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册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研修册(精选8篇)

校本研修册 篇1

答:“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到、摸得到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在校本培训中,校长应当是整个培训的谋划者、组织者,培训的对象应当是本校的全体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满足学校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需求。

二、有人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还参加什么校本研修?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15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参与校本研修,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业务上要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所以说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谨治学,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的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才能传好道,授好业,做一名为学生所爱,博学多才的好教师。

三、偶能听到“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难教”的感叹,如何通过校本研修的实施使得语文教学“越教越有意思”呢?请阐述你的观点与做法。(20分)

答:通过校本研修可以使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意思。从导入课文入手,激情引趣课文的导入是一种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种是激趣法,老师可以以一个小故事、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或一段言简意骇的开篇辞,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使还沉浸在课间活动激情中的学生迅速回到课堂中来。第二种是创设情景法,教师以作品的背景、影像资料、课文的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并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自己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去。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驶向素质教育的一叶扁舟,那么,设计妥帖而完美的教学导入就是这叶小舟上的彩帆。

四、成立 3 — 5 人的研学小组,组内成员根据课例研究需要进行任务分工,选择一个研究主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具体研究教学内容,同课异构,深入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与评析,课后反思(要求提出可行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研究过程报告。(共50分:教学设计与评析20分,课后反思10分,研究过程报告20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研究过程报告:

1、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 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 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德,感受双向的父子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吗?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找出体现儿子“爱”父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有关句子

2、看似简简单单的话,其实字里行间却蕴藏着无限的美好,仔细品一品,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爱,为什么? 把你的体悟融进你的朗读中。

3、高尔基的儿子回苏联后,天天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来临,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儿看到鲜花啊!因为他知道,爸爸看到鲜花,就会——

终于,春天来啦!谁来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好好欣赏那块美丽的芳草地。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适时板书好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看,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1)美美地赏读

(2)赏析,这一段文字虽然短小,但从颜色、姿态、气味三个方面定屈了花儿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3)你欣赏了这些盛开的花儿,心情怎样?

出示填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______欣赏着______的花,感到_____国为_________(4)岛的居民看到这些花心情又是怎样的?(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居民们看到鲜花的感受)

(5)在父亲眼里呢?从中你感到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了吗?(6)读出自己感受来(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三、品德“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2、指名读信的内容。(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象弄懂它的办法。)

3、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4、小小组讨论

5、集体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那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师叙述自己的经历)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小结: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 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永远比“拿”愉快。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给”就是指什么?(关心、帮助、真诚的奉献)

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试背诵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段。

7、读了这封信,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妙词佳句勤积累(写下从课文或课外书中摘抄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词句)

自选题:(1)试着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信

(2)制作一张漂亮的书签,围绕“我奉献,我快乐”主题写上一句话。

教学片断及解读

师: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请来读读信的内容。生(读)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可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办法,好不好?

生1:读不懂,可以小组讨论。生2:请教老师 生3:查阅资料

生4:多读几遍,一句句去思考、理解。师:对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给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思考,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分自由读,认真思考,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生:在这封信中我认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最重要,“给”就是为别人付出,“拿”就是向别人要,为别人付出是愉快的。

生:我补充,那就是幸福在于奉献,给别人美好的东西就会快乐。师:那美好的东西指什么?在信中有两处提到“美好的东西“,你读懂了它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第一处是指鲜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破折号中我读明白的

师:那高尔基是不是叫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留下鲜花?

生:不是(笑)

师:那第二次“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生:(一时语塞)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一位同学病了,我特意去海门人民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不时,这位同学很感动。望着他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帮助与祝福。

生:(踊跃发言)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为,课文这么说——(让我们再读读8、9小节)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齐读。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这里“给”就是给什么? 生:给人帮助、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更深。生:(齐读7、8、9自然段)

3、教学反思:

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首先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体现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学生对“美好的东西”理解感到困难时,我能适时引导学生,先讲述自己的亲自体验,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通过课例研修研究,我们组的教师一致认为,现在阅读教学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试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校本研修册 篇2

连续几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教师培训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类师资培训虽然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紧张、培训方式单一,导致效果有限。所以,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方式在我校应运而生。

一、开展“教学攻坚”的由来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所以,校本研修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要切实开展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但要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需要一场场精心筹划的“攻坚”战役。这就是我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实践的由来。

