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但是,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我们还应该锁定在“着眼目标,求真务实”这八个字上。所以,把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重视学生小学语文的兴趣。

平时上课时,我很注重 表扬学生,也就是评价学生。在他们不敢回答问题或不愿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错没关系,只要你敢举手,就说明你进步了。慢慢的孩子们比原来胆子大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其次,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

语文基础很重要。平时,对课本中的字、词、句、多音字、形近字等抓的比较紧,让学生反复记忆,加深印象。

第三、重视知识的拓展。

经常让学生去查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增长知识。

这些只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还有 很多不足之处。

一、学生朗读能力差。

二、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2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语文素养”一词,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概念。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是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我们把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界定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小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最后内化为自己的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自己在语文方面达到一种新的价值水平,这是一个人在语文学习中所特有的整体素养表现。

二、调查设计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徐州市C学校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数共144人。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参与。

2. 调查内容

调查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内涵的阐释,确定了小学生语文素养调查的三个维度与五大内容领域。三维度是语文素养的内在表现,内容领域是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

3.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问卷和测试卷,问卷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设计问题,均为单向选择题。由于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不能通过问题很好地反映出来,因此设计了一套测试卷。试卷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综合、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写作四个领域,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语文喜欢程度和学习目的对其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从调查数据可以得出,现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接近一半的人(42.4%)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这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内容复杂多变,不易掌握。学生虽然重视语文学习,但是缺乏正确的认识,87.5%的学生表示学习语文是为了升学考试,而不是为了自我发展。由于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都是为了升学考试,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语文素养整体不高。

2. 小学生识字写字情况调查

写字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小学是培养学生写字、识字能力的关键期。

表2显示,58.3%的学生对识字写字没有兴趣,由于汉字量多,架构复杂,形近字、形声字较难辨别应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识字写字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它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调查发现,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仅有20%的学生愿意主动去查找工具书,这说明小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由表3可知,试卷分别考察学生的字音识记能力,得分率为82.7%;形近字、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得分率为64.2%;字词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分率为49.2%,可见学生注重掌握字词的识记,但是不能理解记忆,导致不能辨别多音字、形近字,对字词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低。以上调查反映小学生语文素养总体不高。

3. 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阅读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从表4得出,小学生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还是占多数,68.8%的学生喜欢阅读,并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方式单一,52%的学生在阅读中只选择默读,对此,教师应引导他们结合朗读、精读、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增进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喜忧各半,33.3%的学生赞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秉持学而不思则罔信念,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写,边读边思考,但56.3%的学生选择只读,近半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表5可知,学生阅读部分得分率不高,只有56.3%,部分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只要答案合理即可,但是习惯于追求固定答案,思维不开放,导致其在阅读中不能走进文本,难以产生有效的情感体验。

4. 小学生写作情况调查

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74.3%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是学生情感体现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的学生为了迎合社会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在写作中空话、假话之风盛行,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不能显示出独特性和创造性,这必然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在作文修改上,多数学生只对作文进行简单的错别字、标点的修改,对作文进行整篇细致修改的比较少,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67.4%的学生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作文辅导书,作文脱离现实生活,导致作文写作手法模式化、情节模式化、写作结构模式化。目前小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得分率为69.6%,由于阅读量少,缺少社会实践,写作没有素材,导致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可谓问题多多。

5. 小学生口语交际情况调查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很重要,在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调查发现,49.3%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总是担心说错,怕被同学嘲笑或者被老师批评。在表达能力方面,21.5%的学生不思考也不发言,在课堂上都是听别人回答问题,70.1%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着老师提问,课堂上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有的学生想说却总是词不达意,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得分率为70.1%,从学生的答案看出其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能用通顺、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不乐观,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信心,语言积累不足,口语交际水平低下。

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

1. 培养小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汉字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古老、最优美、最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之一,让学生慢慢领会汉字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蕴藏着民族深厚的文化,要热爱语文学习。小学生只有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并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学习不再这么枯燥乏味。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查找桂林山水的有关资料,可以是文字介绍,可以是图片展示,也可以是视频,等等。在上课时把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与文化,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教育,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把字写得端正、规范、干净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素养要求。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始阶段,由于汉字笔画繁琐,书写时会觉得又累又枯燥,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一定要充满爱心与耐心,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的写字耐心与信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如注音识字、归类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情境识字等,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识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与效率。

