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历史教学(精选11篇)
论文关键词:创设情境历史课堂教学作用
论文摘要: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不可疏忽的环节。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到影响一堂课质量的高低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课堂教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增强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各个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反思。想想我们历史教学的日的是啥?它的功学价值又是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又不得不让我们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全面领会其精髓。然后围绕历史教学目标,创设最理想的教学情境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任务,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丰收!同时,我们要明确课程改革最终是发生在课堂上。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做文章,将真功夫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关注课堂教学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课堂是由一个又一个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的情节构成的,这些情节应该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个片断。在富有启发效果的教学方法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同时也使得三维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笔者就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这一话题略陈管见: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大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明白的道理吧!单从历史学科的内容来讲,它距我们多么的遥远,又多么的陌生哟!然而对一个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说,陌生的事物是如此的繁多:学科多了,学科的难度大了;同学多了,同学的情况复杂了;老师多_r,老师的要求高了;环境变了,适应性要增强了;自己长大了,心里也叛逆了等等。这些看似级别的升高,实则是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加之在一些地方中考时,历史学科遭遇尴尬(分值少或者不计入录取总分),一些人认为学不学好历史学科无关紧要,这无形中使孩子们学好历史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是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学好历史,让每一位学生走进历史的殿堂,感受历史的魅力!但在情境缺失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历史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而目出现的,不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是很不容易激活的。因为那么小的孩子认为那么古老的人物事物对他毫不沾边,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没有情境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求助外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说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学习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使每一位学生慢慢对历史感兴趣,慢慢爱上历史这门学科,如果你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说明你的教学是成功的!当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如设问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谜语情境法、音乐配合情境法、角色表演情境法、直观实物演示情境法、多媒体播放情境法等等。
2有利于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过去完成了的事,是不可更改的内容。教师如果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不进行情境化的教学,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就会显得很生硬。这样,掌握起来也较困难,更容易忘记。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即便是时间长了,也容易使学生因回忆起当时的情境。回忆起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准确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3有利于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的培养
《历史课标》的三大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所有人的`情感对人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人格的完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还反映的是积极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是指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设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情境是把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易理解的场景再现出来,而这些场景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历史学科的课堂情感的因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心及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点拔,使学生明白道理,从而受到情感意识的熏陶,也有意无意的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有利于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既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应用知识的条件及其变式,从一道题想到一类题,从一节内容想到一章内容,从一章内容想到一本书的内容,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入、实物、罔片、模等的充分利用来实现,尤其是微机软件进入了课堂,使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优先的可能。
笔者将结合一年来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 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为例浅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 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 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 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课例《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 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 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 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 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 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 学生不禁议论纷纷, 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 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 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 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 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 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 真正有效的创设历史情境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引入一段文字:富人说, 我把“全球化”穿在身上, 吃在口中, 坐在身下, 听在耳中, 敲在指上, 咱就是“全球化”的主人;穷人说“全球化”把我挂在空中, 踩在脚下……, 鄙人成了“全球化”的奴隶。看罢学生自然会思考这段话有没有道理, 其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由此顺畅的导入“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展望”一目。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思维本质。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 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 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挖掘出这些“热点”, 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 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 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 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 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 学生兴致勃勃, 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 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 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 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教学中, 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 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 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 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 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 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 他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地探究。
