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语言赏析(精选9篇)
——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赏析
绛县城关初中 付薇 教学目标:
1.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找出语言赏析类的试题,并归类。2.找准语言的赏析角度,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3.帮助学生梳理赏析语言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初步鉴 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一、激情导入:
这些美景真养眼啊,那么,既养眼,又养心的是什么呢?对,是美文!许多文学大师,用生花的妙笔把现实拉回到了书面上,从此,这些美文便定格到了读者的心里,因为在那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诗意的人生,更有如诗如画,令我们百品不厌的语言。语言是文章的锦衣,是成就至美华章的血肉,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就是这个道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精美的语言。
语言赏析类试题已经成为一种热门题型,甚至跻身于中考的必考行列,而这类试题恰恰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课前准备,搜集了一些中考试题中关于语言赏析类的试题,请同学们说说,哪些问题属于语言赏析类试题?
考点梳理:
老师把这些试题简单做了归类,请同学们来看。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015山西)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16海南)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赏析示例:
1.本句中“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表现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2.这几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逼真传神地写出了哈默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痛心情,充分体现了哈默尔先生的爱国精神。3.“争”和“啄”两个动词,生动准确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赏析的非常到位,下面我们就来总结语言赏析的方法,寻规律,找技巧,为即将到来的中考未雨绸缪吧!◆归纳语言赏析的方法
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及花朵之多,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桃花的颜色比作火,杏花的颜色比作霞,梨花的颜色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颜色之艳,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③从感官上看,作者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方面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视觉方面来写,“花里带着甜味”是从味觉方面来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从听觉方面来写。④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的描写层次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如先写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再写花下的“蜜蜂”“蝴蝶”,最后写遍地的“野花”。
⑤整段文字短句的运用很富有特点。整段文字没有使用长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平易好懂,写出了花的多、艳、甜的特点,这样的句式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虚写,其它句子是实写,突出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⑦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通过写“蜜蜂”“蝴蝶”从侧面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⑧另外还可以品析文段中几个富有特点的词语,如“赶趟儿”表现花朵多;“闹”写出了蜜蜂在花朵上欢快起舞飞翔的情景,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效果;“散”字形象生动写出了野花繁多的特点。
◆ 多角度赏析《背影》中“望父买橘”的片段
1.本段文字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年纪老迈、体态
确,表述流畅,格式完整。
◆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话,抽生读: ◆ 更上一层楼
朱自清先生的《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不必说文中运用修辞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也不必说调动各种感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单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就让人感到朱先生笔下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看到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李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丰收之瘾,这样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个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
它是一曲赞歌,唱出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热情的诗,抒发了对春的企盼与眷恋;它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生机与魅力!
这段话总结了同学们刚才对语段的赏析,老师整理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心得,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版的语言赏析,这种形式正好可以回答哪类问题呢?
对,2016年的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小题——选文语言带给你哪些有益影响?
◆ 下面也请同学们也来练习一个升级版的语言赏析:
请同学们听读小小说——《桥》,在听读的过程中画出你喜欢或觉得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听完后选择一种或多种角度进行语言赏析,然后整理成一篇阅读心得。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练习要求:
快速研读本文,任选自己觉得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赏析,然后整理成一篇阅读心得。
(生进行写作)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每个字都不应该忽略,每句话都要认真领悟其含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以后面对语言赏析类试题,同学们一定会胸有成竹,用我们今天掌握的方法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让自己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一.不同的修辞让语言更显生动性
文章细品味,佳句自然来。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品悟用语之妙,历练用词之法,可使语言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紫藤萝瀑布》中各种修辞的运用,形象的语言,虚实相随。有时写花的顽强给“我”心灵震撼“仿佛在活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有时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抚慰“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有时写盛开的紫藤落花给人们带来的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有时则表现着深刻而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作者对小花的描绘手法细腻充满情感,最妙的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是满装生命的酒酿……”,细细品味这些句子,它给读者带来多少美好的想象!
