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精选8篇)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1

校舍排查鉴定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开展,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期完成,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排查鉴定技术指南》(试行)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省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是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的首要环节,是全省校舍安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排查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

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对全省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的排查鉴定,为制订校舍安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和迁移避险提供主要技术依据。排查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轻重缓急,优先鉴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含七度)地震高烈度区校舍以及经初步排查鉴别为危房的校舍;对已经完成鉴定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尽快予以改造,鉴定一所,改造一所,提高工作效率。

二、排查鉴定范围、主要任务和完成时限

(一)排查鉴定范围。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的范围是全省城乡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舍。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不再重新进行鉴定。

(二)主要任务。校舍排查鉴定的主要任务包括: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校舍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建立档案。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指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踏勘,必要时通过专项评估,对拟建、已建校舍选址遭受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火灾危害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是否需要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指在确认校舍选址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校舍建筑是否需要进行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

3、鉴定。包括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指对经排查需要鉴定的校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并出具鉴定报告。根据鉴定工作要求,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校舍建筑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内容和深度需满足校舍鉴定工作的要求。

4、建立档案。校舍排查结论及相关资料和鉴定报告应报当地校安办备案,针对校舍排查、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每一栋校舍建立安全档案,并纳入全国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校舍基本安全情况。

(三)完成时限。所有校舍排查工作要于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从2009年6月22日到2009年7月5日,完成所有地处地质、地震、洪涝、气象等灾害易发区校舍的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迁移避险或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7月6日到2009

年8月9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所有农村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从2009年8月10日到2009年8月31日,完成灾害易发区以外的所有城市校舍排查工作,提出是否需要鉴定和专门处置的意见。鉴定工作要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

三、工作机制和资金安排

省政府统筹组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省、市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县(区)提供地质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和建议,统筹协调本地区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县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同级教育、建设、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和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专业组具体实施排查鉴定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安排排查鉴定工作所需经费,所需经费具体保障办法另行制定。

四、实施步骤

(一)校舍排查的步骤

1、排查准备。以县(区)为单位,由当地校安办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成立排查专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排查方案;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负责向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发出通知,配合建设部门准备好本校所有校舍的图纸资料、勘查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以县(区)为单位,由教育部门提供适当比例尺的中小学校舍分布图,以便于相关部门将每一座校舍与现有的各类灾害易发区图(以县(区)为单元,1:100000图系)叠加。

2、排查实施。按照排查方案,对照相关技术标准,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所逐栋排查。

3、出具报告。根据排查结果,由负责排查的专业机构出具校舍安全排查报告。

(二)校舍鉴定的步骤

1、初步调查:对图纸资料、建筑物建设和使用历史、受灾历史等进行现场考察,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

2、详细调查:进行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检查、材料性能检测分析、承重结构检查、水文资料分析调查等。

3、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分为A、B、C、D四个安全性等级。

4、适修性评估:按每种构件、每一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评估。

5、鉴定报告:鉴定机构在对本地校舍进行逐栋鉴定的基础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报告深度应满足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校舍抗震鉴定的步骤

1、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首先开展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一级鉴定,当第一级鉴定无法得出结论时,开展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第二级鉴定,针对校舍进行大震抗倒塌能力的验算和复核,并同时进行建筑结构检测。

4、按照规范的校舍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标准,对现有校舍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校舍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

五、排查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校舍排查

1、校舍选址安全排查。应查明校舍遭受洪涝、地质灾害、台风以及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的威胁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危险地段上的校舍应避险迁建或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

下述地段应确定为危险地段: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可能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部位;遭受病险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雷电、龙卷风等气象灾害高发区、与输气管道、高压走廊,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

应查明下述地段对校舍安全的影响,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地段或禁止建设地段,国土资源、地震、水利、气象、安监、消防等部门应组织专项评估:存在潜在危险性但尚未查明或不明确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断裂带、山洪、泥石流等场地;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地质灾害破坏作用影响严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难以整治的场地;地下埋藏有待开采的矿产资源的场地;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及山洪、台风、暴潮严重威胁区;与大型可燃材料堆场相毗邻的场地;历史上地震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场地;存在其他对建设用地限制使用条件的场地。

