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信写作要领(精选9篇)
慰问信是以组织或个人名义向有关方面发出的安慰和问候的礼仪文书。
按照用途的不同,慰问信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先进单位或个人的慰问;二是对遭遇不幸、蒙受损失的地区、单位或个人的慰问;三是在节日期间的慰问。
慰问信的格式由标题、称谓、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慰问信的种类不同,内容各异,决定其用语及语气也不同。因此,要写好慰问信,除准确掌握格式外,关键在于特别注意用语及语气的把握。
一、对遭遇不幸者的慰问――哀而不伤
例文《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略)。
显然,该文属于第二类――以个人名义(代表组织)对遭遇不幸的个人表示慰问。该文最突出的优长之处就是用语及语气恰如其分:善解人意,哀而不伤。
韬奋先生毕生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斗,可是,当民族的自由解放实现的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却不能与他的人民共享欢乐了,这怎能不使人哀恸、惋惜。作者用“抗战胜利的欢声”来反衬这种痛苦,使人“不能不感到无限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逝世,使粹缜先生遭遇了丧夫之痛,其哀恸之深可想而知。作者接着使用了垫衬法:全国人民已经“感到无限的痛苦”了,说她作为韬奋先生的亲人“您感到的痛苦自然是更加深切了”。这种发自肺腑的同情和理解,加之有全国人民与之分担痛苦,使受文者心灵得到了初步安慰。
文章第二个层次,是对受文者粹缜先生的赞誉。这种赞誉极其含蓄,通过肯定她在生活上“协助和鼓励”韬奋先生,“使他能够无所顾虑地为他的事业而努力”而间接赞扬粹缜先生对人民事业的贡献。粹缜先生的辛劳,她为韬奋先生所做的一切,其价值人民没有忽视,没有忘记。读到这样的文字,粹缜先生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安慰。
慰问信第三个层次,高度概括邹韬奋先生对中国人民事业的卓越贡献。韬奋先生毕生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斗,慰问信如何表述他丰富的经历和贡献呢?作者写道:“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概括得很准确,抓住邹韬奋先生人民的文化战士这一特征,指明了邹韬奋先生对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事业的独特贡献。这里绝无敷衍之意,受文者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的诚意。
接下来,文章指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邹韬奋先生,他的事业后继有人。这对他的亲人无疑又是极大的安慰。
当慰问者告知粹缜先生孩子的近况时,可以想象得到,粹缜先生必定是感到“欣慰”了。一篇短短五百字的慰问信,使受文者走出哀恸,得到宽慰,直至欣慰。慰问信收到这样的效果,得益于作者的用语匠心。文章表达了哀悼之意,却又不悲悲戚戚;深切的同情、诚挚的劝慰是为了引导对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面向未来。
二、节日慰问――喜庆加褒奖
例文《慰问信》(略)。
这篇用于节日期间的慰问信,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用语多含喜庆意味和赞许,代表了此类慰问信的一般写作方法:
首先,在特定的节日,提出问候语。
其次,强调节日的意义。例文用了不短的篇幅强调春节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渲染过节情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日,家人团圆是节日的主题,而此时此刻职工们却“仍然紧张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家属们也全力支持。这样写的目的在于说明此时工人们坚守工作岗位的难能可贵和家属们支持的可敬可爱,为下文的赞颂做了有力的铺垫。
再次,热情而诚恳地肯定、赞扬慰问对象所作所为的价值,对慰问对象表示真诚、亲切的问候、勉励、褒奖或感激。这样写,可以使慰问对象感受到奉献的愉悦,提升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关联出一个画面, 增强整个新闻的对比性和说服力。电视新闻自身是有选择性的, 但如何让观众从很多可选择了解的内容中直接理解新闻工作人员想要表达的意思呢?这不仅需要新闻制作者处理拍摄画面, 新闻写作也要发挥关键作用。电视新闻写作和播音语言、画外音同时存在, 它能让新闻画面变得更加具体生动, 能关联起整个新闻中的不同画面。[1]电视新闻写作并非只为听而写, 它还必须体现为视而写的特点, 如果电视新闻只使用动态画面而缺少语言文字的介入, 那么它表达的意思是不确定、不清晰的, 所以电视新闻写作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亟待讨论和研究。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写作要领
(一) 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鉴于电视新闻写作为听而写的特征, 要求写作时必须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当然, 此处的口语化并非是指对日常用语的完全照搬, 而是要讲究表达语言的技巧、艺术。为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亲切感, 以方便观众接受, 写作时要将书面语言转变成口语, 如“意即”这一常见书面用语就不适宜在电视新闻写作中出现, 而应改成“意思是”这一口语表达形式。同时, 可能出现于电视新闻写作中的文言文也要转化成白话文, 如在电视新闻写作中要尽可能少使用“之”“乎”“也”等词。另外, 电视新闻写作要少使用单音节词, 多使用双音节词, 确保报道有足够强的音韵效果, 原因在于双音节词有较长的音波, 能让观众听得更加清晰、准确, 如把“并”改成“并且”、“已”改成“已经”、“可”改成“可以”等。