二、“教学攻坚”的实施路径

我校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学期发布一个主题,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除此以外,还有记校本研修学分的“寒(暑)假修炼”主题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百人百课”展示活动、“走向名师奠基工程——新进教师培训”等。由于计划清晰有序,阶段目标明确,组织实施细致,措施保障有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我校只规定了主题,没有限定“攻坚”的形式。于是,我校每个教研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专门研究“三维目标”怎么表述、怎么落实、怎么测量的;有专门研究每章序言课怎么上的等。“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主旋律,不再是单纯讲理念,更注重的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念,然后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并进行展示。

校本研修务求实效 篇3

其一,找准切入点,小步慢走。对于校本研修而言,切入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点太大,必然会给教师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同时也容易陷入大而空的窠臼,使研修流于形式。如果选点太小,则研修的空间有限,不便展开。只有选点刚刚合适,既能满足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研究的开展,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起到研修的作用。就拿“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其校本研修可以有小组组成、小组文化、评价机制、小组合作效度等多个主题。当教师们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认识模糊阶段时,如果把切入点选择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话,势必会让研修失去实际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是如何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进行其他主题的研究,必然会寸步难行。这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起始阶段,校本研修的最佳切入点最好是科学组建小组的研究,然后才是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学习评价机制等主题的研修,只有这样小步慢走、循序渐进,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其二,抓住关键点,为需而研。唯物辩证法指出,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抓主要矛盾才是最有效的。因为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解决了主要矛盾,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校本研修也是如此,只有抓住研修的关键点,才能保证研修的实效性。关键点在哪里呢?这就得因需定位。以“放大细节,让习作更美妙”校本研修主题为例,学生习作不具体、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抓不住细节、不会描写细节。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去把细节写生动,他们最需要的指导当然是了解细节描写的具体含义,把握描写细节的方法。如此一来,抓住了主要矛盾,研修的关键点就一目了然了——从阅读教学入手解读细节描写的奥秘,从写作教学入手指导并训练怎样放大细节,研修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其三,体现多样性,丰富形式。没有谁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化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要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还应当在研修的形式上多做文章,以满足不同教师的研修爱好。比如,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可以有课例研讨式、主题报告式、读书交流式、视频观赏式、问题诊断式、调查问卷式等;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可以有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家长学生教师共研的等;从参与范围角度来说,可以有教研组内的、同级段的、全校性的等;从学科融合角度来说,可以有单一学科的、双学科的、多学科的等,不一而足。只要能丰富校本研修的形式,以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必然能调动教师们研修的热情,实现研修效果的最大化。

学年校本研修个人研修计划 篇4

根据县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石门寨学区幼儿园工作思路,我园校本研修工作以开展“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为依托,继续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教研”为核心,以探索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奋发向上的幼师队伍。

二、研修目标

1、结合我园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渗透课改理念,学会转化后进生,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高效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3、监管在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动科研课题成果的转化,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强化学校领导及骨干幼师对青年幼师的帮扶工作,提升青年幼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幼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水平。

(1)学校教科室将通过报告会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和《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专题讲座,通过视频讲座培训李镇西教授关于《如何转化后进生》《骨干幼师的成长》等系列培训,通过网络培训强化幼师课改理念的提升与幼师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校本培训,推动全体幼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践行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6月份)

(2)各教研组、备课组继续开展20xx版新课标培训,深入解读新课标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围绕校本课题与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理论学习,提升幼师专业水平。(3―4月份)

(3)每位幼师继续开展“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幼师”的读书活动,结合本学科选择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书籍自主学习,完成1万字以上高质量的学习笔记,期末上交相关的论文、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故事等材料。(3―6月份)

2、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教科室多角度开展校内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常态化。

①开展“有效教学”岗位练兵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主任负责,年级组每位幼师都要上一节体现课改理念的高效的观摩课。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幼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同时纠正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3―4月份)

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邀请骨干幼师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青年幼师教授同一节课,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组幼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5月份)

③开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活动。邀请部分有课题的幼师讲授一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检验课题研究在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6月份)

(2)各教研组、备课组紧紧围绕校本课题开展教研活动。

各备课组要以“高效课堂‘教’与‘学’的关系的研究”为研修主题,确定本学期校本研究课题,通过理论学习、课标研讨、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多种方式,探究幼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的制约因素、解决的方法并形成教学策略,完成主题研究活动案例和校本课题研究手册。(3―6月份)

各备课组在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评课议课等活动,拓展教研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3)每位幼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各类教学听课活动,学习有效教学机智,积极参与课例研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每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

