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精选8篇)

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 篇1

律师一词往往和雄才善变联系在一起,这是我成为一名法学生之前的看法,后来我成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对律师一词的看法逐步加深,让我明白律师不仅仅和雄才善变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性质就是以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律师职业是一个高端的职业,不是想从事这一职业就能从事的。执业有门槛,律师执业需要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而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前提是通过通过率极低的国家司法考试。今年我第一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在考场中看到很多叔叔阿姨甚至爷爷级别年龄的人都出现在考场上,心中感慨万千,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群人参与司考?单凭这份心智与毅力律师就值得别人敬佩,单凭执业门槛就可看出其职业之高端,更何况执业后的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律师应当学识渊博、文笔犀利、善于学习,有雄辩的口才与灵活的头脑、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处事圆滑老到,更重要的是具备律师职业道德,追求公平正义!

律师,首先要拥有渊博的学识,应当了解大部分的法律知识,对法律外的事亦有所涉猎,专业法律理论扎实,尤其针对其所从事的具体专业领域更是要有一个质的认识,只有这样其文笔方能犀利,所书写的文书才能一针见血,其言语才能令人信服。此外还应当拥有灵活的头脑与敏锐的反应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突发的情况。我相信这样的律师在处理繁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律师应当善于不断地学习,因为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日益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知识前沿,不被社会所淘汰。还应当在空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研究会,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法律领域的专业能力

一位好的律师对于国情应当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若是不顾国情拿外国精华原封不动地应用在自己的国家,用外国的法律处理自己国家的法律事务,那么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对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犀利的文笔,敏锐的反应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硬件条件,那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则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软件条件。作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处理好与当事人的关系,能得到当事人的信任,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也能确保后续案源的出现。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处理好与法官等位于公权力机关的人的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结束。总之,若擅长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游刃有余地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将为律师职业生涯增添一份迷人的色彩!

律师职业既要求讲究效益又要求坚守职业操守,追求正义!律师讲究效益,因此委托人的利益才是第一位,当然,前提是律师必须坚守职业道德,这是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能跨越的底线。律师不代表正义,不过律师不代表正义不等于不追求正义,对于律师而言实现和体现正义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

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 篇2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革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的能力, 必须采取问题驱动的授课方式, 这要求教师设计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把握好“三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能够“投石激浪”。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现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充分说明设问与启迪思维的重要性。只有问的好、问的巧, 有启发性, 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才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一种欲罢不能和跃跃欲试的心态。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问“是不是”、“对不对”、“是什么”等一类的简单的判断性的问题, 那样学生就会感到空洞、乏味。设问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量, 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世界史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时, 设计这样一道题:“1941年6月丘吉尔在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在另一次广播讲话中他又说‘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 而且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丘吉尔的上述言论是否矛盾?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理由是什么?”这样把丘吉尔看似矛盾的两段话放在一起设问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 急于想知道为什么, 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问题要遵循思维规律,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使其“渐入佳境”。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开始就遇上大难题, 学生经过思考后无法回答, 无异于对学生当头一棒, 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还可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思维障碍, 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并不是说要把问题提的过于简单, 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老师的提问, 主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 环环相扣, 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发现历史的本质, 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例如:我在讲“洋务运动”一节课内容时, 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洋务运动? (2) 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点? (3) 洋务派为什么会出现?它的目的是什么? (4)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 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 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 层层深入的剖析, 奖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甚至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 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 视野的开阔, 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 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学中, 应该非常注意奖励学生标新立异, 打破砂锅问到底, 突破传统思维定势, 进行求异思维, 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在讲述“北洋军阀统治”一节课时, 我展示了当时人创作的“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一幅对联, 在略作赏析后, 学生即发现此联不符合对联创作规范, “千古”对“万岁”可以, 但是“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对不起来。之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归纳“袁世凯与中华民族对不起来的表现。”根据这幅对联, 一位同学提出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国人民”就可以把袁世凯一生倒行逆施的活动全部归纳出来这一独创性特点。这种启发式提问,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如果一般人对某些问题没有任何兴趣, 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试氢氰酸;可以使蒙诺夫以白帮别人40天活的代价换取一本书。创新, 是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事情;创新, 写就了人类整个进步史;创新, 也给人类本身带来无与伦比的乐趣。希尔伯特数学家说:“只要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的缺乏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中止。”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形势下, 如何看待练习与考试呢?我认为培养在于如何运用, 只要设计的问题或测试题符合教学目的, 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行。

