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推荐11篇)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1

自从参加了网络平台学习以后,我受益匪浅,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在网络上我们的老师可以在一起交流学习,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以下是我在网络平台中的几点体会:

一、网络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提高自身的素养。

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的积淀,可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求知”的道路上,我还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会伴我勇敢地走下去,必会到达光辉的彼岸。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更是我们这一代教师所必需的。通过接触网络学习我认为,学习是源自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过得充实,网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网络学习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平台,在人生教学的舞台上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学习中我有很多不懂之处也是在交流平台中通过老师解答和讨论解决的。平时,我都是在教学之余,在网络平台上与老师们进行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我一天一般会在交流平台中学习或写点教学反思之类的文章。做到一看二写三评的三步曲。坚持不懈,长期学习,追求进步。

二、网络是老师施展才华、交流的好地方。

在网络平台中,我可以把我的作品发表上去,这样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是给老师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我可以把我编制的英语试卷、我的教学点滴与体会或教学发现等都放到平台上,这样可以与其他老师分享我的劳动成果。网络学习是给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发展的空间与互相学习的空间。通过网络我们学科的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作到畅所欲言,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我也可以把别人好的资源转载过来,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我转载郑老师的“速算,以后留着教孩子。这篇材料,1.十几乘十几: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等资料,这是很好的一篇材料。我们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网络学习,相当于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素质教育的钥匙。因此,我们的老师要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老师。我们不要做一个被时代淘汰的教师。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网络是老师施展才华、交流的好地方。我很向往这个充满知识海洋,是它带给我欢乐与知识。

三、网络给我们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平台中,从老师们真诚的评语中,可以看出我的博客里还是有些陈旧的知识。我深感到我的知识面还是远远不够,只要不断地去学习才能够把新的知识学到手。同时我也看到了有喜有忧。有位教育专家说:“不爱学习的老师就不会有爱学习的学生,要想学生学得好,老师首先要学得饱”。喜的是,老师们给我了很大评价与鼓励。忧的是,我们学习量还是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师的水准。网络给了我们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说互评的空间。所以,我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最终的目的。

四、是网络交流平台给了我很大的变化。

是网络交流平台给了我很大的变化。是它帮助了我的困难,帮我解决在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我要感谢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要感谢它,可我是要感谢它。是它的功劳,是它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是它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它不仅给了我的机会还给我所有老师的交流机会。让我们达到共同进步的境地。我只要在交流平台里继续学习,我相信我会在教育事业中脱颖而出。在我的课堂中,我尽量用新的教学手法。我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把其他老师的好的资料,好的课堂常规或某个教学片段用到我的课堂中。如:某个手势等。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诸多学者都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有学者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所有的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位置——没有它, 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 [1] 这也就意味着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是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的。因此, 在网络化的21世纪, 在教育信息化第三次浪潮——“建网、建库、建队伍”的今天,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教师自主学习, 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必将成为众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焦点, 如何开发基于教师个人专业化方面的网络支持则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首要矛盾。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是非常多的, 有学者总结归纳出了如下的六种模式: 1) 咨询服务模式;2) 交流协商模式;3) 专题讨论模式;4) 协作研究模式;5) 评价反思模式;6) 自主学习模式。[1]其中, 第一种模式需要权威专家的支持, 聚齐群体的智慧, 解决教师的疑惑和困难;第二种模式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远程教师培训、教师论坛、教师QQ群等, 这样的交流需要协调不同教师的时间, 不能做到惠及每一位教师;第三种模式要求交流的教师具备相同的学科背景和相似的教学实践经历, 并且需要有经验的指导者和管理者, 这样的模式实施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第四种模式是基于教师具有相同的兴趣或者相同的问题所开展的研究, 对教师自身的水平也有要求;第五种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我评价反思, 另一种是他人评价反思, 主要是为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第六种模式是教师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拥有完全的学习自主权, 拥有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可以合理地安排学习和教学的时间和场所, 避免两者的冲突。[2]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在过程中得到指导, 而不同类型的网络支持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到网络资源的开发中, 从而促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还能根据教师不同需求, 帮助教师定位所需资源。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 自主学习模式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美国教师自主学习的网络支持分析

在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 网络中涌现出大量可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网络支持, 但是国内教师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却很少利用。面对国内当前的状况,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师自主学习的网络支持做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类比较典型的网络支持。第一类是网络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这一类的网络支持包含了教师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第二类是利用网络让教师参与到资源开发中, 从而促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这一类是针对特定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技能的提高;第三类是利用网络中的导航网站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 这一类的网络支持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个人需求,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 利用学会官网提供的教师自主学习发展平台——以AAPT网站为例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美国教育协会调查中, 教师把由教师组织 (如:美国教育协会) 主办的专业发展项目视为四种最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之一。通过教师专业学会官网的会员制度, 可以使得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发展的活动中, 这既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 也给教师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新平台。

以AAP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 美国物理教师协会) 为例, 在协会成立的第九个十年, 它利用网络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官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的资源和研究, 以帮助物理教育工作者开展专业发展学习。该网站的会员制是其一大特色, 网站会根据会员的专业和学术背景, 将会员分成不同的类型, 为会员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资源和信息。教师成为会员后, 能够免费阅读协会创办杂志里的部分文章, 协会创办的杂志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物理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AAPT每年都发起很多活动, 旨在为网站会员提供专业化发展指导以及网络交流的机会, 活动包括冬季和夏季年会、主题会议和PTRA (Physics Teaching Resource Agent, 物理教育资源研讨会) , “密立根奖”得主推选活动, 该奖项用于表彰这一年为物理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物理教育工作者, 通过网站能及时了解活动的具体信息, 能下载活动中的很多资源。

