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共10篇)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1

工作总结

如下:

一、就我中心客户总体状况而言,从贷后检查角度来看,发现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道德风险。部分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长期经营理念,信用意识淡漠,大多数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不真实,使得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和判断真实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2、企业经营风险。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决策随意性大,银行规避风险难度较大。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2

自我国实行助学贷款政策以来, 已有数以万计的学生受益, 但由于很多贷款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按时还款还息, 严重影响了银行放贷、学校参与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我国助学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确保每一笔到期贷款本息能按时回收, 是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贷款还款率的高低会影响本校的助学贷款工作。贷款违约率是衡量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也是高校资助工作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 更是下一阶段高校学生获助获贷的重要参照。[1]要想切实做好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 就需要在贷款的源头、贷款的过程、贷后管理等工作中, 高校要与银行、政府多部门密切配合、多举并进。

1 从贷款的源头上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档案管理

目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少数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使一些本该受资助的学生群体得不到资助, 这样便严重影响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实际绩效。因此,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高校资助部门、学院学生管理部门要严格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 并加强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首先, 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认定过程要公正, 认定结果要公平;其次, 贫困生的认定要有明确的条件和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特困生、贫困生和普困生;再者, 严格遵照相关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 由个人提出申请并出具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证明信, 然后经过班级民主推荐, 提交学院建档审查、公示, 由学校资助中心审核后, 报学校批准后, 方可确认其是否是贫困生。在进行初步认定之后, 专职政治辅导员要经常关心这部分同学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 同时要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生活, 判断其是否符合贫困生标准。

对认定后的贫困生要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第一, 要对认定过程中的各种材料由学院分管资助工作专职辅导员妥善保管, 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第二, 加强贫困生库的信息化建设, 逐步实行贫困生库的信息化管理, 可以由学校组织建立贫困生库系统, 包含贫困生的基本资料、等级划分、资助汇总、学业情况等综合信息, 加强贫困生档案管理的实效性、系统性、准确性;第三实行贫困生档案的动态管理, 对已经建立的贫困生档案, 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变化以及学生本人的表现实时、适时进行调整, 包括撤销、提高等级、降低等级等, 并对贫困生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第四, 对贫困生施行预警机制, 若贫困生具有不良行为, 视情节轻重实行不同级别的预警, 对进入预警阶段的贫困生, 要视具体情况相应减免其贫困资助。

贫困生库、贫困生档案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只有保证贫困生库的真实性、准确性, 才能在源头上保证助学贷款的实效性。

2 在贷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建立和完善诚信档案

随着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和高校扩招带来的部分消极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突出表现在学习方面的诚信危机、经济方面的诚信危机、就业求职的诚信危机、日常生活的诚信危机等几个方面。[2]因此,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学校、学院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建立和完善诚信档案。

开展诚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 要加大诚信教育的比重, 抓好大学生活的启蒙教育, 从入学之初开始着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第二, 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 深化诚信教育, 引导学生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第三, 可以和银行部门联手, 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信用记录对今后生活的影响, 将诚信还款内化为行为准则;第四,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氛围, 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月系列活动, 内容包括“诚信从我做起”诚信签名活动、诚实守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诚信论坛、“我看诚信”征文比赛[3];第五, 要将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系列教育紧密结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培养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高校应该积极构建和完善学生诚信档案制度。首先, 高校要出台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 从制度层面保证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严谨化。管理办法要对诚信档案建设的意义、记录内容、组织管理、实施程序、使用办法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 要切实组织好学生诚信档案的填写、内容更新和管理工作。学生的诚信档案可以以纸质档案的形式, 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档案之一, 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的奖惩信息、考试诚信信息、缴费诚信信息、违法违纪信息、择业诚信信息、学生诚信度评定等信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结合学校网络中心以及电信部门, 对学生的上网相关信息、移动通讯相关信息等纳入诚信档案。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的具体行为规范, 可以作为其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贷款评价的重要依据。

3 在贷后管理中要加强多部门的合作, 做到多举并进

贷后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高校和银行来完成, 但是政府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真正做好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 就需要多部门的合作, 多管齐下, 多举并进。

3.1 高校要落实毕业生离校前的贷款确认。

所谓“毕业确认”, 指国家助学贷款获贷学生在毕业离校前, 向经办银行 (或其代理机构) 确认其贷款本金、利率、期限、还贷起始日与终止日等关键信息, 以提醒学生诚信履行还本付息义务。[4]高校应该借助毕业确认让学生了解国家贷款政策、违约危害, 树立诚信还款意识。

3.2 完善贷款毕业生跟踪机制。

首先, 高校借助“毕业确认”工作全面掌握贷款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联系方式、毕业去向、家庭地址、父母联系电话、父母单位、学生个人单位信息等, 由于学生的移动通讯会变, 要重点掌握贷款学生的即时通讯帐号, 如QQ、MSN、Email、人人帐号等, 也可以把其班级群号记下, 以便随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本人。其次, 高校要把还款方式、银行地址、银行联系方式等信息告知每一位贷款毕业生, 要求学生毕业后若有信息变更, 需向学校以及放贷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加强了贷款毕业生与学校以及放贷机构的联系。再者, 一旦发现贷款学生不及时还款或与银行不按时联系或不与银行联系, 银行应进入追债阶段。银行内部应建立个人消费信贷追债部门, 与学生所在单位或者学生家庭联系, 若通过家庭仍无法联系的贷款学生, 银行追债部门要与公安部门联系, 通过其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询。若仍不能奏效, 银行可立即冻结或停止其基本账户, 收回贷款, 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5]

