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推荐19篇)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1

《学习排序》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用比较的方法区别5个物体的大小、高矮和长短。在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梨,让孩子们观察说出它们的不同,然后猜一猜哪个梨最小哪个梨最大,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准确地帮这五个梨进行从小到大的排队。在这过程中:有的小朋友说,“两个两个进行比较”或者“借助于工具量一量”等等。在这基础上,我在课件中出示了一条水平直线,并且将梨摆放在直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的知道如何去比较实物的大小、高矮。在孩子们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以后,我出示以往学过的5以内的数字,让孩子们加深记忆。然后,请小朋友按照从小到大、从1到5的顺序,让小孩子们帮梨子按大小的顺序进行排队。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是让孩子们看一看,比一比,水果的大小,高矮,然后和数字1到5进行连线。最小的排第一个和数字1连载一起,第二小的和数字2连在一起,孩子们在操作中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很好的理解题目要求并完成操作。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但是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操作材料以及教师的课件对于长短的认知比较没有,孩子们也缺乏这一方面的训练。在下次的数学活动中我将侧重于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比较实物的长短。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这一步应注意三点:一是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二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师引导要得法, 既不能固定学生的思维, 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究。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如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一类问题时, 我们通常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来实现目的的。

(2)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做出大胆的猜想或总结出内在的规律。例如, 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 教师在学生动手画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 猜想出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一步是探究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 对培养学生的发现、洞察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是极为有益的。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 在学生画图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位置关系与度量关系来观察、猜想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二边的一半。”

(3) 对猜想进行有限验证。从特殊到一般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但一个特定图形具有的性质并不能代表全部图形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 在猜想的基础上, 再进行有限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对“SSA”的否定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证。

(4) 在对猜想有限验证的基础上, 对猜想从逻辑角度进行推理, 严密论证。一条猜想, 一个结论, 在一万种特定情况下成立, 但只要在一万零一种情况下不成立, 那就不能算做是一条真命题;只有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 才能成立。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 对已经论证的结论进行拓展、应用。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同时, 对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五步, 可以概括为:初步探究 (即问题情境→动手实践→观察→猜想) 得猜想, 深入探究 (即验证→论证) 出结论, 继续探究用定论 (即应用、拓展) 。

2.实践探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双桥中学数学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从1999年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在这十年时间里, 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真正实现了教研兴校、教验强校的目的。

(1) 通过实验,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 教师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实验刚开始时, 个别以前靠给学生加班加点、靠搞题海战术“致胜”的老师观念一时转不过弯, 表面答应参与实验, 实际仍按自己老一套来教学, 结果教师与学生都觉得很苦很累, 但成绩却普遍比实验班差。事实胜于雄辩, 两年后, 宁肯苦干蛮干而不愿参与实验的人全部消失了。再者, 教师从繁重的阅卷任务中解脱出来后, 更加有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如何设置情境,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因而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2) 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受到良好的启迪, 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得以养成, 学会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特别是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初步形成。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后续发展潜力不可限量。近几年学校向省市重点中学输送了一大批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大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学习轻松、成绩拔尖, 已有一批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

(3) 在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 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减负”。实验过程中,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把时间与精力重点放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放在如何巧妙引导学生去探究, 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以及相互交流上面来, 尽量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 坚决反对机械训练, 搞题海战术。对作业要求有四:一是除课本练习与基础训练外, 一律不得再增加任务;二是重复性习题只选一两道题目做代表, 不能全部布置;三是简单题尽量做在书上面, 尽量避免抄题挤占时间;四是作业批改采用教师批阅、学生互相批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践证明, 减负后, 教师教得生动活泼,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 学生由厌学变乐学, 由学会变会学, 终身学习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创新的思想与能力也在逐步形成。

