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精选9篇)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篇1

第一节 生态旅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难 点 对生态旅游的理解。

关 键 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三课时(一二课时新授,第三课时背诵抽查)

第一、二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同学们,你们在过去的旅游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景区的问题呢?晓东是个细心 的同学,他把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信给当地政府,你如何评价晓东 的做法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晓东有必要写这封电子邮件吗?为什么?

2、怎么样写,阅信人会更容易接受?

3、晓东说的这个地方的旅游业滑坡的症结在哪里?

4、“发展”和“环保”,哪方面须优先?

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课堂探究】

生态旅游以期对旅游资源破坏程度轻、对环境影响小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 著中,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从旅游资 源保护角度出发,还是从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发展生态旅游都将成为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狭义: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识有强烈兴趣或较多的了解的人们,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专项旅游。

广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天然性。

2、保护性。

3、知识性。

4、高层次性。

5、参与性。

那么,学习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我们还需要对生态旅游了解些什么 呢?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

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保护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三)生态旅游资源

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 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各种因 素和现象的总和。

2、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课堂检测】

1、“生态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至________年;________年加拿大学者克劳 德.莫林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________年墨西哥 专家塞勃罗斯.拉斯柯瑞在文献中使用了“生态旅游”一词;这一名词的正式 确认是在________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保会议上。

2、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并不是__________的不同,而是___________ 的不同。生态旅游是在观赏__________的同时又对__________进行保护的一 种旅游形式,是一种________的旅游形式。

3、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两大类型。

4、试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

【回扣目标】生态旅游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 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其具有天然性、保护性、知识性、高 层次性、参与性的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对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 重要的作用。

【布置作业】

1、什么叫生态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教学后记】

课 题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旅游类型。掌握中外生态旅游的现状和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生态旅游的类型、现状和意义。难 点 对生态旅游现状的把握。关 键 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现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三课时(一二课时新授,第三课时背诵抽查)

第一、二课时、【导入新课】

检查复习:

1、什么是生态旅游?

2、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哪些?

3、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

【课堂探究】 如何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在旅游 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 心,并落实到行动中。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任何旅游行为都不得破坏生态,而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原则。这

里的生态可分为三 种形态。

1、原生态。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如原始森林。其认识和利用的 原则是少而精。

2、次生态。是指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如天然次生林和人工 林。对于次生态,其目标要达到多而精。

3、泛生态。包括广义和狭义泛生态。那么,生态旅游现在在世界各地究竟是怎样一个发展态势呢?

二、中外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1、目前,4%、7%、25%~30%。

2、起步不长,势头良好,亚太地区正着力发展。

3、近年来,方兴未艾,推行主要为发达国家及原始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区。

4、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的经济发达国家,接待地多为经济相对比较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持续热点。

5、2002“国际生态旅游年”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到重视。

2、1999“生态环境游”与“世界环境日”。

3、起步晚,发展势头明显。

(三)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保护区和旅游 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1、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明显的经济效益。

3、良好的社会效益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生态的类型

二、中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

【课堂检测】

1、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型。

2、生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生态旅游的接待地则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中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回扣目标】 生态旅游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 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其具有天然性、保护性、知识性、高 层次性、参与性的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对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 重要的作用。

【布置作业】

1、什么叫生态?生态有哪些类型?

2、生态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教学后记】

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课 型】 【课 时】

题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理解。了解并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新授课 六课时 第一、二课时 第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1、生态都包括哪几个类型?

2、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在哪里?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 20 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 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为了兼顾当代和后代利益,人类必须遵循新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全球性绿色浪潮在旅游业中的反映。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如何定义的。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个要素。具体包括:

1、强调首先要发展;

2、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性;

3、强调发展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4、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体协调性;

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旅游发展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第三、第三、四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课堂探究】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2、满足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和阅历的需要。

3、实现强持续性效率。

4、建立一套旅游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5、建立人与自然多方面的协调关系,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6、保护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地文明的公平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原则。

2、适度、合理、科学地开发资源,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

3、合理分区、有序确定、积极探索和开发。

4、实施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

5、遵守原则,制定标准和规法。

6、科学确定旅游容量。

7、启动示范工程。

8、加强环境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9、制定生态旅游环境规划。

10、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那么,为了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课堂探究】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

(二)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

1、政府引导。

2、制定标准。

3、形成示范。

4、加强协调。

5、制度创新。

6、科学管理。

(三)创建新型的绿色体系

1、绿色观念。

2、绿色开发。

3、绿色产品。

4、绿色营销。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课堂检测】

1、可待续发展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核心思想是健 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

2、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要素。

3、1992 年 6 月,联合国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 要口号,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简答题: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些?