五、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 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终身发展为根本, 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 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 更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 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历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创设成功的情境提供了众多机会。
如讲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同学曾经去过某座城市, 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 因此我临时想到, 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常去温州, 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 赢得学生的热烈赞誉。事实上这个学生平时对历史并不感兴趣, 此次介绍后, 他每一节课都表现得十分活跃, 历史成绩也大幅度提高。由于受到他的感染和对成功情境的体验, 许多同学争抢着介绍城市变化, 加入到积极探究历史学科的行列中。
总之,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 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 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 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 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 科学地处理教材,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的使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 其条件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作为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功能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教师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高中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如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教师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教师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人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近些年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材料的选取来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涉及的角度更是五花八门。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历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校的教研课题“导学助练教学模式”的要求。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呢?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温故知新,问题导入
通过习题引入新课的学习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回顾了旧知又引入了新知,实现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比如,在教学《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慕尼黑会议的四国首脑图片。然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完后,我总结道:“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英法等国的目的是希望德国法西斯去进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那么,德国会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去做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也好了。
二、开门见山,揭示历史事件的主题
这是指教师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把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先给学生讲“戊戌六君子”的故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等于1898年9月28日惨遭杀害。学生听了“戊戌六君子”的故事以后,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害“戊戌六君子”呢?这个事件是不是与戊戌变法有关呢?这样的情境创设,直奔主题,立即引起了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三、歌曲入境,制造激情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歌曲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教学《巴黎公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国际歌》,让学生在悠扬而激昂的歌声中体会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和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然后,教师再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地记住《国际歌》与巴黎公社之间的关系。
四、视频入课,重现历史
播放历史事件的视频素材,重现历史事件,是历史课情境创设的良好手段。学生观看视频,可以对历史事件更加深刻地理解,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新知。如教学《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视频《苏军攻克柏林》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并让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自由发言谈谈看到了什么,得到哪些认识、启示等。最后,教师总结:二战使德国和日本也遭到了沉重打击,在这样的战争造成的废墟上想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设计历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所以对历史史实的再现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比如在“西安事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的素材,编排成小话剧,重现历史。学生通过观看话剧,很容易就明白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的精神。
当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历史课的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贴近历史事件,要少而精,这就会为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真正实现导学助练的目的,从而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一、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兴趣小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现象,进一步分析现象原因,从而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我的魔术表演:(1)拿一张白纸,让大家观察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在白纸上喷一种“水”,纸上立即显示出“化学真奇妙”这几个字.(事先用酚酞在纸书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用碱液喷.)(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看了我的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极点,从学生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我说“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2.创设探究性实验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①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②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③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用家庭小实验情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碳酸钙的性质之前,我事先布置回家作业,《化学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家庭实验观察: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的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他们查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教师,再次做实验等,不断寻找答案.二、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消耗大量能量,经济成本高)、氢气的存放(常温下是气体,所占体积非常大)、氢气的泄漏(氢气以液态存放时极容易飘散出来)、氢气的爆炸(爆炸极限大,易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三、利用新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拓展视野,创设情境
