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精选6篇)

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 篇1

室内高尔夫, 也叫模拟高尔夫、模拟器, 它的起源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后又传到韩国。室内高尔夫是生于美国盛行于韩国, 韩国的室内高尔夫产业十分发达, 现在国内市场的几大主流产品大部分来自韩国。

2 中国室内高尔夫发展现况

中国室内高尔夫在20年代末开始发展, 但最开始还是以韩国的产品为主, 近些年全球的模拟高尔夫品牌开始进驻中国, 看好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根据中国高尔夫杂志2010年对中国高尔夫球场和室内高尔夫球场的统计, 国内当时处于营运状态的正式球场有365个, 而室内高尔夫球场为100个。

近几年, 室内高尔夫在国内开始慢慢发力, 例如高尔夫博览会、体育博览会等重大的体育展览上, 都可以看到室内高尔夫的身影, 室内高尔夫正逐渐走进我们身边, 丰富我们的生活。

3 室内高尔夫的优势

3.1 占有土地面积小

相对来说, 比需要占1000多亩的正式球场, 一个室内高尔夫模拟器占地只有30-40㎡左右 (台) , 最大的室内模拟高尔夫占地也只约60m2 (台) (含休闲区) 。也就是说, 是正式球场练习场的1/1000-1/10000。这样的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型企业, 而其效益却大过于一个小型企业。

3.2 前景效益

从大连某室内高尔夫会所的情况看, 室内高尔夫模拟器的经济效益可观。由于会籍的价格比正式球场低很多, 能被较高收入的工薪阶层所接受, 因此非常畅销;而同时, 销路更好的储球卡, 因为能被一般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所接受, 而饱受好评。

3.3 收益客源广泛

首先, 室内高尔夫模拟器100元左右就可以支付一次消费的价格, 处于今天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范围中, 而中国的高尔夫文化发展令许多具有“小资”思想的工薪阶层人士对高尔夫这项运动非常好奇, 甚至是渴望, 室内模拟高尔夫的价格正好能满足这一类人的需求。

其次, 打过高尔夫的人都知道, 没去过室内高尔夫模拟器培训过高尔夫挥杆动作的人, 是无法适应正式球场的打球的。室内高尔夫模拟器会所是高尔夫球场的辅助设施, 因此几乎每个正式的球场都配套有室内高尔夫模拟器球室。但是独立的室内高尔夫模拟器更方便了打球爱好者, 甚至职业选手练习动作。

初学者最先接触的是室内高尔夫模拟器, 一直到顶尖的PGA选手也离不开室内模拟器高尔夫。并且事实上, 从事高尔夫运动的人, 时间花得最多的不是球场, 而是在室内高尔夫模拟器中, 由此可见室内模拟高尔夫的消费潜力非常巨大。

4 室内高尔夫的发展空间广阔

4.1 室内高尔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据调查, 中国目前有80万人在打高尔夫球, 这还是个保守的数字。随着高球又回到奥运会的大家庭, 这个数字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而从事高尔夫产业的从业人员也有100万人, 包含各个行业及所带动的产业, 包括进出口、制造业、传媒、旅游、娱乐、表演等, 每年带动的产值也达到20亿美元, 可见室内高尔夫的发展空间。

4.2 室内高尔夫模拟器技术日益成熟

目前的模拟器一般都可以满足各类挥杆练习, 还能够模拟各类环境、各类障碍、气候等, 基本上模拟器都可以模拟完整的高球比赛场景。好一点的模拟器会存储更多场地, 同时适用左右手球手, 也会有无固定点击球等一系列细节的改进。模拟器对球员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供球员训练参考, 这些数据分析无疑是球员自助训练的最好帮手。

模拟器训练是真实环境训练外, 性价比最高的训练模式。就目前平均成本而言, 模拟器的训练与下场成本远低于真草环境。而模拟器所能提供的数据分析、环境假设、条件重置等变量, 对于球员形成良好的运动记忆和环境适应能力有良好的帮助。在北方地区, 模拟器训练尤其对于由于气候原因训练不正常的情况有着得天独厚的弥补。