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的官网没有成为一种摆设, 相反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体, 利用会员制方式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从而帮助更多的物理教育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网站不仅为物理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包括学术文章和课程标准研究等, 旨在帮助教师了解物理教育、物理研究前沿以及最新教学改革政策, 同时也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料;网站也通过网络在线研讨会促进物理教师和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 使得不同领域学者有机会合作学习, 拓宽了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容;网站的在线咨询为经验尚浅的新教师和资历丰富的老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 帮助新教师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为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指引了方向。不过, 学会官网中包含的内容并不具有针对性, 没有办法满足教师想要提高特定教学技能的需求, 而特定项目网站就能够弥补这样的不足。

2. 利用项目网站促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WISE项目为例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这是教育部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 但是要求中没有包含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 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开发网络资源势必带有教学研究的性质, 也就是说教师并不仅仅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 也是资源开发参与者。教师只有参与到资源的开发中, 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资源, 也才会因此不断地被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国外的WISE项目的发展则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 (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 WISE) ”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ell和Linn教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简称NSF) 的大力资助下, 围绕“支持教师和促进终身学习:基于网络的整合型科学学习环境”这一课题展开的研究, 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基于网络探究教学环境来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自主建构和合作建构。该项目研究的重点是引导中学科学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自身的探究学习活动, 从而认识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 真正理解科学与科学学习的本质, 然后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技术专家一起研究和设计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教学案例, 并逐渐将其自觉地融入日常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借助教师共同体的力量大力发展可纳入该探究平台的学习案例, 供其他广大教师观摩、学习和应用, 从而深入推广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教学。[3]

在这一项目当中, 教师和教育专家、学科专家以及技术专家共同开发网络资源, 在参与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被要求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教学技能, 促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通过和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技术专家的交流, 也能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点, 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支持下该项目的成果得以在基础教育中实践和推广开来, 使得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样一个项目中去。虽然该项目网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探究教学中所需的教学技能, 但无法帮助教师筛选出满足个人需求的网络资源, 而精确导航网站弥补了这一不足。

3. 利用网络精确导航, 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效率——以OER Commons网站为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得互联网中涌现出大量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如何扩大这些教育资源的影响, 让教师更多地使用这些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 利用导航网站帮助教师快速方便地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高质量资源, 从而提高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的效率。其中, OER Commons网站提供了一个发展榜样。

OER Commons项目是由ISKM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教育知识管理研究组织) 于2007年2月公开发起创建的。作为“休利特基金会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部分, 该网站利用技术基础设施和开发教师训练模型来促进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参与, 以期在所有层级的教育者中创建一种持续的分享文化。OER Commons推崇学习即分享的理念, 追随开放教育资源“分享和再利用资源”的理念。目前, 因特网上已经存在大量可以被教师利用的开放性教育资源, 但是教师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很费时, 而且资源的质量也是没有保障。OER Commons应运而生, 它帮助教育者、学生和终身学习者寻找网上已经存在的开放教育资源。OER Commons既不是一个搜索引擎, 也不是一系列的链接的简单堆叠, 而是一个针对高质量教育资源应用和重用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库。[4]

为了提高所呈现资源的质量, OER Commons网站拥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开放教育资源评价机制。网站的评价分为管理员评价和用户评价两个方面, 管理员审核通过的资源才能在网站中呈现出来, 这样的评价关注于材料的本身质量, 而用户评价更多针对怎样使用材料, 在什么课程阶段使用, 以及使用的建议等做出评价, 为其他教师使用资源提供指导。OER Commons旨在通过增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 提高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接触到高质量网络学习资源的可能性, 从而节省教师搜集自主学习材料的时间, 确保了教师自主学习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 加强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对于资源使用情况的反馈和评价, 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创造、使用和再利用。

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借助自身官网进一步扩大了协会在美国物理教师教育领域的影响, 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协会的成员, 并且依托网络开展更多的教师培训活动, 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为美国的物理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网络平台。WISE项目让教师真正成为了一个研究者, 和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技术专家共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不仅更加方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网络资源, 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被要求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开展自主学习。OERCommons网站最主要的功能是为网络资源的检索者提供导航, 帮助教师更快地搜寻到高质量、符合要求的网络资源, 为教师提供网络资源的使用建议, 从而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

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进入深水区, 很多学者表示2014年将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 如何利用网络帮助教师开展自主学习, 我们通过分析国外的网络支持, 能够获得一些启示。

1. 扩大优质网络平台的辐射面

只有扩大优质网络平台的辐射面, 教师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准确、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料和得到相关指导。以我国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为例, 目前比较权威的教师组织之一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该学会网络平台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物理板块中, 其内容非常丰富, 以其中的教材培训栏目为例, 它包含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教材简介等模块。教材答疑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平台, 方便教材主编回答一线教师关于教材编写方面的疑问, 加强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专家视点这一模块主要包含教育专家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以及一些学术报告的相关内容, 便于一线教师了解相关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科培训这一模块提供了教材中一些典型课的教学视频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和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官网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利用对比浏览网站所键入关键词的方法, 对两个网站的辐射面进行分析, 如果浏览网站键入关键词大部分是网站名称, 那么该网站的辐射面就比较广, 反之就说明网站的辐射面比较窄。分析是以Alexa网站的关键词搜索数据为依据, Alexa作为亚马逊旗下子公司, 其王牌产品就是分析各种网站的相关信息和访问量的免费搜索引擎 (http://www.alexa.com/) 。根据2014年4月19号当天浏览这两个网站的搜索关键词来看, 如表1所示:浏览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所键入的关键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只有9.36%,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浏览人教网的方法是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键入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由此可见, 这一网络平台在教师中并没有推广开来。而浏览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官网所键入关键词为该网站名称的却高达34.7%, 说明该网站的浏览者有很多是知道甚至是熟悉网站的。那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网站是如何扩大辐射面的呢?

