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精选13篇)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1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心理障碍.本文从学生的听力障碍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教师教学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克服焦虑情绪,强化语音训练,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

作 者:坎曼丽・麦麦提 冯心如 Kanmanliy MAMAT FENG Xin-ru 作者单位: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91刊 名:新疆职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年,卷(期):16(1)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听力障碍 训练策略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2

一、常见的学生听力理解障碍

1. 语音、语速障碍。

语音障碍包括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方面的障碍, 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连读及不完全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语速障碍是指学生理解速度或记录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录音速度。

2. 听力习惯障碍。

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 在听的过程中关键是尽力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 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 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 就停下来思索, 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 而是借助于中文, 中间经历了一个心译过程。又如, 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不会抓住关键词做记录, 难以把握住全文的主要信息。

3.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学习英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 以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如两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 一篇介绍我国的中秋节, 另一篇介绍西方的万圣节, 前者听起来较容易, 因为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学生非常熟悉, 有助于理解;而后者, 听起来较难, 因为学生对万圣节知之甚少, 理解起来就困难。

4. 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 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的状态时, 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有些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 对听力缺乏信心, 总觉得听力很难,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种畏难情绪无形中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 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 从而影响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还有些学生一旦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另外, 外部环境, 如室内外噪声、收录机的质量、声音的大小、录音的清晰度等, 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

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1. 加强基本功训练。

首先, 要认真教好音标, 严格把好语音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学生如能打好语音基础,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培养, 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常见的语音变化有四种:1) 音的省略, 指元音音素|藜|或|i|的非重读音节中的省略。2) 音的连续, 指在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 当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 后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始时, 需要连读。3) 音的不完全爆破, 指爆破音|p|, |b|, |t|, |d|, |k|, |g|后跟破擦音、磨擦音、鼻音或舌边音时, 或者两个爆破音相邻时, 前面的爆破音不完全爆破, 而且在口腔中形成阻碍, 即停顿一下才发出下一个音。4) 音的同化, 指相邻的两个音受另一个间的影响而发出第三个音。当然, 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无捷径可走, 只有坚持不懈跟读录音, 尽量多地接触不同的英美口音, 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此外, 听力基本功还应包括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如速记, 即快速扼要地记下一些关键词、数字等, 这时构建整体框架, 帮助理解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 应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例如:听短文或听对话, 如果要求填写所缺词组, 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词群, 而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在学生开始听之前, 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以训练学生归纳、抓主要线索的能力, 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摆脱母语的干扰等。

2.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 即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文章的意思, 而且要听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一般来讲, 精听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应要求学生听多遍, 了解所听内容及所听材料的特点。在精听时, 可让学生复述所听的内容, 听说结合。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 心理负担较小, 学生能够轻松地听。精听可采用静听方式:1) 静听录音;2) 边听边记要点;3) 核对答案, 点拨要点;4) 重放录音材料。可供参考的精听材料有译林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的《牛津初中英语同步听力》等。泛听, 是指让学生听材料时不要求听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 而主要是抓住文章大意。在泛听训练中, 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听力材料, 接触不同的口音、方言, 以及语速, 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 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纸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兴趣课可安排观看《动感英语》、《走遍美国》及原版电影等, 要求同学们泛听, 了解大意, 记录所听懂的信息。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兴趣, 开阔视野, 了解到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另外, 还可以订阅《21世纪英文报》 (初中版) , 让同学们以此为原材料, 摘其要点, 改编为课堂上的Daily report, 增加每天听力的信息量。

3. 培养听力中的预测能力。

根据詹·威利斯 (Jane Willis, 1981) 和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 听包括十多种微技能 (microskills) , 而其中涉及预测能力的约占50%。Corder (1985) 指出:“预测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运用和学习的基本技巧, 是理解口头语言的主要程序。”由此可见, 预测能力是听力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它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地运用预测技巧可以减少记忆负荷, 缩小搜索范围, 提高听的效率;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猜测、分析、推理, 起到漏一补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难度, 消除紧张心理, 增强自信心, 进行准确理解。

1) 根据图表、题干等进行预测。与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及与其配套的同步听力习题里配备了大量的图画、表格等, 这些往往比文字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听力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某些细节, 在听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预览, 并根据图表等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口头谈论, 发挥想象, 猜想可能会发生的事。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认知结构进行合理预测, 同时也将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七 (上) Unit 3听力材料的标题是“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通过预览表格三个栏目Activity, Time, Place, 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有关重点信息上, 有助于准确理解中心内容。另外, 还可以根据题干进行预测。如:A.6:30, B.6:00, C.7:00, D.6:40。从题干中立刻可以推出此题是问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学生对许多内容做到了未卜先知, 当听力正式开始时, 他们就会情绪高涨, 全神贯注, 来证实自己的联想与预测的正确性, 并及时加以补充, 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2) 根据语境进行预测。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比如:在学校, 常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谈话, 谈论的内容通常为学习、考试、作业等问题;在医院, 常出现医生和病人的谈话, 谈论的内容多为病情、治疗、健康等问题;在机场, 常出现旅客与服务员或旅客之间的谈话, 谈论内容通常为航班的班次或起飞时间等问题。在听力过程中根据所听内容判断所处语境, 再借助语境不断地进行预测、推断、假设、否定、明确直至肯定, 进而完成推理过程。《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

