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共11篇)

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 篇1

我的用户名“庄泽敏”下载

第04课 心理调适方法ABC 【课题】心理调适方法ABC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分析造成心理困扰的原因,以及拥有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了解几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

2、能力目标:能自我分析心理困惑的主要成因,并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认知调节、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等,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自信、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拥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认知改变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2、难点: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教学方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动画播放:《刘淇奇的故事》 思考:

1、刘淇奇为了改变自己,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2、你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都采用过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效吗? 由对故事的分析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即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新课教学

一、心理分析疗法

1、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

2、通过两张冰山的图片来了解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着重了解潜意识。

3、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法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1)合理宣泄;(2)自我反省;(3)心理暗示。

二、行为疗法

1、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状,有些则是由错误的学习而形成。行为主义心理学

配套教案及其它资料 请点击百度文库

我的用户名“庄泽敏”下载

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

2、运用行为治疗法进行自我调适。(1)系统脱敏法;(2)厌恶疗法;(3)放松疗法。

三、认知疗法

1、两可图展示。

总结:通过看这些图,使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事实有时候并非就是你看到的或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2、分析小故事。

一家跨国公司派了两位市场调查员到一个海岛去进行市场可行性的调查。这个岛上的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不久,公司收到两位调查员的报告。

A写道:“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因此没有市场前景。” B写道:“此岛上的居民都没有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

3、通过图片欣赏和对故事的分析,引出认知疗法即情绪ABC理论。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C代表结果即情绪状态。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信念B。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人的信念有差别。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4、不合理信念简述。(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

5、分析实例。

实例:在路上碰到朋友,但他没有理我。“我”会有哪些想法产生?哪个是合理的? 总结: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各种压力会不同程度地向你袭来,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了。不是生活给了你喜怒哀乐,而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四、不良想法的展示

1、我最怕数学,所以我天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2、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3、我从未当过班干部,说明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4、人必须依赖他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

配套教案及其它资料 请点击百度文库

我的用户名“庄泽敏”下载

些。

5、我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应该都对我好。

6、只有顺从他人,才能保持友谊。

7、朋友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有保密的事。

8、一旦这种事情(如受处分,考试失败等)发生在我身上,那我一切就完了。

9、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自己不能控制和支配的外界环境因素所致,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10、别人的看法是很重要的,一旦失败,外界一定会议论纷纷。

五、两种自我暗示方法简介

1、冥想放松法。

用一件真实的物件,如某种水果,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

(1)凝视手中的橘子(或其它),反复仔细地观察其形状、颜色、纹理,用手触摸它的表面质地,感受其光滑或粗糙,再闻闻其气味;

(2)闭上眼睛回忆这个橘子都留给你哪些印象;

(3)放松肌肉,排除杂念,想象自己钻进了橘子里。想象一下,里面是什么样子?你感觉到了什么?里面的颜色和外边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假想你尝了这个橘子,记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内部,恢复了原样,记住刚才在橘子里面所看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做5遍深呼吸,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到头脑清爽,心情轻松。

2、自主训练法。

(1)坐下来,背部轻轻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

(2)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目静静地深呼吸3次,排除杂念,把注意力引向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位,把意念排导在手心;

(3)不久,你会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产生温暖感,然后逐渐地扩散到手心。这时,你心里可以反复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就会暖和起来。”

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 篇2

一、游泳中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1. 特殊的运动环境。

游泳运动是在水中进行的, 陆地上的环境与水有着很大区别, 因此人体在改变环境的情况下, 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由于害怕这些不适应, 从而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第一, 在游泳过程中, 人体没有了地面的支撑作用, 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人体容易东倒西歪, 失去平衡, 从而容易溺水;第二, 人体正常的体位是站立位, 主动前进是处于头上脚下的状态, 而游泳则不然, 游泳是在仰卧或者俯卧体位的情况下沿着头顶的方向前进的, 这就打破了一般的正常前进感, 而在水中是没有其他可以攀附的物品, 从而自己很难使身体直立起来;第三, 特殊的环境要求不同的呼吸方式, 一般在空气中, 人是用鼻子呼吸的, 而在水中, 为防止“呛水”, 人就必须要学会用口吸气, 在改变呼吸方式的过程中, 往往会由于不习惯偶尔引起呛水咳嗽,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 自身经历及外界传播恐惧的影响。

