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 班会教案

2025-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 班会教案(通用10篇)

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 班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崇敬先烈、热爱祖国的情怀。

3、激发学生把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化作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主题是: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再过几天,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到了。你们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吗?说到清明节扫墓,我们也一定会想起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们。

二、学习革命先烈事迹:

1、你知道哪些英雄先烈的事迹?

黄继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董存瑞: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连队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刘胡兰: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回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她,被国民党逮捕,因为拒绝 1

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15岁。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你知道我们常德的烈士陵园在哪儿吗?你知道他们的英雄故事吗?

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麦,豆子,高粱等物,虽采取了紧急措施,前后仍有 600多人死亡。

1943年11月16日,日本侵略军分三路猖狂进攻常德城,当时驻守在常德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疏散百姓,誓死守住常德城,先后在河濮、水星楼顽强地阻击了由水、陆进犯的日军。日军气急败坏,集中28门大炮,20多架飞机,狂轰滥炸,全城一片火海,经过20多天的浴血奋战,内缺粮弹,外无增援,57师爱国官兵牺牲殆尽,城池失陷。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其战斗力大伤元气。师长余程万率部死守常德的战斗业绩,在我国抗日民族英雄的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常德会战结束后,几乎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子,连瓦片也被烧成了红色,到处是尸体,大多数残缺不全,翻开瓦片就能看到断手断脚,空气中飘散着尸体的恶臭。

常德会战结束后,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纪念坊的四根水泥钢筋方柱之间的上方架有三块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天地正气”,“孤军浴血千秋壮,公墓埋忠万姓哀”左侧为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是白崇禧题写的“旗常炳耀”。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基座四方刻有国民党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题词,碑身正面为王耀武所题“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

三、感悟先烈的精神:

1、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2、为了革命,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

3、牺牲自己,造福后人的精神。

4、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传承先烈遗志:

1、先辈的精神要在我们身上焕发,先辈的遗愿要由我们实现,将祖国建设得更好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现在请你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可以怎么做?

(从两方面出发:①我们的不足;②我们的目标、决心。)

2、明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基石;明天是今天的展望,明天是今天的辉煌,向着美好的明天奋进,美好的明天就是我的梦想!

五、总结:

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 班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班会过程:

一、引入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3、清明与谜语、天气、节日谚语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4、很快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五、诗朗诵

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活动总结

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班会教案 篇3

1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学生把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化作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革命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师小结

正是因为纪念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田汉写下了《国歌》,听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看课件听音乐起立唱国歌。

二、学习革命先烈事迹:

1、师:你知道哪些英雄先烈的事迹?(课件出示英雄事迹)

黄继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董存瑞: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连队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雷锋:和平时期的英雄模范,他有爱憎分明的阶段立场,他有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他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他有从不懈怠的学校精神。

2、师:烈士的忘我牺牲精神令我们感动,作为新时期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报效祖国呢?(生自由发言)

三、课堂总结

清明祭祖 缅怀先烈 班会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英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烈士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二.活动准备:

向爸爸妈妈了解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三.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有谁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间?指生回答。

2.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板书: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二).简介清明节的来历:

师: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在外的随从介子推不惜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要封赏所有跟他流亡在外的随从,而介子推拒绝封赏,带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无计可施,便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母子俩都烧死了。为了纪念这一天,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古人常把其延续到清明,渐渐两节合二为一。

(三).讲讲英雄故事

(四).交流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五)、请全班读读清明的诗句。《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班会效果:

清明祭祖和缅怀先贤作文 篇5

这不,今年也不例外,不仅雨蒙蒙而且雾蒙蒙。

早上八点,我就吃好了杨柳摊饼,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农村老家了。一路上,早的人家己经开始在墓前烧纸钱了,紫烟袅袅。来往的车辆穿流不息;转眼间汽车开到老家,我们各自忙碌起来,有的打扫、有的洗莱、一会儿功夫热气腾腾的饭菜做好了。我和妈妈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

准备烧经;爷爷走过来一看说“桌子摆错了”桌子的缝是东西横着的;魚也摆错了,鱼头应该向里的(意思是游进来的)还有豆腐、百叶、红烧肉。每人再倒一杯酒。我们在爷爷的指挥下,调整了菜的位置,点好香;我们子辈们开始轮流给先袓磕拜,再给他们烧纸钱。并把敬的酒洒在大门外,祭祀仪式结束。

