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农业谚语(精选10篇)
1. 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
2. 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3. 榆挂弥置蕖S芮?模?趾焓怼?
4. 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5. 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6. 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7.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8. 桃树开花,地里种瓜。
9. 桃花落地,豆子落泥。
10. 犁花香,早下秧。
11. 揪花开,谷出来。 揪花开,麻出来。
12. 七里花香,回家撒秧。
13. 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14. 柿芽发,种棉花。
15. 麦扬花,排黄瓜。
16. 秧摆风,种花生。
17. 竹笋秤杆长,孵蚕勿问娘。
18. 四月八,苋莱掐,四乡人家把秧插。
19. 四月南风大麦黄,才了蚕桑又插秧。
20. 荷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21. 荷花菡,犁耙乱;荷花开,秧正栽。
22. 菊花黄,种麦忙。
23. 椹子黑,割大麦。
24. 麦黄杏子,豆黄蟹子。
25. 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26. 木瓜开花种小豆,小豆开花收木瓜。
27. 高粱熟,收稻谷。
28. 以指示动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29. 布谷布谷,赶快种谷。
30. 斑鸠咕咕,该种秫秫。
31. 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32.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33.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34. 青蛙打鼓,豆子入土。
35. 蚕做茧,快插秧。
36. 蚕老棋子黑,准备割大麦。
37. 蚊子见血,麦子见铁。
38.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39.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喊,种豆晚。
40. 蚱蝉呼,荔枝熟。
41. 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42. 燕子来,种苋菜。
43. 小燕来,摧撒秧,小燕去,米汤香。
44. 小燕来,抽蒜薹;大雁来,拔棉柴。
45. 大雁来,种小麦。
46. 哈气种麦,不要人说。
47. 嘴哈气,麦下地。
48. 肥料与农业 肥料建设
49.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50. 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
51. 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52.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53.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54.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55. 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56.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57.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58. 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
59. 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
60. 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
61. 种田粪肥多,谷子箩搭箩。
62. 水多成河,粪多成禾。
63. 人凭饭食长,地凭粪打粮。
64. 人靠饭养,地凭粪壮。
65. 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66. 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67. 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68. 人补桂圆和蜜枣,地补河泥和粪草。
69. 地靠人来养,苗靠粪来长。
70. 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望好靠肥多。
71. 鱼靠水活,苗靠粪长。
72. 油足灯才亮,肥足禾才壮。
73. 灯里有油多发光,地里有粪多打粮。
74. 柴多火焰高,粪足禾苗好。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我国的谚语源远流长, 根据《古谣谚·凡例》记载:“谣谚之兴, 其始止发乎语言, 未著于文字。”[1]说明谚语在文字产生之前早就已经存在了, 是在有了文字之后, 才被记录了下来。