2、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基本内容包括:校舍概况(名称,用途,建筑面积,建设年代,原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建筑

物基本情况(高度、层数、建筑体型、结构类型、基础形式等),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文件情况,抗震设防、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防洪、抗风、防雷击、排除用地安全威胁等防灾情况及使用的防灾标准,历史使用和维修改造情况,现场检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安全隐患等。

下列校舍应作为排查重点并优先安排鉴定工作:发现结构安全有问题的校舍;老旧校舍,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原设计使用年限的校舍;违章违规建造、加层或拆改结构的校舍;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按照78版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且未做抗震加固的校舍;位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耐火等级和疏散设施不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校舍;设计建造后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提高了的校舍;缺少勘察、设计或工程验收文件的校舍;原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校舍。

排查发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确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应立即责令停止使用;排查发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校舍应限制使用,做好安全隐患部位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并督促校舍建设单位尽快安排鉴定和处置工作。

(二)校舍鉴定

对经排查需鉴定的校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并符合下述要求: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对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出具抗震鉴定报告,确定校舍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有条件时可优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原设计单位开展校舍的抗震鉴定工作);地震烈度6度及以下的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校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提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根据房屋安全级别确定校舍是否需要加固(地震烈度6度地区经房屋安全鉴定需进行加固的C级危房,还应进一步作抗震鉴定,提出抗震鉴定报告,加固时应满足抗震要求);位于洪泛区、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淹没、抗洪水冲击的鉴定,台风严重威胁区内的校舍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风能力鉴定。

校舍鉴定时,根据校舍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隐患部位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的大小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改造或拆除等处理对策。

鉴定结果为D级危房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舍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无加固价值的应确保拆除。拆除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确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当建筑物使用时间占设计使用年限80%以上或结构加固费用占新建同类工程费用的70%以上,以及有特殊情况时,应报省校安办审核后拆除重建。

(三)校舍检测

对需要进行检测的校舍,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和鉴定工作要求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当校舍鉴定单位同时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时,一般由校舍鉴定单位开展检测工作。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校舍进行检测进应符合相关文物保护的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要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排查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统筹协调全

省专业机构和技术力量,指导、帮助各市、县(区)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校舍安全档案。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辖区内各县财力及技术力量,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各县(区)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县(区)政府: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各级校安办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督检查。省级校安办:组织制订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市、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市、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各市报送情况,建立完善全省校舍安全档案。市级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协调本市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地震、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各县(区)提供地震灾害和其他灾害的分布情况,提出安全性评估报告与建议;指导、帮助各县(区)校安办进行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汇总本市情况,建立完善本市校舍安全档案,向省校安办报送。县(区)校安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实施方案;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本县(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向市校安办报送。各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校舍排查、鉴定和检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教育部门:加强

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会同建设、公安(消防)、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切实把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做实做细。财政部门:保证校舍安全排查、鉴定专项资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严格按照有关建筑抗震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督促各方责任主体抓好工作落实。国土资源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质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范围,为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提供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水利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洪涝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范围,提供水文资料。地震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地震灾害鉴定工作给予指导,划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范围。气象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气象灾害危害情况的指导和鉴定,划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域,提供气象资料。公安(消防)部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建筑消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鉴定。

(二)要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各级校安办要把排查鉴定的各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各级校安办要建立起工作调度制度。省校安办确定每月召开一次全省工作调度会,调度会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视频调度会,第二种形式是现场调度会,第三种形式是座谈调度会。调度的面涉及全省各个市,通过调度会通过各市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各市、县(区)校安办要参照省校安办做

法建立相应制度。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方法,抗震加固技术方案

0引言

中小学校舍的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学校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

