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的辞职信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代课教师的辞职信

代课教师的辞职信 篇1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长大能够当一名老师,大学毕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某省属高校任职,后来因为父母希望我能到合肥,所以考进了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读研的时候,遇到了周老师,我们一见如故,很欣赏对方的进取和好学,她知道我喜欢教学工作后,便热心的推荐我到贵校任教。她当时和我说,代课老师的报酬很微薄,我笑着回答:要是冲着钱,我肯定不会选择兼职当老师的,有能当老师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给钱我也愿意。

2、教师个人不向所在单位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作自动离职处理;教师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后,在教育局批准之前必须继续在岗,如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作自动离职处理。作自动离职处理的教师的档案、人事、工资关系均不作转移。

3、教育局人事科将提出辞职的人员名单提交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

4、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辞职的,到所在单位办理辞职、工作移交等手续,并由所在单位负责人开具办理完辞职、工作移交等手续的《证明》。

5、辞职者持所在单位的《证明》到教育局人事科开具《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并将辞职教师的个人档案、人事工资关系转移至区人才交流中心。

由于需要整块的再学习时间及个人家庭原因,我考虑再三,决定辞去目前的职位。我会在本周内整理东西,做好交接,周末离校。

代课教师的辞职信 篇2

关键词:代课教师,农村代课教师,文献综述

对于教育界来说, 代课教师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 但目前仍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代课教师指没有正式编制, 临时从事教学工作的人, 其前身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 是新中国初期中国教育的迫切发展与财政收入有限和师资匮乏矛盾的产物。此后经过50年的发展、鼎盛以及整改, 在2000年, 基本消除了民办教师的存在。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 又出现了代课教师这个新的社会群体, 取代了民办教师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 代课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已经在艰难困苦中发展了12年, 虽然国家陆续出台过一些政策, 规定不允许学校私自雇佣代课教师, 但它仍然作为一种必要的师资补充存在于农村基础教育中。

由于代课教师多出现于农村的基础教育阶段, 所以本文所研究的代课教师专指农村代课教师。

本文采用的检索方式是使用CNKI中国知网 (清华同方) 。针对“农村代课教师”这一主题, 采用CNKI中国知网 (清华同方) 进行文献检索。由于代课教师是继2000年民办教师后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 所以将论文检索时间限定在2000—2012年 (6月底) 。检索文献时主要使用了三个数据库:一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二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三是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以农村代课教师为主题, 检索到的学术期刊论文有124篇, 博士论文有2篇, 优秀硕士论文有28篇。以农村代课教师且包含教育资源为主题, 检索到8篇学术期刊论文, 9篇优秀硕士论文;以农村代课教师且包含政策法规为主题, 检索到1篇学术期刊论文;以农村代课教师且包含身份地位为主题, 只检索到1篇优秀硕士论文。

从这些论文发表时间来看, 从2005年以后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而且以2008—2010年度居多, 表明代课教师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内学者专家的关注。由于检索条件设置不够全面, 可能存在资料收集的遗漏, 这是本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一、存在缘由及发展状况

代课教师存在由来已久, 王献玲在其博士论文《中国民办教育始末研究》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始末, 从历史宏观的角度说明代课教师的出现是民办教师队伍的一个补充;李友玉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中, 专门对代课教师的产生、发展, 演变过程作了详细阐述,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 认为小学代课教师所经历的这些历程都是有社会历史原因的;闫引堂在其博士论文《国家与教师身份》中也系统的阐述了代课教师存在的具体原因, 并引用了2005年蒋鸣和教授主持的“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基础调研”项目中所得出的代课教师目前仍然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

虽然代课教师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据很重的分量, 但是因为代课教师群体自身的问题, 如代课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教学水平差, 年纪轻, 教龄短, 进修机会少等让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担忧。以上原因, 安雪慧, 劼俊祥在《西部农村代课教师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都有详细的解释, 并提出有效合理公正地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应对措施。针对这些原因, 国家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解决并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相关政策法规

由于代课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又一大问题, 涉及到农村教师队伍的规格、来源和建设, 影响到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问题, 国家政府针对代课教师的问题专门作出回应。在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当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中以及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都明确提到要把代课教师逐渐从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分离出来并彻底清退。

对于清退代课教师所引起的师资紧缺的问题, 国家已引入特岗教师计划来加以缓解, 详见廖朝华的硕士论文《我国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但是代课教师的存在毕竟是由来已久, 而且目前已发展为一只庞大的队伍, 单靠政府的硬性规定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三、理性与道义的思考

虽然代课教师存在着一些缺陷, 对基础教育发展不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 政府关于“清退代课教师”的决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根据莫瑞芳, 于萍在《民办教师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中采集到的数据显示, 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个事实与国家政策间的矛盾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刘国丽, 苗志军在《农村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探析》一文中就深入探究了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陈伟强在《理性与道义: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理想与现实》中也多次强调代课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认为在清退过程中应给予合理的补偿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四、解决建议

考虑到中国教育的现实, 王献玲在《农村代课教师如何“消化”》一文中指出应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 正视代课教师的作用, 采用多途径的“消化”, 而不是“一刀切”, 如拓宽农村师资来源, 优秀代课教师可以转正等。赵丹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教学点师资状况的调查和思考》一文中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对此问题也提出过建议, 如提出应注意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庞丽娟, 夏婧在《进一步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政策建议》也提出了几条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如将代课教师纳入师资管理范围, 制定代课教师招考转正政策, 建立代课教师补偿制度等, 并且说明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代课教师问题, 有助于切实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结论

通过整理12年以来关于代课教师研究的文献, 使笔者对代课教师这个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 对以后的研究视角和方向也有了很大的启发。虽然在论文检索及汇总分析方面还有些片面与欠缺, 但仍然希望能够给更多关注代课教师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研究者些许的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献玲.中国民办教育始末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2]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薄建国.代课教师的政策与法律问题[J].教育管理, 2005, (4) .