根据上文介绍, 该网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员制度, 依托网站开展了一系列的会员教师培训, 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优质平台。我国优质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借鉴这些方式在教师中推广开来, 帮助更多的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 加强教师和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国在开发网络支持的教育资源过程中, 一线教师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 最主要的参与者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些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这些资源的开发中, 一线教师的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21世纪基本所有的科研成果都不再是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来自于团队合作的结果, 同样,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项目的推行绝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所学校可以实现的。

以文中列举的WISE为例, 它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两名教授的带领下, 汇聚了来自不同初高中的教师和学科专家以及一些技术专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基于网络环境的支持, 才使得WISE项目在美国不断地推广实践开来, 使得更多的教师使用WISE项目网站的成果。然而我国大部分的网站是以学校为单位发起的, 众所周知, 每所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不尽相同的, 高校和中学擅长的方面也是不同的, 我们只有打破学校的界限, 加强交流合作才可能开发出更好的网络资源。基于网络支持开展的以项目为核心的合作学习就打破了学校的界限, 让教师、学科专家和技术专家成为学习共同体, 彼此交流, 彼此促进, 帮助教师拓宽自主学习内容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3. 加强网站的归类和评估, 发挥导航网站巨大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一线教师已经知道网络可以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然而在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时, 教师很难找到针对个人需求的资源, 使得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资源的检索和筛选上。比如我们通过Google搜索“教育网站”, 在0.19秒内就能搜索出约1, 100, 000, 000条结果, 想要在如此庞大的信息资源中找到高质量的符合自身要求的资源, 难度是很大的。这势必会降低教师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效率, 影响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加强网络资源的针对性方面, OER Commons网站的形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两种评估方式更好地为教师筛选资源, 同时资源推荐方式也不再是简单呈现网站首页的链接, 而是呈现单个资源链接, 并配以简单说明和打分。将网络中的优质资源集中呈现并且加以归类和评估, 真正发挥了导航网站的作用, 保证了教师自主学习时选择资源的质量和相关度。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国内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应更多地关注网络支持, 以便让更多的教师能更好地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专业素养, 但是优化教师自主学习的网络支持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8) :104-109.

[2]马秀峰, 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6) :70.

[3]吴伟, 赵阳阳, 熊耀华.基于网络的可蹙额探究教学:来自WISE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2) :33-37.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3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如何推进、有效应用以及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从促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视角出发,在充分吸收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征求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应用向度和2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24-05

一、引言

2012年9月,我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一起列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1]。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等5部门又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50%教师要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2]等发展目标。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数量将会急剧增长,如何管理、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而至。因此,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本研究的大体思路如下:

1.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评价具有导向性,一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政策文件,要求充分显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为此,本研究将立足于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指标体系建构,希望能够激发网络学习空间使用者和开发者的智慧,引导教师网络空间产品设计及其应用模式的创新。

2.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评价维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篇名关键词,能够检索到相关研究论文200多篇。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建设框架、应用模型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深入挖掘这些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评价维度设置的科学性。

3.充分吸收一线教师的意见,形成有效的评价指标。网络学习空间能否在教学中发挥预期效益,关键在教师,教师不用,再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也没有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研究者给一线教师培训的机会,在文献归纳分析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吸收他(她)们的意见,以保证评价指标的效度。

4.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首先运用文献、座谈交流等定性研究方法,初步确定评价体系的框架和指标项目。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问卷调查、层次分析等量化研究,筛选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维度的分析和确立

1.文件政策分析

教育部科技司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思路”中将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描绘为[3]: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汇聚优质资源以及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网络化的管理平台,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要求是[4]: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络研修和协同备课,形成共同备课、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拓展阅读、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和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2.重要文献观点

研究文献方面,有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效用的重要观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但观点尚不一致。

3.评价维度的确立

结合上述内容,本研究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维度归纳为: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解释如下:

(1)个人展示:教师的个人信息或魅力实际上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好的个人展示,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个人展示包括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把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书法、绘画、写作、歌曲以及心路历程等放在空间供大家欣赏和评论。

(2)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关键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11],“引发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深刻变革”[12],构建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活动。另外,作业测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应是教师网络空间重要的教学应用。

(3)协同互助:网络空间是网络化的社交平台,支撑教师网络教学、教研,支撑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汇聚优质资源的平台,提供资源交易等服务。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互动的形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结果是教与教、学与学以及教与学的全面互动。

(4)支持服务: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基于空间的翻转课堂,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需要一定的支持服务。一般来说,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等。

(5)专业发展:利用网络空间,教师间可以开展协同备课、网络研修、教学观摩等活动,形成同步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通过“自我反思”和“协同互助”,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激励与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评价指标的筛选

课题组利用给某市教师培训机会,与数学、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从以上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结合有关文件政策要求、重要文献观点以及座谈汇聚的信息,最终确立了31个初选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依据调查问卷获得数据,计算重要程度得分率S,S≥0.1的维度和指标入选,最终指标见表2。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专家会议法,二是德尔菲法(Delphi),三是层次分析法(AHP)。由于层次分析法把专家的经验认识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AHP作为评价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

1.层次分析法的使用

本文按照目标层、维度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目标层,是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层,依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用向度而建立,每个效用向度又进一步划分了3-6个不等具体指标,详见表2。在判断矩阵构造上,本文采用AHP 创始人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的建议,依据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形成了1~9比例标度法,如表3所示。

