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良贷款考核办法(精选8篇)

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篇1

关于印发《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

清收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支行、部、中心:

为规范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力度,提高全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把不良贷款清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省联社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考核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

附件:1.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考核办法

2.2012年不良贷款压降任务表

二〇一二年一月八日

主题词:不良贷款清收考核通知

内部发送:骆董事长,各行长,朱监事长。联系人:姚志联系电话:88331596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综合部2012年1月8日印发

共印:56份

附件1:

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考核办法

一、不良贷款分类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我行全部不良贷款,重点是四级分类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已核销呆账贷款及其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五级分类中的不良贷款是指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二、不良贷款清收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以资产损失最小化为目标,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力求实效。一是依法催收和保全信贷资产,依法收贷适用于债权债务关系明晰、诉讼时效有效、借款人确有可执行财产的不良贷款。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清收,在逃废银行债权严重,社会信用环境差的地区,可通过人民银行和新闻媒体,采取包括发布黑名单、公告催债、公开曝光等方式间接清收。三是集体清收,今年我行将不良贷款的清收作为工作重点,将定期组织精干人员对重点行、重点人员的不良贷款进行集中清收,确保时效。四是外包清收,对部分农户、城镇居民的不良贷款,特别是逾期年限较久、不易收回的不良贷款,可打包作价委托行内外机构或人员代理清收。

三、不良贷款考核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实行基层支行行长(主任)负责制,以支

行为单位,按月考核,按季兑现。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管理、有效运作,严格考核、绩效挂钩的原则。为更有效地增强基层支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上的责任心,基层支行行长、信贷副行长、信贷员每月从工资中分别扣除2000元、1000元、1000元用于不良贷款考核,当年新增逾期贷款超过30万元(含)两个月没收回的,该项考核款全部扣完;当年新增逾期贷款超过50万元(含)两个月没收回的,对该支行的领导班子进行诫免谈话;当年新增逾期贷款超过100万元(含)两个月没收回的,对支行行长及副行长进行降级使用,支行行长享受副行长待遇,副行长享受信贷组长待遇,尽职免责除外(以总行认定为准)。当年新增逾期贷款在考核期间压降至30万元(不含)以内的,返还所扣款项,待遇恢复,超过两个月且过的所扣款项不再予以返还。

2012不良贷款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报表存量不良贷款(四级分类),二是已核销呆账不良贷款,在考核中分值分别占20分及5分,压降任务分开下达,分开考核,多收回已核销呆账贷款部分可以冲抵存量不良贷款考核部分,冲抵后不得再行计提专项奖励,多收回存量不良贷款部分可以冲抵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多收回存量不良贷款部分可以冲抵已核销呆账贷款未完成部分,冲抵比例为4:1,超额完成已核销呆账不良贷款任务部分,每多收回10万元,加1分,最多加5分。(收回已置换不良贷款等同于收回已核销呆账不良贷款)

四、不良贷款奖励标准

不良贷款奖励的前提必须是现金清收不良贷款本金及利息

(超任务部分),并且经总行核准后方能计提奖励,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1)清收已核销呆账贷款本息(超任务部分),按该笔贷款的到期时间为标准计提奖励,收回2008年底以前到期的已核销呆账贷款,按本息50%进行奖励;收回2009年底以前到期的已核销呆账贷款按本息30%进行奖励;收回2010年底以前到期的已核销呆账贷款按本息20%进行奖励;收回2011年底以前到期的已核销呆账贷款按本息的10%进行奖励。

(2)清收未核销四级分类不良贷款(超任务部分),按该笔贷款的到期时间为标准计提奖励,收回2008年底以前到期的不良贷款,按本息5%奖励;收回2009年底以前到期的不良贷款,按本息4%奖励;收回2010年底以前到期的不良贷款,按本息3%进行奖励;收回2011年底以前到期的不良贷款,按本息2%进行奖励。

附件2:

2012年不良贷款压降任务表

编制单位:风险合规部

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篇2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 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 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正逐步影响着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内因也有外因。这就强调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形成原因,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解决银行不良贷款这一问题。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经营管理不当的原因, 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源, 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 与市场经济发展向矛盾。具体而言, 主要有如下的内外因素所致。

(一) 内部原因

1.商业银行自身内控机制不完善, 在自我约束、内审等方面, 缺乏切实有力的约束力和手段。

2.银行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经营, 以躲避央行的严厉监管。

3.银行缺乏完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机制, 致使银行难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4.银行在“趋利”的天性引导下, 过于追求高额利益、信贷投向过于集中, 进而在行为上与安全的经营原则相违背。

(二) 外部原因

1.银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经营管理不当, 进而导致银行出现效益下滑的问题。

2.银行负债及信用观念淡薄, 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过失。

3.政府的干预力度过于频繁, 不良贷款呈现上升的趋势。

4.我国金融法规不完善, 违法成本低, 进而滋生了银行这一行为的产生。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从近几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情况 (见表1) 来看,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正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这说明, 在近几年的狠抓落实中, 实施了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国有商业不良贷款行为进行了治理。对此, 笔者认为,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进一步解决,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贷款, 实现有效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1.建立完善的贷款及授信制度, 强化贷款风险的有效控制。

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客观环境的变化, 全面而有效地分析, 进而把握好资金投向及投量的变化趋势, 做到应时而动。做到贷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控制, 在银行贷款发放之前, 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及判断, 将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减低至最小。并且, 相关的审查工作也要落实开展, 依托完善的审查制度, 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2.建立风险分散及救助机制, 强化贷款风险的有效处置。

其实, 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分散风险, 并形成良好的救助机制, 是减少风险影响的重要基础。所以, 基于银行发展的需求, 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及救助机制, 合理控制贷款风险所形成的影响力。同时, 限制贷款过于集中的问题, 也就是合理分散贷款比重, 以达到对贷款风险的分散, 进而避免贷款集中程度过高。

(二) 有效清除不贷款根源, 逐步建立完善的新市场机制

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的根源, 所以根源的清除在于如何构建完善的体制, 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建立完善的新市场机制, 以强化以市场控制及约束为导向的改革趋势, 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与此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经营管理机制等, 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以形成更具有作用力的新的市场机制。

(三) 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提高银行信贷质量

基于当前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优化信贷结构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拿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如表2所示, 是农业银行2012年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结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相对比较集中, 且大多数为传统行业、抵御风险能力弱。所以, 商业银行应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将信贷市场投放到更加广阔的前景之中, 如电信、交通等领域, 且不宜过于集中;对于发展前景开阔的中小企业, 也要适当向其倾斜。当然, 在信贷的过程中, 贷款的集中度不宜过高, 要合理的实现大小额度贷款的比例。并且, 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 应积极拓展和创新传统贷款业务, 在发展传统贷款业务的同时, 积极向汽车购置、住房购买等领域发展, 提高银行信贷的质量。

(四) 减少政府的信贷干预,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干预也是造成当前不良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 减少政府的信贷行为干预, 对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 应强化银行的独立性, 减少外部力量的干预。政府在其中更多的是提供完善的法律及政策支持, 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此外,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 及时修改相关的规定, 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适应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是当前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方因素下的结果, 为问题的解决带来较大的苦难。所以,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需要针对问题的根源,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 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相关法律,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危机能力, 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是我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基于内外因素, 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并基于此, 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以维护国有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强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认识, 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曾燕.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浅析[J].商, 2013 (06) .

