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共6篇)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1

语 文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D.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3.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14分)

2015年5月,《西游记》特种邮票在连云港首发。自1979年以来,《西游记》系列邮票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和好评。每一张邮票,都讲述一个脍灸人口、扣人心弦的故事,带我们重温那些经典的艺术形象:矢志不yú(渝)的唐三藏,明察秋豪的孙悟空,憨态可jū(掬)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此次发行的《西游记》特种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自封齐天大圣、佛祖收孙悟空、发愿取真经、悟空收心,小型张图案为大闹天宫。邮票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lín(遴)选,再现了《西游记》的精彩内容。首发式上,一位资深邮票藏友当场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弘扬佛法师徒历经磨难,下联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灸—炙 豪—毫

(3)根据所给上联,补出下联。(2分)

示例一:再现经典邮票首发港城 示例二:普度众生三藏原取真经(符合对联的对仗要求,合乎情景即可)

(4)从“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故事情节。(4分)

示例一:自封齐天大圣:猴王因嫌弼马温的官职不入流,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采纳独角鬼王的建议,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要求众猴不再称他为大王,只称他为齐天大圣,表示与天宫分庭抗礼。

示例二:大闹天宫:猴王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邀请他而大闹瑶池,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带着仙酒,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被送进了炼丹炉,结果炼成了火眼金睛。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破坏得一片狼藉,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5)除了邮票,《西游记》的经典形象还常常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写出你知道的两种艺术形式。你认为《西游记》的题材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3分)

艺术形式: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雕塑、泥塑、糖人、根雕、皮影戏、剪纸,等等。

原因:人物形象鲜明可亲,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二、阅读·赏析(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分)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三)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12~14题。(10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2.这一片段写的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作者借助哪些描写手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的?写出其中两种。(2分)借助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13.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怎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4分)

自视颇高,壮志未酬,不满现状,图谋造反。

14.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4分)

“刺文双颊”是因为怒杀阎婆惜。在攻打曾头市,晁盖身死,为晁盖报仇并打下东平东昌后,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

15.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1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4分)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16.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时间的考验、群众的推荐)。

17.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2分)在读书中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

18.找出文中两处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略作分析。(4分)

示例一:第4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述“读书要得其意”的观点。

示例二:第4段运用比喻论证,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我们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涵义。

示例三:第6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经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答出两点即可)

20.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

21.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

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答出三点即可)

22.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

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三、表达·交流(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广阔的天,漂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各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阅读材料网整理 http://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 一个叫“扫视”, 一个叫“凝视”。 广阔的天, 飘浮的云, 飞翔的鸟, 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 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 精微之处, 深藏大意。 未经凝视的世界, 是毫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 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 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 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以“凝视生活”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命题透视

“凝视生活”这道文题延续了连云港市中考作文一贯的命题风格:非常贴近生活, 引导考生真正地去观察、思考、感悟生活, 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梁漱溟先生说:“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且顺序不可颠倒, 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关系。 ”“凝视生活”这个命题就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这三种关系, 回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提示语中的“精微之处, 深藏大意”是审题的关键所在。 “精微”提示考生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 从中感悟出“大意”, 因而细节描写的质量就成了本次作文赋分的最重要因素。 这个细节, 从提示语看, 既可以是父亲的背影, 也可以是纯美的自然, 还可以是特定日子里的意象……取材非常自由, 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学科特点。

“凝视生活”这道作文题非常接地气,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生活”, 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故事, 譬如亲人之间的故事、同学之间的故事、师生之间的故事、“我”和故乡之间的故事、“我”和动物之间的故事等, 只要考生认真思考, 就会筛选出合适的素材。

但是, “凝视”生活并不容易, 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我们早已习惯了“扫视”, 尤其是初中生, 更是习惯了简单而忙碌的生活, 根本没有时间去凝视生活, 结果导致许多考生讲不清故事的细节, 或者所写的故事大同小异, 缺乏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表达。

