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通用10篇)

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 篇1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如下:

1、应当于每季度第一周将上季度安全生产隐患及排查治理整改情况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2、查出重大隐患后,隐患现场当班带班领导应立即组织撤出井下受威胁地点的工作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或矿长报告。调度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矿长和其他副矿长报告。

3、矿长接到汇报后,亲自或责令有关人员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

报告内容应包括:隐患现状(存在的地点、隐患类别)、产生原因、隐患的危险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应附现场示意图。

4、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查出汇报后,由矿长负责组织召开安全隐患专题会议,研讨确定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时限、资金、预案,制定治理方案,责成专人(副矿长)跟踪处理,保证隐患按措施落实整改到位。对于近期难以整改的问题,必须制定防范措施,实施监控,确保安全。

5、隐患整改结束后,煤矿应及时将隐患整改结果形成书面形式上报。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 篇2

第一条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于校内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 任何人对校园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值班人员应当在发现事故的1小时内及时向校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同时根据事故情况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1、发生火灾等引起重大伤害事故的;

2、发生或有明显征兆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有明显先兆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4、发生致人伤亡或者可能致人伤亡的暴力伤害事件的;

5、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校师生被绑架事件的;

6、其他造成在校师生人身伤害或者造成在校师生人身重大危险的事件。

第五条 本制度第四条范围以外的其他校园安全事故应当于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教育局办公室进行书面报告。

第六条 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后,学校应当就该事故保持与上级主管理部门、公安、消防机关及政府的密切联系,及时将事故处理情况和调查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 篇3

一、主要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此制度。

二、主要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重大隐患事故的报告工作。

三、主要依据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07第16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

四、主要职责

1.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公司重大隐患上报工作; 2.生产部负责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建档和监控; 3.各岗位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整改,自己不能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五、主要内容

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统称为事故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中央的意义。

2.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两个级别: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双报告”制度是指定期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情况报告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司职代会。4.公司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

5.公司各部门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要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公示,如依靠公司力量暂时不能处理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的名称、时间、内容、现状、管控措施、形成原因、排查人员、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的要求制定的整改方案等内容。

6.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每季度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经企业负责人签字上报。7.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验收等情况,及时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8.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向本单位职代会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修订和执行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安全生产现状、职业危害程度及其整改治理进度,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实施情况及安全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公司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进行告知及辨识预防相关知识和其他应报告的相关事项,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9.公司各级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将重大安全隐患“双报告”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发现及时汇报并跟踪整改销号,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部门或个人,以及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较大的,根据影响后果采取经济处理、撤职等处分,严重失职者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 篇4

1.目的和内容:

1.1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调查处督办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事故查处办理程序及奖励办法。

2.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3.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厂、部室行政一把手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领导责任。各单位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司领导报告。

3.3安全环保部、保卫部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网上公示、督办责任追究;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工作。

3.4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落实主体责任,并按照公司对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进行登记、整改落实。

3.5财务处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3.6生产部、研发部门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4.事故隐患

4.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2.1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2.2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工作程序

5.1组织机构

5.1.1公司成立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领导小组,分别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其监管职责。

5.1.2各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任组长。

5.2隐患的排查与报告

5.2.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厂、部室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5.2.1.1在排查事故隐患时,应注重查找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当发现管理上重大隐患时,告诉任何人可以进行举报,经过安全环保部核实,准确后,必须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对责任单位的领导进行责任追究考核和网上公示。

5.2.2隐患的报告和公示

5.2.2.1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分厂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分厂报安全环保部,由安全环保部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5.2.2.2 发现重大隐患应由责任单位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进行备案登记,同时上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由生产副总经理直接上报给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领导批复后,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在公司网页上进行督办挂牌公示,限期整改。

5.2.2.3报告形式

5.2.2.3.1报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5.2.2.3.2在书面报告中,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全环保部,一份部门自己留底备查。(详见隐患报告登记表)

5.2.2.3.3公司各单位、部室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较大以上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全环保部进行登记备案。

5.3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5.3.1各分厂、部室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分厂、部室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部门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根据隐患的种类书面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5.3.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安全环保部提交公司,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审批责任单位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责任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安全环保部应及时进行监控。

