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日记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欧洲日记(通用8篇)

欧洲日记 篇1

早上从酒店出发,前往世界上最大,最老,最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卢浮宫非常大,分成了好几层。

抵达卢浮宫,我们最先看见了一个大人工金字塔,在金字塔下方,就是卢浮宫的入口,人山人海。卢浮宫是一个“U”字形的建筑,始建于1024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建筑;卢浮宫占地约45公顷,是很大的;藏品也非常多,闻名于世。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原来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的国王和王后。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品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在卢浮宫有我最想看三件展品,也是镇馆之宝。第一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二是“维也纳女神”,第三是“胜利女神”。当我们走到蒙娜丽莎“面前”时,都看不见她了,全是人头,好不容易抓拍了一张。

我们随后又去看了古埃及馆,有很多精致的小陪葬品,还看见了狮身人面像和埃及法老的棺材。最关键的,我们还看见了刚刚包好的埃及“木乃伊”!看起来实在太恐怖了。据说法老王是解剖开,把所有器官拿出来,只留心脏;然后填进香料,还有沙子;最后,用绷带缠起来,就成了木乃伊。

欣赏完卢浮宫,我们就前往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欧洲日记 篇2

林怀民说:“传统文化,不管是民间故事、文学经典,或书法美学都是我的眷恋。”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在欧洲的巡演过程中,他每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幕后的点点滴滴。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窥见云门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队及舞者在舞台下的真实生活,了解云门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并且借由老师的双眼,以宽阔的视野看舞蹈,看世界,看云门。本书既能让读者从书中读到舞,也能读到旅途中的风景。

《跟云门去流浪:七周八城的欧洲巡演日记》

作者:林怀民

欧洲日记 篇3

50多年前,当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签署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欧洲一体化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以欧洲各大共同体为第一支柱、以共同的外交与防卫政策为第二支柱、以刑事案件的警务与司法合作为第三支柱,以欧洲联盟为穹顶,一座宏伟的欧洲统一大厦的雏形已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期待,欧洲联盟的出现及其发展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这种进程仍在继续。目前,在许多领域,人们不能无视欧洲各大共同体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存续期限已于届满)、《欧洲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以及后来的《欧洲联盟条约》及其各个修订版本的基础上,为了在这些条约所涉及的领域建立一个内部统一大市场,各个成员国把原来属于内国的一部分主权让渡给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以及(20之前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及各大共同体的各个机构。目前,在这些机构中,原则上讲,(部长)理事会拥有立法权,欧洲委员会享有行政执行权,欧洲法院负责司法权(包括对各大条约司法解释),欧洲议会享有立法参与与监督权,一个分权与制衡的体制已经逐步形成。成立各大共同体的条约以及欧洲联盟条约及其各个修订后的版本构成了欧洲法的基础,因而被称为是基础性的共同体法 (Primaeres Gemeinschaftsrecht)。各个机构根据基础性的共同体法所颁布的条例、指令、决定等属于派生性的共同体法(Sekundaeres Gemeinschaftsrecht)。这两部分法律规范是目前欧洲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欧洲法的过程中,欧洲法院的判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欧洲法院通过先行裁决程序以及其他程序做出判例,就具体案件中适用共同体法的问题做出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所体现出来权威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不得不令人联想到“法官造法”这一功能。

二、欧洲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欧洲法的主线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欧洲法产生、发展的主线。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EGKS)正式成立。从此,各成员国把煤炭钢铁的生产经营管理共同交给一个具有“超国家的”共同体及其“高级管理局”(欧洲委员会在煤钢共同体的名称)来管理,欧洲一体化迈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质性第一步。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EWG)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G)成立。当时,三个共同体当中,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三个共同体中最重要、权限最大的共同体,凡不属于煤炭、钢铁以及原子能范畴的经济事务(比如农业、贸易、货币等)大都属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管辖。从此,欧洲各大共同体成为各个成员国经济上紧密联盟的象征,欧洲一体化也向着全面、实质性方向前进。1993年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根据该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EWG)更名为欧洲共同体(EG)。条约提出了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并对实现货币联盟规定了三个阶段。各大共同体的各个机构被冠名为欧洲联盟的机构。作为第一支柱的欧洲各大共同体与“共同的外交与防卫政策合作领域”以及“有关刑事案件的警务与司法合作领域”等两大支柱共同支撑起欧洲联盟这座大厦的穹顶。自年开始,煤钢共同体条约下的产业领域全部被转移到欧洲共同体条约的框架下,欧洲共同体条约调整的产业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期间,以启用欧元(EURO)为标志的、在经济与货币联盟方面实现的一体化简直是革命性的。

与已经签署的各大条约相比,拟议中的欧洲宪法 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欧洲各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已经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制宪会议,欧洲宪法条约的草案文本也已经初步形成。尽管人们对欧洲宪法的制定存在很大的疑问和争议,但是,欧洲制宪会议与宪法草案的提出,已经