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科学探究的历史,化学史料十分丰富,在化学教育中充分应用化学史料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形成结论的能力以及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基本要素,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两册书中共有六处科学史话,有33处拓展视野,这是老教材所没有的.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讲到空气中氧气的测定这节内容时,直接让学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很困难,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或者补发一些关于拉瓦锡的科学事迹的材料,然后介绍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及实验过程和实验精神.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得到启发,而且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参考文献:
[1] 杨丽君,李德良.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2).[2] 毛新勇.情景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3]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外国教育资料,1998-3-5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课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基础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都要讲究科学、适宜、合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既要注重学科特点,又要兼顾学科整合以及学科之间可以资源共享[1]。也有学者认为创设情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
一、从日常生活中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感同身受,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在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不同选官制度的影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老师呢最近比较忙,想请一个保姆帮我打理一下家务。当然了,我肯定想请一个好一点的保姆,比如说饭菜要烧的好吃,东西要收拾得整齐。我这现在就有几个保姆的资料,大家帮老师看一下,看究竟怎样才能选一个让老师满意的保姆:
(1)王姐,理由:她母亲做过保姆而且做的不错;
(2)李姐,理由:家政公司说她做得不错;
(3)吴姐,理由:参加过保姆培训考核,考核优秀。
由于笔者是在省会城市的中学教学,所以这些学生对于家政、保姆这些概念都非常熟悉。所以学生们很快就讨论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选择考核优秀的保姆。在此基础上,笔者很容易就引导学生理解了科举制产生的原因:从大家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考试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公平,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二、从历史材料中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便于学生认识历史,而历史这门学科的基础在于其(对)真实性(的追求)。因此,创设情境必须符合历史真实,绝对不能胡乱编造。笔者尤其反对那些所谓的虚拟情境,其实质是或者因为懒或者因为无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史料,于是只好去编造一些伪史料,然后美其名曰“虚拟情境”。事实上,只要用心去发掘,总是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史料来创设情境的。比如笔者在上《新文化运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纸,在纸上抄写笔者所拟的班规:
(1)对于老师的任何要求,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有违反,任由老师打骂。
(2)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做任何事情,如有违反,任由老师打骂。
(3)如果有问题要问老师,必须跪着提问,如有违反,任由老师打骂。
(4)以上规定只适用于男生,因为只有男生才有权利读书,女生必须滚出教室。
结果这一规定引发了学生极大的不满,纷纷表示抗议,甚至有学生表示要揍笔者一顿。笔者见学生反应如此激烈,知道这个情境创设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告诉学生这些规定恰恰是封建(帝制)社会的规则(这时课件出示材料)。
材料:
各宜遵承师训,循规蹈矩……违者痛治。
每日诵授书史,并在师前立听讲解。其有疑问,必须跪听。
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地面充军。
今后诸生止许本堂讲明肄业……毋得到于别堂……违者……严加治罪。
———摘自明代国子监监规
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同样的规则,你们会激烈反对,而当时的古人却坦然接受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笔者总结,这是因为前人与后人所接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差异所致。这种差异越大,所引起的冲突和斗争也就越激烈。在100年前的中国,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由此自然而然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在这里,笔者所创设的情境就是设计一个班规,然而班规的内容并不是笔者胡编乱造,而是根据明代国子监监规拟定的,事实上不过是对监规的翻译(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古文底子比较差,所以没有直接呈现古文)。也正因为这一情境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所以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古人不反对这样的规定而今人会强烈反对呢?
三、从现实需要中创设情境要
学习历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更好地认识现在。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就必须考虑它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情境的作用。比如笔者在上《辛亥革命》这一课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
有一天,孙中山要出席一个会议,因路途不远,便徒步前往,但到了会场大门口,却被警卫人员拦住说:“今天孙大总统要来这里演讲,闲杂人严禁入内。”孙中山笑着说:“孙大总统不也是一个普通人吗?他只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公仆而已。”说着便拿出名片,点头微笑着走进会场。
又一天,一位80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赶到南京要瞻仰大总统风采。这个老人一进孙中山的办公室就行起拜见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见状赶紧扶起老人,告诉他:“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答:“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队伍里去,和人民一样。”这位老人回去后兴奋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感受到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与晚清政府(在内的专制王朝)的不同,体会到了辛亥革命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之一就是追求民主。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是民主。
总之,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和理解历史学习的过程,揭示历史的本质与规律,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当前社会,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进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历史学习效率。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的,创设出来的情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历史教学。
一、创设历史情境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一,形式上的新异性。当情境在学生眼前展现时,就成为学生感知的刺激物。但呆板的、常见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不能引起注意,大脑皮层就兴奋不起来,抑制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因此,所设置的情境,要考虑到它形式上的新异性,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感受情境,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热情。
第二,内容上的实践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在创设历史情境时,不但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展示教学中直观的东西,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而且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去质疑,然后去探索求知。在“激励”和“调动”过程中去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及整体素质。所以,情境教学十分注重内容上的实践性。
第三,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既然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手段,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
二、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
1.利用图片、模型等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连续性、戏剧性的特点。过去的历史离我们很远。所以,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借助直观教具,再现历史现象,展示历史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运用现代技术语言创设历史情境