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因为资金和规范的限制,既有的中小学校舍有相当一部分都未达到标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对既有校舍改造、加固,使其符合GB 50223-2008中的设防标准和规范要求,是校安工程的主要内容。

本文拟针对不同的中小学校舍,采取不同抗震加固技术进行比较说明。

1中小学校舍建筑工程特点

中小学校舍建筑多为砖混结构或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其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使用空间相对要大的多,普通教室建筑面积为60 m2~100 m2,开间一般在8 m~10 m,整体刚度大大降低,地震时受到水平地震力作用容易破坏或坍塌;另一方面,中、小学校舍为保证日照,多设计为长外廊式,进深方向较小,结构整体的联系不稳定。同时为了保证房间采光,大部分中、小学校舍多采用大面积的门、窗,从而削弱了墙体之间的连接,也影响其抗震性能。

另外,学校人员密集,中小学生年龄小,各种知识和经验很少,自救、逃生能力差。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极易恐慌,产生拥堵,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及时疏散,导致人员伤亡。

2现阶段几种常用的抗震加固技术方案

目前,针对校安工程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每种抗震加固技术各具优缺点,因而也各具不同的适用范围,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2.1 增设构件加固法

增设构件加固法包括增设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法、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法、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加固法、增设支撑或支架加固法等。

1)增设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法。

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墙体间距和墙体的抗震承载力一般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当基础结构有富足承载力,或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采用此方法。该方法是使新增的抗震墙在地震时承担主要的地震应力,减小结构变形。增设抗震墙时需注意处理好新旧结构的连接,特别要避免对原结构构件造成过多的损伤。此外,因为增设抗震墙有可能造成薄弱层的转移,因此要充分考虑加固后结构刚度的均匀性。还有就是,新增抗震墙基础埋深要符合规范规定。

此法优点是结构计算简单,应力分配合理、刚度强度高、施工相对简单。缺点是新增构件重量大,基础施工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振动很大,工期相对较长。

2)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圈梁加固法。

当原有结构的纵横墙连接较差,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时,可在适当部位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和圈梁。新增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墙圈梁也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锚杆代替。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法,要求柱应与原有墙体可靠连接,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新增设圈梁尽量在楼、屋盖的同一标高闭合,遇到在阳台、楼梯间等圈梁标高变换处,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在适当部位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和圈梁加固,可大大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其缺点是施工过程中噪声大,工期长。

3)增设支撑或支架加固法。

当房屋跨度较大,刚度较差时,可增设型钢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或支架,进行抗震加固。增设支撑或支架加固法对加固用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其抗压强度和延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取该加固措施时应控制层间位移和提高其变形能力。其优点是布置灵活、支撑重量较轻、易于平行作业,结构的强度和延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缺点是在往复地震力作用下,构件易产生屈曲破坏,耗能能力相对较弱,一旦破坏必须替换。

2.2 增强构件加固法

因为建筑物结构的不同,有的建筑无法新增构件加固,也可以对原部分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原有构件的承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外粘型钢加固法:该方法是将型钢用灌浆或焊接等方法外包于构件外边缘,通过约束原构件使之与原构件共同承载,能较大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该方法适用于原构件截面尺寸不允许增大,却要求较大幅度地提高承载能力的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加固。其优点是现场工作量较小,施工简便,结构自重增加较小,构件截面尺寸变化不大,构件的单向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都能得到较大改善。

2)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方法与外粘型钢加固法相类似。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受弯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该方法是将纤维或其制品做成的复合增强材料采用高性能粘结剂粘贴在构件表面,进而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构件的加固。优点是:材料强度高,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外形和尺寸;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加固施工时噪声小,不增加荷载,对原有结构进行保护。

4)面层或板墙加固法:面层加固法是在砌体墙一侧表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或钢筋、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板墙加固法是指在砌体墙一侧表面浇筑或喷射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法。当原有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面层或板墙加固法。该法施工前要求原墙面必须清理干净,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抹面层砂浆、浇筑或喷射钢筋混凝土前对原墙体要充分湿润,并刷一道素水泥浆,面层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养护。