欧洲移民政策副本 篇4

欧洲移民政策浅析

摘要

二战以后,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输出国渐渐转变成移民输入国,大量的移民不断涌入,直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始终是宽松、开放型的。大量外来移民给欧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又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问题日益尖锐,欧洲国家的移民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逐步严厉。本文以欧洲移民政策的变迁为切入点,总结分析欧洲移民政策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今后欧洲各国移民政策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欧洲;移民政策;变迁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第一章 研究意义

二战后,由于欧洲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入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外来移民已经成为欧盟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了欧洲因出生率下降及老龄化带来的人口负增长的危机。但自1973年的经济危机以来,欧共体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大量的失业人口,使得各种“移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第一,“移民问题”首先集中在移民对西方民众经济状况的影响上,他们担心“移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享受他们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胁他们的生活方式”。第二,近年来,欧洲各国犯罪率不断上升,恐怖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成了欧洲各国公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和移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第三,“移民问题”还“基于真正的文化冲突和对丧尸民族特性的担忧”。在欧洲的移民中有三分之二是穆斯林,并且他们都没有融入所在国的文化。文化上巨大的差异,造成了彼此之间尖锐的矛盾。因此,“在整个欧洲,人们越来越担忧横跨欧洲文化线的穆斯林会形成欧洲共同体的第十三个国家”。第四,近年来,右翼、民族主义者和反移民政党选票增加,势力增长,这些西方极右翼政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倾向,多主张实行严厉的移民政策,甚至禁止移民,反对种族融合,把就业机会留给本族人。这最终导致“移民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也使得“移民问题”进入欧洲政坛。围绕着欧洲各成员国对移民问题产生的这些冲突和矛盾,移民问题给社会和政治带来极大的灾难,迫使欧洲各国纷纷出台行之有效的移民政策来解决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在对前人的分析和研究下,加上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对欧洲移民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关于欧洲各国在移民政策制定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欧洲各国未来移民政策的趋势提供一个好的帮助。

第二章 战后移民政策变迁

2.1 1973年前的鼓励政策

1945年至1973年期间,西欧经济重建,生产力突飞猛进,而其人口再生产形势却不相适应,又加上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因此,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外部劳动力,它们积极推行外籍劳工招募制度,争相开出优渥的条件来吸引外籍劳工。1945年11月,法国出台了第一个正式的移民法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凡与法国企业签订正式雇佣合同者,即可获得进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入法国的签证并在雇佣合同期内享有法国的合法居留权;第二,受法国企业雇佣的外籍工人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在法国长期居留权或入籍法国,即将移民的工作权与长期居留权、公民权相割裂。按照这个移民法案的基本原则,法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移民局”(the Office National d’Immigration,ONI),取代二战前私营性质的“移民总公司”(SGI),专门负责从事有组织的引入劳工的相关事宜。按法国政府的设想,外籍劳工移民的输入应当由国家移民局统筹安排,各企业将所需的外籍劳工数量报告给移民局,由移民局安排到国外招聘,企业根据所获得的外籍劳工数量向移民局支付费用。国家移民局一成立,即到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设立招工处。

联邦德国的劳工招募制度更为成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从经济较为落后的意大利和希腊引入外籍劳工,接着扩大到土耳其、摩洛哥、葡萄牙等国,发展形势迅猛。劳工的招募、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由西德与输出国签署双边协议管理。外籍劳工的雇主则向联邦劳动管理局支付一定的费用,由管理局负责挑选劳工、测试劳工的职业技能、组织体检以及劳工的档案审查。劳工到来之后,雇主在最初必须提供住所。但德国把移民劳工视为暂时性劳工群体。按照雇主的意愿,他们可以被招募使用,也可以被打发回家。外籍移民只有得到居留许可和工作许可,才能进入德国并定居下来。而这些许可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能给予,并且通常只有在特定工作中和特定地区才有效。劳工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剥夺许可,一旦被剥夺,他们就会被遣送回国。

但是,通过正式招募进入西欧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劳工只占外籍劳工移民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自发进入的,他们持旅游签证进入,然后超期停留,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工作。由于当时欧洲劳动力市场远未饱和,对于这些自发进入并滞留的劳工移民,各国政府一般都持默许的态度。所以,这些移民也能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在这一时期,各国民众对外来移民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劳工只是暂时性的,若干年之后会离开的。在此期间,确实有劳工返回自己的祖国。比如,西班牙、葡萄牙的劳工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劳工,年回归率达到81%。

官方政策在原则上是不赞成家庭团聚的。但是,从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依据欧洲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西欧各国掀起了“家庭团聚”的高潮。居住在西欧的800多万外籍劳工中有一半多是劳工的妻子、孩子和亲属。