3. 指导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动机方面带有功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养成摘录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到好书要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书中所受到的启发,这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培养自己的阅读素养。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是其内心世界的写照,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就是把身边的所见、所闻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集体批改、互批互改等多种形式批改作文,让学生在批改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读名家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做到厚积薄发。除了课外阅读,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美的片段也是写作的好材料,学生要多读多记,积累多了,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5. 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设计探亲访友等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对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表达能力普遍不强,课堂上缺乏主动说话的勇气。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口头表达不足之处,还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增强其表达的自信,这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关键一步。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领域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小学生语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问题,培养建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者臼井嘉教授的对话[J].课程·教材·教法,2002,(4).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3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17-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多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展现数学魅力的舞台。因此,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使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认识,谈谈自己观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换教师观念和角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对形成的传统观念进行修正,重视对学生能力、创新及态度的培养。教师要杜绝一味地在课堂中讲,学生只是听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对课堂进行主导。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对于小学四年级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放手,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知识,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此外,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一个具有赏识、和谐、宽容的师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促进其学习。

三、创设情景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四、培养口算及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在每天教学开始前,花几分钟时间出一些口算题考一下学生们的口算能力。例如:25×4=;5÷8=;125×8=;90÷5=……等等,为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可以按座位顺序依次出题回答,对于反应快的给予表扬。这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其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过程中,若能合理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掌握一些运算技巧,经常会让计算变得更加简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例如:十几乘十几(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13×11=?,简便解法,1×1=1,3+1=4,3×1=3,结果为13×11=143;25×9×8=?利用交换率将其转换为(25×8)×9=200×9=1800,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结果。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算法则及技巧,若能很好的运用,这将对于提高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7)

黑林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改总1 篇4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特作本学期的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加强了学生的思育,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努力探索,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合作,关心他人,保护环境,热爱科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体现了开放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

二、抓住课改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引导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本学期再语文教学中,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组课改汇报材料 篇5

黄桥乡后石羊小学

自从2014年2月8日开始的课改报告后,让我们对课改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中对李炳亭教授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和“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等课改格言及其它几位教授、讲师的课改理念,课堂模式等非常信服,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学习专家教授的课改报告,学习课改理念和课改流程,并分组观看高效课堂视频。我们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为语文组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时间,校长主持,让老师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共同讨论,并相互帮助解决在课堂中的疑惑之处,共同把高效课堂的作用发挥出来。

我们教研组长和教师每人都会写出书面的课改工作反思,并组织各教师相互讨论导学案的编写,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还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每周安排两名教师进行讲课,本组成员进行听评课,把意见写在评课表上,并对讲课老师进行当面点评,着重说缺点,通过这一活动,我组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王秋玲老师、王艳月老师、李玲老师被评为我校的“课改之星”。在课改中,首先,我们语文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由原来的传授知识变为让学生学知识,发现疑难、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按照“五步三查”新课改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盘,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读懂课文内容、读懂写作方法、读出自己的思考。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方向就明确了。

我们在实施课改中,提倡各班分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对于农村小学,学生自制能力差,小组面对面围圈坐,在拉近同学关系的同时也给捣乱学生有可乘之机,言语上稍有不如意,上肢顺手伸向对方的脸,下肢顺脚踢向对方的腿,课堂纪律一度处于混乱状态。但是经过引进竞争评价机制,对各小组的表现加以评价打分,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最终使课堂纪律恢复到一个正常水平,甚至更优于以前,值得注意的是在独学和对学环节,存在着“好面包不住杂面”的现象,优秀学生帮不过来,就使得个别潜质生主动放弃求知,自暴自弃,没有达到独学、对学、群学的目的,这也是我们以后课改努力的方向。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6

――――清河驿二中七年级英语课程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自我县启动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我校以高度地热情迅速投入新课程改革实践之中。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以汇报。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工作领导

我校从开学起,先后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实施工作。制定了课改实施、校本培训、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案,对课程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能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被全面地领会,教师的实践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意图是否被忠实地执行,教师的敬业精神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参与热情,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对待学生,教师的情绪及其自我调节直接影响到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理念和教材。教材是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工具,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物化表现形式,但它必然要依附于人而起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加工和言传身教才能作用于学生,因此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教师管理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1.务实理论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借鉴了人文主义、多元智力理论、实验主义、合作学习等理论的有益成分,进行整合了的教育理论。而作为乡下的基层教师受自身素质、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理解这套整合理论。如果没有清晰的理论思路,实践必然是盲目的。教师只能是肢解理论,生搬硬套,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对理论学习,我们不局限于一个本子、一个数字,而是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措施来让教师领会和内化课改理论:

2.加强思想管理。

因为我教师办公条件简陋,在此工作的一部分都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

人。他们教学经验不足,但有很高的热情,当教学投入与产出发生偏差,就易造成心理失衡。为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其次加强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同时,学校领导与教师经常谈心、沟通,主动解决教师的各方面困难,为教师服务,使教师能安心工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经常协调与沟通,互相帮助,学校形成了上下一心,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教育教学局面。