如果说“凝视”生活已不易, 那么, 要想在“精微之处, 深藏大意”就更难了。 仅仅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从中悟出心得。 所以, “凝视生活”这道作文题看似简单, 实则很能检验考生思维品质的差距。

评卷扫描

阅卷过程中, 我们发现考生的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亮点:

1. 材料扣题, 穿插描写。

本次作文很少有考生跑题, 这固然跟这道作文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但也反映出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关注生活, 这非常不错。 身边发生的事是我们写作文的源头活水, 只有养成观察身边事的好习惯, 才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 多数考生的作文中不仅有“故事”, 而且有“细节”, 也值得称赞。

2. 事有波澜, 尝试写景。

大多数考生作文中的故事虽然不能做到一波三折, 但多少能有一些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 有波澜的故事就有矛盾冲突, 就有吸引力。 还有的考生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 借景抒情, 从而使得记叙文的节奏舒缓有致、韵味十足。

3. 情自肺腑, 见证成长。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情感真实是记叙文的第一生命。 如果不是从阅卷的角度, 而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这些考生的作文, 我们就像在看一部部反映初中生成长历程的纪录片, 有的考生甚至在文章中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缺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糗事。 正因为真实, 所以这些文章非常感人。

当然, 本次考场作文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个性的缺失。

考生面对“生活”, 虽然有话可说, 但是话题单调, 个性缺失。 不少考生都是写亲情或友情, 而且故事情节单一, 多是因为误会产生隔阂, 最后又因为一件小事消除了隔阂。 个性鲜明的素材是成就一篇优秀作文的基础, 素材没有个性, 写出来的文章就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有一位考生写对两棵树的凝视, 并有所感悟, 就给阅卷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获得了高分。 此外, 即便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素材, 如果能仔细审读, 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意蕴, 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从而彰显个性。

二是技巧的缺失。

从写作能力看, 一部分考生还没有完全掌握作文的基本格式, 有的不会分段, 有的甚至不知道每段开头要空两格; 一部分考生误认为字数越多越好, 不把空格写完誓不罢休, 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还有一部分考生的叙述能力需要增强, 需要提升在叙述顺序、详略得当、人称选择等方面的技巧。 丰富的艺术技巧等于给作文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会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 例如, 有一位考生虽然只是选取了拍摄毕业照的那一刻作为素材, 但是, 由于在文中恰当地穿插了抒情和景物描写, 因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是理趣的缺失。

初中生阅历浅, 对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 再加上考场上时间紧、压力大, 因而不少考生的文章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有深意。 理趣是文之魂, “文章贵有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篇文章如果能够表现深刻的理趣, 就具有了很高的价值, 就会让阅读者如饮甘泉琼浆, 受到启发, 丰富情感。 例如, 有一位考生从爬山时以步行代替坐索道这件事中, 悟出了“一样长的路不如欣赏美景, 凝视生活仔细认真地前行”的道理, 何其自然巧妙!

“凝视生活”这道题既可以写记叙文, 也可以写议论文。 由于多数考生选择了写记叙文, 下面, 我就重点分析一下这些记叙文中存在的题材选择和描写方面的问题。

先说题材选择。 本次考场作文中出现频率颇高的题材包括:父母的白发、皱纹和不再挺拔的背影, “我”和父母吵架后摔门而去, 下雨天父母给“我”送伞, 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 父母陪读等。 从小学开始, 这些题材就被反复使用, 由此可见考生的生活面有多狭窄。

再说描写。 很多考生尚不具备描写的能力:有的通篇流水账, 一段写生活, 一段写梦想, 再一段写复习的日子, 找不出一处“凝视”;有的将文章写成了随笔, 通篇“意识流”;有的就在叙述中写了“我凝视着父亲的背影”这一句话, 而上下文中都找不到对这一“背影”的描写;有的为“凝视”而“凝视”, 生硬而突兀地硬插入一个细节, 与主题毫无关联……这些, 都导致了文章的得分不高。