【回扣目标】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旅游发展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实现旅游可持续 发展应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创建新型的绿色体系。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旅游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什么?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篇2

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癌症”, 是指肿瘤细胞无限制地向外周扩散、浸润, 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扩散。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一、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人群各类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 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有些肿瘤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点, 还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别。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步下降趋势。

(二) 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看, 除宫颈癌和食管癌外, 所有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 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三) 人群分布

1. 年龄: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老年人危险性最高。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但不同种类的高发年龄不同, 各年龄组有其特有的高发癌症。

2. 性别:除女性特有肿瘤外, 通常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尤其是消化道癌症、肺癌和膀胱癌。

3. 种族:不同种族人群癌症分布不同。

4. 职业:癌症的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分布一致。

5. 婚育情况: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高发, 无哺乳史女性乳腺癌患病率高于有哺乳史者。

二、危险因素

(一) 行为生活方式

1. 吸烟:

是首要的危险因素, 与1/3的恶性肿瘤有关, 可导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胃癌、喉癌和食管癌等。

2. 饮酒:

有报道认为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和直肠癌有关, 长期大量饮酒有可能导致肝硬化, 进而发生肝癌。

3. 不合理膳食:

不合理膳食及与食物有关的致癌因素大约导致了1/3的人类癌症。动物脂肪及肉类食物可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率;缺乏纤维素的精致食物与结肠癌有关;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与食管癌和胃癌有关;黄曲霉菌污染食物与肝癌、食管癌有关;烟熏、腌制食品增加患胃癌的危险;烹调油烟与我国女性肺癌有关。

4. 不洁饮用水:可能与某些癌症有关, 如肝癌。

5. 其他不良生活方式:性紊乱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患病危险。

(二) 环境理化因素

1. 环境化合物:

人类恶性肿瘤与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已证实对动物致癌的环境化学物有100多种,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致癌的有30多种, 如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 以及砷及砷化合物、石棉、联苯胺、沥青焦油、氯乙烯等职业化学物质。

2.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 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皮肤癌、甲状腺癌等。紫外线、慢性灼伤、机械性与外伤性刺激及地理环境等物理因素也与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

(三) 病毒等生物因素

目前认为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及鼻咽癌,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与宫颈癌等。

近年来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 日本血吸虫与直肠癌有关。

(四) 机体因素

1. 遗传易感性: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发现, 许多癌症的发生是环境暴露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所致。

2. 精神因素:

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和精神状态与癌症的发生可能相关。长期持续紧张、绝望情绪等是癌症的重要心理因素。忧郁、内向、易怒、孤僻等个性特征也可能与癌症发生有关。

3. 其他:年龄、性别、先天情况、免疫和内分泌等都可能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

三、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 预防策略

1.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三级预防策略是三道防线, 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我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2. 加强恶性肿瘤监测:

建立健全恶性肿瘤监测系统, 动态了解其发病和死亡情况, 探讨其危险因素, 可有效控制癌症的流行。

(二) 预防措施

1. 一级预防:

(1) 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恶性肿瘤主要危险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的知晓率。

(2) 鉴定环境中的致癌、促癌剂:加强保护, 减少接触。

(3) 建立化学预防方法:应用非细胞毒型的营养素和药物, 抑制或逆转克隆和恶化的发生、发展, 如维生素类、矿物质等。

(4) 戒烟限酒。

(5) 合理营养膳食:注意营养平衡, 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量, 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 不吃霉变、烧焦、过咸或过热的食物。

(6) 控制感染:控制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E B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 (H P V) 的感染。

2. 二级预防:

(1) 筛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手段。

(2)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为:黏膜白斑、皮肤角化症、皮肤慢性溃疡、瘘管、黑痣等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常发于肠、胃、食管、子宫颈等部位的息肉;子宫颈糜烂、外翻;萎缩型胃炎、胃的胼胝溃疡;肝病如肝硬化等。

(3) 加强健康教育, 使全人群注意肿瘤的十大症状: (1) 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 尤其是逐渐增大的肿块; (2) 身体任何部位的非外伤性溃疡, 特别是经久不愈的; (3) 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 (4) 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和进行性吞咽困难; (5) 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 (6) 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原因不明者; (7) 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8) 鼻塞、鼻衄, 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 (9) 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者; (10) 无痛性血尿。

3. 三级预防:

规范化诊治方案, 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等康复指导, 对疼痛患者开展姑息止痛疗法, 注意临终关怀, 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复习题]

1.简述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2.健康教育提倡全人群注意的十大恶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病

美国胸科学会 (A T S) 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定义为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 (或) 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 但部分有可逆性, 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C O P D的主要特征是慢性进行性气流阻塞。

一、流行特征

(一) 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COPD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差异, 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二) 时间分布

C O P 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是发达国家增加最迅速的死亡原因。

(三) 人群分布

COPD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且随年龄增长, 其患病率与死亡率逐渐增高。病死率95%以上, 死亡年龄为55岁以上, 少数死于儿童期。

二、危险因素

(一) 个体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因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可增加C O P D发病的危险性。

(二) 环境因素

1. 吸烟:

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可通过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发病率增加C O P D的危险性。