[2]李长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3 (05) .

[3]单松.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02) .

林业站长的“考核办法” 篇3

原任职务:定西市通渭县什川乡林业站站长

触犯罪名:贪污罪

被判刑罚:有期徒刑五年,追缴赃款8万元。

案件回放:

2012年11月16日,通渭县人民检察院收到了一封联名举报信,12名护林员指控什川乡林业站站长金殿荣贪污护林员补助金。经该院反贪局调查取证,金殿荣涉嫌贪污的作案过程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金殿荣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初中毕业后家里无力供他继续上学,16岁就承担起了家里所有农活的重担。1984年10月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成了陕西武警技术学院的一名军人,1989年退役后在什川乡林业站工作。工作之初,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格,为人憨厚耿直,做事干净利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各项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通渭的大量山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林木管护成了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县林业局依照国家规定在各村选聘一名护林员,并给护林员发放一定的补助。从2005年开始,金殿荣担任什川乡林业站站长,专职负责全乡的林木管护和护林员管理工作。

起初,护林员补助由乡林业站对护林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数额,以现金方式发放。因此,担任林业站站长的金殿荣,手中有了权力:护林员的考核、更换都由他说了算。护林员为了年终有一个好的考核结果,主动和金殿荣套近乎、拉关系,给金殿荣提烟送酒,有的甚至直接送现金。对此,金殿荣从开始能够坚持原则、坚决不要,到后来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认为“护林员平时下的功夫少,只是顶个名、白领钱,我是乡上的专职护林员,骑摩托车跑的路多、干的活多,他们领来的钱给我分上点也合适。”于是金殿荣有了自己的“考核办法”:给他送钱物送得多的,考核成绩好,不扣补助金;送得少的,工作成绩差,克扣补助金;不送的,考核成绩不合格,不发补助金,甚至除名更换。这样下来,护林员的补助金有三分之一被金殿荣“考核”到了自己的腰包。

2009年,上级林业部门察觉到了基层林业站克扣护林员补助金的情况,改用银行卡的方式,按统一标准发放,对护林员也不再进行考核。金殿荣的“考核办法”再也无法实施了。然而,金殿荣家共有五口人,大儿子没有工作,二儿子还在读书,家里所有的支出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家里并不宽裕。接二连三的麻烦事困扰着他,先是妻子得病住院,后是大儿子结婚需要大笔礼金,二儿子上学要生活费。这时的金殿荣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而是握着手中护林员的银行卡不放,大量从卡里取现,通过各种理由扣取补助金,用于个人和家庭的开销。两年时间,全乡三分之二的护林员补助金被金殿荣侵吞,有的护林员甚至没有拿到过一次补助。

多行不义必自毙,护林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检察机关联名举报了金殿荣。2006年至2012年间,金殿荣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护林员补助金9万余元。在法庭上,金殿荣当庭认罪。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超越法律底线去改变贫穷。“因为家里贫穷,拿护林员的钱,没想到家里变得更加贫穷;因为妻子有病,拿公款治病,没想到不但没有把妻子身体的病治好,反而给妻子增添了精神上的疾病。”一个乡镇干部48岁时在法庭上的认罪、忏悔,警示我们每一个干部始终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廉洁这条底线,用正当的方式去呵护自己的家庭。

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 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 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第十三条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 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第十五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 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 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 篇5

银发[2000]303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为了完善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将本办法转发辖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其联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及融资租赁公司。

特此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二000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件

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办理的境内各项投信业务,包括本外币贷款,境外筹资转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等表外授信业务,以及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其他信贷业务。政策性银行和其他经营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指《贷款通则》中规定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简称“一逾两呆”)。

第二章 不良贷款的划分标准

第四条 《贷款通则》中“一逾两呆”的划分标准是认定不良贷款的基本标准,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

第五条 逾期(含展期后逾期)90天以内的不良贷款,列为催收贷款,在逾期贷款项下单独统计和上报。

第六条 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及担保等表外业务项下的垫付款项,从垫付日起纳入不良贷款核算,并按“一逾两呆”的认定标准进行分类。

第七条 贷款虽未逾期,或逾期未满规定年限,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列人呆滞贷款:

(一)借款人被依法撤消、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

(二)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停止,借款人已名存实亡;

(三)借款人的经营活动虽未停止,但产品无市场,企业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濒临倒闭。

第八条 按第七条规定列入呆滞贷款后,经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列入呆账贷款。

第九条 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未归还,又重新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应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认定不良贷款。对同时满足下列四项条件的,应列为正常贷款:

(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

(二)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

(三)贷款担保有效;

(四)属于周转性贷款。

第三章 不良贷款的认定

第十条 不良贷款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严格认定,以保证不良贷款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应遵循“本级负责、分类认定、超限核准、归口管理、检查评价”的原则。

(一)本级负责指本级直接经营的贷款,由本级认定并对本级认定的结果负最终责任;

(二)分类认定指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按不同程序分别认定;

(三)超限核准指对超过本级认定权限的要报上级行核准,核准行行长对认定结果负最终责任;

(四)归口管理指认定工作的组织实施,由信贷风险管理部门统一负责;

(五)检查评价指稽审部门应对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十二条 对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应列入正常贷款的,应由信贷经营部门提出书面意见,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核,报其主管行长核准后,由会计部门办理转账手续。

第十三条 对逾期贷款,应在贷款到期的次日,由电脑系统自动或由会计部门转入逾期贷款科目;对呆滞贷款,应在逾期贷款满规定年限的次日,由电脑系统自动或由会计部门转入呆滞贷款科目。

第十四条 对贷款未逾期或逾期贷款未到规定年限需转入呆滞贷款的,应由信贷经营部门提出书面意见,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并会同财会部门共同认定,报其主管行长核准后,由会计部门转入呆滞贷款科目。