游泳练习时, 由于初学时的兴奋和一时好玩, 容易引起呛水或溺水的危险情况, 当经历过一次危险后再次练习游泳时, 往往在心理上留下恐惧的“阴影”。另外, 曾经听过或见过他人溺水事件的学生也会导致心理障碍, 特别是在游泳练习的初期, 一个人的恐惧会引起周围其他人的连锁反应。

3. 教学条件的影响。

学校的游泳池一般是室外的, 天气的变化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天气太热, 学生害怕会被晒破皮, 天气太冷, 学生害怕水太凉, 下入水中会产生各种不适应, 甚至是抽筋等。

二、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方法

心理障碍经过认真的诱导可以得到调节、控制、直到消除。在游泳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于心理障碍的性质进行分析、诱导, 区别对待,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感知、认识、情感能力, 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1. 熟悉水性, 克服怕水的思想。

消除游泳教学恐惧心理的关键是让学生熟悉水性。怕水的根本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在水里不会呼吸导致。让学生熟悉水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进行憋气练习;第二, 练习在水中行走, 可以利用一定的游戏来进行;第三, 让学生进行换气练习;第四, 练习在水中漂浮, 这是消除怕水心理的关键。这四个方面均可以通过一定的游戏在水中来进行,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体验快乐中忘记恐惧与烦恼, 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 采用一定的辅助工具。

在学习的初期, 可让学生佩带泳袖, 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定的依恃, 从而进一步减轻对可能溺水的恐惧。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对泳袖适当地放气, 在游泳技术提高的同时, 使学生逐步从心理上认识到, 自己完全可以在没有泳袖的情况下游得很好。

3. 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要合理分配岸上教学与水中教学的教学时间。要让学生在入水前进行充分的岸上动作练习, 让学生在岸上熟练掌握水中动作要点, 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找到水中的感觉, 如果在初次入水的时候有很好的成就感, 除了有助于紧张情绪的缓解之外, 还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自信心。

4. 下课前的冥想练习。

为了降低认知和身体焦虑, 与身体整理运动相结合的心理整理是必要的, 身体整理科研使身体生理恢复至平静状态, 而心理整理可以带来心理的平静。冥想练习可以认为是心理整理的一种练习方式, 经常的冥想练习不仅能够帮助练习者达到一种深度的放松状态, 而且也有助于心灵的训练而达到精力集中;冥想时通过增强注意的聚焦, 会增强个体对现实生活的意识觉察, 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退缩或对现实生活麻木。

冥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身体放松、调节呼吸和注意聚焦。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在上完课后不可能有很长的时间进行冥想, 那么, 我们可以将冥想的三个阶段进行整合, 在教师的示范、领带与提示下进行身体放松与呼吸调节和注意聚焦的练习。

5. 心理暗示法与念动法。

教师可以通过传授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结合游泳项目进行心理训练;安适法与念动法可以对学生的恐惧产生一定的效果。学生在下水前, 教师编排好一定的教学口诀或者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的短句, 让学生在心里重复默念, 这样可以让学生暂时不去想动作的危险性, 也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6. 讲解示范更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讲解示范准确, 简明清晰, 动作舒展而优美, 富有感染力, 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动作技术时, 可以利用一些形象的字词来概括动作的要点, 注意与学生的直观感觉紧密结合, 使学生在宽松幽默的气氛中暂时忘记害怕与恐惧;另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视, 教师优美轻松的示范, 可以让学生感觉动作非常好学, 不至于让学生在没学前就产生心理障碍,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 提示法与激励法。

在刚接触游泳运动初期, 学生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 教师在其出现错误时要及时做好保护与帮助的工作, 另外, 让其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 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然后运用提示性的口令, 让其逐渐适应身体的不适感, 还可以利用激励法, 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让其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 他们自己可以学会游泳。

8. 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

在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后, 自己在练习时因为没有安全感而不愿意下水进行练习,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保护与帮助, 可以让学生结成对子, 让学得较好的学生保护帮助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安全感, 从而将游泳进行到底。

对学生进行游泳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运动技能,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游泳教学中, 学生恐惧心理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只有针对具体情况,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及时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游泳技术和技能。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游泳课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作了剖析, 并对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为游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游泳,心理,恐惧,方法,原因

参考文献

[1]罗新汉.游泳速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2]张引.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和消除[J].内江科技, 2007, (7) :163-164.