2.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化学性气体 (如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 和粉尘 (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 可刺激呼吸道黏膜, 促使COPD的发生。烹调油烟和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也可能是C O P D的危险因素。

3.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或

过量接触职业性粉尘及某些化学物质 (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室内污染空气等) 时, 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 O P D发生。

4. 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均有可能是C O P D发生的危险因素。

5. 社会经济地位。

三、预防策略与控制措施 (一) 一级预防1.健康教育。

2.开展控烟运动, 全面戒烟。

3.持续、有效地治理空气污染, 改善空气环境。

4.加强劳动保护。

5.预防呼吸道感染。

6. 体育锻炼。 (二) 二级预防

对COPD高危人群, 定期进行普查、筛查, 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高危人群包括:

1.有5年以上慢性咳嗽史或慢性支气管炎史者。

2.连续吸烟10年以上或吸烟指数 (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 超过300者。

3.长期职业性暴露或生活在粉尘、烟雾、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

(三) 三级预防

对现患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康复指导, 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1.健康教育。2.戒烟指导。3.康复锻炼。4.家庭氧疗。

5.避免呼吸道感染。[复习题]

1.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2.哪些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

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3

学科

心理学 任课教师 龚晓慧

上课班级 14级3班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社会性概念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了解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2、过程与方法:理解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的特点与表现、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学习重、难点】亲子交往的意义与引导的方法,同伴交往的意义与方式 【学法指导】讨论法,谈话法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授课内容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什么是社会交往

交往又叫传播或沟通,它指人们利用一定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送给他人的过程。交往过程包括信息、信道、传送者、接受者四个要素。人类的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联系活动。

(二)什么是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协调相互间行为,以及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社会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处理同伴之间关系的能力上。

三、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三)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

(三)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四)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

三、课后作业

1社会性概念 2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附:板书设计

一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二 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3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三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人际关系的形成:亲子、同伴、与保教人员关系

2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别人的反应认识自己、模仿别人的言行 3性别角色的形成:角色游戏中体验不同性别角色,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4社会规范的形成:游戏中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导入新课

复习社会性概念,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哪些? 二授课内容

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对其各方面心理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通过父母的示范、行为强化和直接教导等途径实现的。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不同父母在教养儿童的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影响不同。

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归结起来主要在两方面表现着差异,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并对每种类型对应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亲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着来自亲子双方及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

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此外,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父亲与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运动,观察发现,父子一起进行的游戏活动往往比母子游戏活动具有更大的刺激性,运动量更大,且更具有新异性。

正是由于父亲与儿童交往的独特特征,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三 课后作业 1亲子关系 2依恋 3依恋类型 附:板书设计

一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

三、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五、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导入新课

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一方面是在他们与成人的交往中进行的,另一方面是在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中进行的 二授课内容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三、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可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这样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二)儿童自身的特征

(三)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三 课后作业

1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2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附:板书设计 一同伴交往作用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2儿童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与道德发展

一导入新课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接受社会规范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 二授课内容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社会性行为,根据其动机和目的,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特点:

不存在性别差异: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中,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现实差别不大

指向同伴,较少指向教师:与同伴地位、能力一致,与教师有地位上差异 指向同性与异性伙伴的次数有差异:小班差异不大,中大班指向同性大于异性的

合作第一;分享与助人其次;安慰与公德较少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第一类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的侵犯性行为。第二类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到幼儿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发现:

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中班多于小班与大班

 以身体动作为主——攻击性言语  工具性的攻击为主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

(二)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  当别人抢你的东西时,该怎么办?

 武力推开。喊“讨厌”并拒绝。找老师解决。放弃。“别抢,一块玩”  游戏:5个孩子分3个苹果,学会分享和谦让

(二)善用精神奖励 口头表扬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别人,通过故事讲道理,不要频繁使用“红花” 三 课后作业 幼儿社会行为的指导 附:板书设计

一、社会性行为概述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二、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认知因素

五、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一)移情训练 听故事、角色扮演,续编故事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篇4

2007年下学期 周次

第3周星期四第3、4节 授课对象

06级护理专业1-10班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内容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学时 2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角色、护患关系、人际关系、护患沟通。2.掌握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3.熟悉患者角色特征。

4.了解角色概念;角色特征;历史上的护士角色。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角色

0.2学时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5分钟

二、角色的特征

3分钟

第二节护士角色与功能

0.5学时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5分钟

二、现代护士角色功能

16分钟

第三节患者角色

1.3学时

一、患者角色特征

8分钟

二、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

30分钟

三、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8分钟

小结

5分钟 重点及难点

1.当代护士的多重角色。2.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

1.护士在卫生保健体系中角色功能有哪些?

2.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问题按其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3.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有哪些?