我对地理教学的看法 篇3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地理教师上好一节地理课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包含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讲课的基本功,驾驭学生的基本功,掌握地理知识多少的基本功等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集体。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我认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固然正确,无可厚非,但是,一堂课学生不可能配合的那么紧密,学生也有厌烦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我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时候,课文讲解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通过看图也能够看个大概。上课找学生看图说说少数民族的分布,可学生并非如老师所设想的那样,谈到少数民族分布时,他们就聊开了,一般的人说出几种后,还随便给瞎起名字,特殊的调皮学生把电影里看的外国的也加了进去。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我不是用呵止的办法来解决,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观察地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又问汉族是不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声回答:不是。通过这一课的事例证明,教师要有耐心,不急躁,善于引导最重要。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我现在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会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培养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再有,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地理兴趣的培养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对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是包干替代。

在教学中,在不断地学习、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构建了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地理学科又有它不同的方面,地理课的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实际,在“精选习题,课堂训练”这一环节,表现要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指导、辅导等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地理课也总结出了自己子模式,即“自学——求学——活学”三个方面。

我对两会的看法 篇4

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中国今年的两会召开因为两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可以说两会的召开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借此我们应该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奋发进取,为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的两会我认真看了,每看到一个精彩的两点我都很激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不可多得指导方针,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我联系个人的实际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不断思考。希望能进一步领会政府报告的精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的一篇成功的政府动员令,它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代表着代全国人民的利益;达到了高度和深度的完美统一。这次两会的很多亮点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下面就我个人谈谈我对今年两会的一些看法。

热点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看点

看点一 物价调控 CPI目标4% 物价温和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今年4%的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3%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

看点二 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16%

【政府工作报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设定广义货币(M2)增速16%的目标有诸多考量。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尤为重要,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应对物价压力的必然之举。

至于M2增速目标何以落定为16%,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与2010两年M2增幅比名义GDP增幅累计超过30个百分点,累积

很大的货币存量,16%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是货币环境回归常态的表现,且16%的增速也符合未来经济增长的需求。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则认为,如果今年信贷能得到有效控制,16%的M2增长目标应该不难实现,不过左右M2增速的还有外汇占款,因此实现M2增速目标的主要难度将在于对外汇占款的控制。他建议,要更多地使用数量工具,而非价格工具控制外汇占款。

看点三 财政政策 赤字率降至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尽管今年货币政策已明确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继续。财政政策虽然仍属积极,但总量投入规模则有所减少,在专家看来,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因素也有不同。如果说过去货币政策是积极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那么今年提出的积极地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偏向改善民生。

看点四 扩大内需 提振消费市场步入快车道

【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长久以来,我国面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失衡的问题,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专家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未来消费市场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从增长率上来看,我国每年消费市场增量是美国的两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如何提高消费增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表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主攻方向是农村。

看点五 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有望出现“黑马”

【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将进一步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调查,目前我国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异常活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成长起来,不仅取决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取决于创新型新兴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对政府来说,产业组织的政策宗旨要着重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它们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

为了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主管领导已经明确,2011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在财税、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全面支持。

看点六 收入分配 加大调节力度 扭转差距扩大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重点措施包括: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以三大措施直面最直接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发改委主任张平认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研究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张平建议,可以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或将带来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基金公司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将做大消费蛋糕,利好民生和消费板块,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看点九 文化产业 步入快车道 更多扶持政策有望出台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首次被提升为支柱性产业发展对象,意味着未来文化产业在GDP中占比将大幅提升。对此,专家表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税收和金融资金方面,藉此文化产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资料显示,占比达到5%以上可称为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文化产业占我国GDP比重约为2.5%,因此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速将飞速提高。光大证券分析师称,如按2015年GDP 5%的增速计算,预计未来5年文化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37%,较其目前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日前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将全面完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指导意见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看点十 跨境资本 密切监控防范“热钱”流入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汇率、“热钱”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也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尽管部分时段也存在“热钱”净流出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我国面临的多为“热钱”净流入问题,而今年“热钱”流入压力更大。

吸引“热钱”的因素很多,比如中国经济热度很高,再比如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中美利差逐步扩大等。与此同时,赵庆明认为,今年人民币升值将可能超过7%,这对热钱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对“百度权重”的看法 篇5

随着爱站网的发展,使用这个工具的站长也越来越多了,站长对于百度权重这个东西也非常在意,尽管这不是百度官方的工具。对于爱站网的评测,站长圈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这个评测工具纯属扯淡,既然不是百度的产品,评测根本毫无意义。也有人认为爱站网的评测很重要,并且十分重视评测结果,到底爱站网的评测是否准确呢,还是谈谈我对于这个评测的看法吧。

对于爱站网的评测,我们不能全信,也不能忽略,爱站网的评测其实和很多评测站点的运行都一样,都是通过站点的流量,axela排名等综合因素对网站的衡量,然后把衡量结果综合起来,给出了一个评测结果,站点的流量高,alexa排名高,网站的“百度权重”就会很高,其实,爱站网的“百度权重”评测完全是个幌子,爱站网评测的“百度权重”其实就是“网站权重”而已,爱站网打着“百度权重”的幌子,披着“百度”的外衣,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站长用户,取得用户的信赖,大家都知道,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站长朋友非常重视的搜索引擎,所以,大家对于百度权重都很关心,而爱站网则恰恰抓住了站长的内心思维,推出了“百度权重”评测的服务,

