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共8篇)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1

农业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一、强化领导机构

根据《2008年度全县依法行政工作百分考核办法》文件的要求,我局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发管局长为直接责任人,各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并建立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同时设立了法治创建办,配备专人负责法制工作。

二、落实学法制度

我局建立领导干部和职工普遍学习,执法人员强化学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中心学习组与各单位层层学的学法制度。局领导带头学习《农业法》、《种子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县普法办组织的“五五”普法学习和考试。通过学习,普遍提高了大家的法治观念,增加了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局农业执法部门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做到主动执法、公正执法、公平执法、廉洁执法。进一步完善执法档案的治理,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征收的档案、卷宗做到科学规范、及时归档;严格实施行政执执法人员资格谁和持证执法制度。

四、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法制意识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一是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二是通过县广播电视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我局今年3月份在县广播电台进行了一档“政风热线”栏目,就农民普遍关心的种子、农药、肥料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三是多次组织农业执法人员、专家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从农资识假辨假,选购、使用常识和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面对面讲解,提高了广大农民对假劣农资识别能力和农业法律法规意识。

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今年上半年,我局农业执法大队出动农业执法人员46人次,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检查,查处违规农资7938公斤,价值20.32万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6.5万元。查处举报种子案件共2起,并按照程序进行了处理。

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

为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公正、透明,我局制定了《服务承诺》,将行政执法和行政许可的依据、标准、举报电话等事项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并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县人民政府网站平台,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便群众更全面地了解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局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风景区管委会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2011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依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法制办的指导下,坚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XX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按照《XX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方案》要求,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1年有关工作情况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黄山风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缆,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景区保护管理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建设为重点,结合“解放思想当先锋、跨越发展做标兵”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景区保护管理行为,1-11月,共待游客267.76万人,同比增长8.99%,超额完成全年任务3个百分点。其中,境外游客26.42万人,同比增长8.35%。集团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5.10%,完成年计划的96.39%;实现税前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3.43%,完成年计划的116.3%;上缴税收2.11亿元,同比增长7.03%,完成年计划的95.91%。实现了旅游经营和依法治山的双赢,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景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依法行政

管委会始终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针对景区人事变动,及时对依法行政领导组进行调整,成立了一名管委会副主任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领导组,加强对全山依法行政工作的统一领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全山依法行政工作监督指导和检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管委会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对各单位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确保了景区依法行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

(二)加强法制学习,强化队伍建设

管委会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企业”、“法律进景点”等系列活动。全年,管委会举办了《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知识培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知识培训、景区机关办公室工作业务培训班等。年终还组织各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依法行政知识考试,各处室局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开展各类培训活动。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民主法制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把法制学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提高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律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了制度。如: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13项相关工作制度及《黄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管理办法》,修订了《黄山风景区毗邻地区检疫检查站及林业站松材线虫病防控考核暂行办法》,制定了《黄山风景区稽查队员管理办法》等,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政管理。二是规范了文件。管委会进一步加强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提高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和规范率。景区规范性文件出台前,法制办都参与审核把关。同时,出台了《黄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黄山风景区用电管理暂行办法》、《黄山风景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操作规程》和《黄山风景区个体承包经营户文明诚信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三是加强了调研。通过调研,今年景区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关于风景名胜区法律层次提升的建议。开展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提出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改建议。四是制定了方案。如制定了《黄山风景区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黄山风景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管委会始终把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强化机构。为了适应景区管理需要,在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省、市法制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抓住今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将计财处改为了经济发展局、将综合治理办公室调整设置为综合执法局,目前正在就执法人员、执法范围、执法权限等事宜,向上级作汇报,争取早日得到批复,进行实质性的运作。二是强化培训。一年来,全山各有关单位102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2011年度全山行政执法人员的年审及执法证件网上办理工作圆满完成,同时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了省市举办的《行政强制法》培训,建设法制培训、旅游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培训和水资源行政执法证件的培训考试等。三是强化管理。各执法单位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队伍的资格管理,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五)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水平

2011年景区法制办完成代理诉讼2起,各部门、各单位也不断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及服务水平。如:政治处加大食品卫生检查力度,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园林局依法强化森林植物检疫,狠抓松材线虫防治和防火工作;规划土地处以景区重点项目为中心,开展监管工作,认真落实景区总体规划,做好详规编制;综合执法局加强旅游执法,尤其是加强对驴友的管理;经济发展局在价格执法中采取“专项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并用、横向联合执法与纵向联合执法并存”的执法模式;景区公安局审核行政处罚案件50起,涉及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刑事案件14起,保持了多年来没有发生行政案件复议被变更、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情况,为黄山旅游健康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交通局转变行业监管模式,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加强运输市场整治力度,全年处罚违法违规行为16起,办理行政许可2起;工商局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44件,核审率100%,并按照XX省政府皖政〔1997〕66号文的规定认真履行行政处罚告知和听证制度。全年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