(二) 确保视觉逻辑合理
视觉逻辑具体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与文字是一致的, 且文字受画面的支配。在电视新闻写作中, 部分句子不但语言通顺, 且辞藻优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当把文字和画面配合在一起时, 就极易出现两者不契合的情况。换言之,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件会被视觉逻辑限制, 且电视新闻的逻辑顺序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如白天的人物采访不能和夜间的晚会配合在一起进行镜头的切换。对电视新闻而言, 不能随意切换时间、地点, 这就要求写作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 还要具备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 在写作时确保文字与画面的一致性, 使文字的使用更为恰当。例如, 在用文字解释画面时, 应及时通过字幕或语音播报等形式加以解释, 不能留下大量的空白, 也不能发生文字不符合画面视觉逻辑的现象, 避免发生逻辑错误, 确保电视新闻写作有合理的视觉逻辑。
(三) 保证专业性的写作
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写作不仅要满足不同的受众人群、不同的传播载体, 还要保证新闻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同时确保所获取的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例如, 电视新闻写作的词语、语言、配图等要紧跟社会热点及时代发展潮流, 且不能为迎合部分大众的口味而引用恶俗、低俗的词语、语言、网络用语等, 要保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电视新闻传播要把文字、声音和图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让观众获得听觉、视觉、感官的一体化享受;在写作电视新闻文字稿件时, 还应重视选择不同的主持风格, 尤其是严肃的新闻必须慎重选择主持人, 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 避免引起观众的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写作的专业性, 树立其权威、专业的形象。
(四) 科学运用新闻导语
新闻工作人员写作的电视新闻的导语应倾注一定的情感, 以强化电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诱惑力。为避免电视新闻导语写作出现老一套、一般化等问题, 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从而科学运用新闻导语。一是科学选择写作导语的角度。例如, 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 写作角度不同, 导语也会出现差异, 报道某一个成就或某一个事件时, 如果站在同一个角度写作导语, 就极易产生沉闷、枯燥之感, 而能站在生活角度或群众角度去写作就大不相同。二是要注意寻找反差, 用简洁的语言将客观事物的对立面表达出来, 用强烈的反差吸引观众的注意。如在报道XX山区的荒山没有绿化这一新闻时, 就可将导语写成“在鸟语花香的春天, 记者在XX山区见不到新绿, 只看到约半数的荒山”。在该导语中, 鸟语花香的春天和见不到新绿、约半数的荒山之间有强烈的对比, 形象反差鲜明, 让人产生一种不治荒山、难见春天的紧迫感, 强化新闻消息的批评气氛。
(五) 写好电视新闻结尾
电视新闻结尾一般指的是文稿的结束语。当一则新闻的导语、正文都成功吸引了观众之后, 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以增强整篇文稿的新闻传播效果。好的结尾要做到紧扣导语、深化主题、加深印象、展示情感倾向, 以此形成舆论。例如, 电视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总结式结尾, 即在新闻报道的结尾用文字总结整篇内容, 最终将整体内容归纳到一个点上, 在强化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重复之感;还有一种结尾也是常用的, 即悬念式结尾, 因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该过程有时会较长, 为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就可阶段性报道这一新闻事件, 给观众留下悬念, 促使观众关心新闻事件的进展, 从而持续关注新闻报道。
三、结语
电视具备独特的声画并茂、视听兼备、便捷快速等传播优势。随着新时期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 电视新闻对大众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 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并掌握电视新闻写作要领, 按照事件的性质进行客观的报道, 从而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助力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湖南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要领
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离不开作者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我们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构思技巧呢?