综上所述, 室内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很广阔, 随着整个高尔夫产业的蓬勃发展, 室内模拟高尔夫已经成为一颗日渐升起的闪烁新星。

5 国外室内高尔夫发展对中国的借鉴

除了上述细节中能够带来的趋势外, 室内高尔夫还与社会环境发展有关。同样是高纬度国家的韩国, 室内高尔夫处于世界发达的行列。韩国本国打高尔夫很盛行, 又因为人多可打球的地方却很少, 致使室内高尔夫的发展更加迅速。

尽管韩国高尔夫球爱好者已超过200万人, 高尔夫球在韩国仍被认为是“奢侈运动”。近年来, 韩国当地厂商开发屏幕高尔夫球 (即模拟高尔夫) 设备, 让人们以低廉费用打球, 掀起一轮“屏幕高尔夫球”热潮。韩国媒体分析, 前几年受金融危机冲击韩元不断贬值, 出国打高尔夫球已比在韩国还要贵了, 所以在国内打球的人多了, 到屏幕高尔夫球场打球的人数也相应急速增加。

据报道, 韩国在2007年只有九百多个屏幕高尔夫球场, 2008年增加到了三千个, 2009年则一举超过了五千个。截至2012年, 全国共有九千多个屏幕球场投入运营。

从韩国的情况看, 室内高尔夫在初始阶段会有一个超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在中国刚刚开始。更为关键的是, 室内高尔夫能带动大众参与高尔夫运动, 由此成为了一支蓬勃兴起的新生力量。

当然,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起来都是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努力相关联的, 同样, 室内高尔夫也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就当前而言, 对室内高尔夫的宣传还是不够, 很多人包括球友还没有体验过, 没体验也就没有鉴别。另外适合室内高尔夫的活动也开展的不够, 方式、方法、渠道都有待提高。但是无论如何, 室内高尔夫以其自身的特点已经并正在形成对高尔夫运动的良好补充, 逐步成为一支快速成长的新生力量。

摘要:本文从室内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入手, 详细分析了该项运动具有的独特优势, 并以中国当前室内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况为佐证, 论述室内高尔夫正蓬勃兴起, 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室内高尔夫,产业,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尔夫周刊[J].2012 (0507) .

[2]绿色健康的室内高尔运动[DB/OL].润莱高尔夫网站, http://www.runlaichina.com.

[3]吴涌植.运动与高尚:重新发现高尔夫[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4]忻学庆.室内高尔夫练习场调查报告[OL/R].搜狐体育, 2012.

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 篇2

摘 要 虽说它有很长的历史,但作为刚在我国发展不久的橄榄球运动,饱受体育文化差异因素,经济因素,外来文化因素等影响,在国内尚未普及。在当代大学“阳光体育”的浪潮下,橄榄球能否搭上“便车”,利用大学这一优良平台,在未来中国成为主流运动。

关键词 橄榄球 历史 精神 制约因素 阳光体育

英国橄榄球传到其他国家以后,不断发展变化,许多国家都创造了本国形式的橄榄球运动。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橄榄球的场地、器材、规则、服装以至上场人数、球的大小及比赛方法,都各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英式橄榄球(又称软式橄榄球)和美式橄榄球(又称硬式橄榄球)两大类。英式橄榄球有别于美式橄榄球,它强调的是勇猛顽强、一往无前、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精神。

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当前我们正担负着发展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这是需要理想、激情的时代,也是需要艰苦创业, 勤奋工作的时代。勇猛顽强、一往无前、牺牲自我、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橄榄球运动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橄榄球运动显得尤为重要,橄榄球不仅可以带给我们以强健的体魄,还可以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日后的人生道路发展上勇往直前。