3) 根据信号词、关联词等进行预测。当预测职业或谈话人之间关系时, 如果听到“What cam I do for you, sir/madam?”或“Can I help you, sir/madam?”时, 可排除谈话者是夫妻、师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而可以预测对话双方关系是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或patient and doctor。如果听到dad, mum, sister, brother等词时, 则可以预测谈话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再如, 在对话中A:Would you like to see a film this evening, Jim?B:Yes, I’d love to.But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不少学生刚听了前半句, 就选择了“Jim will see a film this evening.”这一答案。然而, 教师若平时注意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提醒他们留意句中关联词, 学生就会在听到but一词后便立即联想到这是表示另外的意义:“Jim will do his homework this evening.”

4) 听后的预测活动。由于预测活动贯穿听力理解全过程, 因此, 即便听力活动已经结束, 学生大脑仍应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听完课文, 学生还应前后联系, 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来补充前面信息中有疑问和漏听的信息。同时, 还可以对前面的预测加以分析、推理、修正, 以便准确地理解全文。

4. 培养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

听的理解过程, 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 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厌倦的状态时, 易产生对抗心理。简言之, 就是当学生的情绪有较大波动时, 是很难听懂任何东西的。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已有较大发展, 但同时他们又有心理特点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帮助学生做好听的心理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说来, 学生在听前有两种不正确的心理:一种是过于自信。这一般存在于少数听力较好的学生中, 他们往往在听简单内容时掉以轻心, 粗枝大叶, 甚至连题目末听完就选出答案;而在听较难内容时又显得异常焦躁不安。另一种是缺乏信心。这大多数存在于听力较差学生当中, 他们往往觉得听力非常难, 在听的过程中难以进入角色, 一听就怕, 越怕越听不懂。对待前一种学生, 主要应持批评态度, 要求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戒骄戒躁, 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对待后一种学生, 教师应多加鼓励, 尤其是对起点较低的学生, 要多鼓励他们试着去听、去尝试, 只要坚持一段时间, 听力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听力训练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 只听不讲。

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讲解, 即必要的指导。有时因课时紧、赶进度, 听力训练走过场, 只是放录音, 然后核对答案, 在学生疑问这处不提供必要的指导, 学生的听力很难有很大突破。听前应有个准备阶段 (warming-up) , 教师应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激活有关听力材料的非语言信息, 或传授一定的听力技巧;听后应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 并加以点拨;此外还应作必要的总结。

2. 只听不说。

在平时听力训练中往往急功近利, 为练习而练习, 仅仅得出答案, 选对A、B、C, 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因为学生往往只关注与题目有关的部分, 没有认真听其他内容。所以, 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也要开口说, 将听说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能力。说主要指学生听了某篇对话或短文后, 再用自己的话将短文大意用英语复述出来, 或将某些句子背诵出来。它是培养学生“听是懂、记得住、说得出”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这种形式的训练应从学生学习英语课文时开始。在训练过程中, 可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复述或回答问题, 也可让学生听录音后, 以口述形式改写短文。当然, 必要时也要进行个别词句翻译。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 ”, 很多学生由于从未见过, 尽管每个单词都认识, 但他们还是容易将之译为“每条狗都有他的一天”。

3. 每字必究。

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生词, 一直想回忆或猜测其意, 结果影响了心情, 甚至影响了整篇的理解。在正常口语包含大量的冗余现象 (redundancy) , 错过个别单词 (关键词除外) 不一定影响整体意义的理解, 大多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其意义。因为听辨语音要经过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的过程, 到了听辨连续性语音时, 所合成、分析的语音单位会扩大到句子结构的听辨, 所以不必一定弄清每音、每词。遇到生词或漏词, 要懂得跳过去, 继续捕捉下面的信息, 否则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听。

4. 边看边听。

现在听力训练书本都配有录音原稿, 有些学生喜欢一边看原稿一边听, 自我感觉良好, 都能听懂, 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听力是一个通过听觉输入信息的过程, 如果再辅以视觉信息, 势必影响到听觉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或听力练习时, 听录音时都应要求学生不看课本, 除非是让学生跟读的时候。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教学训练策略 篇3

关键词英语听力障碍听力教学

在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其它技能的基础。听力测试是听与理解的综合能力测试。下面,我结合学生对听力理解的障碍,来谈一下如何做好听力教学与训练。

一、学生的听力理解障碍

1)语音障碍:语音障碍包括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方面的障碍,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连续及不完全爆破等等。2)语速障碍:听力录音材料的速度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英语教材课文磁带语速较慢,有些英语教师讲课速度也偏慢,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去爆破、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3)英美语音差异:英美两国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还差别很大。4)听力习惯障碍:有的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总是力图理解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反复思索。造成听音和理解的中断。有的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一个“心译”过程,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理解的中间环节。这些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听力的大敌。把每一个词都听懂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确实没有必要。事实上,只要能够听懂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5)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6)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障碍。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感知所听的内容。但部分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甚至听前就存在有畏难情绪及恐惧心理。此外,外部环境或不利的客观因素,如室内外的噪音、放音机的质量、声音大小、录音的清晰度等都有可能成为干扰因素。