投影、录像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不仅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大大便利了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一段音乐、一段录像都能够使学生重温历史场景和情境,把学生真实地推到遥远的古代、近代和当代。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与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红军长征》一课时,我将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动态镜头替代了教材中静态的油画、版画并配以《过雪山草地》《飞越大渡河》的歌曲。气势磅礴、高亢雄壮的歌声与画面交融在一起,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听感知,学生不仅领悟到红军长征是一次艰苦的历程,同时感受到“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情怀。很多学生感慨到: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在敌兵密集火力、严密封锁的情况下,越过13条光溜溜的铁链,仅用了两个小时,飞夺了泸定桥,太不可思议了!难怪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用情绪感染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以上所创设的情境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与教师语言、情绪相结合,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语言这种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的效益。“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当情境在学生面前展现时,如果缺乏教师语言的调节支配,学生往往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忽视了对整个情境的感受。这样,就难以获得确切的丰满的感性认识,更不易激起与教材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
教师的情绪同样也能创设情境。试想,教师无论讲述法西斯势力惨绝人寰的掠夺侵略还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带着麻木的表情与呆板平淡干瘪的语调去讲述,怎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虽不具备“京中善口技者”凭借“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使观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本领,但我们可以用丰富的知识、饱满的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情绪、声音,而且仿佛看到了画面。
4.广泛利用社会媒介,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不但要在课堂上做文章,而且要走出去,通过历史讲座、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古墓、石碑、历史博物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重温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原因,加之本身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不能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确实有效的措施,则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厌倦的所在。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是我们教师必要的教学手段。的确,对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情境创设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谈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优化教学效率的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激起学生情感
课堂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的语言更是最富魅力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生动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氛围中,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必须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巧妙借助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意象,吸引学生自然沉浸在课文的情感氛围中去感知文本、体会文本。同时,教师要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诠释课文、解读课文,实现以情传情、以情染情。唯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全情投入,才会吸引学生动情。如教学《陈毅探母》《朱德的扁担》《司马光》等课文时,学生对陈毅、朱德、司马光等历史著名人物缺乏了解,不能形成感性认识,自然也就很难相通相融。课前,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了他们的伟大品格,让学生深刻感受了这些人物的伟大之处,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前先奠定了浓厚的情感基础,他们自然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营造优美的图片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直观优美的图片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可以迅速锁定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许多色彩鲜丽、学生喜闻乐见的插图,每一幅插图都浓缩了课文的精髓,可谓图文并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这些插图或制作一些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可引发学生展开无限的遐想、触景生情。此时,如果我们教师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生必然会被带进神秘而又充满奇妙之美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将教材中优美的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画卷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景,不仅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助推了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再如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课文中的插图即对应着识字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利用这些图片对生字进行说明,利用图片将学生引入与之对应的情境之中,再反过来由文字去理解图画,感受图片的意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轻松积累了语言,还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心灵得以美的熏陶。
三、巧用丰富的表演情境,牵引学生参与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表现,他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毫无顾忌,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孩子们玩的天堂,寓教于乐,既让他们获取知识,更体会快乐。特别是低年级课本中有很多学生喜爱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入角色之中,领会角色的内心,从而轻松理解课文。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我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让几个小同学饰演森林中的小动物,学生表演的煞有介事,有板有眼,表演者演得认真,小观众看得投入,课堂俨然成了学生的游乐场,充满了欢笑。不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更让学生收获了不一样的体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有些课文也可通过教师的扮演,吸引学生悉心体会课文,促使他们去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瓶口很小的瓶子,在里面装了少量的水,又准备了一些小石子,将手当做乌鸦的嘴。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讲述创设的情境中,轻松理解了乌鸦喝水的过程,而且还对课文中“渐渐”“一个一个”等词语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借助奇妙的多媒体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更感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一改传统课堂中依靠教师的语言、教具创设情境的局限,它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轻松突破时空界限,将生动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吸引低年级小朋友们的注意,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多姿、栩栩如生。如教学一年级《识字6》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了江南、塞北、高原、海岛四地美丽风光的展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通过展板出示给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将学习任务置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心依赖,更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深化了对字词的认识和识记。