中国与日本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相近相连。日语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谚语, 其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日两国都属于“儒教文化圈”,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入日本的儒教构成了大化改新以后贯穿日本律令的道德要素。在日本律令的法学说中, 有“妇人以夫为天”、“夫乃妻之天”的内容。这些内容显然与中国儒教男尊女卑的思想一脉相承。[2]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在日本谚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在中日历史发展过程中, 古代女性以其独特的性别角色,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持续不断地受到限制、约束, 经受过神权、皇权、夫权的种种压迫。在神权方面女人被视为“污秽之物”。如民间流传的谚语:“女人上船船就翻。”在皇权方面女人被视为“祸水”, 如“美色从来是祸胎”。在夫权方面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 女性天生就应温柔, 女性的社会角色就是贤妻良母,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中日古代就有所谓的“男女有别”、“夫为妻纲”、“三从四德”。因此, 通过对这些与女性有关的谚语的剖析,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中日传统女性文化的特点。
2. 中日传统谚语中的女性文化观
2.1 中日传统女性形象之美观
美丽的女人是首诗, 也是一幅画, 是宇宙间灵秀之气的凝聚, 更是上帝的杰作。只要我们翻查古往今来的文献资料就不难发现,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中国传统美女的标准是:饱满的瓜子脸, 眉毛细长如弯弯的新月, 四肢和手指纤巧, 皮肤细腻, 白里泛红。
汉谚中有不少谚语描写了女性的天生丽质和略加修饰后的脱俗之美: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燕赵妇人美如玉。”
“黑大的眼睛, 显出姑娘的俊美。”
“花为肠肚, 雪作肌肤。”
“少女要有百灵的歌声。”, 等等。
与汉语一样, 日语中也存在许多描写外貌美的谚语。日本传统美女的标准是:瓜子脸、白皮肤、泛着淡淡粉红的脸颊、高挺的鼻子, 娇小的嘴巴生动而富有活力, 两排整齐而洁白的皓齿时隐时现。从下列谚语中能得到体现:
“一瓜実に二丸顔。” (头等瓜子脸, 二等圆胖脸。) 即女性的脸型最好是瓜子脸, 中间高出, 略呈细长型, 其次是圆脸。
“米の飯と女は白いほどよい。” (女人皮肤越白越好。) 女人即使相貌有很多缺点, 如果皮肤白也可弥补这些缺点。类似的谚语有“色の白いは七難隠す” (一白遮百丑) 等。
在女性面部美的全部特征中, 眼睛最受重视。“女の目には鈴を張れ” (女人的眼睛装上铜铃) 。说的是女人的眼睛要像铃铛那样大才好。在日本的江户时代, 认为女人作为美人的标准就是大眼睛。也许因为“大眼睛”的日本女性太少, 所以日本对于女性的眼睛特别看重。
当然, 漂亮的脸蛋, 迷人的身材绝不是女人全部的美, 还应有女性的底蕴。所谓的底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要求女性必须有细腻的情感、温柔的言行, 这就是女性的内在美。如:
“功名出于闺阁。”
“家有贤妻, 男人不做横事。”
“与其择漂亮的脸, 不如择善良的心。”
“一个美丽的姑娘只能悦目, 一个高尚的姑娘能够贴心。”
“美名胜过美貌。”
日本人不但注重女性的外貌举止, 更注重的是女性的内涵。因为外在的美丽会像雨后的彩虹一样转瞬即逝。请看下列日谚:
“男は度胸女は愛嬌。” (男子要勇敢, 女子要温柔。)
“女は人間を左右にせよ” (女人对谁都应该和蔼。)
“見目より心。” (容貌美不如心灵美) , 与容貌漂亮相比, 心灵美更为可贵。
说明了女性的内在美较之外在美更胜一筹。
2.2 中日传统女性社会地位观
被人们普遍尊崇、认同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近则不逊, 远则怨。”《论语·阳货》他首先把女子与小人并列在一起, 就是对妇女严重的歧视, 孔子的这句话, 千百年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孟子道:“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汝家,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儒家思想终于成为了“儒教”, 统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而“儒教”的两位教主“圣人”都这么看待女性, 使得几千年来女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男子中心成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特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女子受到更多的压迫。她们不仅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而且她们的地位低下, 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 女主内, 社会上没有她们的舞台, 外面是男人们的天地。中国鲜活的几千年的历史中, 男人命是个宝, 男人不管他多大的错都可以原谅, 女人犯一点小错就会送命, 相差极其悬殊。就算是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也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传统观念认为天下应该是男人的。中日两国,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偏见是长期存在的, 长久以来, 女性在社会所处的不平等的卑下地位, 造成了语言上对女性的歧视。在中日谚语里反映传统社会里男女不平等, 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现象很多, 我们先看汉谚:
“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 任我骑来任我打。”
“女人头发长, 见识短。”
“臣为君死, 妻为夫亡。”
“贤妻唤回迷路郎。”
“尽孝兼慈, 不特助夫还旺子。”
“妇人声满四邻, 不恶也是神。
再看看日语部分。
日语中, 丈夫通常将自己的妻子叫做“愚妇”、“家内”、“拙荆”“女房”等。相反, 妻子却称呼丈夫为“主人”, 男尊女卑由此可见一斑。“家内”、“女房”显然是限定了女人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家里, “愚妇”、“拙荆”则说明了女人经济地位的低下。
我们考察以下日语中的诸多谚语, 就可发现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中, 男性处于主导地位, 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如:
“夫に付くが女の道。” (女子从夫是正道。)
“女子は五障三従あり。” (女子有三从四德。)
“女に七去あり。” (妇有七去, 指丈夫休妻的7种理由, 如“淫去”“妒去”等。)
“鬼と女は人に見えぬが良き。” (女人和魔鬼还是待在家里不见人好。)
“女子の横座は百になってもない。” (女子百岁不能坐上座。)
2.3 中日传统女性婚姻嫁娶观
婚姻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中国传统婚姻是以两性相爱而结合的, 女人没有选择对象的自主权。“三从”是封建社会女子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当时社会女性婚姻观的真实写照。这方面的谚语有:
“全凭父母一句话, 屎壳郎、癞蛤蟆也得嫁。”
“鲜花插在牛粪上, 巧妻常伴拙夫眠。”
“嫁出门的女, 泼出门的水。”
“不打老婆非好汉。”
“挨打受骂休烦恼, 受些气儿灾祸少。”
“三年不知公婆意, 十年摸不着丈夫心。”
传统文化把情爱、性爱视为恶的人性, 中国古代的婚恋史, 实际上就是男人不断出去风流快活, 统治阶级通过三妻六妾满足自己的性爱欲望, 普通人无妾无妓, 其性爱表现往往采取犯禁方式——偷情。女人以色事夫, 一旦人老珠黄, 则“门庭冷落马鞍稀”, 便遭冷落遗弃。谚语中有许多血泪控诉:
“妻不如妾, 妾不如婢。”
“婢不如妓, 妓不如偷。”
“自古红颜多薄命, 人老珠黄不值钱。”
“红颜多薄命, 知心不遇。”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情恋落花。”
旧时的日本妇女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忍辱负重, 毕恭毕敬的贤妻良母形象。传统的婚姻认为: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在婚姻生活中妻子依附丈夫生存, 而且, 妻子应当像家奴一样忠贞地服侍丈夫, 顺从丈夫。婚后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 女主内”。这和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夫为妻纲”一脉相承。请看日谚例子:
“一女両家の茶を喫せず。” (忠臣不事二主, 好女不嫁二夫。)
“男は松、女は藤。” (男人是松, 女人是藤。)
“妻は夫の譜代の臣。” (妻子是丈夫永世的臣民。)
“亭主の好きな赤烏帽子。” (丈夫放屁也说香。)
“主人と病気は勝てぬ。” (夫命不可违。)
尽管女性处于从属地位, 得不到公正待遇, 甚至遭到鄙视。但是一个忠诚、贤惠和能干的女人, 能使丈夫事业有成, 儿女健康成长;而一个“坏女人”或不称职的妻子, 会不经意地毀了丈夫的事业甚至江山社稷, 毀了子女的前途, 毀了家庭的平安与幸福。因此, 要结婚成家, 选择一个贤惠善良的女性做妻子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谚语中有不少描述女性职责的:
“妻贤夫祸少。”
“男立外, 女立内。”
“姑娘讲绣花, 秀才讲文章, 农民讲种地, 渔民讲海洋。”
“男勤耕, 女勤织, 丰衣又足食。”
“女人爱针线, 男人爱镢头。”
“好小子进了书房, 好闺女进了绣房。”
日语也毫不逊色, 比如:
“家に無くてならぬものは上がり框と女房。” (无妻不成家。)
“女房は家の大黒柱。” (老婆是家里的顶梁柱。)
“女と俎板は無ければかなわぬ。” (家无女人不行。)
“男は妻から。” (妻贤夫达, 妻愚夫穷。)
“悪妻を持った男はこの世ながらの地獄。” (娶了坏老婆, 如同下地狱。)
“悪妻は一生の不作。” (娶了坏老婆, 倒霉一辈子。)
“鍋釜売っても良い格もらえ。” (砸锅卖铁娶贤妻。)
以上谚语说明了在家庭生活方面女性的重要价值和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中日传统女性被视为“红颜祸水”观
杜甫的诗《暮秋忆枉裴道州手札》:“忆子初尉永嘉去, 红颜白面花映肉。”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是指美丽女子的容颜, 后来逐渐演变成美丽女子之代称。《辞海》里给“祸水”下的定义是“祸人败事的女子”。“红颜祸水”是自古就有的一种说法, 大致是指美女会耽误国家大事的意思。
在旧中国, 女人就像男人的一件衣服, 想穿就穿, 想丢就丢。同样, 也像一件风屏, 专为男人遮掩住他们的缺陷。又像一只替罪羊, 男人所有的过错都由女人一并承担。传统的中日两国社会都认为女性是罪恶的化身, 成为社会所责骂、唾弃的对象。因此, 中日谚语中有很多谚语把女人描绘成一个难以相处、危险、惹是生非的幕后祸首或罪魁祸首。
“美色从来是祸胎。”
“女人上屋屋要塌, 女人下船船要翻。”
“女人当家, 房倒屋塌。”
“天下最毒妇人心。”
“养男不养女, 养女要受苦。”
“养儿防老, 养女赔钱。”
“郎才女貌, 癞汉配丑妻。”
请看日语部分:
“女の笑窪には城を傾く。” (女人的笑涡可倾城。)
“女は乱の基。” (女人是动乱之源。)
“女の情けに蛇が住む。” (最毒莫过妇人心。)