3.3 学校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对贷款毕业生的就业帮助, 以促使其具有还贷能力。

学校资助部门和就业部门紧密合作, 及时了解贷款毕业生的就业动态, 对没有就业的贷款毕业生要提供信息支持、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 促进其就业, 从而降低贷款违约的几率。此外银行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具体就业情况, 采取多样灵活的还贷方式。对于某些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或者去西部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可以延长还贷期限;对于提前还贷者或一次性还清者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对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就业去向, 可以适当的给予放宽要求。

3.4 国家要加快助学贷款的相关立法工作, 加快建立全国个人诚信系统,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制定与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 使得国家助学贷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保证贷款的公正性、合法性和社会参与性, 增强权威性或导向性, 减少该工作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要加快建设个人诚信体系。个人诚信体系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层次, 一种是个人比较隐私的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和本人可以查询, 另一方面的是个人的可以公开的信息, 可以发挥社会对个人信用状况的监督, 如税务信息、消费信息等。这样一方面个人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信用信息, 同时可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国家实行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是一件复杂繁琐的难事。如何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同时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 缓解因教育经费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需要政府、高校、贷款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虽然各高校在助学贷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具体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创新,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资助工作一直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 实施后, 各高校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渠道、勤工助学为主要途径、各类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困难补助为辅助手段的全方位帮困助学的保障体系。同时各高校多方拓展社会资金来源, 加强与广大企事业单位以及成功校友的联系, 努力寻找企业捐助和个人捐助, 积极开展创新工作, 构建多渠道资助体系。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学生资助事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赵文娟.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 :93-96.

[2]卫巍.从辅导员角度谈大学新生的诚信教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7) :181-182, 186.

[3]文秋林.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4) :182-184.

[4]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毕业确认工作的通知.苏教助函[2012]23号.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助学贷款 贷后管理

【分类号】G649.2

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也就是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在“河南模式”框架下,承担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的主体是高校一线辅导员。贷后管理工作囊括了从贷款发放到借款学生诚信教育,再到借款学生毕业离校后本金利息的催收等等。笔者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曾与许多同事交流贷后管理工作,他们都非常头疼贷款毕业生本金利息的回收工作,常常因为学生毕业时所留家庭电话和本人手机号码变更而与其失去联系,不能及时提醒其还本付息,造成学生本人违约、院系乃至学校违约率居高不下,这一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2010年中国迎来了微博的春天,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2011微信的面世,更是将自媒体时代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媒介因其强大的交互性、即时传播等迅速吸引了众多用户。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当记者发声。作为贷后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者的我们,如何应用自媒体来辅助我们做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应用自媒体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呈现愈来愈严重的趋势,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现象层出不穷。“诚信教育”本身对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今天,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自媒体,作为互联网的宠儿,可以用它来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载体。

(一)通过自媒体宣传普及征信知识

通过自媒体,以小贴士或分享的形式向关注者推送征信知识、宣传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在支持个人贷款申请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中的作用,提升借款学生对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认识,让其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自媒体推送正、反面典型案例

笔者曾从事学校助学贷款管理工作,感触颇深。工作中经常能接到因助学贷款违约造成申请房贷、车贷被拒的同学电话求助,希望学校能出面证明其非恶意欠款,然木已成舟、为时晚矣。

比起简单的说教教育,生动的案例更有说服力。笔者曾尝试在工作官方微博上向粉丝推送我省高校贷款毕业生因利息违约造成工作被拒和因为按时还本付息申请房贷获利息优惠的真实案例:

案例1:张某是郑州某高校2005级学生,家在广东揭阳市揭东县某村镇,由于家境贫困,无法交足学费,依靠在校期间获得的1.8万元助学贷款才完成学业。但由于张某诚信意识不强,加上经济紧张,大学毕业后助学贷款利息出现3次逾期。张某在参加多次工作招聘后,终于进入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分行的资格审查阶段,工行按惯例查询其信用报告时发现他有不良记录,决定不予录用,即将到手的工作转眼间成为泡影。

案例2:戴某,是郑州某高校200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2万元。毕业2年后工作稳定,决定买房结婚,由于积蓄不足,于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调取了他的个人信用记录,显示他在校期间有过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一直按时还息并提前还本,信用记录良好。于是银行给他发放贷款40万元,贷款期限30年,享受85折的优惠利率,仅利息就节省了8万多元。

