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精选8篇)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1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觉得作文处在一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而当我们解读新课程标准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迷茫的作文教学之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这就是“体验式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实施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轻轻松松作文呢?现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新课程标准 小学作文教学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 John Dewey的“learning by doing”、社会心理学家 Kurt Lewin的“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认知心理学家 Jean Piaget的“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其它学者的理论而形成此学习架构。从实务课程操作来讲,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训练员引导下,成员通过对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目标或愿景。简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算是体验式学习。(摘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为只有能通过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而让学生感受得更深,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当今教学领域的新宠儿“体验式学习”。如何在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的学习呢?为此,我们深刻解读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对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体验式学习有什么好处 我看到现在的很多培训的授课方式都会说明是“体验式”,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它有什么好处吗?

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我们过去很多年学校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体验式学习可以说是极具有人文性,具有它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学习方式。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学习,那么学习将是一个实效性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个体体验,层层深入的连续的过 程;学习将是在真实场景中,感受普通道理带来的震撼,发现生活本原 的思维过程;学习将是调动一切感官和情感,对世界重新认识,重新领 悟的过程;学习将是通过行动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群体 沟通的过程;学习将是在真实的喜悦和痛楚中,将情感转化的意识,最 终实现行动的过程。

可见,体验式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知识性的客观真理。它更看中真实的感受,通过集体或小组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改变观念和态度。

三、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实施体验式学习

当今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各地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经历体验——观察反思——积极尝试——总结领会。很明显,这种学习模式与体验性写作的教学原理是一样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正应了我国教育祖师孔子所讲过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情境,情境体验

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当注意选题:一是要在适当时候安排这样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二是环境要素,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同时要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这样容易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选择好主题之后,选择一种最恰当的形式将问题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采用叙述、参与实践、提供背景材料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本次写作的主题提出来。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主题的确立和情境创设也可由学生自主完成。、观察感悟,反思体验

观察和感悟生活是体验式作文的第二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因此,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客观理性地思考。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如参观展览会、访问名人学者、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的间接观察,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的了解。如在四季系列写“春天”这个主题中,教师可找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让学生到公园、田野去观察新生的嫩叶、萌发的小草和绽放的迎春花,感受春天万物萌生的勃勃生机,让他们的心灵随着斑斓的风筝一起放飞。让心充实起来,这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搭建平台,积极尝试

在有了大量的观察和积累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如怎样开头才能一鸣惊人,怎样结尾才能意犹未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事件表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好文章要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修改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现在很多学生都不修改,也不会修改作文,文章写完往教师那儿一交,修改作文理所当然地就是教师的事了,即使教师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提出批评和建议,学生也大多是听听看看而已,很少认真地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总结点评,体验成功

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追求多元化、尊重差异是主体评价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宽容,即使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语言风格也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力争在每篇习作中都能发现闪光点,比如有的开头新颖,有的结尾利索:有的想象丰富,有的论证严密„„它可以贯穿于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对于学生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此外,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

目前,作文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但这样的评价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等方式。每写完一篇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具体教学案例

看两个本校教师具体作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

周老师给我上了一节的作文示范课《校园里的小花园》。课堂上,(1)周老师先让学生说校园里都有哪些景物,再说说对哪一处景物有兴趣,得出一致结论“校园里的小花园”;(2)然后根据小花园的方位前后、左右进行了回顾,因为学生对小花园非常熟悉,所以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不宜乐乎;(3)当老师说:现在你们可以写这篇作文了吗?同学们都一口同声说:“能!”(4)最后,老师让大家谈谈对这次习作的感想,同学很快告诉老师,要安一定方位写作,要写出特点,要真实等等,学生们从来没有那么快乐过,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案例二:

徐老师在上作文课《第一次包水饺》。上课前,徐老师先将桌子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分别准备好包水饺的材料。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大电磁锅,整个教室布置像是一个大厨房。当学生走进教室时都惊呆了,新鲜感、兴奋感油然而生。一阵不小的议论声之后,是从未有过的寂静,大家都等着老师将要进行的程序。徐老师先问大家会包水饺吗?有几个似乎有过包水饺经验的同学站起来发言。老师并没有作出任何评价,说:你们认为怎样的判别水饺包的好坏呢?同学继续发言,有的同学说水饺要包的好看;有的同学说水饺要不能露馅;还有的同学说水饺要包得好吃,馅太多太少都不好吃。老师笑了,说:看来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何不用实践来检验一下呢!接着就让同学们自己包起了水饺,在课堂上包水饺,这可是头一次,同学们的兴奋之情全写在了脸上。等学生包了3、4个后,老师说:停。学生在包这3、4个饺子过程中,有一开始成功的;有从失败到成功的。老师请学生谈谈感想,有了具体的实践,同学们感受既丰富又真实。然后老师又提了个问题:你们觉得饺子都是这种样子的吗?于是学生又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饺子。最后,徐老师当场煮了学生包的饺子,让大家分享劳动的成果。品尝结束后,让学生再谈这次活动的感受,那就更多了。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作文,当然就有东西写了,而且写的内容不枯燥,感情丰富,因为体会不同,实践过程不同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多的说教,还不如让学生亲自实践一下。学生都是“好玩”的,对于如今只知道吃饺子,却从未包过饺子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了。在玩之余,其实正用浓厚的写作兴趣替代了“怕写作文”的恐惧心理。

致谢

在我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成文全过程,得到导师陈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漳州师范学院的全体任课教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陈川平老师,为我的论文提供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2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解释

在《汉语大词典》中,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人事物;亲身经历。”

体验式教学, 即引导学生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 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每一颗草, 每一朵花, 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在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化除学生“无米下炊”的苦恼。在“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中记录生命拔节的历程, 在言语书写中享受生命表达的幸福。

体验式作文教学, 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 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 让学生身处其中。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 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 在生活中拓宽视野

1.实地观察, 采集第一手资料。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小溪,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教师应有一份慧心, 做学生作文教学的积极引导者, 让学生在大自然、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亲身实践、仔细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如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种植物”作文, 我从学校各个办公室借来十多盆花, 有浑身长满刺、碧绿的仙人掌;有开得金灿灿像荷包的荷包花;有长着紫、绿、红、蓝等斑斓叶子的枫叶蓝;还有叶子纤细, 文静淡雅的文竹, 有着一身傲骨的刺梅。孩子们兴奋异常, 我让孩子们分组, 每一组放一盆自己喜欢的花, 我让学生观察植物根、茎、叶、花、果的特点, “看, 它的根有多粗?颜色怎样?叶子什么形状?姿态?像什么?用一句拟人句来形容?花瓣、花蕊什么颜色?像什么?味道怎样, 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 并汇报, 我及时板书。学生在观察中, 在看、闻、听、触摸中, 掌握了“自己喜爱的植物”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的作文, 就非常轻松,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写下来。再如我准备让学生写“秋天一处景物”这篇作文, 我把学生带到校园的植物园, 我让孩子们用心领会, 引导他们大胆地说出来。“老师, 那串红像火红的鞭炮。”“老师, 那粉色的花朵像天边的云霞。”“老师, 那草软软的, 像走在地毯上, 草, 有的干枯了, 有的这剩下谈黄色的杆……”学生在色彩斑斓的秋天中, 在找寻的乐趣中产生了秋天的切身体验。掌握了《美丽的秋天》这篇作文的第一手素材, 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2.引导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 我会让学生观察趣味运动会不同项目是如何进行的, 同学们是如何参与活动的, 他们的表情, 神态, 动作等, 周围人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这样学生的写作才非常逼真生动。在家里, 让学生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待人接物的的言行举止, 他们的品格和性格, 也可以写日记, 为写人作文打基础。

(二)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 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读书破万卷”, 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人, 才能“下笔如有神”。1.背诵名篇佳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背诵。2.记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可以把令自己记忆深刻的句子和段落记在本子上, 可以摘录, 也可以写下自己读文的心得体会。3.剪贴法, 学生可以把自己在读书阅读中感兴趣的段落剪贴下来, 粘贴到一个本子上, 有空的时候, 读一读, 念一念, 背一背, 如此反复, 脑子里的东西就多了。

