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文明的反思作文(精选10篇)
面试热点是所有参加村官考试同学复习的重中之重,大家对面试肯定都有自己的答题方
法,下面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练习一下,顺便检验一下自己对这个考点的掌握程度是多少。
一对内地游客夫妇让自己的幼儿在香港街头小便,被香港年轻人拍照,由此引发的冲突
不仅造成路人围观,还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许多内地网友力挺年轻夫妻,对另一方大加痛
斥。这条新闻在网络上不断升温,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辩论热潮。针对这一热点事件,天津
村官考试网特在此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对事物的判断,离不开情理法三字。从现场视频来看,这
对年轻夫妇本心并不想这样,只因排队上厕所的人太多,儿子等不及了,才让他在街边便溺,母亲则用尿不湿接着。一些细节也增加了人们对年轻夫妇的同情,比如在争吵中,年轻妈妈
还不忘把尿不湿装进垃圾袋提着。相较而言,香港年轻人的行为则显得过激,不仅对着正在小便的幼童拍照,还拽住婴儿车不让年轻夫妇离开。
文明不仅是对人性的约束,也源于对人性的尊重。譬如不得随地大小便,之所以要约束
这种个人行为,就是为了照顾多数人的利益。但同时,多数人的利益也并非绝对至上,在一
些情况下,多数人的利益理应为弱势人群让路。所谓尊老爱幼,体现的就是这一原则。文明
理当照见人性,否则文明就失去了根本,成为虚无空泛的道德指标,乃至走向文明的反面。
在香港便溺事件中,人们看到的只有本地青年近乎野蛮的道德指控,却没有见到他们对
嚎啕大哭的孩子有丝毫的人性温情。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不过,部分香港人对内地游
客感到不满,其实并不是无名之火。内地旅客在港澳和国外的旅游时,留给当地人群的印象
就是不文明,不守规。这对夫妇固然值得同情,毕竟也有不当的地方。比如,他们若能尽量
找个偏僻场所,或向本地人士求助,后来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撇开这一事件,一些内地
游客在公共场所举止不文明,也非个别现象。由此,就事论事之余,内地网友应反思这一事
件发生的根源,以免同样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
这起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单是随地大小便惹的祸,也可说是两地部分人群价值
理念分歧所致。这提醒我们,有必要增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而不是各走极端。对于部分内
地游客,要懂得“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道理;而对一些香港同胞来讲,应多些善意
1 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时弊
乡土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乡土文明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并且释放出耀眼的光亮?其道德火焰靠什么来燃烧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对民族乡土文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当前各地农村为突出工作重点和载体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和民族乡土文明程度。然而由于农村社会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农民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导致当前农村社会的人们在婚姻价值观念、生育思想、终老关怀等方面的迷失,致使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乡土文明建设深受冲击。
1.1 农村家庭婚姻滑坡,夫妻离婚率飙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计其数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外出务工农民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地分隔和城市生活的影响,重利轻情或重情轻责导致家庭婚姻遭受了巨大冲击,农村离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查江苏省扬州市所属的宝应县在乡镇法庭所收的案件中,离婚诉讼占案件总数的50%以上,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案件数。该县农村青壮年人口2000年前的离婚率不到5%,但到2004年已超过30%,而且离婚案件收案数的比例和数量都在逐年攀升[1]。据全国优秀法官、江苏省海安县法院曲塘法庭庭长孙翠燕反映,2013年春节后短短5个工作日就受理了26起离婚案件,2011—2013年仅曲塘镇受理的离婚案件就从539起到723起飙升至969起。
1.2 农村家庭重男轻女,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出生102~107个男婴。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认定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域为1.020~1.070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2]。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中国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对体力的实际需求,使得农民对于男婴的偏好明显高于城市市民。农村夫妇生育前往往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若是男孩则设法保留,若是女孩则终止妊娠,由此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据全国第三~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是1.080,1.110,1.190,呈渐进上升趋势;2012年、2013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177,1.176,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高位徘徊。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目前我国0~19岁年龄段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 377万人,10年后上千万适龄男性可能面临娶妻难而成为剩男。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司长张建指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近30年,给人口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其深远危害将不亚于20世纪中叶的人口膨胀。