第十五条 对呆账贷款,应由信贷经营部门提出书面意见,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并会同财会部门共同认定,报行长办公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决定后,由会计部门转入呆账贷款科目。

第四章 不良贷款的统计与分析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统计和上报不良贷款。

第十七条 不良贷款统计数字的来源,应以会计部门转入“一逾两呆”会计科目核算的数字为依据。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数据必须一致。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不得高估或低估不良贷款,严禁各级行行长或其他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虚报或瞒报不良贷款。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不良贷款的分析报告制度,按季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每季末20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送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第二十条 不良贷款的分析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二)对不良贷款真实程度的评估;

(三)不良贷款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不良贷款变化趋势预测;

(五)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判断;

(六)降低不良贷款措施及建议。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检查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不良贷款监测与检查的内控制度,加强对分支机构不良贷款认定情况的检查。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良贷款认定情况由其上级行负责监督检查。检查可以采取抽查或全面检查的方式,通过审计和评估对其不良贷款真实程度予以判断。

第二十三条对不良贷款认定情况的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良贷款认定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虚报、瞒报不良贷款数字的行为,是否存在越权或滥用职权干预不良贷款认定工作的行为;

(二)不良贷款是否真实,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数字及检查结果是否一致。

第二十四条 按照统计报表与实际检查结果的差异,可将不良贷款真实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档次:

(一)统计报表数字与检查数字相差2个百分点(含)以下,为基本真实;

(二)统计报表数字与检查数字相差2-5个百分点(含)以下,为不够真实;

(三)统计报表数字与检查数字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为严重失真。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良贷款的检查结果,对贷款质量不真实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及相关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严重失真的应予以撤职。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各级行行长、主管信贷经营、信贷风险管理和审计的副行长离任前,上级行负责离任审计的部门应对其任职期间辖区内的资产质量状况进行离任审计,以明确其责任。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各级行行长、主管信贷经营、信贷风险管理和审计的副行长经审计离任后,在以后发现其任职期间存在不良贷款不真实情况的,商业银行上级行应及时追溯其应承担的责任,并追溯负责离任审计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按监管职责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认定工作和贷款质量的真实性进行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不定期地对商业银行制定的不良贷款认定政策进行评估,并对商业银行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贷款质量的真实程度进行检查。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及各地区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对商业银行监管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商业银行反馈,商业银行要制订具体措施进行整改,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整改情况。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和程序,造成贷款质量失实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下列处罚:

(一)通报;

(二)限期整改;

(三)暂停或取消部分授信业务;

(四)停止审批新的业务品种;

(五)停业整顿。

第三十三条 对不执行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或人为调整不良贷款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失真的责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将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要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订不良贷款认定办法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曲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法律之星》提供

关于执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

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最近,我行印发了《关于印发〈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0]303号,以下简称《办法》,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办法》),做好呆账贷款认定和核销工作,现补充通知如下:

一、各行在不良贷款的认定工作中,对呆账贷款的统计和认定,要严格执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财政部现行规定认定的呆账贷款,可单独反映。

二、呆账贷款的核销,继续按财政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请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辖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其联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及融资租赁公司。

特此通知。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担保公司不良贷款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不良担保贷款管理,理顺和完善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不良担保贷款管理水平和处臵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担保贷款,是指按照我公司担保贷款质量分类管理规定,认定结果为次级、可疑与损失类的客户担保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不良担保贷款管理,是指根据不良担保贷款的内在特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流程,对不良担保贷款实行全面管理与最佳处臵的过程,包括不良担保贷款日常管理、处臵管理、责任认定与考核等各环节。

我公司法律事务部是不良担保贷款的牵头管理部门。第四条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反映。真实、准确、客观地统计和反映不良担保贷款分类认定、尽职调查、减值准备计提及使用、清收处臵、费用摊销、损失问责等各环节工作情况。

(二)精细管理。通过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提高不良担保贷款管理水平,实现不良担保贷款精细化管理。

(三)尽职追索。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及时、合理地运用多种方式向借款人、反担保人等还款义务人追索。

(四)优化处臵。不良担保贷款处臵过程中要处理好加快处臵与实现处臵收益最大化的关系,通过处臵时机选择、处臵方式比较与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不良担保贷款的最佳处臵。

(五)依法合规。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和清收处臵全过程,均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规范操作,防范操作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的所有不良担保贷款。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法律事务部牵头负责不良担保贷款的管理工作,业务发展部、风险管理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公司相关部门职责

(一)法律事务部牵头负责全公司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制定本公司不良担保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监测、分析、报告全公司不良担保贷款和清收处臵情况,审查、审批本公司的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项目,做好不良担保贷款诉讼清收、委托清收、以物抵债及呆账核销项目的组织与申报,开发、管理和维护不良担保贷款信息管理系统。

(二)业务发展部负责本公司担保贷款质量分类系统维护,负责对不良担保贷款客户进行尽职调查,搜集客户收入及财产相关信息,分析客户偿债能力,制定清收处臵方案,逐户做好客户不良担保贷款的日常管理、催收及处臵工作。配合法律事务部做好本公司不良担保贷款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三)法律事务部门按照诉讼案件转授权规定,负责本公司不良担保贷款依法清收相关法律事务;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审查意见。

(四)业务发展部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及集团关联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查询借款人、反担保人在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贷款归还、最新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查找追收线索和处臵信息。

(五)计划财务部负责不良担保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工作。

第八条 公司部门及岗位之间应密切配合,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做好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工作。

第三章 分类认定与移交

第九条 不良担保贷款分类认定按照我公司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正常担保贷款转为不良担保贷款以及不良担保贷款转为正常担保贷款后,均应办理担保贷款移交相关手续。

转为不良担保贷款的,原则上要在业务发展部进行责任评议后1个月内移交到法律事务部(或相关岗位人员,下同)管理;转为正常贷款的,原则上要在转为正常贷款1个月内移交到业务发展部(或相关岗位人员,下同)管理。

第十一条 担保贷款移交由公司相关部门及人员实施。

第十二条 担保贷款实行按户移交。对同一客户既有正常担保贷款又有不良担保贷款的,暂不移交。

第十三条 正常担保贷款转为不良担保贷款的移交程序:

(一)业务发展部提交不良担保贷款移交报告、责任评议相关资料以及档案资料清单(不涉及具体档案移交,下同)。

1.不良担保贷款移交报告的内容:借款客户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负债,生产经营、现金流量等;我公司担保贷款情况,包括担保贷款发放与收回、反担保人、抵(质)押物存在的瑕疵(如有)、主债及担保诉讼时效等;贷款及客户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与缺失情况;担保客户是否存在注册(或项目)资金不到位、抽逃资金、转移资产等情况;不良担保贷款成因与面临风险因素分析;已采取的资产保全与追索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处臵工作的建议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2.责任评议资料包括不良担保贷款责任评议报告(复印件)及相关资料。3.档案资料清单包括所有入档资料明细。

(二)法律事务部对照档案资料清单对客户档案(由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管理)逐一进行核对,重点对借款合同、反担保合同、抵(质)押合同的诉讼时效、执行时效等进行审核,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意见。对有瑕疵的,业务发展部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的,出具相关书面说明。

法律事务部组织展开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攥写尽职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见本办法第五章相关内容)。尽职调查报告连同业务发展部提交的不良担保贷款移交报告、责任评议资料、档案资料清单及相关说明(如有)等资料,经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存档,完成不良担保贷款移交。

第十四条 不良担保贷款转为正常担保贷款移交程序为:(一)法律事务部提交贷款移交报告和档案资料清单。

1.贷款移交报告内容:担保客户基本情况、我公司担保贷款及反担保情况、清收转化不良担保贷款的措施、成效以及对今后担保贷款管理工作的建议等。

2.档案资料清单包括所有入档资料明细。

(二)业务发展部对照档案资料清单对客户档案逐一进行核对。对发现的问题,法律事务部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的,出具相关书面说明。

业务发展部进行实地调查,重点对客户经营、我公司担保贷款风险情况进行调查,查找担保贷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调查报告连同风险管理部门提交的移交报告、档案资料清单及相关说明(如有)等资料,经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存档,完成担保贷款移交。

第十五条 担保贷款移交完成前,各相关部门对拟移交担保贷款的管理责任不变。业务发展部与法律事务部要加强配合,避免因移交影响担保贷款管理相关工作。

担保贷款移交后,及时将移交资料清单、尽职调查报告等相关信息录入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担保贷款形成不良后实行移交管理制度,即公司在贷后管理岗位(部门)和风险管理岗位(部门)之间移交,实行换手管理。

第十七条 实现不良担保贷款管理责任制。公司合理设臵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岗位,配备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人员。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岗位人员是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与清收的直接责任人,其部门负责人、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对不良担保贷款日常管理负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 不良担保贷款日常管理应围绕不良担保贷款催收、主债权与担保权利维护、现场检查、信息搜集、统计监测、重要事项报告等工作开展,按要求做好资产估值、减值准备计提、信息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实行不良担保贷款日常管理工作备忘制度。

以工作日志、会议纪要、调查报告、专题报告等方式记录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和报告不良担保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对重大事项记录内容要入档留存。

第二十条 做好不良担保贷款尽职催收和追索,积极维护我公司债权。

(一)根据不良担保贷款到期、逾期及担保贷款反担保、抵(质)押情况,选择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催收函/通知书、律师函(附授权委托书)、公证催收、实地上门、委托清收(合作催收)、诉讼(仲裁)等各种可能的方式及时向借款人、反担保人等还款义务人催收不良担保贷款本息,督促相关方在催收通知书签章后做回执留存。

(二)对借款人、担保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拒绝在催收通知书上签章的,可具体情况采取公证送达、依法诉讼等方式中断诉讼时效。

对有必要或必须采取诉讼(仲裁)方式进行追偿的,应按照我公司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诉前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后实施,风险部门向法律部门提交起诉申请和相关资料;法律部门对案件事实和起诉理由进行审查,按规定进行诉前论证,履行审批程序后实施。要避免胜诉后收回资产可能性极小、诉讼成本大于诉讼效益、单纯为保持诉讼时效的诉讼或以诉讼代替日常催收与追索。

(三)密切关注不良担保贷款诉讼时效、反担保、抵(质)押担保期限、申请执行期限、资产查封、续封期限、资产冻结期限、申报债权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我公司债权及相关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一条 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担保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一)根据不良担保贷款及客户情况,每月至少对借款人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及时了解借款人、保证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欠缴税款及职工工资、改制重组、主要负责人变更、工商登记、股权结构、或有负债、涉诉案件等影响我公司债权安全的重大情况,及时反映贷款风险变化,提出风险化解的建议。

(二)加强对担保贷款抵(质)押物的管理、使用以及抵(质)押擅自处臵或重复抵(质)押给其他债权人。

(三)积极参与企业改制,防范企业逃废、悬空我公司债权。

(四)对借款人、反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和毁损资产、抽逃资金等行为要及时报告,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贷款抵押物的追查,通过行使抵押权收回贷款,落实还款责任。

第二十三条 做好信息搜集,及时掌握客户风险信息。

(一)及时了解公司借款人股权结构、股本金额、控股股东、股票市值的变化、重要事项公告等情况。

(二)密切关注集团客户、家族企业、控股公司、担保公司等关联企业的最近动向;关注客户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遵纪守法等相关情况,防范客户因领导班子成员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贷款风险。

(三)多渠道搜集、查找借款人、反担保人存款、贷款及信用记录等相关信息。

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PCRS)功能,查询借款人、反担保人相关信息,为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与监管部门及金融同业合作,掌握其他债权人对借款人、反担保人采取的维权措施及效果等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 按照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做好不良担保贷款减值准备各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及时将不良担保贷款日常管理工作中获取的数据、信息等相关资料完整录入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系统日常维护。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查询、数据生成、风险提示等功能,提高不良担保贷款电子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六条 统计监测。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不良担保贷款统计监测工作:

(一)业务发展部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完成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为管理信息部门统计不良担保贷款数据提供支持;

(二)管理信息部门负责汇总不良担保贷款数据,同时负责对外信息披露;

(三)法律事务部负责对全公司不良担保贷款余额增减、不良担保贷款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全面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第二十七条 分析报告。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编写本公司不良担保贷款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不良担保贷款基本情况、地区和客户结构情况、不良担保贷款清收转化情况、新发生不良担保贷款成因分析、不良担保贷款变化趋势预测、贷款损失及减值准备变动情况。分析报告应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分析合理、科学,措施及时、有效。

第二十八条 档案管理。不良担保贷款档案管理纳入全公司担保贷款业务档案管理体系。各类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项目申报案卷,应以原件归档。

还款免息、以物抵押、呆账核销等各类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项目申报案卷,以项目申报原卷归入担保贷款业务客户档案保全类管理。