“大蛇を見るとも女を見るな。” (宁见大蛇勿见女子。)
“酒と女は敵なり。” (酒与女子是大敌。)
以上谚语深刻地揭露了过去的女子地位低下, 深受歧视的社会现象。
3. 中日传统女性谚语男尊女卑的形成原因
原因一:从历史根源看, 男尊女卑最初是由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与畜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 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 强而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转移到男子身上, 于是体力较强的男子便在经济生活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以男子为核心的大家族家长制便应运而生, 男性家长与丈夫居于统治地位的父系氏族公社也逐步形成。男女地位的转变, 导致了婚姻形式的变化, 从“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的记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女性的权利、尊严、人格逐渐被抹杀, 最终成为男性社会的附庸和工具。
原因二:从文化方面看, 历史上儒学曾经跨山、渡海、南下, 流传到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乃至南洋群岛一带, 东亚各国在古代都崇尚过儒学, 儒学作为各国共同的文化传统曾经以各种不同的渠道普遍地影响到东亚、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结构、教育制度、家庭组织等, 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思想为特征的“儒教文化圈”。儒教思想统治中国两千五百年, 日本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所提倡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乃至东南亚各国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谚语“女に七去あり。” (女子七去) 认为女子结婚后, 若有不顺从父母、不育、多嘴多舌、偷窃、淫乱、嫉妒、不治之病等七种情况, 就应该被丈夫休掉。这一做法甚至成为古代日本的律令, 而得以在日本社会中宣扬儒家的妇道精神, 进一步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言行。[3]
4. 结语
谚语是文化观念的产物, 反映了人类文化、生活习俗, 而人类文化中包含女性的文化。在众多谚语中, 有相当一部分都与女性有关, 因此中日谚语中也就自然而然有了有关女性的一部分。男人和女人构成了这个世界, 但是千百年来这个世界的主宰一直是男人。中日两国传统家庭都是实行家长制、大家族制的。在家庭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家长为主, 夫妻关系是一种主从关系。社会对夫妻角色所确立的规范以“三从四德”为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日两国出现了有关反映传统女性观念中所包含的蔑视贬低等思想观念的谚语极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七去之恶”、“女子无才便是德”, 等等。这是中日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我们要冷静分析, 有许多精华的地方值得发扬, 比如“家有贤妻, 男人不做横事”、“与其择漂亮的脸, 不如择善良的心”、“見目より心” (容貌美不如心灵美) 。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 谚语中体现出了人们新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我国, 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反映此种变化的谚语诸如“ (婚姻) 爹娘做主, 一辈子受苦”、“强扭的瓜不甜, 包办的婚姻不美满”、“时代不同了, 男女都一样”, 等等。当今日本社会传统的婚姻观也在弱化, 结婚观的多样化呈现发展趋势。日本年轻女性在择偶时虽不能完全摆脱现实、功利的影响, 但追求个人幸福,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仍然是大多数日本女性的婚姻模式。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成为日本年轻女性的主要结婚动机, “男は度胸、女は愛嬌” (男子要有胆量, 女子要有魅力) 。语言是有时代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旧的被淘汰、新的会出现, 因此新的女性形象必将用新的谚语来描述。
摘要:谚语是民间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文章从谚语入手, 分析了中日两国传统的女性文化观: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审美观念;三从四德的婚姻家庭观念等, 总的特点是男尊女卑。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对中日女性传统谚语的比较, 能更清楚地了解中日女性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关键词:中日传统谚语,女性文化,儒家思想
参考文献
[1]杜文澜.古谣谚[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8:6.
[2]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133-136.
