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推荐9篇)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篇1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全省政务信息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工作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中,各级人民政府更需要大量的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更需要政府系统办公室(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对政务信息工作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部署,政府工作必须紧扣主题主线,认真贯彻“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落实“八项工程”,扎实抓好大事实事,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这就需要从更高层次上,把政务信息作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作为反映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的重要平台,作为政府科学决策、制定政策、— 1 —

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使政务信息工作面临新课题。当前,我省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但各种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加。我省社会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热点、难点问题,各类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各级人民政府面临更加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政府系统办公室(厅)是汇集各种政务信息的主渠道,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重要社情民意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政务信息工作增添新动力。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仍需不懈努力。政府系统办公室(厅)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提供有效信息,使政府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二、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

(一)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基本原则。及时,就是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保证信息的时效性,确保第一时间报

送第一手材料,一般不得迟于新闻媒体。准确,就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全面,就是反映事物的全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坚持喜忧兼报的基本要求,鼓励支持如实报忧。

(二)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需求报送信息。及时准确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的贯彻落实情况,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动态,反映事关全局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反映重要的社情民意,反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建议,反映各地、各部门创造性实践和工作经验,反映可供借鉴的外省(区、市)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要从政府中心工作和需求的角度,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既要防止不加选择地报送,又要避免漏报各级人民政府需要了解的信息。

(三)加强信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善于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综合提炼,集零为整,变缺为全,化浅为深,使之成为对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的信息。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信息工作的基本功,围绕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充分反映一线实际,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反映基层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调研信息材料要做到有情况、有问题、有事例、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

(四)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

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全面报送相关信息。对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或省政府总值班室要求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应迅速处理,并在2小时内报告相关信息。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工作进行考核、通报和表彰,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坚持把政务信息工作作为政府系统办公室(厅)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指导和支持办公室(厅)开展信息工作。政府系统办公室(厅)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持续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政府系统办公室(厅)在向本级政府报送信息的同时,应当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报送信息。省各综合部门和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县级信息直报点要坚持每天报送,并且每月至少报送2篇调研类信息。

(二)完善政务信息工作制度。完善政务信息考评制度,每年考核评比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完善政务信息网络活动制度,每年采取适当形式,开展信息业务交流,通报情况、推动工作;完善政务信息培训、信息报送要点预告和政务信息保密等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健全政务信息工作机构,加强基层直报点的动态管理。可从经济界、金融界、教育界、文

化界、科技界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基层干部、社区管理工作者、工人农民代表,新型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中聘请政府特约信息员,建立政府“智囊团”、“思想库”。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务信息工作队伍。挑选政治素质好、熟悉党的方针和政府工作、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思想敏锐、吃苦耐劳的人员,充实加强信息工作力量,并保持信息工作队伍进出适度、充满活力。省级机关及各直属单位办公室要安排专门人员从事信息工作。各级领导要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信息工作人员,加大培养和使用力度,提供各种工作便利条件。广大政务信息工作人员要勤奋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共同推动全省政务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政务信息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篇2

一、积极搭建网上发布、服务、互动平台,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江苏省在实践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江苏省全面梳理和优化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开发应用相关管理软件,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二是不断完善在线办事服务。按照“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理念,结合网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认真梳理办事项目,进一步拓展在线办事服务范围。三是扎实开展网上交流互动。各地各部门通过设置在线问答、行政首长信箱、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热线等互动式平台,开展在线访谈活动,建立办理工作网络和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依托电子政务,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江苏省坚持把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与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相结合,与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相结合,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重点抓了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从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对所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认真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经政府法制部门审核确认后,全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布。

二是科学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对经过审核确认的每一项行政权力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从行使依据、内容、程序、时限等方面,逐一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进一步优化权力路径,固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权力运行。

三是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等情况,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次,并确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四是实行行政权力全程网上运行。每项行政权力的运行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要求,建立内外网信息交互机制,实行事项办理全程网上运行,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便于监督。

五是开展网上实时监察监控。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中,分别建设政府和各部门网上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模块,与网上政务大厅无缝链接,形成政府对各部门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的两级网上监察监控体系,收到明显成效。

三、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大力构建“四级便民服务网”