二、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反思一:探究性学习是对以往历次教法、学法改革的总结、概括与创新。学校数学组在近十年中先后参加了教改实验课题“自学辅导法”“目标教学法”与“中学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的实验, 实验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就必须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 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思二: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既要借鉴“启发式教学”的精华, 同时又要防止把探究性学习同化于“启发式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不加以任何的点拨与启发, 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探究漫无目的, 不得要领, 教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但如果启发过多, 则探究失去了实际意义, 学生的探究变成了教师的探究, 这样就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性, 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反思三: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要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机会, 要把握好教学任务与探究深度、广度的关系, 切忌一味为顾及教学去完成而浅尝辄止。一般情况下, 教师是可以预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的。因此, 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是可以顺利完成的。但是, 某个时候,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会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甚至一时也拿不出答案的问题。这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是创新的表露, 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时候, 教师切不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将之扼杀。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为了敷衍家长和教师,而是为了具备较强的数学理解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本质在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要我学”的学习困境,形成“我要学”的学习观念。所以,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

一、营造和谐自主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民主交流学习氛围,推进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态度,以平等互助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导学方法,鼓舞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课程的整合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励学生勇于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当前有关学者提出,教学其实就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教师需要坚持“教学活动”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深入分析,从而牢固掌握数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平方根”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大象和蚂蚁为什么一样重?假设蚂蚁的体重为x克,大象重达y克,他们的重量总共为2a克,可以推理出x+y=2a,两边同乘以(x-y),得(x+y)(x-y)=2a(x-y),即x2-y2=2ax-2ay,变形得:x2-2ax=y2-2ay,两边都加上a2,得:(x-a)2=(y-a)2,所以,x-a=y-a,即x=y,从而蚂蚁和大象体重就一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结果呢?学生都十分好奇,全部都仔细观察、质疑、思考,始终却找不出原因。这时教师适时引入本课教学重点。因为学生都很想知道原因所在,所以,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探讨,从而自主探究欲望强烈。

三、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采用教学手段,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按照每堂课教学重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适时转变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可先将一张方纸对折,再使用剪刀剪出一个心形,然后再铺展开方纸,这时栩栩如生的“心心相印”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跃跃欲试,经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的教学方式教学,引导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从而活跃了教学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思维发展,注重自主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一种怪圈:学生明明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图形也能够识别,可依然还是不知道怎样解决几何问题。分析这一怪圈不难发现:仅仅依靠机械记忆难以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反而会挫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思维状况,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获得的整个过程。在一连串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攻势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勤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开拓思维、处于思维的最佳境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关注课堂反馈,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总结

初中数学相比于小学数学更加抽象,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反思是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大思维活动。学生经过全面的反思,能够查找出自身问题所在,重新探索解决思路,并进一步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并养成了科学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前数学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反战,一味要求学生接受知识,不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市场造成学生在数学思考过程中产生依赖,不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生仅仅是一支“录音笔”。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挫败了学生学习激情,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课堂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将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与定直线L重合,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在直线L上翻滚两次,使它翻滚至△A"B"C"的位置。假设AB=2,∠A=30°,求顶点A运动到A"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所围成的面积。在解题之前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自己进行操作,感受顶点A运动到A"点的位置时,点A所经过的线路,并使用尺规画出所经过的线路。经过动手实践,学生很快知道了动点A运动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组成的,从而明白了解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懂得了只要肯动手实践就可以很快、准确发现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规律。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采用灵活多变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像向学生灌输一个知识点那样简单快速,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姚湘中.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4).

[2]郑维英.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1(1).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对排序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

2、小熊玩具三个;礼物三盒;球三个(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几位小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出示三只熊)是谁呢,谁能告诉大家?这些熊大小一样吗?

(不一样)

二、展开

1、复习区别大小,找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1)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请一幼儿来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说这只熊怎么样?

(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请一幼儿上来亲一亲最小的熊)

(手指着)这儿还有一只熊呢!它比小熊怎么样?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师:小朋友看,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

(出示礼物盒)引导幼儿观察:

哪盒礼物最大,哪盒礼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球)

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玩具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学习大小排序

教师:熊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让我们一起说谢谢!

(1)三只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排排队,小朋友最爱帮助别人了,谁愿意来帮它们排队呢?

(请1-2名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讲述:它们是怎样排的?谁排在最前面?我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后面;

这只熊最大,排在最后面。

(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序的结果,语句完整)

小结:最小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大,这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教师:除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谁愿意来排一排?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这次它们是怎样排的?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谁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谁排在它的后面,谁排在最后面?