[3]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选手训练后的焦虑、心境状态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 2000, 20 (6) :66-74.

[4]郭锦, 丛大伟.中学游泳教学的新模式探讨[J].体育教学与研究, 2007, (44) :120.

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浅议 篇3

小学的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去体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设计轻松自然的导入语,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人起着至关再要的作用。

2.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明理。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评价极不稳定,因此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4.将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能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愉快地接受心理训练。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做人的标准。如: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从别人的长处中发现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也可以找到心理防卫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肯定自我,转移注意力。另外,还要使学生明白,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5.调整自我,寻求新知。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和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和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和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6.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就需要同孩子的琴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共鸣,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心理课教案[精选] 篇4

活动目标:

1.深刻理解“成功”的含义。

2.知道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个人素质的较量。3.了解追求成功的必备条件。

4.明白个人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及重要作用。

5.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具备较强的任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设计依据:

1.“成功”是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利用一定的力量,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施展。通过设计情景,引出课题,使学生置身于成功人士遭受挫折,最终抵达成功彼岸的感悟气氛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成功必须具备承受困难、挫折的勇气,勤奋、刻苦的精神,坚持到底的毅力,用于探索不断追求的信念。

2.学生在理解“个人能力对职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上难度比较大。因为学生离求职还有一段距离。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将其列为目标去追求,对求职、任职都是一些很浮浅的认识。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看图说话”。在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图画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个人素质与学业、职业的成功的关系。

3.为了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潜能,为成功树立信心,把握时机,施展才能,用于实现自己向往的目标,以超长的顽强毅力勤学苦练,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模拟招聘现场”。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参与职场的竞争中去,经过竞争,增长知识,找到差距,挖掘潜能,发展个性。我们坚信,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4.有众多的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探讨过成功需要哪些必要条件?他们发现,成功的条件包括:兴趣与好奇心,成功动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创造力,机遇与环境资源,与人交往及合作能力,自我修正能力,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因此,培养个人能力是提高心理素质早就美好人生比不可少的方面。5.我国有句古话:“天无绝人之路”,西方人也信奉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任何人在为他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总要找到动力,要发现、调动和运动各种动力去排除各种阻力,始终不渝地向目标奋斗。引导学生参加QA的活动方式,让他们从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中体会健康。性格、情绪、自信心都影响人的成功。

6.学生虽然还没有达到促使职业成功的条件,但应该着眼于自己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做一个素质比较完善的人。通过请一位任教时间较短的教师交流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使学生了解求职的辛苦,从而在学习期间,有意识地提高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求职及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7.根据自己的素质选择职业,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职业,这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会,使他们更加理解个人素质是取得职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在这条艰苦的行程中,不断反省、思考,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8.“论坛经典语录”记录辩论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论坛言论,改变认识。

9.设计“高手提示”使学生知道在自己一生做的众多事情里,还有好学、追求、勤奋和热忱,这也是很重要的。活动要求及准备:

1.投影或多媒体,图片及其它资料。2.学生坐成正方形,便于学生活动。3.课前准备“成功论坛”辩论的相关资料。设计类型:心理活动课。适应年级:高中各年级。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学生进行自由联想。看到“成功”两个字你们联想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学生分别介绍世界著名任务成功经历。

事例一:音乐家享德尔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因为中风病倒,又遭受穷凶极恶的债主们上门逼债,在巨大压力下,近乎发狂的努力作曲,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创作的音乐“弥赛亚”、“哈利路亚”至今广为流传。