一、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
常用的构思技巧都有哪些呢?如首尾呼应、对比烘托、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等。为便于我们能较好地鉴赏某篇文章特定的构思技巧,我们最好能分类把握。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并熟悉这些技巧的艺术效果。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二、把握鉴赏构思技巧方法
文章构思有技巧,鉴赏构思有方法。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运用的构思技巧分析到位,鉴赏中肯呢?以下方法可以参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技巧。{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三、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一篇文章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也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分析构思技巧时必须联系这些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必须评价这些构思特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文本,深挖内涵,使赏析短文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彰显这种文体的体裁特征。
原文输入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文本解读
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赢得生命过程的幸福?作者告诉我们,给自己的生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作者娓娓道来,先讲父亲和母亲在生活的艰难中哼歌为自己创造自信,让心头的压力和沉重变得轻松,然后又叙说自己小时候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用心中的旋律帮助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的往事,从而引导我们思考:给生命配乐是自信的表现,不妨试着把叹息、苦恼交给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调”,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阳光里。
赏析范例
以小见大,理趣盎然
——赏析《给生命配乐》的构思艺术
《给生命配乐》一文从生活中随口哼歌的现象切入,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给读者以人生的智慧。
夹叙夹议,充满哲思理趣。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如文章第4段写父母在艰难的境况中仍然乐观地生活,边干活边哼歌的情景,作者连用11个“一边”,再现了父母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随意”的歌的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父母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作者又巧运生花之笔,既抒情又议论,点明了这其中令人感动的原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小见大,揭示人生真谛。作者畅谈自己在街头哼歌的感受、父母在艰难生活中哼歌的灿烂和自己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的自信等小事,由随口哼歌这一普通的生活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人类的生存的真谛,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文章的主旨: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文章以小见大,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命感悟。
总之,全文围绕“给生命配乐”的话题,敏锐地发现生活,表达了“用心歌唱生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真谛。
写作总结要领
我们工作、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回顾、检查一下前一阶段的情况,看看有哪些成绩,哪些缺点,把经验和教训找出来,以便今后改进,将这些写成书面文字,就是“总结”。
总结的应用很广泛,种
写作总结要领
我们工作、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回顾、检查一下前一阶段的情况,看看有哪些成绩,哪些不足,把经验和教训找出来,以便今后改进,将这些写成书面文字,就是“总结”。
总结的应用很广泛,种类也较多。按内容分,有“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生产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按性质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按范围分,有“企业总结”“个人总结”等。写总结时,有些种类往往是结合起来的,如一个企业年度的全面的工作总结。
写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况概述。简要地交代一下工作或学习的时间、背景、大体过程和成绩、效果等。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这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可以先讲做法,后讲体会、经验;也可以根据内容分成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地写,每个问题既有做法,又有体会;还不错把工作或学习分成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来介绍情况,谈体会。
三、存在的问题和教训。问题要提得准确,以便今后去解决;教训则侧重今后要注意避免和克服的地方。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方向要写明确,对下一步工作或学习的设想、部署意见要提得切实可行。
写总结不必非要遵循固定的格式,以上几个部分也不必一一都写到每篇总结里。有的可以合并,有的可以突出,有的还不错省略,这要根据总结的写作目的和规定来确定,灵活部署。
写总结最要紧的是要提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只罗列几条成绩和不足,那是不够的。一定要下工夫好好分析一下成绩是怎么得来的,不足是怎么产生的,根本缘故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经验和教训,这样把规律性的东西弄清楚了,就能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使今后的工作或学习更上一层楼。这是写好总结的关键。
写总结还要根据现实情况,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什么都写,势必什么都说不清楚,使人读了印象模糊。抓住了重点,还得具体地说明重点,不能笼笼统统。
通讯写作要领
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工作经验或地方风貌的一种新闻文体。通讯的种类很多,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本节主要探讨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写作要点。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
写好人物通讯,必须把握其写作关键――以人为中心,挖掘其独特精神。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的主体。它的作用在于,对典型人物的成长过程、重要经历作具体深入的报道,或者通过描叙人物的某一生活侧面、某一斗争片段来揭示人物的美好心灵;或者
通过描绘几个精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人物的崇高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一句话,就是要写人,揭示人的品格、精神。因此,要写出优秀的人物通讯,关键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写出人物的独特的、崇高的精神。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长篇人物通讯,至今仍撼人心魄。这一方面是由于焦裕禄的事迹、精神的确感天动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懂得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以人物为中心,着力报道典型人物的独特言行、事迹和精神。
一、善于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
按照正常情况,人的生命应有数十年时光。那么,作为具体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文体,通讯应怎样下笔呢?这就涉及到截取的技巧。
通讯报道新闻人物,通常不可能象为其写传记那样铺陈、全面,而是要选取其身上最闪光的时段和突出的事迹写作,以此宣传和教育民众。这个选取的
过程也就是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的过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主题是赞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县委书记岗位上为根本改变兰考县落后面貌而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和精神,于是,作者就在焦裕禄四十二岁生命年华中截取了自一九六二年冬天到任至一九**年五月十四日不幸逝世这一时段行文。作者这样截取,是因为这一年多,在焦裕禄的生命历程中虽然只占很短的时间,但却是他在特定的岗位上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宝贵时光,是他生命交响乐中最华美的篇章,为县委书记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这样截取,就好似舞台上聚光灯,将人物形象、事迹、精神面貌浓缩起来,突出出来,从而使主题更加集中而鲜明。
在写人物通讯时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并不排斥对一些背景、历史材料的运用。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一个先进模范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和