[4]莫瑞芳, 等.民办教师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6) .

[5]刘国丽, 等.农村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2) .

[6]陈伟强.理性与道义: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理想与现实[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5-16) .

[7]王献玲.农村代课教师如何“消化”[J].当代教育科学, 2007, (12) .

代课教师的无奈和尴尬 篇3

龙庄小学是安徽省贵池区殷汇镇的一个小学教学点,离殷汇镇约有10公里,周围是高低起伏的山丘。小学通往318国道的一条机耕路坑坑洼洼,车子驶在上面,不停地颠簸,车子里的人也随之上下弹跳、前后俯仰。

龙庄小学共有6个年级,148名学生,6名老师。6位老师中,3人属于捧“铁饭碗”的在编老师,另外3人则为“临时工”性质的代课老师,每月工资300元,刘代珍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24岁的刘代珍两个月前做了妈妈。虽然她的孩子正处于哺乳期,但由于一些离家较远的学生中午不能回去,为防止学生出事,每天中午她也自觉地和其他老师们一样在学校“留守”着,和他们同吃轮流煮的“大锅饭”。“孩子则只能由婆婆喂养了。”提起孩子,刘老师的脸上闪过很复杂的表情。

和刘老师一样,邵汪东和王浩这两个帅气的小伙子也是“临时工”,他们分别于1998年和今年毕业于池州师专(原池州师范)。今年9月,他们应聘来到了龙庄小学任教。因为老家离校较远,他们只能在周末回家一次,带些米和咸菜。两人都在准备参加贵池区下一年度的教师招考。晚上,学生和其他老师们都回家了,他俩就在灯下看书,有时也看看电视,虽然学校的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放出的画面时常是“颤巍巍”的。

提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邵汪东和王浩一连用了“淳朴”“可爱”等词汇。由于工资归镇里发放,而审批手续又十分烦琐,工作两个月了,他们还没拿到一分钱。“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了,只能向同学、朋友借。”说到眼下的生活,王浩苦笑着,而邵汪东则仰起头,竭力不让别人看到他的眼睛。

“我们无论如何会坚持一年的,不然对不住校长,对不住学生。”虽然生活艰苦而又单调,但两个小伙子都表示不会中途离开学校,离开学生们。

殷汇镇是贵池区最大的一个乡镇,人口近6万。全镇有23所小学(含教学点),4524名小学生。按照省教育厅有关编制的规定,目前殷汇镇缺编教师达16人。今年为保证各小学正常开课,镇中心学校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聘请了15人。“每逢新学期伊始,我为找教师伤透了脑筋,夜里常常急得睡不着觉。”殷汇镇原教办主任、现任中心学校校长赵长久说。今年为了能招聘到大、中专毕业生任教,殷汇镇将代课教师的工资由去年的250元增加到300元,经多方努力,总算招满了人。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支付代课教师的工资了。赵长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15名代课教师计,每人每年发10个月工资,每月300元,全年共需要支付45000元,“这笔钱只能从杂费里挤了”。

据了解,近年来,贵池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招聘60名师范类普通高校的本、专科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教师不足问题仍相当突出。由于缺少教师,贵池区今年聘请了大约80名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大多在比较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虽然干的活和在编的教师一样,但工资待遇等方面与正式在编教师相比要差得多,因而他们要承受更多心理上的压力。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些代课教师工作中虽然都相当敬业,但他们大多不会在代课教师的岗位上坚持一年以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对教学、教学管理的影响不言而喻。”一位教育界的人士说。

代课教师辞职报告 篇4

您好,周二上课去办公室找您,没等到您,想想还是给您写信吧,因为很多话真的一言难尽呵呵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说。

真正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心情还是很激动和紧张的。清楚的记得,第一学期是每周上一次课,我每周都会备课到很晚,认真的做课件,总在想,怎么才能把课上的更生动些,不辜负学生和学校对我的信任。在三年的教学时间里,我尽量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搜集统计方面的小知识点,作为课前小贴士,增加学生对统计术语的了解;每章讲完,当堂讲解课后习题,及时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搜集现实中的统计违法案例,增强学生现实分析能力;每学期开展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统计调查问卷,开展统计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汇报统计结果的实践活动,亲身实践统计工作……三年的教学,我受益匪浅,加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丰富的职业经历和人生经历。本想一直这样代课下去,但由于在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已经越来越重,经常加班和出差,兼顾备课上课逐渐让我感觉力不从心。不想本着胡弄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不想教学没有新的创新和突破,思量再三,决定还是暂时放弃。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我需要对学校的工作负责,也需要对单位的工作负责。真的很感谢您给予我这次从教的机会,也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不得不离开这珍贵的讲台,心里真的很不舍,希望您能见谅,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还能再次返回课堂。

最后,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周校长够帮我实现。一段人生经历的结束,总想留下点纪念,不知道学校或者是教学组,能否对我这段时间的工作给一个鉴定,对我这三年教学的评价也好,意见建议也行,只想今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有个纪念。如能实现,将感激不尽。

这学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教学时间,我一定会一如既往的用心上课,认真履行完自己的工作使命,请周校长放心。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 篇5

在公司呆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并不适合现有工作岗位,此时此刻需要开始写辞职报告了。怎样写好辞职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1

尊敬xxx:

你好!