爱站网的评测估计还会流行一段时间,但是不会一直火下去,为什么呢,因为百度早晚要推出自己的衡量工具,何时推出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一旦百度官方公布自己的评测标准,爱站网的评测自然会被忽略,google很早前就有了自己的PR评测,而且站长对于PR的重视度很高,百度虽然现在还没有公布相关信息,但自从百度统计推出后,文杰估计,百度官方的权重衡量工具估计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个人建议,百度不但要推出类似PR的衡量标准,最好是推出一款比较全面的工具,不需要登录百度统计或百度站长平台,即可对站点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网站收录,排名查询,站点的各种信息等,如果是这样,所有站长必定转战百度官方的站长工具。

我对乔布斯的看法 篇6

我准备看完后,写一篇关于乔布斯传的读后感。当然,不是今晚,因为我还没有看完。

但是,有两个观点,我是强烈支持的。

1.凡是禁锢人思想的人或做法,都是极其可耻,卑劣的。无论是谁,无论地位再怎么高高在上。

2.创造力的一个有力体现,就是叛逆。一个不容许叛逆行为的文化,社会,集体,是没有创造力的最严重表现,读后感《我对乔布斯的看法》。

其实二者都是说明同一个问题。自由,Free,这才是人类,及个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一切。要钱又有何用?换不来精神的高级愉悦。一切皆是白费。因为低层次的愉悦最终会归为麻木。麻木的极致就是死人一个。而最难受的结局是做了一个活死人。

我对初中英语复习课的看法 篇7

一、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习课要想效果显著、事半功倍,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掌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学生的能力,然后对症下药,使复习课的节奏和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

例如:评讲试卷时要想高效就必须把准备工作做细、做牢,要认真细致地分析试卷,分析每道题的失分率和得分率,分析每道题的失分原因,然后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对症下药。这样的讲评课才有针对性,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良好的收获、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能力、指导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学,才能在课内、课外获取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培养学生归类、总结、融会贯通的能力。例如:在单项选择和单词拼写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再如:在做补全对话题时,一般要细读下一句的内容和句型,然后根据下一句的内容提示和句子类型来判断上一句的内容和句型;在记忆知识点时,如何把握知识点并分类记忆,又如何有机地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只有做到这一步,学生才能把复习的内容学好,掌握牢,并能灵活运用。

三、写作课的正规化训练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流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其中英语写作又是较高层次的语言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不够重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较慢,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就心烦”的现象。由此可见,写作课应独立,应另起炉灶,在课程表里应有一席之地。对书面表达进行正规训练,我认为,首先应方法引领、确定问题。要先用汉语组织好短文,让短文符合命题要求,含盖所给提示内容,然后用英语去翻译这篇短文;其次要提炼短语、短句或句子主干等要点,拓展学生思维;再次确定句子的时态;再其次审查主谓、时态是否一致;最后反复斟酌、认真修改、完成写作。

四、寻找规律、归类识别

英语复习时往往是有许多规律可循的。例如:基数词变序数词、名词变复数、动词变不定式、形容词变副词、动词变动作的执行者、部分名词变形容词、部分形容词变反义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变名词性物主代词及变反身代词,特别是国人的变法等。

总之,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并归类识别的过程。

五、面向中考、“俯视”考点

毕业班的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而且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中考试题,研究中考命题的思路,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和中考命题的题型,同时还要把握考试大纲,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这样才能有选择地让学生做有价值的题,贴近中考的题。“俯视”考点也是英语复习课的关键。上复习课时,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而应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繁杂琐碎,因此复习时尤其要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

词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词”这部分知识时,不应只局限于词的音、形、义的识记,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如词性的变化、同义、反义、同音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

句子结构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句子主干的提取和句子各部分语法功能的把握,对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谓一致,以及各种时态的理解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学生做好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如何剖析句子结构。

复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各部分的前后联系。复习前面的知识时,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为后面的复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则要不断照应,反复深化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反思调整、逐一斟酌

是否能抓牢中考前的系统复习对中考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考前系统复习的重要性。因此,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斟酌每一复习阶段的复习策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斟酌每一复习阶段的复习方法是否需要作进一步调整,反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的复习课,本文作者在分析学生、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培养能力、指导方法,特别对写作课上对学生进行正规化训练,培养学生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每一复习阶段的复习方法要作相应的调整并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

我对音乐教学的一些看法 篇8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还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长时期以来,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模仿。过去我们要学生多听人家唱,那是要求学生多听人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艺术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

炼得以和稳定。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上一篇:考研英语如何提高下一篇:《亮剑》观后感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