1.3 农村家庭重幼轻老,老年人赡养令人担忧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农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和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基本上还未纳入到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绝大多数农村老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无固定生活来源,只能靠儿女赡养。老年人因年迈体衰或因病、因贫而失去自理能力,在生活起居方面对子女的依赖性加强,造成一部分子女认为老人是包袱增添了负担,因而处处嫌弃和厌恶老人,稍有不顺就殴打谩骂。即便有的家庭承担物质赡养义务,也对老人冷言冷语、恶语相向,使得老人倍感凄凉、面上无欢。一些家庭出现了“爱幼有余、孝养不足”的不良倾向,啃老、虐老的现象时有发生。只重学习成绩,忽视生活能力的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青年成年以后不能自立、自强,成为被父母供养着的啃老族。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被虐待和忽视现象相当严重,据调查,在975名农村老年人中在最近1年内约有1/3报告说受到虐待与忽视,281名受虐待与忽视的老人中有34.9%报告受到2种及以上类型的虐待与忽视,有80.4%报告受到3次以上的虐待与忽视,说明我国农村老年人受虐待与忽视行为具有反复性和集聚性[3]。
2 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承延基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勾起了多少骚人墨客美好乡土的记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引发了多少学者诗人无边的乡愁。现代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导致民族乡土文明日渐消褪,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2000年的统计中国的村落有360万个,2011年的统计是270万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基本是在村落中,而不是在城市中,然而11年间,中国就有90万个村落消失。另据笔者调查,2009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村生源学生占比87.6%,2014年降至64.1%,这与其说是一种时代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毋宁说是一个民族乡土文明加速消弭的铁证。乡土失落乡土文明还在,乡土文明失落农村家庭伦理还在,因为恒古永存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是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批判性承延基础。
2.1 传统家庭伦理合理内核的承延
2.1.1 加强传统家庭伦理“仁”的承延
孔子云“仁者寿”,又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论语·学而》),以仁慈和孝道作为主线的五伦(父母、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道可谓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首先,《老子·六十七章》指出仁慈是拯救天下的利器:“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其次,孝为百善先。传统家庭伦理认为如果孝与爱发生冲突,那么孝重于爱。《左传》载:“人尽夫也,父一而已”,指出丈夫可以有所选择而父亲却只有一个,重在孝不在爱。再次,孝亲虽然强调顺从,但并非愚昧地盲目孝顺。如果父母有过,子女应帮助父母改过而不应作消极的愚孝。曾子与父亲一起耕耘瓜地时,不小心把犁头损坏,遭到父亲毒打当场晕死在地里,曾子醒后到家弹琴以消解父亲的愤怒。孔子对曾子的这种行为并不认同,指出舜对其父至孝,但当舜父为了后母屡次要加害舜时,却被舜几次三番逃走。舜父用小棒打时,舜不逃;但如果用大棒打,舜马上就逃开。这样既可避免发生父亲错杀儿子进而陷于不义之地的悲剧,自己又可一如既往地对父行孝。子女如果不谏止父母的过错而将双亲陷于不义的境地,反而是不孝。荀子也反对“愚孝”,强调人格独立和不盲从,认为如果在父命与道义之间发生冲突时,子女应“从义不从父”。
2.1.2 加强传统家庭伦理“义”的承延
第一,“门外之治义掩恩”。义者,宜也,包含正当、正道之意。儒家强调义先于利。孔子把做人的道义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一个人处理事情不能违背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追求富贵是人之共性,但是必须有限制,此限制即为道义。符合道义的富贵可以取,不合道义的富贵绝不可取。人为道义而活,非为富贵而生。孟子也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第二,“门内之治恩掩义”。义的内涵落实到传统家庭伦理中来,就突出了每个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应当承担而不可回避的亲情和责任,以实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周易·家人·彖》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而《礼记·礼运》篇则将家庭成员的具体亲情和责任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重点体现了每个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亲情,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一体的伦理教育理念。
2.1.3 加强传统家庭伦理“礼、智、信”的承延
第一,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以礼作为立身治家的依据。子又云:“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在这里如果说“仁”作为传统家庭伦理的精神内核,那么“礼”则为传统家庭伦理的外在践履。儒家反对礼的表面化和虚伪化。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但当被问及如果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能用手去救吗?孟子答当然可以:“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可见如果“礼”与“仁”发生冲突,即使在礼教森严的封建时代意蕴内在的“仁”也重于形式外在的“礼”。第二,“信”作为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智”作为明辨是非的能力标注,同样成为传统家庭美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重信甚于重利和重智,甚而重于自己的生命。《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不知权衡利害而不智的行为有待商榷,但尾生宁可丧命也不失信的品质确实令人感动。
2.2 传统家庭伦理消极糟粕的批判
2.2.1 关注传统家庭伦理单向性的批判