小结:最大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小,这就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3)请小朋友给礼物盒、球排队,进一步学习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重点掌握从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儿操作练习

小朋友,这些具大小一样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小朋友把最大的举起来;

把最小的举起来。

请小朋友给玩具排排队,从戴花的手这边开始排,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验证:谁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谁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3、游戏: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请你找一位老师一起随着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戏好吗?

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观察比较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相比,谁大、谁小一点、谁最小,给它们也排排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重叠的方法区别物体的的大小,并进行正逆排序。

2、能将3个物体按大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体验正逆排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礼物包(每种礼物3个)“小商店”活动区、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娃娃家做客”,引导幼儿尝试比较3组物体的大小。

师:小朋友,看到娃娃家里有几个娃娃?你知道哪个娃娃大,哪个娃娃小吗?

幼:黄色的大,粉红色的小。

师:请小朋友给娃娃排排队,从小到大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再从大到小给它们排排队。

二、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游戏“给娃娃送礼物”练习大小排序。

师:娃娃想玩汽车,现在请小朋友把大汽车送给大娃娃,小汽车送给小娃娃玩。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

2、出示礼物包,引导幼儿练习操作大小排序。

组织幼儿观察礼物包中的礼物,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进行排序。然后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结果。会用目测和重叠法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礼物的大小为家人分配礼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妈妈。

3、游戏“小商店”尝试江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鼓励幼儿到“小商店”为家人挑选一件礼物。比较出3件礼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并按从大到小进行正逆排序。说出结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妈妈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将3个物体进行排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中班数学教案《按大小正逆排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4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4的分解》含反思》:中班教案《4的分解》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学习4的分解与合成,知道4能分成两份有3中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4,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引发幼儿学习分解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4的分解》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1-10的序数,会从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2、学会用序数词“第几”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位置。

3、通过游戏活动,训练幼儿良好的观察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PPT课件、车票、火车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排队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瞧,小动物们都到了,他们排着整齐的横队欢迎我们去观看比赛呢。

出示PPT1请小朋友说说看:

从左往右数,小猴排在第几个?(箭头表示从左往右的意思)

出示ppt2提问:从左往右数,小猪排在第几个?

出示PPT3提问:从左往右数,小蜗牛排在第几个?

出示PPT4提问:从右往左数,小老鼠排在第几个?

出示PPT5提问:从右往左数,小狗排在第几个?

二、小动物看比赛

瞧!比赛开始了,看看一共有几条跑道?谁是第一跑道?小羊在第几跑道?第十

跑道是谁?

教师:在小动物身边的黑色数字代表小动物在第几跑道,那蓝色的跑道上红色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红色的箭头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三、坐火车去旅游。

小朋友,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现在我们乘着火车去旅游吧,这里有2列火车,你们每人拿一张票,看清楚票上的编号,找找该坐那辆车,赶快行动吧。开着火车出去旅游了。

教学反思:

这次的数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要来源于生活,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开火车”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在活动中,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孩子讲“列”“排”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不能只停留在“有丰富的玩教具”上。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情境中,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从生活中认识“数”。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是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7

1. 课前创设反思机会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 在教学之前, 如果能布置学生自学教材, 反思要学的新知识与以往所学的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的“学”走到教师的“教”前面, 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课前给学生创设机会, 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对比迁移, 联系旧知, 构建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了“全等三角形”后, 学生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后面学习“三角形相似”中, 我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 在反思中猜想, 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同时, 学生也深刻体会到了反思的优势所在, 对于他们来说, 新知已不新, 通过反思, 完全可以自己学会.

2. 课题中的反思机会

新课之前,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 主动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明确学习目标, 进行思维定向.看到课题后, 应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提问:“课题与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我还能回忆起这些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吗?”“本节课我们会重点学习什么新的知识?”如, 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 学生一看到课题, 立即会联想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于是, 马上形成表象, 并回忆有关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如何用式子表示?完成这一步后, 学生又会想: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会不会相似, 有何联系与区别?有的同学就开始猜想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这样, 一方面让学生反思已学过的旧知识,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指向要学习的目的一般来说, 学生一看到课题总能想到些什么, 只不过一开始学生的反思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通过教师的引导, 他们会渐渐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反思了.