第五章

尽职调查与估值

第二十九条 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是以某一时点的不良担保贷款为基数,从客户基本情况、生产经营、资产负债、我公司担保贷款、抵(质)押、反担保情况、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影响受偿的其他因素等方面,对不良担保贷款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不良担保贷款现状,掌握借款人,反担保人的有效资产和偿债能力,揭示不良担保贷款清收潜力。

第三十条 尽职调查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6月末、12月末相关数据)。对新发生的不良担保贷款,应在不良担保贷款移交前完成尽职调查,对出现重大情况的客户应随时调查;对已确定清收处臵预案的,视预案具体实施情况确定是否开展尽职调查。

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实行双人(及以上)调查。必要时,组建公司相关人员参加的调查小组。

第三十一条 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采取现场调查与非现场调查想结合方法进行,内容包括借款人和反担保人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或有负债、涉诉案件、债务人还款意愿、贷款抵(质)押物情况等。

(一)对维持经营客户,以调查客户生产经营,可偿债现金流为主,充分利用已经外部审计的财务报表、公司对外公布报表等信息。

(二)对处于停产半停产情况的客户、报表数据存在严重问题或无财务报表客户,应通过走访借款人和担保人等还款义务人、主管部门、控股股东,以及当地工商、税务、法院、房地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加强实地调查,查找可处臵的有效资产。重点调查房产、土地类资产及对外投资等。

第三十二条 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完毕后,应逐户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记录尽职调查工作开展情况,逐一明确借款人和反担保人偿债现金流、有效资产与负债、需优先清偿债务、担保抵(质)押物评估情况,以及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等尽职调查信息,满足不良的款估值需要,并为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式的选择和处臵时机的确定提供参考。调查报告应附必要的调查表格、客户财务报表、相关情况说明等。

尽职调查相关信息,应按要求录入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三条 不良担保贷款调查相关人员,应保证尽职调查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第三十四条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是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不良担保贷款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内部估算的过程。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除考虑债务责任人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和偿债意愿,以及抵(质)押物权属、价值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国家政策、地方经济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

第三十五条 对处臵预案已经有权部门审批、明确具体处臵方式的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预计的不良担保贷款回收或转化金额即为不良担保贷款估值结果;对尚未确定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预案的,采用假设清算与现金流折现相结合的方法估值。

第三十六条 假设清算方法是在假设企业清算偿债情况下,给予企业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剔除不能把用于偿债的无效资产和实际不必要偿还的无效负债,按照清算过程中的偿债顺序,考虑优先受偿权,分析测算我公司不良担保贷款在某一时点从借款人、反担保人、抵(质)押物变现等所获受偿金额,尽而估算不良担保贷款价值的方法。

现金流折现法是指在合理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和可偿债资金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和期限计算偿债资金现值,估算不良担保贷款价值的方法。

某客户不良担保贷款估值:A =A1×Ó+A2×(1-Ó)其中,A1为假设清算法测算的不良担保贷款价值; A2为现金流折现法测算的不良担保贷款价值;

Ó为客户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其数值在[0,100%]之间,具体由测算人员确定。

例如,在估值时点客户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则Ó取值为100%。A=A1.第三十七条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原则上每半年组织一次,在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完毕后进行。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由公司发起,利用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的相关资料通过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估值。估值结果报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估值)岗初审并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审定。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实行双人测算、交叉复核与关系人回避制度。

第三十八条 不良担保贷款估值结果可用于研究制定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分析评价不良担保贷款的最终处臵结果,整体测评不良担保贷款损失状况,并可作为贷款分类形态调整、减值准备计提的参考。

第三十九条 不良担保贷款尽职调查数据与估值信息是我公司的商业秘密。为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第六章 处臵管理

第四十条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是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综合运用各种清收、转化、处臵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不良担保贷款回收、风险化解以及损失核销的全过程经营行为。

第四十一条 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执行以下制度:

(一)审处分离。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实行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与项目审查、审批相分离。

(二)集体审议与授权审批。采用以物抵债、呆账核销、委托清收等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案时,均须经集体审议并严格按授权审批。

(三)关系人回避。在不良担保贷款催收、现场检查、处臵方案制定、报批及实施过程中,与借款人、反担保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应予回避,不得干预或影响他人决策。

(四)招标选定中介机构。在选聘评估、审计、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时,若不涉及我公司商业秘密且对项目处臵无负面影响,原则上要由公司统一采取招标或其他方式择优选定,并根据中介机构工作绩效定期评议和调整。

(五)项目小组。对不良担保贷款处臵过程中涉及的调查、处臵商谈、预案制定与实施等各环节,均须由两人以上(含)共同完成。对处臵难度大、额度高、情况复杂的项目,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

(六)风险报告,在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过程中,发现侵害或影响我公司合法权益的各种行为或风险隐患时,应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逐级报送。

对符合重大分先时间范围的事项,按照风险报告制度的相关规定报告。第四十二条 处臵方式的选择。应遵循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原则,综合考虑借款人、反担保人的偿还能力和意愿、抵(质)押物变现及担保贷款风险情况,合理分析、综合比较、择优选择。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可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处臵方式,加快处臵进度、降低处臵损失。在同等条件下,现金清偿优于非现金清偿。

要结合实际,在依法合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式和手段。采取创新方式处臵不良担保贷款的,须报公司董事长审批。

第四十三条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式包括现金清收、重组转化、以物抵债、削债型债物重组、呆账核销以及符合政策制度规定的其他处臵方式等。

第四十四条 现金清收,即通过借款人、反担保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追偿,以货币资金方式收回不良担保贷款本息的行为。现金清收包括银企协议清收、诉讼清收、行使抵(质)押权变现清收、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清算清收等。

第四十五条 重组转化包括贷款重组与企业改制。根据公司贷款重组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不良担保贷款可进行重组。

凡在我公司有融资余额的客户,在实施改制前,公司均须将客户改制方案按规定报批。

第四十六条 以物抵债,即当债权到期、但债务人无法用货币偿还债务时,或债权虽未到期、但债务人已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或其他足以影响债务人按时足额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时,或当债务人完全丧失清偿能力,反担保人也无力以货币资金代为偿还债务时,经我公司与债务人、反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或经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债务人、反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作价抵偿我公司债权的行为。实施以物抵债应优先选择易保值、易变现的资产,尽快实现处臵回收入账,有效落实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第四十七条 削债型债务重组,即借款人发生财务困难、无力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经债权人与借款人、反担保人及其他还款义务人协商一致,在确保减免和重组后能如期偿还剩余债务的前提下,债权人通过对借款人减免部分本息,重新确定借款人、借款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品种、还款方式等的债务安排。