精神同样是有渊源的,而这种渊源的探寻对表现人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背景、历史材料的恰当运用,能够更好地陪衬、烘托作者所截取的人物生活的横断面。例文在焦裕禄生活的“横断面”抓取了这样一个“点”:“自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的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为了说明焦裕禄何以能够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作者追叙了他的出身及生活经历:“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迫上吊自杀了。他从小逃过荒,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还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挖
过煤。他带着家仇、阶级恨参加了
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和工厂里做过基层工作。”这段追叙,对整个横断面是一种丰富,使人物事迹和精神拥有了历史和现实生活基础,从而更加可信。例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焦裕禄生活横断面的延展――虽死犹生:他生前的奋斗,已见累累果实;他的崇高精神长存人心。
由此可见,作者很善于从人物生活的横断面切入,聚焦人物突出的事迹和精神,同时以此焦点为中心延伸笔触,使人物真实可信,形象丰满。
二、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条件
人是环境的产物,又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环境。通讯报道人物,是离不开对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环境的交待的。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所作所为,最能够体现精神境界。上引例文中,作者对焦裕禄在县委书记任上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了客观的描写: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
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兰考大地,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只见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焦裕禄就是在这种时候走马上任的,面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这对焦裕禄的思想觉悟、意志品格和工作能力是极其严峻的考验。再看焦裕禄来到兰考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县委机关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烧煤所淹没了”,社员群众在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身处这样的环境,焦裕禄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认为:“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就是凭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焦裕禄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与部分群众的依赖观念斗,与部分干部中的不负责任、害怕困难、逃避困难的思想斗,斗出了兰考的希望,斗出了兰考的变化。人物精神和行为改变了环境,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人物的精神更加突出出来。
例文作者不仅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而且注重把人物的具体活动置于微观的环境之中,借以表现人物多方面的精神特质。面对沙丘这个微观环境,别人可能会觉得它属于灾害性地质,毫无用处,但焦裕禄却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面对长期以来淹掉了多少农作物的涝洼窝,他认为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为害时久的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面对同样的微观环境,人们的观念、态度大相径庭,于是,不同人物精神境界的高低得到了表现。例文在微观环境中表现了人物的积极乐观品格和不怕艰难、为民造福的精神。
交待人物活动的特定条件,同样是为了表现人物事迹、精神的特别之处。人物活动的条件不同,决定着其活动的方式和行为所体现的价值的不同。上引例文中,作者在交待焦裕禄生活、工作环境条件的同时,强调了他的身体条件。在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受着肝病的折磨。如果焦裕禄因病疗养,停止工作,也是十分正常的。但焦裕禄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身体健康的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坚持在工作岗位,而且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深夜,焦裕禄仍在与其他领导同志讨论工作设想;同志们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注意休息,但他全然不顾,“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
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直至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即使是身体健康强壮的人,象这样拼命地工作,也一定会受到赞誉,更何况焦裕禄是处于这样一
种身体条件。交待人物活动的这种特定条件,使焦裕禄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突出和感人。
三、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
人物通讯,要求以人物为中心;表现人物,要求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人物独特精神风貌的不二法门是用事实说话,即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证明。读优秀的人物通讯,就好似观看、欣赏人物动画片,人物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风,说着自己的话,做着自己的事,观众从中感悟着人物的精神、品格,受到潜移默化的或大或小的感染、影响。不同的只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虚构的,而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则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
表现出超凡、非凡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感动、反省。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成功地写了一个这样的人物。
人物在文章中思考着、说着、行动着:
――他想:“‘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于是他说:“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接着他做,领着县委其他领导到火车站去,看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看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激发县委领导成员的责任感,制订了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于是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接着,他不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常常背
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了个透,亲自掂了掂兰考的“三害”的份量。
――当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的时候,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于是,他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迎着大风雪,到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
焦裕禄有思想、有言论,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既有崇高理想、科学观念,又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实践,这正是他精神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县委书记们学习的。作者用焦裕禄的思想和行动,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县委书记的光辉榜样。
通讯在用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时,既要从大处落墨,写人物轰轰烈烈的业绩,体现其境高格
远风范,又要从小处着笔,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改变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带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群众中间等等大举动,都是他有远见卓识、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精神的体现,而典型细节的描写,同样感人。当大雪拥门时,焦裕禄来到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家里,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事情不大,话语不多,却使人看到了焦裕禄对人民的深挚情感。爱人者人恒爱之,热爱人民的好书记,必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即使他与人民永别了,人民也不会忘记他。所以,作者说“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例文中对人物行动几处细节的捕捉很见匠心。如:由于艰苦的生活和连续超负荷的工作,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了,“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故意做出神情自若的样子??”这是怎样的一个铁打的汉子!什么叫“坚强”、“顽强”?