迷津指点

1. 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记录生活。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已成为中考作文题的主旋律, 这就要求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积极关注生活, 主动参与体验, 毕竟, 这里有活生生的、最容易激发我们写作灵感的素材。 在平常的写作中, 同学们也要试着将笔触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各种类型的人, 表现种种独特的情形, 用心记录生活。

2. 加强阅读训练, 提升感悟能力。

要想提高作文立意的高度, 根本不在于简单的审题训练, 而在于加强阅读训练, 提升感悟能力。 现在, 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题都是“材料加题目”的形式, 其中, 材料是对题目的解读, 这就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 把握给定材料的内涵, 确定文章的立意。 从这个角度讲, 平时加强阅读训练, 提升感悟能力, 是很有必要的。

3. 统筹知识要点, 科学系统训练。

观点鲜明、构思巧妙、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往往能够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因此, 同学们在训练时要统筹安排, 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 通过这样科学系统的训练, 相信同学们能够获得一些写作思路, 提高写作技能。

例文点评

一类文:

凝视生活

爷爷吃了口青菜, 嚼了嚼:“太咸了。 ”于是, 奶奶晚上炒菜时便少放了点盐。

爷爷喝了口粥, 抿抿嘴:“太稠了。”于是, 奶奶思忖着下次煮粥时究竟要放多少水?

爷爷看了看天气预报, 淡淡地道:“明天要降温了。”于是, 奶奶赶紧从衣柜里拿出爷爷的厚衣服放在床头。第二天起床时, 她发现自己床头也多了一叠衣服。 (撷取生活中的三个镜头, 以排比段的形式, 写出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的情感, 极富画面感)

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已经有大半辈子了。 爷爷有个坏脾气, 就是总爱鸡蛋里面挑骨头, 这似乎是他一贯的作风。 可我发现, 奶奶总是用一脸虚心请教的表情回答爷爷提出的一切刁钻问题。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把“容忍”甚至是“包容”坚持了40多年的。

爷爷奶奶应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为普通的夫妻吧———结婚成家, 生儿育女,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但我相信日久是会生情的。

我曾问过奶奶:“你就这么顺从爷爷, 不嫌他烦啊?”奶奶一边洗碗一边回答说:“嫌啊, 那个老家伙!”我好像听到了奶奶略带掩饰的笑声, 于是将视线从她手上转移到脸上, 咦, 奶奶的脸红了!我又凑近了一点, 附在奶奶耳边轻轻地问:“那你……喜欢……爷爷吗?”“喜欢”这两个字从我嘴里蹦出来还真有点难度, 说完, 我就赶紧“弹开”了。只见奶奶的手微微一颤:“你个小兔崽子, 看我一会儿不收拾你。”哈, 奶奶的动作明显僵硬起来了, 脸也好像更红了, 看来我猜得没错。洗完碗, 奶奶开始煮粥。她往锅里加水, 加完后看了看, 似乎想到了什么, 又加了点, 然后, 既像是在自言自语, 又像是在说给我听:“多加点儿, 老头子喜欢吃稀的。”看着奶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准确传神、细腻生动, 这源于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奶奶的深入了解)

爷爷奶奶, 他们不会像现在的小情侣们一样, 一口一个“亲爱的”, 爷爷奶奶的爱早已渗透到生活中, 每一件事, 每一个物品, 每一句话, 都被一种叫作“爱”的黏稠物包裹得紧紧的。

看着厨房里一脸陶醉的奶奶, 看着夕阳下慵懒地叼着烟斗的爷爷, 我突然明白了:这便是生活, 因为太司空见惯, 所以不足为奇;因为太简单, 所以从不需要想太多。

这便是生活。 这便是爱。

总评:在最真实的生活面前, 即使一丁点雕饰也是多余的, 任何的赞歌都是苍白的说教, 所有的感慨都是无病呻吟。因此, 小作者既没有运用太多的抒情议论, 也没有卖弄文笔, 只是把最原汁原味的生活记录下来, 呈现给我们, 让我们思考。质朴真实的生活化语言, 生动细致的典型动作、神态, 还有那耳熟能详、似曾相识的生活琐事, 将最简单的爱、最真挚的爱和最含蓄的爱传递给了每一个读到它的人。读完这篇文章, 我们发现, 原来, 那些最深最真的情感与智慧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需要我们去凝视, 去感动。本文接地气、诉真情、不空谈, 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二类文:

凝视生活

凝视蓝天, 你会发现天空的广阔;凝视白云, 你会发现云朵的纯洁;凝视大地, 你会发现土壤的伟大;凝视小草, 你会发现小草的坚韧;凝视大海, 你会发现海洋的磅礴。 凝视生活, 你会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生活需要你的凝视, 需要你的品味。生活是一幅七彩的画作, 只有凝视, 才能发现她的美;生活是一道香味扑鼻的名菜, 只有品尝, 才能了解她的精髓…… (起笔两段, 语言整齐漂亮, 但也略显大而空洞)

我要学会凝视。 我不知何为凝视, 凝视也许就是看吧!

我不想虚度年华。我开始环顾四周, 开始记忆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甚至每一个人。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我看了, 我“凝视”了, 可我什么也没“看到”。 (宕开一笔。语言虽然有点啰唆, 却是“真”话)

回到家后的我, 打量着自己的家。 这个陪伴了我十几年的房子, 它并不雄伟, 并不豪华, 只是一座平房, 普普通通, 但可贵的是, 这里有和睦幸福的一家人:爸爸、妈妈和我。

见我回来, 妈妈笑着对我说:“回来啦!”我也笑了, 心里装满了爱。妈妈又笑着走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 空气中就飘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菜香。 我贪婪地嗅着, 仿佛闻到了妈妈身上散发出的辛勤的汗水的味道, 闻到了她阳光般的气息, 我不禁走进了厨房。 妈妈依旧笑着看着我说:“快出去吧, 都是油烟味。 ”我悄悄地站着, 打量着妈妈。

她的秀发中夹杂着几根白发, 让我看着心酸;她的头上挂着几滴汗珠, 让我看着心疼;她的皮肤已不再白嫩, 是被油烟长年熏的吧, 让我看着难过。妈妈在我心目中逐渐变得高大, 她操劳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白发、汗珠、不再白嫩的皮肤, 这是写妈妈的三大“法宝”, 虽不乏真情, 却流于程式)

站在妈妈身后的我, 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我从身后抱住了妈妈, 妈妈一怔, 仍笑着问我:“怎么了? ”我没有回答, 只是感受着妈妈的温暖, 贪婪地品尝着妈妈身上的味道, 是阳光, 是泥土, 是幸福。

现在的我, 明白了“凝视”不是简简单单地看, 而是用心、用情去体会, 去感受。凝视是不需要刻意学习的, 只要你有一颗有爱的心, 你就能去凝视生活, 感悟人生的真谛。 (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悟, 可贵!)

凝视生活, 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充满意义, 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我们去珍惜, 去收藏, 和谐快乐地生活。

总评:文章紧扣“凝视”展开, 联系生活描述了自己对“凝视”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 思路清晰, 表达清楚, 中心明确, 层次间过渡自然, 衔接紧密。小作者能够借助传神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 如文中的“菜香”“阳光般的气息”“油烟味”等一系列词语, 非常形象自然地表现出亲情的可贵。但是, 这篇文章也有两点遗憾:一是开头的铺垫有点啰唆, 堆砌了过多华丽的辞藻;二是结尾处如果能有一段与开头部分形成对比和呼应的文字, 行文就更严密、更深刻了。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在阅读的世界里”为题, 写一篇文章, 既可以写关于阅读的故事, 也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 还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 要求:①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 字迹工整。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3

(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记叙文阅读)

家 徽

余 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

⑤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⑦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⑧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⑨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2.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

4.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

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语段的作用。

【思路解析】对于语段的作用,我们主要从“四个角度”来作答:一是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二是这些内容与中心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角度事实也就是对段落的内容的分析;三是这一段与上下文的关系,四是这一段与题目有无关系,又有怎样的关系——这两个角度事实上是对段落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的分析。