我们吃完午饭,冒着小雨,扛着铁锹,拎着纸钱,拿着锄头来到老爷爷,老奶奶坟墓。一路上那桃花粉得似霞、柳枝柔得似水、菜花黄得似金!我无心欣赏;那鸟鸣声,狗叫声,我无意聆听,只顾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帮爷爷把四周的杂草锄掉,爷爷又挖了两个六边型的土块,放到坟顶上,我在上面贴上了红纸……外边的雨越下越大,远处的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我们倍感忧愁。

缅怀先烈 走进清明 篇6

走进清明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三、报告人数

中队长:“各小队报告人数。”

第一小队:(报告时,小队长先向本小队队员发出“立正”口令,然后跑步到中队长面前,敬队礼,报告)

“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原有()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回答:“接受你的报告!” 小队长回原位,“全小队稍息”。第二小队:„„

(各小队报告完毕后,由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

中队长:(全体立正)“报告辅导员,本中队原有()人,实到()人,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做好,请允许我们开会,报告完毕。”

辅导员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希望你们认真开好中队会,预祝你们成功。” 中队长回原位:“全中队稍息”

四、出旗

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旗手进场奏乐、礼毕” “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配乐)

五、中队长讲话

春天,万物复苏,盎然春意。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下面我们就以“缅怀先烈

走进清明”为主题召开队会活动,有请主持人()和()。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主持人: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主持人:

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还是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给我们讲一讲吧)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主持人: 谁还知道清明节有哪些古老风俗?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2、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3、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5、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6、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主持人:

2、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1)让学生回忆以前跟长辈去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说说扫墓的经过。

(让几个说说)

(2)扫墓,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但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为了什么而扫墓?

(缅怀英雄的崇高品质,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

3、提到烈士,说说自己知道的烈士。

主持人:

4、本周日就是清明节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英雄,更不会忘记那些屈辱。清明节成为了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同学们普遍感到高兴,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主持人:

下面让们怀着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诗朗诵

五、诗朗诵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活动总结

主持人: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老师:

我们缅怀先烈的崇高品质,虽然他们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可贵品质却永远激励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灵。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七、呼号

辅导员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少先队员回答:“时刻准备着!”

八、退旗(全体队员敬礼,奏乐。)

清明祭扫.缅怀先烈方案 篇7

福州七中高二(3)班

一、活动名称

“清明祭扫,缅怀先烈”活动

二、活动主题及目标

活动主题:“清明祭扫,缅怀先烈”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倡导学生学习烈士们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 活动时间:

2013年4月3日下午3;00~3:45

四、活动地点

高二(3)班

五、活动对象

高二(3)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准备

1查找与清明节有关的来历和习俗资料

2用图片和音乐的形式介绍这些资料

3准备关于介绍先烈英雄事迹的资料

4查找关于清明的诗歌

七、活动安排:

1展示“清明祭扫,缅怀先烈”PPT,同时把音乐作为背景播放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 1)2)3)欣赏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分组进行关于对清明节了解的知识问答比赛

让学生了解更多清明的信息:由来,习俗,食品,以及各地不同的纪念方式

3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让同学们分别说说感受烈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

八、具体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清明节的图片及诗歌 2清明节的由来介绍

资料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资料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3清明节的习俗介绍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4默读清明节的相关诗歌 1)(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土之下

土之下,那是阴界

里面住着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极乐世界

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闭上眼睛,进去

绕过一场葬礼

让一些泪和纸灰

飘起来

土之上的人

不能停止怀念 不相信人真的已经死去

想,他们是去了异地生活

在地下保佑我们

念叨我们

5祭扫烈士墓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程序:全体肃立在烈士墓地前,向烈士宣誓;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默哀三分钟;瞻仰烈士墓;缅怀烈士革命的丰功伟绩

注意事项:这是严肃神圣的事首先穿着整洁,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6感受先烈事迹

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人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后来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审问期间,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他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7全体同学一起朗诵《英雄赞歌》