在河南省新乡市东部,有一块神奇的地方,它正迎着一股强劲的春潮涌现出许多迷人景观:一条条水泥路横亘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排排日光大棚连绵成片、一望无际,一栋栋居民楼鳞次栉比,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星罗棋布,一行行垂柳飘洒成荫,一片片苍松吐翠、桃花飘香……这就是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
唐庄镇地处卫辉市西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三分之一,总人口4.1万人,耕地5.8万亩。1987年吴金印担任唐庄镇党委书记,当时唐庄经济发展滞后,全乡财政收入仅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山区的7个村不少农民住在窑洞内,靠救济维持生计,其他地方的农民大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吴金印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这一符合唐庄实际的发展思路。西部山区7个村,靠山吃山,在石头上做文章。镇政府先投资建石材厂,购设备租赁给村里,进行示范引导,尝到甜头的农民和村集体,纷纷投资建石碴厂。全镇100多个石碴厂,每天生产石子3万立方米、产值60万元,石碴运输车辆3000多辆、每天产值近30万元,两项之和年总产值达2.7亿元。东部7个村地处平原,土质好,邻近卫辉市,交通条件好,利于市场运作。吴金印带领群众建大棚,种反季节蔬菜。目前,东部农村户均大棚一至两个,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北部地处丘陵的7个村庄,干旱地薄,只能种植耐旱作物,林果树木最耐旱,而且效益高。全镇建成了万亩桃园、苹果园,现在果树都进入盛果期,每亩果园收入达3000多元。南部低洼地适宜发展粮食和养殖业,他们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经济的发展为村庄改造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2001年开始,每年唐庄新建楼房2000多户,建新房户均投资在5万元以上。村集体为村庄改造修成了水泥硬化路。目前,全镇34个行政村,9800户已按规划建设农民新居8300余户。代庄等近20个村的新村规划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村还新建了二层以上的村委办公大楼、迎宾牌坊,并进行了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官庄村、郭全屯村投资4万元新建了标准化篮球场地,代庄、唐庄村投资30多万元建成群众休闲活动广场。
不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山区薄地怎么办?吴金印经过深思熟虑,大胆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思路。对山区薄地进行综合整治,按照生态建设为首、以林为主、以山为景的规划,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修建了集林果、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农业六位一体的西山生态旅游园。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暨冠军赛,吸引游客38万多人,收入20多万元。同时,西山生态园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河南省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该镇还依托万亩桃花园,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桃花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唐庄镇抓住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万亩小麦高产样板田的研究与开发”的机遇,率先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投资500多万元在全镇12个村建成实行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六统一”的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使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极大地带动了该镇优质强筋小麦的推广种植和农民增收致富。该镇利用交通优势,建成了占地1.2万亩的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发展高、中、低档温室大棚3000座,种植名、优、新蔬菜达28个品种,年收入300多万元。面对丘陵区干旱、土质薄、粮食产量低的情况,该镇立足市场,大力发展名优林果种植,种植苹果、梨、杏等经济林1.6万余亩,年产优质林果3000多吨,远销北京等大中城市及海内外,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狠抓养殖业,该镇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3个年出栏400多头的肉牛育肥示范厂。全镇已形成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名优特新蔬菜花卉高效农业示范区和优质林果园区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唐庄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了“以真情换真心,以真心换真投”的引资思路,使卫辉市银利达彩印有限公司等10多家高新技术和环保项目的企业落地生根,使2900余名当地农民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唐庄镇更注重给全镇百姓营造一个清新环保的生存环境,把石碴厂进行了聚集和搬迁,在远离生活居住地的谷驼建立了石碴工业园区,并投资600多万元新修了3公里的高标准水泥路和3条生产性道路方便园区发展。目前,已规划好8个各投资500万元,日产万吨的无污染的大型石碴厂。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石碴工业园区,实现该镇工业化强镇的目标。
2、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3、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4、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5、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6、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7、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8、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9、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10、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11、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12、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15、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16、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
17、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18、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19、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0、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21、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2、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23、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24、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5、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26、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27、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28、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29、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谚语吧,谚语通常是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的.谚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有钱难买顶苗粪。
2、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
3、草无泥不烂,泥无草不肥。
4、草子三坐头,肥料就不愁。
5、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6、人黄有病,苗黄缺粪。
7、谷子粪大赛黄金,高粱粪大赛珍珠。
8、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9、庄稼老汉不要犟,一个粪底一个样。
10、铺粪麦子耩粪谷。
11、种田粪肥多,谷子箩搭箩。
12、麦在灰里滚,收成靠得稳。
13、上粪不要多,只要浇上棵。
14、牛粪凉,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劣。
15、做瓦靠坯,种红薯靠灰。
16、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17、糜谷不上粪,枉把天爷恨。
18、种田没有巧,只要肥料配得好。
19、肥料不得早,谷子长得好。
20、施肥一大片,不如点和钱。
21、谷子没粪穗头小,黍子没粪一把草。
22、水多成河,粪多成禾。
23、人忌生长,菜忌生肥。
24、种地没粪,瞎子没棍。
25、若要庄稼旺,适时把粪上。
26、骨灰上棉花,狗粪上菜瓜。
27、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
28、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29、能耕巧种,不如懒汉上粪。
30、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
31、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
32、河泥打底,猪粪润根。
33、长嘴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34、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35、要想多打粮,积肥要经常。
36、草子开上两棚花,正好下田去耕耙。
37、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38、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望好靠肥多。
39、人凭饭食长,地凭粪打粮。
1、惊蛰至,雷声起。
2、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3、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4、冷惊蛰,暖春分。
5、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6、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7、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8、惊蛰不藏牛。
9、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10、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1、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12、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3、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14、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15、二月打雷麦成堆。
16、惊蛰地气通。
17、惊蛰断凌丝。
18、地化通,见大葱。