首先我只能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您们对我的期望,今天写信是向您们提出辞职的。

自xx年8月分配到四中以来,我一直受到了教育局和学校的各方面的帮助,尤其是学校领导,李校长,对我工作和生活都很关心,对此我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时,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记得在我来校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欢迎,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教学工作也是无私的将许多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从备课到讲解,从和学生相处到批改作业,从教态到板书设计,从语言运用到为人处世等等,让我学了不少东西。学校是很器重我的,近三年连续让我教高三。应该说我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在工作,我敢发誓的说,我没有哪一天,哪一节课是在混日子,在敷衍学生,我都尽我最大的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但今天我决定选择离开四中,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虽然我很尽力的从事教学工作,但教学还是不如人意,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辜负了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我也是很无奈,有时真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想来,可能验证了一句话:本科大学毕业的不如一般大学毕业的,一般大学毕业的不如师专毕业的,师专毕业的不如高中毕业的。因此,我觉得我不适合在四中工作,再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在现在如此看中升学率的环境下,请学校考虑批准我的辞职信。

第二:就是学校的管理。开始的时候觉得还能跟上学校改革的步伐,但越到后面,越觉得难以适应。比如学校规定没有课也要坐班,我也赞同的,也坐班的。但我的课经常是早上4、5节,而学校只能10:00到10:30去吃早点,那样只能来不及,但不吃的话我身体又吃不消,更怕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经常9:30去吃,从而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要算我脱岗。我想,我是不适应学校的管理了,因此选择离开。

第三:就是工资,每个月打到卡上的1024元,让我很难想象什么时候能在弥勒买得起按揭的住房,倍感压力重大。四中是强调不为薪水而工作的,而我,还做不到这点。因为我家里还有父母,以后还会成家,会有孩子,都需要薪水。

第四:也许是能力有限,我认为我在四中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了,已经工作了5年多,基本上定型了。因此,我决定选择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希望领导批准,敬请早些安排。

当然,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为四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为我曾经是四中人而感到骄傲。最后,诚恳地说声:对不起!也衷心地祝愿四中力挫群芳,永往直前!学校越办越好,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四中所有的`学生都考上重点大学!

此致

敬礼!

姓名:xxx

20xx年xx月xx日

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2

尊敬xxx:

您好

周二上课去办公室找您,没等到您,想想还是给您写信吧,因为很多话真的一言难尽呵呵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说。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长大能够当一名老师,大学毕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某省属高校任职,后来因为父母希望我能到合肥,所以考进了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读研的时候,遇到了周老师,我们一见如故,很欣赏对方的进取和好学,她知道我喜欢教学工作后,便热心的推荐我到贵校任教。她当时和我说,代课老师的报酬很微薄,我笑着回答:要是冲着钱,我肯定不会选择兼职当老师的,有能当老师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给钱我也愿意。

真正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心情还是很激动和紧张的。清楚的记得,第一学期是每周上一次课,我每周都会备课到很晚,认真的做课件,总在想,怎么才能把课上的更生动些,不辜负学生和学校对我的信任。在三年的教学时间里,我尽量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搜集统计方面的小知识点,作为课前小贴士,增加学生对统计术语的了解;每章讲完,当堂讲解课后习题,及时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搜集现实中的统计违法案例,增强学生现实分析能力;每学期开展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统计调查问卷,开展统计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汇报统计结果的实践活动,亲身实践统计工作……三年的教学,我受益匪浅,加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丰富的职业经历和人生经历。本想一直这样代课下去,但由于在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已经越来越重,经常加班和出差,兼顾备课上课逐渐让我感觉力不从心。不想本着胡弄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不想教学没有新的创新和突破,思量再三,决定还是暂时放弃。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我需要对学校的工作负责,也需要对单位的工作负责。真的很感谢您给予我这次从教的机会,也感谢您三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不得不离开这珍贵的讲台,心里真的很不舍,希望您能见谅,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还能再次返回课堂。

最后,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w老师能够帮我实现。一段人生经历的结束,总想留下点纪念,不知道学校或者是教学组,能否对我这段时间的工作给一个鉴定,对我这三年教学的评价也好,意见建议也行,只想今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有个纪念。如能实现,将感激不尽。

这学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教学时间,我一定会一如既往的用心上课,认真履行完自己的工作使命,请老师放心

此致

敬礼

姓名:xxx

20xx年xx月xx日

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3

尊敬的领导:

今天我郑重的向您提出辞职申请,希望您能批准并谅解!

