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推荐10篇)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1

国培中学(3)班

梁兴旺

设计思想: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将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就是以美术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美术教学,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记忆、增强自主学习的作用,因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得心应手,课堂的压力相对减轻,教学的质量就容易控制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

1、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把读的过程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课文,才能加深理解,教师不能以讲代读,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讲解主要过程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把绘画时间留给学生

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为知识目标,课上必须留给学生大量的绘画时间,努力克服烦琐的讲解。

课程脉络

让学生欣赏邮票→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产生设计冲动→利用计算机设计→讲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②培养集邮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

教学用具: 范画、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你们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请你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生:片中的同学在邮信,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他没贴邮票。应该在信封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限地拉长,真温暖亲人,友人的心扉(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你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

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 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普通邮票 用“P”表示。

纪念邮票 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特种邮票 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 表示 航空邮票 用“A”表示 欠资邮票 用“D”表示

小型张和小全张用“M”表示

4、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8枚,这是其中的第6枚,一套邮票多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可以称其为一套。)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就方便了,怎样设计邮票呢?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三、设计邮票的步骤

1.构思(板书:构思)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创意,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两枚邮票票题好,一是“虎虎生威”一是“气贯长虹”,颇有虎年气魄,给人以振奋感。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生: 1.我要设计一套有关校园生活的邮票。2.我要设计一套有关跨世纪的邮票。师:起稿(板书:起稿)

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邮票上都有什么? 生:邮票上有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师:(1)图案,(板书: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2)邮资的价值。(板书:面值)(3)发行时间。(板书:发行时间)(4)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板书:发行地区)

同学们请看,这枚邮票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3. 着色,(板书:着色)

学生看挂图欣赏色彩处理方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

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教师指挂图)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老师这里有一些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主题设计邮票内容,也可以自己设计确定设计的内容。

四、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绘制

学生利用金山画王,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

师:看,设计师们设计了这么多的邮票,漂亮不漂亮啊?有„„你最喜欢哪张

邮票?为什么?这张邮票是谁设计的?请你说一说你的设计想法。生:(略)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六、教师小结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凭证。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小的邮票像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可以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的事情。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美术,整合

0 引言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它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和综合性,并同时具有独立的教学特点。它的研究实施为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有特色的、自主的教学方向发展。

教育部长陈至立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教学模式即将成为我国新型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的内容。而这其中,高校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将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主要目标就是要创建这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创设最理想的内外部环境。

1 高校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条件

1.1 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整合提供了技术平台

网络资源的丰富与海量,查询的便捷与方便,这些特点都可以为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与方便性,不但使高校师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的网络的便利与发达,更可以使得高校美术教学更加高效化,实效化,通过视频、图文、音频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呈现出海量信息,使得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便于记忆和理解;并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录入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以及实录,这些不但使得广大教师们能够寻求到一种更加便捷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同时使得广大学习者有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机会。这就大大激发师生的学习和交流的可能性,这就是对网络的有效利用,使得学习者们能够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主动的探究。这也真正为进行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学习、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校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前提

建构主义强调的重点和以往的学习不一样,他不单单要求学习者掌握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要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建构,消化、理解,同时形成自己的新型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是将新型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结合同时进行相互验证,并且不断来丰富、充实和改造自己已掌握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倡导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但它却并未忽略教师所起到的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的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不过是更多的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所以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现在的教学模式、师生的地位与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完全的中心,学生也已经不再是完全的被动者,两者之间是合作,交流的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认知方式,基于这一切,就可以将建构主义的理论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个性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创建能够满足高校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完整整合的学习环境

2.1 转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固有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课程整合过程中,就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教学生们学会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所以,已有的固有的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被淘汰,来转而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1)进行有关资料的学习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与有关网站进行访问,来浏览其他学校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果,或访问相关留言进行交流心得、互相进行学习评价。

(2)开展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进行实践创新的精神,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讨论、研讨,进而解决相关问题,对自我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成功解决问题,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在网络中进行的一种学习模式。它可以使得学生与各界专业领域学者、与有相同目的的研究者建立效率较高的相互沟通,帮助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自己的学习环境,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分工合作,在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课本新知的初步理解和融会,也同时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新知之后的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也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的相关能力。