3、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鼓励幼师积极从事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科研服务于教学。本学期工作要点如下:

(1)正确引导各教研组、备课组校本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活动,确保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3―6月份)

(2)监管省级“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其顺利结题。(3―6月份)

4、认真贯彻“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及骨干幼师对青年幼师的带动作用。

为促进青年幼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启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发挥骨干幼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1)认真落实骨干幼师与青年幼师帮扶活动,被指导的青年幼师应按新课标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虚心请教指导老师审阅教案。指导老师严格要求被指导青年幼师,认真审阅教案,给出评价意见或改进建议。每月底上交一份活动情况记录。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篇5

“ 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乡村教师省级培训团队打造、创新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模式为重点,大力推行混合培训,着力推进跨递进式培训,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示范带动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为“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

此次培训的内容将涉及到:教育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方向与要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标准、测评标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设计思路、培训模式、研修要点及实施规划;培训课程设计与研修指导的建议;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校本研修中的应用;基于网络的校级研修团队打造和研修活动组织;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工作坊研修活动设计思路及研修组织策略;网络研修平台介绍与研修路径演示,上机操作等相关内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郭绍春解读《教育部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方向与要点》。郭教授从;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吗;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信息化时代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为在家进行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的解读,在说明中就:

教师在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怎样利用资源?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转变等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作深入的研讨。特别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的目标是推进混合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资源,如:MOOCS、真实情境、专家资源、微课程等,做好网络研修团队建设,实行培训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县区组织管理功能,加强校长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刘清堂解读了《网络研修与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刘教授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解读;研修方案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在项目研修方案解读中,研修的目标是:

“修”师德;“明理念”;“学”技术;“会”应用;“能”发展,做到“师德为为先,学用一体”。

培训的模式是:一体两翼,应用是核心;测评是关键;标准是前提;重点是实训。网络研修重“学练”,校本研修重“应用”,区域研修重“分享”。

刘教授了进行研修方案实施策略研讨中,提到三个深刻的问题:

1、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如何做好“磨课”?

2、如何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3、如何有效应用,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徐州市电教馆馆长周岩主讲了《教育信息化:回归与再造》,周馆长主要从:教育信息化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信息化回归教育规律;教育信息化回归个性化学习三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周馆长在讲座中引用到了2015年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提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我们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教学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晓娥主讲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与教研》,戴副院长主要针对:微信;网络团队教研两个主题来向大家生动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与影响。为参训学员进行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戴副院长在进行网络团队教研特点进行阐述:

网络团队教研要实现资源共享,包括:视频互动、论坛交流、博客分享、平台共享; 网络团队教研的形式可采用:教案研讨、远程培训、微课教学、主题教研; 网络团队教研的管理重组可为:以校为本、区域合作;要素重组、流程再造。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张思主讲《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设计与实施策略》,张博士从: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的现实需求;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的特征;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的设计;区域学科教师研修工作坊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辅导参训学员进行了认识平台的实际上机操作,做到了讲练结合。

校本研修册 篇6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能有效突破时空局限,解决传统教训中的师资不足、经费紧张、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缓解教师继教学时普遍不足的问题。管理即服务。为有效推进“‘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工作,学校采取一系列策略,积极服务教师研修工作,营造浓厚的网络研修氛围。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由X校长为组长,X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员培训,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订工作方案,分步骤、分层次有序推进和督查此项工作。

2、专题培训,明确要求

X副校长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回校后,制作专题PPT和文字资料,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对教师进行细节培训,重点明确培训的意义、基本的操作方法、流程和考核要求等,从技术上、操作上解决研修中的技术性困难。

3、从点切入,帮扶到位

针对学校老教师多,电脑技术较弱的现状,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配备一名电脑技术强的老师全程指导、时时指导,以点带面,帮助组内教师一步步指导教师登录社区、完善信息、学会操作、了解任务,同时掌握得分技巧,有效完成作业。

4、建章立制,有效保障

制度是保障。我们制定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考核制度》,将学员的研修情况和教师本人的常规量化考核挂钩,将组长的管理情况与优秀教研组评比挂钩,促使校本研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校本研修有序、规范地开展。

5、建立QQ群,加强沟通

为了营造研修氛围,加强彼此沟通,学校建立和完善研修主题的QQ群,经常性地公布阶段性任务、技术指导、心得体会等内容,帮助教师及时、动态了解各类信息,加快研修工作。

6、关键节点,友情督促

教师工作忙,难免有遗忘或松懈的时候。学校在网络研修四个阶段的开始点和结束点,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如教师例会、下发资料、QQ群、教研活动、打电话、亲自到教师办公室等,帮助教师明确研修任务和要求,督促教师反思、自查自身研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修任务。