自从xx年xx月下旬我进入广博学校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备受各位领导、同事长期对我工作、生活的帮助,支持,肯定及关心,在这里跟大家道声感谢!在这半年来我在为广博学校工作,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自身也在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现在正值广博学校逐渐步入正轨,各方面方针制度逐渐完善,将迎来大好发展的今天,我却选择离开,我内心也有很多留恋与不舍。因为这里是我刚毕业从学校出来社会工作的第一个舞台。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在广博学校我学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但是有些东西总不能如你所愿,之所以我选择离开广博学校,主要原因是父母想让我陪伴在他们身边,要求我回到家乡那边工作,他们不希望我一个女子独自一人在外面奔波劳碌,想在家乡那边找一个事业单位能安稳一点工作,安定地过日子。因此,很抱歉,我只能离开这个学校,这个让我终生难忘,迅速成长的地方。无论到何时,我回头来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在广博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并永记于心,感恩不尽。

这次辞职是我经过了深思熟虑并和家人充分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在此,请您批准我的辞职申请,并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怀。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x年x月x日

代课老师的辞职报告4

尊敬的周校长:

您好!

最近,学校组织教研活动频繁,您费心了,现在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请您给我几分钟时间把这封信看完,本人在来桥方小学教书算算也快4年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怨言,现有个请求,请求你大开绿灯放行,请误劝阻,本人决定以此,希望周校长您,带领全体153位老师开辟一条新的能彻底转换教师本色的光明大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动亲近学生,要跟他(她)们做朋友,要彻底的关爱他们,本人也意识到身一名教师这样做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人各有智,望领导在离去之后找一个比我更会体谅学生的好老师。望您能批准我的辞退!

清退代课教师有关问题的通知 篇6

清退代课教师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8年5月6日)

粤教人〔1998〕35号

各市教委(教育局)、计委、人事局、财政局:

长期以来,广大民办教师为我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民办教师工作,几年来将一大批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从而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由于一些地方仍存在部分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和近年来滥进代课教师,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巩固、提高和发展普九成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力争1998年全省基本完成合格民师转公办教师和不合格民师的辞退以及有关退养的工作,并有计划地清退代课教师及做好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民办教师工作

各市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教育厅、计委、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问题的请示的通知》(粤府〔1994〕17号)和省教育厅、计委、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两部、两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

(粤教人字〔1993〕39号)及省财政厅、教育厅、编委、人事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人员编制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通知》(粤财文〔1998〕6号)精神,贯彻民师工作有关政策和“关、招、转、辞、退”五字方针,及时把合格的民师转为公办教师(具体操作办法,另行通知),抓紧做好不合格民辞退和老弱病残且教龄较长的民师的退养工作。

(一)关于对不合格民师辞退或办理退养的条件如下:

1.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予辞退:

(1)有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除符合退养条件外);

(2)不具备合格学历的;

(3)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4)领取民师工资而不在岗的;

(5)1993年3月27日前不在册的;

(6)教育教学能力差,文化、思想素质低,经参如“民转公”考试、考核不符合转公办教师条件的。

2.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考虑办理退养:

男的55周岁以上;女的50周岁以上,并任教15年以上(含15年);或者身体有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且任教18年以上的。

(二)各市要根据粤教人〔1993〕39号文件精神,制订当地辞、退民师政策,对辞退的民师,视其任职期间的贡献、教龄、年龄和身体情况分别发给适当的一次性补贴;办理退养的退养费标准可参考同类公办教师退休费标准,或者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制订退养费标准。今

后要随着退休公办教师增加退休费,退养民师也相应增加退养费,由当地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根据经济情况提出增加标准报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关于有计划地清退代课教师工作

代课教师,是指在1993年3月28日以后学校聘任的教师,这些人员一律不能列入“民转公”范畴。各地每年都要根据师范类毕业生分配情况,有计划地清退代课教师,保证把师范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借鉴一些市清退代课教师的做法,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目前可先将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请退: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2.身体有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

3.非本县(市、区)户籍的(不含拟吸收的高学历、正在试用的师范类毕业生);

4.不具备合格学历的;

5.未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聘任的;

6.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

7.领代课教师工资而不在岗的;

8.1995年1月1日以后聘任的(各市可根据教学工作的正常需求和师范毕业生的安排等具体情况确定当年的清退年限)。

三、严格把好聘请代课教师关

(一)聘请代课教师必须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按本省现行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粤机编〔1992〕250号)和粤财文〔1998〕6号文精神,属于空编,未能调、派进公办教师或师范毕业生,且急需教学人员的;

2.原有教师因事(如产假、病假等)较长时间离开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在有公办教师或师范毕业生调、派进或原教师返回岗位后即予解聘。

(二)聘请代课教师程序及要求

1.学校提出聘请代课教师的报告送乡镇教办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送县(区)教育局审批;

2.应聘者与学校双方签定合同,其内容包括:聘期、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贯彻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政策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报酬等。

3.应聘者必须具备合格学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及能力适合教育教学要求等条件。

四、做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

将师范类毕业生派遣到教师岗位就业,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在辞退不合格民师和清退代课教师的基础上,把师范类毕业生安排到中小学任教。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有关待遇政策,使其安心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对所学专业与中小学教育相关并愿意到中小学任教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在当地学校有空编的情况下,经补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考试考核合格的,可安排到中小学任教。

