、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金坛市水北中心小学 严 峰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祖先创造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诗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它们都是我们现代人要得以珍藏的瑰宝,对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为在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无数为人处事的道理,恰恰语文教学又承担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的话,学生并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那我们就必须进行创新,江泽民主席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的确,如何在语文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分作系 列。
“三百”系列
《三字经》、《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书,也就是今天说的小学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四本书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大约当时凡开蒙的儿童,不论是私塾还是官学,都要先从这几部书读起。明人黄佐的《泰泉乡礼》说,乡学儿童,先读《孝经》及《三字经》,再读《千字文》、《百家姓》、《幼学诗》然后才读四书五经。知识要打基础,要积累,一些古代有名的学者,还有当代一些有成就的老学者,都谈到幼年时期读过的这些启蒙书,打下了一定基础,对他们以后一生的学问事业,发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些大约就是这所谓的“三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决定他今后的发展,中国早就有“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录》中谈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先后运用《三字经》和《百家姓》进行了尝试。
《三字经》:根据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深刻的含义,我让学生在课前和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求每日一句,以固定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其中的奥秘,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加深印象,能够理解内在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为人处事的方式与道理。在语文课前全班一起诵读,再由其中一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其中的意思,让全班学生都能明白;在课堂中也能用稳重的故事来诠释《三字经》某句话的意思或用《三字经》的话来总结文章所说的道理;课后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三字经》的学习,以加深学习,周五专题活动课进行对《三字经》的检测。
《百家姓》:我设计了“顾名思义”的系列活动:“说说名字的由来”,让学生在课前问问父母、爷爷奶奶,他们该孩子取名字的情况,以及名字的含义,从;而得出不同时代取名字方法和时代特征;“夸夸我的同姓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同姓名人、伟人的笔名与故事,讲给同学听,增强荣誉感;“仿名家,取己名”,根据自己掌握的名家的笔名,给自己去一个笔名;“制名片,激自我”,用自己的名字或笔名和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做一张名片,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对姓名学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但增长了知识,又让他们亲密的接触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体味到了其博大精深。
古诗系列
按“新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该诵读98首古诗。为了让古诗的学习和背诵落到实处,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班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采取“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周诵读一首诗。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组推选“古诗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固定读一 2 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到了周五,再由“古诗小博士”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一周诵读一首,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首古诗,一年就可以诵读40首,古诗诵读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
一月上一次古诗活动课。每个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如:漫读古诗园,唐诗拾趣等,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每当上古诗活动课时,邀请其他语文老师来指点。在上《漫游古诗园》活动时,设计了五个部分:古诗数字园、古诗动物园、古诗植物园、古诗颜色园、古诗四季园,让同学们对含有数字、颜色的诗句,描写动、植物的诗句,赞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进行系统归类,有效地复习诵读了古诗。
一学期开展一次赛诗会。赛诗会以小组为单位,按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如: “古诗,你能背多少”、“古诗巧对接”、“读古诗学成语”、“中秋节赏诗会”、“春联比赛”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一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诵读等级考核,由语文老师进行检测。20首一级,40首二级,60首三级,80首四级,100首五级,100首以上为特级。必修内容就是全班学生必须参加“古诗考级”项目,级别根据学生背诵古诗的篇数来确定。
周军华 于军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三方面入手,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胜任武术专业相关工作。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代社会,人们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武术,对武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由更多的专业人员来指导,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开设正是为社会提供所需求的人才。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提供有益参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源的文化素质水平低
据调查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不是退役的专业队员,就是来自于民间武术馆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只是较为专业的武术技术训练,很少经过全日制初中、高中的学校教育。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如河南大学代表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应采取“单招”与“普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源质量。河北体育学院代表也持类似观点,并且率先进行了改革,即每年以“普招”的形式从体育教育专业招收有武术专长的高中毕业生50名,放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这些学生虽然技术水平略逊一筹,但是毕竟经过了正规的全日制学校教育,文化课成绩相对要好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生源的质量。武术精神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单靠该专业的毕业生,而更主要的是依靠他们去影响亿万青少年。因此增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也是保证他们今后武术教育传播工作的必备内容。1.2 培养模式思路出现偏差
目前该专业采用培养运动员的方式进行培养,四年下来培养出来的依旧是运动员,这就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看不到前途,看不到方向,以至于不少该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又不知到何处找工作的现状。只有运用高等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知识结构。进入大学这一综合性较强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应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特别是英语、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甚至深入其它学科的思维思路,才能不单一的用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的思路看待问题。在高校的培养课程中,大多以知识理论的教授为主,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归于实践当中。在课程设计上,理论课相对实践课的课时较多,知识学到了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应增加学生实践课,如安排到中小学代课,俱乐部教学。这样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掌握应用所学知识。1.3 整体学科研究框架构建不齐全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发展缺乏整体构架与整体规划, 各部分研究与构建不平衡, 因而导致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多被局限于以单科建设或数科存在的情况。学科多以奥运会、亚运会或是其他形式的比赛为重点, 忽视了它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表演性并重开发的方针, 与民族传统体育本质相脱离。运动员的特点是专精,即在某项技术方面水平很高,而作为一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者则要求广泛摄取各方面的知识,即在专精的基础上求广博,广泛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各方面知识,对中国武术形成整体认识。现在的高等教育一般采用由西方引进的分科体系,即按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逐步细化,向精深处发展。如武术领域的套路与散打发展,成了几乎没有关联两个独立的技术体系。这些都是受西方文化惯于分解、分析、细化、分化,进行微观层面研究的思维定势影响造成的。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在于促使各学科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缺点在于容易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充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进行精细化训练和研究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1.4 就业率低