(六)加强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管委会继续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和使用,坚持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通过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从制度上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从源头上减少了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聘请7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加强行政执法活动监督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与新闻媒体监督,全年共接受政协提案6件,全部办结,见面率、满意率均100%。2011年,景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凡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都有合法依据,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均符合法律规范和程序。全年,景区的执法人员未发生滥用职权、越权执法、越级执法和超时限执法的现象。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2

领导重视目的明确

这次培训班主要是针对近两年四川省农业行业及农机、农能等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以及厅直属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变动大、业务不熟,特别是在农机安全监管上不同程度存在的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依法行政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而举办的。

四川省农业厅刁学锋巡视员在培训开班及结束时都到场并讲话。他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举办这次培训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干部的思想和业务能力素质,特别是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以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干部对“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基本理念的认识,增强依法行政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监管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厅属单位进一步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主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他分析了目前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和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传达了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蒋巨峰省长的讲话精神,对搞好此次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

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培训班邀请了四川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彭矛、省监察厅副厅级监察专员彭大洪、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翔林、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杜志仁进行授课,他们结合相关法规、文件,分析典型案例,分别就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依法行政、责任追究、监督管理、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深入剖析,其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如彭矛副主任围绕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讲授了有关依法行政的基本内涵和相关要求,涉及到什么叫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不依法行政应当承担的责任、依法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基本问题。彭大洪专员通过讲述实际参与处理的大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典型案例,生动地解读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追究有关规定。杜志仁处长通过解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农机安全监管职能职责及要求,讲授了如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王翔林副主任分析讲解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与存在的问题,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和尽职免责等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此外,培训班还组织观看了有关安全事故案例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图片,印发了有关安全生产文件资料供与会人员学习;省农业厅农机安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组织参训人员学习了农业部农机发[2012]1号等文件,并进行了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及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相关重点业务工作的探讨和交流。

反响强烈成效明显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3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执法水平

引言

2004年3月国务院国发[2004]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印发,2004年11月农业部农政发[2004]4号农业部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2008年12月农业部农政发[2008]2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印发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237个市(地)、2286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县级覆盖率达到应建比例的98.2%,农业综合执法县级全覆盖目标基本实现。经过数年的发展,很多农村的执法大队通过强化综合执法队伍的管理和相应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升了执法大队的业务能力,对于当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农业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农业综合执法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法制观念薄弱,综合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因此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的主要措施分析

1.1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 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要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很多县市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水平,对农业执法资源进行了整合,需要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相应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并明确综合执法大队的组织结构,形成农业综合执法的骨干力量。第二要明确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职能,一般而言目前综合执法大队的主要职能主要是负责农作物种子以及农药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对植物新品种以及农村野生植物的保护。第三要完善执法手段,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要保障执法机构的经费,这需要政府将其纳入财政经费预算,确保执法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要完善执法手段,在执法过程杜绝暴力执法的问题。1.2 注重执法规范建设

为了保障农业综合执法行为的公正公平公开,需要组织全体综合执法大队人员认真学习,提升综合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聘请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法律专家进行培训,还需要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规范制度,执法人员要通过培训进行上岗,在执法过程中要要进行亮证执法,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法律文件行使行政处罚权利。违法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三公,行政处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3 完善执法制度建设

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要建设投诉举报制度。在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举报电话,综合大队的办公室需要配置专业人员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并接待投诉举报人,并如实登记当事人的相关联系方式,当出现投诉或者举报之后,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将相关情况向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回报。然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法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被直接服务的对象投诉,或者是违反了国家新规定的行风建设行为规范,存在明显的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及严重影响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形象是,都要给予责任追究,刑事案件交由司法机关处理。第三要建立备案制度,当综合执法大队出现行政处罚金额超过2000元或者以上的案件,则要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四要建立报告制度,遇到重大以及突发性的农业安全时间要随时报告相关部门。

1.4 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有了综合执法大队,就要有相应的执法监督人员,因为目前综合执法大队还属于行政系统,其执法范围相对界限模糊,如果缺少了相应的监管,很容易造成执法存在问题,因此很多城市农村在建立综合执法大队的同时,还聘请专业的监督员,对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进行有效监督,这能够有效的促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将执法工作落实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执行。在提升执法水平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监督管理人员日常的监督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农资商品经销台账,是否出具信誉卡以及是否出现经营假劣伪冒农资产品,对辖区之内的农资门店定期进行监督,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展开农资市场整顿,特别是对高毒农药的整顿。

2 总结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规模化的发展,通过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执法组织来加强农村执法,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设立相应的执法机构的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特别是监督制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农业执法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华兴,潘锦平.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势在必行[J]. 中国牧业通讯. 2010(01)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4

一、个人必答题

1、行政处罚无效的要件是什么?