4.在工作中,你如何帮助患者进行角色转变和适应新的角色? 参考资料

1.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喻坚主编《护理学基础》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自评 教学过程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新课导入】 【展示教学内容】 【给出教学目标】 第一节角色

这章里将要和大家一起护士与患者,很熟悉的两个名词,毕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是护士,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患者,那么,究竟在以后的工件中,护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患者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有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什么叫护理,这章的内容里要和大家一起学习“角色理论”概述。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角色一词最先来源于戏剧,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人更换很多种面谱,就是角色,后来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什么叫角色?其含义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系的权利与义务中,所表现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动。

角色表明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相应权利和义务,以及行为规范,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角色就是学生角色,社会所赋予给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学习,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朋友过生日,我要请半天假来吃酒”;明天“妈妈生病了,我要请假去护理妈妈”。

二、角色的特征

(一)角色之间相互依存

我们说任何一个人她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任何一个角色它也不可能离开其他角色而单独存在,一个人他可以有很多种角色,且它与其他的相关角色之间相互依存,并与之发生互动关系,比如说文母,他的相关角色就是儿女、教师、学生、护士、患者、爷爷、奶奶、孙子等,它必然是一对一对的,发生互动关系,离开了谁都不行。

(二)角色行为由个体完成

只有当个体存在时,才会拥有角色,社会对于每一个角色都会有“角色期待”,如对于学生要有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学生要有学生的行为准则。

对于护士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比如说我们的护士道德规范里要求要有“慎独”,要求我们护士单独究成工作时要做到三性“坚定性、自觉性、一贯性”,同时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去做坏事,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又如我们护士身体心理素质里要求我们要有“三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我们干工作要不论患者的身份是多么的高贵显赫,或者说是多么的低贱卑微,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给他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还有我们的行为规范课里我们讲到了护士的行为规范:着装礼仪、交际礼仪、说话轻声细语,走路步履轻盈,弹足有力,这都是要求我们护士的角色期待,若个体的行为符合角色期待,将与社会和谐相处,我们说创造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也就要求我们的一言一行,要与社会、社区、家庭中你所担的角色相符合,否则将会导致紧张和冲突,比如,我们护士说话声音很高,走路声音很响,就很可能会与患者角色发生冲突,接到患者的投诉。

(三)角色可以转变

一个人在一生可以扮演很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如,我们在坐的同学们可以是学生的角色,也同时扮演着女儿、姐姐、妹妹、孙女、外甥女的角色等。

第二节护士角色与功能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在南丁格尔创立科学的护理专业以前,护士充当如下角色:

1.民间角色2.宗教角色3.仆人角色,这些角色我们可以通俗的归纳为: 温柔慈祥的母亲仁慈博爱的修女谋取生计的侍女,此时的护理工作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和流程式的操作。

二、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现代护士随着护理学向更高和更广的领域拓展后,护士也担任着多元化的角色 1.护理计划者

在南丁格尔创立科学的护理专业以前,护理是医生的助手,有一种说法就是医生的口,护士的手,而现在护理做万事都是有计划的,先通过科学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才实施,评价。例举导尿操作

2.护理活动执行者 3.护理管理者

很多人都认为,做为护士,管理是护士长的事,与我一个普通护士不相干,其实不然,除了护士长是管理者外,每一个护士就是一个管理者,比如,你上责任护士班,你上晚夜班,你就是管理科室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患者,如果你是一个办公护士,你就要负责管理病房的物品,等等,又如你是一名带教老师,你就要管理你的学生,因此我们说每一个护士其实就是一名管理者。4.健康教育者

我们护士作健康教育者,不仅要向患者提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传授日常生活的保健知识,促进服务对象改善对健康的态度,改进健康行为,还有实习带教,就是培养新护士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等。5.健康协调者

护士的工作不仅仅只限于同一个科室,还应是一个协调者,比如说患者要做CT,我们就要联系物业公司担架运送患者,联系CT室给患者做检查;若病重的患者我们还要联系医生护送;又如我们在给患者做脑电图检查,机器出了故障,或是停电了,我们就要联系修机器,或者联系配电房送电,到药房取药我们要与药房的工作人员协调。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是一个协调者,以使诊断、治疗、检查等得以顺利正常地进行。6.健康咨询者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们的患者,在住院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问及医院人员,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我以后怎样去进行保健,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如脑电图,钡餐等,患者对其疾病知识的好奇心,犹如一个呀呀学语的幼儿,对万物都充满了兴趣,而担任解答及传授健康知识则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7.患者的代言人

南丁格尔在战场上为患者写信,建立书信传递渠道,以传递患者的情感,这是我们创始人在战场上做的,而作为和平时代的现代护士,我们应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是患者的代言人,如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及合理性建议传递给行政管理部门,并争取解决等。8.护理研究者和改革者

随着护理学历的多层次教育,护士们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作科研就是要创新,改革也是对旧物的遗弃和继承。任何一个专业,只有研究和革新,才会推动学科的不断前进。第三节患者角色

一、患者角色特征

患者,过去是指患有疾病,忍受痛苦的人,我们说这种解释有点片面 ,比如说到保健科来进行预防按种的人,你说她是患者吗?不太确切,因此现在对护士的护理对象的提法是(服务对象)更确切。