以电子政务带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篇3

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巫英坚介绍:绵阳市在研究如何设计组织方案和执行方案时,非常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巫英坚副市长说,绵阳作为西部城市,总体发展、经济实力,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所以绵阳市的电子政务首先就不得不面对方案和投入的问题,这就使绵阳必须走穷人的道路。

绵阳座落在四川盆地的西北面,辖区2万平方公里,以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为主要特色,年生产总值2370亿元。经济实力排在西部十二省区城市的第六位,现在绵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绵阳市居民只要一月交纳100元钱,就可以享受宽带网络的服务。数字电视也已经开通。多年来,绵阳也开展了很多网络应用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全市各个部门、县区的信息化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相对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和发挥作用是一大问题。

面对机遇挑战 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绵阳市信息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西部城市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绵阳的经济、工业实力,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绵阳科技城的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提倡的是体制与科技的创新,强调走一条工业强市的战略道路。其中,体制的改革就要求电子政务为它做好配套服务。由于科技城的建设,国家科技部对绵阳电子政务的建设有很多项目支持,如: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国家智能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重点城市建设、国家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总的来说,国家在政府城市建设、企业城市建设、农业城市建设和教育城市建设方面对绵阳的电子政务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在迎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新的挑战。作为西部城市,绵阳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年多来,城市发展要素在东部集聚。人才向东走、资金向东走、项目向东走。致使东西部差距越来越明显,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上、教育水平和人才资源上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上。这就是专业人士常说的数字鸿沟。

现在各西部城市都非常重视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但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现象,如:信息孤岛、信息系统的低水平重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等比较普遍。相对这些现象,西部信息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太弱的原因,如绵阳市以长虹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是一种劳动密集、极低价值、竞争激烈的产业。这种产业在西部的市场太小,没有像东部那样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为如何体现政府在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导向。绵阳市政府就率先从政府信息化入手,通过电子政府来启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绵阳市信息化发展战略要点为把城市信息化作为建设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以电子政务带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推动绵阳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个战略要点直接表述是:以电子政务来引导全市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率先启动,带动制造业、农业、教育的信息化;以电子政务建设来整合全市信息化资源,克服信息孤岛的现象,提高信息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以电子政务建设来提高政府为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扩大,以打开信息产业的市场,使全市具有一个完善的基本信息平台;以电子政务建设来吸引人才集聚,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依托指导思想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绵阳市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为西部吸收大量人才,推动当地的市场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绵阳市政府按照这一思路研究自己的组织方案、建设方案和资金方案。

组织方案主要包括:政府的决策、政策要体现一把手领导,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战略咨询要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成立了专家组;协调调度由信息化领导办公室领导;培训维护,成立了绵阳市信息中心;信息方案有当地的国防电子企业九州集团提供。

建设方案的确定是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确定下来的,首先是要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要提高政府公务员的办事效率,使他们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公开,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方便,以带动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服务职能转变,进行服务于政府的全面机制改革,为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绵阳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业务、共享资源、利用为先、分布实施。其中关键的是整合业务和共享资源,因为绵阳市的电子政务一期建设以平台建设为中心,利用平台建设来整合横向资源和纵向资源。为了进行平台建设,就要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根据西部信息化建设的看一步、干一步、争取下一步的特点,利用为先、分布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的积累人才、发展产业、学习方法、总结经验。

绵阳市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国家支持4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地方政府配套1000万元,由企业投资1000万元。一期工程的建设包括:市委信息中心网络整合的建设、政府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绵阳市电子政务是在因特网的基础上建设的,强调逻辑隔离措施,实现信息安全和开放的平衡。提供协同办公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宏观化,支撑政府的门户,优化对外服务。

总结体会经验加强信息化建设

结合实际来制定方案。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一般存在两大问题,认识问题、投入问题。认识问题是:应用信息解决方案提供方与政府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搞乱了我国信息化应用市场。投入的问题则是:投入资金的规模和系统的功能怎样实现有效的平衡。从西部城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发挥作用的角度来说,其系统功能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断调整,从简单到复杂。

抓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面对的是: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统一,信息共享和牵扯部门特点矛盾,目前的需要和今后的分歧等问题。