(3)进行网络自主学习

在当今社会,网络极为发达,学生不但可以查询相关资料,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丰厚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但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会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广泛的外部空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的作用。

2.2 开发高校美术教学网络课程

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网络上相关信息和本校固有资源创建一个适合本校学生的网上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她们能够从网络中获取、选择和利用美术学科的相关信息。

开发与制作高校美术教学网络课程,首先我们应该给这一课程确定明确的目标,同时明确它的准确定位。这一新兴课程既要符合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能力,又要考虑到这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在广义范围内的狭隘,又可以消除和知识的单纯转移,同时让学生在传统学习和新兴的网络学习中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努力做到即适应时代的要求又有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的创新理解。

3 关于美术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引发的思考

由于不断受到传统观念的冲击和科学技术条件的各种阻碍,在美术教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体验着艰辛和创造的快乐,所以由此引发的思考也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一环。

3.1 美术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当代的学生提出了高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不但强调符合当今学习精神的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而且更要求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的主动的建构。而不是以前的那种简单的知识的单纯传递,因为那只是学生的一种豪无意义的被动接受。

不可否认,在信息由单一到多元,由被动物选择的接受到自由选取、自主探究,容易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情况的出现。一些学生容易在大量信息中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使网络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并处于失控状态。由此,新型的当今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自身的意志品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在美术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3.2 美术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当代美术教师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当代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业务素质与心理素质来面对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强调对学生、教材、教法的掌握程度,这些在今天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在其中发现了更新的内容,如面对学生的个体特性,面对新教材的处理方式,面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所导致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巨大变革等。这些变化都对当代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所以,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美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3 当代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是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的素养和能力不但应该成为某一阶段的重要目标,而且应该成为每一个学习者终生的目标,这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是一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高级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石。同时,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使用信息的能力更不能单单停滞在唯一的信息技术的课堂之上,而应密切地融合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这也是当代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同时这种迅猛的姿态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契机,这其中也一定包含了美术学科。面对着飞速发展的一切,新世纪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与主要途径必将是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今天,人们倡导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的主导,那么,深入进行这样的整合也一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强.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德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5):64-65.

[2]罗国民.迎接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335-339.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篇3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必然性

信息技术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有着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能带来丰富的动画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音乐,也能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总之,信息技术具备如下特点:⑴资源的丰富性;⑵表现的多样性;⑶交流的互动性;⑷时间的高效性;⑸效果的预见性;⑹学习的主动性。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而美术学科的新要求:要求美术课应激发粗而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动手、动脑、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等多方面的美术素养。这也告诉我们,美术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只是和基本技能,还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审美、记忆、想象、思维、创造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创作的灵感源于对美的理解。信息技术能以它独特的方式与便捷的手段丰富信息量,以它灵活的形式增加互动,如果能将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定能使美术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以充分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实美术课堂

1、情景渲染,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有着生动的动画效果、鲜艳的画面色彩、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在美术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来参与教学,利用情境渲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上美术课本《热带鱼》(记忆画)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海底鱼类生活的影片。影片以其特有的动感、真实感吸引住了学生们的视线。学生们一边看,我一边提示“大家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鱼?”“鱼儿身上有些什么样的花纹?”“什么颜色?”“它们喜欢在哪儿玩,吃些什么?”等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指导观察。学生们在看和说的过程中,既轻松获得了一些鱼类知识,记住了鱼的特征,也掌握了记忆事物特征的方法,且形象记得多记得牢。课后,要求学生再去观察其他事物,比如鸟类,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画下美丽的鸟儿。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美术欣赏探究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图画以及视频材料等让学生们欣赏与探究讨论。过去采用挂图、录音磁带等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较多的局限性,如画面保真度不好,缺乏动感等等,而多媒体技术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些不足。不但视听质量好,而且可以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探究与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许多学生最感兴趣的大自然中的神秘奇异的现象,再过去的传统教学媒体下,学生都不可能有只管感受和亲身体验。而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获取这一类知识的体验与感受,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没有直观印象的难题,还可以大大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进行艺术探索的浓厚兴趣。特别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欣赏容量,如在上《中国古代建筑欣赏》这一课时,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索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绪,强化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进一步丰富美术课欣赏的环节。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狮城渤海》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的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像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4、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网络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美术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完善。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美术将进一步向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各方面渗透,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美术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选取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网络于一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刺激学生认识事物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艺术鉴赏课中,我们可以使用视频录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学生的欣赏欲望。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源于生活实际的,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的阅历浅薄,对于他们来说,游离于自己生活经历之外的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不易理解认识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匮乏,在美术欣赏课中,老师一般只能指着书本上的图片为学生简单地做一下介绍:“这是某某画的”、“这是某某类型的画”等等,基本上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一点兴趣也没有。美术是视觉艺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演示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展示具体视觉形象可帮助学生认识、比较和鉴别新事物。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美术学科有许多术语是比较抽象的,往往是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厌烦,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称纹样》一课,我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甚至连一些不爱上美术课的学生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飞翔中不断打开、重合的现象,很快理解了“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列举出对称的其他实例,其后再演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对称纹样的制作步骤,清楚、简洁、直观地讲授了制作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知识的本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