2.3 隔震、耗能减震加固法

1)隔震加固法是将隔震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在适当部位设置隔震层,限制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强度,可极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安全度。采用隔震技术加固有诸多优势:a.相对于前面几种加固方法造价较低;b.施工作业仅仅在地下室或一层,基本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与生活;c.对原有结果损伤很小,工程量不到传统加固办法的1/10;d.安全储备高,通过技术分析可知,加固后的建筑抗震能力明显提高,上部建筑的地震力大大降低,通常可以降低3倍~4倍。

应该注意的是,穿过隔震层的配管、配线等需采用合理的柔性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2)耗能减震加固法是通过在结构某些部位增设耗能阻尼减震装置以减小结构地震反应,是抗震加固的一条新途径。大量试验表明,耗能减震结构能大大减小地震反应,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可减小40%~60%。相对于传统加固方法,耗能减震结构造价低、施工简单。

3校安工程抗震加固技术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工作程序:检测鉴定→方案论证→加固设计→施工、监理→验收。

1)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检测鉴定;

2)抗震加固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结果鉴定报告具体确定,在加固过程中要注意不影响使用功能;

3)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低碳环保,尽量减少对教学、生活的影响;

4)加固的总体布局,要符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山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扩建与加固技术导则》等文件规定;

5)加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要使加固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避免产生新的结构薄弱面;

6)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可靠连接,新增设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7)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方案更要针对不同校舍、不同单体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制订。

4校安工程抗震加固技术方案选择

中小学校舍每个学校、每个建筑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抗震加固技术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认真进行经济技术的比较,选择科学、合理、先进的加固方案,要符合经济性、科学性、先进性等要求。

5把好设计关、图审关

合格的设计文件,是施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设计单位不仅要严格依照规范进行设计,也要合理创新,更要针对性强、要对具体工程有指导意义。每一份图纸,图审后还难免存在与实际不符的地方,所以设计人员要经常亲临施工一线,发现问题指导施工。

6抓好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

1)严格审批程序,保证各有关参建主体的合法性、程序的合法性,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每一道工序完工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明确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要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点,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来实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合格。

7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震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中小学校安工程的实施,是进行抗震减灾的一部分内容,是既有建筑抗震改造的开始。

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按现行规范标准,加强新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2)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检测鉴定,科学地选择加固改造方案,使之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2]GB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3]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4]李珠,岳俊峰,石峰,等.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J].施工技术,2009,38(5):21-22.

[5]曹炳政,朱春明.消能减震技术在某既有综合楼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4):1-2.

谈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69-01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保障。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校舍、实验室、操场、食堂、多媒体、计算机、桌椅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其中校舍是学校办学的最基本条件,校舍建设的质量和标准不仅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能否正常组织进行,使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可以说,校舍建设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现状

学校校舍质量是一件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的大事。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中小学仍存有1200多万平方米危房,这些危房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农村、山区等边远地区,这不仅给中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危房加以改造,是举办学校最基本的条件要求,是衡量重视教育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

学校校舍的新建与改造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标准,提出了加快建设“初中工程”等学校建设重点工程,并严把质量关,杜绝问题工程出现。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避免因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问题出现,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扎实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提高责任意识,加强统筹领导。加强对建设校舍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坚决杜绝问题工程。

据有关资料介绍,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规划资金100亿元。2008年底,中央新增84亿元资金,用于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和特教工程建设。预计新建农村初中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3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二、对校舍改扩建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规划和管理。根据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的现状,结合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可行、覆盖现有危房的改造规划,以确保工程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二,充分重视校舍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坚持“建筑安全、功能齐全、满足需要、就地取材、美观大方”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有利于防灾和安全疏散,重点做好建筑项目的走道、楼梯、安全出口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工作。考虑到学校人员密集、社会高度关注师生生命安全等因素,各地校舍的建设和抗灾标准应适当高于当地般建筑的标准,在特殊时期可作为公众避难场所。