汉代以来,早期先秦“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和“事君以道,不可则止”带有双向性和民主性的五伦之道逐渐异化,发展到只强调单方面义务而由相对到绝对的“三纲”,致使家庭美德成恶。首先,儿女对父母的单向。父母视儿女为附庸,要求儿女对父母绝对服从:“发肤不伤,为孝之始;耀祖扬名,为孝之终”(《孝经·开宗明义》)。其次,妻子对丈夫的单向。明确妻子必须遵从“三从四德”的严格规矩,使男性家长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中国古代男子有“七出”之法作为休妻的理由:“一不顺父母、二无子、三淫、四妒、五有恶疾、六多言、七窃盗[4]。”对妻子提出了单方面的离婚警告,其中“无子”“恶疾”“多言”作为休妻的理由在今天看来简直荒谬至极。明清时期的贞节风俗日益发展成为已婚女子的桎梏。不但丈夫死了妻子要守节,连订过亲的女孩子如果未婚夫不幸去世也要守寡,称为“望门寡”,即使位高权重的官僚家庭也不例外。《康熙字典》主编、帝师陈廷敬的女儿17岁便因丧夫居于娘家守节,终生不允改嫁,抑郁而亡,成为封建侯门深似海的一个悲剧缩影。至于民间更有甚者,女子的体肤如被陌生男子窥看或是被人调戏,都可能要以死明节,贞洁观念竟酷烈到如此地步。
2.2.2 关注传统家庭伦理虚妄性的批判
第一,以礼代法。明确将亲情和血缘凌驾于法律之上。瞽瞍杀人,孟子认为舜应“窃负而逃”;弟弟象屡次犯罪,舜却“封之有庳”。父亲偷羊,子女禁告发,否则判绞刑。孔子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第二,男尊女卑。先秦男女平等、自由结合的美妙爱情氛围相当浓厚。据《诗经》等文献的描述,当时青年男女们活跃在春光照耀的原野里,纵声高歌在山之巅、水之滨,自由表达出他们的爱情和心声。《周礼》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周礼是浪漫的、支持成年男女平等自由地结合的。然而汉、唐、宋以来世风日下,女子地位日渐衰落,至元、明、清跌至极为悲惨的境地。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法律都规定,夫对妻的祖父母等必有殴打的事实方犯义绝,而妻对夫的祖父母或殴打或詈骂均犯义绝,泾渭分明地体现着男尊女卑的极不平等色彩。
3 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3.1 提升爱亲和睦的农村家庭伦理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首所学校和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共中央提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家庭、家教、家风的本质和核心即为爱亲。所谓爱亲,无非是指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女,凡为子女的莫不爱其父母,父母、子女之间又莫不相亲相爱。爱亲是人们走向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底线。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试想对自己亲人都冷漠无情的人,何以会对社会和他人慈悲为怀?
3.2 坚持亲人平等的农村家庭伦理教育
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存在着子女问题上的重男轻女和夫妻关系上的男尊女卑等落后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经济地位有高低和男女分工不同,但男女家庭成员在家庭关系中是平等的,主要表现为夫妻的人格平等、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以及子女之间的男女平等,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反对歧视和抛弃女婴、迫害妇女的恶行。家庭成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彼此互相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是理所当然的不朽课题。
3.3 强化孝老尊亲的农村家庭伦理教育
衰老是自然规律,敬老是永恒美德。当前我国日益步入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因此要保护好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虐待、遗弃儿童和老人的恶行。特别是父母为抚养和教育子女付出了毕生的辛劳和心血,当他们年老体弱时理应得到子女及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回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弃老虐老必使家庭和后代效仿,孝老敬老必为家庭和后代树立标杆。
3.4 倡导宽和亲邻的农村家庭伦理教育
现代商业竞争使社会人情日趋冷漠,如何使中华民族传统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的邻里文化得到有效的承延与弘扬显得日益迫切。远水不救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因此,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要尊重邻里的人格、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民族习惯等,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邻里之间难免产生误会和矛盾,要本着厚德载物的原则互谅互让,无理者主动认错而得理者宽以待人,避免无理取闹或得理忘形、以权压邻或以财欺邻的恶劣行为。
4发展现代农村家庭伦理教育提振民族乡土文明的路径选择
4.1 与时俱进,扬弃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一个国家的路标和眼睛。中国国学大师、儒释哲一代宗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先生曾说:“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民族乡土文化蕴藏着传统文化的骨血深扎在人类古老悠远的精神地层中,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可以说民族乡土文化是一切文化之母和思想者的精神家园。丢掉民族乡土便失落根须,割断民族传统便失落气脉!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诗人谢尔盖·叶赛宁说:“去找故乡吧,没有故乡就没有诗人!”这不仅仅指中国是一个具有广袤的乡土面积的国度,也不仅仅指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据国民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意指乡土生活形态的广延性和覆盖性。民族乡土形态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甚至也波及和覆盖了都市。中国的许多内陆城市也堪称是民族乡土文化的延伸。因此,没有民族乡土就没有了民族文化,没有民族乡土就没有了民族精神!对于中国民族乡土文明的智慧,必须尊重、学习和承延。民族乡土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式,应该带着与时俱进的自觉加以扬弃。对开明、上进、责任、宽容、理性和真善美的、便于形成民族标识和凝聚力、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农村家庭文化,应该自觉保护和承延,那些与现代家庭文明不合拍的农村封建迷信和糟粕,必须果断丢弃,同心戮力形成遵纪守法、和睦互助、勤俭节约的农村家庭文化和民族乡土文明的新风尚。