3. 学习过程中创设反思机会

3.1 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 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正如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以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 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 没有学生的自我反思, 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或探索结束时,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 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安排的:老师拿出一张四边形纸片, 请同学们回答这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学生用多种方法得出结果: (1) 直接量出每个内角度数相加; (2) 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计算内角和; (3) 利用已经知道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在方法 (2) 中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2 在学生错题处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出现的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如,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 则顶角等于 () .学生往往错解为30度.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认真理解“三角形的高”这个知识点, 他们认为“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通过学生反思、讨论, 知道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 从而得到另一解为150度.通过反思, 学生们发现本题的错误在于对图形的分类不全面造成漏解.

4. 在考试后创设反思机会

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意识, 并把学习的自我反思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在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之前, 应着重向他们说明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记流水账”, 不是简单地对一天的学习活动和内容的回忆, 而应该突出“反思总结”这一特点, 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反思日记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质疑性日记.对课堂上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 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 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2) 思路性日记.对有相当难度的课堂作业或习题, 根据已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地分析解题思路, 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3) 自我分析性日记.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和弱点进行自我分析, 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4) 阶段性总结日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通过写反思日记, 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并促进学生反思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 坚持写反思日记, 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黔蜀.试析积极课堂环境的创建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7) .

[2]裴娣娜.现代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9) .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性教学 策略研究

反思性教学思想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并在本世纪初逐渐形成完整理论体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也由此逐渐被引入国内的中学课程教学当中,并率先在一些教育事业比较活跃的省份与地区同步开展了实验性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自觉地将其应用到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反思性教学的历史发展

普遍认为,新近教师队伍将会缺乏一些必要的教学经验,会造成短暂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的脱轨,而现在的反思性教学则可以帮助其完成这一过程的完美过度;与此同时相对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也可以通过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进行自我批判,彻底完成从一个平凡教书匠到教育学专家的身份转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艾利普斯1992年在其《反思性实践家:如何思考专业》中,提出了“教师是反思性专业工作者”的观点。华南师范大学吴师萍教授在2007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专著《反思性思维》中,系统地阐述了反思性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模型建立、反思性教学主题合理性、教学目的合理性、教学工具合理性以及反思性教学的完整实践过程。

二、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

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从如下几点进行阐述:

1.反思数学教学设计

从自身做起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变革、教学内容扩充和教学方法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更是对此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一些与教学不合适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进行变革,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及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2.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化”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把重点放在了教学本身;将一个本可以做的更好“误差式”教学,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流程化”教学模式。而反思式教学模式,正是将此种误差消除的一种好方法,更好的协调出一种教学相长的模式;同时也在这纠偏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效率,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憧憬。

3.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学评价既要抓教学结果,又要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既要在教学中提高数学成绩,又要在数学高深的海洋里让学生学得“仰泳”的技能。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变化,更要注重他们思维模式与思维架构的培养;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举个例子来讲,在实际教学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的作业总是将sin和cos搞混,并且搞不懂两个函数有什么样的区别,因此,在对这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的时候,笔者特地强调了这一点,此外,在上课的时候,笔者还会专门提出来,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在行动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其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学生的学习反馈状态来反馈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关于如何进行“行动中的反思”关键是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探究学生言行背后的成因。充分探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有利于更好的把控教学进度是否合理有效。比如说在学生情绪由凝重转变成轻松的时候,教师就基本能够锻炼,学生是已经懂得了这部分内容

2.时适度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课内外热点话题互动。比如在教学课堂上,笔者会将G20、奥运会等热点讨论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并且和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的友谊会得到明显的促进,学生会更加亲近笔者。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对自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认识和反省,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指的是师生双方,而不仅仅是其单独的任何一方;只有师生间做到很好的互动,才能将教学任务完满完成。学会反思性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单一的过程,更会成为一种学生反馈信息更好的接受者。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发展教师,又发展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督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师学会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学会教学。而不断地学会教学,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于丽琴、邹本杰. 教师教育与教师自我教育[J]. 当代教育科学,2010(15):35-37.