据调查,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就业渠道窄,就业率低,这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死存亡,相关领导必须重视该专业的存在,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上的相关单位密切联系,才能更好的保证就业,否则就业问题仍旧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1)社会上不公正现象影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就业歧视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大学生具有更好的人力资本供给条件,但是这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与职业本身没有必要联系的性别、户籍、身体、学历、家庭背景或其他与就业岗位职责无关的条件因素,却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或者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区别对待。
(2)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一小几个方面:急功近利,就是在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自负,这种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盲目的主观的自我臆断。依赖,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依赖学校、依赖家长的心里突出,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要素 2.1专业知识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技能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基石,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更加容易踏入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现在及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2.2社会实践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有很强的社会性、实践性。它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大多数都是可以广泛应用于普通群众中,为社会做贡献的。因此,在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中还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不只是一个口号,不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要积极创造有力的条件促进社会实践的实施。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自主教课,课余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联系教育实习工作,增加教学实习经验。2.3职业技能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武术为主体,同时又兼具养生、表演为一体,技能能力要求较高,不仅理论知识要丰富,技能示范、动作教学都要精湛。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武术(长拳、南拳)等传统项目,眼界要开阔,着眼于大众健身养生这方面的技能,这样拥有的职业技能才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得到更多的机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增设公共教育理论课程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性重任,而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弘扬需要具体的实践载体,武术作为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载体,只有在亿万青少年中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切实发挥作用。该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该专业的毕业生肩上。但是武术精神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单靠该专业的毕业生,而更主要的是依靠他们去影响亿万青少年。因此增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是保证他们今后武术教育传播工作的必备内容。3.2 依据社会需求开设、调整与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开设课程的理论研究,开设社会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太极推手、太极柔力球等课程,如果条件适宜可以增加武术演艺、武术动作设计和舞台设计等理论课,提高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素养。要加强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学时学分分配各方面的调配和完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应用与研究,建立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技术框架,建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课程结构及时分,探索课程的纵向结构和深度结构。3.3 改变技术培养模式
脱离以往培养运动员的模式,运动员的特点是专精,即在某项技术方面水平很高,而作为一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者则要求广泛摄取各方面的知识,即在专精的基础上求广博,广泛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各方面知识,对中国武术形成整体认识。只有运用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知识结构。我们的生源一般都具有二级运动员资格,这已经代表了比较高的训练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进行过了某方面的高精尖训练,因此,进入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应该向广博的方向拓展,努力培养成武术乃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通才”。3.4 多途径就业
(1)自主创业,建立武术俱乐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多数人更注重养生及健身,这就给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了很好的前景。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日渐增多,民传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跆拳道、太极、搏击操等项目都能胜任,因此,可以在俱乐部当教练,进而向私人教练发展。并且,国内存在诸如羽毛球馆、兵乓球馆等体育运动休闲场馆,毕业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自主创业,几人或十几人共同建立武术俱乐部,提供包括太极拳、散打、易筋经等大众喜爱的民族传统运动,既给群众提供了强身健体的体会,又学有所用。
(2)作为武术教师引入中小学。以武术师资的身份进入中小学,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这是武术院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向教育部积极呼吁和争取的工作。第一步是争取教师资格证,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争取武术课在中小学作为单列的必修课。“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目前,就国外而言,韩国的跆拳道课、日本的柔道课在各类学校不仅是必修课,而且是独立于一般体育课之外,与之平行并列开设的课程。我们只有将武术课作为必修课单列,才能切实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同时也解决了大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面向国际。199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就说明,目前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从没有过的重视,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是不可缺少的,这也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渠道。武术进入孔子学院、高等学府,以及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正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着眼于国际视野的具体落实,这将需要大批武术师资,将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拓宽渠道。3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实践一直以来不很乐观,这就要从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上来下手。果断摒弃老一套以培养运动员身份为出身的实践教学,增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新的教学课程,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素质为前提,提高学生正确广泛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教学”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董会芳.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2]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0.[3]邱丕相,杨建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2.