5.3.3对于整改有一定的难度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的查处的,必须经过公司主管领导同意批准后,方可延时完成,否则安全环保部按照没有按时完成进行责任追究,并在公司主网页上进行公示。

5.3.4各单位上报的重大隐患时,应按照公司《安全隐患整改与隐患流量控制管理》中的5.7.1安全隐患整改管理和5.7.2隐患流量控制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5.4档案建立

安全环保部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公司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各责任单位也必须建立分厂级重大隐患登记信息档案。

5.5奖惩

5.5.1报告隐患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年终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5.5.2根据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隐患发现者进行5-500元的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全环保部申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同时参照公司《安全生产奖励办法》的相关要求执行。

5.5.3各部门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5.5.4对发掘事故隐患不力,而又发生事故的责任部门将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

5.5.5发现了事故隐患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责任部门按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5.5.6对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经查实主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批准,报总经理处理。

6.附则

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 篇5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危险源(点)的有效监控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结合矿山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危险源(点)是指公司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和引起爆炸与火灾,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第二章危险源(点)辩识、分级管理

第三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危险源(点)辩识的主要依据及分类:

1、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场所。

2、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3、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

4、有触电伤害的场所。

5、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6、有落物、飞溅、滑坡、坍塌、压埋危险的场所。

7、有被物质碾、绞、挂、夹、刺和撞击等危险的场所。

8、有危险化学品的场所。

9、其他容易致人伤害的场所。

第四条在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点)一旦失控,所释放的能量造成其损害程度可分为四级。

(一)A级危险源: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的场所(如露天采场边坡)。

(二)B级危险源:事故潜在危险性大,并难以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场所(如油库、变电所)。

(三)C级危险源: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的场所。(各类特种设备等)

(四)D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场所。

第五条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应根据危险源(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细则,建立危险源(点)管理台帐和管理网络。

第六条公司、部门要层层成立危险源(点)监控管理领导小组,分别由各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设备、安全、保卫、生产、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危险源(点)管理台帐,每年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更新,并有专人负责危险源(点)管理工作,及时跟踪和反馈危险源(点)的动态变化。

第七条危险源(点)实行分级管理。公司管理A级危险源(点);分厂级单位管理B、C级危险源(点);工段或班组管理D级危险源(点)。

第八条A、B级危险源(点),各责任单位要有相应的监控记录和管理台帐,单位主管领导要每季专题研究一次,了解和掌握危险源(点)的管理现状、制度与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C、D级危险源(点),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并填表上报安全科备案)。

第十条A、B、C级危险源(点)所在区域应在 固定位置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主要内容包括:

1、危险源(点)名称;

2、危险源(点)级别;

3、危险源(点)危害因素;

4、危险源(点)监控单位;

5、危险源(点)监控责任人。

第十一条公司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工作要给予支持和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三章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建立

第十二条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包括:危险源(点)基本情况台帐、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危险源(点)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台帐、危险源(点)动态检查台帐、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台帐。

1、危险源(点)基本情况台帐。对本单位监控管理的重大危险源(点)分类,分析汇总,记录重大危险源(点)监控管理的主要管理责任单位、部门和责任人。填写《重大危险源(点)基本情况表》。

2、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记录危险源所在单位人员配备、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监控措施,以及制定的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

3、危险源(点)岗位培训教育台帐。记录岗位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接受培训的时间、内容、课时、考核结果和持证上岗情况等,填写《重大危险源(点)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

4、重大危险源(点)检查台帐。记录危险源所在单位检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日常、定期监控检查等情况,填写《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登记表》。

5、重大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台帐。记录重大危险源(点)监控检查、现场督办、检查及发现问题的处置意见;危险源所在单位对处置意见的处理结果反馈情况等,填写《重大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表》。

第十三条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A级由公司建立,B、C级由分厂建立(B级监控管理台帐报公司安全科备案),D级有工段或班组建立。

1、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重大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由所属单位填写一式二份,一份留存,一份报安环部存档。

2、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由各责任单位填写后报安环部存档,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安全科进行更改。

3、边坡(含架头)、排土场检查检测记录由责任单位实时记录,单位负责人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目的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职责和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认真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规范隐患整改工作标准化,特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二、术语

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重大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