3.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为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1)深入教学研究,在总结和挖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作为教研教改活动的研究、探讨和交流的主要课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课制度。

(3)为教师尽量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我校教师必定参加。

三、领会课改理念,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些简单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以变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模式为先导,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我认为:

1.课堂教学应是一个互相交往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储备知识的“容器”,拷贝知识的“硬盘”,是思想者、创造者,教师是共同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发展。

3.推广 “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具有四个内涵:

(1)从师生关系来看,是“主导+主体”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激励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上看,“教材+(导)学案”。

(3)是从学习方式上看,是“自主+合作”。

(4)是从学习时间上看是“课前+课中+课后”。

四、整合教育资源,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1.课前教师要广泛搜集资料,整合教育资源,仅靠教材是不够的。

2.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材的开放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知和反思活动,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教育目的。

3.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身心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

五、肯定成绩寻找差距,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我乡举行的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我校六年级主要学科在乡里遥遥领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应进一步改善。

2.教材中许多知识、资料都需要学生去搜集和整理,而对农村住宿生学生来说,受家庭经济和学校条件的制约,他们是无法办到的。

3.实践活动实施途径需要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施,如调查、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

4.教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还不够。

5.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进行课改的难题。

清河驿二中:七年级英语

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 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 ,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 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 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 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 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 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 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对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生字词,培养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此,以过程的优化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通顺朗读,奠定基础

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文本的内涵,如果连字词都无法准确的认识,如果连句子都读不通顺,想必这也是无稽之谈。所谓的读通顺,具体包括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别字,不丢字,增字,不唱读,不重复读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指导:

首先,让学生试着去朗读。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明确具体要求和阅读目标,要学生在读中自主思考如何达到预定目标。教学中对试读可作如此要求:看着拼音读汉字;对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要读通顺,慢慢读;试读至少在2遍以上,直到能读通顺为止。在试读中,学生有阅读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如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查字典,也可以向教师请教。

其次,有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班级中寻找合作伙伴,两人一组进行对读。这样做不仅能节约时间,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积极作用。当学生在试读、对读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交流汇报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遇到不会读的字,通过交流,不同小组间就能解决。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朗读结果得到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其阅读兴趣。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力求让全体学生读到通顺,在交流反馈阶段,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是为学生的朗读清除障碍,而再次朗读则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巩固。

二、熟读成诵,促进理解

熟读是建立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进行的,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快速、准确朗读,在语气、节奏方面能进行初步把握。熟读是理解的前提,教学中也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范读。在试读、交流中学生能将文章读通顺了,但对重点词句、长句、中心句等的阅读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指导。特别是在节奏和速度上,教师的范读能给予学生较好的引导,因为小学低段的学生最善于模仿。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但选择中要注重保证选择的范读材料的准确性和引导性。

其次,学生自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能正确朗读,切在速度和节奏上要更准确。在学生自读中,我们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指名读、齐读、默读等方式,而提倡个性化阅读,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默读也好,诵读也罢,只要能有利于学生把文章读熟即可。

最后,要引导学生读后进行汇报反馈。汇报反馈的内容因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和困难。谈收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彼此间进行方法学习,而说困难则是再次进行疏通,保证学生在读顺的基础上能做到准确朗读、熟读成顺,为阅读理解奠定坚实基础。

三、带问阅读,整体把握

带问即带着问题去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或问题为引导,学生的读会变得空洞,不知道读后要做什么,该从哪些地方去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是问题的设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故而在问题设计上以基础性问题为主,多为通过反复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注重学生体验的生发。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太高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要“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将读中所获得体验表达出来。

四、拓展阅读,拓宽视野

这里指的拓展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当次课堂教学文章的朗读,二是课外阅读。就朗读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再次朗读,做到熟读成顺。在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回家读给父母听的方式。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课外拓展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阅读中,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体验、增长知识。课外拓展阅读,一方面,要做好推荐书目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要做好阅读指导。就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书目上,教师要尽量引导其选择通俗易懂,能激发起阅读兴趣的文章来阅读。如注音配图的《一千零一夜》《小故事大道理》《儿童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阅读方法指导上,除了上述的能读顺、读熟外,还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当然,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后感要求不能太高,一般可为对故事的复述,在字数上不做限制,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当学生不能写的时候,则可以引导其用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内容上以儿童故事、成语典故、成功励志、科普知识、生活百科、中外文学、世界名著等为主。

在新课标中,小学低段的阅读要求并不高,主要还是以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为主,因此,在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摆脱以考试为中心的束缚,让学生从阅读中解放出来,做到快乐阅读,阅读快乐。

参考文献:

[1]钱莉.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手段应用刍议——《蜘蛛织网》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0,(04).

[2]孙敬媛.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做法初探[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01).