两个案例一反一正,引起了很大轰动,转发评论者甚众。

二、应用自媒体推送、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惠民政策,这一政策如何落实的扎实、到位,宣传是重中之重。日常工作发现,同学们关注较多的问题多为助学贷款政策,这就说明我们的政策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媒体代替我们发声,宣传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比如申请贷款的条件、申请的流程、利息如何计算及贷款金额上限等等,这些政策都可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发布在自媒体上供关注者阅读了解。笔者曾经尝试在工作官方微博上开辟专门话题为新生答疑解惑,同时也达到了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目的,真正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应用自媒体为同学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管理的本质是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亦是如此。辅导员作为贷后管理工作的承担者,更应该转变理念,自身定位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如何为同学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呢?拥有强大交互性的微信无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笔者曾经尝试创建了一个“郑州大学助学贷款”微信公众账户,贷款同学可以通过微信号、昵称或扫一扫等方式关注,有任何助学贷款相关疑问都可以对它进行提问。通过笔者对后台的配置,公众账户本身可以根据提问者提问内容自动抓取关键词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匹配,选择最佳内容予以自动回复。后台统计结果显示,公众账户能正确回答超过90%的关注者提问。

微信公众账户不仅把辅导员、学校助学贷款工作管理者从简单、重复的问题回答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媒体已经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作为服务提供者,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紧随时代步伐,积极布局自媒体阵地,只有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诉求,才能把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做新、做扎实。

参考文献:

贷后管理工作打算 篇4

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夯实信贷基础工作

(一)抓好贷后检查工作。

贷后检查仍坚持首次、定期、专项三个环节的检查。一是管户客户经理按照贷款余额实行AB角制度,对贷款余额在5000至10000(含)万元的客户,其AB角客户经理中,必须有一名基层行副行长担任;对贷款余额超过1亿元的客户,支行行长必须担任A角或B角。二是客户经理按规定的时限开展贷后检查,支行信贷部主管在客户经理完成贷后检查10个工作日内,对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情况进行检查。二是支行按月向州分行班子和相关部门上报贷后检查报告和表,州分行按季度进行通报,对未按要求时间上报或上报情况不认真的,按照考核办法对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三是充分发挥贷款监测中心职能,州分行按季组织开展贷后管理执行情况检查,检查人员在贷后管理中心人员中抽调,主要检查支行执行贷后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抽查部分贷款企业情况,对所有贷款客户的库存实行全面检查,确保贷后检查落到实处。四是各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报告中,需将到企业实际检查等情况的照片,作为贷后检查的附件一并上报,同时要将CM2006风险预警信息的处理情况作为贷后检查的一项内容;五是将客户经理尽职文本贷后管理工作与客户经理尽职记录工作有机结合,在请示省分行同意后,州分行将组织力量对贷后检查工作和客户经理尽职记录进行整合,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出台贷后检查考核办法和州分行贷后检查实施方案,便于全州统一口径,对贷后检查做得好的行和客户经理实行奖励,对差错严重,不按时开展贷后检查,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

(二)严格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在严格执行总行和省分行有关信贷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实行州分行分管前后台副行长双签制度,根据客户信誉、经营及贷款品种等情况,合理确定信贷资金支付方式。审批权限:支行200万元(含)以下,州分行200万元—500万元(含)。

(三)加强对财政补贴类贷款的管理

一是根据与企业签定的还款计划2010年全行需收回的财政补贴类贷款有14937万元,其中:兴义10519万元,兴仁3000万元,贞丰684万元,望谟1100万元。根据省分行《关于落实非经营性贷款本息纳入财政预算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实行经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亲自协调,州分行将下发《关于**县**公司2010应付项目贷款本息纳入财政预算的请示》,指导支行具体操作,在此期间实行旬报

制度,相关行按旬上报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我行贷款本息的按时收回。二是严格信贷资金支付程序

二、风险资产清收措施

截止2009年末,全州风险资产贷款余额为1403万元,其中:安龙县粮油购销公司422万元,贞丰县粮油购销公司282万元,册亨县粮油购销公司221万元,晴隆县粮油购销公司478万元,预计2010年能清收50万元,在假设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有望收回355万元。

风险资产的清收实行州分行、县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即:州分行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制,州分行职能部门实行监测、抓落实制,县支行行长实行一把手协调负责制。

清收方式:今年有望收回的贷款,均为现金清收。清收措施:一是开展粮油企业有效资产清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将信贷规模与清收不良贷款挂钩。对有项目发展潜力又有不良贷款的县,要优先营销,尽快做成项目,积极协调政府,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先垫款收贷,如晴隆县政府目前有贷款意向,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尽快做好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三是积极主动与粮食主管部门协调,向政府汇报,尽快促成粮改方案的实施,;四是对未与我行发生新的信贷业务的企业,根据情况,可以通过法律程序,采取资产处臵的方式收回不良贷款;五是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实行呆账核销;六是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实行专项奖励。根据州分行下达的清收目标,对完成任务的行实行

基本奖金分配,对未完成任务的行,对支行班子成员实行罚款。

清收方案:

(一)贞丰县粮油购销公司282万元。一是该公司目前在我行有粮食收购贷款754万元,虽然经营利润空间不大,但经协调能通过其它资金来源实现现金清收27万元的风险资产贷款。二是该公司已向政府请示拟通过处臵资产归还该部分贷款,解决历史问题,但政府迟迟不予答复,如果通过协调,政府同意通过处臵资产归还贷款,那么该部分贷款能通过处臵资产的方式全额收回。三是该县在我行有财政补贴类项目贷款3963万元,如果我行协调政府顺利,也可实现用现金收回部分贷款,但预计今年能有把握收回的只有该公司的27万元。

(二)晴隆粮油购销公司478万元。目前该公司只有少量经营,靠公司归还有一定难度,但据了解,晴隆县政府有向我行融资的意向,我行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政府先归还我行贷款,但由于晴隆县政府财力不佳,如果融资、协调顺利,也只能有望清收100万元,如果县政府在我行融资不成功,那就只有通过起诉的方式保全我行贷款,但起诉需要时间,预计今年内不能实现清收。

(三)安龙422万元。该公司未在我行有贷款,且只有少量的经营,靠公司归还我行全部贷款难度较大,因此,一是拟采取与公司协调的方式,让公司通过其它方式筹措资金归还我行贷款23万元。二是该县政府对粮食企业的改革改

制态度不积极,对此,我行将剩余的贷款采取起诉方式,保全我行贷款,但起诉需要一个过程,预计今年难于收回。

个人贷款贷后检查 篇5

一、操作合规性检查情况(适用于首次贷后检查)

主要是对贷款审批后至贷款支付完毕各环节进行一次检查说明。包括合同签订、抵(质)押物登记和冻结、贷款发放操作、信贷资料整理入档、档案保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说明。

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和授信业务变动情况

(一)说明截止目前他行和我行授信情况及发放的金额、资金用途、是否挪用、还本付息等情况;

(二)若有放款条件限制或授信条件要求的,须逐条说明 执行情况。

三、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基本情况的变化。

包括借款人婚姻、健康、职业、资产负债等重要因素的变化。

四、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变化(适用经营贷款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经营的消费贷款)。

(一)从供应、生产、销售、现金流等方面,分析借款 人经营情况,判断经营是否正常。并与贷款审批时的预测进行比较,是在预测范围之内,还是超出预测;

(二)结合借款人经营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贷款到 期前企业生产经营走势。分析经营变化是否已危及或将危 及到信贷资金的安全。

五、担保能力和抵(质)押物的变动情况

(一)对保证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担保能力与授信审批时相比,是增强或减弱。

(二)对抵(质)物进行检查,描述其是否灭失、损毁,变现价值增减情况及原因。

六、贷款发放后借款人与本行业务的往来情况

(一)分析借款人在本行的存款、结算往来等情况。

(二)计算借款人在本行的月平均存款额,在本行的结算 量占其总结算量的百分比,分析综合收益是否达到贷款时设定的目标。

七、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动情况

综合分析借款人职业、健康、生产经营、资产负债、担保能力等多种因素变化对还款能力的影响,判断申请人对到期的所有债务特别是对我行到期债务是否有足够的还款来源。

八、综合结论及后续管理安排

分析判断贷款业务所面临的现时风险和未来风险,提出对贷款额度增加、维持、减少和后续管理建议。如现时风险已较贷款审批时大为增加,已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或现时风险虽然不大,但继续发展将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应提出风险控制和化解建议,是否需逐步退出,或需紧急退出,或加固担保,或要求客户停止危险行为等。

检查人(签字)A角:

B角:

贷后管理岗位 篇6

第一部分——对贷后管理岗的认识

一、贷后管理

定义: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

二、岗位职责 1.建立贷后管理台账

2.客户还款时间节点前三天做还款提示 3.客户还款逾期处理及建立风险防控议案

三、岗位要求

1.将全部客户按借款金额大小做初步分类。

2.在合同有效期间: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得出客户在每个阶段是否能够按时按额还款,并将所有客户进行风险分类。

3.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客户信用指数评价系统

流程:

资料整理(合同起止时间、还款方式、还款时间)——定期回访——还款时间节点提示——还款时间(统计出客户还款情况)——对逾期客户的处理(通过饲料公司进行追债)

只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解决客户的合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利于资金回笼,拓展新客户,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认真分析客户经营状况以及了解行业信息,强化贷后监管,构建贷后管理长效机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第二部分——初期工作计划

一、建立贷后管理台账

1.对客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纸质、电子档资料包。2.定期对资料包进行更新。

二、贷后回访流程

(一)电话回访客户

1.时间:据客户的运营规律而定(提前与饲料公司和客户做好沟通)。2.目的:及时掌握客户经营状况,确保风险最佳可控化。

3.内容: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并将其反应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备注:访问前需对客户说明访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是访问结果的及时性、真实性与否,关系到客户自身和投资者与平台的切身利益;重要性是指平台只有通过与客户的充分沟通而才能更好的为客户和投资人服务,让相关各方均得到正常发展。

(二)与饲料公司定期沟通 1.时间:回访客户后。

2.目的:核实从客户所提供的信息。

三、风险管控

1.在每期还款日前三天电话提醒客户还款,正常还款的客户将增加其信用额度系数。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7