一、橄榄球在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橄榄球在中国的发展正在提速,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橄榄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速度,如:缺少训练和比赛场地;缺少高层次的竞赛,特别是对外交流的比赛机会很少;缺乏国际认可的裁判;由于橄榄球属于非奥运项目,国家的经费支持非常有限;与东方人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的冲突等。中国的橄榄球爱好者很多,但是碍于以下种种原因,都不能很好地开展这项运动,这也是中国的国内的橄榄球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没有广泛地开展就没有傲人的成绩。

(一)文化原因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在修炼,崇文尚柔,以静养生是其活动的特征。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剧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身体运动以内部为主,而淡化身体的外部运动。西方体育则强调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提倡对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从而提高人体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橄榄球运动是表现西方体育文化特质的典型代表,其中所蕴涵的勇气、纪律、智慧和团队精神等社会情怀为许多人所接受。尤其是一种团队协作意识在游戏和比赛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通过一种高强度的运动方式来维系团队合作的。而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强调的是一种“和风细雨”式的配合与协作。橄榄球更多的是一种充满彼此双方身体接触挑战的运动,许多在其他身体接触性对抗的运动项目中被视为犯规的动作(不包括故意伤害)被视为合理,这恰是强调“礼仪”的东方体育文化所难以接受的。

(二)经济因素

从国外观众的角度看,被誉为“世界第二大运动”的橄榄球比赛,不管是亲临赛场也好,收看电视转播也好,这个产品完全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使其心理产生愉悦和良好的兴奋感,促使其进一步的消费该“产品”。而在国内,由于人们对于该“产品”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见,很多人不愿意去体验该产品的功效,再加上有些人群甚至没有见过该“产品”,更何谈体验。

二、橄榄球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它还是个新鲜物,而且很多人对橄榄球都有好感,只有缺少一个平台供他们发展自己爱好而已。大学生这边也不例外,“阳光体育”内容形式单一,早已起不到预期中的效果,学生们对橄榄球略知一二,但就是没有太多方法和机会去接触这项运动,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而橄榄球本身这项运动对于大学生身体来说,既可以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又有别于美式橄榄球的激烈冲撞,英式橄榄球讲究的很多是配合和打球的思维,既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受伤,又可以锻炼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和团结合作意识。

在大学里人才集聚,年轻人集中,文化水平又高,接受新生事物快,体力健壮,再加上年轻人又具有一定好奇心理,只要号召与组织,就会很快形成一支队伍。高等学校国际交流活动较多,接触外籍人士机会多,便于引进和取得外籍人士的帮助与指导。橄榄球运动是一门科学,要想使橄榄球运动发展的快,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科学正确地引进先进的训练方式、方法,是发展这项运动的捷径。因此,发展国际交流,引用国际资助和帮助对高等院校开展橄榄球运动是不可忽视的条件。而且橄榄球的场地要求很低,不用再重复建设,以免浪费资金。一般高校都有足球队和足球场地,橄榄球运动只要借用足球场地和足球着装即可,不需要多投资,适当装备就可把运动开展起来。

课外体育锻炼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锻炼。而橄榄球运动正是集“勇猛顽强、一往无前、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这几种优良品质于一身的运动,这本身就与“阳光体育”的宗旨相符合,就是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做到既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通过橄榄球运动授予其团结合作和勇往直前的中国下一代社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浅谈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教育;发展;钢琴;创新;启发