2.判断矩阵的构造

(1)维度层判断矩阵

维度层有5个指标因素,分别是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这五个因素的得分情况如表4 所示。

3.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AHP中,使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指标和矩阵偏离一致性CI指标来确定被调查者判断的一致性。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指标的数量。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时max会稍大于n。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通过查表即可获取)。当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2且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λmax的计算过程如下[13]:将两两比较矩阵中的第一列的每项都乘以第一项指标的权重,第二列乘以第二项指标的权重,对所有列都进行上述操作后计算各行的总和,得到一个“加权值”向量,然后再将向量中的各项除以对应因素的权重,最后对所得到的值求平均数,此平均数即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例如,维度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的计算过程为:

最大特征根max=(0.261/0.0516+1.600/0.3151+0.997/0.1972+0.997/0.1972+1.206/ 0.2389)/5=5.060。

判断矩阵(A)-(F)的CI、RI和CR的计算汇总结果见表5。通过表5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CR值都小于0.1,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层次单排序结果

所谓单排序结果是指某一指标因素相对于上层维度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相对于上一层与之关联因素重要次序的权重。

判断矩阵(a),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0516,0.3151, 0.1972,0.1972,0.2389)T;

判断矩阵(b),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2000,0.4000,0.4000)T;

判断矩阵(c),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3077,0.0769,0.1538,0.3077,0.1538)T;

判断矩阵(d),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1983,0.2233,0.2233,0.1317,0.2233)T;

判断矩阵(e),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4357,0.0820,0.0820,0.1591,0.0820,0.1591)T;

判断矩阵(f),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3770,0.2260,0.2965,0.1005)T。

5.层次的总排序结果

为了得到层次结构中某层元素对于总体目标组合权重和它们与上层元素的相互影响,需要利用该层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该层元素的组合权重,这个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方法是[14]:总排序W等于本层指标权重Wij乘以与之相对应上层指标权重Wi。计算结果见表6。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I=0.0516*0.000+0.3151*0.000+0.1972* 0.015+0.1972*0.001+0.2389*0.015=0.0067;RI=0.0516*0.58+0.3151*1.120+0.1972*1.120+ 0.1972*1.240+0.2389*0.900=1.0632;一致性检验指标CR=CI/RI=0.0063 < 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2][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3]教育信息化专刊.教育部督查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一)[EB/OL].

[5]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6][7]彭雪庄,覃健诚,张新怀,李开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未来[J].教育信息技术,2013,(10):3-8.

[8]赵姝淳,孙曙辉.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4):52-55.

[9]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6):3-8.

[10]兰军.浅析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J].发明与创新,2014,(6):56-59.

[1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

[1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13]胡政权.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53-54.

[14]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8):31-36.

(编辑:郭桂真)

教师网络学习培训心得 篇4

xx老师的讲座,给我带了两点收获:

一、从xx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数据也可以看出,学生更偏向于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xx老师实践分享,给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课堂模式以鼓励和改进方向的指导。

教师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这次培训我觉得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培训是一次新形式的培训,更能让广大老师接受。

利用网络培训是一种全新形式的培训。现在,教师都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网络已经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已离不开网络。这种培训形式,远胜于在教师进修学校看教师麻木的脸庞,听教室吵杂的声音,读枯燥无味的课本,劳力劳心劳资。

二、案例的广泛性与专家讨论的深刻性,让人耳目一新。

培训中的案例利用声情并茂的方法,加上专家讨论的深刻性,让教师乐此不彼。培训中的案例都是我们在教学一线经常遇到的案例,对这些案例我们有亲身的体会,看后如同身临其境,再经过专家的探讨,让我们恍然大悟。平时教学中的迷惑之处烟消云散。他们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更让我们学会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一次点燃了我投身教育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激情,现在我可以放开手脚的在西虢教育的天地中再谱新的篇章。

三、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乐在其中。

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学习。首先,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评论,各抒已见。在争论中逐步明白正确的方向、方法。其次,教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教育资源进行上传,充分共享,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在教师的作业的浏览中,我被那一篇篇小美文所吸引,为教师的才华而骄傲,为教师们教学中的妙招层出而感动。第四,这个平台给了教师一片自己的不天地,一个小小的家。在那里可以写教育日记,可以写尽自己的教育人生,在此留下人生的轨迹。我在这次培训中这写了日志20篇,作业11篇,资源19个,留言评论161次。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篇6

——以《项目管理》为例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名青年教授,能够参加此次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在线培训课程《项目管理学》,我感到很荣幸。很感谢我们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在线聆听接触南开大学戚安邦教授授课的机会。由于自己不是师范类出身,再加上工作年龄尚短,教学经验不足,对教育教学方法掌握不够。通过戚教授的讲解,激发了我学习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规律的热情。

戚教授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使我很受启发:第一,明确指出了《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第十六讲中专门对此方法进行讲解,可见戚教授的用心良苦,讲课过程中不乏对青年教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这使我收获颇丰;第二,戚教授在讲授在第三讲一直到十五讲,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述,并对引用的案例加以说明,非常细致;第三,不难看出戚教授英文真的很好,并且国学知识储备也充足,这就使其讲课过程中游刃有余,案例、典故都能够信手拈来,作为青年教授真的很惭愧,并决定要向戚教授学习,以其为榜样。