二、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1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可以锻炼其感知能力、培养想象和思维能力。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安排、组织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外时间,听力训练可利用各种材料对学生进行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的训练,长度由短而长,难度从低到高,并利用各种题型,训练学生辨音,理解句子。每天利用早、中、晚可能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训练,每天听力加起来的时间不少于60分钟。这种训练应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不懈。听写训练根据情况一般听三遍:第一遍只听不写,听懂大意;第二遍听懂关键词句,并回答有关问题;第三遍核对并改正错误。如有必要可再重复放录音,教师对学生疑难部分适当给予讲解。以期达到学生彻底掌握的目的。这种练习不仅有助于听力,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物质基础。听力理解离不开大量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引导学生正确记忆单词,词汇量越大,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就越小。在语法结构方面,听力材料中生疏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英、汉相背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也应讲解,并举例说明。

2注意听力的步骤,在听的同时培养听力技巧。

听前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并预测话题内容,指导学生迅速浏览题目以及选项,捕捉一切可以从题目上得到的信息,并对将要听到的内容捕捉关键部分。在听材料时,要教会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检索、预测、取舍、集中注意力捕捉关键词句。训练学生边听边说,记录时有重点有技巧,如数字由阿拉伯数字代替,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主要成分等。听后可让学生提出疑难部分,并通过反复放录音、讲解、口语会话等形式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主题,解决语言知识点、归纳句型等。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

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及中等的焦虑是提高听力的保证。指导学生在遇到生词或已忘记的词句时,应先放它过去,集中精力听后面的内容,整句或全文听完后,再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意义,否则即使绞尽脑汁想起前面词句的意思,却未能听到后面的内容也是得不偿失的。另外,在听力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心译汉语的习惯,而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少加指责,而对其良好表现则时时表扬,以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正常听力水平。

4充分利用课堂以及课外活动进行听力训练。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电视等进行教学,课后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利用家里的录音机、电视、电脑等多听多看,如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经典电视剧等,日积月累,听力水平就会提高。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课外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应多种多样,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比赛、短剧演出、英语角与英语班会等。要支持对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组织,不放任自流,这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4

摘要: 针对当前中过英语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以及口语水平滞后的现象,本文对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集中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心理因素,英语口语教学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现。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基本办法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句型结构等。但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求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若想使口语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类型和成因

(一)传统的谦虚和中庸的思想是影响中国人生活理念的重要因素。中国学生受千年来的文化熏陶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性鲜明的学习行为方式:在课堂上,学生更习惯认真的听讲或记笔记,而不是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他们觉得适时的沉默是谦虚的表现,而过于积极的回答问题往往被看作是爱出风头。这样,教师的提问得不到积极地响应,学生丧失了许多开口练习的机会,而教师提问的积极性也慢慢的越来越低。

(二)名声和面子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认为爱惜自己的名声,保持一颗羞耻之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维系中国人道德价值和道德情感的纽带,但过度维护面子也使人们产生了虚荣心和自我抑制的心理。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于面子和自尊的过多考虑,在语言行为上变得羞于张口,畏首畏尾。在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会有“丢脸”的风险,他们宁愿选择沉默,这对英语口语的学习非常不利。

(三)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口语水平的提高。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达到的目标的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要与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部分学生对口语学习效果的估计过高,尤其是短时期的效果,这类学生好胜心强、自信心足,但缺乏敏锐、精细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记忆力,对学习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容易受到挫折,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或者口语水平提高的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紧张、气馁,造成学习热情骤减。

(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指的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求知欲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外部奖励,此时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高校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的外在动机却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应付考试和面对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而不是出于对于自身的兴趣,很多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英语口语考试,学生们当然不会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

(五)英语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在口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口语学习;其次,部分教师授课语速过快,使用习语、生僻词较多,而个别教师自身综合水平较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胜任口语教学;第三,部分教师对学生过于苛求,学生一旦犯错时,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而代之以高声斥责、严厉批评,使学生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第四,部分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语音、语调、语法上的小小差错,一旦发现就马上打断纠正,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基于心理因素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堂环境,寓说于乐,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应该谨慎使用权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不怕说、敢于说、乐于说,营造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说”的乐趣。

教师除了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耐心、爱心以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习者。

(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口语学习的兴趣。口语教学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间互动、人机互动。在多边多向互动中,教师要引导讨论、促进会话,避免个别学习者海阔天空地谈或一言不发,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在分组或配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口语水平、性格等因素。

(三)照顾学生的“面子”。受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过于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面子”问题,首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纠错方式,放弃“逢错必纠”的思想,允许错误的出现,对于非常严重的错误,可以课后集中指正。

(四)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应避免过多地用学习、考试任务等督促学生的口语学习,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抵触情绪;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成功的渴望等推动口语学习的发展;第三,要完善外在动机引导机制,强化外在动机中对口语考核的要求,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口语水平的提高。

最后,对于那些学习动机偏差,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引导其多创造口语学习的机会,使其认清学习口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着重培养其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毅力。