4.2 国富民强,发展农村经济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族乡土文明建设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应体现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坚持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统一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按照特色农业立乡、就业创业富民的思路,着力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不仅是加强农村家庭伦理教育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发展民族乡土文明的首要任务。孔子首先提出“富而后教”的教育理念。管子说:“衣食足则知礼节,仓廪实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发展家庭经济是加强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家庭经济薄弱,村民生活多艰,何谈人伦礼仪?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村供给。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与挖掘地方潜力相结合等措施,大力培育别具特色的农村地方优势产业,引导和组织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为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构筑宽阔的产业平台,发展壮大农村种养业和产业链基地,建设果园、蔬菜、花木、养殖等具有发展后劲的家庭农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和网上销售中心,努力减少农民外出务工,让青壮年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和创业致富,同时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家中妻儿老小,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发展农村经济必然为增进农民夫妻感情、改善孝道观念、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指数发挥积极作用。
4.3 风行草偃,坚持为政以德
村干部是国家体系中的末梢神经,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相对于经济工作来说,不少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农村精神文明是软指标,因此经常被动应付、得过且过、搞花架子走过场,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然而领导干部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人群中都备受瞩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农村社会风气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领导干部能不能在作风建设上作表率,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事关民族乡土文明风气建设的重大课题。各级农村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发展农村精神文明战略地位的认识,坚决克服可有可无无所作为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精神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农村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的观念,率先垂范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精神文明的成效作为硬指标与干部政绩、报酬和升迁挂钩,扎实推进稳步实施,着力形成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乡土文明和家庭伦理教育发展的良好政风。
4.4 正法直度,实行依法治村
人由德而崇,国因法而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依法治国具体到农村地区就是要依法治村。因此,要大力加强农村普法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农村宣讲《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着力培育和产生一批遵纪守法光荣户,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那些虐待老人情节严重的,遗弃、拐卖甚至残害儿童的,性侵农村留守妇女的,无论是普通村民还是村官乡官,绝不能视而不见和姑息养奸。第一,对尚未触犯刑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村民委员会进行批评教育;第二,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监护人要承担经济的或民事的责任;第三,触犯法律、法规的,移送司法机关或行政执行部门依法处理。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惩戒效应,为弘扬民族乡土文明和农村家庭伦理教育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要用乡村清新的知法守法护法之风,带着温热的乡土情怀去温暖和沐浴每个农民的心田,从而用法律教育农民、引导农民、鼓舞农民并重塑民族乡土文明以找回农民曾经丢失的精神家园。
4.5 春风化雨,加强农民教育
一个村庄如果没有教育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村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实行代际之间双向的仁爱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优良孝道,培育民族乡土文明。首先,借鉴印度等国的经验,建议在我国农村设立生育女孩奖,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婚育观念,推进两性平等的平衡发展,维护女性发展权益和社会地位;其次,坚持“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手术)整治行动,维护正常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和农村人口安全;再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及时曝光和谴责虐待老人的暴力行径,从而使农民子女自觉树立尊重老人意识,让受虐老人懂得子女虐待自己是违法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在基础教育中着重突出对学生尊老敬老品行的培育,使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组建农家书屋、组织节日演出、创评“五星”(卫生之星、创业之星、守法之星、孝顺之星、自强之星”)和“五美”(最美女人、最美男人、最美老人、最美家庭、最美邻居)等教育宣传活动,用剧本、阅读、歌唱点亮民族乡土文明之火,强力推进农村家庭伦理教育和民族乡土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陶建,卢茜.农村离婚率上升的成因及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2(19):65-66.