7、每周反馈,强化激励

除了及时反馈每期学情简报外,学校还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教师例会,通报每周学员和教研组的研修情况,表扬先进和亮点,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指导意见。

8、管好组长,提升质量

针对各阶段的集中性教研活动,学校在每个阶段都要召开会议,和组长一起,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因地制宜地制订每一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和要求,保障研修活动质量。同时,学校鼓励各教研组长组织老师们将线下开展的教研活动搬到网上进行。

9、深入群众,以身示范

学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中的校级干部、主任,不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上,经常性地深入各教研组,在线上和线下,与老师亲切交流研修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亲自参与研讨,以身示范,带动教师参与。

我校学情基本数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12月25日,我校共有55人参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活动,参训率、研修率、合格率均达100%,有51人研修成绩为100分,优秀率为93%;组长7人均为100分;学校管理员也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管理任务,使此次网络国培圆满结束。

校本研修册 篇7

在课程改革的漫长过程中, 教师的素质对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没有教师的协助就不可能赢得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就越发显出其重要价值。然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素质修养培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即便有机会也只能是少数骨干教师参与。在教师自身的发展中不是很清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提高哪些方面的修养。

因此, 充分发挥英语教研组的作用, 让英语教师在这个校本研修的最小单位中实现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在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的可行性,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优势:

1 研修全员化

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有学历仍较低的老师, 有其他学科转岗的教师, 还曾有代课教师。因此, 以英语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英语学科的教学法、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等的理论研修显得尤为重要。有较强专业基础、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研组中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对一般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准备的同时, 也让自己充足了电, 这样既起了引领作用, 又自身得到了提高。

开展师徒结对, 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 课前指导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 对学情的分析, 新教师便能有针对性地作出教学设计。这样的指导让新教师缩短了自己摸索的时间。派出培训的代表回来后, 再一次给全组教师进行培训, 真正体现校本研修人人参与的特点。

2 研修常态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 由教研组长具体操作, 培训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科专业修养。

教研组开学初就安排好本学期的公开课, 按时上好公开课, 及时做好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同一组的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备一课时, 也可各位老师同备一单元, 分工合作, 有的查资料, 有的设计, 有的制作课件, 或各位老师各备一单元, 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要求各位教师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修改。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体现同中有异, 异中有通。

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时间保证的教研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学工作的常态化。

3 研修高效化

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 英语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讨论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 如何使用教学智慧, 如何提高指导水平。开展这些问题的讨论, 对于提高教师研修的效率都是很必要的。

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 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 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很欠缺, 是“没啥可教”的问题。大的问题比如课程、教材、小班化, 小的问题比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课堂互动、评价学生、试卷评析、如何抓重点破难点、如何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细加工, 深加工、精加工等等, 无一不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讨的。

在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研修, 就是从教师熟知的常规教学行为出发, 借助教学案例, 启发教师发现案例中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用一些理论依据来回答教学案例中的问题。例如在听课中教师说了这样一句“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蕴含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 及教师把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权交还给了学生, 这句话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刺激时需要树立自己原有的经验, 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由他们自己来定。

结合教师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校本研修体现了其高效的一面。

4 研修合作化

作为英语教师, 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 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良好的英语文化背景, 视野广阔。同时, 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理念, 以创新为宗旨,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路。教师必须有新的教学技能, 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而且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革新和提高。

开展组内研修是教师和教师合作的桥梁。以理论为指导, 确定教学内容、目标, 教学步骤, 灵活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不是死的, 固定不变的, 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科方法, 制定出真正为学生接受, 并且通过师生的互动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 一种教学艺术。解释开来, 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修养, 从而使课堂教学灵活、丰富、保质保量。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主动与教研组的老师探讨教学中的变化, 主动与学生交流,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使教学更加受到欢迎。

教师尽可能地创造环境, 制造氛围,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 同时, 充分利用实物和直观道具, 并借助动作、表情等,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尽量使英语课堂练习“交际化”。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当前不少公开课已经将网络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结合多媒体来备好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年轻的教师接触新事物快, 这时候就要对年长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了, 互相帮助, 共同研修的氛围就显现出来了。另外, 由于农村初中的资源配置有限, 更多的时候教研组要安排好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