答案: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2、行政处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法定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3、实施行政处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4、地方性法规不能设定哪两项行政处罚? 答案: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5、规范性文件能设定行政处罚吗? 答案:不能。

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怎样处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答案: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7、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应注意什么? 答案: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8、违法行为的追溯期规定是多少?

答案: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9、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哪些事项? 答案: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10、执法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数有什么规定?

答案: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是,执法人员不行得少于两人。

11、在哪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答案: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12、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在几日内上交? 答案: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

13、《行政处罚法》何时通过、实施? 答案:《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14、受行政处罚可否免除相对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答案:不能免除。因为相关法律规定,行政处罚不能代替刑事处罚及民事责任的承担。

15、行政处罚的责任年龄有何规定?

答案: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16、行政处罚的三大程序是什么? 答案:听证程序;简易程序;一般程序。

17、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应注意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18、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哪些?

答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19、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20、什么是行政处罚的“过罚相当原则”?

答案:“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不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其处罚程度还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1、什么是简易程序?

答案: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是行政主体对违法清楚、确凿、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给予法定的较轻的行政处罚并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时所适用的程序。

22、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答案: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而罚金是一种法律制裁,是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23、受委托的非行政机关可否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范围内,有权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24、加处罚款有什么规定?

答案: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5、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期限是多少?

答案: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作出的罚款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26、《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何时修订、施行?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业经2006年4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27、农业行政处罚遵循的法律是哪些?

答案:《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8、《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9、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哪些?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种植业、畜牧(草原)、兽医、渔业、农垦、乡镇企业、饮料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等行政主管机关。

30、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是指哪些?

答案:是指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

31、具体承担农业行政处罚工作的是哪个部门?

答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设立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具体承担农业行政处罚工作。

32、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农业管理机构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3、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谁管辖?

答案: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应当由先立案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管辖。

34、执法人员在作出当场处罚决定是应注意什么?

答案: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应当告知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35、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36、执法人员在对证人或当事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一问一答,即一个询问人一次只能询问一个被询问人,不能同时询问多个被询问人;被询问人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不能采用恐吓、诱骗等手段。

37、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38、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产品确认通知书》”?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进行抽样送检时,从非生产单位直接抽样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可以向产品标注生产单位发送《产品确认通知书》。

39、证据登记保存的期限是多少?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40、对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怎样处理?

答案:实行回避。案件调查人员的回避,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

41、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由谁决定? 答案:应当由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42、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结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三个月不能作出处理的,报经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一年。

43、《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应当在几日内送达当事人?

答案:听证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七日前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名单及可以申请回避和可以委托代理人等事项。

44、听证参加人员有哪些?

答案:听证参加人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组成。

45、案件调查人员在听证会上职责是什么?

答案: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出示证据,说明拟作出的农业行政处罚的内容及法律依据。

46、《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

47、公告送达的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天,即视为送达。

48、行政处罚决定的连续性如何确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49、农业行政处罚的内部文书有哪几种?

答案:《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案件处理意见书》和《结案报告书》。50、农业行政处罚的外部文书有哪几种?

答案:《询问笔录》、《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抽样取证凭证》、《证据保存清单》、《查封(扣押)通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和《送达回证》。

二、集体必答题

1、颁布《行政处罚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法》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表现在:(1)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廉政建设;(2)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3)推动行政程序法制建设。

2、《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

答案:(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处罚中享有什么权利?

答案: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受到行政处罚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什么是听证程序?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一项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给予当事人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行政机关的决定对当事人有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允许当事人申辩、质证。其意义在于:(1)保障公民合法权益,防止行政专横,减少行政争议;(2)保证行政机关高效、合法地行使行政权;(3)保证处罚证据的合法、客观、公正和全面;(4)加强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

6、哪些行政处罚必经听证程序?

答案: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三种行政处罚,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才可作出是否处罚的决定。三种行政处罚为:(1)责令停产停业;(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3)较大数额罚款。

7、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当场进行处罚的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二是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案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而当场进行的行政处罚无效。

8、调查、检查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1)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2)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3)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9、什么是一般程序?

答案: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又称为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对于事实较为复杂、情节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给予法定的较重的行政处罚时所适用的行政处罚程序。它是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10、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有何规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应当采纳。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11、制作《询问笔录》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笔录必须经被询问人阅核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要每页签名,并按手印(在姓名、数字、页数、涂改和齐缝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询问人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12、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在调查案件有哪些权利?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为调查案件需要,有权要求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协助调查;有权依法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基斟验;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对重要的书证,有权进行复制;执法人员对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有权进行现场检查或者斟验检查。

13、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如何处理?