第四十八条 呆账核销,即对符合呆账认定条件的不良担保贷款本息债权,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批并使用相应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冲销的行为。呆账贷款核销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并提供符合核销认定条件的确凿证据。要严格执行呆账核销保密制度,对未依法终结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贷款继续追索。

第四十九条 转化及其他,处臵结果为不良担保贷款转出。主要包括客户偿还积欠本息带动剩余部分贷款本金形态上调等情况。

第五十条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可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处臵方式,加快处臵进度,降低处臵损失。在同等条件下,现金清偿优先于非现金清偿。

结合实际,在依法合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式的手段。采取创新方式处臵不良担保贷款的,须报公司审批。

第五十一条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过程中,对尽职调查、估值、与各相关方初步商后谈,能够明确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式、工作措施、实施计划及不良担保贷款本息预计损失情况的,应制定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批或实行备案管理。

第五十二条 处臵预案内容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生产经营、资产负债、我公司贷款及拨备计提、处臵方式选择和比较、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预计处臵损失(或债权清偿情况)等,重点说明处臵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五十三条 处臵预案制定。原则上,单客户不良担保贷款余额在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之间的,处臵预案由分管部门制定;客户不良担保贷款余额在300万余(含)以上的,处臵预案由公司制定。

对新发生的不良担保贷款,在交接完毕后应尽快制定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但因各种原因,暂不能制定较完善处臵预案的,应根据借款人及不良担保贷款实际制定相应的资产保全、风险防范措施和工作计划,及时向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十四条 处臵预案报批。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应通过不良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报批。

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对不良担保贷款处臵预案进行审核,逐户提交相关的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审议,并按规定权限审批。

第五十五条 处臵预案报备。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处臵预案审批权限实行报备制度:

(一)担保贷款客户已进入破产程序且不涉及破产重整、破产和解或贷款客户已经公司同意列入政策性破产名单的。

(二)我公司已同意客户贷款重组的。

(三)预计处臵预案实施后不良担保贷款本息无损失的。

(四)对已审批的处臵预案进行调整,调整后处臵预案优于原预案的。

(五)根据我公司诉讼案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诉讼清收且不涉及还款免息、以物抵债等处臵方式的。

第五十六条 处臵预案调整。对客户生产经营变化、处臵预案实施前提条件改变以及清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要适时调整处臵预案,并按规定报批或报备。

第五十七条 处臵预案实施。处臵预案批复后应尽快组织实施,建立项目小组,落实责任制度。

处臵预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以物抵债、还款免息、重组转化、呆账核销等具体业务的,要按该业务的审批权限和业务管理办法要求报批。

第五十八条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回收的款项,在优先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后应按照先本后息顺序据实入账,并进行相应会计核算。

对核销后尚具有追索权的呆账要及时转入“帐销案存资产”科目核算。第五十九条 案例分析。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信息,根据处臵金额、回收率、处臵方式不同,及时总结处臵经验,全面分析损失原因,揭示信贷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千万元以上不良担保贷款处臵完毕后,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清收处臵情况,形成具体案例分析报公司。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六十条 建立不良担保贷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不良担保贷款考核,重点考核整体不良担保贷款水平和不良担保贷款回收情况,以不良担保贷款率指标考核总体资产质量、以不良担保贷款现金清收率与拨备节约金额考核不良担保贷款回收水平、以不良担保贷款迁徙率考核风险结构状况、以担保拨备覆盖率考核风险抵补能力等;对担保质量劣变负有管理责任的客户经理,按照不良担保贷款管理责任认定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问责。

加大相关人员薪酬分配与不良担保贷款及其清收处臵的挂钩力度,对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的有功人员和部门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相应奖励。

第六十一条 实现不良担保贷款责任分析报告制度。不良担保贷款形成后向风险管理部门移交前,应由贷后管理部门编写不良担保贷款责任分析报告,对不良担保贷款形成的原因和责任人进行分析和报告,并将此分析报告作为移交要件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对于预计将形成重大损失或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贷款还应在报告中提出责任追究的初步方案,并同时移交内控合规部门进行处理。

第六十二条 实行不良担保贷款损失责任认定与追究制度。对已形成的担保损失,在申报呆账核销、抵债资产损失列支前,均须由计划财务部牵头,业务发展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参加进行不良担保贷款损失责任认定、经认定存在主观责任的,应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包括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总经理,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综合办公室负责按规定落实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

(一)风险管理部组织开展不良担保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应对担保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以及不良担保贷款清收处臵各环节进行合规检查和责任认定,包括对不良担保贷款责任分析报告进行再确认。

不良担保贷款处臵方案,由公司股东会进行责任认定。

(二)风险管理部门在审查呆账核销、抵债资产损失列支等业务时,须将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责任人处理相关文件作为审查内容之一。

第六十三条 实行不良担保贷款相关责任人登记查案制度。

建立不良担保贷款损失相关责任人汇总登记台账(包括责任人姓名、岗位及职务、违规违纪事实、所受处分等);综合办公室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不良担保贷款责任人的具体处理情况登记造册,留档备查。

第六十四条 监督检查。风险管理部要将不良担保贷款管理纳入内控检查范围,明确监督检查程序、环节和重点,根据不良担保贷款的风险状况及工作重点,牵头相关业务部室统筹安排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按照《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风险管理部门要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全公司不良担保贷款管理水平。

第六章 附 则

使用电脑的不良习惯与纠正办法 篇7

1 用力敲击键盘

人们在使用电脑键盘时, 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不同, 敲击键盘的力度也不相同。在心情激动或气愤时, 手指敲击键盘会用力过大、过猛。回车键通常是完成一件事情后要敲击的一个确认键, 有人出于一种胜利的兴奋感, 在敲击回车键时总是很用力。殊不知, 长此以往, 键盘由于受到非正常的振动, 其元器件可能受损, 最终导致报废。

纠正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大力地敲击键盘, 自觉爱护电脑。

2 键盘上放食物

这个习惯很普遍, 特别是入迷者更是把电脑台当成饭桌来使用。拆开键盘, 可以看到, 键盘里面不乏饭粒、饼干渣、头发等杂物, 难怪有人说:公用机房里的键盘比公厕还脏。要知道, 食物碎渣可能堵塞键盘上的电路, 从而造成输入困难。饮料对键盘的危害更严重, 若溅洒在键盘上, 即使是键盘侥幸没毁坏, 恐怕打起字来, 也是粘粘糊糊的, 那种感觉很不好。