企业参与多方投入资金。绵阳市贯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运作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九州集团投资1000万元,与市政府联合共建绵阳电子政务系统。企业参与政府建设后,有几个方面的回报,如企业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会得到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促进、支持企业进军软件产业等方面给予投资方以实惠。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篇4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楚雄市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在2008年初就成立了以副市长李援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在市信息中心,负责牵头推进工作任务。为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的顺利推进,市人民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此项工作。2009年3月,根据省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的要求,市人民政府又成立了以副市长徐俊梅为组长的四项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市信息中心牵头负责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并牵头建立了政务信息查询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召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电信公司等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推进,市、乡各级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一次性接入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网站。截止目前,全市接入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单位达68家,每个单位都设有信息发布员2人,全市共有信息发布员136人。

(三)根据州政府的要求,我市96128政务专线电话采取市、乡一步到位的方式施行,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等都一律按要求接入96128专线电话,目前已达66个,安装工作电话66部,全市各级接入单位都安排有专线电话联络员1-2人,全市96128政务信息查询联络员达132人。

二、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为全面公开政府信息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机制,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二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的受理机制,制订依申请公开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秩序。三是建立健全保密审查机制,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保证政府信息公开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四是建立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对不按《条例》办事的严重行为进 行曝光和问责,保证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五是完善了监督举报机制。六是建立实施《条例》的日常培训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知识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七是保密、监察、物价、财政、人事等部门建立健全了相关配套工作机制。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指导下属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二)为保证政务查询工作的高效推进,先后制定下发执行了《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的通知》,《楚雄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方案》。

(三)2009年以来,市信息中心多次联合市保密局、市委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法制局等部门组成了联合督查组,对市直行政机关和15个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并就督查中发现的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一)市政府组织各乡镇各部门120人次举办了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和上机操作,重点对信息公开发布系统的信息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和注意事项做了讲解培训。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政府信息公开”专题,对此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并将相关培训材料放到上面,供工作人员下载学习。

(二)市政府先后组织全市所有96128专线电话联络员 50余次培训,并邀请了州工信委和电信公司的领导到会指导,特别邀请了电信公司专职接线员主讲了联络员的语言规范和应答技巧等知识,全市参加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全面公开政府信息提供舆论保障

(一)深入广泛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及96128专线电话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推进工作的关键。市政府印发了《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阳光政府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招贴画发放张贴工作的通知》,将10000份96128招贴画及时在全市各村社、社区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地方张贴,将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宣传到最基层。

(二)在楚雄市政府门户口网站上开设了“楚雄市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专题”,分设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四个子专题,用于发布相关信息,截止目前,“楚雄市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专题”共计发布宣传信息共计420多条。

五、认真抓好平台建设,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提供载体平台

(一)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指南编制发布工作。一是全面清理政府信息。各乡镇、市属各部门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对本单位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二是在清理的基础上,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界定应当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三是在准确界定保密内容和范围的基础上,坚持“谁提供,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依据《指南》和《目录》样本格式和内容,编制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并按时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各部门子网站和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公开。

(二)根据《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楚政办通〔2009〕46号)精神,市信息中心及时组织全市各单位进行基础资料、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承诺电话、常见问题解答等资料数据的收集,共收集了3000余条资料,确保了全市政务信息查询网站按时开通。

(三)由市信息中心牵头,分别在市图书馆、档案馆和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政务信息查阅点,方便了公众及时查阅政府信息的需求,深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六、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

(一)为了全面推进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 通知》、《楚雄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细则》、《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市信息中心、市监察局、市保密局、市法制局及市委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联合定期开展工作的监督检查,并通过督办通报和行政问责等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市政府从2009年以来,每年编制《楚雄市政府信息公开自查报告》和《楚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按时上报和发布。全市53个市级部门和15个乡镇政府都按时编制、上报和发布各自的自查报告及工作报告。

(三)在推进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建设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打造阳光政府等要求,以建设连接政府和老百姓的连心桥为准则,在提高96128话务质量、增强转接成功率和公众满意率等方面狠下工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至4月25日,全市96128专线共接入3153个,转接成功2906个,成功率为92.1%,公众满意率为96.75%,居全州十县市第一。