学习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并通过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信息传递媒体单一,往往只能够传授给学生最后要完成什么,难以让学生感受、欣赏课内外众多的优秀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其创意、设计、制作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就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全面探索及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借助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探究,达到因才择学、因才择教的理想境界。现在我们可以把在网上搜索下载的大量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设置为虚拟网站,供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了教学目标的确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自信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美术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布贴画》、用画报贴《面具》等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美的规律;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演示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像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放、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使学生对“美”的规律产生深入的认识,丰富了学生表达“美”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5

桥头第二小学 祁生仓

摘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是现代美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为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整合提供了支持平台。(1)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传递的快速化,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的方式呈现信息,使小学美术教学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与学习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在讲《漂亮的童话城堡》时,我就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搜索了很多关于城堡的信息让学生欣赏。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创作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还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视频等输出信息的方法,用动画片作为导入,让学生参观“童话城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城堡”的概念也由名词形式的平面印象变成了立体的有形的了。网络所具有的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习主体选择学习时间、内容,主动探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且充分照顾个别差异,为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自由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提供保障。

(2)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IE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3)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信息技术的介入突破了教学难点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分析解释。

CAI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CAI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2)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3)对比实验。

在《绘画的黑白》中让学生感受概括和节奏的美感,并且懂得如何运用点、线、面来装饰和表现画中的黑白。课件中运用不同的手法展示出书本和老师预先作好的黑白画,并且穿插文字和解说、彩色和黑白对比,然后对同一幅黑白画提出种种假说的可能性,用多种点线面的手法表现主体。结果,学生很快从常画的彩色画的概念里跳出来,领略到深和浅、亮和暗的强烈对比关系和表现手法,讨论出过渡颜色的力度和个人风格的装饰方法,并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完成的本堂的黑白画,其中好的作品不计其数。课中,老师没有死灌黑白画诸如明快、简练等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课件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讨论、总结而学习到知识。

(4)激情引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机器人》一课,可通过高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录像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引起了一系列变化。1.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学会合作”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要素的介入,使“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2.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国长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导致了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轻信,所以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时,往往也会轻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封面设计”,学生可通过Word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中国画”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3.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地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学校教学与管理革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校提高效益,使教学质量更加精益求精。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所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教学技术落后,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各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通过合格学校建设,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学校各教室开通了“班班通”可以接收网络课堂、电脑信号等,并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薄,与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因此,学校以教研组为龙头,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力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其中包括: 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当前主要是投体),为教育技术研究不断地提供着新方法、新理论和新内容,更为教育技术奠定了播媒体理论和视听觉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有关视听媒体的研究应用于教育,促进了究、设计学习过程。教育技术是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计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其准确和快捷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

三、研究目标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能较全面地推进魏家台乡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全体教职工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网络与办公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校的整体工作达到高效能。

3、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建构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探索和研究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把握明确的目标方向,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次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能满足原有水平,要坚持求异求新,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努力。

2、科学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准确无误地呈现科学知识,教学软件(CAI课件)的运用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要做到正确、合理、科学,极大程度地提高办公的科学性与效率。