纠正办法:避免把食物放在键盘上。即便是防水键盘, 也不是绝对防水。

3 光驱中长时间放置光碟

有些人总是喜欢把光碟, 特别是CD碟长时间放在光驱里, 其实这种习惯很不好。因为光驱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进行检测。尤其是刻录光驱, 总是在不断地检测光驱, 而高倍速光驱在工作时, 电动机及控制部件都会产生很高的热量, 热量不仅会影响部件的稳定性, 同时也会加速机械部件的磨损和激光头的老化。虽然现在已有几种方法能将光驱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但如果光驱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 那么, 即使再先进的技术, 也仍无法有效控制高温的产生。

纠正办法:尽量把光碟上的内容转到硬盘上来使用, 用虚拟光驱的形式管理好常用CD碟;游戏则尽量使用硬盘版的;对光碟版的游戏则可以在网上找到把光碟版转化为硬盘版的软件。

4 关机又马上重启

经常有人在关闭电脑后, 会突然想起有光碟没有拿出来, 或者还有某件事情没有完成等, 刚刚完成关机就又重新开机, 这样做对电脑危害极大。首先, 短时间频繁脉冲的电压冲击, 可能会损害电脑的集成电路。其次, 受到损害最大的是硬盘, 现在的机械硬盘都是高速硬盘, 从切断电源到盘片完全停止转动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盘片没有停转又重新开机, 就相当于让处在减速状态的硬盘重新加速。长此下去, 硬盘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

纠正办法:关机后有事情忘了做, 就放下它吧;若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必须过20 s以后, 最好等待1min以上再重新开机;在没有断开电源的时候按下热启动键。

5 打开机箱运行

打开机箱运行的习惯, 虽然能够使CPU散热快一些, 但代价是以牺牲其他配件的利益来实现的。打开了机箱盖, 机箱里的空气失去了前后对流, 将不再有空气流经过内存等配件, 机箱前面的光驱和硬盘等硬件失去了对流, 将会使位于其下部的电路板产生的热量流向变成向上升, 特别是刻录机, 温度会比平时高很多。此外, 暴露在外的电子元件还会产生危害健康的辐射。

纠正办法:尽量保持电脑的工作环境温度不要太高, 有条件的话, 可用专用风扇为机箱散热。

6 用手摸显示器屏幕

电脑在运行过程中, 元器件表面会聚集大量的静电电荷, 使用后用手去触摸显示器屏幕, 会发生剧烈的静电放电现象, 静电放电则可能会损害显示器。CRT的表面有防强光、防静电的AGAS涂层, 用手触摸会在上面留下手印, 同时, 手上的油脂还会破坏显示器表面的涂层。LCD显示器比CRT显示器要脆弱得多, 用手触摸会对保护层造成划伤, 损害显示器的液晶分子, 使得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纠正办法:在专门的音像店里买相应的清洗剂, 然后用眼镜布等柔软布料轻轻擦洗。

7 拿电脑主机垫脚

有的人在使用电脑时, 为图一时舒服, 把脚架在电脑主机上来垫脚。这样容易产生主机震动, 会使机械硬盘产生坏道, 时间长了, 硬盘可能报废, 电脑也将会遭到损坏。

纠正办法: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坚决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8 共用电源插座

电脑与电视机、电冰箱等其他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插座, 既容易使共用插座过载受损, 也容易产生接触不良。而且, 带有旋转电动机的家用电器运行时会产生尖峰、浪涌等现象, 损害电脑的供电电源, 使整个电脑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损坏。同时, 家用电器启动时, 会使电压的稳定性大为降低, 造成电脑系统重启或关机。

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篇8

关键词:官德;考核;评价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又要看德,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这个新要求,准确描述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而官德水平的好坏、高低与政权兴衰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到政府的效率,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执政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稳固。把抽象的道德因素引入公共管理之中,来研究如何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代表了公共行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西安市碑林区为例,结合前期开展的官德满意度问卷调查,就如何完善干部 “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期提出有建设性的操作意见。

1 碑林区近年来在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的有益探索

1.1细化考评标准,考德内容更具针对性

当前,领导干部在岗位上普遍具有职业上的政治性、权力上的公正性、社会上的示范性等突出特征,针对这一情况,碑林区明确了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四德”考评标准,将“四德”内容细化为4大类、12项指标和37个评价要素,让本身抽象化的“德”考变得具体明确、利于判断。同时,为避免参评人员因“顺向认可”的思维定式和“做老好人”心理,我们将“反向测评”体系纳入到考核评价中去,对干部工作作风浮躁、责任心差、办事拖拉等10项常发易见饱受诟病的问题列入干部测评的反向指标中,将所居住社区评价其经常与邻里发生矛盾冲突纠纷、不按照小区规定停车、违规养犬等一系列12个项目的不文明行为列入被考察对象的“生活圈”、“社交圈”等反向指标,使测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确保了“四德”考察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2 健全程序机制,考德方式更具操作性

一是“公示预告”。在被考察对象的单位和所居住的社区,提前张贴“四德”考察预告和民调公示函,并公布考察对象、方式及监督电话,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二是“公开述德”。在单位的民主测评大会上,要求干部进行公开述德,并将自身德的表现如实记入个人述职报告,同时,将述职述德报告张贴于干部所在单位和所居住社区。

三是“社区评价”。制定实施了《社区评价干部办法》,要求干部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所熟悉领域等认领一个有关社区的公益性岗位,该社区的党组织结合干部在公益性岗位上参与社区建设和有关公益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填写《领导干部社区表现反馈卡》,实行“一岗一卡”评议方式,并向区委组织部或考察组反馈。

四是“深入访调”。由组织部或考察组派专人深入被考察对象所居住的社区,通过走访座谈和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家庭、邻里进行了解,重点考察干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相关表现。

五是“量化分析”。以各类测评、谈话、联评和调查结果为依据,采取定量汇总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同等次形成干部“四德”考评结论。