答案:应当在七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1)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有关部门检验或者鉴定;(2)对依法应予没收的物品,依照法定程序处理;(3)对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4)为防止损害公共利益,需要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的,依法进行处理;(5)不需要继续登记保存的,解除登记保存。

14、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注意什么?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当事人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告知拟给予的行政处罚内容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二是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进行陈述、申辩;三是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四是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15、贵州省对较大数额罚款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

一、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1000元(含1000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5000元(含5000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对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3000元(含3000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1万元(含1万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

二、法律、法规、规章对某类违法行为罚款有最高限额规定(含具体罚款金额和违法所得百分比、倍数规定)的,罚款数额超过最高限额百分之五十(含百分之五十)的为“较大数额罚款”。但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1000元(不含1000元)、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3000元(不含3000元)的,不视为“较大数额罚款”。

16、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答案:(1)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2)有权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3)如实回答主持人的提问;(4)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17、对生效的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8、《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哪些内容?

答案:《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19、为什么说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答案:首先,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而且这种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给予行政处罚的,具有特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才能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其次,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具有行政处罚立法权的主体所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文件实施,并且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三、抢答题

1、制作《现场斟验笔录》文书的要点是什么?

答案:①现场地点、方位、周围地理位置状况、名称、周围有无固定附着物等作出记录;②现场物品摆放位置、数量、包装、产品名称、标示等;③违法物品的外观形状、特征一一记录下来,掌握现场斟验的原始证据。

2、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①案号同《违法行为处理意见书》必须一致;②受处罚当事人是法人的要写单位全称,相关栏目填写齐全,不能为空;③记载明确违法事实、处罚内容和法律依据。将查证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简要叙述。如果当事人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还应当引用《行政处罚法》第27条。对告知情况及告知后当事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也有必要简要叙述,而且对陈述和申辩理由是否采纳也应作必要的叙述和说明。对经过听证的案件,对听证的过程、是否采纳当事人提出的陈述申辩理由等也必须叙述清楚;④有充分证据;⑤有的当事人有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不能写在一起;⑥《处罚决定书》的时间、内容应当合法;⑦注意立案和处罚决定的时间。

3、当场处罚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1)表明执法身份,出示证件;(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法律依据;(3)填写处罚决定书;(4)处罚决定书要写明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及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期限;(5)处罚决定书必须由当事人签名;(6)处罚决定书必须当场交付当事人。

4、哪些机关和组织有权实施行政处罚?

答案:(1)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但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国,超越法定权限实施的行政处罚无效。(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3)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政机关委托的范围内,可以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5、行政处罚的设定有何要求?

答案: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所设定的行政处罚无效,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哪些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种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它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2)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它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它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4)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行政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②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

6、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答案: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7、地方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答案:地方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8、国务院各部、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答案: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9、省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答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10、什么是地域管辖?

答案:由于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部分行政主体之间职责不明,或职责虽明,但行政主体之间互相推诿可互相争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行政主体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地域管辖也称区域管辖或属地管辖,它是指同级行政之间在各管辖区内处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权限和分工。即地域管辖确定了行政主体依职权实施行政处罚的地域范围。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内容是: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管辖,即由违法行为发生地行政主体管辖。但是,如果违法行为发生地在多个地方,则多个地方的行政主体都有权管辖。一般来说,应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行政主体管辖。

11、行政机关违反规定自行收缴罚款和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2、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措施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听证程序有哪些?

答案:(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15、行政机关违法实施哪些行政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案:行政机关实施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2)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3)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4)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16、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移送有什么规定?

答案: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发现受理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处理。受移送的农业行政处罚机关如果认为移送不当,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17、办理跨行政区域案件时有些什么规定?

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职责 篇5

二、制定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全市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三、负责全市农作物种子、植物新品种保护、农药、肥料、种畜禽、蚕种、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负责市本级直管区域内农作物种子、植物新品种保护、农药、肥料、种畜禽、蚕种、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的稽查工作;负责查处全市范围内复杂和重大农业违法案件。

五、负责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种畜禽、蚕种、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政许可的承办及相关证照的管理工作。

农业环保行政执法自查报告 篇6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自查报告

州人大常委会环资委:

为贯彻实施《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临夏州农业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通过自查,全面了解我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州农业与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执行《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过程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工作。

2012年重点做好了《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年初,结合“春节科普下乡活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中心广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图片、展板介绍和发放《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复印本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知识。认真组织参与“2012年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对活动中反映出的我州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和调查,追踪和分析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同时,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和送法下乡活动,引导农民和企事业组织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法制观念。