[2]兰林火.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4):7-9.
[3]苏普玉,郝加虎,熊黎明,等.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受虐待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2):110-115.
关键词:中国式旅游;旅游英语;文明素质
引言
旅游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选择旅游的方式来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在旅游的队伍中,有男女老少,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也有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他们的脚步正逐渐迈向世界各地。我们在感受到国家富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不免看到各种因语言交流而引发的一系列分歧与冲突。在迈出国门看世界的同时,如何才能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国民的境外旅游文明素质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对英语交际能力对国民的境外旅游文明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对提高国民的旅游文明素质贡献微薄之力。
一 我国公民境外旅游不文明举止的表现
境外旅游是我国最近兴起的一种旅游时尚。这种旅游走出了国门,无意间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的民族形象和文明素质水平。很多欧洲国家在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和著名的风景区都用比较明显的汉语进行注明: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拍照,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小便等等。这些汉语标识让我们感到某种侮辱与伤害,但同时,我们国民应该自我对照一下,我们在境外旅游的表现真得做到文明礼貌了吗?笔者归纳了我国公民境外旅游的一些不文明的举止行为供大家参考。
我国公民在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我国公民在境外旅游消费时,很多入住酒店一般会提供自助餐。可是一部分游客不考虑自己的消化能力,在享受自助餐时往往会多拿很多,最后造成食物因吃不了而浪费。在商场购物时,中国游客表现出了极大地购买欲和购买力。有外国媒体报导:一批中国大妈狂扫巴黎时尚街,声音之大,购买之多让人肃然起敬,瞠目结舌。这样的评价现在读来还有一些嘲讽的味道。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国人在西方国家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对于餐厅或宾馆等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的小费一直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在这些需要国人此刻表现慷慨大方的时候,我们却发扬了我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那些服务生们领略到我们的“小气”。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但影响特别坏的例子。比如,由于文化背景,特别是宗教信仰的不同,很多游客在一些非常庄重的场合做出了一些非常不文明甚至出格的事情。在今年比较流行的电影《等风来》中就有这么一个桥段,故事的男主人公在参观尼泊尔当地的一个寺庙时,竟然对寺庙所供奉的一位“女神”说出了一些非常不得体的话,引起了导游的极大地不满。这些都是我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所表现出的不文明的举止和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方式、交流语言等等的方面的差异都是影响国民境外旅游素质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国民英语的交际水平。
二 英语交际能力对中国公民境外旅游文明素质的影响
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熟练掌握英语对于提高中西方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英语交际能力对中国境外旅游文明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交流的一致性。由于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很多情况下在表达和理解对方的话语时会有障碍和分歧。但是,如果拥有一定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则会让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其次是语言的得体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礼仪之邦。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与生活中比较注重语言的得体与礼貌。例如,在汉语中会有很多表示尊敬和谦虚的词语。同样,在英语中,这种敬词和谦词的使用也是比较广泛的。通过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会让欧美国家更多地感受到国人的文明之香气。
最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国民的不文明的境外旅游举止中,有相当一部分举止产生的原因是缺乏对英语标识和相关注意事项的不理解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误会。所以,交际能力中所包含的对各种专业应用英语的一定了解与掌握,将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 如何提升国民的英语交际水平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国民英语交际水平对于提升我国境外旅游的文明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国民的英语交际水平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1 开设交际英语课程
英语在我国目前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可是由于当前考试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很多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应试的层面。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學下,产生了一大批“听不懂,看不懂”的英语高材生,这种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国民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很好的有助于国民旅游文明素质的提升。当然,在交际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有所突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可以加大在高职院校,涉外企业或者部门进行交际英语的强化与提高。这种课程的设置不一定采用传统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广播教学或者电视教学等喜闻乐见的方式。
2 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考核制度
很对游客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旅行社的集体旅游。这种集体旅游中,旅游组织者,或者是导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强化原有的导游资质认证考试制度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涉外旅游组织人员的英语交际水平的考核。只有保证旅游组织者的语言交际的高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避免由于语言沟通障碍而引起的分歧甚至是冲突。这种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考核制度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为申请境外学习时需要通过的英语水平测试制度,例如托福、雅思、托业等等。我们相信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英语考核制度下,一定会大力提升国民的境外旅游文化素质。
3 提升公民自身的交际英语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个体从事或者参与某一活动的直接动力。无论是交际英语课程的设置还是旅游从业人员英语交际水平的测试与考核,这些行为都是从环境方面为境外旅游文明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发展条件。但是如果想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英语交际水平还需要从国民自身做起。如何提升公民自身的交际英语的学习动机,用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话语来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体现的是国家的高大上的民族形象。不过,简单来说,英语毕竟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有了它,在未来的旅行中会增添很多助力。
结语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尤其是出境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如同生活在一个地球的村庄。所以,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人,包括我们的下一代。因此,提高国民的英语交际水平进而提高国民境外旅游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每一个国民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一位知名的旅游攻略曾经这样写道:世界是一本美丽而神奇的书,如果你的人生只是转悠在你所生长的家门口,那么,你的阅读仅仅是掀开了第一页。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每一个境外旅游的国民能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那么我们在世界这本大书的阅读将更加的富有趣味,也会为那些还在家门口的人插上一双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在最远的地方彰显我们华夏礼仪之邦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姜先行.从社会互动规则看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及公民素质提升对策——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说起[J].特区经济.2007(7).