(三) 在体验中, 唤醒学生习作冲动

1.走回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令自己感动的瞬间, 在砰然心动中唤起写作的欲望。如, 初春的早上, 走在绿意葱茏的龙潭山上, 回头一望, 看到自己置身绿色之中, 前、后、左、右都是迷人的绿色, 恍若自己置身在绿色的海洋中。浅绿色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 闪着动人的光芒, 突然, 我被莫名的感动起来。音乐响起, 眼前忽而浮现出波光粼粼的海面, 宁静而平滑。忽而浮现飞速的旋风, 奔放与热烈, 旋律中充满光影的变幻!绿叶、阳光、动人的音乐给小作者创设了一种心里氛围, 在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的体验中, 内心充实起来, 从而唤起那时那境的同类体验。2.设计提示语。在作文中, 准确、深刻地理解提示语并让它融入文章很重要。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恰到好处地表达作文中的提示语。恰运用提示与, 能激发文章的灵性, 使文章丰满, 立体。《一件有趣的事》, 其中“有趣是题眼。什么是一件有趣的事?能使人感到高兴, 有意思或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我们要选择这样的事情来写。“一件”不能写成两件或几件事本次习作的要求中规定了选材的范围。提示语不仅要交代谁在说, 还要写出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 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

(四) 搭建平台, 积极尝试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写作的平台,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写进行创作。如写作文《做水果拼盘》,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令孩子们兴致盎然的水果拼盘大赛, 让学生观察在水果拼盘活动中的学生们如何准备材料, 如何切削, 如何进行水果拼盘的创意, 有了亲身的参与, 孩子们会自然写出生动、富有情趣的文章。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 体验到写文章的乐趣, 树立自信心。

体验是源于生命本体对人生的深切领悟。体验式作文致力于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 让写作变“要我写”我“我要写”。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 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断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 那么, 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摘要: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仔细观察, 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兴趣以及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入情入境。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创造作文教学情境,以儿童的真正体验为蓝本,激发他们本真的探求欲望,引领孩子们,让他们找到表达的突破口。

笔者曾设计的一节习作课,创设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圈”,并根据那堂课的体验而作文。课前,教师在每人的课桌里准备好一个莫比乌斯圈和一把剪刀,接着由教师先示范,先请学生与老师合作沿着纸圈的中间用红色笔一直画,让学生猜想圈的两个面是否都有红色的笔迹。以正常的情况,应该只有一个面才有红色字迹,但结果两个面都有了笔迹,这让学生觉得疑惑不解。紧接着教师沿着红色轨迹用剪刀开始剪,让学生猜剪开会是多少个圆圈。学生认为是两个,结果剪出来只有一个圈,这让学生意想不到,很多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到这里,学生的疑惑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拿起他们的纸圈和工具,跟着教师一起同步剪大圈。这让学生异常兴奋,他们的感官被全部调动起来,充分地投入到体验当中。这时,教师又让学生剪到最后一刀时暂停,预测这刀剪下去会变成几圈,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几种结果,最后是变成两个圈。这时学生的好奇与疑惑达到最高点。最后,教师解释这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再让同學们根据课堂的体验自由表达感受。

二、人人参与,个个感悟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法中要求学生亲身体验,任何活动的体验,别人都不能代替,这就保证了体验中个人的亲历性。体验式作文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感性化,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情绪、情感。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或喜或悲,或豪情满怀或忧心忡忡,这是学生在体验中所感受到的表面体现,在学生产生情绪或者情感时教师可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表面化体现走向深层化、正确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经历从情绪到情感再到情操的变化。在作文教学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法中要求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不要求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做到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能说出来即可,增强学生开口表达的自信心,做到人人开口表达,人人参与到学习中。

有节习作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情景中感受一场比赛的过程并写一篇作文。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已准备好了活动要用的工具,本场活动不能出声,只能靠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不能出声的比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比赛的第一轮由教师与一位同学进行示范,这次示范用真实的乒乓球进行比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接着第二轮。但在第三轮中,就没有乒乓球了,要完全靠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比赛。在这便会有疑问,没有乒乓球怎么比赛?要知道,经过第一、二轮的比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第三轮是让学生根据前面两轮的比赛发挥自主想象力进行无球式比赛。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想象力充分被调动起来,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说一说体验了本次比赛的感受,做到人人开口表达。

本案例运用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法进行作文教学,一开始的无声交流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情景中,教师创设的无声比赛情境新鲜有趣,成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这体现了体验式教学主动性特点。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乒乓球比赛,让学生亲身投入到情景活动中进行切身体验。这体现了体验式教学亲历性的特点。到最后一场的时候,进行无球式情景模拟,这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掌握方法,善于表达

1. 巧用“慢镜头”