三、重大隐患整改的原则

1、“四定”原则:即隐患整改要做到定整改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定应急措施。

2、有隐患必须整改的原则:发现隐患凡有条件整改的必须及时整改;发现隐患,一时无力或无条件解决的,必须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监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在隐患排除之前,需要继续生产,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并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

四、《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以下简称《整改指令》)由

公司安委会负责下达给有关单位,各单位负责整改落实,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抓好督查。

五、生产单位及各部门接到《整改指令》后,由主要负责人签收。签收后要立即按照《整改指令》的要求进行落实整改。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到位,确保在《整改指令》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并确保整改期间的生产安全。

六、收到《整改指令》的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后的情况,作出书面汇报交公司安委会。

七、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要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部门按照要求将整改后情况报公司安委会。

八、对因为整改工程投资特别巨大或整改工程特别重大和复杂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向公司安委会书面说明情况,并承诺整改期限。

九、对不按照《整改指令》进行整改的,要当做事故来对待,由公司安委会派出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确保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及时得以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和公告公示制度 篇6

QG/CTLG0040—2016

举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和违规违法行为奖励制度

2016-07-04 发布 2016

QG/CTLG0040—2016

并在公司OA系统、内网、宣传栏等处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领取奖金办法。

第八条 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走访等方式举报,并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核查举报事项和奖励举报人,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生产安全科和综合管理科负责受理炼钢总厂管辖范围内的举报事项;举报事项涉及的情况复杂或者难以查证的上报公司,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受理。

(二)举报有关人员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联合核查处理,经核查属实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三)举报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及时转送相关部门核查,经核查属实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四)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核查举报事项,自受理之日起10 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核查处理时间。

第十条 多人多次举报同一事项的,给予最先实名举报的举报人一次性奖励;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项的,奖金可以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

第十一条 举报人接到领奖通知后,应当在30 日内凭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对举报人无法通知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可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公告;逾期未领者,视为放弃。

第十二条 奖金的具体数额由受理举报的部门和参与核查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共同评定,并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备案。

第十三条 受理举报的部门和参与核查的部门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其保密。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及时将核查处理结果用适当方式向举报人反馈。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第四章 附则

重大隐患治理制度 篇7

为有效治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做到安全生产防线下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该制度:

一、事故隐患的分类:

1、事故隐患的种类: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它。

2、根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解决难易程度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隐患。

A级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大,生产经营单位解决不了,需由业务板块(专业化公司、事业部)和集团帮助组织整改的隐患。

B级隐患是指整改难度较大,单位战线解决不了,需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整改的隐患。

C级隐患是整改难度一般,区队(分厂、车间)解决不了,需由单位战线组织整改的隐患。

D级隐患是指整改难度较小,班组解决不了,需由区队(分厂、车间)组织整改的隐患。

E级隐患是指班组能够现场立即整改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职责

1、区队队长对生产范围内危及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负责督办。

2、值班领导对生产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全面负责督办。

3、跟班领导具体负责对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协调、组织、实施、落实。

4、现场检查人员、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员负责对各类隐患的排查、整改。

5、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员,负责对E级隐患的排查、整改。

6、队干部负责事故隐患的闭合运行、落实、考核和责任追究。

三、事故隐患排查时间

1、要求相关人员每天要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 A、B、C、D、E 类进行分级管理。

2、每月要对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一次梳理,保证隐患按时闭合整改。

五、事故隐患的闭合整改

1、各条隐患的整改须由排查人负责填写相关隐患排查表。

2、凡落实处理了的事故隐患视为运行整改完毕;凡无处理的隐患视为未按期整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将进行二次整改落实。

六、事故隐患的责任追究

1、一次隐患能按期进行整改的不再进行通报。

2、未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要求对未按时整改的原因进行分析,无正当理由而未及时处理的,需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3、每月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月度分析,查找多发事故隐患原因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4、未按规定进行隐患排查或排查不彻底、走形式的,给予相关责任人罚款100元。

5、对作业地点发生的隐患隐瞒不报又不积极采取措施的,对相关责任人分别予以罚款200元。

6、对无正当理由而未及时整改处理的隐患,在月度总结会上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

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篇8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决定》(云政发[2008]85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项目部管段工程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项目部管段内工程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二章

重大隐患认定

第三条 重大隐患是指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程度较高、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隐患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隐患。