下面谈谈我对项目导向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认识: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Combination of problem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solutions,Building a bridge from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engineering/management applications,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Motivation and attitude building(active learning),Competence training(e.g.life-long learning))因此在运用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时,应进一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界定课程知识范围,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标准。戚教授根据亲身经历哈佛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学生要在课前仔细分析、研究和讨论老师发的案例,从中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这耗费了他们学生的大量时间。上课老师的讲授知识的时间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但最后得出结论,此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们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课程最后,戚教授讲授了项目管理前沿的知识,包括单项目管理方面的发展,组织级的项目管理方面的发展,社会级的项目管理方面的发展。如果将这些内容加入进课堂中去,无疑会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与内容。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7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远程培训越来越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教师学习者如何快速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网络学习行为工作效率和质量,加速专业成长,这些问题成为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教育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远程培训,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等一大批面向中学教师发展的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在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元意志,网络学习行为采集方面对网络学习行为做了深入研究。例如:SHENG-WUU JOE对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从个人因素(IT自我效能感、输出期望)和环境因素(规范影响、信息的影响)两个方面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公民行为,得出“输出期望”是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最重要因素[1]。Lucy Barnard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说明网络学习自律行为和学术成就是正相关,但并不是紧密相关[2]。Yi-Chun chan基于网络课程彩色摄像系统采集到的信息分析网络学习行为,认为持续的学习时间(TV)和相应的内容(LU)是最有用的学习行为[3]。

国内从网络学习条件,自主学习行为,协作学习行为,网络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特征,建议了解网络学习者的背景以加强交流和沟通,提出全天候的网络服务理念[4,5,6]。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参加国培计划网上初中物理和数学培训的教师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其特征,为教师网络有效学习和教学管理提供指导。

2 教师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行为系统由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工具、行为主体所在的群体(团体),群体内的组织规则和任务分工等要素组成。[7]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就其多样性看,有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播和使用等方面的学习行为;从纵向的角度考察网络学习行为,可以将网络学习行为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常见的网络行为有浏览网页、信息检索、下载保存、收发邮件、BB讨论、收藏网站、实时交流、电子笔记、查看个人学习记录等。[7]在基于web2.0的远程培训平台上,网络学习环境将人的大脑和计算机这两大信息处理系统结合起来,网络学习行为有如下特征:1)行为控制的自主化;2)行为对象的多媒体化;3)行为时间的自由化;4)行为空间的虚拟化;5)行为工具的智能化;6)行为记录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根据网络学习行为的性质,我们将网络学习行为分为动作性学习行为,器官性学习行为和成果性学习行为三类。常见的动作性学习行为有单击、双击、拖拽、打字等行为。器官性学习行为有听、说,读、写等行为。成果性学习行为有写作业,发文章、回帖,在线研讨等行为。

2.1 作业数、文章数分析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由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计划,获取资源,参与讨论学习,提交学习成果,学习效果评价等阶段组成。[9]网络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时,先自解释学习进度安排,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根据教学资源的软硬件情况,自定学习速度,学习时间,浏览课程内容目录,阅读文字材料,观看视频,分析习题,应用所学知识做习题和作业,上传作业文件,对作业和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查看教学简报,了解学习的总体情况。

计入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学习成果数=作业数+文章数+评论数。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是激发学习者动机的一种手段。图1和图2是焦作市6个班教师学习者的作业数和文章数,其中作业数众数是6个,平均值是9个,班级内作业数变化趋势平稳;班级间作业数变化很大,标准差是8.731。文章数的平均值为31个,班级间变化幅度更大,标准差是48.858。并且MIN(作业数)=3,MIN(文章数)=3,累计最小值为8,如图2所示MAX(作业数)=44,MAX(文章数)=230,累计最大值为269。其中4班15个同学作业数和文章数达到2046个,比其他班级都多,通过访谈,可知这个班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辅导教师组织的好,因此学习成果丰富。

2.2 评论数分析

协作学习是指多个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交互活动,这些交互活动是深化问题理解和获得高级认知能力的外部条件[8]。学习小组在共同的活动环境中通过会话和交互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活动任务,从而协同建构知识意义,形成社交技能和培养协作情感,以实现学习绩效的最优化。[9]基于学习主题的评论,是协作学习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按照评论对象的范围,把评论分为班级内评论,学科内评论,学科间评论。

2.2.1 班内评论数分析

国培计划中,15人的小班结构,有利于学习者之间全面沟通。网络学习行动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学习成果的有效性。有效的网络学习者必须对网络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以及目标与行动计划有清楚的认识。[10]对于交流的深度,李克东教授提出,访客与博主之间的回复循环要到三次以上,才是有效交流。[11]那么MIN(作业数+文章数)=8时,最少评论数=讨论主题的个数*2*(班级人数-1)=6*2*(15-1)=168条,6个班级中MAX(评论数/讨论主题的个数*2)=8.111,一个学习者最多和8个学习者基于讨论主题实现有效沟通。

图3是学习最积极的两个班级7周后评论数和被评论数分别统计的情况,可以看出,受学习者个人生理,心理,生活环境和言语行为的影响,学习者主动评论其他同学的评论个数和被评论个数正相关,但不是直接相关性。

综合图1,图2,图3的原始数据,可得评论数最低占占总学习成果数的54.00%,最高占到89.02%,从数量上说,评论成为学习者最热衷的学习活动。

2.2.2 学科内评论

学习者通过各种类型的言语行为跨越班级界限,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初中数学学科热评文章”宁静致远,发展自我”的点击数有1139次,回帖数有450次,文章被点击数是回帖数的2.53倍。统计回帖人,发现只回一条的学习者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回帖数虽有几百条,只有少数学习者之间达到有效交流。另一篇热评文章“做一个好教师”,跟帖中,一人回两条以上的帖子占多数,在这个学习主题上多数学习者达到有效交流,有利于教师学习者团体知识构建。那么团体知识建构程度如何?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对文章“宁静致远发展自我”的回帖内容认知层次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评价层次的帖子最多,例如:“高见”,“不错”,“写的很有哲理”,“真是自愧不如啊”,“值得学习”,“总结的很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好,说到我的心里”“条理清楚,反思较深刻,值得学习”,可以看出同样是肯定的态度,不同性格的学员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内容很丰富。评价是在综合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学习者使用最多的认知能力,但质疑性的帖子很少。