第三,把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进度必须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严禁以追求进度为由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初中工程”的施工质量。坚决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偷工减料、压低造价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努力将“初中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施心工程”。

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事关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各地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财政支持、分类安排,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标准建设、规范管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的工作思路,集中时间、人力、财力,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为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铫永强,基于规模经济视阈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3)

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篇4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彻底解决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全面实施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 知》(陕政办发[2009]92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榆政办发[2009]66号)文件精神 和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县“普九”目标的实 现,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基本消除了校舍D级危房,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但按照中小学 校舍安全标准的要求,校舍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仍有大部分校舍建筑是五六十年代所建,大都为砖木结构和土窑洞,也有选址不合理、地质 灾害频发区域的建筑,极大地威胁和影响着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师生安全、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贯彻《防震减灾法》的具体行动,是当前促经济,拉内需的 有效措施。各级部门及乡级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扎实做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推进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 程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机构

成立佳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刘维平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 组 长:魏生峰 县教育局局长

刘志远 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单位:经发局 财政局 教育局 建设局

公安局 监察局 土地局 水保局

审计局 安监局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提高中小学校舍建筑质量,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建立完善中小学校舍加固设防长效机制,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在全面摸清中小学校舍安全现状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出我县2009年至2011年分年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对选址处于危险地段、建筑不达标准的是实施安全工程的重点。通过工程实施,消除大薄壳、砖木结构、土窑洞、土木结构校舍。质量为本、刚性标准。校舍建设坚持“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达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 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标准。新建学校要认真考察,合理选址;加固改造工程要规范设计、规范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使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消除危房,达到学校校址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我县于2009年9月初组织力量对所有学校的所有建筑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健全完整的校舍档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对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做出加固设防意见,并制订出具体详细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待批复、安排资金组织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由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在教育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派员参与办公室工作。

(二)夯实责任,齐抓共管。在以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安排协调好校舍安全工程各 阶段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建设部门要搞好校舍排查鉴定,出具鉴定报告,做好建设图纸设计与审定工作;经济发展部门要对工程项目及时审定,批复下 达校舍工程的实施计划;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运行制度,保证拔付渠道畅通;审计部门要对工程专项资金的拔付、建筑物的造价进行审计,确保 工程资金的安全、有效;水利、气象等部门要对新建学校

选址、现有学校校址论证提供相关资料并提出意见。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收费单位要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转发省教育厅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5]83号)精神,严格执行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 务性收费的优惠政策。

(三)资金保障,项目管理。根据中央补助、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资金保障机制,我县要切实加大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安全使用。各类资金捆绑使用,统一安排。项目学校不得超规模超资金量建设,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

工程资金的拨付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执行,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工程资金不得用于偿还学校原有债务,不得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工程专款,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履行项目审批手续。项目建设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保证建筑质量,使项目工程成为放心工程。

(四)加强监督,责任追究。各有关部门要将工程实施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建立监督机制,对责任落实、建设程序、工程进展、工程质量、资金到位及使 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县教育督导室要将工程建设检查作为重要工作,经发、监察、财政、教育、审计等相关部门要把工程检查列入工作计划。工 程项目建立公示制度、工程进度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要注重项目资料的搜集管理。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5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校舍基本情况

我校建造于1931年,位于太平乡洞长湾村,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004㎡,在校学生617人,共1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38人。学校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理想的办学之地。学校覆盖面积大,学生来源广,服务范围大。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有山区特色的学校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学校现有校舍7幢,建筑面积4365㎡。2009年9月,经专业部门排查鉴定,排查鉴定结果为:

第一幢科技楼主要用于行政办公、图书、远教、实验、心理咨询、革命传统教学,该幢建于2001年,总投资30万。建筑面积660㎡。建筑物主体3层,砖混结构。达到抗震要求,无安全隐患。