1 第一批欧洲体制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产生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掀起了探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潮,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直接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各地音乐界相继成立了多种形式的音乐社团。例如,1919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的“中华美育会”及1920年成立的“大同乐会”等,分别举办了多种音乐演出和讲习活动。同时,随着全国中小学的迅速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大批具有一定专业音乐水平的师资”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这使建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紧迫性更为突出。1920年萧友梅博士留德学成回国,深为中国尚无一个独立建制的国家音乐学院而焦急,他为此立即上书当时的北洋军政府,陈述理由,建议尽快开办。但是他向北洋军政府多次的上书,均未被采纳,唯一支持他主张的是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蔡先生虽权力有限,但仍然以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先聘请他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接着又全力支持他主持创办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1920)、“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23)。由萧友梅牵头主办的这三个音乐教育机构,分别设有钢琴、声乐、国乐、理论作曲等专业,是中国最早开始正规的钢琴教育的专业学校,当时的钢琴课程的教材限于拜厄、车尔尼的初级练习曲和小奏鸣曲等初级曲谱,钢琴教师除萧友梅、杨仲之等外,还聘请了一些在华的外国钢琴家担任。同时,在我国南方的上海,以丰子恺、吴梦非和刘质平三人为首,于1920年成立了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1923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1925年又成立了私立的上海美专音乐系和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以上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2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及其钢琴教育

1927年,在军阀混战国将不国的日子里,蔡元培被军政府免去了教育总长职务,萧友梅领导的上述三个音乐教育机构被迫停办。但刚上任的南京政府大学校长蔡元培,毅然于这年的11月27日,再次支持萧友梅在上海创办了一个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它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萧友梅之所以在上海创办音乐学院是因为当时上海是中国那一时期文化国际化的窗口,是许多中外著名音乐家聚集的地方,拥有“远东第一”的管弦乐队。国立音乐院成立初起设有声乐、钢琴、作曲和小提琴四个系,担任钢琴教师是留学回国的王瑞娴与李恩科两人。当时的南京政府忽视音乐教育,经常扣减或不发音乐院的教育经费,在第二年还把“音乐院”降格为“音乐专科学校”。两位钢琴教师也在当时因为支持闹学潮而被解聘,致使钢琴专业无法正常开课。但是困难并没有动摇萧友梅创业的坚定信念。1929年政府对学校经费大幅度削减,把政府拨给他买小轿车(供他个人使用)的经费,用来买了一台“IBACH”牌大三角钢琴,该年9月毅然以校长名义,高薪聘请俄籍钢琴家查哈罗夫教授主持音专的钢琴教学工作,这是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事件。

3 当今钢琴教育的想法和路径

3.1 钢琴教育应从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出发

发展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钢琴教学中除了要教孩子学习音乐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音乐对幼儿智力得到开发。例如,相同的一段旋律,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去理解为不同的音乐表现内容,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刻板地按照乐谱弹奏,并不去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忽视了对孩子乐感的培养,这种教学只会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弹奏,充分发挥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3.2 在钢琴教学中对节奏的启发和认识

在学习节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很难理解音符的时值长短与休止符。因此,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年龄根据他们的心理,用画画或者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例如,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可以举例为一个苹果是四分音符,切成相等的两半,每半个就为八分音符,再把一半切一半则是十六分音符。与它们相对应的则是休止符,休息的时间一样长。这样,学生对音符时值的长短就会比较容易掌握了。

3.3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心理,要有亲和力,幼儿对老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和蔼可亲的表情会让孩子有一个放松的心情,幼儿上课就不会紧张,他们会很容易的和你亲近。其次,教师要运用简单明了的儿童化的语言,声音要委婉动听,语速稍慢。再次,每节课在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反馈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充满自信。

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对孩子学习的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许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即便是理解慢或者基础差的孩子,也不要做正面的批评,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所寄托的期望,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幼儿只有增强自信心,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

在钢琴教育中,教师只有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注重兴趣的培养,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钢琴教学顺利进行,为今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今天的所得到的无穷收获,都要感谢我们的先辈为我们创下的宝贵的音乐财富。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才能有今天钢琴事业的美好发展。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音乐前辈打下的天空努力发展,争取我们的钢琴教育更进一层阶梯,更具备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 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4] 孙达成.快乐弹琴——谈谈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与体会[J].钢琴艺术,2006(7).

[5] 王喜亮.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钢琴艺术,1999(1).