2、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州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于2010年将单位名称由原来的“临夏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变更为“临夏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与省上机构相对应。同时,州站要求和督促各县(市)农业部门成立县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规范了机构队伍建设,全州8县(市)中有6个县(市)挂牌成立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临夏县、和政县农业环保机构依附于县(市)农机中心开展农业环保相关工作。各县(市)环保机构在本地区认真组织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尾菜处理、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农业环保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3、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努力消除农村“白色污染”。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推动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形成了“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通过宣传、加强技术示范、建立回收网点,培育加工企业等手段,认真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农业清洁生产和农膜科学使用工作。2011年我州回收废旧农膜4396吨,占全州废旧农膜的48.86%。2012年全州回收废旧农膜6560吨,占全州废旧农膜的62.48%,全州废旧农膜产生量的55%被州内8家企业回收加工,生产再生颗粒3800吨。这些好的做法,为全州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探索了有益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推广。

二是加强尾菜处理利用工作,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尾菜处理各项目县针对分散农户、蔬菜集散市场、蔬菜仓储及购销加工企业,在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尾菜肥料化、饲料化等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积极引导蔬菜主产区农民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和直接还田等方式,在田间地头就地消化尾菜。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集散市场、仓储及购销加工企业,补充建设尾菜处理设施,保证其产生的尾菜就地无害化处理,使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同时对加工企业建立目标责任制,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加强资金的监管,使得尾菜造成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2011年临夏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向临夏州科技局申报并获批《临夏州川、塬灌区》项目,项目选择耕地集中,灌溉条件好,垦殖指数高的临夏州川、塬区为研究基地,在66.65万亩耕地上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整体上摸清我州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评价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农业面源污染趋势,查明主要污染种类和对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及秸秆资源利用,控制外来生物入侵,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为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开展农业环境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提供有力保障。

4、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加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

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在我州已经示范了11个行政村。2012年省级财政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在临夏州建立两个示范村,分别为永靖县红泉镇红泉村和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林坪村。两个示范村从生活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三方面着手,通过田园清洁设施、家园清洁设施、公共清洁设施三个子工程的实施,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三废)向肥料、燃料、饲料(三料)的资源转化,建立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乡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使示范村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管理率达到8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明显治理。使农民的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改观。生产环境中农药化肥和无机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活环境舒适洁净,美化绿化,安定和谐,有力地提高农民文化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村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提高农民文明健康水平。

5、申报办理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限

州、县(市)农业环保机构正在积极申报办理本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获取行政执法主体权限。各级农业环保机构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环境保护执法体系。充分履行农业环保执法职责,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额原则全面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环境保护执法的长效机制。

二、贯彻执行《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是个别农业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设立相应的农业环境保护机构、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环保的技术人员,使得相关措施不得力,工作配合不积极。二是个别县(市)在农业产业发展工程中,片面追求规模、数量,忽视和淡化了农产品的质量,盲目、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化肥和秸秆,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2、缺少专项资金。由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宽,实施项目多,工作任务量大,相关项目建设成本高,财政缺少专项资金,加之地方财政资金匮乏无力配套相关建设资金,造成农业环保资金缺口大,相关项目实施困难。

3、防治难度大。当前,全州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源呈现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并重的态势,污染源分散面广,不利于集中防治,加之缺乏农业环保专业队伍,防治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致使防治难度大。

4、宣传不到位。州、县(市)农业环保机构对本地区所开展的相关农业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项目工作进展缓慢。同时对《条例》等农业环保知识宣传不深入,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缺少环境保护意识。

三、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今后贯彻执行《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意见建议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当前,加强农业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境意识已成为首要任务,只有通过不懈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让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业环保工作中去,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才能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在各县(市)、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同时,将农业环境保护列为目标责任书重要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7

一、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㈠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法律要求2002年新修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 实行综合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这就对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是国家从立法的高度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实施综合执法的权利和义务。它是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某一行政管理实行综合执法的第一例, 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执法工作的重视和改革现行农业执法体制的目标要求。

㈡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指示精神的政策要求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2]56号) , 明确了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为各地组织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指明了方向。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将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纳入了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㈢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党和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2]17号) 、农业部《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 (农政发[2004]4号)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农业政策法制建设的意见》 (省委发[2004]44号) 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2005-2009) 的通知》的要求, 建设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是各级农业部门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㈣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各级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维护甘肃省农业经济秩序、建设现代农业、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需要, 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 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紧跟农业执法新形势、尽快缩短甘肃省与发达省份差距的现实需要。