另外,在线研讨,课程简报等形式也是以学科为单位的学习。总之,以学科为单位的协作学习,教师学习者要觉知到这些学习活动的存在,并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3 总结

国培计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教师学习者班级内自主学习成果数量差别不显著,班级间学习成果数量差别显著,应加强辅导教师之间的联系,缩小班级间的差异。教师学习者对协作学习行为对象范围的感知影响评论的数量和质量,班级内评论,学科内评论数多,学科间评论数量少。

教师学习者,在浏览,查询学习主题时,可以通过解释,转换,分析,评价讨论主题知识点来完成知识建构,其中评价认知能力较强,但应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赞同。教师学习者网络学习时最热衷于协作学习的班级内和学科内的评论,根据学习主题的内容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评论的数量最好是超过学习主题的个数*(班级人数-1)*2的值,才能使协作学习从范围和深度上都达到更有效的交流,使个体和团体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摘要:在同一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上,教师学习者写作业、发文章和回帖,这些学习行为有什么群体特征?文中以国陪计划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从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中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特征。在数量上,发现班级间学习成果数量差异显著,回帖是中学教师最热衷的学习行为,基于学习主题的评论个数和被评论个数正相关,但不直接相关。在内容上,评价是教师学习者使用最多的认知能力,但批判思维能力较弱。

关键词:网络学习行为,教师学习者,远程培训,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SHENG-WUU JOE,DBA and CHIEH-PENG LIN,Ph.D.Learning Online Community Citizenship Behavior:A Socio-Cognitive Model[J].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8:367-370.

[2]Lucy Barnard,Valerie Paton and William Lan.Online Self-Regulatory Learning Behaviors as a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line Course Perceptions with Achievement[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8.

[3]Yi-Chun Chang,Chi-h Ping Chu.Applying learning behavioral Petri nets to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behavior in web-based learning envi ronments[J].Information Sciences,2010:995-1009.

[4]曾祥跃,袁松鹤.远程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6):47-51.

[5]彭文辉,杨宗凯,涂山青,等.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及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52-56.

[6]李念.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评价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6):13-26.

[7]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1.

[8]何芳.远程教育中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9).

[9]彭绍东.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0(8).

[10]张立国,刘晓琳.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8

从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发展力主要包括愿景力、规划力、学习力和研究力。对党员教师来说,要提升发展力,更需要关注其政治思想、师德素养,专业业务水平及信息化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我校党员教师分别分布在海珠和天河两个校区的不同专业教研室,平时忙于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能够真正集中一起学习党建理论知识、交流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比较有限。

2014年9-12月,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对网络平台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在校园网党建网站增设“支部空间”栏目,利用威海联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博客系统免费注册了博客(http://gzlis.aschool.cn/24403),命名“支部空间”,并为学校第一党支部每位党员注册用户。

网络学习空间前台具有浏览和留言功能,后台具有系统管理功能,后台系统管理操作方法尤其重要。2015年4-6月初,召开支部小组长会议,对小组长进行支部网络空间使用方法的培训,同时发放《支部空间操作指南》,强调支部网络空间应用的重要性,力争各小组长的认同与重视,并协助推广与指导各小组党员教师应用。2015年10月中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支部空间使用情况调查》,追踪党员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情况,同时进一步推动党员教师认识和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这个网络平台,促进党员教师主动参与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搭建了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支部党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设有“文章”“相册”“视频”“文档”“留言”等栏目。党员教师可以在此发布文章,文章可以包括“教学宝典”“党建大事”“好文分享”“成果分享”“为人处事”等分类;党员教师也可上传图片、视频或文档,共享党支部集体或党员教师个人各项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还可以通过浏览相关文章、相片及视频后进行评论或留言,构建了党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应用情况

2015年4月份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以来,我支部党员教师认真参加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方法的培训,积极登录网络学习空间学习和分享相关资料。本支部党员教师共有22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支部网络学习空间访问量达1418次,发布文章42篇,上传照片173张,评论主题38个,留言3个。在《支部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中,共发出20份问卷,收回19份。其中36.8%的党员有经常上网的习惯,63.2%偶尔有上网。全部党员教师都会不同频度去浏览支部网络学习空间,其中52.6%的教师会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信息或留言评论。89.5%的党员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内容值得学习,能促进党员教师发展力的提升。

三、应用效果

1. 党员教师归属感越来越强

党员教师对党支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归属感越来越好,分别主动上传相关教学宝典、活动相片、深度好文到支部网络学习空间,丰富多彩的活动相册及学习资料分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支部微信群和QQ群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家话题更多了,即时聊天的气氛也热烈很多,教师们分别就当前热点话题进行分享与讨论,表现良好的组织气氛。

2. 党员教师教科研成果更丰硕

据统计,2010-2014学年度5年来我支部党员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2014学年度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党员教师共11人,获奖项目共有22项,包括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教师个人技能竞赛、论文、课题等各方面,达到近5年来最高记录。我支部党员教师分别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取得良好的业绩,党员教师表现了更强大的发展力。

3. 党员教师政治素养和向心力大幅度提高

在学校党委组织的七一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演出的两个节目中,诗朗诵《强大了的中国人民说了算》在学校10个党支部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在2015年12月25日学校文化艺术节汇演中,应邀登台演出。我支部党员以良好的形象、高昂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魅力,赢得了全场师生雷鸣般的掌声,体现了我支部全体党员强大的凝聚力量和先锋模范作用。