怎样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理解“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铸成的”?焦裕禄将办公坐的藤椅顶出一个大窟窿和他手指间的钢笔几次掉落的细节作了有力的回答。
综上所述,只要抓住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紧紧围绕人物行文,突出人物独特的精神,那么,文章的材料选取、结构安排、表达方式等等,就会象待命的士兵,时刻听候将帅的调遣,各守其
职,各尽其用。
写好事件通讯的关键
写好事件通讯的关键在于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体。它要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着深刻思想意义的典型事件,发掘典型事件蕴含的时代精神。它也写人,但不同于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写人,而是围绕事件来写人物的活动,或写出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群像
一、用充分而典型的材料体现事件意义
在新闻文体中,通讯的突出特点是具体详细地报道人物或事件,没有充分的材料,何谈具体详细?与其看内容枯燥乏味的通讯,不如阅读简明扼要的消息。可见掌握充分的材料是写作通讯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事件通讯中事件的意义蕴含在材料里,要体现事件的意义,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充分而典型的材料。
从例5-
4、5两篇事件通讯中,有 的读者重温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日的历史,有的读者特别是对这段历史知之不多的年轻人则对抗日战争增加了了解。而所有读者都从中懂得了抗日战争的意义――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手中若无充分的材料,是写不出主题如此深刻、内容如此丰富、教育意义如此重大的通讯的。这就启示人们:要写出高质量的通讯包括事件通讯,是离不开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人民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更是艰苦卓绝。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怎样反映当年的这段历史,作者肯定开动脑筋,在集材和选材上下足了功夫。例5-4截取的时间是“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这一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无不欣喜若狂,作者选取的空间是四个城市、地方。截取这一天,是因为文题是“胜利时
刻的回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以这一天为标志的;选取处在这一天的东京、**、华盛顿、延安,是因为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东京代表了法西斯阵营、**是中国战时首都、华盛顿代表同盟国、延安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这一天出现在这些地方的情景,是世界各地不同阵营情况的缩影。
二、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揭示事件意义
事件的意义无论多么深刻,如果没有恰当的结构方式予以表现,也很难得到揭示。因此,没有哪一位事件通讯作者不注重谋篇布局,只是能力有强弱之分,技巧有高低之别。也正因为如此,人们需要学习、借鉴优秀文章,以不断提高自己写作事件通讯的谋篇布局技巧。上引两篇例文的结构方式就很好地适应了揭示事件意义的需要。
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示事件意义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一样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规定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思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规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规定。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开展某项工作的意思和办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企业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开展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规定。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现实。
8.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地方或几地方的工作。要有具体规定,有力度。
10.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开展深入分析和总结,规定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开展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规定。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规定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trong> 相关文章: 履历表的写作与送发 标准文体格式说明 独生子女证怎么办理 创先争优主题和载体 政审综合材料 指示的写作办法 电子公文的写法
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需补充前半部分:如《 我的梦想》;2.需补充后半部分:如《告别 》;3.需补充中间部分:如《走过 岁月》;4.需补充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充正标题或副标题的。
半命题作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 中成长》(幸福、快乐、竞争、挫折),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那么就会被视为离题,自然难逃厄运了。
2.找准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或词组)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寻找答案。如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用具体事物替代“这”字,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财富、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暗示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写作者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思想的升华,由懵懂到醒悟。再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关键词“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内容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终于”之前的歷程,这样就偏离了题意。
3.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有时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并“有话可写”的内容把文题填充完整。
(2)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同时考虑你所选的文体。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写其他文体;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阐理抒情。如“珍惜拥有的 ”,文题适合于记叙、议论、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种文体,补充文题时就应考虑选择适合文体的写作对象。如上题若写记叙文,可补充“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3)符合语法和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逻辑哲理。填充内容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不合逻辑。例如:《我明白了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 》,若填上诸如“哭”“淘气”“做梦”之类的词语,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用作题目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不注意“立意”的高远,往往填上一些消极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造成了无法掩饰的“硬伤”,使文章的品位大打折扣。如“ 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千古文章意为高”,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盲目标新立异,填上一些低级颓废的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受思维定式和学生阅历等限制,半命题作文极易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几率很大,作文“撞车事故”频频发生。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涌现。因此,补充题目要知己知彼,力争求新求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补题,哪来“立异标新二月花”呢?
(6)严防假大空。像“走近 ”这样的题目,万不可把题目补充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这样的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文章势必空泛笼统,无病呻吟,很难令人动情。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细微化,贴近生活实际,做到“小而精”。例如上题补充为“走近姚明”“走近故宫”“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人、名胜、伟人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4.题目要有个性,有亮点。题好文一半。一个亮丽的标题,能一下子打动读者,使人顿生好感——这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标题要追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注意色彩的渲染,注意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设置悬念,或用特殊句式吸引人的眼球。如“都是母爱惹的祸”“给自己找个‘对象’”(竞争对手)、“我想做个‘后进生’”等。
【真题演练】
请先将命题“最美不过 ”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一考生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如春天微风拂过的温柔,抚慰着自卑的心灵;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像夏日阳光的绚烂,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最美不过你那微笑,似秋日树叶的金黄,充实年轻的心;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好比冬天雪花纷飞的轻盈,舞出美丽人生。
第一个你,名叫母亲。你用你的无私抚慰着受伤的心灵。有这样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得一子。或许是上天眷顾,让这位高龄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这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快乐却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便化为乌有——尽管女儿扑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妈妈笑,但这位母亲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便是女儿只有一只耳朵。母亲是坚强的。她开始让女儿留长发,不时夸赞女儿美丽让她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女儿天天处于自卑与忧郁之中。女儿整日郁郁寡欢,母亲用坚信的目光看着女儿,微微一笑说:“妈妈会帮你找到耳源的,一定!”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女儿得到了耳源,变得完美。但有谁知道,从此母亲留起了长发;又有谁知道,那美丽的微笑背后藏有多少辛酸呢?