浅谈高尔夫在中国的教育及发展状况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 发展 设想

高等教育是完全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不仅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高等教育经费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教育经费并无明显增加,而且在地区与城乡间分配不均匀。地区差异表现为国家分配给发达地区的教育资金较欠发达地区多,加之发达地区的经济发达,可投入的资金多于欠发达地区,在这种双重影响下,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学生更倾向于报考发达地区的高校。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的首份工作一般在学校周围50公里的范围内,换句话说,人才将大量涌入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将陷入教育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城乡差距与地区差异的实质相同,这两种差异就导致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脱离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高等教育中学校招生不合理。招生的不合理也體现在地区和城乡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发达地区人口较少,考生也较少,欠发达地区正好相反。而学校每年招生的数量是一定的,分配到各个地区的数量有限,这就意味着欠发达地区的升学压力比发达地区大。拿河南省与北京市比较,2010年河南省高考考生为95.24万人,录取率为63%;同年,北京市的考生为6.26万人,录取率为84.6%,其中本科录取率为53%,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河南省与北京市的巨大差距。这种情况使得地区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影响了各地区间的交流,拉大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城乡间的矛盾就是地区之间矛盾的缩影,地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城乡间的矛盾自然会不攻自破。

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不实用,时间长。今天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现象就是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后回到学校学习,再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即 “再加工”,而提供再加工学校并不是本科院校,而是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这就反映了普通高校的学习并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是说,这些知识不仅没有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反而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我们的高等教育就等于花了大价钱塞给学生一些没有用的知识,而学生也只是花了大价钱为几年的虚度光阴买单而已。高等教育失去了它应该有的价值。实质上,这种高等教育无法缓解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压力。当前我国市场处于基本饱和状态,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远远多于市场的需求量。高校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状况令人担忧。

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上述问题属于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改革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空谈改革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问题实施改革,让改革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一、促进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分配状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但国家投入的经费有限,无法兼顾全国院校。因此,要发动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力量。比如,可以设立全国和地方的高等教育基金,鼓励全社会共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国家在分配教育经费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在分配教育经费时多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保证各个地区的高校都可以正常运作。这样才能让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步步提高,缩小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差距,逐渐赶上发达地区和城市,在全国形成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教育事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二、改革招生政策,扩宽招生渠道。造成今天教育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但从教育方面来看有历史原因形成的教育水平不平衡,全国教材不一致,地方自主命题等。历史原因形成的教育水平差距无法在一朝一夕改变的。而教材不一致,许多地方有自己的教材并在高考中自主命题确实是发挥了各地的独特性,却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无法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考生,或者说不能够用同一分数线来比较。这就给招生工作带来了麻烦,也滋长了地方保护。所以国家只能强制性的去规范学校的录取工作,规定学校录取的本地生和外地生的比例,保证优秀的学生可以分配到各个地区,促进人才的流动和每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三、改革高等教育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为社会输入实用型人才。中国的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放眼世界,借鉴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美国就是一个高等教育非常成功的国家,与我国教育的区别就在于美国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其管理模式也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因如此,美国成为全球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领跑者。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的掌握,拘泥于课本,这就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向外国学习,与其他国家交流教育经验。国家可以制定政策鼓励海外优秀的专家和学者来我国指导教育工作,向教育领先的国家派遣师团进行学习与交流,鼓励国内外大学互派留学生,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四、让高等教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推手。高等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就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其实,只要高等教育合理的招生,采用正确、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模式,有充足的资金得以高效运转,与其他国家密切交流与合作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浅谈社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篇5

【关键词】社区银行;中国;发展空间

一、美国社区银行为什么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具有生存空间

在美国,社区银行尤其是规模不大的社区银行其发展势头较为勇猛。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的相关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被划分为社区银行的机构有8300家,在全美,共设有40000余个网点。

尽管现阶段美国银行业的市场发展早已进入成熟化,但社区银行的出现始终未能停止,1989年,美国社区银行仅有192家,1999年增加到205家,虽然增加幅度不大,但这些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