事例二:苏格兰诗人、小说家、游记、随笔作家斯蒂文森,自小体弱,又患肺病,经常肺略血,但他始终奋斗不懈,终于写出《金银岛》等不朽巨著。

(1)指导学生归纳伟人共同特点,分别使用多媒体或投影打出讨论结果,内容如下:具备承受困难、挫折的耐力。勤奋、刻苦的精神。坚持到底的毅力。

用语探索、不断追求信念。(2)教师小结,揭示话题。

几乎所有伟人在接受人们欢呼之前都遭受过挫折,他们选择了不逃避的态度,坚持不懈,勇于面对,最终走向了辉煌。

二、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1.多媒体或投影展示一组画《把木梳卖给和尚》(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

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小丙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小丙是个营销高手,在应聘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终于取得成功。(2)教师提问:

小丙发挥了哪些才能在应聘中取胜?(3)学生讨论。(4)教师小结。

个人能力对职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大胆探索,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迈好成功的第一步。2.活动“模拟招聘现场”。(1)提出招聘要求。

某招聘会上两家招聘单位分别招聘2名包装设计师,2名环保工程师。招聘条件: a.本科以上文凭。b.只限男性。招聘方式:

口头应聘和书面应聘相结合。(2)临时由学生自由参加应聘。

学生之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应聘学生做好准备。(3)分派角色。

(4)进行“模拟招聘现场会”。

(5)招聘结束,用人单位当场宣布结果,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能说服大家)提示:

a:口头应聘考核大于书面应聘考核,要注意考察应聘人员综合能力。b:遇到不合乎招聘条件,但表现突出的,要打破限制,注重能力。(6)6人一组讨论,派代表归纳。(7)多媒体或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结果。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别于他人的特长。具有集体观念。随时检审自己。

以积极态度应对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挫折。积累工作经验。能抓住机遇。

三、学生参加活动,加强提高个人素质 活动一:改变生活,改变人生从QA开始。(1)一问一答方式。(2)四人一组,充分讨论。

(3)请学校一位任教时间较短,有应聘经验的教师谈谈体会。多媒体或投影展示: 为人处事成熟啦!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人际关系很重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害怕,不后悔。找到一个好工作要坚持,坚持。戒骄戒躁。

活动二:成功论坛之“笑傲成功”。1.多媒体或投影展示学生关注的问题:(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成功机会大(2)根据自己的素质选择职业,成功机会大

(1)在东部发展,成功机会大(2)在西部发展,成功机会大

提示:学生将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结合自身能力,社会环境因素加以辩论。2.选派角色

主持人:1人 评论员:3人

每组正反方各推荐3名代表参加辩论。3.辩论开始。

教师与学生评论员对辩论双方的胜负不作评判。

4.“论坛经典语录”每位学生按提示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论坛讨论。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成功其实是从细微的收获开始的。时机就是现在,成功不能等待。渴望成功,热忱是最大的动力。沉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成功总是垂青那些勤奋工作的人。

四、“高手提示”

教师引导:在我们一生中,除了呼吸、心跳、消费、睡觉,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一直要做的,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一生将有不断的追求,好学上进,勤奋刻苦,热忱谦虚,也是我们去努力追求的。

五、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将英姿焕发地走向各种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从现在就准备好,努力提高素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和选择。

心理课教案 篇5

1、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发散思维,并激发学生想象创新的欲望;

2、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突破思维定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训练学生积极用脑,培养学生发散思考、灵活变通的思维习惯。

【教过重难点】

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发散思维习惯的养成;创造力思维训练中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游戏启发法、情景体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暖身环节

1、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

2、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阅读故事,回答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很多同学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有人曾将这道题对一百个人进行测试,结果,只有两个人答对。后来,又有人将这道题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没答对,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

二、知识小课堂

1、例子

钉子上挂着一只系在绳子上的玻璃杯,你能既剪断绳子又不使杯子落地吗?(剪时,手只能碰剪刀。减一节多出来的绳子头)