2.2 1973年至1990年的限制与控制政策

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率上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升,同时大量的移民也给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宽容转为严厉,公众对于移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欢迎变为排斥。这一时期移民政策的严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取消前殖民地移民入境的优惠政策。1971年以前到英国的移民是英国的国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英国,由选举权,可以参加议会,也可以为英国政府工作。但是,1971年的移民法案和1981年的国籍法终结了这种情况,这两部法律把英联邦内的移民同样视为外国人。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在初获得独立时,其国民仍可以“前殖民地臣民”的身份进入法国。但随着阿尔及利亚移民人数不断增多,1968年,法国政府提出取消上述优惠措施,但是遭到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极力反对,后经两国商定:阿尔及利亚人进入法国需要申请签证,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人的旅游签证不得加以限制。1974年后,这些优惠措施全都取消,阿尔及利亚人不仅不再享有任何入境优待,甚至遭到严格的审查乃至排斥。

第二,加强对移民局的管理,打击和驱逐非法移民。1971年,英国移民法规定,一旦某个外国人未能“促进社会公共福利”,就可以将其驱逐出境。1978年以来,英国还对运送非法移民的航空公司进行经济惩罚,到1991年,这些罚金已经累计了三百多万英镑。法国也在1981年对1945年的移民法做了较大的修改,新的《外国人入境与居留法》规定增加了“驱逐条例”,该条例规定那些居留到期不符合延长居留条件的人均可以被驱逐出境,而且警方有权拘禁不具备完整手续的移民。荷兰强化了有关扣押和遣返非法居留者方面的规定,并在1994年颁布了一部新的外国人就业法。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后在一定期限内对已入境的非法就业移民“合法化”。

第三,对移民“家庭团聚”的申请严加限制,鼓励移民返回祖籍。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已入境就业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祖籍国,并对移民要求“家庭团聚”的申请严加限制。德国为那些有意返回的人创立了职业培训计划,此外,还和荷兰一起对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实行援助计划。各国也缩小了“家庭团聚”政策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与夫妻和需要赡养的子女,通常为18岁以下子女,德国则降至16岁,其他亲属的进入则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除瑞士之外,欧洲各国的“家庭团聚”政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家属进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阻止。实际上,1973年以后,“家庭团聚”成为进入欧洲的合法途径,各国因“家庭团聚”而进入欧洲的移民人数大大增加,因此,此时的移民增长数上升较快。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2.3 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调整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又做了些许调整。首先,为了提高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欧洲各国在移民政策中增加了许多对技术移民和人才精英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件。2000年,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陆续对2万名外国信息技术人员开通移民绿色通道,以解国内IT行业的燃眉之急。2003年,英国内部30年来首次松动移民政策,改革现行的移民制度,引入美国和加拿大的有关制度,推行高技术移民政策。爱尔兰政府也宣布放松立法,优先为信息技术、建筑和卫生部门的外来移民发放工作证。

其次,在避难和打击非法移民方面,欧洲各国相互配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大批的难民涌入欧洲各国。随着人数的急剧增长,大量的难民给各国的就业和福利带来负担。于是,欧洲各国进一步严格移民政策,修改相关难民法,缩减对难民的接纳,协手打击非法移民。1997年9月1日,由欧共体成员国签约的《都柏林公约》正式生效。公约明确了成员国在处理避难申请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把打击非法移民作为重点。在2002年的欧盟塞维利亚峰会上,各国决定加大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第一,完善立法,严格程序。如建立签证资料认证的统一标准、编制有关难民的身份档案;第二、加强共同边界的管理,如建立防联合行动和移民联络官员网络,加强信息交流,监控非法移民入境。2005年7月,法国内政部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移民,具体包括:严格审查非政治愿意申请难民庇护的“假避难”;制定相关法规,严厉查处“假结婚”等。

总体来说,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是由相对宽松转变为略微严紧,移民政策的重点也从劳工移民变为技术移民,移民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各国政策目标也趋于抑制,这些都表明了各国对解决非法移民问题的决心。今后的移民政策将会更加成熟,倾向于通过对各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张弛有度、宽松结合,灵活地对不同的移民群体施以不同的政策。

第三章 欧盟层面上的移民政策

所谓欧盟移民政策,是指在欧洲共同体层面上或欧洲联盟框架内形成的政策,它是移民运动国际化和欧洲各国加强合作的结果,也是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结果。如今,进入欧盟国家的移民不仅受到民族国家的管理,还要受欧盟有关法律政策的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3.1 特莱维小组