就内容而言,第②段属于背景介绍,主要是交待家境:家里有几个人,家里的生活过得如何;就结构而言,很显然,这一段为下文的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参考答案】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作铺垫。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答出两点即可)

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重点是细节描写的作用。

【思路解析】人物细节描写的种类常见的有五种:外貌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在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时,我们主要的角度就是分析细节出现的原因,也就是说,人物之所以这么做、这么说,是因为什么原因,人物是怎么想的。

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是动作细节描写和神态细节描写,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人物如此动作和神态细节出现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

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重点是人物形象分析。

【思路解析】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具体说也就是,将文中人物相关的言行进行分类列举,然后一一进行判断。在答题时,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是“分析”,所以我们不仅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而且还要写出与特点有关的言行,即我们判断人物具有如此特点的依据。若不写依据,那么我们的分析就会是无源之水。当然,在写依据时,我们也不要大段大段地抄写原文,而是要概括原文,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写出即可。在原文中,祖父的言行并不太多,我们一一进行具体的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答出三点即可)

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标题的含义。

【思路解析】标题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含义,即字面意义;一种是深层含义,即语境意义。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我们要注意“两个联系”:一是联系全文的内容,一是联系文章的主旨。具体到本题,我们不难发现,家徽象征了人间的多种美好品德,比如善良、宽容、体谅、知恩图报等。

【参考答案】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4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心弛神往中国梦,愤发图强学子情。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蜿()蜒千里的秦岭和巴山,犹如一对不弃不离的夫妻,簇拥着自己的女儿——汉江,款款东行。行至襄阳,驻足不前。而他们的美丽女儿,则心系远方,嫁与长江。分手之际,双方泪眼凝眸()。这一汪深情的凝眸,便是习家池。

——李春雷《寻芳习家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除了出台政策,还要有具体而微的部署。

C.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源:Zxxk.Com] D.“东方之星”游轮翻沉后,率先赶到的武警官兵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险救人行动中。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A.④③①⑤②B.③②⑤①④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①③② 6.阅读名著,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会被生动的各色人物形象所吸引,如 的虎妞;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我们除了感叹凡尔纳小说的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外,更对作者的社会正义感和 精神肃然起敬。(2分)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4)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A.□□□□□□□”(《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当是苏轼“B.□□□□□□□。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C.□□□□□□□?D.□□□□□□□”(《过零丁洋》)的舍身;担当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E.□□□□□□□□□”(《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怀。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后,同学们每人领到一本《清风廉韵》学生读本,大家都在翻看,赵健却拍拍书说:“回去之后,这本书可以睡大觉了!”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将怎样规劝他认真阅读《清风廉韵》?(2分)

9.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8分)【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2分)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 ③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探究结果: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1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来源:学科网]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来源:学,科,网Z,X,X,K]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是。(2分)

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选文有改动)

17.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8.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2分)

19.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3分)21.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2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23.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24.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26.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2015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弛”改为“驰”;“愤”改为“奋”。(改正错别字1分,每字0.5分;书写规范、美观1分。共2分)

2.wān;móu。(每注音正确1字给1分,共2分)3.B(2分)4.A(2分)5.C(2分)

6.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1分);(崇高的)人道主义(1分)。(共2分)7.(1)蜡炬成灰泪始干(2)无可奈何花落去(3)舍生而取义者也

(4)A.直挂云帆济沧海B.酒酣胸胆尚开张C.人生自古谁无死D.留取丹心照汗青E.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共8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任一情况,该空即不得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示例:赵健,怎么能让书睡觉呢?廉洁与我们成长密切相关,读一读《清风廉韵》能培养我们的廉洁意识,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才对,你说是吗?(有称呼,有观点,有理由,表达得体即可,2分)

9.【拟写标语】展未来豪情盈心底。(2分)

【设计活动】示例:说一说同窗趣事;抒一抒师生真情;唱一唱校园民谣。(每空1分,共2分)