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要把事情写具体,动作描写不能笼统、概括。要学会“慢镜头”的写法,写出连贯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对他的动作进行分解,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如在描写一个同学擦玻璃的动作动时: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这个作文片段在写人物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动词,使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她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利用慢镜头恰如其分地使用动词,能够把内容写得更充实,把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2. 调动多感观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把事物写具体,必须调动多感观对事物进行观察:用眼看,观察出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不同的特点;用耳朵听,辨别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之处;用嘴巴尝,试试不同的味道……通过这些感官,发挥想象,同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用心感受,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争吵》就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勇气认错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首先,要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文中“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从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克莱谛的内心活动,以及对“我”行为的不满。其次,在进行心理描写时,要注意所写的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4

摘 要: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任务,它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及小学生的配合,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较低,数学知识薄弱,因此教学工作效率普遍低下。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我们应该在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身性格特征出发,建立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多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潮流,应该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新出现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有深远影响。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让学生通过体验不断认知,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点分散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

2.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有:(1)亲切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切感。(2)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础。(3)实践性。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4)情感性。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身的情感及收获是最重要的,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情感体验。

2.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这一直观的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水平,而且能将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小学低年级数学这门学科是抽象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体验领悟到更多,实现教学目标。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及亲身体验,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这就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其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3.1创设情境

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了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强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多多观察,并且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十分困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动手、推理、总结,不断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课中,老师可以准备一张全家福问同学们,这张全家福中有位64岁的人,这个人可能是谁?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3.2自主探索

新课标提倡老师在课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更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逻辑推理及总结,不断发现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实践题,让学生测量计算家里桌子的面积等。

3.3交流合作

当今社会需要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有良好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前进。比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活动,安排学生合作完成操场的测量,在这一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会付出自己的努力,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4.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拉近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的说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一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体验式教学”。

参考文献: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篇5

曲 伟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作为青岛电视台的主持人参与了《今日》节目推出的《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爱心大白菜”行动等采访报道活动,在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体验式现场报道”,笔者不仅带回了许多新鲜生动的基层一线见闻,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启迪、激励和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座右铭:“勿忘人民”这四个字份量,坚定了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价值认识: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在此,笔者就深入基层进行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走基层”;体验式现场报道

“走基层”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和距离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认识上深入基层、融入基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鲜活生动的报道。体验式现场报道,就是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活动中,与基层的群众同吃住、同劳动,通过亲身实践,使主持人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鲜活生动的切身经验和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采访报道中,要围绕主持人的所见所感去描述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摄像机就是观众的眼睛,主持人要带着观众走入基层的各行各业的平凡工作中去,真实地反映基层生活,体验他们的真实感受,相同、相近的生活体验更能引起群众共鸣和认同,使我们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我们能够与基层群众一起生活、劳动就一定能得到好的新闻作品,要想拍到真实、自然的人物活动和人物谈话,特别是要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心里话表达出来,主持人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作门外汉、不说外行话,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

首先,主持人必须具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须要对整篇报道,现场的各个场景做到全盘在胸、心中有数。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对现场报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应对自如,牢牢掌握采访报道的主动权,有效地引导观众去认识现场采访报道的闪光点,感受基层群众生动实践的共鸣点。为此,主持人要通过先,期的屏幕外采访活动,收集、了解大量的有关资料,对新闻事实和现场有个初步了解,熟悉重点采访对象;到达现场后,观察和分析现场,掌握现场的构成因素,并初步构思出整个报道的框架;要不断加强与摄像工作人员的沟通,在行动上达成默契,以保证镜头能够跟上,不漏掉任何有特色、有价值的画面。