网络学习空间的搭建与应用,不仅促进支部党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无界限的交流与分享,增进了党员教师之间的情谊,同时不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通过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与参考;让党员教师领先踏上自我更新、互帮共进的专业发展之路,最终促进教师发展力的提升。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推广。

体育教师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一、及时、到位。这次培训就好像和专家面对面,了解了国内体育教学的动向,认真的阅读名师的文章,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开阔,让我茅塞顿开。

二、开阔眼界。这次培训我们看了名师许多优秀的文章、上课实录,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增添了我无穷的力量与信心。

三、我觉得每一位名师身上都闪现着许多亮点,他们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笃实的精神,对教育的热爱都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

四、努力提高自身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巴林左旗小学语文四班的学员吕淑丽,现任教于林东实验小学。在网络培训的日子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评论数,参与在线研讨,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很享受网络培训带给我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细琐工作中,还有机会坐下来聆听他人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彼此间真诚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学行为,这就是工作的幸福。

其次多交流才能常进步。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在研修中把自己的心得,研修日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他人有了自己的收获;我给别人评论,回复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学习和进步,交流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第三、重实践和反思。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期每一模块的学习要反复地听,并记录要点,结合我校现在开展的“小组互助式”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能以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去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领学生踏上热爱母语的快乐旅程。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这个百科之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总之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感谢这次心灵交流的沙龙——远程研修!

2024教师网络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 网络学习效果 影响因素 技术性支持 人际性支持 认知性支持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因此发生了革命性改变,除了传统的短期定点集中培训以外,分布式大规模的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已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教师纷纷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即时获取专业发展所需资源,并建立起与专家或同行之间的学习通道,不断加深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从学习方式来看,教师参与网络学习可分为正式网络学习与非正式网络学习,这两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从不同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从组织方式来说,教师网络学习分为自组织与被组织两种形式,教师自组织的网络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意义更大[1]。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之下,教师的这种自组织网络学习经常发生,例如,备课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QQ或者论坛求助专家;茶余饭后,参与某个QQ社群与其他教师谈天说地;编制课件时,通过搜索引擎穿梭于网络资源的洪流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这使得对这种方式的学习行为的测量颇具挑战性,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亦需要采取更具包容性的态度。为此,文章尝试从网络学习支持环境的相关维度的关系出发,探索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的技术性支持、人际性支持和认知性支持等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个维度与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从整体来说,目前多数研究从网络学习条件、网络学习动机、网络学习行为等方面展开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分析研究。网络学习条件,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网络学习支持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学习者自身条件限制等方面,一般比较容易观测。在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及效果时,网络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固定,研究者一般只须关注到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即可。网络学习动机则比较复杂,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等。至于网络学习行为,一般网络学习平台都有学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这些历史记录的分析,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运用Amos、Lisrel等结构方程模型工具,可以以模型实证的方式建构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也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发现网络学习的行为模式。

具体到教师网络学习的效果,现有研究在动机、行为、效果等维度均有所涉猎。秦丹在研究教师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动机时发现,教师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其专业发展动机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2]。郭绍青等分析西部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行为时指出学习者个体因素与网络教学平台制约教师网络学习效果[3];徐源、程进军等从参与、社交、交互、认知、元认知五个维度发现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过程,以及其对学习共同体的身份认知,对于优化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4]。从研究内容来看,以上研究普遍关注到的是正式网络课程中的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动机和效果,目前缺乏对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非正式网络学习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传统正式网络学习不同,非正式网络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平台与学习课程,教师学习的历史数据难以有效收集,无法有效量化。

考察非正式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需要另辟蹊径,借助一定的理论框架,开发行之有效的测量工具,从中观层次出发分析影响教师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目前,无论是在正式网络教学中,还是在非正式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设计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促进学习者个体有效参与社会性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综合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支持系统,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侧重性地提供支持,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序发展[5][6]。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序发展,意味着教师网络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是教师以自组织形式在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学习环境下,借由技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当我们关注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效果时,可以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理念出发寻找理论支撑。当研究关注点聚焦到学习共同体信息交流功能时,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维度得到了强化;而研究关注重心侧重于建构支持学习共同体发展的支持环境时,技术性、认知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则成为衡量学习环境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及学习活动的效果。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尝试建构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技术性支持维度、人际性支持维度和认知性支持维度,拟作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H1):网络学习的技术性支持与网络学习的人际性支持具有正相关联系。

假设2(H2):网络学习的技术性支持与网络学习的认知性支持具有正相关联系。

假设3(H3):网络学习的人际性支持与网络学习的认知性支持具有正相关联系。

假设4(H4):网络学习的技术性支持与网络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联系。

假设5(H5):网络学习的人际性支持与网络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联系。

假设6(H6):网络学习的认知性支持与网络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联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自新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1450份,回收问卷1442份,有效问卷12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3%,所有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研究工具设计与验证

(1)工具设计

问卷共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等题项。第二部分涉及教师网络学习环境支持的三个维度:技术性支持维度(FTS)、人际性支持维度(FPS)、认知性支持维度(FCS),以及教师网络学习效果评价维度(RSG),均以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进行计分(1=非常符合;2=比较符合;3=难以回答;4=不太符合5=很不符合)。

(2)信度分析

问卷信度指的是数据内部一致性及数据的稳定性,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信度系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Cronbachα系数容易受到量表的项目数影响,某个结构的项目数越多,系数可能越高,反之亦然。另一方面,信度系数同时会受到测量内容的影响,测量不同内容,信度系数有高有低[7]。整体而言,如果项目数目较多时,Cronbachα大于0.7即为可接受水平;如果项目较少,且测量的内容比较特殊时,Cronbachα大于0.6即为可接受水平[8]。本研究问卷整体的Cronbachα为0.833>0.70,整体信度较高。技术性支持(FTS)、人际性支持(FPS)、认知性支持(FCS)与网络学习效果(RSG)的Cronbachα分别为:0.610、0.635、0.627、0.627,皆处于可接受水平。