五、加强领导,措施到位,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按时完成民师工作任务,辞、退不合格民办教师和有计划地清退代课教师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各市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教育、计划、人事、财政部门统一认识,通力协作。严格执行政策,秉公办事,认真审查,确保无误。要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做好被辞、退民办教师和被清退代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他们树立勇气,走向社会,早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代课教师媒介建构分析 篇7

《代课教师》、《一个也不能少》、《上学路上》等影片塑造了代课教师的伟大形象———朴实、坚忍、无私的奉献者, 他们崇高的品德值得敬重!而破旧的衣衫、低俗的素养、廉价的教育者形象似乎也成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可以说, 媒介对代课教师的污名化过程, 某种程度上源于它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尽管很多影片获得了国内外的大奖, 但代课教师问题仍未引起新闻媒体足够的重视。

81 (二) 清退政策促使新闻媒介高度重视代课教师报道

202005年, 国家对代课教师提出了清退政策。事实上, 从102001年起, 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代课教师的“清退”工作。

第2010年伊始, “清退”事件再次升温。[3]政府的举措让新闻媒

期介大显身手, 其中网络在报道中起了领先作用, 并带动电视、

报纸、书刊主流媒介的深入采访。

学各大新闻网站开始大力报道, 网友发帖热情激增, 如有术位网友的帖子《替代课教师向清退政策下跪》读来令人心酸,

台然而我们也听到了更多网友理性的声音:清退政策是社会的

传进步;以南方网社区广东发展论坛为首的网络力量促使广东

研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主持召开专门研究代课教师待遇的座谈

会, 并连续四次做出批示要求研究解决办法;由《南方周末》、腾讯新闻联合发起的“燃烛”行动, 针对甘肃定西渭源县超过千名曾经的“代课教师”, 开展包括转岗就业和就业培训在内的系列公益活动。

长安教育网对乌沙小学关心、爱护代课教师的工作一经报道后, 马上引起了电视媒体的采访介入;凤凰网、《时代周报》等联合发起“寻找代课教师”行动, 推出“中国代课教师地图”, 倡议网友在春节期间给代课教师拜个年, 给他们精神的慰藉或实际的帮助;《世界日报》、《人民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报纸对清退政策提出了具体措施, 指出代课教师清退不能搞“一刀切”。

书刊上关于代课教师的文章也增多了, 本校图书馆就收藏了204种相关图书, 且数量还在增加;以《中国教师》期刊为例, 近三十年来, 确切的说是八年, 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7月, 从CJFD上查得:以代课教师为主题的文章共有24篇, 其中2003年、2006年、2010年达到5篇。作为师范院校的图书、教育类专业期刊, 对代课教师话题数量的增加,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对其态度的普遍改观。

二、代课教师媒介建构历程引发的思考

(一) 代课教师长期被媒体忽视有其复杂原因

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 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是进行环境监测, 并把观测到的东西告诉公众, 它就像“社会雷达”一样保证国家这艘大船在暗礁险滩丛生的大海上顺利前行。[4]教育专业人士指出,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对代课教师这一庞大的群体若以冷漠、无视的眼光和心态来对待, 无疑将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5]代课教师弱势群体与教育发展、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应受到作为社会“瞭望塔”的新闻媒体的关注, 却长期被媒体忽视, 甚至遭到个别影视节目的丑化、污名化, 从而造成人们的刻板成见。原因何在?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彭伟步在《中国媒体远离弱势群体》一文中写道“中国的媒体正处在政治权力控制与资本拉拢的时代。政治权力与社会资本的结盟, 决定了中国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向、领域和性质, 在某种程度上让很大一部分消费不起或者说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的弱势群体被遗忘。”[6]

随着一些新闻媒体单位的转企改制, 市场化运作, 经济利益逐渐占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媒体组织为了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高发行量, 从而吸引到广告商赢得高利润, 开始违背媒体的价值取向, “销售”不良“产品”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如高收视率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中的“拜金”等不良言论就给受众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 正确看待媒介在代课教师报道中的表现

我们不可否认, 媒介开始重视代课教师问题后, 在目前清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中介作用, 充当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桥梁, 更多地反映民意, 表达民声, 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倡导社会关注代课教师的同时还积极采取行动帮助他们, 促进代课教师问题妥善解决。但是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许多媒体对清退最后日期的失实报道, 如《新京报》的新闻报道标题:《今年, 44.8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清退, 许多月工资仅两百余元。您怎看?》, 这类内容报道曾一度引发公众的强烈不安与不满, 特别是部分代课教师感受到被驱赶的耻辱, 而媒介利用“清退”字眼大肆炒作, 是否意味着否定代课教师?是否会引起公众的激愤和群体性失落?后来教育部发言人赶紧出来辟谣, 媒体也纷纷澄清。看《京华时报》的报道标题:《清退代课教师未定最后期限》。由此可知, 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必须要遵循, 假新闻可能会危害社会稳定。

另外, 媒介报道主要集中在代课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待遇恶劣、需要关爱几个方面, 对代课教师接受帮助的反应报道很少, 将其塑造为一个只知道接受他人恩惠, 没有任何反应和思想的可怜虫形象, 媒介报道模式化倾向很严重, 且主要运用人物专访形式进行深度报道。如《中国教育报》的四篇新闻报道标题:

“《我就是想圆山里孩子的梦”———记甘肃省华亭县苍沟村小学教师刘霞》;《360万级台阶的教坛赞歌———记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石洲小学教师阮文发》;《痴情筑起村小三尺讲台记甘肃舟曲县立节乡北山小学教师房锋生》;《他用拐杖撑起一座学校———记广西凌云县下甲乡弄怀小学残疾教师阮文凭》。

三、新闻框架理论对代课教师的解读

(一) 简析新闻框架理论

新闻框架是社会建构论在新闻研究中应用并形成的理论形态。“社会建构”一词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S&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中流行开来的。社会建构论很快被学者推向各个领域, 事实、知识、理论、现象、科学、技术甚至社会本身都被宣称是建构起来的。框架分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传播学者的重视并且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框架理论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 可以说, 它从属于话语分析的范畴。框架的正面意义固然在于协助人们思考或整理讯息, 但另一方面, 框架也成为人们意识形态或刻板印象的主要来源, “框限”了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 具有负面效果。[7]

传播学者潘忠党认为, 新闻架构分析是在高夫曼的象征互动视角和凯尼曼、特威尔斯基的预期理论视角的基础上, 加上了公共生活的基本现实特征, 关注的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如何建构意义。他在总结了多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 提出新闻架构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了五个部分:意义在传播 (或交往) 的过程中得到建构;传播活动是使用表达载体的社会活动, 构成一个社会的符号生产领域;但是, 它发生在由物质生产构成的实体场域;因此受到规范该场域的公共利益原则以及政治与经济的逻辑之间的张力制约;位处特定历史、经济和政治坐标点的社会个体或团体达成其特定理解或意义所遵循的认知和话语的组织原则, 就是他 (她) 们的“框架”。[8]

张克旭指出, 对新闻框架的讨论, 现在一般认为新闻并非自然产物, 而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建构过程, 是媒介组织与社会文化妥协的产品, 具有转换或传达社会事件的公共功能。因而新闻报道是“框限”部分事实、“选择”部分事实以及主观地“重组”这些社会事实的过程。而在新闻媒介建构社会事件的过程中, 新闻媒介和受众都启动了主观的诠释基模, 透过选择机制以强调 (或省略) 事件中的某一部分。这种建构意义或转换符号意旨的主观策略, 是新闻框架形成的主要依据。[9]

(二) 媒介按照新闻框架理论建构代课教师形象

媒介对代课教师形象的建构遵循了新闻框架理论。代课教师的媒介形象经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得到建构, 传播活动是现实的, 因此这种活动必须遵循现实的公共利益原则, 同时受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代课教师形象是媒体按照自己遵循的认知和话语组织原则 (即框架) 来表现的, 是建立在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的。他认为, 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 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 (即拟态环境) , 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 即“主观现实”。[10]

可见, 媒介为受众所呈现的代课教师形象, 是经过对“客观现实”的加工处理最终形成的。媒介所建构的社会源于社会真实, 但受其框架理论影响, 又区别于客观社会。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 影响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 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 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长期的狭隘的程式化的报道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 框限了受众的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 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但受众也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事件进行主观解释, 并建构社会现实的。因此, 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 存在着新闻工作者的框架和受众个体的框架。

四、结语

代课教师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清退的善后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媒介对代课教师的建构历程同样漫长, 经历了漠视到重视的历史变迁。通过媒介报道, 我们看到了代课教师的崇高品格, 如《人民日报》2007年6月13日第011版的新闻标题:《他在西藏墨脱县偏远的乡村代课, 并“留”在了那里———桑杰顿珠:永远28岁的大山园丁》;也看到了他们误人子弟的一面, 如电影《美丽的大脚》中, 倪萍扮演的代课教师在教书时将“千里迢迢”一词读错了, 如果没有新老师的纠正, 也许会一直犯错;他们生活困苦, 朴素无助的身影也在我们脑中挥之不去。但是, 媒介对代课教师的建构历程更值得我们反思。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传播自由的另一面就是责任担当。新闻传播媒介必须承担造福人类社会的义务, 遵循社会责任理论, 发挥环境监测功能, 加大对诸如代课教师这样既没权力又没资本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 严格把关所售文化产品,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媒介一定要将自己的框架理论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之上, 真实、多角度地报道客观现实, 尽量接近或反映事实真相;在如今大众传播时代, 受众要借助媒介了解社会, 形成“主观现实”, 但应辩证地去看待它, 全面客观地评价代课教师, 帮助代课教师体面地走下历史舞台, 开始他们崭新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3]汪孝宗.教师中的“农民工”[J].中国经济周刊, 2008 (40) .

[2][4][6]晋晓兵, 杨芳芳.被媒体遗忘的角落——从《南方周末》关于“代课教师”的大讨论谈起[J].新闻三昧, 2006 (Z1) .

[5]杨嘉.乡村代课教师——被漠视的另类贫困户[J].农家科技, 2006 (6) .

[7]刘泽江.新闻框架理论探析[J].大学时代 (B版) , 2006 (3) .

[8]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 2006 (1) .

[9]张克旭, 等.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报道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J].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 (2) .