2、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呆板、千篇 一律的解题习惯。

3、定势思维的作用

积极作用:同学们在做同一类型的题时,你做得熟悉了,下次碰到你马上就会做了;又如我们骑车的速度很快时,突然前面出现一只小狗,我们马上就会刹车。

消极作用:容易使思维僵化,阻碍和扼杀了我们自己潜在的才能,埋没我们的创造力。

三、想象训练营

1、打绳结(飞行赛)

左右手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打一个结。注意:双手不能离开绳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手捆在绳子里。(一张纸,哪组飞得最远)

2、联想作画

请同学们用老师做给出的六个简单图形(○○△△//)拼成一幅画,给图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画所包含的含义。

四、创新无处不在

1、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创新的事物,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分享。(印象最深的广告:法国依云矿泉水广告;飞机;《海底两万里》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学校组织的面具大赛。)

2、如何培养创造力

(1)仿效后创新;

(2)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4)合理的幻想,并付诸行动。

五、课堂引申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拳师恨恨地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

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你的思维受到限制。“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六、总结

二年级心理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行为目标:培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活动重难点: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改改你的坏习惯。

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

二、新授部分

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课堂剧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 生答:板书: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

师问:这都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生答:师板书:不卫生

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

生答:师板书:

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小结学法:(略)

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现在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这节课结束时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

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

(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

(2)不诚实、欺骗老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

(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么办? 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小立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蛋糕,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看幻灯:出示题:

(1)故事中小立有哪些坏习惯?

(2)这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3)还有哪些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打算怎么办?

用刚才学习前两个内容的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派一人回答 4.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三、总结

1.问: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改改你的坏习惯 不卫生: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 人际交往:欺骗老师、同学 家庭生活:没有礼貌

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 篇7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各项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结构, 思维模式及其行为的改变, 均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以什么方式组织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的教学活动均需要深层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问题式学习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现知识经验的有意建构,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问题式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其理论依据, 主张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结构性的知识与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为基础, 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他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 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 这种过程不仅仅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信息本身, 还会按具体情况进行自我建构。学习者将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进而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同时,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 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 每次的情境都经过改组, 使得学习者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的学习目的, 生成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的情境性设置和以网络结构为特色的支架式教学。正如布络非 (J.Brophy) 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组成的, 不必要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的观点一样, PBL教学在教学中会设置一个非结构式的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而交叉的学科理论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错中复杂的问题, 进而完成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结。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中的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 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已有材料和新收集材料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完成作价方案的选择, 知识经验的拓展和新的信息的构建。

三、问题式学习模式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应PBL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问题—探究—研讨—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通过探索、发现、归纳和迁移, 不断调适、优化, 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决策与设计。

1. 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

针对教学对象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征设计可最大化教学效果的实际“问题”, 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引起积极的思维。这个“问题”既符合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也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要求, 体现本课堂授课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和其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性和实际。恰当的、能够引发需要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思维得以维持的动力。同时,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之前, 做到学生们要互相认识, 为自主和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 创设舒适的气氛, 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

2.“问题”提示阶段

在问题提示阶段, 教师要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激起探究的欲望。问题的展开和认知需要分为问题提示和潜在问题分析两个阶段。问题提示阶段, 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 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潜在问题分析阶段, 在解决问题的开始, 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之所以命名为“潜在问题分析”的原因是这个阶段所导出的见解和观点都可能带有不同学生主观的多样化观点和杂乱而无序的思考模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 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过程, 在此过程中, 问题得以延展或深化。教师可能会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 而参照该目标, 教师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 及时纠偏, 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教师要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 比如,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 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 即学习要点 (learning issues) 。在开始, 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 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 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 教师就要慢慢地“隐退”。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 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 学生们就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了。

3. 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可能会向教师提问题, 以便获得有关信息, 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取更多的事实资料。因此, 教师可以巧设“问题串”, 保证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创设一组有“梯度性”和“过渡性”的问题串, 分散难点, 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 都能积极地探究。同时, 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自己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 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4. 合作学习阶段

在合作学习阶段, 教师一定要强调开放性, 但要协调好开放性和指导性的协调。作为问题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指导性。只有坚持开放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共享信息, 反复推理, 多角度思考, 反复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 并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 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 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 来源是否可靠等, 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5. 知识分享阶段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比如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PBL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 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学生们要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 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 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 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四、结论