第二幢教学楼主要用于教学,该幢建于1998年,总投资约30万。建筑面积1080㎡。建筑物主体3层,砖混结构。达到抗震要求,无安全隐患。

第三幢综合楼主要用于教师住宿、教学,该幢建于1986年,总投资约10万。建筑面积955㎡。建筑物主体3层,砖混结构。达到抗震要求,无安全隐患。

第四幢食堂,主要用于师生就餐,该幢建于2005年,总投资约15万。建筑面积320㎡。建筑物主体1层,砖木结构。

第五幢学生宿舍,主要用于学生生活,该幢建于1986年,总投资约7.9万。建筑面积1200㎡。建筑物主体3层,砖混结构。经鉴定为d级危房。

第六幢门卫室,主要用于学生购物、学校保安值班,该幢建于2003年,总投资约1万。建筑面积50㎡。建筑物主体1层,砖混结构。

第七幢厕所,主要用于师生上厕所、学校养猪,该幢建于2005年,总投资约5万。建筑面积100㎡。建筑物主体1层,砖木结构。

整个校舍防雷设施不齐全,消防设施不齐全,无消防栓,抗震能力不强等。

二、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工程建设具体规划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现有的校舍、办公条件、教学设备,远远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情况,结合学校发展前景,按照《鹤峰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改造实施规划》的要求,特制定学校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改建规划:教学楼需改建加固,学生宿舍需重建。新修教师周转房。

为了提高校舍抗震防灾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鹤峰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我们将对上述教学楼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具体规划:

1、计划于2010年8月动工维修加固教学楼,2010年9月底竣工。

2、同时学校将征地3.5亩用于教师周转房建设,教师周转房将于2010年9月破土动工,2011年2月竣工。

3、学校将积极争取资金重建学生宿舍。力争在2011年能动工。

4、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维修扩建学生食堂,力争在2012年完成。经过加固改造和重建以后,我校校舍将达到一定抗震设防标准,具备综合防灾能力,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要求。那时,我校将成为一所校舍安全美观,家长满意的学校。

三、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紧密配合鹤峰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搞好我校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确保我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特成立校舍安全工程领导专班:组 长: 易爱明

副组长: 李永红

成 员: 于克志田德云陶双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永红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坚持“四制”和“七统一”。即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组织工程质量管理,统一申请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统计,统一组织项目工程验收。所有资料要整理归档。

(三)加强质量监督,坚持依法办事,规范建设程序。在工程立项、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学校校安工程具体由李永红负责监工。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6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保障校舍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校舍防震减灾能力,实现城乡校舍安全达标,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建立XX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以下简称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覆盖范围和总体要求

(一)覆盖范围。

覆盖范围为我区城镇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下同)。校舍是指中小学占有、使用的各类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主要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内教师周转房、行政办公用房、厕所、围墙、校门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重点为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学生活动密集场所。

(二)总体要求。

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中小学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加强对中小学校舍规划布局、安全排查、施工建设、使用维护、信息公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三)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

年检制度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必要的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校舍安全隐患排查由学校负责,每半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在每学期开学前完成。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校舍安全的,要在复课前完成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后需要鉴定的校舍,视不同情况进行可靠性或抗震等级鉴定。对安全排查发现的安全问题、无法判定其危险程度的,突发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造成安全隐患的,设计使用年限剩余不足5年的校舍,每年进行一次可靠性鉴定;对经过大修或加固的,一般校舍经鉴定后改变用途作为重点设防类校舍使用的,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每5年进行一次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定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或房屋鉴定单位及时进行。对国家颁布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所在区域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可靠性鉴定无法满足要求、需进一步鉴定的校舍,及时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由学校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局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进行。教育局要督促各校组织力量,与属地镇街(园区)及时沟通,把校舍排查鉴定结果录入《XX市房屋信息采集系统》,以便查询和管理。