李兹喜:坚守在大山的代课教师 篇8

“年薪”365斤包谷撑起一片蓝天

贵州省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班仁乡距罗甸县城50余公里,金祥村距班仁乡政府所在地10余公里。油落寨是金祥村最大的村寨,有50户200余人,油落小学是金祥村的村办学校。村小学其实只是两间坐落在半山腰平地上的小平房。一面国旗悬挂在学校门前用树干做成的旗杆上,被山野的风吹得啪啪作响。狭小的教室一间放了10张课桌,另一间放了9张课桌。涂了黑漆、用水泥敷成的黑板已经开始脱落,露出红砖。在教室里面,有一间只有两平方米的小屋,是李兹喜的卧室、厨房兼办公室。墙的一角,几块木板拼在一起,垫上一层谷草,再铺上一床黑色土布床单,那是李兹喜父子3人的床。

1990年前,油落小学原有的一名教师,教了一年后,吃不了苦丢下20多个孩子离开了。直到5年后的1995年秋天,一天,金祥村的村委会主任跑到家住班仁乡政府所在地的仁兴村的李兹喜家,找到了初中刚毕业年仅20岁的李兹喜说:“城里的老师嫌苦不愿来,我们村又没有学问的人,你就去我们那里试试吧。”李兹喜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离开养育了他二十年的父母双亲和姐姐、弟弟妹妹,打起背包独自走进深山,在村里的一间由破草房搭成的“教室”里,当起了山里娃的“孩子王”,在闭塞的大山里,开始编织自己的教师梦。

李兹喜初到金祥村小学教课时,没有教具,他找来长方形、正方形和各样形状的石块,用一捆小树枝教算术,没有黑板就在墙上刷上黑漆。当时的37名学生来自油落寨及邻近寨子,开设一年级至四年级共4个班,科任老师、班主任、校长都是他一人。上课一个多月后,一天村委会主任请李兹喜去参加村里的群众大会。会上,村委会主任难为情地对他说:“兹喜,村里条件差你也看到了,开工资给你很难,只有学生一年凑合365斤包谷籽。”对这微薄的“年薪”李兹喜没有嫌弃,毅然坚守在学校为学生上课。

村民穷困,大多交不起学费,就连每学期的几斤包谷籽,有的家都交不出来。李兹喜想,节省一点吃吧,只要能勉强填饱肚子就行。

一年365斤包谷的“年薪”,李兹喜一拿就是11年。

善良淳朴的村民们生怕新来的李老师离开,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给李兹喜介绍对象。经过介绍,李兹喜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油落寨姑娘吴晓招。这位朴实贤慧的山里姑娘觉得他“能对孩子们好,也一定能对我好”,一年后他们结婚生子。从此,李兹喜吃住都靠上了岳父岳母,他的工作也得到岳父岳母一家人的全力支持,吃住都在这里。妻子也对他百般关心,让他专心教孩子读书。为了不影响他教学,把所有的农活都一个人揽了下来。有了依靠,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校。除了教学,就坚持自学,提高自己。

金祥村小学坐落于水源奇缺之地,世居在此的布依人要么喝“望天水”,要么靠人扛马驮到山脚近两公里的芭蕉湾运水回来。李兹喜没有马,14年来,他几乎每天上课前都以双肩背回50斤水。

每天清晨,当太阳随着鸡鸣犬吠爬上油落山的时候,李兹喜便将装水的白色胶桶放进背篼,出发了。下山半个小时,上山得1个小时。背着50斤水,李茲喜依然可以轻快地避开路中间的牛粪和石块。胶桶的盖子早弄丢了,他得小心不让水溢出来。这些水,学生们要喝,他和两个孩子还要煮饭洗脸。

一天下午,站在讲台上的李兹喜突然头晕目眩,失去知觉。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学生背在回家的途中,纯真的师生情让李兹喜感动不已,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

李兹喜不是没有想过离开。2003年6月,在广东打工的弟弟来了好几封信,说打工每月收入1500元,问他这样辛苦“到底图哪样?”劝说他不要傻乎乎地再当这种“倒贴本”的老师了。想了几天,李兹喜收拾好行装背着包向学生们道别,转身往山外赶去,走上了回家的路。学生们抱头哭成一团在后面边哭边喊边追,教室里顿时乱成一片。当时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经到坡上干活儿去了,只有三组组长陆友立还在家。他的女儿跑回家,哭着说李老师走了。陆友立一听慌了,赶紧组织学生们去追。

李兹喜背起行囊已经一口气爬完出村里的第一道长坡,来到了山垭口上,突然听到有人叫他。他定睛一看,山半腰,陆文雨、陈念逢、王德梅、陆文扣、陆文格的家长从油桐树花丛里冒出头来,气喘嘘嘘地带着哭腔说道:“李老师,孩子们都在教室等你呢。你不回去,他们就没人教了!”李兹喜一下子心软了。

回到学校,教室门口早已站满了乡亲,他们拉着他的手说:“回来就好!今后我们尽量不欠‘学费’了,不行就每家再加点。”走进教室,孩子们齐刷刷地看着他,整整齐齐地叫着:“老师好!”那样的眼神,将他几天来努力树起的决心一下子击溃,他忍不住哭出声来。顿时,教室里哭声一片。从此,李兹喜再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