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要求逐渐地呼吁, 以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以往的框架式的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在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教学模式, 改革的教学模式多数以学生为主体, 把教学视为师生平等的交流的一个平台, 探讨科学知识的一个过程。由于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 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专家学者都不可否认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但PBL模式在问题构建、评估方法以及教师配备上仍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PBL在我国一直局限于小范围、局部课程的运用。实施的大多为过渡性的PBL或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深化基础教育的规格, 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就需要像问题式学习模式这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更需要站在长远的角度认真而踏实地探究和开展问题式学习模式。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将起着重要的影响, 也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模式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 它通过“问题—探究—研讨—解决问题”过程完成其学习目标。本文围绕问题的设计、问题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知识分享等阶段, 详细阐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有益于提高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梅静, 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

[2]竺剑英.“基于问题式学习” (PBL) 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07年.

[3]丁华.高职院校实施PBL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7期.

[4]胡芳.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 2003年06期.

学习方法心理课教案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高等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自主学习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报道,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高校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层出不穷,给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得不让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产生了深刻质疑。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更是首当其冲,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投入,增强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探讨。

一、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首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的基本课程,而且,尤其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教育心理学》,是大学多数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这就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把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上,多关注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从这方面入手,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要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案例,大家一起来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分成两方人,来分别辩论,训练竞争、勇气和团队协作等心理素质。

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相关问题的产生原因

1.高校不够重视。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目前还是有许多高校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还是没有得以落到实处。

2.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观念落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功能是:“第一,消除心理障碍;第二,维护心理健康;第三,促进心理发展。”。但是,许多高校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只是注重于减少心理问题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而不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本身,这就更不会关注学生在心理教育课中的自主学习了。这样反而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更是会让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3.教学方法不恰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堂氛围应该是积极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而不是当前多数高校的被动式的接受教学方法。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影响巨大的事件已经引起的社会的广泛的关注,且教育部还下发了《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对高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自主学习探究的导向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探究的导向功能对学生选取学习内容、参与教学活动以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组织的进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使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自主学习探究的激励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既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能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双方在课堂上的动力,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从根源上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积极互动,来不断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从现实社会出发,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正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7.

[2]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8.

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9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情景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前两天我准备教案,却突然感冒了,如果不快点弄好,就来不及讲课了,我很烦恼。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2分钟)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3分钟)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看一个录像故事:《国王长了驴耳朵》。

2、播放故事。(5分钟)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5分钟)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心理情景,评析是非:(2分钟)

情景一:(内容概要:表弟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丹丹正想去扶他,妈妈走了过来,说是丹丹把弟弟弄倒了,就批评丹丹没照顾好弟弟。丹丹气愤地跑进房间,大哭起来,妈妈来叫吃饭也不去吃。)

情景二:(内容概要:班级每个月要评比一次课代表。10月份,玲玲没评上语文科代表,12月份评上了周记科代表。玲玲跟老师说她想做语文课代表,老师不肯。玲玲很生气,在学校把气压在心里,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边走边摘树叶出气。)

2、教师导语:我们看了同学生气时的各种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分钟)

3、教师导语: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4、心理体验,多媒体出示:小红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可是,邻居李芳说:“太难看了!”(2分钟)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特别伤心。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还可以。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很快乐了。

5、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8分钟)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5分钟)

教师过渡: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

多媒体动画演示文稿: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4、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现在,让我们来享受一下“心理快餐”:(3分钟)

教师导语: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1)看照片回忆快乐的往事;(春游)

(2)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

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10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心理课“五环节”体验式教学模式 篇11

一、创设情境, 尊重生命的真实

教师充分运用适合活动主题的热身游戏, 帮助学生在课堂的当下环境中, 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压力, 感到轻松愉快, 又能集中精力, 调动参与情绪, 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活动设计:“有缘相识”。学生先与组内同性别同学握手, 再与组外异性同学握手, 要求面带微笑, 表达一句问候。“问候”过后, 让学生谈谈前后两次握手的感受有何不同。