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市场规范迫切要求实行综合执法2006年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 上海猪产品“瘦肉精”中毒事件、多宝鱼违禁药物含量超标事件, 以及北京等地的“红心”鸭蛋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暴露出的问题对农业综合执法提出了新的考验, 如何提高农业执法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每日必需的农产品食用安全, 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维系社会稳定和农业部门形象。同时, 从近年甘肃省实际看, 因假劣农资引发的农业事故越来越多, 不但给农民特别是纯农户和种养大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些地方还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事实证明, 和谐、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凡是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地方, 农业法律法规就能全面贯彻实施, 农民利益就能得到维护, 农村社会就能得到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2003年7月24日甘肃省第一个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靖远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宣告成立, 标志着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开始起步。2004年9月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 甘肃省农业执法总队 (2012年5月更名为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 成立, 标志着甘肃省农牧厅依法开启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2006年9月甘肃省第一个市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武威市农业执法支队宣告成立。之后,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甘肃省积极探索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先后在靖远县、肃州区、崆峒区等县区开展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为了摸清全省开展农业执法的基本情况,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从2006年开始, 利用两年时间对全省14个市 (州) 及各自所属的二三个县 (区) 的农业执法情况进行了调研。2008年, 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省农牧厅联合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提出了《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意见》, 2008年12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68号) , 标志着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甘政办发[2008]168号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 (农政发[2008]2号) 文件精神, 2009年1月9日省农牧厅下发了《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的意见》 (甘农牧法[2009]5号) , 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住机遇, 积极与有关部门衔接, 尽快成立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并依法开展执法工作。从2010年开始, 省农牧厅把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列入对市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范围进行考核,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发展, 同时数次派出多个工作组对全省14个市 (州) 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对工作缓慢的部门提出批评, 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农业部和省上的要求按期完成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任务。

三、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近几年, 甘肃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甘政办发[2008]168号和农政发[2008]2号文件精神, 全力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使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㈠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情况目前, 甘肃省已先后成立了1个省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13个市 (州) 农业综合执法支 (大) 队 (兰州市支队正在报批) 、78个县 (市、区) 农 (牧) 业综合执法大队, 基本实现了应建县 (区) 县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的体系建设目标。但是, 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领导认识、财政状况、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机构批复形式、机构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数量、机构设置模式、职能综合范围、执法装备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机构批复形式: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批复形式有两种:一是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以该种形式批准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7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84.6%;二是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成立。以该种批复形式批准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4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5.4%, 其中经政府批准成立的12个, 经党委批准成立的2个。机构性质: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行政机关内设机构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7%;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13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4.3%;全额拨款事业单位71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8%。机构规格:全省已成立的13个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2个支队为正县级建制, 3个支队为副县级建制, 8个支队均为正科级建制;78个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科级建制56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1.8%, 股级建制18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23.1%, 机构规格尚不明确的4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5.1%。机构设置模式:全省已成立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独立设置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69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5.8%, 其中综合执法机构加挂其他牌子的8个。二是内设机构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7%。三是其他部门加挂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15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6.5%。编制数量及人员到岗情况: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除甘州区、山丹县、夏河县、合作市、安定区、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尚不明确外, 其余85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核定人员编制786人, 实际到岗人数810人。

2. 综合权限及职能范围。综合权限:综合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37个, 占到40.6%;综合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32个, 占到35.2%;仅综合行政处罚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职能范围:由于各地农业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的不同, 农业综合执法的职能范围也有所不同。综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其他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综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综合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其他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6个, 占到6.6%;综合种植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8个, 占到30.7%;仅综合了种植业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3个, 占到14.3%。

3. 能力建设及经费保障。从总体情况看, 甘肃省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积极争取支持, 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执法装备, 基本都落实了办公场所, 办公设备 (电脑、电话、打印机等) 也已逐步到位。其中有37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通过农业部项目资金扶持或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 已配有能够基本满足办案需要的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设备,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40.7%。有17个机构配备了执法车辆,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8.7%。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机构有12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3.2%。武威市支队、麦积区大队、崆峒区大队、甘谷县大队还筹措资金统一了执法工作服装。

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运行情况目前,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进展不平衡, 执法成效有高有低, 各执法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综合执法工作。

1.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抓住春秋两季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和农资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 组织执法人员通过参与大型现场活动、深入农村参与赶集和走村串户等方式, 大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识别真假农资的常识。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7年至今,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车辆6850余台 (次) 、执法人员17340余人 (次) , 开展农资打假及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1760场次, 受训人员30000余人 (次) , 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96场, 受训人员9200人次、解答农民群众咨询10万余人 (次) 、设立固定宣传标识900余处、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80余万份。通过反复宣传, 使广大群众识别真假农资、索票索证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农资生产经营者建立农资进出台账和守法经营自觉性普遍提高, 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环境不断优化。