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口语教学中,应该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又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情感素质,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对口语学习的作用,而且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优化口语教学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斐 陈洁.英语口语心里障碍研究[D].中国科学教育.2011(15): 47-48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5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采用的完形填空题是:“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20-250词)内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从历年考题分析,完形填空的文章内容、文章体裁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所选体裁涵盖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这些文章篇幅适中,结构严谨,文笔简练,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典型性,是考查学生真正语言能力的较好的题目。最近几年的完形文章往往选取反映社会时事、介绍英美社会热点话题的内容。我们选取了1月份以来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完形填空的真题15套,进行了统计分析,如下所示:

考试时间文章内容文章题材文章体裁

6月日本汽车销售衰退社会生活议论文

月有组织体育活动的影响社会生活议论文

6月大学的作用文化教育议论文

2012月情绪对人的影响科普知识说明文

6月灾后援助与重建社会生活记叙文

2012月人类语言科普知识说明文

6月新型闹钟科普知识说明文

2012月人类语言现象科普知识说明文

1月理性购物社会生活议论文

6月美国的历史教育文化教育议论文

201月学生的作业量文化教育议论文

1月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科普知识说明文

1月学英语的逸事文化教育记叙文

206月友谊社会生活议论文

年1月课堂教学与评估文化教育说明文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知,完形填空文章的体裁主要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各占了历年考题的46.7%和40%,记叙文在完形填空中的比重较小,为13.3%。从文章内容来看,完形填空的题材较为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完形填空的试题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文所设置的20个空白的间隔有的词多,有的词少。其原因是设置空白需要根据语言点和考点。

2.从选项来看,每小题的4个选项一般都属于相同或对等的词类或结构,属于同一范畴。20个小题的80个选项中所用到的词汇或结构基本不重复,以期增大考查的覆盖面。

3.从考查能力的重点看,是以考查对文章的通篇理解和词汇意义为主。单纯从语法角度命制的题不多,一般需要考生把握上下文语境的逻辑关系,掌握一定的常识,理解词语的搭配等。

总体上讲,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特征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一定语境中规范的语言成分的掌握,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大检验。

二、完形填空的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明确主旨做题之前,首先要快速通读全文,从语篇角度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切忌读一句填一句,望文生义,盲目猜测,以致造成判断失误。阅读时尤其要注意全文的第一句话。第一句一般不留空,它既能让考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又是对下文的重要提示。

2、先整体,后局部由于完形填空的题目是以语篇为基础精心设计出来的,因此应先准确把握整篇短文的含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而不要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四个选项上,这会阻碍对全句、全文的理解,延误答题时间,降低答题效率。

3、先易后难,捕捉信息词在阅读段落、了解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自上而下逐一选择,是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有时考生会遇到很难确定的选择,这时可先跳过此题,将易选之项选出,提高文章的完整性,减少缺失信息的空格数;待阅读到下文获取更多信息时,再回过头来处理未选之项。对某些选项把握不大时,尤其要注意捕捉信息词作为解题线索,利用已知线索推出未知信息。完形填空的题目都可或多或少地从上下文中找到或隐或现的线索或提示。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6

一、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

1.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误会

英语翻译就是汉语和英语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体现了跨文化现象。具体来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这些层面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的误会。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信封的写法,在中国,习惯的书写顺序是国名,省、市、县、街道,最后才是收信人姓名。而在西方国家信封的书写顺序恰好相反。因此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加注意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

英语翻译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翻译者要正确地领悟原文的意思,其次要通过译文将原文确切的表达出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因此翻译者需要牢固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翻译者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翻译者的词汇量太少,经常背了忘,而又不重视巩固复习,或者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此外,语法掌握也不扎实,对一些基本的句型模棱两可,不能正确理解更不会运用。

二、提升英语翻译能力的具体策略

1.通过词汇、语法和阅读,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在英语的学习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不仅要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词汇、语法以及阅读等的学习获取英语文化知识。

首先,通过词汇的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知识。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掌握词汇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词汇正确的拼写和准确的发音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恰当的运用词汇和组织词汇。因此,在背诵英语词汇意思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词汇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了解习语、谚语和成语这一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感情色彩以及指代的范畴,另外针对一些高频词汇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的话,才真正的领悟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词汇。

其次,利用语法知识体会中西文化知识。语法也和英语文化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掌握好语法知识可以起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比如属于英语语法重要内容之一的情态动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情态动词的不同使用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习惯,因此在语法的学习中应该认真钻研每一个句子,甚至分析句子背后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克服语言交流中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再次,通过阅读中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知识。在英语的学习中,语言呈现的载体就是书本材料,材料的内容也往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涉及文学作品、新闻纪实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更详细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在阅读英文文章时不能简单地分析语言的运用技巧,更要挖掘文章中的文化领域,思考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品味英语文化知识的社会风俗,领悟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3.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全面了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

英语翻译不仅涉及中西文化差异,还需要全面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知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形合和意合上。英语语言注重形合,也就是说,英语句子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连接词来完成。汉语则倾向于意合,汉语句子一般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比如,对句子“他迟到了,母亲生病了”(He didn’t come today, because his mother was ill.)很明显,汉语中表达的含义没有使用任何链接词,而在英语翻译中,需要使用because,通过连词来连接整个句子。因此,做翻译需要翻译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不同的语言特点。

4.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实用性的翻译技巧是翻译者的好帮手。由于翻译理论和技巧都是众多翻译者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翻译者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水平和效率。但是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之上,翻译者还要通过大量的实现验证和巩固,并总结适合自己的翻译思路,从而真正的提升翻译能力。具体的来讲,翻译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翻译实践,首先,研究对比不同的译本。很多著名的译文都是名家翻译的,此外,也会有多位译者对同一个译本进行翻译,这些都可以当作练习翻译的教材。在翻译时,先把原文翻译完再将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总结自己译文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和克服。

三、结论

任何英语翻译者,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外,还需要反复训练以及长期的积累,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景瑞.听季羡林谈翻译[J].中国翻译,(2).