(3)效度分析

一般来说,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或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有效检验并确定问卷结构效度是否与研究者预期相一致。本次研究整体量表的KMO为0.887,Bartlett球度检验近似卡方为3926.542(p=0.00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但由于本研究每个构念维度是依照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而来,故对每个构念维度进行了人为设定,使用AMOS建模工具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经模型检验与校正之后,具体每个维度因子负荷结构矩阵结果见表1。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荷(loadings)均大于0.6,表明所抽取的公因子与预想的构念维度基本一致,说明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三、数据与分析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首先使用SPSS19建立分析了四个结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模型显示FTS与FPS、FCS、F-SG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0.532、0.536。整体来说,技术性支持(FTS)、人际性支持(FPS)、认知性支持(FCS)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之后分别建立4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为:将“人际性支持”作为因变量,“技术性支持”为自变量,以检验假设H1;模型2为:以“认知性支持”为因变量,“技术性支持”为自变量,检验假设H2;模型3为:以“认知性支持”为因变量,“人际性支持”为自变量,检验假设H3;模型4为:以“网络学习效果”为因变量,“技术性支持”“人际性支持”“认知性支持”为自变量,以检验假设H4、H5与H6。

1.技术性支持对人际性支持的影响

在模型1(表2),DW值为1.927,容差为1.000,VIF为1.000。当DW值越接近2,容差不接近0,VIF小于10时,表明相关系数越接近0,变量间无线性重合问题。其中,R方为0.236,表示“技术性支持”可以解释“人际性支持”的23.6%的变异量,技术性支持的t值为19.854(p=0.000),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基于此,研究假设H1得到验证,表明技术性支持对人际性支持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教师上网所依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其参与非正式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人际互动与交流。

2.技术性支持对认知性支持的影响

在模型2(表2),DW值为1.839,容差为1.000,VIF为1.000。当DW值越接近2,容差不接近0,VIF小于10时,表明相关系数越接近0,变量间无线性重合问题。其中,R方为0.283,表示“技术性支持”可以解释“认知性支持”的28.3%的变异量,技术性支持的t值为22.477(p=0.000),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基于此,研究假设H2得到验证,表明技术性支持对认知性支持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教师上网所依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仅会影响教师之间的人际互动水平,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之间的意义协商与知识建构水平。

3.认知性支持对人际性支持的影响

在模型3(表2),DW值为1.873,容差为1.000,VIF为1.000。当DW值越接近2,容差不接近0,VIF小于10时,表明相关系数越接近0,变量间无线性重合问题。其中,R方为0.248,表示“人际性支持”可以解释“认知性支持”的24.8%的变异量,人际性支持的t值为20.525(p=0.000),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基于此,研究假设H3得到验证,表明人际性支持对认知性支持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参与非正式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人际互动的质量和水平会影响教师之间的意义协商与知识建构水平。

4.技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人际性支持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模型4(表2),DW值为1.861,技术性支持的容差为0.652,VIF为1.534。当DW值越接近2,容差不接近0,VIF小于10时,表明相关系数越接近0,变量间无线性重合问题。模型4中,技术性支持的β值为0.265,表示其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路径系数达到了26.5%;认知性支持的β值为0.230,表示其示其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路径系数达到了23%;人际性支持的β值为0.345,表示其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路径系数达到了34.5%。同时,“技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的综合R方为0.477,表示三个构念维度,可以共同解释网络学习效果47.7%的变异量,它们的T值分别为10.554(p=0.000)、9.390(p=0.000)、13.658(p=0.000),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基于此,研究假设H4、H5、H6均得到验证,表明人际性支持、认知性支持、人际性支持均对网络学习效果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在参与非正式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上网所依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教师间人际互动的质量与水平以及教师间的意义协商与知识建构水平,都对教师的非正式网络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教师网络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到来自国家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到教师网络学习的问题。教师网络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为完成规定的在职学习(学历进修或非学历培训)任务,通过上网学习作为完成上述学习的补充,是一种正式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上网仅作为一名网民,参与网络的活动,构成了非正式学习[9]。对于正式的教师网络学习,研究者依据教师在特定网络学习过程中,相关培训课程上的行为表现,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实证研究范式,就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动机、效果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在政策、认识、评价等层面提出了具有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的措施与建议[3-4,9-10]。对于非正式的教师网络学习而言,由于其发生的时间、空间及过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使得学习的历史数据难以有效收集,无法有效量化,对这种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也颇具挑战性。本研究受前人关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启发[6,11-13],从认知性支持、技术性支持和社会性支持三个维度出发,编制了问卷,对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通过AMOS结构方程建模及SPSS回归分析发现,认知性支持、技术性支持及人际性支持等三个构念层面彼此高度相关,共同对教师非正式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伟.教师网络学习社区的被组织和自组织[J].中国远程教育,2011(1).

[2] 秦丹.网络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3] 郭绍青,马丽.西部小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个案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1).

[4] 徐源,程进军,于延梅.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5] 赵健,郭绍青.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行效果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6] 胡小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2).

[7]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8] 吴明隆.SPSS操作与应用-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台中: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

[9] 黄伟.教师网络学习:问题与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10] 吴淑苹.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11] 杨卉.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传播方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6).

[12] 和学仁,刘敏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生态及其实现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13] 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4).

[作者:孟召坤(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小学廉政建设自查下一篇: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