开展组内研修也是联系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教研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兴趣, 因材施教, 培优补差等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

教研组推选教师参加赛课比赛, 全体教研组的老师走进课堂, 全体试上, 共同切磋, 凝聚集体的智慧。平时观看优秀课录像, 通过学习和观摩, 吸取他人教学的相关知识, 积极自我反思, 促使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教研组中教师之间能够难题共研、优势互补, 真正体现研修的可行性。

5 研修提升化

钟启泉教授:“教育, 教学原本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长期的经验和自觉地研究, 是教师形成优秀教学实践的两翼。”校本研修的理论提升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 教研的内容要来自于教师教学的困惑、教学中的问题;教研要突出教师集体的智慧, 使英语教研组教师共同参与;要依托教育科研, 专业引领, 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而引导教师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反思意识, 为校本教研提供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 增加自己对英语学习本质和英语教学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不断地监控和评价,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和技能。

同伴互助, 是一种人与人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的交流, 通过“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与发展, 对教育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作出正确的评判与决策能力。主要通过加强对教师之间的研修, 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实践性知识, 依存于情境之中的经验性知识以及案例知识的积累, 运用理论提升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专家引领, 开展手拉手工程, 聘请市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同时教研组也派出教师上课。请教研员、专家来校听课、评课, 剖析课堂,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专家讲座, 专家的听课评课以及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交流能够丰富教师理论素养, 从理论上指导与提升, 提高的教师反思能力。

6 结束语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 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而且要接触和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参加专业团体的学习,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以教研组为立足点, 以课堂教学为生长点, 以提升理论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在动力被充分激活, 教师能更多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也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力, 苗青.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7 (5) .

[2]殷成勇.高中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 (11) .

[3]邢孟达.再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4]于晖.有效运用教师影响力, 发挥教师权威[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

[5]吕良环.对外语教师忽视自我分析之现象的探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7) .

有效校本研修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研活动;四人一课;一人四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3-03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选准教研“支点”?我校成功地推出了“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行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四人一课”——锤炼专业化团队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及作为个体的教师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形成一个“共同研究体”,方能有效解决。本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动手操作“四人一课”校本研修活动,即由同一年级的四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依次讲同一堂课。

(一)“四人一课”的研究内容及程序。

1.遴选带有共性问题的授课内容。问题决定方向。据此,学校确立了“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取向”的工作思路,在教学内容的推选上更关注课改前沿,更贴近教学实际,以应用为研究的前提、指向和归宿,侧重于以“家常课”、“大众课”等常态课堂教学为主,引导老师们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

2.组织积累式“研课”。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先后进行四节研究课:第一位教师授课后,同一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坐到一起,静下心来,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既有问题的解决效果,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二度备课,对集体成果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然后再由第二位教师在其所在班级实施教学,新的问题又产生,大家再集中起来,交流互动、陈述意见、进行反思,依次不断积累,到第四节课结束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理想课堂。

3.形成课后反思。一个流程下来,使大家所面对的问题由潜在转为显性,看得见,摸得着,各执教教师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得与失,提炼观点,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不清的、肤浅的认识,力求形成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二)“四人一课”带来的理性审视。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现象,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自始至终地与科学研究结伴而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解决。“四人一课”清晰地呈现出校本研修发展模式的目标、过程和方法,承载着当前教育科研诸多理念和见解,应该对此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立足常态化教学。“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自身专业成长。“四人一课”就是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平心静气,带着一种考量的目光与平和的心态亲历课堂,目的是为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提供一个平等的活动平台,共同探析,共同成长。因此,老师们的课均是质朴自然的、扎扎实实的,没有丝毫雕饰的成分。为了便于阐述,笔者仅就其中一个具体课例来谈一谈。当前小语课改处于转型期,课堂教学一味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个性体验,呈现出语文教学学段目标虚化和泛化的倾向,怎样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如何回归与落实“简单”语文?五年级教研组就将本学期科研目标铆定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结构的探讨上。