[4]杨建营.从20世纪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其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5,25(7):53-58.[5]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14(7):66-68.[6]蔡丽娟.“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与日本近代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7(1):19-21.[7]邱丕相,杨建营.从历史与现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8,15(2):89-94.[8]杨建营.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50-53.[9]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0.[10]吴建民.跨文化交流与主流文化构建[N].文汇报,2007-01-04(12).[11]杨建营,邱丕相.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47-50.通讯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张雷 电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关键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应用有趣的喜欢的例子, 熟悉离奇的事情, 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这样的理念, 设计每一堂课, 用新颖的方式, 多样的手段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如, 我在教学《美化生活的装饰布》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了解装饰布的使用功能, 装饰布带给人们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学习装饰布纹样设计方法和色彩搭配规律,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并自己动手设计装饰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很多学生积极尝试设计出了心目中理想的装饰布, 课堂气氛及效果非常好, 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体味艺术之美。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点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培养的美术人才, 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人才, 不仅要有具体的美术实践创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既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 又要有具体的观察方法, 还要有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琢磨和比较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形象概念后再去实践创作。学生们开始觉得有些麻烦, 我总是坚持让他们不要放过细微之处, 多角度、多视点地去观察, 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后, 学生的眼睛就变得敏锐。如《坐椅设计》一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场所造型美观、舒适、实用的沙发和坐椅, 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大胆尝试设计出不同造型的椅子。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难点
想象思维是创造的双翼, 没有想象力, 艺术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激发他们的想象天赋, 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农村教学 听力 创新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但是,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区,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缺乏自学能力,为了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总结出一条英语听力的创新对策。本文从学习兴趣、文化教育、训练方式和网络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激发初中生“听”的兴趣
学生不能主动进行听力训练,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创新探索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初中生“听”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转变初中生不愿意听、不愿意说的英语学习现状,要让初中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英语听力的自我能力塑造,并在起始年级就抓住听力教学的契机,一开始就将其“吸住”,使之听和说逐渐形成习惯,从而摘除听力教学害怕的隐患。例如: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听力训练是及其重要的,并保证每节课都能够进行一次听力训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听力学习。其次,教师要丰富听力训练的形式和内容,这样英语的听力训练就能够避免枯燥,比如:在进行听力训练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辨别单词,可以采用“表演配合读音”的表现方式,学生一边听着单词的读音,另一方面看着老师做出的相关反应,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解更为容易,而且对于听力训练也感到更有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学生才能够主动的学习,进行听力能力的提升。
二、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
听力训练的创新还要从英语的文化背景出发进行辅助教学,因为听力不单单是听单词的训练,还包括听对话、听短文等的内容,如果学生不了解英文的文化背景,就会对听力内容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有理解的偏差,例如:中国和英国对“red ;green”的文化理解就存在差别,如果对这些简单单词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够就会在其表现的句型对话中有认识的误差。首先,教师要在单词教学的过程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克服学生语言方面的障碍,并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的能力。其次,要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现异国风土民情,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有关‘℃hristmas 的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了解Christmastree、Christmas eard、ehristmasgifts、stoeking等习俗的内容。另外,还要组织学生了解一些英语的成语内容,例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in deep wate(水深火热),all atsea(无主意)等。学生了解了这些成语内容,对英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文化的了解就是对学生听力能力形成的一种全面有效的辅助。
三、强化教育活动进行听力专门训练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听力教学效果,必须要在英语课型设计的过程中强化具体的教育行为,开展听力的专门训练。首先,要设计一般的听力课型。教师要在课堂上先组织“听前讨论”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一组一组的针对听力材料进行复习和巩固学习;然后让学生能够完成对听力材料的跟读,具体的听力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英语课文的内容,也可以是简单的句型拓展内容,总之具体的内容不要太难,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听力要求;最后让学生在听力训练后进行讨论与总结,学生在完成练习后,教师还应让学生总结分析材料中的重、难点句子或词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边听边记的训练,具体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培养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听的关键措施,例如:听短文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话。第一句话往往对整段文章有概括和提示作用。要记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注意文中的转折词,如but、however等。最终能够让学生通过泛听就可以快速听懂大意,对某些细节和难点,可在第二、第三次听时搞懂。泛听材料不要太难,生词量不要太多。
四、进行网络多媒体听力教育活动
农村地区虽然多媒体设备不多,但是教师要善于自己开发,例如当我中国给地区,即使是地域偏僻的地区也会有网络覆盖,因此教师要利用网络来进行听力教学活动。例如:手机的网络背单词软件,让学生学习听力更为容易;采用网络播放英语电影或动画片,在放影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影片中出现的日常用语及文化现象加以说明和讲解,播放一遍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放一遍,让学生针对影片回答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评论。其次,教师要结合当地农村的远程教育工程来完成网络设备,满足农村中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总之,农村英语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调动网络听力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标准的读音,感受到语音学习的魅力。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英语听力创新教学的模式要重视激发初中生“听”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强化教育活动进行听力专门训练;进行网络多媒体听力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包创秀.农村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创新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11(17).