[2] 周燕. 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8-409.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感知理解数的守恒。

2、训练幼儿注意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音乐《茉莉花》。

【活动重点】学习数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数的守恒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教室,有序取洞洞板、学具入座。

二、情景导入

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蝴蝶也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花园里飞来飞去。我们邀请它们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吧!快欢迎8只小燕子,8只蝴蝶。(请幼儿取出8只小鸡,8只小燕子,插在洞洞板的第一行和第二行)。

三、学习8的守恒

1、师:今天蝴蝶和小燕子来到了公园为小动物们表演“花样飞行”,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蝴蝶和小燕子各有多少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幼:它们的数量相等,都是8只。

2、师:首先请蝴蝶来表演,教师指导幼儿说:“飞呀飞,飞呀飞,我们是漂亮的飞行员。”边请幼儿将每只蝴蝶依次拉长距离斜着摆放。

3、请幼儿观察棋子提问:“蝴蝶和小燕子的数量一样多吗?

(1)请幼儿说出一样多或不一样多的理由。

(2)引导幼儿思考蝴蝶的位置和形式变化,数量还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蝴蝶重新摆回第二行,用对应比较法验证,得出结论:即蝴蝶的数量,不会因摆放形式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4、或进一步理解数的守恒

(1)师:刚才蝴蝶表演完了,蝴蝶非常友好的为小燕子让开了位置,飞到了第10列。师幼边说:“飞呀飞,飞呀飞,我们是飞行的小行家,边说边将8只小燕子拉长距离摆成两纵队。

(2)请幼儿观察小燕子和蝴蝶的数量还一样多吗?为什么?

(3)小燕子队形发生变化但数量没有改变。

(4)请幼儿将小燕子摆放到第9列,用对应比较法验证数量是一样的。

四、自由探索:

师:蝴蝶和小燕子都飞累了,回家休息了,请幼儿依次将蝴蝶和小燕子的图案朝下,变成8颗红颜色和8颗黄颜色的棋子来摆一摆。

(1)请幼儿说出自己想将8颗红颜色和8颗黄颜色的棋子摆成什么图形物品。(三角形、长方形、方形、树、房子等等)

(2)幼儿自由探索两种棋子的摆放形状的不一样但数量还一样多吗?为什么?

小结:无论形状怎样变化,棋子的数量还是一样多。

五、游戏《马兰花》

请幼儿分组,每组人数为8人,随音乐一起边玩游戏边说儿歌,音乐结束后,每组的队形都不一样,人数没有变化,进一步验证了8的守恒。

六、请幼儿送棋子回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平时搭积木时玩一玩数的守恒。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敢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教师,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教学反思: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序号;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认知上的特点,要将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作为教学目标,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将教育活动游戏化,可让幼儿在游戏中激发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游戏中获取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就以幼儿中班数学1~10的序号学习为例,谈谈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一、教育游戏化对幼儿学习数学的作用

绝大部分幼儿在上学前没有经过学校正规的数学教育,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能机械背出数字顺序层面,他们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认知其实都是相当有限,若幼儿园老师只是单纯对数学数字的书写、排序,简单加减运算等内容进行讲解教学的话,很容易出现学生听不懂或者根本听不进去的现象,时间久了反而会引起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对幼儿以后系统接受小学、中学的数学教育造成影响,因此幼儿园的数学老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是众所周知的,若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吸引力的游戏中的话,可以通过幼儿对游戏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和掌握游戏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幼儿数学1~10的序号教学中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学习的实践分析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常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可以很流利背出10以内的数字顺序,也可以较熟练地将这些数字排成倒序,但是当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倒数的顺序进行排排站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当幼儿中班在上1~10的序号数学课时,老师就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游戏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内涵。