20世纪70年代,特莱维小组在欧洲政治合作组织的支持下成立,其目标最初是:“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展开合作,交流恐怖主义组织及警察组织的培训与设备等方面的情报,特别是开展反恐行动的战略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不断深入,该小组建立了一个部长级的负责移民问题的特别工作组,它的功能逐渐扩展到非法移民领域。作为一个非政府的合作组织,特莱维小组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它的建立为欧洲国家在共同体的层面上解决非法移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各成员国比以往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在司法与内务合作领域具有共同利益。特莱维小组松散的合作模式,使得各成员国在警务这个涉及敏感国家主权的领域内逐渐建立和增强了相互信任。”

3.2 《申根协定》

1985年和1990年,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等五个国家在卢森堡东南边境的小镇申根,签署了“申根协定”。《申根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签字国逐渐相互开放边境,取消共同边界,保障公民的自由流动;签字国在打击非法移民、毒品交易、武器走私、国际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开展警务合作;建立申根信息系统,共享有关各类非法分子信息的档案库。在政治避难问题上明确提出,在申根区域内只能提出一个政治避难申请。签字国都认为,这些合作是共同体设计外部边境管理模式、警务工作和其他一些措施的一次重要尝试。”到2003年,申根的成员国增加到15个: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西班牙、葡萄、希腊、意大利、奥地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这些国家是今天的申根区。申根国家中除挪威和冰岛之外皆是欧盟国家,而英国和爱尔兰是欧盟国家,但不是《申根协定》的成员国。2004年,新加入欧盟的10个地中海国家、中东欧国家也参与了《申根协定》,但是根据各国的自身情况,在2006年以后实施。

3.3 《都柏林公约》

1990年6月15日,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都柏林公约》。该条约最重要的是确立了“第一接受原则”,并要求一个成员国接纳避难者的决定必须被其他成员国接受。而且《都柏林公约》也明确了各成员国在处理避难申请时的相互责任和义务,促进彼此入境避难条件达成一致。避难申请的实际审查仍然遵循各国的法律,在审查程序上各国都同意维持各自处理申请的国内原有方法。1997年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月,《都柏林公约》正式生效。通过指定某一成员国负责受理避难申请人的申请,有效地提高了避难审核的效率,防止了避难申请泛滥的问题,限制了难民的流动数量。但是,由于欧盟内人员的自由流动权利使公约在实际执行时非常困难。

3.5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这标志着欧共体框架内的司法合作正式开始,政治避难、外部边界控制、移民政策等都第一次在共同利益层面上进行了解释。

“《马约》在第六篇K.1条中明确规定了司法内务合作中欧盟各成员国具有共同利益的九大领域,即:避难政策、控制管理从第三国跨越外部边界入境的人;移民政策及对第三国国民的政策,包括居民、家庭权利、就业以及非法移民;打击吸毒;打击国际诈骗;在民事问题上的司法合作;在刑事问题上的司法合作;海关合作;阻止和打击毒品走私、恐怖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严重国际犯罪。”其中前六大合作领域,欧盟和成员国共同享有立法权。另外《马约》还特别提到签证政策,并将其归属到第一支柱的管理下,条约规定:“移民事务为第一与第三支柱共管,欧共体(第一支柱)负责签证政策及相关措施,其余的移民政策协调工作则在第三支柱下由成员国共同讨论决定,这属于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马约》作为一个框架性的原则,它拉开了欧洲移民政策一体化的序幕,为后来成员国移民和避难等事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6 《阿姆斯特丹条约》

1997年,欧盟在其一体化的进程中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阿姆斯特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对欧共体已有的条约进行了修正。在引入《申根条约》的同时,《阿姆斯特丹条约》第二章提出了“逐步建立一个自由、安全和公正的区域”的新目标,并在《罗马条约》中增补了“人员自由流动、避难与移民”条款,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第三支柱“民政与司法合作”(第六编)中与人员自由流动相关的民政与司法事务移植升格为共同体行动(但英国、爱尔兰与丹麦保留了自愿参与的原则)。

《阿姆斯特丹条约》还提出了新的构想和目标,即“联盟是一个自由、安全和正义的区域,应维持和发展这个联盟。在联盟内不仅要保证人员的自由流动,还要在边界控制、避难、移民以及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3.7 《尼斯条约》

2000年12月,欧盟首脑在法国尼斯通过了《尼斯条约》。《尼斯条约》对共同移民政策的内容和决策机制进行了改革和补充。它扩大了移民问题决策机制中限定多数决定的适用范围,允许拥有欧盟成员国签发的居住或工作许可签证的外来移民最终拥有与欧洲联盟公民相同的自由流动的权利。但由于德国等国家的反对,第三国移民的签证政策等推迟生效。