第四条 重大风险因素判定准则: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为3级及3级以上(D大于等于70分)以上时,该风险因素为重大风险因素;风险评价小组认为应列入重大风险因素的因素;本发生伤亡事故的风险因素等。

第三章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与挂牌督办制度

第五条 隧道施工是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项目经理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全面负责。

(一)建立健全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重大隐患,按照定隐患、定措施、定资金、定时限、定责任人的“五定”原则限期整改。

(二)安全总监负责研究制定重大隐患的治理方案,对本工程难以解决的隐患要及时上报公司及玉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研究决定。

(三)项目经理负责对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复查验收,销号管理。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及时组织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销号,并将复查验收结果报公司及玉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备案。

(四)安全部做好重大隐患的上报工作。

(五)及时对重大隐患进行分析汇总,建立台账、闭环管理。第六条 安全部主要负责重大隐患的督促整改、分析通报等工作。

(一)安全部及时对重大隐患进行分析汇总,建立台账、闭环管理。每月25日前将存在的重大隐患及整改进展情况汇总后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日常新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必须24小时内上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二)定期或不定期对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挂牌督办、验收销号、汇总上报、分析建档等情况进行通报。

(三)对上报的重大隐患进行汇总分析,督促或指导按“五定”原则限期整改,并每月进行通报。

第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管理部门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二)被挂牌督办单位按照挂牌督办通知书要求督办或整改;

(三)管理部门负责跟踪督办;

(四)整改结束,被挂牌督办单位应当向管理部门提出销号的书面申请;

(五)管理部门应当核查整改情况,合格的应当予以销号。第八条 挂牌督办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挂牌督办单位名称;

(二)挂牌督办内容;

(三)整改要求;

(四)整改期限。

第九条 重大隐患报告和治理方案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一)重大隐患报告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及分类。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 对于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必须在隧道洞口或作业人员出入较集中的显著位置张贴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发挥警示作用。其内容包括:隐患内容、产生地点、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应急预案、治理责任部门、督办责任部门、治理进展情况等。

第十一条 重大隐患管理台帐应包括单位、编号、分类、隐患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责任人、牵头部门、督办部门、发现日期、整改时限、实际

完成整改日期、验收日期、验收人员、验收意见、是否销号等。

重大隐患的档案管理要安排专人负责,保存期限为三年。

第十二条 重大隐患未彻底整改前,必须制定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重大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必须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停产停建整改;对暂时难以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严防发生事故。

第十三条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重大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建设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第十四条 被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建治理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当组织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公司及玉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验收合格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建设。

第四章

责任追究和处罚

第十五条 未认真履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因整改不及时或整改不到位,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追究其主要责任,并清理出场。

第五章

附则

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篇9

根据《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和《扬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的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车间、部门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及时处理,对处理有困难的要及时向生产部汇报,每月18号前各车间、部门要将近期查出的安全检查表上报生产部。

二、公司每月25日前对全公司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填写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活动记录和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台帐,落实好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间等。

三、公司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由生产部及时进行评估分析,属重大事故隐患的要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并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其内容包括隐患概况;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治理的时限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生产部每季下一个月的3号前,要向集团公司报送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分析表,并由总经理签字或常务副总经理签字。

五、对查出的各类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后果发生。

六、对发现、排查和举报重大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

扬州市新业化工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根据《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和《扬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的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凡查出公司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均实行专家评估制度。

二、对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三、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公司负责人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初步的确定等级、制定整改方案、应对措施和应急方案,制定好后交由中介机构论证、确定。

扬州市新业化工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根据《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和《扬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的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排查工作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申报制度。对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和市安监局危化处,不得瞒报、拖延不报。

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等。

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篇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办法(试行)》,以及《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河北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井工开采的矿山(以下简称矿山)安全基础工作,准确认定、及时消除矿山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规范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矿山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矿山企业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全面负责,矿(井)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直接责任,并以矿(井)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第二条 矿山企业必须建立以下十六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岗位、职能、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各级负责人、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将企业的全部安全生产责任逐项分解,逐级落实到各岗位和人员。

2、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应当保证及时发现和消除矿井在通风、瓦斯、煤尘、火灾、顶板、机电、运输、放炮、水害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隐患;明确事故隐患的识别、评估、报告、监控和治理标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隐患治理的责任和义务,明确隐患排查周期和报告时间。