第二个你,名叫老师。你用你的睿智为迷途羔羊指明方向。有一个在网络里“沉醉不知归路”的男孩在网吧彻夜未归。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却有家难回。“该怎么办呢?”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当他看到路边有个乞丐时,突发“奇”想。他迅速跑回网吧向网管要了根粉笔,回到离乞丐不远的地方跪下,寫下“妈妈有病,爸爸残疾,自己需要钱上学”的谎言,想借此赚些“外快”好再回网吧“杀他个片甲不留”。虽然他穿戴整齐,但还是有好心人给钱。看着面前大小不一、越积越多的钱币,他暗喜:我可以先去饱餐一顿,然后再玩个尽兴。这时有人递上面包,饥饿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就啃。“慢点吃,喝口水。”平缓的语调却让男孩有种“不祥”的预感。抬头一看,果然是老师。他羞愧地低下头,但老师只是微微一笑便离去了。男孩顿悟,擦掉地上的字,昂首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个你,名叫朋友。你用你的方式诠释真友情。在朋友为学习苦恼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不要放弃;在朋友与父母赌气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父母的用心良苦;在朋友沉迷网络时,你会微笑着提醒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总之,是你——朋友,用微笑充实了他那空虚的心。
最后一个你,就是自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舞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微笑吧,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1、要学会对论点进行分解。对论点进行分解,就是在中心论点的基础上,提出几个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
2、要采用合理的论证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这种结构表现在文章中,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这三个部分。议论文的结构常见的是“总──分”“分──总”和“总──分──总”的`形式,也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
3、要采用多样的论证方法。写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法(例证法)、道理论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层进论证法、引伸论证法(归谬法)。
通过论文的撰写、发表和交流,可以扩展与积累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就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反思、加工和文字表述的过程.论文的表述水平,在很大的意义上影响课题研究的价值.本文结合骨干教师培训,结合指导教育硕士论文写作,阐述数学教育论文的写作要领.研究论文的选题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应该以丰富的实践体会和材料积累为基础.数学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研究或学科研究工作,这是数学教育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1.1 逐步积累,探索挖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常会涌现许多心得体会.上了一堂成功的课,解决了教材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帮助一个学生取得某些进步,都能使我们感到欢悦.有些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及时记下一时之得,一孔之见,日积月累,整理思索,前后对比,他们可能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上逐步成熟,从中也可能会悟出许多教学的道理,某个科研课题或成果雏形,可能就会从中产生.如果能运用数学教育的有关原理,使之升华提高,他们就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上迈开坚实的一步.有些教师经常制作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班内被研究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他们的帮助,学生取得的进步,等等.把上述经验情况加以整理,很可能从中取得学生学习的精彩个案.学生的学习状况,数学教育的有关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我们积极进行调查研究,这些规律就得以挖掘,对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例如,广东教育学院苏式冬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徐勇副教授,对数学慢生的思维障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慢生的数学思维有何特点?如何帮助慢生排除思维障碍?他们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又如,数学优生应该具备那些思维品质?华南师范大学傅学顺先生在长期的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见解.1.2 更新理念,与时俱进选题要注意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大方向.所提的课题,应该符合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精神,应该抓住数学课程和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论文应该符合国家数学课程的理念,应该反映国家学科教学改革的精神,应该对读者具有正面引导意义.例如,化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让广大师生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真正做到主动、生动的学习,就是广大师生渴望解决的问题.有人提出,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的内容需要精简;也有人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内容陈旧,知识面窄,应该予以拓广和更新.如何既能使我国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视野宽广,又能减轻学
生负担,使之学习生动活泼?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例1 一篇题为《整合数学教学内容》的论文.论文在介绍作者的教学经验后说,经过作者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原有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现在一年半就完成了.作者应该反思,这种过早学完高中课程内容的做法,是否存在什么利弊呢?一年半学完教材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干什么?过早结束高中数学内容的教学,任意延长复习备考的时间,是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当前所反对的.例2 一篇题为《强化课堂训练,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关键词:强化,训练,提高,大量练,重复练,局部练,重点练