19、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20、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21、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22、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23、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24、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25、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26、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27、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28、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29、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30、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31、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32、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33、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34、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35、春雷响,万物长。
36、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37、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38、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39、二月打雷麦成堆。
40、惊蛰地气通。
41、惊蛰断凌丝。
42、地化通,见大葱。
43、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44、家里做饭地里吃。
45、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46、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47、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48、大麦豌豆不出九。
49、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50、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51、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52、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53、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54、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55、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56、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57、地化通,赶快耕。
58、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59、惊蛰冷,冷半年。
60、惊蛰冷,冷半年。
61、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62、冷惊蛰,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63、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64、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65、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66、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67、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68、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69、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70、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71、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72、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73、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74、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75、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76、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77、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78、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79、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80、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81、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82、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83、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84、朋友非常重农事,不知师从那大师?
85、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86、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87、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88、春雷响,万物长。
89、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90、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91、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92、二月打雷麦成堆。
93、惊蛰地气通。
94、惊蛰断凌丝。
95、地化通,见大葱。
96、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97、家里做饭地里吃。
98、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99、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100、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101、大麦豌豆不出九。
102、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103、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104、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105、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106、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107、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108、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109、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110、地化通,赶快耕。
111、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112、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113、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14、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115、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116、春雷响,万物长。
117、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18、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119、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120、二月打雷麦成堆。
121、惊蛰地气通。
122、惊蛰断凌丝。
123、地化通,见大葱。
124、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125、家里做饭地里吃。
126、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127、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128、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129、大麦豌豆不出九。
130、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131、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132、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133、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134、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135、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136、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137、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138、地化通,赶快耕。
139、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140、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141、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142、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143、先耕白塘土,后耕淤泥头。
144、光耕不耙耢,满地坷垃墒跑掉。
145、胶皮轮,拖拉机,跑运输,耕耙地,抽水、打轧高效益。
146、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147、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148、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149、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150、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151、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152、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153、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154、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155、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156、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157、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158、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159、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160、求天不如挖地。
161、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162、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163、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164、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165、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166、地堰开了口,跑了粮一斗。
167、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168、明排暗浇有三利,防旱防涝还增地。