[2] 郭鲁芳.张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与软实力提升研究[J].旅游学刊.2008(12).
[3] 张爱琳. 跨文化交际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4] 让才吉. 浅析旅游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J].旅游管理研究. 2011(12)
万顷红荷,百里芦荡,鸥鹭翔集,碧水白帆,构成了微山湖独有的风韵。我们坐在画舫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荷花,微风吹过,湖面便漾起一片绿色的波浪。一朵朵荷花娇艳欲滴,好似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看得我如痴如醉,禁不住想摘一朵荷花。但是,就在我刚要伸出手的那一刹那,我仿佛看到周围的游客向我投来了鄙夷的目光,我的脸顿时感觉火辣辣的,羞愧、自责感齐涌上心头。于是,我下意识地停下手中的动作,安静地坐好。当我们走下船时,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不论老人还是青年,手里都没有一朵荷花,周围那些手里拿着一朵朵荷花的游客先是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们,随后,当他们明白我们这样做的意图时,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离开微山湖,我们又到了台儿庄。
当时正值傍晚时分,天气炎热,我们正在排队等待上船游览台儿庄古城。在等待时,后面的一群人见我们人少,便倚仗他们人多势众,强行插过来。只见站在最前面的一位中年人伸手用力向前一拨,我们几人便倒在了旁边,他们便挥动双臂,迅速插到我们前面去。最后面的一个小孩还伸手挡住护栏,不让我们及后面的人走过来。顿时,周围人的目光都聚向了他们,那群人却依旧若无其事,继续往前拥挤横插。
最近,在各个景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秩序,破坏了人们旅游的好心情。除强行插队外,还有诸如乱扔果皮垃圾、在雕塑上乱涂乱画、强行要求游客购物等行为。为此,我认为,在遇到这些事时,应该:
1、景区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制止不文明行为。
2、人人参与,不袖手旁观,遇到不文明现象坚决抵制。
3、制止其行为后,向其说明原因。
相信只要我们人人行动起来,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就一定能为大家创造一个快乐文明的旅游环境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十分宏伟。我在山海关爬上了城墙。烈日当空,万里无云,很多游客都拿起了自己带的矿泉水,喝了起来。由于在长城上没有垃圾桶,许多游客都随手把空空如也的瓶子丢弃在城墙边。有的人看见了,把瓶子踢到一边,好像不关自己的事。我心想:“这里可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呢?万一被外国友人看见了,不是在往自己的祖国脸上抹黑吗?”于是,我把瓶子一个一个捡了起来。
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游客们吃完了午餐,把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四处乱扔。我见了依然把它们捡起。有些人还踢着墙砖,好像和那块砖有血海深仇似的。我上前劝阻一位叔叔,他却当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
下午,我们走下了城墙。在几块砖上,我还发现了一行白字:李强到此一游。我十分气愤,心想:唉!中国人怎么这么没素质呀。
我与文明旅游同行这句话,是我们可以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记得,我上美术班的时候,刘老师带我们去写生,我们走着走着,便在一边的竹子上发现了几个字。说谁自己到此一游”,“谁这么没有公共场所公德心!”,我自由不住的说道,“是呀!这是不对的行为,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爸爸这时也发现了很多的竹子都被“签了名”,很气愤的说:树木是不可以随便签名的,何况这是公共场所。破坏树木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环境,没有了自然环境,动物和人类都无法生存下去。怎么办呢?我和爸爸赶紧找管理员,问他借了几块木牌子立在这里,告诉大家竹子的好处和各种保护方法,还在上面画了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呢,我想,大家看了这么可爱的大熊猫以后自然就不会在上面“签名了”,然后我和爸爸高高兴兴的走了,走时管理员哥哥还说我是个热爱环境的小弟弟呢!我兴奋的走了起来。 就在我高兴的时候踩到了什么东西,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纸团,我又看了看周围,有很多的小纸飞机剩下的垃圾,原来是可爱的的小朋友扔的,我跟爸爸说:“我们把它们捡起来吧!”我和爸爸说干就干,我们拿出了很多的塑料袋子捡起了垃圾,小朋友和家长看我们在捡垃圾,都一起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嘛,不一会儿,广场的垃圾立即就被我们捡完了,就像给广场来了一次大清除,看着干净整
洁的广场,我们很开心的笑了,大家觉得这不只是一次写生更是一次又意义的公益活动。
回到家,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文也美得山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它更美呢?让我们一起携手,与文明旅游同行.。
一、概念明晰
(一)旅游地理的概念
旅游地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旅游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及经济学等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在于实践性与综合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等。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意识, 从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生态内部的和谐关系,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
当前,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经过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的阶段,我国环境承载力逐渐降低,污染物总量远远超出环境容量。旅游地理学发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于地理环境的优化, 而当前我国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旅游地理的发展,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匮乏等[2]。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为环境优化奠定思想基础。
(二)中职旅游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中职地理教学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及实践技能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使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中职学校学生有其特殊性,如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足及学习态度较差等,因此,通过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通过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应用,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学生生态观念滞后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全面健康的生态观念的树立是非常必要的。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态观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尚未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分数,而忽视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教育。其次是学生的生态责任感薄弱,中职生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需要用强大的责任感作为积淀, 而责任感的薄弱则使学生难以从自然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业。再次是学生生态情感道德缺失, 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关于生态评判的道德标准,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升华。最后则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生态文明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及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需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加以规范。