其次,主持人在进行人物采访时,一定要有换位思考意识,以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来推动采访,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价值观,生动的生活实践使人们对各自的人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主持人在采访他们时,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生活和工作,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进而主动同他们交朋友,只有让采访对象感受到你的真诚,他才能真诚地对待你的采访,只有这样他才会把最真实、最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在现场采访中,主持人还要善于营造出融洽的情感氛围,这样会大大淡化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采访对象就会自然地同你交谈。例如,在做新河生态化工这篇报道的时候,因为报道需要,笔者曾经现场采访了一名电焊工。在采访中,笔者没有打破他的工作状态,而是拿来一个泡沫板和他面对面坐下,先是聊一些家常,然后逐渐切入正题。就好像朋友聊天一样,这位电焊工十分真实、真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使采访工作顺利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要使采访报道处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在采访报道中,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的效果而去营造现场,这样做只能是“缘木求鱼”,体验式现场报道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把采访报道放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顺其自然,感觉真实的生活工作场面,采拍出自然的原生态效果,这样不仅能使观众认同并产生共鸣,同时,也能让被采访者自然而更愿意接受采访。体验式现场报道应该是自然地记录,不是演戏,采访对象是基层生动鲜明的普通群众,不是演员,因此,在采访报道中,万万不能“折腾”采访对象;主持人也不是演员,而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是“真干”而不是“做秀”。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多用跟拍,能用自然光就不用人工照明;在采访中,主持人与采访对象是处于一种自然交流的状态,不能“教”采访对象怎么说。例如:在摄制“进社区帮菜农卖白菜”报道时,当看到小区里一位大妈独自一人扛一袋面粉回家,作为主持人,笔者主动过去帮大妈把面粉扛上七楼。摄像师及时发现这一情况,运用“旁观式”镜头,在后面跟拍,记录这一场景。男主持人在前面扛着面粉,女主持人在后面陪着大妈上楼,由于大妈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扛面粉的主持人身上,所以直到把面粉帮她放好,她才发觉陪着她的也是她喜爱的主持人,一边感谢一边开怀大笑。我们也顺势对大妈进行了采访,这个时候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在和大妈聊家常,所以大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整个采访自然、流畅、真实,受到观众的好评。

第四,善于提炼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营造与观众的互动是采访报道成功与否关键点。在现场采访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基层群众在习以为常的.琐碎而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往往蕴藏着感人的闪光点,如果现场报道的主持人不能及时将这些闪光点提炼出来,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采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采访前设计的问题和感受外,主持人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形成一篇精彩采访报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还要求主持人能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材料,善于即兴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中,主持人还要善于即兴总结,总结出这一行业的特点、劳动者的智慧,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一行业的理解,达到“沟通产生和谐”的效果。

第五,在体验式现场报道过程中,主持人要找准切入点,掌握好现场参与的“度”。主持人应该意识到在体验式现场报道时,自己是观众的代表。尤其是作为一名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出现在现场时,现场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持人在现场出现,这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已经构成现场的一部分,原始的生活状态已经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现场的真实情况和气氛,怎样介入现场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考虑。在现场采访的介入方式上,要求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现场介入时,要尽量不干扰采访对象、不改变现场气氛、不破坏现场环境。另一方面,必要时主持人要积极、主动、适时介入。利用交流、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融入现场,甚至适度调动现场情绪、发掘现场信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爱心白菜进社区”的活动中,笔者作为主持人到达现场后,为避免有“做秀”之嫌,没有一介入就直接卖菜,而是从外围人手,随手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儿、整理蔬菜包装,从方便居民挑选蔬菜人手,很是随意。很快有观众认出主持人,攀谈起来,然后主持人再继续深入,帮助居民挑菜、买菜、装袋儿、称重、收钱,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采访。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活动的介入,就要求主持人不要摆拍、不做秀,应该是主持人的身体力行,这样才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才会把公益活动做好、做实。因此,笔者认为,在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活动中,主持人的现场活动及现场表现,既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以及现场气氛等因素,又会直接构成采访现场的成分。所以,在现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的感官,融入到事实中去,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观众地参与意识,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主持人也会因此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信封、100元人民币

二、游戏规则

教师拿出两个信封,让学生看仔细,老师会把钱装进去,之后要大家去猜,钱装在哪个信封里。最后猜对的可以吃到零食。

三、游戏过程

第一局:老师拿出两个不同的信封和一张100元的人民币。老师把信封和钱一起拿到讲台底下,老师在讲台底下摆弄了一番,之后拿出来让学生猜:“钱在哪个信封里?”,猜对了是什么心情?猜错了是什么心情?

第二局: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在讲台底下摆弄了一番,之后拿出来让学生猜:“钱在哪个信封里?”这回猜对了是什么心情?猜错了又是什么心情?

第三局:老师左右摆弄,使用障眼法,让学生弄不清楚是非(老师迅速将钱转移)。老师把两个信封拿出来,问:“钱在哪里?”

这个游戏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四、学生习作,教师给予指导

附学生习作:

静静的教室里散发着紧张的气氛。原来我们班正在举行猜“钱”的游戏呢!

游戏规则十分特别。有两个信封,老师会把钱装进去,之后要我们大家去猜,最后猜对的可以吃到零食。虽然我对那零食没啥地兴趣,但是我到可以看看我是否可以赢到最后!