(四)充分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切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的基础保障,为此,我们在抓好政府信息发布的质量的同时,注重了信息发布的数量和时效性,并取得了 实效。到2012年4月,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共发布信息6801条。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服务项目及常见问题已全部录入公开,全市共受理公众在线提问472件,限时办结472件,无投诉现象。先后发布重大决策听证18条,重要事项公示365条,重点工作通报705条。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146条。

(五)除在统一网站上公开政府信息外,我们还高度重视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至2012年4月底,全市116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加入了政府上网工程,以网站方式共计公开信息370多万条,网站访问量达到了4312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达35000人次。

(六)楚雄市以方便群众获取政务信息、充分整合政府服务资源为出发点,将全市各级、各部门已经开通使用的公共服务电话与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进行整合,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电话查询服务。截止目前,清理出全市各部门需整合的政府公共服务专线11条,并进行了有效整合。

(七)扎实做好96128政务服务专线电话“三个延伸”工作。自2010年7月以来,专线服务时间由5X8延伸至7X24小时,将服务内容逐步向供水、供电、公交、医保、社保等工作领域延伸,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

(八)为进一步拓展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 途径,多方面体现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楚雄市政府建成“书记市长信箱”系统,形成了连接全市各乡镇、各部门与广大网民朋友的政民互动网络平台。截止目前,共计收到市民来信2696件,其中已办理回复2676件,每天访问量达5000多次。

七、存在的不足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不足。几年来,楚雄市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培训和督促力度,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不强,信息公开内容不够全面,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有待加强,公开工作规划性不够,政务公开人员具体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力度,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1、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专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96128政务专线电话等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扩大宣传面,努力扩大公众知晓面。

3、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制度,务必落实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保密部门要切实加以指导。建立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受理依申请公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时间要求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公开或答复。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受理举报投诉,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查询考核工作。

4、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政务信息查询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强化网站网页及栏目的规范性建设,适时更新《指南》和《目录》,实时监督在线解答情况,确保发布的信息质量高、针对性强。

5、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配合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落实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和96128政务专线电话管理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充实好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加强对各部门信息发布员、联络员和网络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篇5

努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委区府召开这次全区政务信息工作交流会,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现在,我就磨溪镇信息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近年来,我镇信息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采取措施,落实责任,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有效发挥了信息工作为领导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参谋作用。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我镇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始终把信息工作作为政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努力做好信息工作,要求对全镇工作中的重大部署、重要情况都要以信息形式上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上报,如何收集、编写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上报的每一条信息,都要求逐级审批。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强调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办公室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努力做好信息工作,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指定专人,做好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全局

1性以及预测性信息的选报工作。办公室作为信息工作的办理部门,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落实一名副主任专职抓好政务信息的采集、调研、加工、处理工作。信息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快、深、准、广、实、精”的六字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建立体系,健全制度

我镇高度重视组建信息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抓好队伍建设工作,去年,我镇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镇直各部门要把信息工作纳入工作全局,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落实办理人员。要求加强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文字能力,确保本部门发生的一切重大紧急情况都能按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上报,建立健全了信息收集、调研、整理、编辑、审签、传递等工作制度,保证了信息工作规范高效运作。

三、突出重点,注重质量

我镇坚持重要信息快速、准确、全面,一般信息对路、有用、特色的信息工作思路,用信息反映磨溪镇各方面重要部署的进度及落实情况、重点工作的安排、进展及完成情况。在报送信息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实”。我们对报送的每一条信息都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对信息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实,确保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二是突出“深”。我镇对报送信息从反映一般情况向有分析、有建议的深层次转变,从反映事情现状向揭示事物本质及发展趋势转变。

三是突出“全”。我们坚持既报喜又报忧,信息的内容,既反映成绩,也反映问题,同时也提出对策建议,不以偏概全。

四是突出“早”。我们在信息工作思想和行动上及早介入,善于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信息工作的主动性,为领导决策搞好趋前服务。

五是突出“快”。在报送信息的收集、加工、审签、上报等各个环节中,我们做到随时交办,及时完成,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特别是对于群体性事件和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了解掌握准确情况,加班加点上报信息。

同时,我镇注重与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加强联系,接受指导,了解领导对信息工作的需求和要求。

开展政务信息公开 篇6

2011-4-13

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以公正便民、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强化对行政权力民主监督,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机制。

为使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着眼于建立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信息公开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意识。