3.8 《欧盟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

在2008年,欧盟27国一致通过了法国所提出的《欧洲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公约的主旨在于协调欧盟各国移民政策,鼓励工作移民、规范亲属移民,通过加紧边境控制及大力遣返非法移民等手段加强对非法移民现象的打击。根据新公约,欧盟各成员国将视需要和容纳能力组织吸纳合法移民。公约还要求各国严格控制居留证的发放。欧盟统一移民政策强调了成员国在遣返事务上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的同时,又建议以“蓝卡”等形式积极招引高技术移民,并设立一个欧盟统一庇护系统。至此,共同的移民政策在欧盟层面上基本得以实现。

总的来说,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从各国各自为政到相互协调合作,把问题放到同一个框架下解决。但是移民问题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各国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现实情况,移民政策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制定移民政策的主导仍然掌握在各国家手中。

第四章 移民政策的趋势

近年来,欧洲移民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某些欧洲国家的右翼势力甚至喊出了“零移民”的口号。欧洲各国为了化解这些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法律文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仍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移民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方方面面,但各利益集团的实力和利益平衡是关键。美国学者弗里曼讲,“移民的本质问题在于其利益的涉及面,各个团体通过强大的院外集团活动,或维护既得利益,或争取新利益。”我们可以从之前的移民人员中发现,大多数移民是为了寻找工作而来,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伴随着移民的增加,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上升。并且,“以地方劳动力市场为观察单位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移民对本国工人(即包括技术工人,也包括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影响都是很小的。”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完全排斥移民是不可能的,应该寻求利益平衡点,使得移民和本国人民和平、融洽相处。

尽管欧洲各国在移民问题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移民政策也向宽松转为严厉,但是欧洲移民的大门不可能关上。从短期看,由于右翼势力的强势,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还未被完全消化,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仍将以严厉化为主要特征,只是在移民结构上有所放松;但从长期看,欧洲各国的移民政策还是向着宽容、开放型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欧洲民间音乐 篇5

实习老师:汪明 指导教师:肖江华

实习班级:高中一年级378班 课

题:欧洲民间音乐

教学设想:

本课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的课标新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帮助他们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的关键在于理解的能力,听赏时所涉及的面不在于全,而在于国家与地区的代表性,同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差异,认识其各自的音乐文化特色与价值。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音乐探究及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能听辩出风笛和排箫两种民间乐器的音色。能辨别本课所鉴赏的有关国家的民歌。

3、了解欧洲歌剧、芭蕾舞剧的基本情况

4、能随乐模唱英国民歌《友谊天长地久》,能够即兴跳一或二种欧洲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

5、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分辨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的构造与演奏上的区别。

2、《桑塔露琪亚》、《友谊天长地久》、《我的名字叫伊莲》的风格讨论及模唱。学跳西班牙斗牛和华尔兹的基本舞步。

3、对欧洲歌舞剧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欧洲地图)

师:欧洲是一片富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土地。作为整体,它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千百年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都曾处于世界艺术、人文及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的地位。从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可以说是近现代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剧的发祥之地。欧洲的民间音乐是一个五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具有多元和多样的艺术特征。不同区域的民间音乐既相互影响,有各具特色。

二、深入展开

师: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了解欧洲的音乐经典。

(一)欧洲主要流行的乐器 A. 风笛(图片展示)

师:风笛,又名风袋管,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民间乐器。风笛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手风琴以至于口琴,靠气流振动簧片(镶嵌在木管内)发声。其发音原理是演奏者向风袋内充气,再把风袋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簧管内鼓簧发音。风笛音色淳朴甜美,穿透力强,并以持续音见长,特别是它的持续低音最富特色。而图片上展示的分别是苏格兰高地风笛和爱尔兰肘风笛。他们的区别在于苏格兰高地风笛的音色高亢适合挑拨情绪,而爱尔兰肘风笛声音哀怨更擅长抒情。苏格兰高地风笛和爱尔兰肘风笛是气囊状的,其中高地风笛用嘴往气囊送气,而肘风笛则使用胳膊肘挤压风箱送气。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它们不同的风采。

(播放苏格兰风笛《高地大教堂》和电影《勇敢的心》风笛演奏片段)B. 排箫(图片展示)

师:通过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排箫就是有很多根竹子捆绑在一起按长短排列构成的。排箫的音色纯美自然,宛若风的声音,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欢把排箫归类为古典乐器,排箫音乐截然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排箫声音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而欧洲最为著名的是罗马尼亚的排箫。下面

我们欣赏有杰出演奏家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吹奏的《孤独的牧羊人》。

(播放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二)欧洲最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 1.民歌

A、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亚》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在意大利各地都有。《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由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民族风格创作的歌曲,这首歌采用了3/8拍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以一种水面上起伏晃动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这首歌配有伴奏,适合于用吉它伴奏,传说桑塔·露琪亚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首爱情歌曲,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和呼唤爱情的主题。这首歌的节奏充满活力,旋律优美婉转,歌调和唱词结合紧密,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它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喜爱,也是男高音歌者喜欢的曲目之一,可谓“雅俗共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我国歌唱家廖昌永所演唱的版本。(播放视频)