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制作图像幻灯片,没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手绘或者打印一些图片,画出一个有六层,每层有十个房间且每个房间都住有不同小动物的一个动物之家。再分别在一张卡片上画出动物之家里所有的小动物。在课程开始之后为幼儿营造一个帮小动物们回家的情境,并一一为幼儿展示动物之家和动物之家里所有的小动物们。这时,幼儿看到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可爱小动物时就会表现得很激动,很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都会集中在老师说的话中。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数一数,尝试着说出每个小动物的家都在哪一层的哪一个房间里。游戏情境中的幼儿就都会积极地帮小动物回家,在一次次的帮助中加深对数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做卡片让幼儿帮小动物回家的游戏之外,老师可开展的游戏教学活动还有很多。例如,为幼儿再创设一个去小动物家里做客的游戏情境,老师说:“小朋友们,动物之家的小动物们要求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呢,你们想不想去啊?想去的话要先按老师要求的顺序排好队哦!”然后老师就要每一个幼儿安排特定的顺序,有的是正数第三位,有的是倒数第五位,總之是从不同的方向安排小朋友们的顺序,让小朋友们自己进行排序站位。即便有的小朋友的站位会发生错误,老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并适当引导他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幼儿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游戏的快乐,也真真切切地学会了从不同方向准确辨别数序的技能。

从知识层面来说,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是最简单和基本的,并不要求幼儿可以有多少数学知识的积累,但是对幼儿园学生的数学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游戏化中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冰雪.数学游戏增强判断力[J].独生子女,2005(05).

[2]张峰.幼儿园数学游戏10则[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18).

培养数学反思学习习惯的思考 篇12

一、培养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所谓反思, 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 是学习者对自身的思维过程。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突出数学思维的培养,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逐渐养成反思学习的良好习惯, 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因此, 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 而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培养则是重要问题。

二、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学生方面

(1)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似乎每一样都那么富有吸引力, 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容易失去学习和反思的兴趣。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对基础差的中学生来说, 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都不过关, 更别说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一篇300字的作文都写得文不对题、错别字百出、语句不顺的学生, 很难把数学的推理论证过程写得严谨、规范!

(3)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学习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 他们在一次次的考试失败面前抬不起头来, 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和学习机会的放弃。

2. 教师方面

(1) 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一些农村中学的交通不便利, 学校设备落后, 工作条件艰辛, 致使一些农村中学教师,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 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教师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手段, 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2) 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差, 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学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的学校。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 造成大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 使得农村优秀师资更加稀缺。如我县的一间中学, 因为条件优越, 各乡镇中学里稍微有一点名气的老师都借调了进去, 有的托关系也要调进去。

(3) 农村中学教师缺少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农村中学教师甚少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即使有机会, 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 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 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

三、几点对策

1.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永远胜过任何感知。”可见,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首先要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余时间, 要让学生感受到你不仅仅是一位老师, 更是他们的朋友。多与学生谈心、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校的生活情况, 对学生面临的难题、困惑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多谈谈数学科的知识特点及相应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时刻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 让学生佩服你的丰富学识而激发学生学好你这门课程的愿望, 自然就能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其次要上好每一节课, 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课, 课堂教学艺术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比如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 当学生预习后, 我快速准确地指出了学生答案的正误。然后问:“老师能快速判断你的结果的正误,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神奇法宝是什么呢?”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三视图时, 利用课件展示庐山不同方向的画面等,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意识

首先,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反思。对于学生而言, 就是对自己学习效果、学习得失、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检测、自我评价。

其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什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测试等。在这每一个环节里, 都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比如:学习“平移”时, 反思为什么“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而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反思为什么平移会有“对应点之间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反思平移的性质应用一般有哪些类型?反思“这一节课我掌握了什么?我感到最难的又是什么?”针对作业或测试中的错题可以反思:“我为什么会做错”、“还有哪个知识点我还没有掌握”等等。一句话, 只要有了学习这一行为过程, 就少不了要反思的内容。

3.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 要善于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及时反思, 要多钻研, 多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辅刊物,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作为倡导者, 老师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具备较强的反思理论意识和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否则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就会有形无实, 达不到形成及应用的目的。

4. 加强教育科研力度, 营造浓厚“反思”氛围

中班数学活动:有规律的排序 篇13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简单的经验加以整理、提升,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活动中创设“请图形娃娃装扮房子”的情境,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图形排队,发现并探索创造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最后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有规律的图形装扮房子后,发现房子变得更漂亮了,引导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探索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3、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并能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若干,记录纸,小动物的家,相框,盘子。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小猫和小兔家造了新房子,请图形娃娃去装扮新房子。(二)幼儿操作。       1、幼儿第一次自由操作,交流小结,发现规律。          请小朋友给图形娃娃排队。          2、教师出示错误的排序图示,请幼儿纠正,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3、幼儿第二次操作、记录、交流,进一步发现和感知abab、abb、aab、aabb等排序规律。       4、幼儿第三次操作,初步感知ababbabbb递增关系规律的排序。(三)分组装饰活动,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      展示幼儿装饰作品,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

中班数学:按规律排序 篇14

1、让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固体胶

2、幼儿操作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呢?”