【重温经典】示例: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背影》)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句式相仿,内容紧扣作品即可,2分)

【探究材料】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2分)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10.“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11.“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2.(1)面刺:当面指责。(2)以:用。(各1分,共2分)13.D(2分)

14.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谓”必须译出,“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15.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分)。(共2分)

16.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1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1分),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共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17.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②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意对即可,一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给全分,共2分)

18.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1分);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1分)(共2分)

19.①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每个要点1.5分,共3分)

20.“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1分),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2分)。(共3分)21.表达了作者:①对汉水的喜爱之情;②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③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共3分)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22.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2分)

23.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现象的,只给1分,共2分)24.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2分)(共3分)

25.“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1分)。(意对即可,共3分)

26.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意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27.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要求:

①须二人阅一卷,各自独立给分,若误差超出规定范围,由第三人(终审)重阅。②凡抄袭、雷同作文,原则上得分不得超过四类卷。

③未写题目的扣2分;不足6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扣2分;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2分。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5

语文试题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月光下,吟诗篇,举杯邀青莲,(fàn)(1)舟思易安。三月三,天朗气清,曲水流觞;五月五,汨罗江上,龙舟竞(dù)(2)。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xī)(3)。让我们(róng)(4)入中华血脉,追寻文化之根,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青玉案》)

(3)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抒怀,发出“ ▲,▲ ”的感慨。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 ”。

(7)今年5月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以杜甫“ ▲,▲ ”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媵人持汤沃灌 ▲ ..(3)由是先主遂诣亮 ▲(4)惧其不已也 ▲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1)微不足道(▲)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2)不可名状(▲)A.不能名其一处也 B.名之者谁 ...5.名著阅读。(5分)

(1)下面片段中的“他”是谁?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他不再梦见狂风暴雨,或者女人,或者大场面,或者巨鱼,或者拳赛,或者角力,或者亡妻。如今他只梦见各种地方和岸上的狮子。

A.保尔·柯察金 B.斯科特 C.尼摩船长 D.圣地亚哥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①②两小题。(3分)

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痛苦。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我央求白茜去把《 ▲ 》拿来。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

(摘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①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的书名。

②根据《简·爱》相关情节,说说哪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12题。

(一)(19分)

寻 找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 6(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1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11)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12)它只认妈妈。

(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没有。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8.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2 / 6 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8分)

(二)(12分)

幸好还有庄子 流沙河

(1)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

(2)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

(3)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

(4)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5)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

(6)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

(7)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

(8)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

(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

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

11.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4分)

12.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3)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

【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7题。

李白传(节选)

/ 6

【元】辛文房

①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②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3.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4分)

(1)怒引至庭下曰(▲)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1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3分)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6.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7.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四、语言运用(70分)1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小瓯在温州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很喜欢,便拍下照片(见图1)与家人分享。请你以小瓯的身份,参考图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亲人向他(她)介绍。

A.爷爷 B.上小学的妹妹

要求:①根据选择的对象,得体、清晰地介绍;②至少包含内容、字体特点两方面;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20字左右;⑤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6

等。

19.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提示】

(1)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

(2)你可以依照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

/ 6

连云港市2015中考语文试题 篇6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小题1分,共16分。

1.2018年1月8日在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堪称“中国的诺贝尔”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A.侯云德

B.王振义

C.王泽山

D.师昌绪 【答案】C 【解析】时事题,解析略

2.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 作出全面部署。

A.土地改革战略 B.乡村振兴战略 C.特色小镇战略 D.城乡一体化战略 【答案】B 【解析】时事题,解析略

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今年曾一度刷爆朋友圈,《苔》启发我们做人要

A.自尊自强 B.宽容友善 C.诚实守信 D.知耻记耻 【答案】A 【解析】《苔》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春风阳光不到的地方,春草照样萌动。哪怕只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依然像高贵的牡丹花一样绽放,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A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4.2018年2月,连云港市市民孙晓建成功为一名8岁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使孩子获得新生。下列与孙晓建行为诠释的人生价值观相一致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取人之长,谅人之短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连云港市市民孙晓建成功为一名8岁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使孩子获得新生。这是在关爱他人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体现的是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强调的是爱国主义的发扬,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体现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容,与题意无关;B体现的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是奉献精神的发扬,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5.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善于发现问题 ④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材料是在告诉我们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勤动脑,多思考;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味套用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能会适得其反,④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点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形式,运用排除法较容易选出答案。很容易排除④。注意做题技巧的积累和训练。提高做题准确率。