2.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成立, 实现了农业部门对农资市场的规范化日常监管。近年来, 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735台 (次) 、执法人员18339人 (次) , 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经营户23926家 (次) , 检查各类农资140多个品种72800多吨, 没收假劣种子41465千克、违法生产的种子28.4万千克、抢购套购的种子8200多吨, 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 有效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2.5亿多元, 为确保甘肃省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仅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代表省农牧厅依法查处的多起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 为当地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其中省内某种业公司经营劣质种子案,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在敦促该种业公司无偿提供优质种子并组织农户积极补种的基础上, 积极协调该种业公司赔偿受害农户经济损失22.4万元, 受到了广大村民、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3.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机构以加大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和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力度为重要抓手, 扎实开展禁限用农药和含有禁限用化学成分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专项治理行动, 严厉打击制售上述禁限用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仅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4500多家 (次) , 取缔无证或不符合农药经营条件的经营户421家, 检查农药标签1.32万个, 抽检农药样品1450个, 没收国家明令禁用农药1050.5千克, 检查兽药经营门店4420多家 (次) , 取缔无证或不符合兽药经营条件的经营户115家, 没收含有国家明令禁用成分兽药740千克, 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 (门店) 1650多家 (次) , 抽检饲料样品325个, 抽取生鲜乳样品230多份、瓜果蔬菜样品1640多个, 实施畜禽屠宰检疫53万多头, 消毒车辆2560多辆, 验证、补检、抽检外进动物产品630多吨, 检疫查出病害肉及内脏4.2万多千克, 其中高温消毒3.6万多千克, 销毁6000多千克, 累计查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案件142件, 有力打击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 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

4. 依法查处涉农违法案件, 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七月底, 甘肃省各市 (州) 、县 (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 共调解农业生产纠纷22起, 立案调查处理各类涉农违法案件201件。其中种子案件58件, 农药案件116件, 肥料案件22件, 兽药案件3件, 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他领域的案件2件, 现已办结200件, 结案率95%, 行政罚没款55万余元。另外, 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对涉嫌违反刑事法律的10起案件,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通过对涉农违法案件的查处, 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发挥了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积极作用。

5.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确保制种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甘肃省农作物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依法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代表省农牧厅, 依法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喜人成绩。自2005年以来, 该局成功查处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7起, 为品种权人追回经济损失赔偿50余万元, 受到农业部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05年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调查处理的一起玉米新品种侵权案, 被农业部作为全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调查处理的首个成功案例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备案。

㈢农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执行情况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执法机构高度重视规范执法, 严格认真落实农业部出台的“六条禁令”。一是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六条禁令”的内容, 坚持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办案、清正廉洁”。如武威市支队先后组织开展了执法人员作风大整顿和“强化六种意识, 倡导六种风气”教育整治活动,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完善监督制度, 加大考核力度等举措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对执法行为、执法绩效进行监督考核, 对违反“六条禁令”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结合当地实际, 细化“六条禁令”。白银市支队制订了执法人员“六不准”;武威市支队制订了执法人员“十不准”。通过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规范执法运行机制,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行政执法效能, 有力确保了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努力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阳光执法、公平执法, 使“六条禁令”在各市、县 (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系统得到了广泛认知和有效落实,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市、县两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均未发现执法人员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接受管理对象吃请和收受好处、借办案之机为自己或亲友谋利、办案执法程序违规、“罚缴混淆”和“坐收坐支”等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

事实证明, 凡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并开展执法工作的县、区, 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群众维权意识普遍增强, 农业事故和涉农违法案件明显减少, 昭示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与兄弟省份相比, 甘肃省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在执法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机构规格不统一, 特别是股级建制机构难以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执法工作;二是部分机构职能调整不够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执法;三是执法经费短缺, 执法装备不足;四是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欠缺, 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五、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索

㈠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国家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将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列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效能。

㈡依据文件, 明确职权有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 积极与有关编制部门协调, 从机构规格和审批、机构职责和综合范围等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㈢争取资金, 改善装备有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 与当地财政部门积极沟通, 尽快将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改善执法装备, 保证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㈣拓宽渠道, 充实队伍针对少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和人员不足的问题, 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编制部门批复的编制人数, 尽快通过考录、选派和内部调剂等形式, 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及时充实到综合执法岗位上, 为当地全面推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

㈤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省、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应当根据各自职能, 切实做好对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

六、实践与思考

㈠把握大局, 顺应形势,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解决分散执法、多头执法, 实行综合执法是中央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的重要手段,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有顺应形势, 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㈡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依法治农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 摒弃“重技术、轻执法”的错误观念, 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㈢自上而下, 政策支持,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各级政府严控机构和编制的形势下,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向当地政府反复汇报, 争取得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才能快速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㈣建设队伍, 提高素质, 是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长期任务机构成立后, 执法工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因此, 在组建执法队伍时, 应当制定严格标准, 严把进人关, 按照“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的原则, 把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执法队伍中来, 通过坚持不懈地培训、锻炼、教育和培养, 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纯洁性, 才能保证优质高效的完成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七、结语