[4]王福祥.英语笔译综合能力[M].北京:外文出版社,.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7

关键词:英语写作,障碍,策略

1.引言

英语写作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理论必修课, 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英语思维方式, 使学生系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笔者从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工作近七年, 根据教学实践中的观察, 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问题和障碍

根据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实践的语料, 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内容、思维方式、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2.1内容空洞

许多学生的作文一般字数上能够达到要求, 表面看比较翔实, 但是内容空洞, 围绕一个方面反复表达, 因此往往论述不充分。例如:在写题为“How to Solve Energy Shortage”的文章中, 在主体段落需要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 大多数同学仅仅围绕人们应该怎么做进行讨论, 没有涉及其他方面, 事实上, 学生应该开拓思路,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讨论。比如:除了人们日常应该怎么做以外,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限制浪费能源的做法, 媒体可以发挥宣传作用, 呼吁大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1]。

2.2汉语式思维

汉语式思维是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写英语文章时, 许多学生思路形成过程中, 首先本能地形成汉语素材, 然后翻译成英语。在翻译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造成不正确的表达。

2.3语言基础薄弱

语言错误、表达不清晰是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普遍现象,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3.1词汇选择

英文中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 但是外延相同的词汇内涵意义可能会有较大差别。例如:“receive”和“accept”都可以译为“接受”, 但是用法有一定区别, 有些学生把“接受大学教育”错误地译为“accept college education”, 正确表达应是“receive college education”。

词性的误用也是常见的错误之一。学生作文中有时会出现如下例子:“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it various greatly”, “Charities cannot relief poor people from poverty”。“various”和“relief”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 而这两个句子都需要它们相应的动词形式“vary”和“relieve”。

另外,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 有些表达不是字对字的翻译, 学生经常忽略了这一点而经常犯错误。例如:“红茶”的英译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 “害群之马”是“black sheep”而不是“black horse”。

2.3.2句子结构

学生作文中句型过于单一, 大部分句子为简单句, 即使用了复杂句和复合句, 也经常出现错误, 学生对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及从句的驾驭不够准确。

此外, 受到母语的干扰, 学生作文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悬垂结构和杂糅句式, 例如:“To survive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dealing with air pollution is very urgent.”该句中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前后的逻辑主语不一致, 可以统一主语或者把不定式短语改为从句;而“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则为杂糅句式, 包含两个谓语动词并且没有任何层次关系。

2.3.3连贯性

学生英语作文中段落间和句子间的衔接及连贯性也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连词误用或者必要连词的缺失。例如:“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phone more often than write to each other.However, some people are worried that phones will kill letter writing.”该句中的连接副词“however”使用不当, 从上下文看, 前后两句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所以应该使用“as a result”或者“therefore”。

3.解决策略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写作水平, 笔者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3.1重视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作文之所以内容空洞, 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因此, 日常学习中, 学生应有意识地通过读书、看报、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 增长知识, 拓宽视野, 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近几年来, 垃圾分类作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 越来越被人重视, 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都做出了宣传。如果学生关注此类信息, 写题为“Waste Sorting”的作文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谈起。

3.2培养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是指英语的掌握程度基本达到母语水平, 可以灵活地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 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2]。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 培养英语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文化积累, 将知识内化、吸收, 然后试着将所学知识输出, 长时间的积累和运用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

3.3打下坚实语言基础

首先,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和日常阅读积累足够量的词汇并掌握其正确用法, 积累大量英语地道表达, 注意用词不是要求学生用难度较高且不常用的词汇,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普通词创造非凡的语言效果。沈德潜先生曾经提出:“平字见奇、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 朴字间色。”

其次, 学生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型, 不要一味地使用短句或者简单句。复杂句因为使用的定语、状语较多, 限制了概念的外延, 增加了概念的内涵, 所以比较精确、严密, 但使用起来不够活泼简便。简单句截止了当, 比较简洁、明快, 但不利于表达复杂的语义内容。因此, 要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长短句交替使用。

另外, 可以通过过渡语、过渡句的使用, 增强段落间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平行结构和矛盾修饰法等修辞方法, 增强句子的逻辑性, 使句子达到出乎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

3.4了解英语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若想恰当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 学生应了解英语文化。例如:如果了解了中英文化中的不同文化意向, 学生们就会把“像落汤鸡一样”表达为“as wet as a drowned rat”而不是“as wet as a drowned chicken”。