(一)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全局政务公开工作。同时要求各科室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网络,并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各科室和工作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目前,有2名专职人员、4名兼职人员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指导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二)建立健全制度。全局各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截至目前,已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制度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政府信息 1

公开相关制度十余项,进一步健全了政务信息公开机制。

二、规范建设,提高政务信息公开质量。

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

(一)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各科室按照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标准统一、运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政务公开以及已公开内容存档备查、备案等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贯彻意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我局在先后主动公开财政信息、办事程序等信息500余条,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000人次访问和查阅相关信息。

(二)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及时公开了会计职称考试、民生工程进展等相关信息,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了解相关信息。

(三)公开的重点更加突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针对目前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惠农政策等信息,逐步加大公开的力度。

三、用好载体,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

(一)大力拓展公开形式。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政府门户网站“淮北市人民政府网”、局门户网站“淮北财政信息网”作为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还积极拓展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淮北日报》、淮北电视台等载体及时发布信息。

(二)着力抓好人员培训。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政务信息公开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全局干部职工培训计划,定期举行培训活动,使政务信息具体负责同志能够及时掌握中央省市最新政策,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政务公开信息质量。今年以来,先后举行5次培训活动,1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活动。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篇7

多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让我对自身的眼光和技术充满了自信, 甚至自负。说心里话, 在得知即将从事“宜春市电子政务平台”工作之初, 我一度认为中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势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而宜春市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信息化建设也许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 我的自负迅速变成了好奇, 好奇又即刻转变为震惊。短短的几十天工作里, “宜春市电子政务平台”给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讶, 而我也从一个自负的技术人才的角色转变成为学习者的角色。

电子政务, 顾名思义, 是指政府机构运用各种现代的电子技术, 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 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 旨在提高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 政府与社会、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 各地各部门都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在不断提升。而宜春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推广示范省江西省中的一员,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根据《中共宜春市委办公室、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 我市于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备、电子政务平台搭建、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本着绝不重复建网的原则, 到2010年上半年, 宜春全面建成了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市、县、乡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 并完成了相关人员的培训。随后, 为了确保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宜春市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进入了长达半年的试运行阶段, 期间全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均实行公文双轨制, 即纸质文件与电子公文同步流转。

当我参与到平台建设工作之中时, 试运行阶段已进入尾声, 我这个“海外人才”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生。宜春市电子政务办公平台的安全性、规范性、应用性, 及推广程度都令我赞叹不已。首先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该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都采用了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己的队伍, 不允许有任何安全隐患或者“网络后门”;同时采取了内外网两套网络, 以物理隔离的方法避免互联网上各种病毒及黑客对政务平台的有害侵入, 并运用领先的VPN技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外网对平台的访问, 以确保办公人员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处理公务。此外, 所有的相关设备都经过多次反复的严格检测, 以保证7×24小时不间断的稳定运行。

而平台的规范性则是令我最吃惊的地方。回国之前, 我一直生活在素以刻板著称的德国, 除了完成硕士学业外, 我也曾在一些著名的德国企业实习工作过。德国人的严谨细致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几乎所有大小事务都将步骤细分, 一丝不苟的按照操作流程执行, 我时常为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所佩服。然而当我回到宜春, 面对我们新启用的电子政务平台, 我不禁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仿佛在这里又见到了德国人办事的那种严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电子政务平台不仅对各项事务细分流程, 保证一切公务都按照计划、按照规章有条不紊的进行, 同时也为所有部门的各级办事人员分配了从公文收发员到档案管理员再到公章管理员等30多种角色, 大家各司其职, 彼此无法越权, 又相互配合, 最终形成了一个规范而高效的办公网络。

此外, 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较为完善的应用功能也是值得称道的地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早已普及电子办公系统, 但大多数的应用还仅仅局限于电子文件的交换。就我所曾经工作过的德国企业, 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宝马公司, 及Robert Bosch等公司而言, 日常的电子办公是基于一个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 大家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互传文件及收发通知, 而真正的文件审核等重要程序依然是通过纸质公文的形式实现的。相比而言, 宜春市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就完善得多, 它已经完全实现了公务邮件、公文交换、公文流转、网上审批、会议通知、网上交流、互联办公等多种功能, 真正做到了办公过程的“无纸”化。据预测, 仅一个县的“无纸化”办公每年就将节省近400万张纸, 约20万的成本, 此外还有大量耗费在印刷、包装、运输、传递这些文件上的其他成本开支。