1.3 强化结果运用,考德导向更具鲜明性

干部的选任和“四德”考评结果的结合,是碑林区干部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坚持“一个优先、两个不任”原则,认定“四德”的考察结果是干部选任的首要依据,即:优先提拔重用在干部“四德”评价中得分为优秀的考察对象;对在干部“四德”评价中得分“较差”票超过30%,或“一般”与“较差”票合计超过50%的,不予任用。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碑林区以“四德”考评结果为重要依据,提拔任用了86名有群众口碑、品德优良、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树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另一方面,碑林区将干部“四德”的考评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教育警示管理当中,“四德”的考评中发现一般问题的,由区委组织部以书面通报或口头谈话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干部并限期改正缺点、克服不足,切实加强干部的个人道德修养;对考评中群众反馈较差的干部,由组织、纪检等部门视情节给予诫勉谈话、函告提醒等处理。目前已进行诫勉谈话14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37%的受访者认为完善“四德”考察是“官德”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干部群众对碑林区“四德”考察工作的总体认可度较高,满意率达到91.74%。实践证明,“四德”考察的实施,真正把那些品德高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促进了选贤任能,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良好用人导向。同时,强化了干部自律意识,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干部“德”的考核评价问題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①考评指标还不够具体

虽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对干部德的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过于笼统、原则,没有细化的具体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中,标准感知过于抽象而导致具体工作不是很好操作,并且考核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特点、难以区分高低优劣,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从“官德建设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看,当问及干部德的考察的主要问题时,41.96%的调查对象认为最突出的是“标准模糊、要求过于笼统”。

②考察体系还不够完善

“德”的考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作,一个人的“德”好或者不好,不能仅凭其一朝一夕的举动,某人反映的一时一事的行为而草率定论。当前如何将有关干部的总体评价,即日常考察、提任期考察和年度考核的有机结合,而在最终的选拔任用阶段形成有效评价,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具体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传统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很难对干部的德作深入了解,而方式过于新颖、程序过于严谨,实施起来往往又费神费事。同时,考察中的评价标准里,是否根据考察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分类,是否对干部属性的共性个性进行判断,是否对干部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要求,在实践操作中,分歧也比较大。约有6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完善考察体系入手,使考德更易操作。

③考察结果运用还不够

从实际工作中的探索结果看,在目前干部德的考察中,尚有考核指标、考察方式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考察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考察结果很难充分运用,仅作参考,其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官德建设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看,39.28%的调查者认为考德的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到底将干部德的考察结果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约束性指标还是否定性指标,德的考察结果在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中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如何“重德”而又不“唯德”、考德结果是否随干部实绩一起公示等,都需要在下一步的探索中整体去把握。

2.2 原因分析

①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社会氛围并未完全形成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虽然碑林区从2010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干部“德”考察的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此项工作持观望和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占一定比例的调查者认为,开展干部“德”考察很好,也非常必要,但此项工作要真正搞好却很难。如在居住地社区对干部进行考察过程中,不少社区居民对考察对象不了解,有的即使知道也不想说、不愿说,对整个考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远远不够。从整个社会所反映出的具体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对干部德考察的探索实践也是态度并不统一明朗,质疑声此起彼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②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理论基础并未完全夯实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践一再证明,我们的工作只有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够有效探索、成功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某项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和行动指南,就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对科学的制度设计。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受到,此项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实践探索多,理论研究少,急于出成果,而少了思维理念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和长远考虑,加上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探索的实际效果。

③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德”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对具体从事考德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考察人员的能力、水平、爱好、思维方式、心理品质等又各不相同,对同一个人或事的评价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德的评价结果出现差异性。同时,受访者的思想也存在复杂性,有的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主动回避问题;有的怕影响同事关系,或是为了帮助“朋友”,而夸大成绩,隐瞒问题;有的出于嫉妒、报复心理或为了把考察对象推出本单位,不进行客观评价。以上各种原因,致使考察人员很多时候难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的德。

3 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思考

3.1 正向测评和反向调查相结合

在测评工作中,要求单位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通过概念化的转化,将有关“德”的一些抽象的评测项转化为可直接感知的具体指标,要求上述参评人员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的4 個档次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价。以上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导岗位和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实际情况,选出测评中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负面现象作基本评价指标,按照“群众意见大”、“社会有反映”、“无反映无意见”和“不了解”4 个档次从反面作出对干部“德”的评价(有86%的受访者认为,在考察中增加反向测评指标很有必要)。最后,若有被考察对象涉及到负面言行中的某一项,通过实地调查或谈话进一步了解证实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该干部的“德”这一项就不能为优。调查结束后,通过对反向调查结果和正向测评结果的逐一对比、相互印证等,对被考察对象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判。

3.2 重点解剖和事例印证相结合

在民主测评中已掌握的干部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干部群众反映集中、关注度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可通过个别谈话、民意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专项考察,考察时要注意与其岗位特点相结合,有所侧重,要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解剖,理清头绪、找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为减少考察失误,增强评价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干部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也要通过其工作、社交、生活等多个圈子进行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在其居住地和服务联系的社区、在其同事、邻居、亲属、朋友等处收集其典型事例,将有关资料、现象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看干部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圈内”、“圈外”一致,对干部“德”的表现给予充分实例印证,形成客观全面的定性结论。

3.3 点上和面上相结合

德的考察作为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点,必须与能、勤、绩、廉的考察全面融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增加述德的内容。要求在年终考核和提任考察中,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增加述德的内容,考察对象全面报告自身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改正和努力的方向。根据工作需要,述职述德可采取口头方式进行,也可采取书面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将德的考察结果同工作实绩一起公示。可尝试在工作一线公示政治品德、向服务对象公示职业道德、在生活社区公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将干部的德才表现晒出来,由大家来评判,表现好与坏、说的真与假,由干部群众说了算。

3.4 现实表现与过去成绩相结合

大部分的考察对象不仅仅只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对此类人员要实行延伸考察,不能只看在现在所在单位的一段时间的表现就轻易下结论,要通过对干部处事方式、成长轨迹等提取的要素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基本思想,联系过去的工作实绩综合分析。“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到被考察对象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追溯回访,原单位的同事群众此时应对其有冷静客观的心态且没有顾虑心理,再加上对前任和现任的比较,更加能够畅所欲言,得出的评价结论会更加公允。同时,深入被考察对象在前一岗位调离后的各类反映,与其在现岗位的德才表现可相互比较、互为印证,增强结论的准确性。

3.5 静态考核与动态考察相结合

要强化日常的静态监督,定期向考察干部的有关部门即纪检监察、检察院、公安、计生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公开的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选聘有关干部监督工作的监督员和网络舆情监督员,注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建立干部“德”档案,将日常收集整理到的有关干部德的情况特别是严重影响干部形象、影响正常履职、影响提拔任用的情况及时收录在案,作为干部德的定期考察、专项考察和综合评定的重要参考,在年终考核、总体评价时发挥重要作用。考察组在考察中要注重对个人事项报告、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征求意见、日常及关键时刻德的表现等情况的了解,把握干部的“四德”表现情况,并作出综合评价。

4 结语

上一篇: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下一篇:高校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