九、总结

清明缅怀先烈活动简报 篇8

祭扫活动现场,市高职校8名保安专业学生手持五星红旗和校旗,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纪念碑,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鞠躬致敬,表达对烈士们的无限哀思。

“惊天地,泣鬼神。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讲解员的话语,将师生们带进了82位勇士壮烈殉国的场景;“斯水渐远,光阴荏苒,而吾侪辈,当以大国工匠为己任,坚守本心,见贤思齐;拿云破壁,踔厉奋发;游刃有余,运斤成风。”沈寿东老师宣读的`祭文,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同学;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里,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图片,一张张坚毅的面庞,一件件烈士的遗物,无不撼动着每一位老师与学子的心。

市高职校校长黄少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铭记历史,接受思想与灵魂的洗礼,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责任担当,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就自己幸福人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清明感怀作文缅怀先烈 篇9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随着解说员来到了革命烈士陵园建设碑碑前,上面记录了多名战士的名字。他们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有的牺牲时不过30岁。他们的死是有价值的,重于泰山!

随后我们来到了墓地前,有许许多多的战士在此沉睡,比如:徐尚武、李恒泉、李恒昌,其中还有65名无名战士。他们的死是壮烈的,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我们来到了革命纪念馆内。随着解说员的脚步,我们先后了解了抗战的时间、事件与日本人的罪行。还认识了一些作战工具:枪、地雷、大刀、锄头、甲车……了解了更多的革命战士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临邑,是鲁西北革命老区,一片红色的沃土!在抗战时期,临邑革命战士不怕困难,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不屈不挠,坚强不屈,最终取得胜利。

清明节缅怀先烈作文 篇10

又一岁清明,没有断魂的纷纷细雨,却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坟茔边的绿草依依,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七彩的光华,远方在如血的朝霞中初生的太阳为半边天幕平添一份悲壮的意味——江山如画,而这画卷正是用无数先烈们的的鲜血为颜料、白骨为画笔成就的。在这样一个以缅怀和追思为主题的日子里,我们虽然不能站在烈士们的墓碑旁为其默哀,却可以在心中为他们祭奠,向他们讲述祖国今日的昌盛,用行动继承他们的遗志,以告慰无数革命烈士在天的英灵。

岁月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些欣然坦然在地火的奔突中大笑复歌唱的永不腐朽的野草,不会忘记那些在无尽黑夜以微薄的热量对抗严寒不停壮大自己的燎原星火,不会忘记为革命流下的每一滴鲜血、牺牲的每一个英魂,不会忘记那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从刘胡兰、赵一曼、夏明翰,到王永亮、闻一多、李大钊,再到王进喜、焦裕禄、牛玉儒......不会忘记那一句句激昂铿锵的宣言:从“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牢底坐穿!”到“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从“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到“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这些深深铭刻在民族历史中的记忆,从未被忘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品格。

建国之志,星火燎原。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那是无数学者一世思考一生苦苦求索找到的济世良方,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理想,更是百年黑暗中中国人民在挣扎中求得生存与延续的希望。烈士裘怀古英勇就义前说:“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这革命志向的代代相传,激励着我党度过了建党初期的困境,熬过了白色恐怖下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撑过了长征路上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挺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解放战争的消耗,几经兴衰而火焰不息,几经起落而志向不改,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祖国统一的大业,完成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梦想,同时也无愧于革命前辈的遗志和嘱托。

兴国之策,薪火相传。建国后,连年战乱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逐渐暴露,匮乏的资源落后的技术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如此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王进喜、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批民族英雄,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为国家分忧,分别在石油开采、国防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留下的“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名言一直激励和警示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努力奋斗,不忘国家,并最终形成了传世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国之路,任在我肩。如今,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广阔市场逐渐显露出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与国际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遗愿还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民族新一代的栋梁,继承传统,富国强民,我们责无旁贷。而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践行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开始,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在家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自觉承担一定家务,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文明交往,礼貌待人,注重礼节,爱护环境......只有先修身,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酾酒于地,以告苍天:愿天堂中的英魂得以安息!我会手持你们留下的火炬,用生命的力量,去完成你们未竟的梦想,为人以德,为政以廉,高举旗帜,继承传统,安国定邦,富国强民!

上一篇:进口货物贸易代理协议下一篇:优秀班集体评比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