一、贷后在校期间, 持续强化诚信还贷教育

诚信还贷是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重要保障。然而,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大学生诚信情况”专题调查中, “很好”的比例仅为27.98%, 不足1/3;“一般”的比例高达9.82%, 近10%。可以看出,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这种状况对助学贷款有效回收存在着直接的不利影响。

近年,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积极开展诚信还贷教育。尤其是密切配合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要求, 积极组织参与了各项诚信还贷教育活动, 包括诚信校园行辩论赛、诚信自强之星评选、诚信知识竞赛、诚信标语口号征集大赛、诚信校园短信大赛等。这些诚信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强化贷款学生诚信还贷意识的良好载体, 在有效强化贷款学生诚信还贷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内各院系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学生贷款及还贷情况, 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活动, 如诚信还贷签名、座谈、主题讲座等。

二、贷后毕业离校期间, 做好专项还贷指导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中有一项关于“学生对助学贷款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 对助学贷款“非常了解”的比例为31.95%, 仅为1/3强;“了解一点”的比例为51.29%;“听说过, 但不了解”的比例为16.07%;“没听说过”的比例为0.69%。另一项关于“学生还款违约的原因调查”中, “不知如何办理还款手续”的比例为15.87%。这些数据表明, 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全面的宣传和讲解。

学校针对部分贷款学生在还贷程序、手续等各环节存在认识不清、政策了解不够的实际问题, 每年从3月份起, 就开始着手针对即将毕业的贷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项指导, 一直持续至6月份毕业离校。一是讲清政策, 将与国家助学贷款有关的国家、地方、学校政策给学生讲清楚;二是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还贷教育;三是后续管理工作细致给学生讲清楚, 包括利息的偿还规定、利率及利息的计算、还款的方式、还款的时间要求等;四是以典型案例促进学生按约还贷, 鼓励学生提前还贷。学校鼓励院系开展特色服务, 比如有的院系印制《还贷流程指南》发放给每位贷款学生, 收集贷款学生的多种通信联络方式, 以便日后联络。

三、贷后毕业离校之后, 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贷后管理的重心和难点是毕业生离校之后的利息与本金偿还问题。很多未能在毕业离校前提前还贷的学生基本是家庭经济状况确实不太理想, 暂不具备提前还款的条件。这些学生毕业离校后, 工作及生活状况各异, 有些学生能按约偿还利息乃至本金, 但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做到。这部分学生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中关于“学生还款违约的原因调查”显示, “毕业后没与银行联系”的比例为5.65%;“无理想工作和固定经济来源”和“工作收入低无力还贷”两项比例分别高达41.%和34.52%。也就是说, 贷款学生违约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毕业离校后经济状况没有较大改善, 无力偿还贷款。

针对毕业离校后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主要采取两大措施做好贷后管理工作。一是与就业部门密切合作, 持续做好离校后未就业贷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 提升其改善经济状况的能力;二是通过现代通信联络方式, 对这些学生进行持续跟踪, 确保不失去联络, 同时了解其工作动态, 按时提醒还贷, 实现服务的动态化和持续化。

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中, 关于“有意违约认为法不责众”的比例为0.99%, 比例不高。这种情况在我校也有存在, 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难中之难。为了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还贷工作, 学校按照“保持联络”这一基本要求, 定期向其讲解政策、鼓励还贷, 还通过寒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家访、工作单位调研等方式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在晓以利害的同时更注重以情动人。实践证明, 这些措施的实施, 在化解“老大难”问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贷中贷后管理 篇8

贷后管理是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本息收回之时止的贷款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贷后调查、调查方法和风险预警、到期贷款管理。

一、贷后调查

(一)、贷后调查主要是指担保中心与合作银行共同对下岗失业人员申请贷款后的贷款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的调查。主要目的是:

1、及时了解贷款发放后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经营项目上。

2、对可能影响到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突发事件要做到早知情、早汇报、早防范、早疏导。

3、采取调查与帮扶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额贷款所扶持的经营项目加以指导,尽可能帮助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促进项目的运作成功和贷款的按期归还。

(二)、调查内容

贷款使用过程中,调查人员要深入到借款人的经营场地,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和检查内容定期进行贷后调查。主要内容有:

(1)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贷款申请的项目,有无挪作它用。对项目调整,要做到心中有数。

(2)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即原材料的市场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合法,有无经济纠纷。

(3)财务状况。了解财务的真实情况,产、销、利的变化情况。以及负债情况。

调查人员在完成检查后应填写检查记录,贷后调查记录除了反映借款人生产经营、资产负债以及产、销、利的变化情况外,还要对借款人的项目发展前景、偿还贷款能力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报主管领导审定和归档保管。

二、风险预警与调查方法

(一)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贷后检查,对所调查的小额贷款扶持项目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和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程序对问题贷款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扶持项目一般可按生产经营状况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档次,并按项目的不同情况和间隔期开展调查。

项目调查间隔期为:

(1)经营状况较好的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2)经营状况属于一般性的一个月

(3)经营状况较差的要随时关注

(4)对贷款逾期和拖欠利息的要立即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二)调查方法。各地在开展小额贷款调查工作中,应针对小额贷款的特性,一般应采取以下调查方法:

1、属生产加工型的,主要调查销售市场的稳定性,有无销售合同或稳定的销售渠道。加工车间的工人在不停的劳作,询问每月的产量,推算产品的合理库存,一般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库存在半个月的产量以下,对成品库存较多的应引起警惕,查明原因。了解货款回笼的方式和及时性,货款拖欠情况,有无拖欠在2个月以上的货款及金额,是什么原因造成货款回笼不及时,是成品质量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出现产品积压、货款回笼不及时和产品质量问题,担保中心要及时做出反映,采取相应的对策。

2、属商贸服务型的,主要察看借款人经销点或经营场所的客户进出量和周边环境情况;商品存货的充足量、品种的齐全情况;估算商品成本、固定费用支出和效益情况。

3、对于借款人变更经营项目的,要着重了解。借款人获得贷款后会有改变经营项目和变更经营场地现象。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变化?分析新项目和经营场所变更的可行性,评估风险程度。

三、到期贷款的管理

1、贷款到期前的一个月,合作银行和担保中心要分别发出提示归还到期贷款通知书和督促履行保证责任通知书,督促借款人和保证人,筹措资金归还贷款本息。

2、对逾期、呆滞贷款,每季度要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发一次催收通知书,督促其在通知书上签字,作为回执留存。

3、对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要注意借款合同和反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的中断或在诉讼时效期内提出诉讼。

搞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如何搞好贷后管理?

一、加强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收入情况、抵(质)押物现状及担保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信贷人员应根据贷后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以书面形式报经信贷部门负责人和主管行长。

二、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如凡拖欠三个月内的贷款应按照催收程序分别通过电话、催收函等进行催收,或要求经销商垫付还款;对连续3期或累计6期未还款的,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清收或要求经销商、保险公司履行担保责任;损失类贷款应按照程序及时核销。

三、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要制订和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要求辖内机构定期上报连续三期或累计六期未还贷款的余额和明细情况,以便督促辖内行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为有效控制贷款不良率,对不良率居高不下的行,可视情况调整其业务审批权,暂停其开办资产状况差的业务品种,直至将不良率降到合理的水平为止。

四、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对档案及资料进行检查;对台帐进行检查;对抵押物进行抽查;对帐务进行核对。

贷后管理的主要内容 篇9

企业是贷后管理的对象,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广泛,不仅会受到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同样还受国际经济影响。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全球流动性变化迅速,市场波动明显加大,这些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对银行贷后管理的专业性、风险预警与应对能力以及决策水平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营多元化趋势加强

企业经营领域、经营规模以及经营区域都在日益扩大,跨业经营、跨区域经营和跨国经营越来越频繁。以企业“走出去”为例,截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已达到2458亿美元,涉及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企业使用的银行产品特别是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增多,这些都使得贷后管理的宽度与深度大幅增加,贷后管理覆盖范围必须跟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对企业从事的创新业务风险也必须予以关注。

金融机构竞争加剧

目前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信贷市场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银行间的无序竞争时有发生,造成客户逆向选择,一些道德风险、过度融资等问题亦由此而生。同时,部分集团大客户利用其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降低授信条件,迫使银行放弃部分贷后管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往往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怕得罪客户,丢失业务,不敢采取应有的贷后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放弃贷后管理的一些要求,那么商业银行就会失去对风险的及时管控。

社会信用信息缺失

贷后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后管理,措施

今年以来, 国内GDP增速放缓, 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严峻形势。一方面, 为了转变经济增长结构, 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逐步显现也使得商业银行在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同时, 考虑如何通过加强贷后管理等多种举措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质量。

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特征

在商业银行看来,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一般高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规模企业, 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风险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风险。中小企业属于企业发展的初始和成长阶段, 存在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用观念淡薄等现象。在企业发展较好的阶段尚能按期归还贷款, 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就会出现设法逃废银行债务的风险。

2.财务风险。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和贷款要求,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粉饰财务报表, 夸大经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 在企业面临还贷压力时, 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相对大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简单、设备工艺落后、科技含量较低、研发能力不强、综合竞争能力不高, 经营情况不稳定。

4.管理风险。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较大, 制度管理不健全, 以人治为主, 管理相对混乱。

5.资金风险。企业资金和实际控制人个人资金界限不明确, 企业收入和支出体现在个人账户上, 银行难以掌握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 存在银行资金被挪用和转移的风险。

二、加强中小企业贷后管理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收益高和风险高的双重特点, 遵从“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规律。高收益是建立在有效控制风险, 按时收回贷款本息基础之上的, 若借款人无法到期清偿, 那么所谓的高收益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发放过程中, 严格贷前调查, 规范贷中操作, 加强贷后管理。其中又以加强贷后管理作为贷款收回的最后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1.中小企业的特点要求必须加强贷后管理。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存在道德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众多风险因素,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执行更加严格的贷后管理措施。