1、出示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头饰上图形的排列规律,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1)、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小朋友用你智慧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个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图形做得呢?”

小朋友: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

(2)、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队的规律接着排图形。

“奥!小朋友看看,这个大盒子里面么还有一个小盒子呢,我们要不要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呢?”

“呀!有一封信呢!写什么了呢?我给小朋友先读一下: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图形国王知道大家的本领很大,而且还很乐意帮助别人,现在我们这里有两个头饰没有装饰完,我们图形国王想请你们帮忙把他们装饰完!你们愿意吗?”

(1)、出示第一个头饰:蓝花 红花 黄花 蓝花 红花 黄花……

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再补充后面的规律,小朋友边说教师边操作。操作完之后,让幼儿说说这一规律。

(2)、出示第二个头饰: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请幼儿观察,然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这一规律。

(3)、教师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来装饰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幼儿按照规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图形排序。

“我们看看还有没有盒子了,呀!还有一个呢!我们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面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上面写得什么呢?我来读一下。小朋友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赏你们,我们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奥,每个小朋友要戴上一个漂亮的头饰,而且头饰上面的图形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戴上头饰的小朋友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4、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操作评价

(1)、老师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么做得。

(2)、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6、带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放音乐,师幼舞蹈。(也可让幼儿邀请下面的老师)

拓展延伸: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探讨 篇15

一、明确反思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 两者是紧扣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反思是指对自身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 数学反思能力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把目光盯在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而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身受益的,他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经常启发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反思,并积极创造反思情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反思. 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反思习惯后,相应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如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 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转移,产生新的发现.

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1. 概念的反思

高中数学的题目灵活多变,但出题者都是围绕数学基本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题型进行命题. 学生如果对基本概念掌握得不清楚,会导致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进而导致错误思路或错误解答.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对数学基本概念的严密性,公式推导过程及基本概念的应用进行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网络的反思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并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让他们经常对基础知识进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善于将基础知识总结归类,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以便在解决问题时能对基础知识应用自如. 如高一数学的函数部分,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之后,教师就应让学生及时把这些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并总结整理,学生会发现无论学习哪种函数,都需要掌握其表达式,图像形状,奇偶性,单调性和对称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函数的这些内容制作成一张表格,这样会使知识点清晰,全面,在比较中还能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网络的理解与掌握.

三、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有效途径:

1. 引导学生反思课本例题

课本例题,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功能,同时还起到很好的智力训练功能. 对于教材中的典型例题,教师在给予评讲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解题后进行积极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些例题中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方法? 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这样的方法以前在哪用过? 现在的运用和过去的运用有何区别和联系? 比较同一题的几种解法,总结它们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不同等等.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2. 指导学生写数学反思日记

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进步. 反思日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3.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进行反思

学生对自己的解题的反思过程,就是其对知识的重新整理过程,就是对原有图式加以改变或创新的过程,就是其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问题解答后对结论的正确性检验或提出疑问; 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加解法; 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 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 进一步考虑问题题设的完备性. 学生解题后的反思可以使其对问题本质的重新剖析,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使问题层层深入,思维深化. 从一道题后反思, 从一组题后反思,到章后反思,再到学期后的反思,从方法的总结,到规律的发现等.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有很多有效途径需要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但只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处在主动的地位,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更加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16

我上了一节科学《颜色对对碰》,这节课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另一中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一直以来,我从小班开始就指导我班幼儿在纸工、毛笔画、做练习等动手操作方面我都会花很长时间教小朋友怎么做,有时说的口干才罢休。在自己教学中讲解示范这一环节我自认为是满意的,可有老师听我的课或者我开课,我总是很着急,心想:小朋友,你们可别出错;快点把今天要学的教给他们吧;快点结束吧!为此,活动结束后,我心理总会感到特别懊恼,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讲解都没好,有些小朋友都还没弄明白,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呢?听了听课老师给我的点评,我知道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而在讲解过程中最需要改进。在大多数小朋友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讲解少一点;在多数小朋友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讲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有时要做到集体教学的同时,请个别同学说说,看看幼儿掌握的程度。