3、可行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在教学上,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又要有助于教师的教;在管理上,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便于推广。

4、实效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但求实用与实效。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要通过优质课、示范课、课堂技能竞赛、教学论文、教研等方式,善于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六、研究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应用求发展,以管理促教学的方式,扩大学校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面,全面普及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逐步加大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投入,分期引入各种成熟的教育教学软件,改善软硬件结构,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从而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实现魏家台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成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小组,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组建课题研究组,制定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交流与研讨、阶段成果展示评选。

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挖掘部分教师的特长,长期、系统地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2009年4-8月)。

②建设学校网站,实现常用信息的发布与查询,为全体师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空间(2009年9月)。

③分期开展校内课件制作比赛,并把优秀的作品向上一级推荐,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009年9--12月)。

④利用录像技术评价课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月至7月)。

⑤开展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2010年8-2011年4月)。

3、课题总结(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总结提炼与结题验收。筛选、整理、分析、加工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案例光盘等有关课题研究材料。

八、课题研究组织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勇 成员:张少成阮英俊

冯庭记

2、课题研究组: 组长:张少成

成员:徐

阮英俊

冯庭记

范青竹

赵金芳

吴春梅

林爱荣

魏家台乡中心小学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论,要把“人的目标”放在美术教育的首位,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背道而驰,存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变“人灌”为“机灌”,其价值取向和教育内涵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动手又动脑,而不是只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施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各要素的互动,使学生在与网络情景的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网络、师生与教材的互动。而信息技术特了现代化手段,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理想的教学平台。

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学会学习。

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下,主动---交互式和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

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

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优势,不摆花架子。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俱进的角色转变,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以往脱离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学习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借助信息技术的生都能学有所获。

作的师生关系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观摩法、调节法、文献法、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实验中坚持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整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科研数理化统计法科学地检测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告排除法(2)相对稳定法(3)分散均衡法(4)提高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优化组合设计)

索积累经验)

文)

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实验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满足实验要求。教师担任。

教学班。

式”下进行,实验教师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周课时数同平行班相同,实验周期为2选择,确定电教教材,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各项制度,印刷各种量表等。

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为二节,以后可根据实验的情况,增加课时数。实验课教案的设计依据实验目标编学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填充教现代多媒体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随时检测,随时调整,使实验沿着科学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学习习惯养成检测、基本能力检测。

学生为样本,在听讲,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实验,新创意上分为好、一般、较差,填写量表。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检测和分析,从横向、纵向对实验课和常规寻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效果。课题组统一拟订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

校园网、课件制作软件、微机、实物投影仪。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各种培训。购进、自制、网上查找实验所需信息素材。

学校中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教研员)市第四中学)

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7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要为买材料、找素材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有时素材准备不齐, 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些教学素材, 造成教学效果下降。近几年, 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大量的乡镇开始普及信息技术化教学设备, 我所在的乡镇中学也配备了电脑, 开通了因特网, 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作为比较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年轻教师, 学校除了让我担任美术教学外, 还安排了两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虽然工作任务重了, 却也让我更方便探究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几年来的探索, 本人认为美术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后, 对美术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用语言导入或讲解, 再展示静止的图片, 或者老师演示, 然后学生练习, 最后教师点评。这样的课堂, 情感成分较少, 课堂气氛较沉闷, 学生大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 重复着枯燥无味的步骤。而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语言、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教学, 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沙漠、大海、森林等风景, 或者许多不同的动物, 或者某幅欣赏作品的背景等视频, 都是传统美术课堂中难以再现的。

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凭借它的直观、新颖和生动, 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力, 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如在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下, 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讲解知识、技能, 却不能完全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现在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画作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 完全可以借助相关软件来展现。如教学中国画, 通过动画软件, 能够充分展示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 以及处理画面时采取定镜显示, 连贯运作, 放大观看, 反复比较, 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 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缩短了演示时间, 扩充了练习的空间,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丰富美术课的欣赏教学