论文提出所谓强化课堂训练的理论根据是:通过重复练,将书本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在练习中掌握每一节课的基础知识;通过大量练,将基础知识上升为自己的技能;通过局部练、重点练,使学生掌握上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上升为自己的能力.文章所主张的强化课堂训练,事实上就是题海战术,或者称为机械性练习.论文的题目与论点,都与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立.因此,在该论文的答辩中,专家们建议作者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1.3 注重实际,扬长避短
选题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认识和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大成功的把握.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个人体会较深的问题,可以在选题时优先考虑.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优势在于对教材内容和对学生实际有深入的了解,有充分的机会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繁忙,理论学习时间不足,缺乏信息与资料,理论研究的条件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建议,开始入门进行研究的教师,不妨以具体的教学问题作为突破口.数学教育工作者选取科研课题,应该量力而行.一般地说,刚开始学习搞科研的教师,所选的课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具体的课题容易切入,小口子的课题容易论述透彻.如果论题过大,写作时往往分散精力,又显得力不从心.教师所选取的课题,大多应该与个人教学研究工作相关,应该符合个人实际,应该力所能及.开展课题的研究,研究人必须有机会了解被研究的对象.例如,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就应该有机会参加教学实践;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就应该有充分机会接触学生;从事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就应该有机会了解被比较的双方.例3 一篇论文的开题:职中数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实验研究.笔者曾问及开题报告的作者,什么是“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可惜的是,考题报告的作者对“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的内涵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怎能进行
深入的实验研究?如果勉强进行写作,其结果只能是别人成果的翻版.例4 一篇题为《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的论文.我们认为,该课题的主持人必须对系统论与建构主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作者自己对课题的基本理念尚且一知半解,又怎能利用这些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呢.一些在数学教学研究刚刚入门的同志,有时存在着好高骛远,求多求全的毛病.选题时左一个“模式”,右一个“主义”,我们并不反对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只是建议作者在使用前深入研读文献,切莫误用或滥用.研究论文的撰写
素材是撰写论文的基本材料,要写出优秀的论文,还要对素材进行合理选取,恰当组织,细致加工,反复修改.论文的撰写要注意如下方面.2.1 构思拟纲,整体把握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论文题目,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与结构,思考论文的主要展开顺序,设计论文的段落安排.换句话来说,就是定思路,拟大纲.定思路就是为论文设计蓝图;拟大纲,就是为论文搭架子.这件工作完成后,就如同盖房子已经搭好了骨架,完成了基础的工程.这个阶段的工作包括有以下要素:①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②确定论文的主要论点,及其排列顺序;③提出每个论点的主要论据,及其展开的层次;④研究各个论点对论题的支撑作用;⑤思考首尾之间的呼应,论点间的相互配合.一般来说,为了说明论文的中心思想,除了需要基本论点之外,每个基本论点往往需要若干分论点支撑,分论点有时又需要若干个小论点支撑,论点之间必须相容,他们共同构成论文的说理体系.例5 一篇题为《初中生数学理解障碍研究》的论文稿.论文用以下六节阐述作者对数学理解障碍的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数学理解的意义和背景;第二节,对数学理解和理解障碍的基本认识;第三节,“数学理解”的过程要素及“理解障碍”的生成机制;第四节,初中生“数学理解情况”的现状调查;第五节,初中生的数学理解障碍的分析;第六节,克服学生的数学理解障碍的教学对策.以上各节的论点,围绕着论题展开,一环紧扣一环,共同构成紧密的说理体系.2.2 独立见解,以我为主
论文的取材,应该主要来自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为了说明某些观点,论文有时需要引用一些外校,外地甚至外国的材料,但是,作者本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在论文的取材中占主导地位.为了说明某个观点,如果国内的材料与国外的材料有同样的说服力,则应该首先使用国内的材料,如果校内,校外的材料有同样的说服力,则应该首先使用校内的材料.特别是,文章应该尽可能使用作者本人在教学研究中的材料.对于在实验中积累的经验材料,需要进行理论升华;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所得的素材,需要利用数学教育理论予以指导,并且努力揭示隐藏在日常数学教育现象中的规律性.对于已有的理论成果,我们要敢于质疑,必要时做出更正与补充,发展或引申.总之,数学教育论文的基本内容,应该凝聚作者数学教育研究的心血,应该反映作者对问题较深刻的体会.我们认为,对别人的材料随手捡来,予以剪取,甚至大段抄袭,是应该坚决反对的.2.3 扣紧学科,凸显个性
数学学科教育研究的论文,应该扣紧学科教学的内容,注意凸显数学教学的个性.一些数学教育研究的论文,只论述一般教育的共性,缺乏论述数学学科教育的个性,这种论文可以考虑在一般教育的刊物上发表,不宜在数学教育的刊物上发表.例6 一篇论文题为《山区初中数学教学成绩滞后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在谈到山区初中数学教学成绩滞后的原因时指出:①师资缺乏、配置不当、流动性大;②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③教师缺乏小学教学经验,不了解小学生学习特点;④山区学生素质差.论文指出了山区学生成绩较差的一般原因,并未指出学校数学教学有何不当.作者应该思考,为什么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些学校的数学教学效果较好呢,本校本地的数学教学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呢?