二.准确的词汇让语言更富形象性
学生读文章往往忽视关键性词语,造成理解障碍。教师可通过反复比较,引导学生领悟语言之妙。小说《孔乙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学习借鉴的诸多范例。⑴“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疤了!”(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例⑴中的“添上”和“有”、“增加”可以相互替代,但用“添上”,更能说明孔乙己由于偷窃,经常被打得鼻青眼肿,满脸伤痕,而且是旧伤疤没好又添新伤痕,从而显示了孔乙己的身世,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例⑵中的“罩”在这里可以换成“遮”、“盖”、“掩”,但都不如“罩”字最为精当,因为孔乙己的动作是伸开五指,想把碟子全部遮住,而碟子里尚有一些茴香豆,一个“罩”字活写出贫穷饥饿而又善良的孔乙己在那群天真无知的孩子面前,为了护住那仅有的一点下酒菜的可笑而又寒伧动作。精当、贴切地选用动词,能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人物的各种形象情态,把人物的性格展示得入木三分。
三.不同的句式让语言更显多变性
适当运用一些特殊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如《醉翁亭记》中的二、三两个选段,用句法知识来赏析,这两段骈散相间,文笔多姿,音调优美;用音韵知识来赏析,两段文字中“者……也”选用,往复赞咏,自然流畅。再如《散步》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种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四.感情色彩让语言更富人文性
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通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作者深深的自责,悔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于细微处设疑可以拓展思维空间,如《台阶》中写父亲新台阶砌好后反而觉得不自在,“若有所失”的神态描写将父亲的这种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文章结尾更是耐人寻味,“怎么了,父亲老了。”学生体会到作者朴素而真挚的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基础,才能积累语言,广泛涉猎,提高语文素质。
五.表现手法的运用让语言更见技巧性
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写作技巧,如象征、反衬、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这种语言赏析应与文章整体结合起来。如“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叶从天边退去。……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张洁《挖荠菜》)这是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是作者使用的反衬写法,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而“我”却不能。这样反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语言赏析 方法 品读赏析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什么是品读?品读即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进行品味、鉴赏,对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辨得曲折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乐趣。但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在进行“品读赏析”这一环节时,只是“水过地皮湿”,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所在。
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赏析呢?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建议。
一、品读赏析要打好基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理解词义时,就急于转入赏析这一环节,而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这样的赏析是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理解词义的时间,还要保留质疑的环节,在学生对于文本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再进行品读才是深入的、发自内心的。
此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写作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如果没有对写作背景的解读,学生就无法理解“闲人”的眼中景,心中情了。
二、多角度品读赏析文本,让文言文教学更具有“语文味”
1.“品”与“读”结合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是品读赏析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无论用何种方法,何种角度赏析语言,“读”都要贯穿始终。
在具体的赏析环节中可以运用“师生合作”“集体诵读”“自由诵读”“个人诵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运用语气、语调、语速等多个角度,运用“长、短、快、慢、重、轻、急、缓”等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
2.运用“增、删、调、拖、延”等角度进行字词的赏析
进行语言赏析,不能只满足于语言“原来是这样的”,还应该感悟“不这样会怎样”或“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来看王君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断。
赏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不着急,我来帮你。老师觉得呀,这一句问题也挺多的。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四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
生:不行,老师。
师:为什么不行?你看我读。
生:效果不对了。
师:哪点不对,你得说服我(大家仿佛表达不出来一样)。
师:那我们对比读一读。先去掉“与”读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读一遍。
生:哦,老师,我感觉出来了,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生: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师:好样的,有眼光!来,咱们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
(生拖长音调读,摇头晃脑,韵味儿十足)
在此片段中学生对“天与云与山与水”单一的赏析,学生说不出来哪里好,但是王君老师运用删字的方法与原文比较,再让学生去大声读出来,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张岱笔下的西湖那种“浑然一体”的景象。
3.用“还原解读法”来赏析文本
孙绍振教授认为,还原方法的核心是将文本中表现的事物恢复到本来的样子,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在研究矛盾的基础上,用联系的观点解读文本。在这里引用孙教授用还原法赏析咏柳的例子:
一是在方法上应研究矛盾。
柳树不是玉,为什么说它是玉?柳条不是丝,为什么说它是丝?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巧妙吗?不!春风应该是柔和的,不刮人,怎么会似剪刀?如果说春寒料峭,还刮人,可以是菜刀,何以一定是剪刀呢?