6.中学生肖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几名社会青年的敲诈,对此肖某应该 A.不顾一切,与其搏斗 B.现场配合,事后伺机报复 C.忍气吞声,任其勒索 D.巧妙周旋,事后寻求救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据题文描述,肖某在受到几名社会青年的敲诈时,不应该忍气吞声,也不应逞一时之能,更不应该事后伺机报复,而应该运用智慧巧妙地与之周旋,事后寻求帮助,所以A、B、C为错误说法,故应排除;D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点睛:本题的主旨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7.当家庭遇到如下图所示情况时,作为子女应该

A.针锋相对,坚决不能低头服软 B.封闭自己,用沉默来对回应父母 C.调适逆反心理,一味顺从父母 D.理解体谅父母,积极主动沟通 【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回答问题,需要我们读懂漫画的意思,再联系所学知识,得出问题的答案。仔细研读漫画,漫画中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唠叨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根据所学知识,当我们与父母之间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我们应努力调整自己,理解父母,善于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与父母主动沟通,所以D符合题意;A的做法只能是加剧与父母的矛盾,做法错误,故应排除;B的做法是无声的反抗,做法不妥,故应排除;C的做法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做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点睛: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本题从知识角度讲,难度不大,本题的意义更在于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8.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默默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A.承担责任就是要放弃个人的一切权利 B.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C.人尽其责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社会 D.逃避责任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塞罕坝林场的建设们是积极承担责任的典范。他们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C符合题意;承担责任并不是要放弃一切权利,A说法错误;承担责任总是伴随着回报的权利,B说法错误;逃避责任要视具体的情节而定,并不都是违法行为,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

9.201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华文化再一次进入国际视野。这表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总是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D.要消除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华文化再一次进入国际视野。这说明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中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B符合题意;文化不分优劣,A说法错误;题文是在强调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现代文明的内容,故应排除;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我们不能消除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C与题无关,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

10.十年前,一场天灾将汶川夷为平地;十年后,一个美丽活力的新汶川屹立起来。汶川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在一片废墟上创造了新生活。这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爱国主义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爱好和平【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依据教材知识,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其中,自强不息精神主要是指在经历了困难、出现了挫折时,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迎着困难而上,在汶川地震中体现出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B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11.“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加强合作,团结互助 B.牺牲他人,保全自己 C.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D.相互对立,直面竞争 【答案】A

12.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轻按宪法,紧握右拳,庄严宣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①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②能够预防和惩治腐败官员,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 ③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

④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履行宪法使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实行的宪法宣誓制度,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履行宪法使命等。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13.3万多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0多次提到“人民”一词。字里行间,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B.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C.始終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本题是在考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人民利益的满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所以A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B说法错误;C、D与题无关,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1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过去40年我们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

①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②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③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15.2018年5月,江苏省在全省中小学启动新一轮援疆、援藏教师遴选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对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帮扶体现了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各个民族不论大小律平等 D.我国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援疆、援藏工作意义的认识,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各民族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16.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精彩纷呈,为全球治理各个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表明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C.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矛盾已不复存在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精彩纷呈,为全球治理各个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表现,彰显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所以C符合题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A说法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说法错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矛盾依然存在,D说法错;所以本题选择C。

二、问题探究(12分)17.材料一:公交车上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地铁中给孩子把尿、公园里攀枝析花......这一幕幕时常上演的活剧,看似生活中的小节,但实质上折射着个人教养,挑战着社会秩序。