复习角色的概念,引出什么是患者角色

患者角色就是社会对一个人患病时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所做的规范。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逊斯将患者角色概括为:

1、可酌情免除正常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

如我做为一名教师,假如生病住院了,当然带病坚持工作这种精神值得颂扬,但不能强迫,也不作提倡,生病了就应该治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我们同学们将来到了岗位,若发烧了还去上班,就有可能出差错。免除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我也听说过我们有这样的同学,正好要考试了,就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说生病了不能参加考试,有的同学并不是生病了,只是简简单单的害怕考试而已,这就是不允许的了,因此我们说到底能不能考试要根据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且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2、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他们有权获得帮助

3、有治好病的义务,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4、应主动寻求可靠的治疗技术

二、患者角色适应问题

1、角色行为缺如:指患者没有进入患者角色,不承认自己是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和护理。

2、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的过程中,与其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的不协调,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患者角色时。

3、角色行为强化:指患者安于患者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

4、角色行为消退:或是指患者适应患者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现责任而放弃患者角色。

三、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1、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症状的可见性

3、医院规则

4、患者的社会特征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赵亚珍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课次编号 13 授课时间

2007年下学期 周次

第4周星期一第1、2节 授课对象

06级护理专业1-10班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内容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学时 2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人际关系、护患沟通。

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3.熟悉护患关系的性质及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4.了解沟通的要素;人际关系及沟通的种类。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第四节护患关系

1学时

一、人际关系

2分钟

二、护患关系的性质

8分钟

三、护患关系的意义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

13分钟

五、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5分钟

六、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7分钟

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8分钟

第五节护患沟通

1学时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3分钟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2分钟

三、沟通的种类

2分钟

四、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20分钟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7分钟

小结

2分钟 重点及难点

1.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2.有效沟通的技巧。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复习思考题

1.护患关系有哪几种模式?各适应何人群?

2.作为一名护士,你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请分析护患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参考资料

1.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喻坚主编《护理学基础》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自评 教学过程

第六章护士与患者 【新课导入】 【展示教学内容】 【给出教学目标】 第四节护患关系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形态的关系构成了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其在工作中接触的一切人员之间的关系,即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等。其中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诸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现代护士是受过专门教育、受人尊敬及独立思考与工作的人员。

一、护患关系的性质

1、是一种人际关系

----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

2、是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3、是治疗性的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婴儿及昏迷者。

2、指导-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者具有主动性

3、共同参与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患双方具有大致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与实施。适用于病情较重但神志清醒的情况。

4、共同参与型模式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及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三种模式的特点

* 主动-被动型:为患者做什么 * 指导-合作型:指导患者做什么 * 共同-参与型:告诉患者怎么做

三、护患关系的分期

(一)第一期(初始期)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和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

(二)第二期(工作期)主要任务是帮助患者解决已确立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

(三)第三期(结束期)主要任务是圆满的结束护患关系。

四、护患关系良性发展对护士的要求

1、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应有健康、良好的情绪

3、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应具有真诚的态度和适当的移情

5、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第五节护患沟通

一、护患沟通的的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1、要沟通的事物;

2、信息发出者;

3、信息本身;

4、传递途径;

5、信息接受者

6、信息的反馈

三、沟通的种类

(一)语言性沟通

(二)非语言性沟通

四、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一)信息发送的最佳方法

(二)组织交谈的技巧

1、根据情况确定交谈种类

2、交谈阶段:准备;交谈开始;交谈中;交谈末。

(三)促进护患沟通向纵深发展的技巧

1、沉默

2、自我暴露

3、触摸

4、接纳并容忍

5、幽默

(四)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技巧 1.核实 2.小结

3.倾听的技巧

第六章 备案、解释、修改与废止 篇5

第三十二条 规章实施期满一年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组织起草部门或实施部门对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第三十三条 规章的解释权属于市人民政府。

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规章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依据的。

第三十四条 规章解释由该规章中确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实施部门提出解释草案,送市政府法制机构按照规章草案送审稿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

规章解释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五条 规章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修改或者废止。

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部门应当及时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

(一)规章依据的上位法已经修改或者废止的;

(二)规章的主要内容被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取代的;

(三)规章调整的对象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

(四)实施部门发生变化的;

(五)经评估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其他情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章同上位法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法制机构书面提出修改或废止的建议。

市政府法制机构按照本规定第四章的审查程序进行论证,认为需要修改、废止的,报市政府决定。

第六章星座物语双子座——海尔 篇6

从星座学上来说,双子座绝对算的上是反应极其的灵敏而且思维跳跃很快,有很多的点子。落在双子座的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非常擅长沟通,善于交际,而且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能够天马行空的事物融合到一起,而且做到滴水不漏。

