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通用3篇)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篇1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让我们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师在积极有效的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象,表达自己认识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以及受传统美术教育长期影响,但又有新的教育思想冲击下的现代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绑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让幼儿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愿望。

按《纲要》的指示,对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感受、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让我们放心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以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在绘画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

① 局部示范:所谓局部示范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或物象的一个局部,教师将示范出来,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② 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示范画,数量在两张以上,角度多样化。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③ 幼儿自我示范法:通过幼儿的眼光去观察同伴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无言的交流,去解释画面,就能找到他们之间自己的共鸣和心灵上独特的吻合。可见向幼儿展示同伴的作品,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有着我们估量不到的作用。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学习借鉴的成份,介绍那些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像和创造。

④ 师生共同示范: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幼儿合作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发现法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艺术技能技巧,而是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幼儿的独立自主活动。

三、情境法 设计物选择充满情感特色的环境,情境,使幼儿情绪洋溢地感受物体验周围世界,激发审美、想象,教师可根据教育目标,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境,还可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特点的情境中。

四、感知法

在绘画前,幼儿对物体的质感,性质和形态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造型活动,因此,就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触摸要表现的物体,从而了解物体的性质。

五、模特法

人物的动态复杂多样,幼儿画不同动态的人物和动物,在教学上和难点,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呢,我采用了活动小人和真人的表演等方法。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提供幼儿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这对幼儿而言会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油画棒,水彩以外,还可用棉鉴,牙鉴,纸,树叶,硬币,笔线,刮画笔,牙刷等等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的作品。教学手法也可以多样化,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粘贴画,写生画等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

让幼儿自主参与区角活动 篇2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观察者上。例如幼儿对直线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曲线距离还不十分了解,在区角活动中,几位小朋友对我提供的几幅曲线距离认知测量图卡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探索起来。甲小朋友用手指来对曲线距离进行测量,乙小朋友也学着她的样用手指测量……他们反复地用手和眼睛感觉、观察着曲线距离的长度,并互相交流议论着。我察觉到孩子们的需要,就给他们介绍了各种材料以及测量工具。乙小朋友看见我提供的材料绳子、软尺、直尺、三角尺、积木、小棒、笔、记录纸,可他却没有进行合适的选择,反而是胡亂地摆弄进行测量。甲小朋友可不一样,她却一件一件地寻找着,一会儿用三角尺试一试,一会儿用小棒试一试,一会儿又用绳子试一试……最后她确定用软尺试着测量。这时的乙小朋友还不断地摆弄并在记录纸上乱记一通,而甲小朋友已经测出四张曲线距离的长度,并正确地进行记录。

在测量曲线距离长度的活动中,对两个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在观察中,我也了解到了幼儿的不同差异,由于幼儿会凭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分析幼儿的言行举止,这样会比较充分地了解幼儿。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及时、适度的指导能够引领区角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幼儿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提高认识。例如,丙小朋友带着几个小朋友在我新投放的材料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测量。丙小朋友先是把报纸撕成长条,用它对各种曲线距离进行测量比较长度,再用自己喜欢的粉笔在地上设计图表并进行记录。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学他的样。这时丙小朋友看到别人都模仿他就得意地说:“你们跟着我,我就开始变。”他先在乒乓球上画了一点,再在曲线距离上滚动,然后边滚边按画的记号数数,完成后他又设计了三角形的记录图,就开始进行长度记录。接着他又根据我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记录。在活动结束讲评时,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丙小朋友画在地上的记录图,并请他讲讲“今天在活动区里的发现和感受?”我忙问:“丙小朋友,你的这些记录图都代表什么意思呢?”丙小朋友说:“我就把三角形从上到下分成了五份,最下面的最大表示曲线最长的,就排第一,后面的就越来越小……”丙小朋友逐一讲述了自己用不同的材料来测量曲线距离,又设计了不同的记录图。最后我又请其他幼儿讲讲对这些做法的想法,谈谈如果你用了这些材料会怎样测量呢?怎样记录?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当我听到丙小朋友用充满“稚气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后,我会选择提供大量材料,让幼儿自己用各种方法测量和记录,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往。而后,又在讲评中和幼儿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让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含义,幼儿表现出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评,幼儿间了解了活动情况,了解到了同伴的经验以及分享了同伴的成功。幼儿自己也能发现这次活动中的不足,坚定了信心,下次继续努力,为以后的探索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自主性的调动

通过空间的灵活运用,创设较为固定而独立的个人空间,主要有语言区、数学区、拼图区、科常区和图书角,使幼儿较少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有效的个人探索空间,让幼儿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通过环境间接给幼儿细节上的暗示。比如:每一区域所粘贴小脚印或摆放的小椅子数量,代表这一区域可容纳人数。当幼儿进入这一区域时,发现每张椅子都有人时,幼儿就会自动离开或等待,而不破坏区域秩序。玩具架上,每个抽屉上都贴有表示该玩具的标签,标签的使用,不仅使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总之,应树立正确的区角活动观念,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的区角环境,让区角活动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篇3

摘要: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使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关键词:积极

有效

参与

课堂教学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使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积极参与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对所授的内容平铺直叙,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殿堂的向导。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与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期待中动脑思考,学生参与会更积极。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这样导课:“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位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如,一位老师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较短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时,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分别为A、B、C。A+B>C,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此时,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在激烈争辩中得知“A+B>C;B+C>A;A+C>B。三种都成立,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悬念,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二、引启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自主参与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计算或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如,一位老师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的教学中,当师生探明算法、总结方法时,有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15-9,5不能减9,就倒着减,先算9-5=4,再算10-4=6,这样15-9也等于6。这样算行吗?”教师迟疑了一下,之后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他的算法对吗?你们有办法证明吗?”学生进行讨论后,一位学生说:“他这样算不符合常规,是错的。”另一位学生却说:“我认为是对的。”老师接着追问:“能说理由吗?”第二个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我算了几道题,结果都对。如:15-8先算8-5=3,再算10-3=7,结果是一样的;又如„„”。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给答案,而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如何?”“再算算看。”同学们通过多次举例论证,最后达成共识:这样算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独创性。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通过讨论,学生真正明白了算法多样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好奇心得以激发,他们纷纷抢着发言,互相补充。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克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品质。在讨论中把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引向了高潮。

三、组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借助游戏载体,把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方法隐含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如,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时,他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队,整节课以游戏竞赛活动为主线,通过三轮抽数字卡片组数游戏比赛,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第一轮游戏,规定从低位排起,即“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学生在抽数字组数游戏中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如果小,这个数就小,从而体会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轮游戏,规定从高位排起,即“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作用,以及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的比较顺序。第三轮游戏,自主排列,即“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学生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要费尽心思来考虑每次抽到的数放在哪位合适,怎样使最高位上的数字最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有趣味横生的气氛,更有学生探究、发现、内化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考过程。实现了寓教于乐。

四、开展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有效参与

在数学课上适当采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时比平时学习更认真。竞赛时,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得第一,得到表扬,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更高,效果更有效

如:一位老师教学“□/□=4......□,你能说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时,师:“看谁写得又多有快?”于是学生就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根据“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写出了不同的算式,教师也及时对填法多而又符合要求的同学给予表扬,学生受到表扬后学习积极性更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欣赏大自然的作文下一篇: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