(四)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机制。

对经排查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进行维修改造,排除隐患。维修改造一般包括日常维修、大修改造、抗震加固或拆除重建。日常维修由学校负责,主要包括屋面、梁柱、墙体、楼地面、地下室、水电安装、栏杆扶手、消防设备、防雷设施和门窗玻璃等附属设施的维修及改造;大修改造由学校负责,学校依据鉴定结论,编制大修改造计划和预算,报教育局审核,在落实改造资金后,按照相关基建程序实施;抗震加固或拆除重建由学校向教育局申报,教育局依据抗震鉴定结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加固或拆除重建方案和图纸设计,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实施。

学校每年做工程项目预算时,同步拟订维修改造计划和经费筹集方案,以书面形式向教育局提出项目申请。区教育局会同财政、发改委、住建局、自规局、地震、水利、气象等部门核实维修改造的必要性和工程量,估算维修资金,研究资金来源,区别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对地质、洪涝等不可抗拒灾害造成突发性校舍安全隐患或校舍损毁的,要及时报区政府安排应急资金,经同意后组织实施。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五)严格校舍安全项目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必须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决算审计;必须严格落实项目管理三人小组制度,由教育局分片包干责任人、项目学校领导、学校质量安全监管员组成三人小组,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实施全程监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项目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项目学校进行竣工验收并备案。

(六)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

建立以区教育局牵头,公安、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指导学校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经常性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向学校发出灾害预警信息,妥善做好师生应急避险和转移安置;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发布安全预警。

(七)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报公告制度。

区教育局建立相应的信息通报和公告制度,依托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校为单位,根据校舍年检结果,如实填报每一所学校的基本信息、每一栋建筑的详细信息以及开展校舍安全年检、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相关信息,公告内容要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栋建筑。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基础教育科、学前教育科、社会教育科、督导科、装备发展中心、会计结算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校舍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对因防范不力造成校舍安全事故的学校要严格责任追究,对造成师生伤亡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

(九)保障资金投入。

将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校舍建设项目。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对挤占、挪用长效机制专项资金或玩忽职守影响校舍安全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所需资金由投资方落实,教育局给予支持指导并加强监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

(十)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区教育局做好与属地镇街(园区)的对接工作,及时督促学校更新《XX市房屋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加强维护,完善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年检、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校舍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十一)加强监督检查。

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健全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区教育局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7

分, 它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建立、建设和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 是学校对校舍进行规划、管理和使用的依据。保管好校舍档案, 对了解学校的建设历史, 改建、扩建、维修和查勘校舍, 处理有关权属纠纷, 保护学校财产的完整和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校舍档案的收集, 就是按照有关规定, 把分散在有关单位或单位内部各个机构或个人手中的有关校舍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的文件材料通过接收或征集, 集中到档案室, 实行统一管理的一项工作, 是学校档案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手段。那么, 如何搞好中小学校舍档案的收集工作呢?

一、根据收集制度广泛地收集

校舍档案不是由学校档案室自己产生或由档案工作人员发动别人或自己编写, 而是对历史上形成的和正在进行着的校舍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校舍文件材料进行长期收集形成的。由于它产生于各个基层单位或个人, 来源往往是比较分散的, 因而, 其数量又是浩繁的;中小学校的校舍设施建设, 大部分是国家、集体投资, 在建设过程中, 涉及设计、施工、审计等各个部门, 这样, 对校舍设施文件材料的收集困难就更多。长期以来, 中小学校的校舍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的文件材料疏于收集管理, 除少部分纳入档案室外, 有相当部分保存于各部门和个人手中, 既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更容易散失。另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宝贵的文件材料已经散失, 对校舍档案建设和维护学校利益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 要做好校舍档案的收集工作, 就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集制度, 如:归档移交制度、档案质量标准制度等, 完善收集办法, 并不断拓宽收集渠道。

在中小学档案收集中, 根据收集制度, 既要保证收集数量充分, 又要保证档案文件材料质量较高。对于分散在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 应组织人员多方收集, 集中统一管理;对于已经散失的文件材料, 应采取措施进行补充, 需要重新绘制的就要绘制, 从而真正做到校舍档案收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根据一定的原则统一收集和保管