二是要联系。从联系中进行理解:“似剪刀”要联系“谁裁出”理解,裁和剪同义互解,这种方法,是贺知章发现的。谁能裁?是人。春不是自然的,是人工的,是创造的结果,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别出心裁。
这样赏析,就要有揭示矛盾的功夫,这种功夫就需要采用还原的方法。还原就是让它回到客观事物的原样,还原就出现了矛盾,出现了矛盾再解读。
4.运用联想法赏析,从而有助于结合学生实际理解文本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可运用联想法进行语言的品读与赏析,指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让学生看图片想象,闭上眼睛想象,听音乐想象等。
我在指导学生赏析《饮酒》中最关键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开始虽然采用了换字赏析法,让学生将“见”字换成“望”字比较赏析,但是由于陶渊明避世隐居的淡泊心境毕竟距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学生怎么也体会不到“见”字到底好在何处。
因此,我先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去年在江西婺源旅游的时候,看着满山的油菜花,心中感到十分的惬意,此时,一只蝴蝶飞到了我的手上,那一刹那,那种不经意之间的惊喜,那种悠然之上再添悠然的感受,唯有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够形容了。
随后我又问学生:你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吗?
学生们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在生活当中的例子。随后我又让一名学生连读三遍这句诗,其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想象之后我又借势发问:现在你能理解“见”字究竟好在哪里了吗?
学生们回答说:见是不经意间的惊喜,与“悠然”二字相符合,更与陶渊明隐居二十年的淡泊宁静的心境有关。
其实,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现代文的教学也是同样如此。
品文也如品茶,慢慢品尝,方能闻其香,知其味。正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摘要:幽默是违反正常的逻辑思维,是人产生概念错位或者形成巨大的思维落差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感觉。美国幽默术专家特诺·赫伯说过:“把幽默当作礼物送给别人,会增强你的吸引力。”社交场合离不开幽默的谈吐。因为幽默的语言,体现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乐观情绪。它会使社交者言谈生辉、光彩照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幽默建立在说话者情趣高尚、涵养深厚、想象丰富、心境乐观、对自我智慧和能力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感的表现。幽默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语言幽默,艺术,赏析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成为焦点人物,因为他往往能够通过他的幽默感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去。凭借着他的那份幽默感,他的身上也会显现出一种特殊的气质,因此,幽默感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侯它是你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也许仅仅是你的一个笑话,一句令人捧腹大笑的话,让你挤进了一个圈子。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工作或是学习吧。所以,一个幽默的人,无形中会给你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是我们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的。
由此可见,语言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但由于本人学识浅薄,现只能列举一例,与大家共赏。
·赵本山小品中的语言幽默艺术
赵本山在自己独特的喜剧路上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他成为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喜剧明星,他所代表的幽默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他的名字也成为了一种喜剧文化的代名词,他的幽默体现在他的肢体上,更体现在他的语言上,他的生活化平民化的表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不仅在小品上有了一般人难以到达的高度,他在电视剧电影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的幽默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他的喜剧艺术,独备黑土风味、关东风格、绿色幽默、是喜闻乐见的“东方卓别林”艺术。
别林斯基曾经指出:“任何矛盾都是可笑性和喜剧性的源泉。”赵本山正是捕捉到了今天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的各种矛盾,发掘出它们的可笑性和戏剧性,从而为我们抖开一个又一个令人爆笑的包袱。赵本山的许多语言包袱直接来源于二人转的说口和东北民间口头文学。他将许多方言俗语糅合在一起,经过提炼整合,再经过他丑角化、夸张化的表演就独具一种情调、一番风味。他的这种包袱可分为以下几点:
1.调侃开涮:即拿自己或别人的缺陷作笑料。如《昨天今天明天》中,宋:“我年轻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吹,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那吴老二,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赵:“哼,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看谁都哆嗦。”又如:《说事儿》中,“过去你那张脸,都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再如:《我想有个家》中,“我们俩结婚不到二年,她突然向我提出一个非常严肃而且带有原则性的问题,实在让我难以接受,说我缺乏男子汉气派,越看越象老太太。象吗?象点又有什么呢?这说明我长得超俗脱群,充分证明了那句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么。”这些调侃甚至戏谑式的语言,一经抖出,便会造成全场哗
然。
2.追赶时髦:套用当今流行的时髦话语、歌词等制造笑料。如:《功夫》中,“说来话长啊,记得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02年来的稍晚了一些”“这是什么造型啊,挺别致啊,非常6+7啊,这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忽悠怎么落到这步田地了,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大姐给我出的这口气啊,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吧,追尾了是不是。”又如《说事儿》中,“绯闻,绝对的绯闻.......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难。”再如:《策划》中,“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在小品的语言中,引用大家所熟知的流行歌词、流行广告语,赋予其新鲜含义,一般能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还能使观众倍感亲切。