其实,从这些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海尔与双子星座的气质却有史多的相通之处。作为国产民族品牌的代表,海尔对于创新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国内同行,可媲美国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具有时代前瞻性的互联网思维转型,还是具有巨大未来发展前景的磁悬浮中央空调技术,海尔总是领先一步,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成为时代的先行者。而且,海尔不管是在管理思维上还是在营销方面都能够语出惊人,敢为人先,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新玩法。毫无疑问,这与双子星座的活跃的思维正好契合。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篇7

第一节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主要指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因素;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除了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因素以外,社会、家庭、学校设施等其他因素;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若干种类型。按照开放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

从范围上,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类。校内资源主要是学生、教师和校内环境等,校外资源主要有社会环境,包括民族文化背景、时代变革特征、社区教育条件、大众传播媒体、教育研究机构、家庭环境等。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内资源

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内资源主要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构成。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一切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同时也是实施者与评价者;教学条件与学校管理水平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外资源

社会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背景,也是构建和实施校本课程所依赖的基本条件。语文校本课 程的校外资源主要有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社区资源、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等。

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一)一般课程资源开发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的基本途径:一是开展社会调查,从社会获取材料、机遇、知识、技能和素质;二是研究考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等,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三是发掘教师中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意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形成一定的组织形式与制度;四是借助校外课程资源与经验,使之形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五是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有以下几种模式: 1.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

校内课程资源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要实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

2.软性资源与硬性资源的整合。

前者指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后者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张印刷制品和电子音像制品,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文体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3.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不强,而达成目标的过程有多种手段和途径。因此可以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形式,将多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为一体,创造出既有语支课程的典型特征,又具有综合性的崭新的校本课程。

第二节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网络校本资源的特点

网络资源可以在多个层面影响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具体表现在: 第一,网络数据库可以作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学习对象。第二,作为教学工具,网络跨越时空的传输能力,可以为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提供便利,并使得校内外教学联网成为可能;

第三,与网络相配套的多媒体终端、教学课件,可以延伸出情景创设,教学过程纪录,教学成果展示以及专题学习等多种新功能。

二、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一)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形态

1.借助网络工具,对国家课程进行网络化教学。

即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多媒体展示功能、多向互动功能,对原有的语文课程——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和实施,形成一种课鲎教学的新式样——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是:其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其二,出示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其三,师生互动,达成学习目标;其四,课后交流、展示等。

2.将网络资源与原来的语文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具甄别、使用、整有网络特征的系列校本课程。

如一些学校利用网络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开展小课题研究;利用某些专题网站开设系列选修课程。

3.借助局域网和专门开发的专题学习软件,进行语文专项学习或训练。网络学习软件是由专业公司开发的专门掌习近平台。它往往针对学校教育或学科教学中某一方面的内容,例如作文学习、名著阅读、唐诗宋词鉴赏等,以课堂教学方式为参照模式,利用专门开发的软件系统,借助学校局域网,将与某个专题有关的学习资源预先整合在一起。教师利用这样的平台,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教学。

4.建设语文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库,依托该资源库,建设成套语文校本课程。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组合方式 1.专题式绍合

以往诸多学习网站的构成元素是学习功能分类,例如“教师之家”、“虚拟社区”、“大众论坛”、“文史选萃”、“论文摘登”等。语文校本课程应该以专题内容作为信息结构的核心元素。在专题下面,再设置相应的功能窗口。

2.分级式呈现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篇8

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A1

1、口腔健康调查一般不用 A.菌斑指数 B.牙周病指数 C.CPITN指数 D.牙龈指数

E.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A.课堂教育 B.个别交谈 C.小型讨论会 D.大众传播渠道 E.组织社区活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采取四种教育方法。

(1)个别交谈:口腔专业人员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就诊患者、单位领导、儿童家长、社区保健人员等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

(2)组织小型讨论会:社区座谈会、专家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听取群众意见会等。参加者除口腔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群众。

(3)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展板与宣传橱窗等传播口腔健康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媒的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4)组织社区活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社会团体与单位(企业、学校、机关)的有组织活动,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强化口腔健康服务资源的利用。

【该题针对“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口腔健康教育材料要具有

A.科学性、准确性、知识性、针对性 B.科学性、准确性、知识性、实用性 C.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 D.准确性、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 E.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针对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信息应强调准确和严谨,应体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对目标人群与口腔疾病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口腔健康信息时应慎重,防止不准确的信息误传。

在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

4、WH0的2010年的口腔健康目标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牙颌率 A.<1% B.<2% C.<5% D.<10% E.<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之牙。

35~44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

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DMFT=龋、失、补牙面之和/检查人数。

5、WH0的2010年的口腔健康目标中18岁青年保持上下牙列完整率应是 A.70% B.75% C.80% D.90% E.10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之牙。

35~44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DMFT=龋、失、补牙面之和/检查人数。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口腔健康调查的数据整理包括 A.收集数据并分析 B.核对数据并分析 C.将数据分组整理

D.核对、分组、计算数据 E.统计结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调查的数据整理工作一般分三步:

1)核对:首先是对所有数据进行认真核对。资料收集以后,对调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仔细检查,一般项目中的性别、年龄、职业是否相符,口腔健康状况项目中是否有缺漏,有无不符合逻辑的错误,一经发现,需要及时纠正,以保证分析的结果不致发生偏差。

(2)分组:分组就是把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特性或程度进行归类。常按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城乡、种族等分组。也可按照某种疾病的患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常见的如:按患龋牙数或牙周袋深浅分组。分组是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进行统计分析的关键一步。在“同质”条件下进行恰当的分组可以正确反映疾病的流行特点,提示各种影响流行的因素,并能建立病因假设,而不恰当的分组可能会掩盖许多有用的信息。

(3)计算:资料分组后,就可以清点每组中的频数。人工整理时,可用计数法,将每一组中的频数相加。人工整理花时多,且误差大,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变量多达几千万或更多。资料整理十分困难,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计算机整理。计算机整理可以借助各种数据库软件,如Epiinfo等软件对于口腔流行病学研究非常有用。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在口腔健康调查的问卷调查项目中不包括 A.口腔卫生习惯 B.龋病

C.饮食情况 D.就医行为 E.口腔卫生知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8、口腔健康调查方法中没有 A.普查 B.随机调查 C.抽样调查 D.预调查 E.捷径调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9、在预防新技术培训班,老师介绍了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学员们对这项技术错误的认识是

A.者易于接受 B.不需要牙钻 C.医生容易操作

D.充填材料可以释放氟离子 E.适用于浅、中、深龋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创伤性修复治疗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适用于恒牙和乳牙的中小龋洞,能允许最小的挖器进入;无牙髓暴露,无可疑牙髓炎。

10、在口腔健康调查前,流调组成员讨论要采取各种方法尽量减少误差和偏倚,但不能完全避免的是 A.选择性偏倚 B.无应答偏倚 C.抽样误差 D.测量偏倚 E.回忆偏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影响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随机误差和偏倚。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

11、口腔预防工作者在研究学龄儿童口腔保健问题时,有人提出首先要做的并得到一致同意的是

A.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 B.收集口腔健康状况的资料 C.寻找适宜的口腔预防措施 D.取得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 E.如何培养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2、对口腔健康教育不正确的认识是 A.是口腔预防保健项目 B.是口腔公共卫生的基础 C.是传递科学信息的途径 D.是争取领导支持的方法 E.是提高健康意识的手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3、关于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口腔健康教育传递健康信息,比健康促进重要 B.健康促进为健康措施提供保障,比健康教育重要 C.任何项目中两者必须密切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项

D.不同的项目侧重点各异,在不同项目中两者重要性也不同 E.有些预防措施技术性强,二者都不重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4、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传递口腔健康信息

B.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 C.吸引人们对口腔健康项目的兴趣 D.保证目标人群对口腔健康项目的参与 E.营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环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5、有利牙健康的食物一般是 A.多盐 B.多纤维素 C.多脂肪 D.多产酸 E.黏性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6、母亲应注意给孩子 A.睡前刷牙 B.睡前喂糖水 C.周岁后用奶瓶 D.少吃水果蔬菜 E.多吃奶糖糕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7、孩子最好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 A.6个月之内 B.6-12个月 C.12-18个月 D.18-24个月 E.24-30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8、含氟牙膏的氟浓度一般为 A.800ppm B.1000ppm C.1500ppm D.2000ppm E.2500pp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9、药物牙膏中没有 A.氯己定牙膏 B.含氟牙膏

C.柠檬酸锌牙膏 D.氯化钠牙膏 E.氯化锶牙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0、牙膏的成分组成中没有 A.摩擦剂 B.洁净剂 C.芳香剂 D.凝固剂 E.湿润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1、常用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不包括 A.个别交谈

B.组织小型讨论会 C.组织社区活动

D.中小学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E.借助大众传播渠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个别交谈

(二)组织小型讨论会

(三)借助大众传播渠道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传播

(四)组织社区活动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2、口腔健康促进的基础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社区预防

E.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促进是由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保护三部分组成。每个组成部分在个体、群体和社区口腔健康促进中具有重要作用,三者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

口腔疾病预防:口腔疾病预防在口腔健康促进中起着重要作用。口腔健康促进应以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为基础。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前所进行的预防工作,以便阻止疾病的发生。这也是口腔健康促进的主要任务。【该题针对“口腔健康促进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考核】

23、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推广采用糖代替品

C.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 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

E.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促进(oral health promotion)是整体健康促进的一部分。1984年WH0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为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于保护健康或使行为有利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行政干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证等措施。”促进口腔健康有很多措施,例如,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食盐加氟以及其他氟化物的应用,推广使用窝沟封闭、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采用糖代用品等。在学校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也属健康促进范围。

口腔健康促进除了各种具体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应包括保证各种措施的实施所必需的条件、制度等。也包括专业人员建议与协助领导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支持把口腔预防措施纳入计划,组织培训等促进工作。