我上的科学活动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讲解示范的不够清楚,及给幼儿准备了太多的水粉颜料,多数小朋友都没达到我所要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與教育和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节课后都有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为今后的科学活动奠定坚实科学的基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更上一层楼。

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篇17

1、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并学习根据规律进行补排。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补排练习,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将三种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愿意用语言表述排列的规律,

活动准备

1、按规律排列的两条彩旗

2、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若干。

3、幼儿用书《春之歌》p23.

活动过程

一、找规律

1、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老师做了几条漂亮的小旗来打扮我们的教室

(出示第一条小旗)小旗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2、教师带领幼儿说出小旗排列的规律。

3、教师在出示另外一条小旗:这里有什么形状的小旗?这些小旗是按

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引导幼儿说出规律、

二、排雪花片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请小朋友将三种颜色的雪花

片按照一定的规律排一排。

2、幼儿操作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排序规律。

三、花园里的栅栏

1、出示幼儿用书画面,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业。

中班数学《学习排序》的教学反思 篇18

【活动目标】

1、学习给4个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2、懂得要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队。

3、能按要求进行排序活动,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大小、长短排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四张长颈鹿的图片,大排序板。学具:宝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长颈鹿宝宝。

(1)教师出示一张长颈鹿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长颈鹿有一个长长的脖子,个子很高。

(2)出示三张长颈鹿的图片:长颈鹿宝宝都来玩游戏啦!可是他们的个子有高有矮,没有排好队。出示排序板,启发幼儿思考》可以怎样来给长颈鹿排队?

(3)请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的方法把长颈鹿在排序板上从小红旗开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导幼儿边排边说: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从高排到矮。

(4)继续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让最矮的长颈鹿排在第一个,还能让谁排在第一个,也可以有顺序地排队呢?

2、幼儿操作。

(1)排宝塔:请幼儿取出宝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从左往右按顺序排一排。

(2)排套娃:请幼儿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顺序排队。

(3)哪个排错了: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8页),观察画面上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看看是谁排错了,把排错的小动物圈出来。

3、活动评价。

(1)教师将最高的长颈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个,请幼儿思考:最高的长颈鹿也想当小排头,后面的长颈鹿应该怎样才能有顺序呢?引导幼儿排出与示范时不一样的排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了解幼儿排序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习惯 篇19

一、在课的结尾处进行反思

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 课堂教学一结束, 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 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 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 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 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整理内化, 构建知识体系) 2.我有哪些收获? (对照检查, 确定补习方向) 3.还存在哪些问题? (质疑提高, 培养创新精神) ……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 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 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课末的反思, 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让学生敢想, 更敢说。

二、在作业完成后进行反思

很多的时候, 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 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 错了, 返回订正, 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 不仅不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而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实践中, 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三个层次的问题: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 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浅层次的反思) 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 (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深层次的质疑反思)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基础, 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训练。

三、在错题后进行反思

培养学生对解题的成功和失败作出反思, 特别是培养学生对“错题”、“不会题”进行反思。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 专门用来收集“错题”和“不会题”, 并在“错题”和“不会题”下面写出自己思路被卡的情况, 然后放到“学习档案”里。我主要从下面三点来引导学生反思的:1.这道题我是怎么做错的?2.我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3.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 让他们明白为何出错, 然后通过思路的对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引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 才能使学生不再重蹈覆辙。

四、在考试后进行反思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考试以及试卷的评析, 但却忽视了评析后对学生的自我反思的培养, 部分学生只是根据老师的标准答案加以改正, 没有真正理解错误的原因。部分学生再次遇到这类题目时又犯错误, 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采用自己纠错跟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思。首先, 订正试卷中错误的题目, 并思考做错的原因。然后再在班内进行交流。

上一篇:道德大讲堂实施方案下一篇:新学期打算作文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