材料二: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和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个人对社会秩序的敬畏。今天,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社会秩序的守护需要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为文明有教养的人群画像,你应该抓住那些特征?(2)针对材料二,有同学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只需人人仰望崇高的道德准则。请你评析这一观点。【答案】(1)①懂礼节,有礼貌。②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③懂得尊重别人。④注意生活细节。

⑤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⑥不断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2)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②该观点认识到了德治能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维系。.③但该观点忽略了法律在社会秩序维系中的作用。法治能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在社会秩序维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在社会秩序维系中,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我们应该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析】(1)本问考查文明有教养的人具有的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做到文明有教养,首先就要懂文明、讲礼貌,礼貌是文明的体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要做到文明有教养,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注重细节,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注重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统一。等等 围绕上述内容具体组织答案。

(2)本题是一道辨析题,需要我们对题文中的观点进行判断,再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说明理由,为什么对或是为什么错误。依据题文描述,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具体的理由,需要我们围绕着 “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展开说明。依据教材知识,我们要维护社会秩序,不仅要依靠道德,也需要法律。所以,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具体来讲,从道德方面说,应该是道德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维系;从法律角度来看,应该是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在社会秩序维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社会秩序的维护,不仅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同时,我们还要说明道德和法律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这样,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让我们感悟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途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题文中的观点片面。

三、实践创新(12分)18.习近平主席曾寄语当代青少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某校九(1)班同学以“拥抱青春放飞梦想” 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与同学们一起,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实践技能解决相关问题。

[青春的脉动]“佛系”一词在校园的悄然流行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他们进一步探究了解到,当下部分年轻人推崇的“佛系”生活,指的是一种看破红尘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达成共识:这种对生活的消极情绪,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挫伤人的锐气,使人颓废。(1)请你给持“佛系”生活态度的人介绍几种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

[智慧的启迪]活动过程中,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正在热播。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的夺冠给了同学们巨大的心灵震撼。虽历经艰辛却仍直面生活,雷海为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完成了由打工仔到诗词达人的完美逆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的获奖感言使同学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2)生活难免有挫折,你能从雷海为的成长中获得哪些启迪? [梦想的绽放]时代匆匆。奔走的是青年的脚步,写下的是青春之歌,青春之中国充满希望。青年当立时代潮头,用破茧成蝶的成长,给世界惊喜。

(3)活动总结时,学习小组欲向全校同学发出“世界因我而精彩”的主题倡议。现请你拟出倡议的内容要点。【答案】(1)①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已选择的。

②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只要用心,都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③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④可以借助运动保持健康。⑤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2)①他使我认识到,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或者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

②我会坚定地选择,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与良策,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3)①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增长才干,让自己在不懈的追求中迅速成长。

【解析】(1)依据题文描述,“佛系”生活,指的是一种看破红尘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种对生活的消极情绪,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挫伤人的锐气,使人颓废。为此,面对这样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我们的生活。回答此题,需要我们紧紧联系教材知识,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二者相结合得出问题的结论。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可以选择的,或选择乐观或选择悲观;只有选择乐观心态,才能以积极健康的思想迎接生活;生活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生活中不光是美好的,多么如意的生活也会有阴霾,我们还要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保持健康是每个人都必需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人是“群居”的动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人交往,善于宽容他人,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等等 我们需要围绕着“心态是可以选择的”“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运动保持健康”“学会与人的相处”等方面来具体组织答案。(2)回答本问,需要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材料中雷海为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课本知识“如何战胜挫折”,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题文中,雷海为虽历经艰辛却仍直面生活,完成了由打工仔到诗词达人的完美逆袭。这是在勇敢接受挫折的挑战,不断战胜挫折,发挥了挫折的积极作用的体现。所以,在回答时,我们需要依据课本知识,从“挫折对人的双重影响”,结合材料内容,从“勇敢接受挫折的挑战”,这些方面具体组织答案。、(3)向全校同学发出“世界因我而精彩”的主题倡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回答“青少年应该怎样珍惜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年龄特点以及能力范围,具体从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具体组织答案。

上一篇:廉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下一篇:《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