3、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事)等安全管理人员

必须具有矿山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矿山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4、矿山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明确下井带班人员的职责和下井带班的作业种类、下井带班人员范围、每月下井带班的次数、在井下工作时间、下井带班的任务和职责权限、日班与夜班比例,以及考核奖惩办法等,保证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下同上,并建立下井带班档案。

5、安全办公会议制度。明确安全办公会议的召开周期、内容和参加人员。安全办公会议必须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持。会议应当有完整的记录,载明议定的事项、决定以及落实的人员、措施和期限。会议记录、纪要应纳入档案管理。

6、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依据上级下达的安全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或阶段安全生产目标,并将指标逐级分解,明确责任、保证措施、考核和奖惩办法。

7、安全奖罚制度。必须明确奖罚的项目、标准和考核办法,兼顾责任、权利、义务,规定明确,奖罚对应。

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资金渠道,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奖励,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应能充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定项目,落实资金、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9、安全技术审批制度。要确定各类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方案等安全技术审批的内容、程序、标准、时限、审批级别,审批人员职别和资格,以及编制、审核、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安全技术审批应保证依据充分、正确、内容全面、具体、安全措施可靠,能够有效指导生产施工、作业和操作。

10、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应当保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

足额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效地监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规范等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矿井的装备、管理情况;明确安全检查的周期、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方式、负责组织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办法。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按“四定”原则(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落实处理,并将结果进行通报及存档备案。

11、安全教育与安全技术培训制度。矿山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和煤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煤炭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免费为每位职工发放矿山职工安全手册,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备本职工作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明确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周期、内容、方式、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职责和考核办法;明确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计划,确定任务,落实费用;职工安全手册应当载明职工的权利、义务,矿山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情形和应急保护措施、方法以及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举报电话、受理部门。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合法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培训档案。

12、安全仪器仪表、设备、器材检查、维修管理制度。应当保证在用设备、器材符合相关标准,保持完好状态;明确矿用设备、器材使用前的检测标准、程序、方法和检验单位、人员的资质;明确使用过程中的检验标准、周期、方法和校验单位、人员的资质;明确维修、更新和报废的标准、程序和方法。

13、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结合有关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检查标准、检查周期、考核评级奖惩办法、组织检查的单位和人员。

14、爆炸器材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爆炸器材的使用种类、等级、贮存方式、贮存量、爆炸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炸材料丢失处理办法。

15、入井检身与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明确入井人员禁止带入井

下的物品和检查方法;明确人员入井、升井登记、清点和统计、报告办法,保证准确掌握井下作业人数和人员名单,及时发现未能正常升井的人员并查明原因。

16、矿山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及事故应急救援统计报告制度。明确可能导致“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职业危害等重大事故的主要危险,针对性地分别制定专门制度和预防措施。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发生事故后的上报时限、上报部门、上报内容、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第三条 矿山企业必备的图纸及资料必须齐全,填绘记录必须及时,能够准确反映本企业实际情况。

(一)矿山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十八种图表资料:

1、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2、井上、下对照图;

3、巷道布置图;

4、采掘工程平面图;

5、通风系统图;

6、井下运输系统图;

7、安全监控系统装备图;

8、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系统图;

9、井下通信系统图;

10、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11、井下避灾路线图;

12、突出矿井瓦斯地质图(非煤矿山除外);

13、矿井配风计划、实测报表;

14、瓦斯检测、监控日报表(非煤矿山除外);

15、矿井每月安全办公会议记录;

16、矿井安全隐患整改验收记录;

17、有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18、完善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二)所有图纸及资料应能反映矿井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并按规定标明、标齐相应数据。其中:采掘工程平面图、突出矿井瓦斯地

质图至少能反映前一月的实际情况。瓦斯地质图应标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关系、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柱留设、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等基本参数。

第二章 矿山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超能力、超强度或超定员组织生产”:

1、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

2、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10%的;

3、一个采区内同一矿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

4、未按规定制定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

5、矿山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采掘作业劳动定员或者实际入井人数和采掘作业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瓦斯超限作业”:

1、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的;

2、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漏检、假检的;

3、井下瓦斯超限后不查明原因、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治突出措施”:

1、未建立专门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职人员的;

2、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3、未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