终于,游戏开始了。虽然教室不至于散发着火药气,但气氛比平常来别具一格了。

第一局。老师将100元大钞和二个信封一起拿到讲台底下。不过这两个信封大不相同,一个是十分简单的信封,另一个是一个十分精美的信封。老师在讲台底下摆弄了一翻,之后拿出来问:“钱在哪个信封里?”当时我感觉在精美的信封里,可惜的是完全错误。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没有用心观察,只凭感觉。

第二局我吸取教训。老师把钱装好后问:“钱在哪个信封里?”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精美的信封只有红印,确定在精美的信封里。果真在那个信封里被我猜中了。尝到成功滋味后我更是信心十足,这加深了我要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信念。

第三局。老师左右摆弄,使障眼法,让我们弄不清楚是非。老师把两个信封拿出来,问:“钱在哪里?”是初我没有发现这一点,只是努力观察罢了。令人匪疑所思的是:两个信封都没有红印。我发现精美的有一点红印,便站了起来,但我发现那只是花纹罢了。所以,没等老师h完我就坐了下去。我左思右想,认真回顾,猛地发现老师问的是:钱在哪里?我的种种设想都出来了,最后确认是没有在信封里了。结果猜对了!

我没有上去取零食,因为这不一定是我拥有的。因为我知道只要认真仔细、努力什么都可以做到。即使天塌下来,只要做到这三点都能撑下去。

我相信经过这个不平凡的游戏后,我能做到认真、仔细、努力。我能做到一切我想做到,甚至超越平凡,做到没有人能做到的事情。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法初探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体验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正被广大教师所推崇.“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 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自主建构.”新教育观中更是强调了“体验学习”的主体地位, 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皆缘于体验学习, 并明确了“情境、体验、建构”的逻辑关系, 即情境是活动体验的起点, 建构是活动体验的目标.基于以上理解,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把握好“情境、体验、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每一环节的目标, 才能提高“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1.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握活动体验的起点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只有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学习, 才能促使学生获得活动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学习情境是活动体验的起点.所谓具体的学习情境, 是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相联系的、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联系的学习情境选取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情境, 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产生活动体验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为活动体验提供精神基础.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出“猴王分饼”的故事, 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展示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饼了, 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 它先把第一个饼平分4块, 分给猴1一块, 猴2见了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八块, 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心, 它要求分三块, 猴王把第三个饼平分成十二块, 分给猴3三块.故事讲到这时, 老师问:“同学们, 你知道哪只猴分得多呢?”学生们兴趣盎然,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众说纷纭.这里老师提供教具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后, 得出了结论.接着老师马上问:“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既分得公平, 又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呢?你们想知道吗?”听故事本身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非常乐意, 并立即被吸引, 故事中分东西是学生熟悉的事, 但一块、两块、三块在同学们的认知中是不相等的, 而在故事中它们却是相等的, 这就诱发了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的欲望.

在这个具体的学习情境中, 呈现给学生“非常规”性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奇异, 产生求知欲望.同时向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路线, 维持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估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困难,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学生在教师适度诱导下, 主动去获取活动体验.

2. 亲历数学化过程, 促进活动体验的生成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 只有通过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体验;只有坚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 才能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面出发,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他们亲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在这当中学会学习,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具, 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过程中, 先放手让学生猜想其面积公式, 而后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最后进行拓展应用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猜想、操作、观察、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 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多角度地主动探索, 揭示了多样化的推导方法:拼———把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剪———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 得到三角形;折———把三角形折成学过的图形等.学生亲历了整个数学化过程后, 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体验就很丰满.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可能就忘记;看过了, 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 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 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 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层体验.

3. 设置问题情境, 让生活当中的问题成为数学探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 而且最终服务于生活, 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往往都能找到原型.假如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数学研究对象, 学生自然会能感到亲切, 从而主动学习.比如, 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现在要求立即测算出全班50名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大概能口算多少题数, 应当怎样测算?学生在讨论后竞相回答.

生1:可先统计出全班每一名同学一分钟口算的题数, 再计算他们的总和.

生2:这样太麻烦, 不如先测出一名同学一分钟的口算题数, 再乘以48就行了.

生3:这个方法不行, 一旦选出的这名同学算得比他人快, 那算出来的得数就偏大了;反之, 假如选出的这名同学计算太慢, 那么算出的得数就会显得太小.