4.结语

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体现, 文章写得好坏不仅在于语言的掌握, 而且很大程度受到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生活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老师和同学们需要通过写作实践找出存在的问题, 然后积极地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包惠南, 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 2004:121.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8

一、英语听力障碍

英语听力障碍一般分为知识性听力障碍和非知识性听力障碍两种。听力障碍阻碍了听力能力的培养,听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障碍的大小,听力障碍越小,越容易培养听力能力,越容易提高听力水平。

1.语言知识的障碍

(1)语音障碍

语音基础很重要,基础打不好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要想提高听力,就首先要把语音基础抓好。在初中阶段,普遍比较重视写,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只会认读,不注意单词与发音拼写的联系,造成了语言学习上的“先天不足”。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所以容易造成混淆,如,sheep-ship等。

(2)词汇障碍

词汇是搭建语言的桥梁,听力水平要想得到提高,学生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灵活运用,都会给学生的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者不仅仅是辨音,同时也是理解的过程,如果连贯的语法中出现生词,就难以理解意思。

(3)语速障碍

有些英语老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无法适应。若是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就更加无所适从了。

(4)语法障碍

语法障碍是指学生在听力时他们所理解的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速度。在现实的交际中,学生大多都会感到听力比读更难,其原因通常就在于听觉感知的速度不够快。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注重于一个一个的单词和句子的记忆,不会听关键词和关键句等,遇到听不懂的词句就会停下来,这样也就跟不上语速,就达不到听的目的了。

2.非语言知识的障碍

(1)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听力时由于听不懂会感到过度紧张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到听力的进行,并会让大脑出现断层。过度的紧张会让脑子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听力理解就不能保证连续性和正确性。所以,学生在听听力时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在做听力时,学生的心理要放松,注意力更要高度集中。

(2)听力习惯障碍

听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所听到材料的基本内容,在听过后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由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短,部分学生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想让学生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这就跟不上进度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借助于中文来理解听力材料,中间经历了一个心译过程,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听力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还与听者的听力习惯、心理素质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针对听力障碍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训练策略。

二、英语听力理解训练策略

1.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语言知识的传授主要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

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

(2)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解除词汇量的瓶颈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根据读音规则记忆。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的读音与拼写基本一致。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易遗忘。

2.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听力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长度、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要教会学生在听音时联系上下文全面理解讲话人的思路,捕捉其中的关键词语,善于区别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3.听力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并由浅入深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感受英语语言信息的刺激。同时,应尽量提供能够表示所学内容的直观形象,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排除母语的干扰。在课堂教学中,每天都要尽可能让学生听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配套听力材料,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中的听力练习等,都要坚持进行训练。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9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调查

本项调查以武汉某理工大学96名学生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在实证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心理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 者:陈伟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63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13)分类号:H3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 英语学习心理障碍 动机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10

邮编 362122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台商投资区 惠南中学邱小红 电话 ***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 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著名英语教学专家Mr.West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英语听力也是如此,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相当复杂的过程。要以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基础,要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为前提,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训练,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距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

【摘要】: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学生英语听力仍然普遍较差,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听力障碍何在?本文对中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障碍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听力、听力障碍、对策

英语听力障碍

英语听力障碍一般分为知识性听力障碍和非知识性听力障碍两种。听力障碍,障碍了听力能力的培养,听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了障碍的大小,听力障碍越小,越易培养听力能力,越易提高听力水平。

一、语言知识障碍

语音、语速障碍:在一堂课上,口语训练“You didn’t come together ,did you?”,“I’ll tell her about it as soon as she comes back.”这两句话写在黑板上学生大都会读,也能理解,可听起来许多学生感觉难解其义,究其原因由于不熟悉as soon as的连读技巧及didn’t you发生的音变现象。

1.语音障碍: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提高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发音不准,就很难正确理解听力;发音不准,因而难辩音。有的人受方言影响较深常常出现语音上的方言化。如有的把light读成night,把mouth读成mouse等,就形成了听力训练中的“错位”现象。重音把握不好,如把hamburger

[`hæmbə:g ]读成[hæm`bə:g ],把every读成[ev`ri]等。

2.语速障碍 : 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的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3.词汇,语法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有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还要领悟连贯语流,如连贯语流中出现生词,就形成障碍。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二.非语言知识的障碍

1.听力习惯障碍: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有的学生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停下来思索,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了一个心译过程。这些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

2.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英美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会产生一定障碍。如两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一篇Spring Festival是介绍我国春节,另一篇Christmas Day是介绍西方的圣诞节,学生一定是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关于春节的听力材料。

3.心理因素的障碍: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取以下对策: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1.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使学生人人都能通过音标关,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训练听力的好方法。如遇到生词,写到黑板上,用动作加以解释;用已知的同义词来解释生词的含义。这样持之以恒,由少到多,学生既可温故知新,又能提高听的能力,效果很好。

3、“哑巴英语”现象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患者”只能通过眼睛接受信息。要打破陈旧观念,从放声朗读抓起,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

4、在听力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确理解。例如:He is a big white elephant.如果听者不了解a big white elephant是美国习语,意思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自然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