3.脑筋急转:前面说话很正常,后面突然来了一个违反逻辑的使人意想不到的结尾。如《拜年》中,高:“你今天去银行明天跑科委,你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赵:“还给寡妇挑过水,全乡都知道这事儿。”又如《我想有个家》中赵:“本人正像你在欲寻找的当中所提的那样,经历坎坷、心地善良、身体健康,有一定特长。请看这是证书。”黄:“六级木匠。”赵:“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再如《卖车》中,赵:“说你家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呢?”范:“因为我家小狗讲卫生。”赵:“错,媳妇告诉他原因。”高:“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玩意儿来。”赵本山小品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包袱中把观众的好奇心一步步引向高潮,从而带来无限欢乐。
4.移花接木:把本不属于着一时代的语言移用过来,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如《昨天今天明天》中,“这家伙把我们家里男女老少东西两院议员全都找来开会,要弹劾我......后来经过全家人的举手表决。大家一致认为我给人陪礼道歉”。就这样把严肃的政治术语“议员”“弹劾”“举手表决”“陪礼道歉”移用到口语中,在增强幽默感的同时,有产生了亦庄亦谐的效果。
总之,赵本山的小品可以说是把中国的下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那根植于泥土的充满哲理的质朴语言,给全国亿万观众带来了欢笑。在他的小品中凡是能够主题思想的各种语言手段,他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仔细品味赵本山小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都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里面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种真谛也许就是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真谛。
结语:幽默是智慧的迸发,是交往的润滑油,是乐观豁达的心态,是我们人生的松弛剂。曾有古书上说:“人有一颗快乐的心胜过藏有一只药囊,可以治疗心理上的病。此外,幽默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会接触到不同的幽默形式,比如很受大家欢迎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壹周立波秀”等等。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开办至今,一直备受欢迎,收视率一直很高,成为湖南卫视的金牌节目。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老关众喜欢看质疑节目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在电视机前待几个小时。节目主持人何炅、维嘉、娜娜等等,他们那种特有的讲话方式常常让我们忍俊不禁。有时候,他们一个可爱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笑话,都让我们捧腹大笑。我们就是被他们的激情带动起来了,所以我们也会跟着他们大笑,学他们的说话方式。但其实,他们的话语中常常带着另一层意思,冷笑话也是他们惯用的。而“壹周立波
秀”这个节目中,主持人周立波往往用一种轻松搞笑的方式来说一些社会新闻。实则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却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因为他经常会用他的幽默笑话来批判一些事情,一些没有社会道德的人。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借物喻人,而那些幽默的人往往喜欢用笑话来赞美或是讽刺一些人一些事。
一、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济南市一模试题《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潍坊市一模试题 《美人如花隔云端》(科普文)
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的语言特点。
(1)它包含了将近200种微观粒子并且描述了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所有的这些微观粒子都是由17种最基本的粒子由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的。
(2)希格斯玻色子犹如一个神话传说中的拥有无双美貌的女子,让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追求,却始终不能见得一面。
二、设 问 方 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三、答题思路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散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言的灵动性增强。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①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②某种表现手法。
③表达方式。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如╳╳。
5.从人称使用的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角度);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第三步,指出效果(运用术语)
小结: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风格:注意积累相关的术语。
用词: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句式:长短、整散等。
手法: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语体色彩;对科普文来讲,还要考虑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
2、答题模式: ①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 举例分析③ 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
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句式、手法、风格、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明效果
五、常用答题词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
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
华丽典雅,字字珠玑
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
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
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
六、常见语言风格(特色)
平实自然形象生动
含蓄委婉清新明快
洗炼简洁绚丽飘逸
婉约细腻旷达豪放
沉郁悲慨幽默讽刺
整散结合音韵和谐