基于市场定位角度来讲,社区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户、中小企业与当地家庭。基于资金运用角度来讲,主要是将社区银行所在区域所有存款吸收,然后在投入到这一区域适用,从而推动所在区域的经济进步与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通过对本地客户较为熟悉,当中小企业与家庭客户向社区银行申请贷款时,社区银行服务人员还会对客户的日常开销、借款人个性特征等因素予以考虑,因社区银行运营是在本地,所以其信贷决定速度很快,可以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阶段,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社区银行已经逐渐成为其金融服务咨询支持机构。

二、社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1.社区银行建立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不高,尤其是对资本需求方面,这有利于民间资本迅速进入到市场竞争中。 银行业之所以制定较低的准入门槛,是为了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银行业中。若所设准入准则过高,那么民间资本的进入势必十分有限,客观上会使得市场竞争得到限制。现阶段,很多股份制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它们无论在决策过程中,还是在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原有体系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银行所设准入准则过高,银行市场开发程度有限所致。对于社区银行而言,其规模较小,在出现经营不佳的情况下,其他民间资本也可以用较低成本进行收购,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约束了社区银行的经营。反观现阶段的股份制银行经营情况,尽管不去考虑升幅干预等因素,一旦其出现经营困难,很难被收购。

2.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渠道长期受到阻碍。其实纵观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来看,其对我国再就业与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班如此,中小企业在我国的融资环境仍然较为紧张。加之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融资对象主要面向大型公司,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势必需要去寻找其他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途径,而社区银行就可以很好的满足其需求。

3.金融市场具有较大差异性特征,对于那些全国性大型银行而言,它们很难切实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客户的信息。加之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大型商业银行很难构建一个完善的适用于不同市场的战略规划,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很难针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与个性化需求提供金融服务,这势必会导致大型商业银行更加趋向服务于大型公司。在这方面,社区银行在地区不同客户信息掌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4.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随着社区银行的产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因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调整所衍生出的“金融服务真空”也得到了有效填补。随着我国国有银行不断推进商业化,“虹吸现象”将变得更为明显,简单来讲,原本资金就较为匮乏的欠发达地区资金,因大型银行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得匮乏地区变得更为匮乏,这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变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很多国有银行不断撤出欠发达地区市场,使得撤出区经济金融服务处于真空状态。基于社区银行本质角度来讲,其在运用资金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所在地区的资金吸收并投入于本地市场,缓解因大型商业银行撤离所带来的虹吸现象。

三、中国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十分广阔

第一,我國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与前景十分良好,可以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融资市场环境。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小企业贷款发放中,小型银行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组织架构较为简单、灵活,对贷款方法中委托代理问题、客户收入变动等问题予以轻松解决。此外,针对这种现象,学术界还提出了“共同监督”这一假说,指出作为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社区银行,他们为了所在区域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第二,是中国消费者贷款和个人金融服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社区银行所强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对于客户的了解使其在竞争这些业务方面可以获得优势。

第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显著的特点,对于我国而言,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城市与农村的金融服务方面,他们的差异也相当大,这种情况为地区性的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小可能向边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社区银行可以担负起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德平,鲍国良. 村镇银行的制度创新[J]. 中国金融,2013(24).

[2]叶莉萍.非正规金融法制化探析[J]. 中国金融,2013(23).

[3]王永恒.欠发达地区金融支农调查[J]. 中国金融, 2013(22).

作者简介:

浅谈中国英语的产生及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民族文化传播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描述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也随之井喷,相应的英语表达也应运而生。如最近几年我们经常提到的蜗居snail dwelling、火车实名制real name ticket booking system、阶梯计价tiered pricing、胶囊公寓capsule apartment、地沟油hogwash oil、打酱油none of my business等。这些新词有些描述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有些是网络新词,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这些英语表达是否地道,能否被人们所认同呢?关于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讨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英语学习者经常听到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那么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吗?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李文中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进行了严格界定[1]:“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用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式英语则是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杜瑞清、姜亚君、韩玲等则对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不加区分,统称为[2]“中国英语”。在本文中,笔者更倾向于李文中教授的观点,我们要将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概念区分开来。但我们不能否认,有时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语言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体系,受到社会、文化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中式英语有时也会转变成中国英语。例如,比较典型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现在已经成为标准的英语词组,已成为中国英语的一员。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语言学基础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了中式英语为中介语的论断[3]:“它是由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母语特征又有目的语语言特征的语言系统。这种产出是对某一目的语的尝试性产物。”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不完全等于目的语。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语言正迁移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目的语。母语的负迁移则会妨碍目的语的获得。正如Rod Ellis[4]所认为的“母语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根源之一,母语的这种影响就是它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由此可见,中式英语是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则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用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三、中国英语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英语对英语的贡献

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词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主席帕亚克就曾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根据“全球语言监督”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来自汉语的英文词汇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如kung fu—功夫、yin yang—阴阳、kowtow—叩头、tofu—豆腐、mahjong或mah-jong—麻将、tai chi—太极、feng shui—风水等。

(二)英语有各种地区性变体

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我们知道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2个,有各种地区性变体。除了我们经常在学校学习的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还有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和非洲某些新兴国家的英语等。它们都有各自语音和词汇上的特点及语词和语法等。英国学术界也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终于承认美式英语有它的独立地位。我们不可否认有一天中国英语在全世界也会得到认可。

(三)英语学习在中国

英语做为一门外语在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有数据显示[5],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专家预测,再过几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我们国家对英语教育十分重视。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初中开设英语课程3年;高中开设英语课程3年;在大学,英语做为公共基础课要再学习两年。有的学院还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无论是高考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都是必考科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6]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人对英语学习也几近狂热,国内各种双语幼儿园、各种英语培训班、各类英语家教频频出现。

(四)国外迫切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全球掀起了“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就有8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把中文作为公共外语课的大学则超过700多所。对于外国人的汉语水平如何,我们也有了统一的测试标准HSK。近几年,国外拍摄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电影,如功夫熊猫、功夫之王、花木兰、龙帝之墓、美丽中国等。这都充分说明了国外迫切地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情。

(五)中国英语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工具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使中国英语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工具。中国英语不再是简单的用英语机械地进行翻译所出现的过渡语,而是和中国社会和文化相融合,体现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1.中式英语大都体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历史:如农历Lunar Calendar;再如“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 tea;再如粽子,以前我们大都翻译成traditional Chinese rice-pudding,比较晦涩难懂,连中国英语学习者记起来都有困难,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将其直接翻译成zongzi.这样能让外国人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文化,同时将我们的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2.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或新生事物。如车牌摇号:license-plate lottery、以房养老house-for-pension scheme、限购property-pirchasing limitations、安居工程 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等。

中国英语有时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付诸于行动。我们国内出版了一些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如《英语话中国(Say China in English)》、《用英语说中国:文化(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Culrute)》等,这些书籍当中出现了我国涌现出的各种新生事物的准确英文表达方法,并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与社会等不同角度,用英语全方位介绍现代中国。还有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如CCTV9、China Daily等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人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四、结 语

对于中式英语,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有学者认为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作用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语言,我们应该杜绝这种语言的存在,消灭它。也有学者认为中式英语反映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加以保护,使它更加蓬勃发展。而明确了什么是中式英语,什么是中国英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难做到以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并鼓励英语学习者学习标准英语。相关部门应该规范中式英语的使用,同时充分发挥英语学习者及专家学者的创造性,创造出能体现我们国家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中国英语,使我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也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架起桥梁。

参考文献:

[1]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2] 浦晓燕.中式英语前景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4):124-126.

[3] Gass Susan and Larry Selinker.Language Transfer inLanguage Lear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 Benjamin Pub,1992.

[4] 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1.

[5] http://epaper.usqiaobao.com:81/qiaobao/html/2010-03/12/content_278312.htm.

上一篇: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下一篇:法规学习试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