摘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这不仅对传承中国文化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得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这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挺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渗透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由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也成为了中国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课程。语言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中,就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用英语的语言方式进行理解与表达,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增添中国元素,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初中生进行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与外国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并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初中生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中体会到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在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时将所说的英文被中文化,或者是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够被他人准确的理解,从而产生了交流障碍。因此初中生首先要了解两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在表达事物或者感情的时候,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认可。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将中国的格言警句翻译成英语时,如果老师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些词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尽管我们能分辨其中存在的差异性,但是西方人却理解不了这其中的含义,也不懂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它的巧妙之处又在什么地方。因此老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多给学生们谈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将它与西方文化进行很好的对比,从中认识到差异所在,就能让学生们用符合西方逻辑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二、运用翻译促进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目前大部分的英语老师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让初中生做一些翻译类的题,因为他们觉得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并且掌握的英语水平还不能够达到翻译句子或者文章的水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同时,要意识到语言表达和语言翻译是存在差异的。当学生在用英语表述和传达对一件事物的想法时,使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或者太难表达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而翻译确是完全不同的。翻译的要求是要准确无误的体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要让需要翻译的人还能在翻译之后也能明白原文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尽管初中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应定的缺陷,但还是要正确面对,以期找出弥补缺陷的有效措施。
三、运用科学的英语教学方式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借鉴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模式,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正确引入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内容,提高初中生对两种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探讨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同时在讲授课程内容时科学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英语的表达方式来对个节日的起源、内涵以及风俗进行阐述,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将中西文化中存在的鲜明对比以及多种多样的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达到传播优秀文化,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另外英语老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夯实自己的文化语言基础,同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认知。这样在进行英语课堂讲授时,才能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四、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课程讲授时,要善于发现那些思想已经被西方化的学生,纠正学生普遍认为的要学好英语就要学好西方文化的偏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深度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与西方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两者能够有效的进行对比。与此同时,要找到中国文化在艺术与其他领域向英语教学渗透的媒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另外还要把两种文化时刻进行对比,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与西方人的交流,更是为了将我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魅力与活力。
五、综合实践语与运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使用它,能否熟练的运用语言是评判语言掌握程度和水平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平时英语老师要注重分析英语学习的运用和成果反馈的途径,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实践训练的的活动平台,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策划一些互动游戏,是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将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中获得学习得充实感与愉悦感。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汇演,选择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小故事将其编成英语话剧或者是组织英语竞赛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提高英语交流的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还能让初中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掌握一门外语技能,提升初中生跨文化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用心观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授之以渔,大胆创新;培养学生互评作文,集体互评,共同提高.