一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二 课改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四年级艺教汇报主持词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五、一班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喜悦的心情,为了理想我们在这里摩拳擦掌

岁月更迭,梦想依然灿烂,美好的理想在这里放飞。这里是欢乐与微笑构成的舞台,这里是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这里是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今天大家欢聚在这里,共同展示我们的才艺。

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期盼已久的艺教活动---到来了!

我校的艺教活动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结出了累累硕果。伴随着欢声笑语,浓缩着飞扬的激情,化作一首首激情的欢歌,谱写出我校艺术教育更加靓丽的篇章!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和感恩的心,敞开心扉向在座的各位做一次汇报。

五、一班艺教汇报现在开始!

清晨,小鸟唤醒我,伴随着蓝天白云,度过了一天愉快的生活,到了秋天,果实飘香,大自然又一个丰收年。请欣赏全班口风琴合奏《如今家乡山连山》。

你瞧,这里羊儿成群,羊儿身上的毛多长呀,你想动手来剪羊毛吗?请欣赏全班口风琴合奏《剪羊毛》。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优美的旋律,记住雨花石美好的心愿。请欣赏全班口风琴《雨花石》。

放眼望去,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路展现眼前,或笔直,或曲折;或宽广,或狭窄。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在为人们默默地服务着。

请欣赏《乡间的小路》,伴舞者:冯悦,钟雨蒙等同学。寂静的夜晚,满天繁星点点,弯弯的月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静静的在夜空中摇荡,把我们带入充满神奇、美丽的幻想之中,让我们静静的欣赏,那挂在天空中像摇篮一样的小白船,请欣赏全班口风琴《小白船》。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握握手,握住友谊,握住青春,握住梦想!请欣赏《握别》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请欣赏《欢乐颂》

今天属于你,今天属于我。

欢歌笑语留在你我的心田里。

我们是三月的花蕾,用激情拥抱未来;

我们是永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是关乎到学生以后学习成绩最为重要的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育部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时明确指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管理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对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的课堂准备教学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兴趣爱好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等进行了解之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通过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了解便可以指导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所占比例以及比较大众化的兴趣爱好等,这样在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类,在授课和指导时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案,从而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通过询问、调查了解之后在给学生教生字词时,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新的内容,而对那些仍然没有掌握的学生,则需要耐心地继续讲授,逐渐将他们之间的差距缩小。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激发其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自由法。即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自由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由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这种自由回答问题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的提问,从而回答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相应的学习兴趣也越发浓烈,但是自由是相对的,如在其他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要告知学生要尊重同学,待别人回答完毕之后再站起来进行回答或者补充,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2)奖励法。小学生非常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更是对游戏乐此不疲。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小的鼓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老师可以准备几串葡萄,在然后使用果盘盛放在讲桌上,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狐狸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来讲述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亲自去验证之后再去下结论,提出一些问题,如“狐狸为什么会觉得葡萄是酸的?”进行讨论,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葡萄,从而激发学生多思考,逐渐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融会贯通,应用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和配合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组之间的每一位成员均安排不同的任务,最终促使整个任务得到完成。比如,在学习“小枣树和小柳树”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个人,其中2个人分别朗读课文的上下段,其它的人则分别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如问题:①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为什么会觉得不好意思?②通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在课文讲授完毕之后则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最后再由同学们选出谁朗读的最好,而对于问题的答案则有老师进行评判,对于朗读和回答问题均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鼓励。

2.使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对动画、图片和视频更加热衷,那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和动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太空的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时,那些太空中的有趣事情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所以无法想象,此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演示出来。比如,在宇宙飞船中人们的睡姿可以是任何状态,或者站或者卧,同时需要睡袋来束缚,否则翻一个身将会飘向其它地方;另外,在宇宙中喝水时即使将杯子倒置,水也不会流出来,宇航员想要喝水就必须使用那种带有吸管的塑料杯。这些有趣的现象,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会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和未来梦想,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效果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3.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每个班级里的学生其学习情况都会存在差异,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尽量地体现出其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同样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区别对待。比如,在某一篇新的课文教授完毕之后,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那些早已掌握的学生作业设计方面更多的是进行拓展学习,此时可以根据其个性化的特点来布置。如学生习惯画画,那么可以让其对某篇课文配一副插画;如果该同学喜欢写作,那么可以由其自由发挥写一段短文,老师要对这些拓展训练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仅是要掌握简单的生字词,同时还要提升普通话能力、文字的运用等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敢于创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 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12,(10):10-11.

[2]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73.

[3]王乐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02.

[4]刘之勋.创新教学机制 实施有效教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2011,(01):14.

[5]王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1):95-96.

四年级语文课改汇报 篇12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上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参考教案下一篇:建设****新农村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