同学们都认为第3名学生说的有道理, 那么怎么办呢?

这时, 生4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名同学所算的题数, 再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 最后再乘以48.”全班同学都认为这是个好方法.由于这道例题是师生一起探讨出来的, 因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4. 重视活动目标设计, 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中, 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最终的目标, 因此活动的设计始终要与学习目标紧密相连.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体验的过程:学校领导想了解学生对本校某晚会节目的满意程度, 进行了民意测验. (出示调查表)

师:从这张表格中,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这个节目比较满意?

生:一下子很难看出.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师:根据大家的建议, 我们采用增加“满意人数占调查人数的几分之几”这组数据的方案, 把调查表改成下面的形式 (出示新的调查表) (表略)

生:还不能明显看出.

师:这可怎么办?

生1:统一分母后再比较.

生2:对, 让所有的分母都变成200.

生3:变成100也行, 或者变成50.

生4:我看到电视上经常讲72%, 10%的, 我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表示.

生5:我知道这个叫百分号, 读作百分之七十二, 是百分数.

生6:我在光明纯牛奶盒上看到过100%.

生7:我在衣服标签上看过100%.

教师出示多种实物上的百分数, 师生讨论这些物品上出现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在这个例子中, 教师以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 自主扩充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这正是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 关键在于活动体验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子中的活动起点是由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所显示的问题:如何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满意程度高低?而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相耦合, 他们认识到应增加“满意人数占调查人数的几分之几”这组数据来进行比较, 即形成了对比率的直觉认识, 这是由旧知识产生的第一次迁移.而当满意率的表达方式虽已开始逼近问题的实质, 但未能完全解决问题时, 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再次耦合, 即提出“统一分母”的解决策略.而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了“百分数的认识”.

上例中活动并无花哨的场面, 但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一直是在一条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明确主线引领下, 时时处于体验中, 在体验中产生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实现了新知的自主建构.因此, 只要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来设计活动, 在平淡中显深刻, 于细微处见精神, 让学生用心去体验, 就能实现新知的自主建构.

5. 结语

总的来说, 体验式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集中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强化实践, 多设置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中充分内化所学知识, 并做到举一反三, 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 教师还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 在体验中进行思考, 在思考中注重创造, 在创造中实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 走出一条崭新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余育新.小学数学体验性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 2009 (35) .

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8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背景,创设研习情境,师生合作交往,学生互相感悟,最终获得心理觉解与情感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关注阅读对象对文本内涵的心理感受、对言语形式的读解把握,要求阅读对象通过个体的独特体验来领悟言语,生成情感,调整心境,丰富个性,完善人格。尝试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文本内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人生经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智慧,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加快学生的经验转换,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应运用情感语言和诗意语言,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领域,产生联想与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当然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教学的设计者是教师。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助于学习的情境材料,围绕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诱发积极感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动力功能,能驱动主体投入学习客体,并对学习客体进行研习和体认,最终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的关系和对自身的意义。

如,教学韩愈的《师说》一文,可先介绍引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后补充介绍相关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在唐朝,有人却以从师为耻。可适时板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的一段话:“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并作口头解说,然后提示: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二、解析言语,加深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还要抓住文本语言形式的解读来最终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的情感指向,实现言语内蕴的“意义情感”和学生解读的“感性情感”的对接,以此深化体验。在解读言语形式的时候,要促使学生在理解和联想中生成领悟和意义。领悟和生成虽然与灵感和直觉的产生有关,但灵感和直觉的出现要以理解和联想作为基础。

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学生似乎看到了作者描绘的画面。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三、诵读文本,强化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注意抓住读本文体特点,加强朗读训练,从读中“生情”,从读中“悟情”,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情感体验,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为此,教师要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或诵读一些富有激情并蕴涵哲理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文本哲理。

如,《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刻的怀念和无尽的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也是通过其奇巧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为此,就应强化朗读,读出诗歌的行板,读出音乐的神韵,读出春雨的绵绵,读出秋雨的潇潇,读出雨声盈耳,读出雨丝濡目。学生自由读,班级齐声读,前后比较读,小组竞赛读,等等。以读引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作者所表现的那种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

四、对话讨论,丰富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内化与丰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它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师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一个流程。对话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促使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走向更高的层次。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达到有机的交融。

上一篇:英语口语考试经典话题下一篇:回忆叙事作文: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