B、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师: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原文是苏格兰文,意思大概是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同时这首歌也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相信大家对这首歌旋律都挺熟悉。边听边体会音乐的感觉。等下大家一起学唱中文版本的。(播放《魂断蓝桥》片段)老师带领学生看歌词学唱

C、法国歌曲《我的名字叫伊莲》

师:这首歌曲是由法国一个歌手演唱的。同时足球运动员亨利也特别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去看看他的风采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歌,是天天足球制作送给亨利的。(播放视频)2.舞蹈

A、斗牛舞(图片展示)

师:斗牛舞源于法国,盛传于西班牙,模仿西班牙斗牛士动作的一种舞蹈。男拌如斗牛士般气宇轩昂、钢劲威猛;没有胯部的扭动动作,脚步干净利落,进行曲式的舞曲,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女拌红色披肩,英姿飒爽,舞姿迷人。斗牛舞是从

斗牛运动演变的,西班牙人对自由的渴望,勇敢者的崇拜及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斗牛舞是一种两步舞。男士象征斗牛士,气宇轩昂、刚劲威猛!女士象征斗牛士用以激怒公牛的红色。(播放《天天向上》西班牙斗牛舞视频)B、华尔兹(图片展示)

师:华尔兹(Waltz),又称圆舞,一种自娱舞蹈形式。华尔兹舞曲,即圆舞曲也常被称为华尔兹。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吧,里面有首歌叫做《爱的华尔兹》。不过今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风采。(播放国际舞蹈视频《华尔兹》

看完之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华尔兹的基本舞步。(老师带领学生练习)

(三)欧洲丰富多彩的歌舞剧

1、歌剧

师: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

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播放《卡门》片段)

师:《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2、芭蕾舞剧

师: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

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来欣赏《天鹅湖》里的片段四小天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播放视频)

三、总结

欧洲日记 篇6

这样说起来, 走进欧洲的农村, 了解欧洲人是怎么建房, 如何乐居, 无疑是一个获得新鲜经验的机会。

“生态村”理念:建房, 从绿色开始

→瑞士伯尔尼少女峰下的美丽村庄, 绿色与自然始终是欧洲农村居住的主题。

在农村建房的问题上, 上世纪的欧洲农村也曾与我们一般, 走过弯路, 陷入过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陷阱, 并为此饱尝苦果, 从而将建设方式由工业化朝着生态化的方向转变。比如意大利法布日奇市一个保留着古朴历史痕迹与民俗风情的村头小广场, 其在上世纪70年代村庄改造时, 被铺上水泥, 变成停车场, 对村庄历史文化氛围的和谐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几十年来, 这个村庄的人口急剧减少, 村庄萎缩, 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所幸当地政府及时认识到这种急于现代化的错误, 迅速拿出“亡羊补牢”的气魄和远见, 拆除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建设的街道公共设施, 并及时恢复旧村落原有的地面铺装、植物状态和周边传统建筑的历史风貌。

20世纪90年代初, 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开始对环境破坏、资源耗竭与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产生认识与反省, 并由此诞生生态村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及实践。生态村 (Eco-village) 概念最早由丹麦学者Robert Gilman在他的报告《生态村及可持续的社会》中提出:“生态村是以人类为尺度, 把人类的活动结合到以不损坏自然环境为特色的居住地中, 支持健康地开发利用资源及能持续发展到未知的未来。”1991年, 丹麦成立了生态村组织并给出了如下的生态村概念:“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 它重视及恢复在自然与人类生活中4种组成物质的循环系统——土壤、水、火和空气的保护, 它们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 生态村运动在丹麦、英国、挪威、芬兰、德国等西欧和北欧国家发展壮大, 并且在美国、印度、阿根廷、以色列等国家也开始发展。

“生态村”的理念对欧洲国家农村建房影响至深。供职于澳大利亚皇家规划院的中国规划师叶齐茂在他的“欧洲百村调查报告”里写道:100%的农村社区处于广袤的绿色开放空间之中, 由绿色边缘包围, 通过绿色网络联系起来;100%的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区内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开, 集中居住区周边的农业户仍然保留农业生产活动与居住一体的传统方式;100%的农村社区建设了集中的雨水排放系统, 住户自备了家庭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使用卫生厕所, 粪便由市政当局集中处理;100%的农村社区生活垃圾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