七、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2、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3、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5、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6、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8、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9、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10、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八、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九、谈谈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例子: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旨: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不管有多少变化,生活永远都是美丽的。
《西游记》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离奇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简洁生动的叙述,用大量的诗词歌赋进行描绘,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出场的人物,给人美的享受。现取一二,举例说明。
在第一回中,介绍了花果山这个灵根孕育之地,是这样描写的: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傲来国的花果山,是一处鸿蒙僻静、山灵水活,仙草异果四季常结、灵禽寿鹿无处不遇的修竹密林、葳蕤青葱之地。灵山育灵猴,孙悟空“感天地精华”,横空出世。此系长篇小说的开篇,充满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幻妙的神话世界!
我们再一起看文中对孙悟空的描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此时的孙悟空是天地间自由的精灵:一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猴子。自从猴王出山拜师,师傅亲赐姓名,孙悟空得师傅真传,学会了“一筋斗十万八千里”和“七十二般变化”,描写孙悟空的文字愈发灵动起来,且看孙悟空在师兄弟面前卖弄,变的“松树”: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七言四绝勾勒“青松”的形象,实则赞美孙悟空的非凡本领。可惜师傅嫌弃他“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因此被逐下山去。自此猴儿得了自由,回到花果山,做了水帘洞洞主,又在冥王那里除去姓名,得以长生不老。龙王那里借得兵器——如意金箍棒,要不是龙王告状,兴许从此逍遥山中,如意自在过生活。哪会与玉帝和天界打交道呢?怎奈悟空本性追求自由,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心高气傲争强好胜,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打出御马监、大战哪吒,偷吃蟠桃搅乱圣宴……与二郎神打斗那段,写得煞是精彩:
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衔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此处尽显二人七十二般变化的本事,于千变万化中斗智斗勇,匪夷所思、精彩纷呈,让读者眼花缭乱、拍案叫绝。这打斗,有千变万化的轻松热闹却没有输赢胜负的紧张与沉重,实在是赏心悦目,好一个活泼讨喜、灵动善变的猴王!及至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炉中烧炼,读者也断无对其受刑身亡的担忧,结局竟是猴王煅烧成为金刚不坏之身,无疑是又长了一层本事的欣喜!“如来捉拿孙悟空”一段,还穿插着刻字纪念和撒尿恶作剧等细节,令人忍俊不禁!诙谐幽默、匪夷所思的情节,带给大众的娱乐是无可替代的!这个勇敢正义、敢于斗争无往不胜的精灵,实在是人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千变万化的神勇、出人意料的热闹,追求平等、惩恶扬善,令人扬眉吐气的畅快淋漓之感,使得孙悟空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老少皆宜的人物形象。
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书中描写玉帝和如来住处的两段文字,与描写孙悟空的花果山,有相当大的不同,这里摘录比较一下: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花药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绣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一是颜色二是数量,金色为主色调,显示着巍峨富丽堂皇、宫殿数量显示着等级森严,是上层社会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利象征。玉帝的住处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强大的国家机构,统治者的正大威严。再看如来住处: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婆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
“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
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其实,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很 多,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材料,则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语言特点,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一般说来 ,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修辞。初中语文要求了解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可使语言产生鲜明的效果。如: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语言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使柳树也有了“灵性”, 感到炎热的威胁,以柳树的病态烘托天气的炎热。
2、词语。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看。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特别是叙述类文学作品,宜赏析动词、形容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而应用性作品,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宜赏析副词或其它修饰、限制语的表意准确、严密。
3、句式。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试看下列例子:
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 ,那么朝天 门就是舌 头尖了。 (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 语言运用“假设+比喻”的句式,恰到好处地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它所以成为重要港口的道理。
4、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如: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语言通过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5、语言风格。文章的语言风格往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文章语言追求生动形象,优美感人。但也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如:
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语言运用“洗洗”“补补”“一水”这种口语化色彩浓厚的词语,表达出战士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