三、生态文明教育与旅游地理的结合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旅游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
中职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明确指示,要求学生运用旅游地理的专业知识与所学技能解决与实际相关的问题, 并就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进行深入探究,以展开更进一步的地理实践活动与专业研究。通过教学中生态文明观念的渗透,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并在从事旅游相关活动时能够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角度出发,这是符合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观的[2]。除此之外,旅游作为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的产业,在其人才培养理念之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旅游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旅游地理教材中涉及的生态文明知识
当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地理教材中涉及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除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景区景点介绍、旅游地概况及导游知识之外,对生态文明进行深入探讨。教材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旅游者、旅游资源及旅游业为主线,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客观性,人类在从事旅游及相关活动时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而这一切都基于正确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
四、关于旅游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旅游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学生思想的解放。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因此,课堂开放性首先要转变师生的课堂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这是旅游地理教学的灵活性、兼容性及多样性等的综合体现。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活动式及专题式等方式, 切合旅游地理教学的多元化与灵活性。基于开放性课堂,教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教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注重地理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2]。除此之外,开放性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之于生活的重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之中。
(二)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
落实生态文明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而对于旅游地理教学而言,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达成教育目的。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首先通过生态文明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变。旅游地理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如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课外地理环保小组,对人们旅游出行进行环保宣传, 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地理教育与旅游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甚至严重阻碍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信息丰富的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索生态文明知识提供可能性渠道。教师在进行生态文明理念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科书、网上公开课及专业教学论坛等, 学生可以有效拓展教师讲授的生态文明知识,同时培养起探索与创新精神。滞后的教学方式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难以培养出现代化专业人才。因此,生态文明理念教学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得到深化与拓展, 同时实现地理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四)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中职学生通常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才会就读于职校, 而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评判偏差,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在自卑情绪的支配之下,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入手,建立起更科学完善的教学与成绩评价体系。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都需要重新衡量。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 而要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及生活实践活动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之外,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还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及灵活考察。
五、结语
九龙中学
初一(7)班
张涛
旅游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它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但是,我们在愉悦身心过后,你让别人感到烦躁了吗?我们都没有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
这是一个夏天,正值中午,在中山陵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游客,他在吃芒果,垃圾桶就在他的旁边,但是他却将芒果皮四处乱扔。后来的清扫工作让环卫工人叫苦不迭。所有的果皮全部都粘到了地上。扫起来十分吃力,只能用手一片一片的抠起来。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蹲在太阳底下,一片一片的抠起垃圾。汗水从他朴实的脸上随着他脸上的轮廓缓缓的流下。汗水打湿了他的背,但是他也只能那样。当他将垃圾全部捡起的时候,上身也已经全湿透了。本来那位游客可以将垃圾轻轻松松的扔进垃圾桶,这样环卫工人也不用这么的麻烦的去清扫了。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扔进垃圾桶呢,我想应该有三种可能。第一种:习惯太差,自己心里可能在想―仍一下也没有什么关系;第二种:道德意识规范浅,从小没有得到好的身教;第三种:不注意文明,不在意他人,没有把他人放在眼里,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
像这样的人,他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为他没有尊重他人的劳动。在这四十多度的高温里,我很敬重那位清洁工,但我很可怜那位乱扔垃圾的人。他扔的不只是垃圾,是他的.尊严,是他的道德,是他的品质。如果他是在国外这样的扔垃圾,他丢的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道德、品质。当然,可能不止他一个人。有的人也这样做过。但是我希望你们今后不要这样做,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抵制这种坏的现象,我们也要自觉的遵守。让我们与文明旅游一起同行!