169、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170、打好机井配好套,不怕黄河水不到。
171、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172、来水不过三五天,错过机会河道干。
173、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174、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
175、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176、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177、一代栽树,辈辈幸福。
178、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0、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181、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182、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183、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184、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185、核桃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
186、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187、家有一片树,不愁吃和住。
188、家有五棵白果树,男婚女嫁愁不住。
189、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190、一年栽桑,多年养蚕。
191、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似得聚宝盆。
192、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193、四年椽,十年檩,十五当梁够标准。
194、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195、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196、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197、树木成林,风调雨顺。
198、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
199、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200、抓紧浇白茬,以利种棉花。
201、地化通,赶快耕。
202、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203、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204、地化通,见大葱。
205、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206、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207、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208、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209、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210、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211、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212、春雷响,万物长。
213、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214、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215、二月打雷麦成堆。
216、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217、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218、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219、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飞跃, 接下来要重点做好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形态又是怎样的, 其如何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相适应并协调发展,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注重什么。这些都是当下面临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要理解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就要首先了解农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从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的历史发展角度看, 可将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人类早期社会已经完成了从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 对我国来说, 传统农业的基本形态自汉唐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历史过程。而现在我们接过历史赋予的重任, 要在新时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全面转化。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局面下, 更需要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助推我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完成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传统农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和杰巴拉指出:“传统农业可定义为这样一种农业, 在这种农业中, 使用的技术是通过那些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农民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而发展起来的……, 建立在本地区农业的多年经验观察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是一种农业艺术, 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鉴于此, 针对传统农业的特点, 我们要有目的的进行改进, 比如农业生产要素的改进, 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落后的农具和有限的人力, 而现代化的农业应该将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也纳入到生产要素之中。传统的农业技艺传承依靠口授和示范, 这种农业技艺是以其积累的经验为基础, 而囿于我国长期的家庭式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农业生产, 自发的、经验的思维使农民缺乏科学的理性。在新时期, 我们必须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武装农业。
什么样的农业形态才是现代化的农业?可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进而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手段, 将农业产品商品化和建立公平的市场运作机制是保障农业生产要素有效分配的重要前提, 促进农业加工生产的机械化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基本手段, 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供销流通体系是农业经济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然农业的发展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引进现代化的手段武装农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与生态效益、区域经济效益的协调。注重发展可循环农业经济生态, 争取在内部循环中消化农业发展的不良效应, 建立农业螺旋上升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
我们要牢牢把握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历史进程, 清晰地认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差别, 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目的。
摘要: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进程中, 必须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去改革传统农业, 破除农业发展的困局。在清晰认识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之时,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武装农业。
近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他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见解,对我们极有借鉴的作用。
舒氏认为,“并不存在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原因”。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化的农业,意即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所以他就“如何把弱小的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增长部门”的研究的中心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和分析:①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②传统农业何以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③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也正是在这些问题上,舒氏抨击了传统的观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舒氏通过对传统农业的分析,找到了传统农业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资本收益率低下,“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改造的出路在于寻找一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作为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至于如何改造传统农业,着重点在三个方面:①建立一套适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②从供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③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舒氏看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倡:运用市场方法、价格因素刺激农民;反对农场规模过大;改变低效率的不在所有制为居住所有制。尽管他主张用资本主义方式发展农业,但不少意见极富启发性。事实证明我国长期的以农补工、强制性过渡、一大二公的作法并不可取,它们只能起到负刺激的作用。
舒氏提出了政府和农业推广站等机构的作用,主张向农民提供有关新生产要素的信息。
最难能可贵的是,舒氏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资本包括物(生产资料)和人(劳动力)。在引进生产要素的同时,还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引进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去运用这些新生产要素。教育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我国农村教育落后,妨碍了农业的发展,原因就在于投资不够。
该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大有一气呵成之势,且有血有肉,理论辅以资料的佐证,浑然一体,说服力极强,颇值一读。