6、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另外的意义,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如:
春江水暧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暧”,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7、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也称为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 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此种语言的赏析应与文章整体结合来 看。
8、其它方面。除了上述值得赏析的地方之外,语言值得赏析之处还有许多,如诗歌语言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文言文语言的骈散结合、言简意丰,还有语言的图画美、音乐美,叠词、衬字的运用……等等。
想要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济南城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就要追溯一下他到济南之前的人生轨迹。我们都知道,老舍先生是满族人,25岁之前在北京过着稳定的生活。北京的冬天朔风怒号、凛冽刺骨,对此,他是有最深切的感受的。1924年,老舍先生应邀到伦敦的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一去就是六七年。伦敦作为当时世界闻名的重工业基地,在给英国人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让他们尝到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果。因为伦敦整天都是浓雾弥漫、阴雨连绵,所以被冠以“雾都”之称,老舍先生自然也逃不掉那里浓雾的时常侵袭、毒蚀。后来,在归途中由于路费不足,又在处于热带地区的新加坡住了半年。好容易见到了太阳吧,那又是一轮好像能把人烤化的毒日,让他欲爱不能、望而止步。因此,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后,济南的那种无风声、无浓雾、无毒日的温晴舒适的怡人天气让他不禁惊奇、赞叹。
除此之外,济南冬天所呈现出来的秀美娇媚的山湖风景也是使老舍先生痴迷此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济南自古就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赞誉。在文中,他抑制不住自己对济南山水的满腔怜爱与激情,运用生花的妙笔驾驭着鲜活的比拟手法,为读者描摹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绝色佳境图。
一、慈善若母亲的小山摇篮图
济南之所以在严寒的冬天也能体现出温晴的气候特点,是因为它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处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因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嶂,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所以,先生在文章中充满爱意地用比拟的手法写道:“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在这里,先生把济南城周围的这圈小山亲昵新奇地比做“小摇篮”,写出了济南山景的温暖、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手法赋予小山母亲般的温柔和慈善。这样的描写生动真切地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温暖、舒适、惬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圈小山的热爱与谢意。
二、可爱似少女的雪霁晴峦图
除了风,严酷的冬天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加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作为一代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其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先用了一个“妙”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地形容了雪后初晴的娇媚山峦给人的总体感觉,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然后用比拟手法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对美丽的雪景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接着,作者又把“顶着小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的的看护妇”,恰切地表现了矮松小巧秀丽的形态和小雪的圣洁美丽。“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由于是小雪,所以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又由于济南周围是一圈小山,所以山尖的白雪连成了一道银边。这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一圈白雪相映生辉,轮廓亮丽,构成了济南城独有的雪霁晴峦图。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比拟的描写更加绝妙!先生化静为动,以虚写实,把雪后的小山幻化成一位曼妙的女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雪后山色的斑斓多彩和雪后小山初融的飘逸美好情韵,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美感。“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把夕阳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媚和小山的秀丽,粉色羞容与微黄斜阳交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此时作者笔下的小雪犹如一位让他心旌摇动、怜爱倾慕的少女,使他产生了满腔的怜香惜玉之感,所以他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恋,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在这一节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拟和一连串恰切的动词,鲜活生动地描摹出了雪后小山妙在雪色的明丽、妙在雪光的娇艳、妙在雪态的秀媚。通过这些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联想、想象的意境,让读者不仅感受到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感受到雪的情韵内在美,体现了“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清亮赛水晶的空灵碧水图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从而展开了玲珑剔透的第三幅画面:空灵碧水图。
耿建红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棋:“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棋就是一只文狐,所以才能写出风俗关语言关人情关统一的《端午的鸭蛋》。他用了一千六百多宇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描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让读者通过小小的鸭蛋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浓郁风俗和文化意味。反复朗读此文,只觉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一、风俗美