2.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必须加强贷后管理。2012年GDP增速放缓, 欧美市场持续疲软导致国内中小企业经营普遍发生困难。在此种经济环境之下,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 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 预防不良发生, 防止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3.银行战略发展要求必须加强贷后管理。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都面临着业务转型, 即将战略发展重心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强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及时退出高风险企业, 重点培育发展前景好、抗风险性强的企业, 保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1.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贷前、轻贷后”的导向。当前,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经历上市改制之后, 都以“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经营战略和行为导向, 因此通过加快贷款投放抢占市场来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成为银行经营的主旋律。一般来说,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的增量与存量比大概是1∶10的关系, 那么应该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对存量贷款的管理上。但实际上, 商业银行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新增贷款上, 因为“跑马圈地”能够为信贷经理带来丰厚的薪资,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客观上也为大量新增贷款提供了条件, 导致“重贷前、轻贷后”的思想在商业银行普遍存在。

2.贷后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1) 岗位职责不明确。受到“重贷前、轻贷后”思想的影响, 国内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岗位职责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 导致贷后管理人员在进行贷后管理工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据可循”。岗位职责不明确, 不具体, 贷后管理人员又没有成熟的流程和规定的动作可以遵循, 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难以达到量化的标准, 增加了贷后管理工作发生偏离度的可能性。例如五级分类认定工作, 有一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即根据贷后管理人员的主观认定为准, 没有从财务数据、不利影响、或有负债等多维度进行考量, 容易引起认定结果的偏离, 从而使风险隐患未能及时显现, 危及银行信贷资金。 (2) 问责不到位。银行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常规或专项的贷后检查, 但每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都存在雷同问题, 屡查屡犯、屡教不改。其根本原因在于问责机制不到位, 相关责任人只是受到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 即使造成实际损失, 也只是给予较轻的经济处罚, 基本上也相当于这笔业务所取得的绩效奖励, 所以客户经理并未从根本上受到惩罚。在没有实质问责制度的前提下, 单单依靠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自觉性来进行规范的贷后管理是非常困难的。 (3) 考核不科学。在现行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中, 存贷款工作是正绩效激励, 贷后管理工作则大多是负绩效激励或是较小的正绩效激励, 在这种情况下, 贷后管理工作的付出和收入是不匹配的, 并且贷后管理工作的时间跨度长、风控环节多, 这就造成了信贷人员从主观上不愿意进行贷后管理工作, 而更倾向于发放贷款。这种考核上的导向性偏差直接影响了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 (4) 执行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考核不科学、问责不到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贷后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一是贷款实际用途得不到有效监控, 信贷资金往往被受托支付给其关联公司, 不进行二次跟踪, 出现实际用途与借款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二是不对客户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 无法发现客户细微的、持续的变化, 没有及时发现并分析风险预警信号, 错失化解风险的最佳时机。三是押品管理不到位, 不关注押品的价值变化和存在状态, 对押品的贬值、损毁、灭失和被处分的情况浑然不知, 导致贷款处于脱保状态。

3.贷后管理人员经验欠缺、业务素养不高。贷后管理人员的业务经验和把控风险的能力是要优于贷前和贷中操作人员的, 因为贷后管理是基于贷前调查和贷中操作基础之上的, 况且贷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现实情况是业务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信贷经理都被安排在营销岗位上, 以便能够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而“老、弱、少”即年龄大、身体弱、经验少的职员往往被安排在贷后管理岗位, 因为他们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营销工作, 这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严重错位。

4.外部环境因素导致贷后管理困难。首先, 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屏障, 一般而言,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普遍存在着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通病。贷款发放后, 部分企业甚至为了顺利通过银行的贷后检查以便于持续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 客观上增加了银行的贷后管理难度。其次, 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受到激烈市场竞争和任务指标的压力,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贷后管理, 或是发现了一些非重大不利因素后下意识地进行隐瞒, 使得风险暂时不暴露出来, 从而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四、加强中小企业贷后管理的措施

(一) 坚决摒弃“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 树立正确的贷后管理理念

贷后管理是银行全流程风险监控的重要一环, 必须树立正确的贷后管理理念, 从根本上扭转“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 深刻认识贷后管理与贷前决策和贷中审查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把这种观念灌输到从业人员的意识中去, 把贷后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在此基础上实现贷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现贷款“量”与“质”的同步增长, 尤其是“质”的提高。

(二) 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强化贷后管理执行

1. 进一步明确贷后管理的岗位职责。

实现贷后管理岗位分离,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岗位职责。首先, 强化贷后管理人员的独立性, 将贷后管理的职能从客户经理的职责中完全剥离出来, 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经理在内在意识中不愿意做贷后和没有时间、精力的矛盾, 实现专职专注。其次, 根据贷后管理的工作范围, 因地制宜, 制定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操作办法和细则, 进一步进行业务划分, 明确贷后管理的权限和具体职责。

2. 建立科学的绩效激励和考核机制。

科学的绩效激励和考核机制是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在制度保障。贷后管理工作关系到经营单位的资产质量, 是保证银行资产质量的安全阀, 好的激励考核机制能够确保安全阀正常有效地阻断信贷风险。在考核机制中, 应转变贷后管理的负绩效为正绩效。如果贷后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风险信号, 识别风险类型, 作出风险预警应予以奖励;如果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 避免或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应单独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而目前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给予贷后管理人员固定数额的绩效, 根据检查过程中的失误进行扣罚, 甚至某些月份绩效往往为负, 极大地打击了工作积极性。