总之,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语文课堂中,促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广大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小朋友的喜好与心理特点,创设贴近他们喜好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投身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以情激学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使得历史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但会使历史教学的特点无法彰显,还会使学生迷失在枯燥的历史事件之中,使其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为了生动地展现这些历史事件,创设一定的场景是必不可少的,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成为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鸦片战争》应用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教学目标,将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中所描述的场景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场景中自主地感知这些历史事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一般会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一、寻找教材中的资源创设情境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离开教材,其教学活动将无以为继。这就跟我国教育名师钱梦龙所说的那样:“这法,那法,不钻研教材就是无法。”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出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入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此注意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依据的,需要从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等,根据教学所需,选择能调动其课堂参与自主性的方法。
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对教材中已有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经过”在我们所使用的岳麓版教材中并未提及。但是,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材中所呈现的两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图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画面,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战地记者,站在“真实的”战场上对这两次鸦片战争的场面进行简要的报道。如此,以教材中已有的图画为落脚点,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可以调动起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经验,对其畅所欲言,在角色扮演中将鸦片战争的经过自主地总结出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历史又为其具有过去时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是无法将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的,此时只有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⒆约鹤魑?历史事件的主角或者参与者,站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下,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此在最接近历史事件面目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我在组织《鸦片战争》这一内容导入活动的时候,会直接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跟随着鸦片战争的发展进程,伴随着讲解员对其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与之有关的历史画面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站在这生动的画面之前,模仿博物馆讲解员对所呈现的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或讲解,如此,使学生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理性地对鸦片战争进行分析,为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借助实践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兴趣。
三、应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
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大都是对历史事件的抽象描述,对于生活经验和历史学习经验有限的高中生来说,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加之,历史事件大都是过去的事件,对于当时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依靠教师的知识讲述或者事件的描述来了解某一历史事件。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除却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有所认识,但其学习结果只是局限在认识层面上,无法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识记教师所讲述的极具结论性的历史内容,借此应付考试。史料作为历史的源头,其在历史教学活动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历史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学习氛围,使其在历史真实感增加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我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对此,我会借助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的“清军与英军的枪支对比表”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中的某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史料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客观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客观的数据对比下,并结合所学到的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来自主地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此,不仅可以使学生被历史的氛围所包围,还可以使其在自主总结中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回放历史,展现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具有集动画、色彩、声音于一体的优势,它能把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表内容的文字与表动态的图形、声音结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地再现历史内容。例如,教学“七七事变”时,我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卢沟桥之歌》的DV视频,当悲壮苍凉的歌声萦绕在教室时,学生已“不觉转入此中来”。课未始,情已生。课堂展开后,我又通过多媒体视频点播电视频道,剪辑“卢沟桥事变”影片和历史资料片断进行播放,激发了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网络资源,激情语言,渲染气氛
教师根据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实,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和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我播放《甲午战争》影像资料,同时用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遭受空前的劫掠。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今天就让我们重温这段悲壮的历史,从这浸满血泪的国耻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境在语中,影像、语言渲染气氛,学生的思维也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
收集资料,追寻历史,亲近生活
历史教学要求我们,还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例如,在教学发明大王爱迪生时,我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爱迪生学过母鸡孵蛋……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了解了一个平凡、生动的爱迪生。这样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亲近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榜样。
动手操作,反思历史,通古知今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仅靠倾听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讲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观看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的叫喊等画面,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就战争胜利的话题展开互动讨论。然后,我将日本政府篡改教科书事件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日本教科书上的错误观点,还原历史的真相,这使学生经历了“质疑—反思—交流—总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视、听、触有机结合,体验历史,自我生成
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的经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呈现,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生成。在教学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出各路红军的长征路径,并对重大事件配以历史图片、文字讲解、视频片断等,还设计了“重走长征路”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计算机上模拟红军跨天堑、爬雪山、过草地、渡大河的万里征程。
【情境创设在历史教学】推荐阅读:
导学助练教学模式下的历史情境创设07-23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06-03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06-28
创设情境教学心得体会05-30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06-01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07-04
初中教学中情境创设探索论文06-09
小学科学教学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论文06-2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体会07-03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