分析:通过创设同学间正常交往的友好情境, 打破异性同学之间的沟通隔膜, 让学生自然而真诚地生发对异性交往的理性思考。

二、活动体验, 感悟生命的细节

通过角色扮演、任务完成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或身临其境, 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态度, 明确生活中被忽视或不曾关注的问题, 引起共鸣, 如“原来是这样的”“我也有这种感受”, 或者“我是可以被尊重和理解的”等。

活动设计:“我想对你说”。教师分别发给男女生不同颜色的卡片, 写有“我所期待的异性形象 ______”, 女生拿到的卡片上的内容为“我所欣赏的男生特点 _____”, 男生拿到的卡片内容为“我所欣赏的女生特点 _____”。伴随轻松的音乐, 学生完成卡片填写。

分析:这一环节还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就是催化团体动力, 激发学生探索自我成长困惑的欲求, 为交流分享做好准备。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思考、活动交流及分享, 对照自身特点, 发现成长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感悟生命细节中真实的自己。

三、交流分享, 探索生命的新起点

这一环节的工作重点是“问题探索”, 是体验式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师生、生生互动中, 构成一个富有动力的团体, 让学生在生命情感体验中经历一个心理蜕变的历程。教师适当运用真诚、尊重、倾听、自我开放、积极关注、面质等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鼓励学生表达, 尊重不同意见, 对学生没有觉察或有意识回避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指导。

活动设计:“魅力测试站”。每组至少推荐一位“核心人物”, 由异性同学评价他 (她) 具有哪些受欢迎的特质。“核心人物”谈谈受异性同学欢迎和欣赏的感受。教师问题引导:以前有没有异性同学这样评价你?是不是想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如何完善自身形象?

分析:润物无声的自我体验、自我察觉、自我反思, 带领学生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发现生命成长的新起点。

四、内省感悟, 获得生命的智慧

心理课要激发学生将感悟和收获运用于日常生活, 从而不断提升自我。通过情境创设,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加强内省和反思,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建立积极的信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 将学生内省和感悟之后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总结提升。

活动设计:“青春红绿灯”。教师过渡语:“进行到这里, 我们探讨的是高中生正常异性交往的话题, 那么从我们生活中和老师的个别心理辅导中遇到的问题看, 在高中生当中存在的、被一部分同学认可的是异性同学之间的好感、喜欢和爱慕的情感。那么, 对于这个层面的情感,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幻灯片出示“绿灯题”和“红灯题”。绿灯题:一旦你对异性同学产生强烈好感怎么办?红灯题:与异性同学交往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组织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分析: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 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 帮助学生达到共识, 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

五、升华拓展, 激发生命的活力

此阶段的教育艺术对心理课的成效具有催化作用。教师要努力将成功的结束活动做得有内涵、有心理课的味道, 让学生愿意将课上的体验延伸到课下, 铺垫未来成长。

活动设计:“美好寄语”。“我们的高中时代因为有了异性伙伴, 生活才丰富多彩, 美好的交往体验感染者我们每一个人, 包括你们的老师。作为你们的老师, 我愿意与你们同行, 和你们分享快乐, 分担风雨。最后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 把握好尺度, 带着一路芬芳、朝气和浪漫, 并肩走向通往成功的美丽征途!祝同学们拥有美好的青春, 成为优秀的人、成功的人!”

分析:升华拓展阶段留给学生一个富有韵味的尾声。寓意深刻的名人名言、感人肺腑的歌曲音乐、教师的真诚表白等, 给每一个团体成员留下深刻的、美好的记忆, 激励学生进一步自我探索, 将体验、感悟更好地与生活实践联结。

综上, “五环节”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我校“绿色生态课堂”和“情感体验德育”理念的有益尝试, 也是绿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幸福人生课”的主导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 教师要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心怀高度的关注, 要对情境创设、问题设置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作精心设计。

我推荐的书

《生命化教育》, 冯建军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情感德育论》, 朱小蔓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真实的幸福》, [美]马丁·塞林格曼著, 洪兰译, 万卷出版公司

上一篇:海南省2016年期货从业资格:期货交割模拟试题下一篇:一年一班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