二、增强听的机会,培养听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多听英语,强调其交际功能。每天只开设一堂英语课,大部分学生学英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要下苦功夫上好每堂英语课。如何提高四十分钟英语课堂效率?教师要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因为它最能体现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具有最直接、最简便的特点。

三、重视技巧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学生在听力考试的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1、考前集中精力,放松情绪

过于紧张的情绪有碍考生的正常发挥;反之,轻松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比如考前的深呼吸或闭目片刻都可使考生心情平静下来,情绪放松。这样,播音一旦开始,考生便很容易进入答题状态。

2、预览

应充分利用好播音前及中间间歇时间预览听力题的题干和选项,从选项所透露的信息中了解录音原文所涉及的话题、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听的时候有针对性。

3、预测:根据题干和选项信息进行预测

A.根据题干预测。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比如:在学校,常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谈论内容通常为学习、考试、作业等问题;在医院,常出现医生和病人的谈话,谈论内容多为病情、治疗、健康等问题;如果我们从题干中获取了某些方面的信息,就可以预测对话的语境、人物身份及对话的大体内容。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回答询问对话发生的地点、谈话人之间的关系及各自职业的试题。

B.根据所给选项预测。预览选项后,把注意力集中在选项中那些有较大差异的部分,通过比较和鉴别,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在通读了选项A. In July B.In June C.In August后,把注意力集中在July , June,August这几个关键词上,就可以立即看出这是一个考查时间的试题,从而把握住听的方向。对于长选项应采取跳读的方式,作两步处理:第一步,整体看,以发现共同点。第二步:竖着读,着重看区别。做到心中有数,抓住重要信息提示,再去听录音材料。例如:

A).She went to see his teachers in his spare time yesterday.B).She went to visit his friends when he was free yesterday.C).She went to helpan old farmer after work yesterday..从选项中可看到,三个选项的主语、谓语部分基本相同,而宾语有很大的区别。先抓住doctor, friends ,farmer 这三个词,然后根据所听录音做出判断。

C.根据关键词预测。要善于利用前后句,上下文加以推理和判断,特别注意利用关键词、暗示词、过渡句,如:although,however,because,as a result 等,这些词句对上下文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及结果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测。

4.答题原则

(1)弃前保后,弃小保大

考生在听力测试中,遇到前面听不懂的地方不必惊慌,可暂时放下此题,听好后面的内容,集中精力捕捉后面的信息。

(2)随听随记,把握信息

听力材料中的一些数字、地名或人名等细节信息仅凭大脑短时记忆是不够的,需借助笔记。记笔记应提纲挚领,只记主题句和关键词,对有把握的一些信息,不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记,而是利用剩余的时间掠读试卷上的题干和选项。记笔记时应尽量使用缩写词和符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记笔记的速度,例如:for example(eg),watched TV(w-tv), Monday(Mon.)等。

(3)要善于作简要笔记,要眼、耳、心并用。动笔记录时还应注意运用简单的数学、代号、缩号等符号,以简易为主,能看懂就行。

(4)善于捕捉关键词。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全部内容听懂、听明白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要善于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大胆猜测句意,例如Where、When、Who、How old等。

(5)要留心句中的“路标”。英语句子中的but、and等关联词可以看成是听力道路上的路标。

总之,多年来,英语学习存在偏重于语言知识功能的掌握,而忽视听说能力的锻炼的倾向。不少人感知“耳不灵,口难开”不同程度地有英语学习的“聋哑症”。解除听力障碍,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对每一个学英语的人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新编英语语法》(修订本)章振邦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2、英语用法指南 Michael Swan 原著《英语学习》 编辑部编译 1980版 中译大学出版社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训练;策略

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中,“听”居于首位,这并不是说其他语言技能不重要,而是表明了“听”是语言交流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听”是一个复杂的感性认知过程。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训练的现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已经成為整个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听力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英语教学条件的改善,全国高考英语统考和大学各级英语考试的要求等等,使得听力教学得以普及和加强。英语教学中对听力的要求日益强化,广大师生都意识到“聋哑英语”的不适用性,因此英语听力教学逐渐受到了重视。然而,并不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水平就随之提高。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对英语听力不够重视

有的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在听力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只是被动应付,学习兴趣愈发低落,听力水平也就很难提高。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他们认为语法、阅读等占考试分数多的部分才是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听力在大多数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小,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法、阅读等一些知识和方法学好了也可以取得好成绩。这种对听力不重视的心理也直接影响了听力水平。

2.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不扎实

具备一定量的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知识等是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前提。有的学生语法等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准确地理解材料中不同语法、时态、句型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在听的时候错误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对句子真实意义的误解。

3.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对其文化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许多对话和短文都跟文化背景有关。如果学生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以及地理、历史、宗教、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在听这些对话或短文时,就比较难理解其内容。所以,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了解了英美国家概况及跨文化交际知识等等,语言文化知识面扩大了,听力水平自然有所提高。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

牢固的语言基础是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前提。词汇量、语音、语法、常用句型、常用口语、固定搭配等等都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所以教师在平常课堂上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们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听其他同学表达的同时,让他们去适应不同的口音、说话方式、说话语气等等,增强其听力适应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并帮助他们去留意语言中语气强弱的变化,助词、连词等的应用。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听力理解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因此教师不仅应在听力教学中而且应在课文讲解和平常教学中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文化底蕴,多给他们讲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3.培养学生听力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是听力学习的动力,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愿意学,从而可以克服那种因惧怕而产生的不自信的心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训练时彻底放松,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学生训练英语听力的兴趣。