3. 严格贯彻落实问责机制。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 应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 将责任落实到人, 应着力避免因问责机制不到位最终导致造成的信贷损失无人承担, 从而使贷后管理工作的追责功效无法发挥, 那么也就失去了贷后管理的最终目的, 一方面使得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 另一方面打击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贷后管理工作容易走向形式化。

4. 改进贷后管理手段, 提高贷后管理的科技含量。

(1) 建立快速的风险识别和退出机制。宏观方面要定期对存量业务的行业进行集中分析, 通过该行业的周期性、平均利润率、市场环境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借以判断行业的潜在风险。例如光伏产业, 经历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和高利润率之后, 2012年受到欧美市场的制裁, 该行业从资本竞相追逐的高科技行业转变为现在面临巨额亏损的境地。其次, 加强区域性风险的监测。中小企业最大的特点是集群式发展, 某一个地区往往集中着大量的同质化企业, 例如温州的打火机企业群、河北辛集的皮革企业群等等, 往往容易出现集中风险和连锁反应。在监测过程中, 要重点关注该地区的存贷比、不良率、整体信用状况、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力度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识别该区域企业的整体风险状况。微观层面要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人的风险。1) 防止企业修改财务数据, 扩大销售额, 虚增净资产, 调整长短负债降低负债率。通过企业纳税明细核实销售收入, 通过应收、应付科目分析企业资金往来情况分析企业是否挪用信贷资金。2) 核实企业投资总额和自有资金比例, 投资方向与自身专业度是否匹配, 负债期限与投资回报期是否匹配, 项目是否具有较高的盈亏平衡点来判断企业的投资风险。3) 应将对担保人的贷后检查设定为规定动作, 在第一还款来源不足以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下, 确保第二还款来源即担保人能够及时偿付贷款本息。4) 中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综合素质、原始资本积累情况、个人品行和身体状况以及下一代接班问题都可能使银行信贷资金处于风险之下, 因此要对人的风险进行持续、动态的关注。在贷后管理过程中有效识别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之后, 快速的退出机制才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最后一关。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退出, 要冷静地权衡利弊, 判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后, 应果断退出;其次运用合理的手段退出, 可以按照风险定价的原则, 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强化担保措施, 增加继续授信的准入门槛, 或者是为企业介绍其他合适的融资渠道。 (2) 构建“全过程”、“嵌入式”的双线防控体系。尝试在贷后管理过程中, 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贷后管理人员可以适度地参与到业务的前期调研、贷前尽职调查、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等业务流程中。将风险管理工作嵌入到从贷款发放到贷款收回的整个过程中, 甚至可以尝试贷后经理参与到授信方案设计、信贷资金支付、后续资金监控等重点风险环节中去, 以便于在以后的贷后管理工作中能够掌握此笔业务的风险点, 进行有的放矢的贷后管理, 实现贷后的“嵌入式”和“全过程”管理。 (3) 不断提升信贷风险预警能力。在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 应注重从监管部门、新闻媒体、金融同业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市场信息, 结合对企业的非现场和现场检查,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动及各类风险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形势预判, 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各类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 (4) 实施差异化贷后管理。从行业、客户、产品、风险特征四个维度进行细分, 按照划分的结果将业务进行分类, 设定不同的检查方式、重点和频率, 并且可以对风险较高的客户设立名单, 进行名单式重点贷后管理, 探索“一行业一措施”、“一客户一方案”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差异化贷后管理可以更好地契合中小企业的特点, 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 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和培训

1. 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

应逐步设立专职的贷后管理人员, 建立专业化的贷后管理团队。例如, 可以尝试支行的上级行即分行级单位设立贷后管理部, 将支行的贷后管理职能剥离, 由贷后管理部统一进行贷后管理, 直接向分行的分管领导汇报工作, 经营单位只负责前台营销, 贷前与贷后岗位完全分离, 从而实现职能和工作上的独立。要从支行选拔一批有经验、懂管理的信贷人员充实到贷后管理岗位中, 按照行业类别或企业类型建立专业细分的贷后管理队伍, 实行“差异化”的贷后管理。

2. 加强培训与学习交流, 培养优秀的信贷文化理念。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金融产品日新月异, 信贷风险点的有效识别和化解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贷后管理部门的学习与培训要与一线营销部门和产品部门密切配合, 及时了解掌握新的产品和市场讯息, 才能保持贷后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培养出优秀的信贷文化理念。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和培训促进优秀的信贷文化不断的形成和传承下去。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培养出“严谨、求真、高效、创新”的贷后管理文化,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的提升。尤其是在对中小企业烦琐的贷后管理工作中, 优秀的信贷文化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广惠.浅谈如何加强银行公司类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J].经济师, 2012, (2) .

[2]肖邦强, 刘杰.关键风险指标在中小企业贷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金融视线, 2011, (24) .

上一篇:广西师范大学羽毛球协会换届大会策划书下一篇:中班音乐活动《春雨沙沙》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