当然, 宜春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 市本级200多个单位以及各县 (市、区) 1200多个单位, 合计共约1500个单位都已统一接入该平台。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多次要求下, 各单位都确定了具体负责电子政务的分管领导, 配备了工作人员, 添置了必要的设备, 建立了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的一整套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在电子政务平台试运行阶段和正式运行阶段, 各单位基本都有专人值守, 确保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按时完成其他单位交接的相关事宜, 整个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良好的运行。然而另一方面, 目前, 仅有极个别单位能真正做到所有在职人员掌握和运用电子政务平台, 而对其他大多数单位来说, 往往只有具体的电子政务负责人才懂得操作该平台。对比欧美国家几乎人人使用电脑办公, 我们的电子政务还停留在表面, 推广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宣传力度还不够, 大多数公务人员仍然对该平台不够重视也不够了解, 这延缓了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步伐。另外, 当前电子政务办公平台的作用范围还局限于政府各单位之间, 缺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普通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江苏省政务信息化 篇8

政务信息资源作为当下国内大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利用、挖掘、开发好,将对政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创造有力的支撑环境,同时也能为国内大数据提供更好的基础资源。

为政务信息化“奠基”

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将为政务工作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为政务工作服务在国内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从最初公文处理,到现在行政审批,国内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可以说已走过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信息化在政务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政务工作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但就目前电子政务使用情况而言,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缺乏政务信息;二是虽有政务信息,却无法有效使用。

第一个难题的症结在于,虽然包括行政审批等许多政务工作已纳入了信息化的范畴,但就政务工作的全局来看,还有更多工作(如政府的服务职能)还处于手工、半手工的状态,没有或很少采用信息技术。究其原因,除了政府职能转变较慢的主观因素外,很重要的客观因素是许多政务工作还没有按照信息化所需要的形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变成计算机、网络能处理的格式,从技术上讲自然也就无法纳入信息化处理的领域,政务信息缺失就在所难免。

第二个难题的症结在于,在已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政务工作中,由于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以及各自应用系统建设的独立性,导致了目前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大都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严重;平台技术多样化,平台之间难于实现互通和互操作;相同的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造成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部门之间数据难以相容等现象,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出现了信息共享的困难。虽然,信息交换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共享的困难,但它只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因此,有政务信息,却无法有效使用的困惑依然存在。

对此,通过将各政府机构所有政务信息资源梳理清楚,形成“政务信息资源基本目录”;再将所有政务信息资源按计算机处理的要求分类,形成“政务信息资源基本指标目录”。有了这两个目录,各政府机构就可以将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解决政务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因为各政府机构是按照这两个目录进行的政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其指标命名、类型、格式是标准、统一的,也就解决了虽有政务信息,却无法有效使用的问题。

归纳讲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就是既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又解决政务信息资源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未数字化的政务信息资源能够数字化,已数字化的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共享的问题。

厘清政务信息开发“脉络”

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将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理清轮廓。提起资源,人们首先会想到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才有可能想到信息也是资源。物质资源在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作用,人力资源在工业和后工业社会的作用,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信息资源能干什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效益?在此引用一句话来说明:当前在谈到企业发展时,我们时常能听到“一类公司做标准,二类公司做技术,三类公司做产品;做产品的公司挣微利,做技术的公司挣小利,做标准的公司挣大利;做产品的公司挣一天,做技术的公司挣一年,做标准的公司挣一代”。将这三类公司对应于资源来看,产品就是物质资源,技术就是人力资源,标准就是信息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信息资源将在今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在建设“新四化”的道路上,面临物质资源比较匮乏,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的现实,要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信息资源的利用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资源既有内在属性,又有外在属性。如物质资源中的煤炭资源,其内在属性是其物理、化学特性,外在属性是其分布、数量等。经过几百年的勘测和研究,人类已基本掌握了地球上各类物质资源的内在和外在属性。近百年来的发展,人类对人力资源的外在属性已基本了解,但内在属性的掌握还有待完善。对信息资源,可以说我们现在不甚了解其内在属性,也未曾完全掌握其外在属性,有效利用就更谈不上了。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可以对各政府机构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在属性加以研究,对其外在属性中的分布特性予以明确,逐步将政务信息资源从盲目的技术应用,转变为在清晰的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应用。