总之,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之一。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并投入教学中,充实和扩大语言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从而真正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高中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12

一、学生听力障碍分类

(1)英语语音障碍。学生们在听力教学中,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听的时候觉得很模糊,听不懂。但是,一旦与听力原文对照后,发现原本对话是如此简单。这是由于学生们平时英语听力听得少,产生英语语音障碍的缘故。虽然高中生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英语学习,但是他们的语音知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对英语发音中的重音、清辅音、浊辅音、弱音、连读辨析能力较差。所以,学生们虽然看得懂课本、课文,但是却听不懂听力。在高中英语听力中,常常会出现连读、弱音,学生们往往难以把握其含义,也就选不出听力题的正确选项。

(2)英语语速障碍。面对英语听力的不断积累,高中生们的英语听力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一旦听力的语速发生变化, 学生们的听力准确率明显降低。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语速。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每听完一句话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翻译对话的意思。随着听力语速加快,学生们的英语翻译速度就跟不上了,自然也就听不懂了。在高考中,英语听力的语速还是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 只要平时多听多练,跟上听力的脚步不是问题。此外,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学生们要学会调整。

(3)英语文化障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广,英语听力对国外文化的考察比例也是逐年增加。在听力教学中,中英文化差异成为了学生们做题的最大障碍。尤其在做到生活化、口语化的听力题目时,学生难以把握住题目的核心,听得出、听得懂,就是选不对。学生们在听力过程中,觉得什么都听懂了,可以准确定位到每个单词的意思,但是就是不能准确理解听力材料。面对英语听力中的文化障碍,有的学生总是束手无策。每当出现一道这样的题目,教师就讲解一次,算是在“血与泪的教训”中不断总结经验。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有效途径

(1)强化基础,纠正发音。通过对那些英语听力较差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们的英语基础薄弱是导致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们连最基础的词汇、发音都不能充分掌握,那怎么可能听得懂呢?因此,在对学生们进行听力教学时,首先要实施英语基础教学。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 一朝一夕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积极渗透。总体而言,高中英语教师的整体实力比初中要有所改善,在英语发音上也是如此。因此,在学生们进入高中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实施二次教学,纠正学生们在发音、词汇、语法上的错误。对于高中学生,他们的高中英语第一课应该是音标、元音、辅音和26个字母的发音技巧教学,之后才是词汇、句型、语法、听力、作文的教学。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多是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听力考察的比例逐年递增。要想教好听力,强化学生英语基础,纠正学生发音才是有效手段。

(2)国外文化渗透,兴趣教学。学生们在做听力题目时,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思想不集中。整个听力过程长达半小时之久,学生们必须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才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在对学生实施听力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其中,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渗透国外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将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的片段截取出来,安排学生们集中欣赏。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他们的听力教学。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教师不必纠结于教学形式,只要是对学生们英语听力有帮助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听力教学材料。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几节课用作英美文化赏析教学使用。例如,通过电影《Cast Away》对学生实施友谊教学。同时,一些优秀的美剧作品也可选做赏析课堂教材。但是,在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听力教学这个核心,切忌忘本。

(3)听力技巧教学。以上的策略都是间接性的方法,只有对学生实施听力技巧教学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于听力技巧教学,主要是针对考试而言,听力分数的提高是主要指标。听力技巧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高分的保证;反之,也是如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懂得取舍。第一,在做听力题之前,要对听力题目进行略读和跳读,对听力内容有整体性理解。第二,教会学生们听力记录能力,学会边听边记。对听力中出现的年代、时间、事件等关键点进行记录,实现对听力内容的预测。第三,培养学生对听力内容的推理能力。笔者分析多年的高考听力原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是不需要听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们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一定的听力原文就可以做对题目了。在每年的英语听力中,一些判断性的问题,几乎就没有变过。例如,小明总是受伤的那个人;玛丽被邀请了很多次,总是想去,但是之后But才是关键。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 篇13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又有了新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状态,才可说有真正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心理和行为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比一般的社会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状态。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较高。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交往能力较弱,对复杂局面难以应付或缺乏心理准备,不知怎样交往或交往失败。因而感受到强烈的“人际危机”,故封闭自己的心理,导致性格孤僻和心理焦虑。

(二)应对挫折能力差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遇到某些心理挫折,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失落、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之就业选择中的种种压力,使得相对缺乏实际生活磨难的当今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不足,容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三)情感焦虑,情绪体验强烈

一方面,从生理发育来讲,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情感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及内心世界许多方面的自我体验都比较敏感,尤其当涉及到的是与他们相互联系的事物时,很快就会引起情绪、情感反应。由于人际交往的障碍,闭锁心理的形成,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

(四)不完全社会化

大学时期,由于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即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由于这种不完全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

二、对策

我们高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必要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帮助学生确立适应自己的恰当的奋斗目标,使之能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二)以社会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加人到各种活动中,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既有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位置,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韧性。

上一篇:保安主管半年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动名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