欧洲的农村, 无绿不成村, 与绿色对象占据的空间相比, 建筑、道路、设施、车、人和动物所占的全部空间不会超过10%。在奥地利的一些村庄, 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1, 被大范围的绿色簇拥的乡村, 成了百鸟争鸣的天堂。在那里, 绿带的树木至少30年内是不能位移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土地使用和建设的无规划性, 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由此, 欧洲的农村社区只会越来越绿,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与环境相协调, 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欧盟国家正在建设它们的农村社区, 建设方式正在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并且, 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围绕着“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增加地方产品的价值”和“发扬已有的技术和创造新技术”四个主题来调配资金支持欧盟农村社区的发展。到2004年底, 参与欧盟农村发展“领导”项目的15个欧盟国家的农村社区有892个, 选择“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的农村社区最多, 占34%, 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英国,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40%。不难看出, 欧洲人对“生态村”理念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通常人们步行10来分钟就可以到田间, 小溪和水塘边漫步。

→著名古迹——依山而建的新天鹅堡, 欧洲人对传统的重视, 从古至今一贯如是。

房屋规划:建筑与自然生态的融合

生态与可持续的观念是当代人对农村房屋建筑的共识, 也是规划设计的理性基础。欧洲农村侧重于房屋建筑的居住功能, 强调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如瑞典一些农村的建筑物在设计上要求尽量利用现存的基础设施、自然条件和公共交通, 尽可能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 建筑物的设计必须有保护当地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技术。位于伦敦南部萨顿区的贝丁顿村, 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 其设计标准非常高, 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 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环保角度考虑, 而且简便易用。德国一些农村的屋顶上, 都有太阳能装置, 村民所使用的能量有2/3以上是由太阳能光电装置生产的电力供给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能, 设计者在南墙上利用太阳能装置与遮阳板, 夏天既可对南墙、窗进行遮阳, 又可为安装太阳能装置提供位置。

老欧盟各国农村则更为强调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顺其自然搞农村居住区建设。他们很少进行开山凿石、毁田造地之类的大规模建设, 所做的无非是在原有建设用地上的再开发而已。在那些村庄里, 房屋不求整齐划一, 道路不求宽大笔直, 一切顺其自然, 而没有对原始地貌做不必要的改变, 这必然有利于防洪、阻滞滑坡, 也适合维持植被的生长和地下水源的储备。事实上, 农村建设所引起的工程性水土流失微乎其微, 更没有引发水质污染、水源枯竭、水利工程淤塞垮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尽可能少地给自然生态留下人的印记, 使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与环境相协调, 融于自然之中, 已经成为老欧盟农村规划设计的主题。

→位于捷克南边, 距离布拉格三小时车程的CK小镇。CK即来源于其捷克文全名ČeskýKrumlov。其老城区和比利时布鲁日、德国吕贝克等城市一样, 因为拥有历史底蕴深厚、风格鲜明的传统建筑而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农村建筑中的历史记忆

尽管二战后, 在欧洲各国忙于恢复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大背景下, 欧洲农村沉寂了几多岁月, 然而, 恰恰因为欧洲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大规模发展高速公路, 让城市无尽蔓延, 欧洲农村建筑幸运地躲过了工业革命时期功能主义建筑思潮的泛滥, 记录下了时空的痕迹, 由此农村社区才得以长期采用传统的建设方式和建筑材料自我维持, 从而传承了它们各自历史的视觉特征。靠着历史和文化在农村积淀下的痕迹, 欧洲各国的农村, 大体可以区别其归属。住宅的建筑风格、标志性建筑、自然环境都依然未改;古老的住宅、教堂、水井, 不管是否已失去效用, 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独门独院的村舍式住宅仍然占据了欧洲农村社区住宅的90%, 而新型的连体式成排别墅式住宅不到5%。在一般村庄里, 原汁原味的老住宅虽不多见了, 老住宅的门窗也已经换新, 立面涂上了新材料, 有的还多出了停车棚, 延伸出来新的房间, 但大部分住宅的外形、尺度、砖木结构、45度的坡屋顶和屋顶阁楼等仍然没有改变。市场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欧洲住宅市场上, 老住宅要比新住宅贵, 乡村住宅要比城里单元楼贵, 老乡村住宅要比新别墅式乡村住宅贵。因此, 市场推动人们尽可能维护和更新旧住宅, 而不是五年八年就推倒重建。

在欧洲农村, 看不到令人却步的宽马路, 也见不到沿街排列的巨大的商业广告、金色的商业门楼、商店、减价广告、悬挂着各类商业标志的立杆。人们可以在5到10分钟之内步行到田野和小溪, 也可以与邻居隔墙交谈。开放空间、羊肠小道、田野和牧场仍然是那些农村核心居住区的背景。在一些村庄社区, 老区部分的路常常是两车道, 宽为6米, 道路的占地面积自然很大, 而那些村庄新近开发的路仅为3米;并且, 考虑人们日益增长的步行锻炼、安全和接近自然的需求, 还新建设了各类供人行和自行车行走的小道。通过减少道路的总长度和宽度来减少道路整体铺装面积, 是近年欧洲农村社区内部道路设计的一大进步。