作 者:宣昊 宣正生 作者单位:宣昊(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安徽,芜湖,241000)宣正生(巢湖市炯炀镇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安徽,巢湖,238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探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创新教学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起民主教学意识。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会有思想共鸣,才会有情感交流,教与学才能真正融为一体。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学生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亲切地交流、探讨、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1.新课导入法
每一节新课,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导入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讨论法、复习法、情景互动法、提问法、故事法等都可在导入中使用。方法虽各不相同,目的却只有一个,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步入青春期》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进入中学后的身体发育情况。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导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教育,得到知识,得到关心,得到爱护。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教师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例如:当你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正在进行时,你会怎么办?或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你会怎样保护自己?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辩论,思路会更加清晰,最后会得出圆满的答案。
3.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中学生普遍存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运用现代多媒体所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枯燥无味、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使用常态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或是“填鸭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传授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心灵的陶冶,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稍低、知识面不广、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帮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最大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事、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春秋时期,大哲学家孔子编撰了《周礼》一书,向百姓推行礼仪,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就是说,人一旦克制自己,根据礼的规范要求去行事,这是仁,天下一切就自然归顺在你身上了。它说出了礼仪的力量。通过礼仪,能规范人的活动,达到协调人际关系之目的。
为此,教师可以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礼仪教育。如可以在学校里开设一门专门的礼仪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礼仪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现代文明礼仪。在礼仪学习课程上,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会有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感觉。通过学习现代文明礼仪,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经验更为丰富,人情练达,同时,学生也获得知书达理方面的熏陶,个人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自然会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的责任,自然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去努力。
二、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德育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最终落实。农村孩子从小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体验的也是乡村自然生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孩子生活背景,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如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对学生讲述古代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等对乡村田园风光热爱的诗句,激发学生对农村家乡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等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也是传统文化德育的一个良好途径。
教师还可以借学生生活实例,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的互相结合。如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可以把这句话用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强调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硬加到别人身上,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照顾别人的心里感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家庭比较富裕,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习惯当小公主、小皇帝,以自我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在为人处世方面不懂得换位思考与体谅别人,在生活中只想所需要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时,教师更应该教育这一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培养他们利他、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
班级流行文化,对学生校园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学生追逐明星,追赶时尚与潮流,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追逐时尚文化,运用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达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为此,教师应该学会捕捉班级流行文化的因素,根据学生喜欢的文化倾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德育,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俱进。在电视剧《芈月传》热播的时候,班级都形成了一种热爱看电视剧的风尚。教师可以捕捉这一信息,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剧情。如讨论剧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反映的是战国时候诸侯国争斗的历史,可让学生探讨其中传达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意义。根据芈月与芈姝这两姐妹的争斗,学生可以得出如此感悟:人与人之间应该谦虚相处,彼此之间有礼貌,切忌攀比互相嫉妒。芈姝遭遇失败,芈月获得逆转成功的结局,学生获得启示:自强不息、明确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发展自己,应该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探索创新,才能获得成功。这样,通过积极引导班级时尚文化,达到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的目的,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值得广大初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推广。在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凭借礼仪教育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生活实例开展传统文化德育,凭借班级流行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德育这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渗透。
摘 要 本文从写作课堂、阅读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写作课堂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写作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对课堂进行创新式的改革,让学生写作的作文内容进行开放,真正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多采取材料作文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有层次的结构而进行命题的训练。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对材料内容进行剖析。切忌评判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告诉大家为什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写作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对学生十分有益。
(2)将作文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策划和开展,还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互动游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校级的扶贫互助、敬老爱幼等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扩展阅读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多种文化知识的摄取。多看一些名家名篇或者是散文诗歌,发散自己的文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敏锐度,这对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有裨益。
(3)创新作文评价形式。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工夫,而是通过大量的错误改正和不断的积累逐步的成长。因此,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作文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创新写作评价机制,就是更正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教师进行全班作文批改的形式,转而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制、学生互相评价制、学生自我评价制等等新式评价制度。
2阅读课堂
(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创设出以形象为主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章的内涵。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在讲课前,通过图片或者音乐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用多媒体再现场景,使学生对课文有感性的接触,提高学生抒发情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简直是空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精心选择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词汇量有所增加。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收集到课本内外的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把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做好笔记,这样的坚持一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3)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教学课程,制定出细致规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能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授课,重点关注文章的构思和作者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
(2)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课改目标。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要求,即使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被教师繁琐的讲授取代剥夺甚至扼杀了。学生必须且只须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愿望和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对语文学科厌倦。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研试题、精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研读考试说明、卷面试题类型研究要了然于胸。考试要考字词,要求掌握字词的形音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好多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写错的字。考试要考诗词欣赏。在课堂上就要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写法技巧上欣赏诗词。要考阅读理解、我就要指导学生怎样理解课文、要考作文就要加强作文训练。
(2)研解题、教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教师研究解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对各类文体阅读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要做归纳,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分析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要考虑:内容上告诉我们什么?结构上什么作用?修辞手法极其作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平时还要考虑它的位置如果在文首,往往是点题、点中心、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如果在文尾,往往是点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如果在文中又往往是呼应上文或下文某句话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有时可能这些作用都有,有时可能只是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作用,这要因文而异。
【创新农村初中传统物理教学】推荐阅读:
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探索11-12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经验材料06-19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创业创新09-15
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11-21
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思考06-07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06-12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12-07
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09-13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09-25
电路创新设计初中物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