《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这里说的是我国的档案工作是实行统一领导的, 管理机构是分级的, 管理的作用是为了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领导与管理的目的是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对于校舍档案来说, 只有通过收集工作, 才能把全部档案集中到学校档案室, 形成统一的档案材料基地, 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 这是贯彻档案管理原则的主要措施。

在中小学档案收集工作中, 要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全宗群的系统性。“全宗”就是一个单位的全部档案, 一个单位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相互间有密切联系的, 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赋予它们形成档案之间的固有的内部联系, 如:校舍的建设、使用及报废拆除与学校的发展规模、发展状况有着紧密的关系, 新校舍的投入使用, 一般会带来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或条件的改善, 对教学、生活服务、生产经营等方面均有影响。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 校舍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体现并相互联系。在收集档案时, 必须把一个单位的档案全部集中在一个档案室, 只有完整的全宗, 才能全面反映某一时期学校的历史活动全貌, 便于掌握一定时期的工作状况。

三、根据校舍档案形成的规律积极主动地收集

校舍档案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在校舍档案的收集过程中, 要掌握和了解与学校有关的单位和部门会产生哪些校舍档案, 其形成和归档的大致时间和内容, 采取何种方法收集最佳等等。在此基础上, 校舍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收集, 并经常深入到与之有关部门调查研究, 了解情况, 进行材料的收集、归档和保管, 只有这样, 才能及时、完整地收集到高质量的校舍档案。

中小学校舍档案收集工作的成就如何, 关系到校舍档案材料的数量是否充分、质量是否优化, 这是衡量中小学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 篇8

一、充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作,新世纪以来,先后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校舍建设工程,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特别是从2009年起,部署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开展校舍抗震加固和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校舍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中小学的学生规模大、农村学校多、基础条件差,保障校舍安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建立长效机制,为提高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制度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保障校舍安全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覆盖范围和总体要求

(一)覆盖范围。全国城镇和农村、公立和民辦、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

(二)总体要求。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加强对中小学校舍规划布局、安全排查、施工建设、使用维护、信息公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三、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对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后需要鉴定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及时进行相关鉴定。对未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或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校舍,每年进行一次鉴定;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每5年进行一次鉴定。校舍排查鉴定结果要及时录入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查询。

(二)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校舍安全纳入当地防灾减灾总体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舍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学校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地方各级教育、公安、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向学校发出灾害预警信息,妥善做好师生应急避险和转移安置;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发布安全预警。

(三)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报公告制度。教育部会同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部门对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各省级政府通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信息,并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公告。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通报和公告制度。

(四)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机制。对经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排除隐患,由省级政府综合考虑行政区域内各市、县面临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以及校舍状况等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县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分类分步组织实施。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五)严格校舍安全项目管理制度。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项目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项目学校进行竣工验收并备案。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山区高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其防险自保设施应通过水利、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否则不得交付使用。

(六)健全校舍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因校舍倒塌或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地区,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如因校舍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导致垮塌的,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承担责任。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长效机制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玩忽职守影响校舍安全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是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建立长效机制由省级政府统筹组织、市级政府协调指导、县级政府组织实施。教育、发展改革、公安、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二)合理分担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各类校舍建设项目,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地方资金,制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具体分担办法。中央财政通过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东部地区给予适当奖补。其他教育阶段保障校舍安全资金由地方及其他渠道安排。民办、外资和企(事)业办中小学所需资金由投资方和本单位负责落实,当地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并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的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三)落实扶持鼓励政策。校舍建设项目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应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基础上可适当予以减收或免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中小学校舍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对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捐赠支出,按照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校舍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各地要及时更新数据,加强维护,完善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年检、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校舍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五)加强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实行国家重点督查、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地方政府要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每年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情况,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上一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下一篇:土地征用及补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