例7 一篇题为《帮助差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论文.论文指出提高差生数学水平的措施是:①通过调查与家访,弄清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②加强辅导,消除学习的困难;③多方鼓励,树立学习的信心;④动之以情,师生相互信任.以上只从教育的角度帮助差生提高,诚然,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数学教师更有责任结合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改进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2.4 抓紧时机,注重质量一些数学教育的论文具有很强的时间性.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应该力求尽早发表,以扩大它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影响力.为了保证质量,需要对文稿仔细思考,反复修改,力求规范,以对读者负责.例如,每年高考的试卷分析和试题评价论文,应该在次年高考前发表.否则难以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又如,我国著名的组合数学家陆家曦先生对斯坦纳系列问题最早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但由于未能及时在世界范围内发表,使得同一成果的领先权为外国学者所属,这是我国数学研究成果的一大憾事.论文的取材应该富有时代感,并且体现创新精神.论文的材料应该反映当代数学教育的新鲜事物,如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高考综合科
考试及其对策研究,初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讨论与实验研究,等等.论文的材料,应该反映作者对论题的独到见解和体会,对于人所共知的经验和材料,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一些不得不使用的旧观点,旧材料,也应该力求采用新颖的阐述角度和方法.2.5 题文一致,相辅相成题文一致,指的是论文的取材应该有助于说明论题或论点.如果所选的材料与论题或论点无关,则所写的文章就显得臃肿庞杂,文不对题,缺乏说服力.例如,有一篇论述男女生数学学习差异的论文,原来想说明高中男生数学学习成绩高于女生,从所列举的样本数据材料看,男生的数学学习习近平均成绩确实略高于女生,但是,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却发现男女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如果选上了这样的素材,对论点就没有支持作用,人们对论点反而产生怀疑.在修改论文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论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容性,各段的内容是否能有效地说明论题,各段的内容之间,能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果出现文不对题或自相矛盾的现象,就应该坚决予以纠正.例8 一篇题为《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的论文稿.文稿总结了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初稿写成之后,发现作者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确做了许多工作,所提出的经验有参考价值,但是文稿中缺乏对有关策略思想的阐述,按照专家建议,作者加强了对有关策略思想的论述,从而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如例4,题为《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的论文.论文介绍作者指导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复习的经验,指出复习要注意系统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然而,文稿中却没有说明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建构主义,更没有指出如何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指导数学教学,因而犯了题文不一的毛病,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作者对文稿进行了大力修改.2.6 去粗取精,舍得“割爱”
论文的素材来之不易,作者往往爱不释手;为使论文简洁集中,作者又要舍得“割爱”.多余重复的材料应该舍去,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就坚决不要;前面论述时使用过的事例,后面就不要在同一个层次上再使用.这样,经过认真思考,恰当取舍,论文就能力求做到简洁精练,重点突出,结构严密,表达清晰.作者应该对自己的论文稿反复审视,逐步删去错别字,删去重复口罗嗦的段落,删去病句错句,力求使论文精炼简洁,通顺流畅,能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例9 一篇题为《利用图形计算器,促进高一数学教学》的论文.论文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图形计算器的性能、使用价值、推广效果,这样的内容占了全文篇幅的一半,而叙述作者如何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数学教学如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其内容却不够充分,这就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因此,在有关专家建议下,作者大量删减了对图形计算器功能与意义的论述,而加强了图形计算器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2.7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在撰写论文时,有时免不了要引用前人或同行的话语,正确说明所引用的文献,既表明作者对前人或同行的尊重,也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别人的文章、论断、数据,应该按顺序列出.例如,引用某人某篇文章,应该列举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期数年号等等.引用专家名人的话语也要注意精练,如果引用过多过滥,而缺乏个人独立见解,这样的论文就失去参考价值.参考文献王林全.数学教师科研的方向、要求和原则.数学教师,1992,1张国杰,王光明,苏凡.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导论.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3 鲁正火,等.数学教育研究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王林全.如何提出数学教育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月刊,2000,8王林全.数学教育文献的阅读与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0,8
----------相 关 内 容----------
o 加强中外数学教育交流——从了解ICMI开始(2005-12-6)
o 关于几种数学教育观念的综述与分析(2005-5-26)
o 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心理困难(优秀数学教育论文选读22)(2005-1-3)
o 孩子们的数学理解(优秀数学教育论文选读21)(2005-1-3)
【慰问信写作要领】推荐阅读:
慰问信的基本格式与写作指导12-08
慰问信,对于春节慰问信12-30
慰问困难职工慰问信07-08
慰问信,对于中秋节慰问信09-16
春节慰问退休老干部的慰问信06-09
慰问信01-01
慰问短信-丧事慰问短信01-16
疫情慰问信06-15
病员慰问信07-10
慰问信英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