传统的欣赏课形式单一, 艺术情趣较少, 审美教育相当于说教, 欣赏美术作品几乎只靠视觉感知。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却与艺术有相通之处, 它能将艺术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的信息强度和画面的吸引力放大, 比课本中的平面图片要强许多。如欣赏建筑艺术, 除了可以欣赏建筑物的静止形态或内部构造, 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动感显示, 可以让建筑物旋转起来, 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 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更不用说, 通过因特网搜集大量经典的美术作品, 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 使身处穷乡僻壤的学生大开眼界, 增长见闻,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艺术鉴赏力。

说到这里, 有些人可能会想到, 美术教师要经常搜集一些上课素材, 有了这些素材就不怕上不好课了。诚然, 教师随时搜集、整理和储备这样一个素材库是必需的, 把优秀的美术作品, 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 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等放在计算机中, 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调用和处理。可是,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难道只需准备好素材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

对于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首先要对备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备课, 并不是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 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 集成利用,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把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利用以计算机或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 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础, 围绕教学目的, 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教学内容, 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 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上课时可能只需要利用展示台, 也可能要计算机和大屏幕相结合, 也可能需要计算机教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本人以自己的一堂美术课为例来介绍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初中美术课中贺卡、装帧、招贴、标志设计等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准备大量的图例, 可是课时又不够, 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也明显不足, 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有了信息技术, 凭借计算机教学软件, 可以抓住重点和难点, 把教师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 学生之间协作学习,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在制作《贺卡设计》课件时, 搜集了很多贺卡画, 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 使学生对贺卡的设计构思进行全面的了解, 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操作练习, 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 运用声音、画面、导入语设置情境, 从而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及简短的语言介绍, 学生则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学习和探讨。

第三步:学生练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学生则在练习的过程中, 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四步:交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 展示学习成果, 开展协作学习, 在学生中形成交流和互评。

第五步:反馈总结。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则自我测试、自我小结, 达到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

当然,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的模式可以千变万化, 不拘泥于一定的程式或套路。我们使用信息技术, 只是为了在美术教学中,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效率, 能够有助于全体学生的美术学习。如果一味地依赖信息技术, 把传统教学中一些无法替代的教学手段全部抛弃, 则显然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是不可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只用在该用之处, 它让我们的教学过程发挥最大的作用, 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凭借它的直观、新颖和生动, 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力, 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所起的效果, 并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浅探 篇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它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等。这种整合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既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又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鉴于这一话题范围太大,所以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优势所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优化资源,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像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整合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同时使枯燥、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例如在讲解《平面构成 渐变的形》一课时,鉴于以往教学时总是感到老师能讲清楚,但缺乏生动性,学生的理解也过于机械化,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调用自然课中的“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给学生展示圆的渐变过程,将自然、美术通过CAI整合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对形的渐变的理解便更形象、生動,并能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突破技能的限制

按照以前的常规,学生要进行设计实践是在美术院校的三、四年级,在此之前至少要花5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基础造型,否则,学生即使有了好的创意也没法把它表现出来。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电脑绘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让我们中小学生也能轻松地设计出一些精美的图案、日用品……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用电脑设计未来的住房等课题,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电脑软件表现出来,作业完成得既有创意又轻松,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通过把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真切、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颇费心思,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但整合后,计算机多媒体凭借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即时等声像效应。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往昔情境、神游历史殿堂、展望未来世界,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例如: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凡高的作品时,让学生通过Internet找到凡高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有的学生了解了凡高的生平,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凡高作品的色彩冲击,有的了解了世界拍卖十大高价作品中有三件是凡高的作品等等,通过网络学生进行学习体会、知识交流,达到了自主欣赏的目的,提高了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9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理利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多媒体虚拟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人机对话,一边操作,一边网上畅游,或与其它同学交流、讨论、获取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进行虚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三、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生物教学中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课题,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与高中生物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社会生活各方向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问时也存在着过度和滥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些负而的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性课题旨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并在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www.k12.com.cn)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了我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物理中《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的目的。

五、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小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理科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理科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信息技术与理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1] [2] 下一页

,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J]中同电化教育,,(8)

[2] 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3)

[3] 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

[4] 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5] 杨光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小国电化教育, 2002,(7)

[6]郑春和,中学生物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研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篇10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1,课堂讲解演示

2,发现学习

3,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下一篇:敦煌莫高窟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