当然,它也不是白璧无瑕。诚如译者前言中指出的,舒氏“对传统农业的分析忽视了生产关系”、“强调通过市场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实际上是主张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发展农业”;并且“多处批判马克思主义”,许多基本问题上存在着错误,在此不加赘述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舒氏所认为的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家庭农场来改造传统农业;改变农业中低效率的不在所有制形式(即土地所有者并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也不亲自进行经营),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即土地所有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亲自进行经营)等实现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保证,都是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而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如农业中的土地)公有制,倡导的是两权——所有权和经营——分离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我们引进市场机制是为计划机制服务的。故与舒氏的主张有着本质的不同。
无论怎么说,这本书仍然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的。目前,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改造仍然处在进行过程中,读读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不无好处。
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
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⑤天气谚语,如“月晕而风,日润而雨”。⑥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刮”。
农业气象谚语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在引用时要注意在当地生产中加以检验,因地制宜地运用。特此整编看云测天谚语、观风测天谚语、雷电声光测天谚语及观物象测天谚语。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
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
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
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
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
12、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13、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
1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15、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16、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17、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8、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19、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20、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
3、开门风,闭门雨。
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
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
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
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农业气象的谚语-三联阅读
(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
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
14、螳螂乱飞,有阵雨。
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17、蛇过道,大雨到。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下又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崇州桤泉镇的现代农业发展,也许能够诠释这些问题。
一个点:农民到职业经理人
三十出头的魏涛曾是崇州市一名大学村官。在2013年之前,他对自己道路的规划虽然还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去当“农民”是不在其中的。
然而,事无绝对。2013年9月,魏涛考取了由崇州市农业发展改革局培训并颁发的“职业经理人”证书。成为了桤泉镇千丰土地股份合作社一名“职业经理人”,手上经营了600多亩农田,成了一名“职业农民”。
跟魏涛一样经历了这种改变的人还有很多,现在崇州市考取“职业经理人”证书的有上百人。这上百个有学历、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掌管着崇州市上万亩农田的耕种及管理。
桤泉镇位于崇州市西南部,幅员面积18.9平方公里,人口1.5万。据桤泉镇党委书记王成龙介绍,桤泉之前的发展就是三句话,“场镇一条街,入镇一条路,产业一个调(粮油加生猪),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坝子落后纯农业乡镇。”
2010年,桤泉镇生建村22户农户自愿以124.79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0.01亩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并写入合作社《章程》,由工商部门审核登记。每亩折价3万元,作为合资社社员出资。桤泉镇第一个合作社“生建村怡顺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从农户选举出30人组成社员代表委员会,下有理事会(监督合作社财务收支及理事会工作)、监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通过生产计划),由委员大会中选出的各3人组成。合作社聘请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规模经营土地。
王成龙说,我们试图通过土地经营体制的创新探索来解决“地由谁来种”的问题,是近年来部分土地流转失败后倒逼出来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转型城镇化和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地由谁来种”的问题。
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崇州市以桤泉镇为核心还形成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体系(即“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科技服务方面,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川农大四川省农科院等农业专家作顾问,研究发展高端有机农业并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社会化专业服务方面,建立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农业服务超市,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农业品牌服务方面,有配套的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业金融服务方面,与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解决融资难问题。
魏涛说这套体系不仅提供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资、农机、人工及各种服务,而且还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种田越来越方便、省心。现在魏涛一年能有7至8万元的收入,他说这样的工作很充实、很自由,而且还有不断发展的空间。
而这一举措也直接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2012年,桤泉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31元,较2007年增长200.73%。
2012年,桤泉开通全省乡镇首个现代农业信息化平台,全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产品食品安全、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体系等问题。桤泉现代农业产业逐渐走向高端,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进一步增强。
现代农业的“现代”体现在哪?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潘斌对此说道,“现代”主要是“经营体制”方面的现代。而桤泉镇正是通过外部经营体制的改变迈出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大步。
一条路:现代农业夯实了城乡统筹发展基础
“以产兴能、以镇带村、以人为本、全城统筹”是我们桤泉这几年来抓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一句话就是围绕“产(业)、城(镇)、村(庄)、人”抓落实。王成龙干脆利落地说。
自发展现代农业以来,桤泉采取政府“先入后退”的方式,建成1000亩“文井源”有机健康循环农业产业功能区,成功引进“门里集团”,大手笔推进集“有机农业论坛、休闲、物流”于一体的有机农业强镇战略,基本形成了“6+2”(特色蔬菜、优质粮油、健康养殖、红提、荷花、金银花+农产品加工+特色乡村旅游)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借势安仁百年古镇打造,着力推进以“三千产业”(1000亩荷花、红提、金银花)为本底的生态农业骑游休闲度假产业功能区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王成龙所说的“东农西旅、一三融合”的格局。
现代化农业发展为桤泉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配套,新型城镇化夯实了基础。2007年以来,桤泉镇先后投资2.37亿元实施场镇、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综合配套。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理,新建了一批以“荷风水村”新型社区为代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同时,依托独特的西蜀林盘文化资源禀赋,实施桤泉至安仁川西林盘群保护性改造,形成了以“余花龙门子”为代表的西蜀林盘文化村落。2012年,桤泉镇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0.67%提高到63.45%。
桤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个缩影。2011年,首批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达7600万吨,以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13%的粮食;机械化水平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00多元。示范区的探索引领了区域农业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桤泉作为川西坝子纯农业乡镇,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民生为本、破解“三农”为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这无疑是当前农业改革中的一次有益尝试。这种模式能不能广泛普及、如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普及,普及后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这一切让人遐想。
【传统的农业谚语】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农业民俗05-26
农业科技的谚语11-09
民间的传统艺术07-16
传统文化的意义07-01
传统的中式婚礼礼仪09-10
传统文化的继承09-15
传统的课堂教学10-17
各地的传统文化11-14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06-07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报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