“畅通”机构改革路

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将为政府机构改革创造技术条件。政府机构的改革因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大家来说都息息相关,而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府机构改革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

每当一个新机构成立,或老机构因职能转变而改为新机构时,其最早的文件,或定义该机构职能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政府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性文件。但目前所制定的文件只是一个对机构职能的宏观定位,并未确定每项职能的具体内容,用信息化的术语讲就是没有定义每项职能的指标属性,即既没有确定每项职能的内在属性(职能管理内容),也没有定义其外在属性(职能管辖边界)。这就造成了在全国,同样一级、具有同样职能的政府机构,所具体管理的业务有差别、内部机构设置有差别、人员配置有差别、管辖的范围有差别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政府机构的非规范、非标准状态,制约了中央政令的畅通。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就是要把定性化的政务职能信息资源定量化,以规范各级政府职能,为更深层次的机构改革创造技术条件。

政务信息培训心得 篇9

学习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培训就是满足追求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我都推崇“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和经验。”面对知识爆炸、创新潮涌的新形势,如果我们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路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而今我有幸参加了市人社系统政务信息专题培训班,受益匪浅。

当我看到政务信息专题培训班课程安排表的时候,不禁感叹安排如此合理与周密,课程内容很符合政务信息人员的知识架构,满足了我们的学习需求,学习体会也随着培训的进行不断深入。

一、牢固树立团队理念。

户外拓展是通过实际参与不断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团队活动,尽管我之前参加过户外拓展,但感受远没有这次深刻。在队列游戏、队伍组成、解手链、背摔、空中抓杠、鳄鱼潭、毕业墙等活动中,无不体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那么团队力量就非常巨大,拓展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并非通过这次活动才产生,然而,在实践中的团队运作更加深了我对团队理念的理解。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科室,我们就身处每一个团队之中,成员之间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提升自身实力是增强团队战斗力的基础,真诚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

进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支撑,坚定同一信念、胸怀大局意识、服从指挥、团结协作是增强团队向心力的保证。作为公务人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团队理念,并付诸于学习和工作中,我想这是把拓展活动安排在培训前期的意义所在。

二、着力提高政务信息写作水平。

政务信息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决策实施提供依据的材料,编写信息需准确把握真实性、及时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正视问题和困难,多渠道挖掘信息,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一是要多看多思。把握工作要点,多看领导讲话、领导关注的问题,多看各种会议、文件、资料等,注重把握各个阶段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分析满足领导需求的信息,研究本单位和领导需求的结合点,精密筛选实用信息。二是要保持敏感性。时刻保持灵敏的触觉,对一些大事、要事和突发性事件要反映灵敏,做到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及时报送。三是要掌握写作要领。明晰信息写作思路,立足本部门实际,做到文风简洁、明了,结构清晰、自然,内容准确、凝练。

三、切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们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改革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对公务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次培训内容涉及的能力是当前公务员所必需的,我们要切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一)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胜任工作的前提,并非一蹴而就,作为政务信息

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加强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熟悉业务政策,吃透文件要求,领会上级意图,强化公共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善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二)提升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新媒体形势下,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已成为公务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尊重媒体工作者,善于与媒体沟通交流。不仅要在态度上诚恳与媒体合作,而且对媒体的报道给予尊重和理解,遇到不实报道通过合法途径协商解决,加强交流,通过媒体向社会传达国家信息和关注舆论形势,正确引导宣传,推进政务公开。二是要提高网络交流能力。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借助网络的力量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与民众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三是要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注意说话技巧,站在媒体和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打官腔,讲话内容力求通俗易懂,追求良好的话语效果。

(三)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这门课中,主讲教授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法授课,令人印象深刻,对应急能力的提升有更深的了解。一是加强鉴别能力。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二是提高快速应变的能力。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保障工作,集思广益,迅速作出科学决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三是塑造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对周边的广延性,需综观全局,照顾周全。

上一篇:办税服务厅规范服务自查报告下一篇:木兰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