老欧盟的很多农村还很重视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并乐于在一定尺度上, 规划一个自然的、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场所, 以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在布鲁塞尔西北的一个著名古城布鲁日, 当地的欧洲人来布鲁日就是为了到它周围的乡间品尝美食和欣赏自然风光, 还带走最新鲜的食品。布鲁日周围的农民, 则极力维护它的建筑特征、民俗风情和绿色环境。

欧洲农村建筑的视觉特征是外观的, 也是文化的和历史的, 视觉特征意味着许多事情, 它们表达了人们希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自己应当是什么样的, 这些历史特征是农村建筑一道没有色彩却有时间的历史边界。从某种意义上说, 欧洲人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坚决的历史文化保护主义者, 他们非常担心被别的文化吞噬掉, 为此协调一致地抵制美国人的文化, 并在他们的农村最好地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

欧洲风土人情 篇7

欧洲国家有着西方人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另外,在中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如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希腊却意味着“下地狱”,希腊人表示告别,是把手背向对方招手。因此记住下述关于欧洲国家各自民族文化习俗特点的提示,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匈牙利人比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作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幸运会随禽类飞走。

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送给女主人。出外郊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

德国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理的表现)。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

希腊人爱睡午睡,为亚热带气候所致。说“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后分别才道“晚安”。希腊人做生意方法比较传统,讨价还价到处可见。

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你认为他们在协议中无意受到了损失而帮助他们,那么便永久地赢得了他们的友谊和信任。

法国人给人印象是最爱国的,即使英语讲得再好也会要求用法语进行谈判,且毫不让步。对穿戴极为讲究,在会谈时尽可能穿最好的服装。

卢森堡人是日耳曼人的后裔。由于国家小,多数人中午驾车回家吃饭,午间是不办公的。荷兰人曾是欧洲最传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腊人,随和,喜欢社交。尽管天气热也穿着西装,和他们谈判时,应衣着整洁,并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戴上领带。

欧洲西部教案 篇8

欧洲西部

第二节

【请你思考】

1. 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情况如何?本区在地理环境上有何重要特征?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有什么差异?在欧洲西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本区工业区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3. 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4. 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自然环境对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5. 欧洲西部为什么有着繁荣的旅游业? 【合作探究】

〖问题情景一〗

为什么说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探究活动一〗

1. 问题: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情况如何?什么是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在世界上经济地位怎样?

2. 提示与启发:

1)读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

① 欧洲西部面积为中国的一半左右,仅500万平方千米,就国家数量、人口密度上看有何特点?

② 欧洲西部的国家来就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大多属于哪一种类型? ③ 什么是欧洲联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找出英国法国等国的首都。④ 读图8.14“欧盟成员国密切的联系示意图”,欧盟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2)读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① 为什么以轮船的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呢?(提示:结合本区地理位置考虑)② 当今世界经济状况呈现一种什么趋势?本区进出口额在世界上哪个所占比重大?中国的外贸发展呈现什么现状?

③ 如果不建立欧盟,欧洲各国以各自的经济实力能否与美、日抗衡?(不能)欧盟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欧盟建立的结果是什么?

3. 结论: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____,国家____,绝大部分是____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____(简称欧盟)。

〖问题情景二〗

经济发达首先表现为工业发达,本区工业有何特点?分布状况如何? 〖探究活动二〗 1. 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有什么差异?在欧洲西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本区工业区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 提示与启发:

1)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是哪个国家?本地区工业在部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2)读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① 人均GDP与从事制造业人口的关系是什么?

② 从人均GDP看,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人口比重怎么样呢?

3)读图8.18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图,欧洲西部工业分布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① 对照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说出本区主要的工业中心分布在哪些国家的哪个方位? ② 工业中心分布特点?

3. 结论:欧洲西部是____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____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部门以____为主,工业分布多而密集,呈____字型分布。

〖问题情景三〗

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自然环境对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探究活动三〗

1.问题:传统的畜牧业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 提示与启发:

1)读图8.19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 2)读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① 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

② 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本区地形有何特点?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③ 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

④ 欧洲西部草场面积广大,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和1/4。本区草场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3)读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

① 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② 综合分析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③ 读图6.9和图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3. 结论:欧洲西部地处____纬度大陆____岸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____气候为主的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全年____。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____业,欧洲西部的人们称____为“绿色金子”。

〖问题情景四〗

旅游业目前是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而目前,欧洲是最受世界各国旅游者青睐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如何?

〖探究活动四〗:

1. 问题:欧洲西部为什么有着繁荣的旅游业? 2. 提示与启发:读图8.24“欧洲的旅游胜地”,思考欧洲旅游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 结论:欧洲西部多种多样的____条件;历史上,欧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____;各地独特的____,如西班牙斗牛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用心

爱心

上一篇:考试作文下一篇:大学写作与中学生作文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