无私爱心憾动社会各界人士

14年来,李兹喜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山区,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山里孩子、献给乡村教育,以365斤包谷为“年薪”,一人撑起一所学校的动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各方关注。

州委书记作出了“尽力帮助解决李老师和金祥村小学办学问题”的批示,并拿出自己的1000元钱捐给金祥村小学。州教育局和罗甸县教育部门也派人到金祥小学,落实了帮扶计划。

任教以来,李兹喜所办的油落小学共送出了160多名学生,升学成绩比同级同类学校靠前,在学校服务半径内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巩固率在100%,全村3个组144户607人中,青壮年非盲率达96%。

付出超人的代价,才会有超人的收获。李兹喜的无私奉献,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与荣誉一同到来的是外界的资助。2006年年底,通村公路全线贯通。2008年10月16日,由香港慈恩基金会捐资修建的油落小学新教学楼举行了竣工典礼。李兹喜和他的孩子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代课教师 篇9

——有感于“全面清退代课教师”

自2001年国务院发布《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起,关于代课教师何去何从就争论得沸沸扬扬。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宣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自此,清退代课教师的历史性序幕就拉开了。接着,“怎样清退代课教师”、“清退后如何安置”等问题也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清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待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不能一“清”了之。

代课教师是指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老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没有完全的享受教师的待遇,但是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者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对教育部提出“在短期内全面清退代课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教学质量,理性将他们全面清退;还是考虑到他们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发挥的积极作用,允许他们“代转公”,或者,对于那些素质较低的代课教师在清退过程中,给予令人满意的补偿?

在这个暑假,我跟随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九镇乡进行了社会调查,在与代课教师交谈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教育部不应该如此绝对,要求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更应该重视这一特殊群体;

2、在代课教师的队伍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存在,应该放宽政策,给予他们“代转公”的机会;

3、关于代课教师的工资需提高,以留住这些边远地区的代课教师,进而保证山区孩子的“普九教育”。

我得出这些结论,主要是从九镇乡某村校代课教师李老师夫妇的从教经历中得出来的。李老师,男,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自2000年9月份在该村校教书,当时,由于全校只有一名老师,李老师需要身兼数职,是西部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四年后,妻子熊某考虑到丈夫教书太辛苦,就通过函授获得中师文凭,随后,也来到该校协助任教。这10年中,李老师兢兢业业,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在与妻子合作的6年中,夫妻俩更是同心同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两不误。最近3年,该校的总成绩不敢说一直位列第一,但是每次前三是肯定的(全镇总共有9所学校,1所中心校和8所村校)。在2010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中,该校一年的学生更是超过中心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年级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地震,二年级是断代的)

虽然李老师夫妇的学生经常获得骄人的成绩,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工资却不像学生的成绩一样喜人。他们俩的固定工资是每人500元/月,此外还有200元生活费,但这200元是浮动工资,其中100元是肯定发的,但是另外的100元就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生的成绩好,才能领到这100元。由于李老师夫妇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基本上,他们俩的工资是每人700元/月。这与正式教师2000元/月左右相比,仅占到了1/3,典型的“同工不同酬”。

在访谈的过程中,李老师提到,现在他的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由于小女儿是义务教育阶段,免去学杂费,只需承担大女儿的费用,这个负担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等到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上高中,那么这高额的学费压力可能会迫使他们放弃继续任教的机会,转而选择外出打工。这样的话,这些山里的学生可能就会失去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面对“同工不同酬”,李老师也不是没有选择参加“代转公”考试,但是转正的难度很大,仅以2008年为例(2009年该区因教育局长变更,取消了“代转公”考试),巴州区有代课教师11000名左右,但赢得转正机会的代课教师每年只有30名,可以说只有0.3%的比例,真的可以说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就算挤破了头,也不一定能获得这个名额。在这次考试中,李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取得了138.5的好成绩(总分150分),位列九镇乡第一名,与最高分相比也只差了7分,但是名额有限,李老师以一分之差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尽管伤心难过,但也无奈。今年10月份,巴州区又将举行“代转公”考试,李老师也复习了好久准备参加,祝愿李老师在这次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赢得转正的机会。

通过这个例子,我认为,在城市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清退代课教师,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现在强调精简编制,合理利用资源。但是在清退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代课教师在清退后怎么办,难道只是区区600元就将他们打发了,这是很不公平的,毕竟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至于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农村,这些代课教师在短期内不应该被清退,而且还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首先是这些地方条件太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此任教;其次,有许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代课教师存在,他们年轻,有时候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打工,这个时候必须考虑到公办教师的尽快补给;此外,代课教师虽然不在正式编制之内,但是他们确实为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的义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扣问自己的良知,慎重处理代课教师问题。

或许,有人会从理性的角度,指责代课教师素质低,耽误了孩子的“普九”教育。那么请试想:如果没有代课教师“糊弄小学生”,乡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将无法保障!如果没有代课教师抱着仅有的新的或旧的《新华字典》教书育人,什么“普九”“两基”全都是扯淡!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动手动脑制作教具,孩子们要理解上课的内容将会更加艰难!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兢兢业业,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可能只是一句空谈,因为发展不可能全靠文盲!

上一篇:2024年美术高一备课组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汪氏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