风俗美,美在家乡风俗的独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吗?当然有!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都有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觅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口,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这样十二红就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风俗美,美在风俗所引发的自豪感、思乡情。
课题是《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会由端午想到鸭蛋呢?因为鸭蛋的确是作者的故乡一一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挂鸭蛋络子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高邮的鸭蛋”到底有哪些奇异之处,让作者一直引为自豪和怀念呢?作者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接下来又介绍高邮的腌蛋天下独绝,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同别处的咸蛋做对比,口的是为了突出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句中的“特别”和“肃然起敬”,突出了高邮咸蛋在外乡人心中的地位。“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就强调突出作者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个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风情,读完全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家乡风俗的美,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腔自豪情和一颗思乡心。
二、人情美
人情是指人际交往中所流露出的友爱和感情。文中写人的句子不多,但文中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美。
人情美,美在人情世故的简单温暖。
“端午节,我们那里盛行孩子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从这我们读到了姑姑、侄子、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城隙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虽是寄名的干爹,他对我的关爱很深厚,每年都坚持不懈的在端午节前派小道士送符来,确实很难能可贵。作为道士,他当然也会给其他孩子送去,送符的口的只有一个: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穷人家害怕过节,怕准备不了过节的东西,“但觅菜、虾、鸭蛋,“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样没有贫富差别,人人都能过节,都能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人情就是这么简单却很温暖。
人情美,美在孩子的天真快乐。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丝线是掉色的”,“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丝线价廉物次,但孩子们照样系,照样玩。“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宇。写黄烟虎宇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从这我们仿佛看见了一群孩子在互相比赛、互相炫耀的画面。
孩子们在端午的鸭蛋上也得到了许多快乐。“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而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原来鸭蛋壳还有如此妙用,这也是只有孩子才能获得的“物外之趣”。
三、语言美 我们已经习惯尊称汪曾棋为语言艺术大师,因为他的文字永远是那样的质朴平淡,不事雕琢,如同和读者话家常一样。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又带有自己的一些鲜明特色。
语言美,美在关键字眼的“提韵”。
汪曾棋在《胡同文化》里有这么一段话:“北京人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熬白菜。嘿!”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宇,就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文中与“嘿”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挖”和“吱”宇,“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挖”和“吱”宇写出了吃高邮咸鸭蛋的动感、快感和满足感。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一一”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一一”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种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一个字眼,就能表现出吃高邮咸鸭蛋的神韵。
语言美,美在古汉语古诗句的恰当点缀。
文中的古汉语和古诗句用的并不多,但它们点缀的很恰当,平添了文章的几分韵味。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的古汉语是最多的一处,此处介绍腌蛋为的是突出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读着这些句子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引用古诗词的就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现在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而,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吃惯了质细而油多并且为之自豪的高邮咸鸭蛋,别的还能看上眼吗?正是有了古汉语古诗句的点缀,才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颇有韵味。
【教学设计语言赏析】推荐阅读: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07-15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12-23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07-26
《程序设计语言强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09
小班语言《我的影子》教学设计12-11
八年级《水调歌头》赏析教学设计06-23
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设计07-28
小班语言《祝你新年快乐》教学设计10-12
中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设计09-20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探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