我与文明旅行同行
有关中国游客在某国古建筑上乱涂鸦,刻上“XXX到此一游”标语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该报道引起社会各界、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人素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文明出行更是被广泛呼吁。
你是否在旅途中被不文明现象打扰过?是否也因此感到愤怒?既然这样,那么,请换位思考,如果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他游客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将心比心,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文明旅游”取得巨大的反响。所以文明旅游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我们用实际去履行的义务。
两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前者,因不堪重负禁止车辆进入校园,还组织大学生自愿担任志愿者,站在人群旁制止不文明现象。后者,每周末都有十万人次赏樱,樱花的较低枝条被折下,舍弃,校方无奈只能收门票来限制人流量。这两所大学的做法颇多争议,褒贬态度不一。有人赞同,认为保护了环境,也有人反对,认为夺走了我们的观赏权利。游客扎堆,就本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真正迫于学校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环境不被破坏的是游客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我认为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国民,并不是没有能力花门票钱进入校园赏樱,但是我们的素质,我们心目中的道德真的需要提高。当二月兰的周围围上了警戒线,当被踩踏的地上插上了“请勿二次破坏”的标语,我们不痛心吗?我们的心里也应该有一把衡量道德的天枰,当出境旅行时,看到写满汉字的“请勿吸烟”,“请勿大声喧哗”时,应做何感想!
The golden week is coming,it is a good chance for people to travel and take relax from their work.Most people choose to visit the hot tourist sites, like the Great Wall.
黄金周的到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人们去旅游和从工作中放松。大多数人选择参观热门旅游景点,如长城。
But the problem comes,some tourists act very impolitely, they get used to make some marks on the tourist sites, so as to prove that they have visited here.
但是问题来了,一些游客的行为很不礼貌,他们习惯在一些旅游景点上做些标记,以证明他们曾经来过这里。
It is a rude way to do it, everybody has the duty to protect these historical relics. If people leave some marks on these precious architectures, then the sites will be valueless and lose its meaning.It has been advocated to travel politely for a long time and we need to follow the rules.
It have been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that how to deal with the uncivilized behaviors during the travel, such as write on the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s, or claim to old trees. This kind of things happened in China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those actions? Though we have advocate education of the tourists for years, the situation was not better than be imagined. In my opinion, we still have to encourage the education of our tourists, but with some change. For example, we shouldnot only disseminate Don t Do Sth. , but also with the reason and an explanation that it is not cool to sign names or words everywhere, in the contrary, we have to ashamed of that.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foreigners and us can also increase our consciousness.
如何处理在旅游不文明行为已经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阻止这些行为呢?虽然我们多年来提倡教育游客,情况并不比被想象。在我看来,我们仍然需要鼓励的教育我们的游客,但有一些改变。例如,我们不应该只传播不做某事,但也和一个解释的原因是不酷签署名称或字无处不在,相反,我们必须感到羞愧。外国人之间做个比较,我们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意识。
【对旅游文明的反思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文明旅游的句子07-06
社区文明旅游的倡议书06-13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07-26
文明旅游公约06-05
文明旅游宣传语11-09
举办文明旅游讲座通知10-18
国庆文明旅游宣传活动总结09-18
试论旅游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09-20
网络发展对旅游的影响10-05
对旅游业发展的思考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