4、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

5、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

6、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

7、未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1、1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米3/分钟或1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米3/分钟,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2、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145条第(二)项规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3、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的;

4、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并发出声光报警的。

5、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未装备瓦斯风电闭锁装置或者瓦斯断电仪和风电闭锁装置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

1、矿井总风量不足的;

2、主井、回风井同时出煤和副井、回风井同时出煤的;

3、没有备用主要通风机或者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的;

4、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5、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

6、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

7、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8、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设置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9、矿井未按规定每年进行反风演习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

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没有配备防治水机构或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设施和配备有关技术装备、仪器的;

3、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4、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矿柱的;

5、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超层越界开采”: 1.国土资源部门认定为超层越界的;

2.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矿层层位进行开采的;

3.超出采矿许可证载明的坐标控制范围开采的;

4.擅自开采保安矿柱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

1、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2、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

1、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未编制防止自然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的;

2、高瓦斯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者观测点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未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全部充填、注惰性气体等措施的;

4、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继续生产的;

5、开采容易自燃煤层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

1、被列入国家应予淘汰的矿山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的;

2、突出矿井使用架线式电机车的;

3、矿井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等未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配备的;

4、使用非阻燃皮带、非阻燃电缆,采区内电气设备未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

5、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

专用发爆器的;

6、采用不能保证2个畅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艺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按规定开采者除外)的;

7、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年产6万吨以上(含6万吨)的矿山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

1、单回路供电的;

2、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新建矿山边建设边生产,矿山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擅自组织施工的;

2、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的;

3、矿井未通过改扩建建设,擅自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

4、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并批准而擅自组织生产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矿山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矿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矿山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

1、生产经营单位将矿山(矿井)承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2、矿山(矿井)实行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载有双方安全责任与权力内容的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的;

3、承包方(承托方)未重新取得矿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

4、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转包的;

5、矿山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对外承包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矿山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1、矿山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生产的;

2、矿山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的;

3、完成改制后6个月内,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以及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进行生产的。

第十八条 “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是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第三章 矿山重大危险源排查

第十九条 矿山企业要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及其分布,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登记、检测评估、监控防范、实施治理,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登记建档,并报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

第二十条 矿山企业每两年至少对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

第二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矿山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

第四章 矿山重大隐患排查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每月组织一次由相关安

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查出的隐患登记建档。

第二十四条 每季度第一周,矿山企业将上季度本企业重大隐患及排查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

第二十五条 报告应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资金落实、整改期限、整改作业范围、整改结果等内容,并经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第二十六条 一般隐患由矿山主要负责人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隐患,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矿山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备案。

第二十七条 重大隐患由矿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结束后按规定认真自检。对不能排除的重大隐患,及时报告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

第二十八条 市安监部门和煤炭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的隐患和违法行为履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的职责。

第二十九条 安监部门和煤炭部门接到矿山企业重大隐患整改报告后,对不符合要求和措施不完善的提出修改意见,将矿山重大隐患登记建档,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监控,督促企业认真整改。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三十条 煤矿井下出现瓦斯动力现象,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市煤炭部门。并及时申请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不得隐瞒不报。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一条 矿山企业未按照要求排查安全隐患和报告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对矿山企业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矿山企业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停产整顿,提出整顿的内容、时间等具体要求,拒不执行仍在进行生产的,对该矿山企业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矿山企业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矿山企业,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提请政府关闭该矿山企业,并由颁发证照的部门立即吊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该矿的法定代表人和矿长5年内不得再担任任何矿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矿长。

第三十四条 矿山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

第三十五条 对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发现矿山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提请政府对该矿山企业予以关闭。

第三十六条 对矿山企业拒不执行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依法下达的执法指令的,由颁发证照的部门依法吊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负责人或者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超过1周时间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带班下井,或者下井登记档案虚假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改正,并对该矿山企业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矿山企业没有为每位职工发放符合要求的职工安全手册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及未制订应急预案的,要依据《安全生产法 》规定严肃查处。对因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不到位、整改不及时而导致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生产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

任。

第四十条 对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责令矿山企业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矿山企业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

第四十一条 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图纸及资料不符合《矿山安全规程》要求的,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限期达到要求,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责令停产整顿,暂扣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经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监部门或煤炭部门申请吊销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信息化项目培训下一篇:张德江在京出席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