实行农业综合执法, 是农业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 有法律依据, 有实践基础, 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甘肃省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定要遵循发展规律, 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认真总结成功经验, 稳步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努力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做出贡献。

摘要: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党和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工作实践, 从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入手, 阐述了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聂建农.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 篇8

关键词:土地流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2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属弱势产业。近年来,在支农惠农政策广泛实施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呈快速发展势头,农业贡献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桓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酿酒葡萄产业、食用菌产业、林地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初显现代农业雏型。但桓仁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有共性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或初具规模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量的缩减;二是部分产业尽管有一定规模,但未能真正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项目对农民收入增加、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力不强,经济贡献率低;三是部分产业总量扩张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乏力。上述问题之所以能够出现,主要是生产要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现代意义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及信息同样也作为要素投入生产。

1 加快土地流转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首要前提

六大生产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土地要素,是先决条件,有效解决土地问题,其他要素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新的土地政策的实施使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土地政策突显出了历史的局限性,部分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农业项目的实施与扩张举步维艰,土地实际收益缩小,农民因地收入增势放缓。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农村土地的流动与转移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由于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或依赖、思维方式的限制及对法律的不了解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致使农村土地的流转情况不尽如人意。随之而造成了农业项目的推广呈条块分布,量上难以突破,品质难以实现有效控制,项目效益难以实现等诸多实际问题。

如何有效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是当下农业新兴项目首要目标,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现实需要。有效破解土地流转难题,资本、劳动力等其他要素的解决要相对简单和容易得多。现阶段加速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方式方法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因事灵活选择。

一是通过政府的有效组织,企业唱主角形成利益纽带,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农民土地的基本收入的稳定。以桓仁酿酒葡萄产业为例,酒企出资,农民以其耕地入股成立酿酒葡萄基地公司,基地公司单独核算,形成酒企、基地公司、农民的三点联盟。农民的土地由基地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种植,农民的土地在基地公司收益红利,农民可以在基地公司就业,不仅保证酒企的安全、稳定的原料来源,农民也能实现土地的收益,理顺了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有效化解了农民、酒企之间的矛盾。不仅破解了酒企发展的土地难题,也能有效进行葡萄质量控制。

二是政府出面组织动员专业合作社基地周边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帮助与协调社员与非社员之间耕地互换,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耕地来源。

三是由县、乡政府先行租赁农民耕地,将所租耕地转包给项目建设单位使用,实现土地流转。

2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加速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

2.1 内引外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域外转移

人力资源富余地区的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应积极与发达省份及南方劳动力需求大的市、县缔结友好关系,构建地区间劳务协作关系并建立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相互间的劳动力信息交流,为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必要时可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设立驻外联络办事机构。

积极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劳务项目合作。在加强与省市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通过省市政府的商务或相关部门努力,有效向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输出劳动力,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2.2 发挥地区优势,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就地转移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方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能够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推动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2.2.1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县乡两级政府可根据自然资源、地理和环境优势建设具有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小城镇。乡镇工业、商贸服务、旅游及其他特色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可各有不同。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2.2.2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桓仁森林商品资源十分丰富,应大力进行地产森林商品的开发与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政府主动作为,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同重大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同农村家园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劳动力转移中发展城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为目标,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率。

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整合劳动、教育、农业、群团等部门及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农村劳动力农业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形成以乡镇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指导协调和“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根据市场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灵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技术教育与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工青年的技能性培训。提高培训的规模和层次。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效应和人才市场的招聘平台,更多的农民工能够方便地找到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3 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是巩固和发展土地流转成果的基石

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序有效流转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实际需要,是实现土地效益增加的实际需要,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目标的需要,更是农村实现最大范围的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其决策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努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与企业家的数量与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企业家作为特殊的劳动者,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政府作为市场的特殊主体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更应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更健康更效能做出应有的必要的努力,做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推手。各级政府要努力营造出宽松的、和谐的、平等的市场环境,同时在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金花.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8,(01).

[2]陈庆松.强化土地流转管理 加快现代农业步伐[J].云南农业,2006,(05).

[3]蔡新民,王诗俊.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农业[J].三明农业科技,2007,(02).

[4]熊况忠,吴定发,曹蓉,熊展,傅艳.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现代农业[J].作物研究,2010,(02).

[5]孙胜,刘明富,张道年,李鹏志.我国农用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

[6]杨绍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云南农业,2009,(07).

[7]陈章体,周东鸣.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上一篇: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队长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安装电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