2.追求循环上升。①“讲”。执教的四位教师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的共同体,在确定出研究主题与方向后,定出第一位执教人,组内的其他成员自然都成了执教者的“指导者”,在这个循环的“链”上,每个人都能得到同伴的支持、指导与帮助,每一个教师都有学习反思的机会。如人教版第十册《丰碑》一课,教师1在钻研教材时,没有摆脱教参和自己固有经验的束缚,缺少“自己”的解读,教师与学生始终徘徊于文本之外,停留在语言文字之上,课堂教学成了“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文本内在的意义、美好的情思没有挖掘出来,没有提升起来。②“说”。课终,大伙儿马上集中到备课室里,促膝而坐,由执教者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意图,以及达成的效果。其他听课教师随机补充。③“议”。针对课堂教学真实场景,参与者七嘴八舌地评议课例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位执教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反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细化教学目标,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④“再讲”。带着收获与企盼,大家再一次踏进课堂。教师3的设计则简明了许多:什么是“丰碑”?为什么称军需处长为丰碑?几个纲领性的大问题一贯到底,提纲挈领,富有层次感,能引导学生真切地领会将军错怪军需处长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词句,反复敲打,悉心品味,体悟出将军那种愧疚、悲痛和敬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做到“入情而得意”。

如此螺旋上升,教师4则为集大成者,融众人智慧于一“课”,大胆调整思路,突破传统及教科书的藩篱,创造性地转换了视界,不再以将军为解读重点,而是以军需处长的描写为主,以将军为衬,异曲同工,极具冲击力。课堂“活”了起来!语文“灵动”了起来,学生、教师甚至其他执教的教师都获得了一种愉悦的、难以忘却的感受。

3.融合集体智慧。实践证明,教研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单打独闯往往走不出课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个人经验的狭隘空间。任何一种有效教研模式的开展,最终都需要通过一个关键的基层组织——教研组,唯有团结合作,相互帮助,不断学习,才能开阔个人视野,达到理性思考的境地。“四人一课”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了互动合作模式的培训:大家于同一时间同一课题框架内,同上一课,彼此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融合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磨砺、认同、重构和扩展。

二、“一人四课”——塑造教师个性化

“四人一课”是从“面”上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一人四课”则是在前一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一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在四个班级上同一堂课。它要求学校提前安排,统筹全局,调整时间,做到定班、定人、定时、定主题,有序展开。按照“一课四上四评四反思四层次”的设计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吸纳同伴的见解与评判,经历“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的“研课”体验,从纵向和横向上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将目光瞄得更远——那就是倾力培育自己的名师,而名师的成长不再仅仅局限于娴熟的教学技艺上,必须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实现专业成熟,逐步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在这一点上,“一人四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生长点”,为其个性化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能。

1.四次锤炼。一堂课,一位教师做四次尝试与探索,加之他人的智慧与批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一定是心灵交汇,灵光迸发。

2.四次反思。一节课下来,执教者的自述、同行的评析、专家的诊断、得与失的衡量,将带领执教者研发深思、生发联想、感悟升华,以至独立前行。

3.四次超越。不断的反思,富有针对性的评课,蕴含层次的叩问与沟通,促使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挖掘与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达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理想境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情感的生命课堂。

三、由两个活动引发的深层思考

1.加强专业引领。没有组织与引导下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无序的、混乱的、低效的,从“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的组织与实施来说,还应加强专业引领。①充分发挥业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确立、排课及组织活动中的“领头雁”作用,不断完善和规范“四人一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并形成制度。②校长挂帅。建设学习型学校、研究型学校,校长参与很关键。校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教研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一个研究型领导班子,夯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基础。自上而下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一线教师融为一体,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科研的指导性与前瞻性。③教育专家坐诊。校本研修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只有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完善教研中不同意见的甄别、筛选、剪裁和整合,校本研修才有生命力。外来经验的借鉴和校外专业人员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校本研修得以不断丰富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一个教研活动,只有经历认识与实践,再认识与再实践,才能实现多方面的整合与创新,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以往的集体备课、推门课、“一人一堂课”等活动大多是在展示、讨论形成一个文字性总结后就匆匆结束,缺少后期的行动支持,导致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难以走向深入。而上述的“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能够努力营造集体争鸣的场景,引导教研组并带动其他学科与学段的教师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评判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策略,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付之不懈的尝试与创新。这对每位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其感受也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3.“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教研活动尚是一个具体行为,当将它纳入课题的范畴之下,给予理论支持,加强理论的介入与分析。课题来源于问题,因此在课题的设定和规划上,研究者始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认识,即这项研究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研究聚集的方向是什么,研究能够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哪些帮助,从而提高了课题的信度及效度。我们期望,教师能借助“研课”活动来梳理自己的实践行为,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从而发生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新的角色转变。

上一篇:4S店销售人员会在销售过程中下一篇: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