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既不是口腔健康促进也不是口腔健康教育,而是具体的临床措施。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4、新的口腔健康模式是 A.预防口腔疾病,保护牙齿 B.预防口腔疾病,防止口腔畸形

C.预防口腔疾病,护牙健齿,纠正口腔畸形

D.预防口腔疾病,护牙健齿,维护自身完好的牙(牙合)系统

E.预防口腔疾病,护牙健齿,维护自身完好的牙(牙合)系统,纠正口腔畸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公共卫生学的进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改变了龋病与牙周病对人类牙(牙合)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开始达到牙龄与寿龄大致相等的水平。一些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称之为牙科保健的革命已载入史册,同时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期望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被动治疗和等待义齿修复的高花费情况下,悟出了新的口腔健康模式——预防口腔疾病,护牙健齿,维护自身完好的牙(牙合)系统。

25、关于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包括哪一项

A.通过教育手段使人认识终生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B.通过教育手段促进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C.通过教育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D.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进口腔健康 E.通过口腔健康教育代替口腔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可以促进口腔预防工作的实施,但不能替代口腔预防措施。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一名小学6年级女孩,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牙列整齐无龋,口腔保健人员对她进行了

A.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B.窝沟封闭

C.口腔健康教育 D.口腔卫生指导 E.牙周洁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六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A3/A4

1、某地级市位于沿海低氟区,有人口25万,20年来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市卫生行政部门计划开展社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要求市牙防所专家做出口腔保健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为此,项目技术指导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首先为摸清口腔患病状况要进行 A.起草口腔保健计划 B.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C.选择口腔预防项目 D.研讨质量监控指标 E.口腔保健培训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核知识点是任何地方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都要通过口腔健康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和采取措施。<2>、经过资料分析提出了针对学龄儿童的龋齿预防措施是 A.保健牙刷刷牙 B.牙周洁治和充填 C.窝沟封闭和洁治 D.窝沟封闭和含氟牙膏 E.含氟牙膏和氟水漱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考核知识点是学校口腔保健内容。通过窝沟封闭和含氟牙膏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学生恒牙窝沟龋和光滑面龋。<3>、经过资料分析提出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预防措施是 A.健康教育和刷牙 B.氟泡沫和洁治 C.控制食糖和修复 D.氟离子导人和洁治 E.龋齿充填和洁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核知识点是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内容。健康教育和刷牙是预防措施,其他几项都是治疗措施而不是口腔预防措施。

四、B

1、A.致力于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B.其目的是使人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通过采用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C.为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于保护口腔健康或使行为有利于口腔健康采取的各种行政干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证等措施

D.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的方法

E.属于街道居民区、乡村及社会团体与单位的活动,旨在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篇9

一、单项选项题:

1、下列属于实施统计监督检查的主体的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2、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是: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3、输统计违法案件是,最关键的工作阶段是:调查。

4、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统计部门实施了某些统计行政处罚后,当事人可以申请组织听证。这些统计行政处罚可以是:较大数额罚款。

5、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事人要求,统计执法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6、在统计执法中,被处罚单位在接到处罚通知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捍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统计行政诉讼中,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机构是:人民法院。

8、某县统计局联合县乡镇企业局对某工厂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该工厂不服,申请复议时,应负责管辖的单位是:该县人民政府。

9、某镇政府领导指使镇统计员虚报本年度工业总产出数据,并在统计监督检查期间拒绝配合检查。经查实后,统计部门可以:提请监察机关对涉案的镇领导人员给予处分。

10、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实施某种处罚后,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种处罚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2千元以上的罚款。

二、多项选择题:

1、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有明确的行为人;违法情节较重;应追究法律责任; 属于管辖范围内。

2、统计监督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具有严肃性、权威性。

3、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行为有: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4、某市一化工企业因严重统计违法,被市统计局立案查处。该企业对市统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单位是:本省统计局;本市人民政府。

5、统计部门办理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三、判断题:

1、统计监督检查方式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根据检查在时间上的不同,可分为定期检查、临时检查和单独检查。(×)

2、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的抽象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4、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申请复议。(×)

5、对国家统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捍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6、统计监督检查是使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7、为了防止滥用检查权,保障被监督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检查机关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8、所有听证都是公开举行的,这一程序的运用可防止执法人员的主观臆断,滥用职权。(×)

9、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

10、四、1、2009年初,某省统计局向全省保健食品企业布置了《保健食品企业统计年报》,报送报表的期限是2009年3月10日。经查,某保健食品公司报表中的某些数据严重低于实际情况,省统计局将报表退回,要求审核后重新填报,该公司置之不理。之后,省统计局又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该公司仍拒绝重新填报统计资料。省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了统计行政处罚。案例分析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回答:

(1)该保健食品公司在此案例中的统计违法行为包括: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拒报统计资料。

(2)省统计局依法可对该公司作出的处罚为:警告;20万元以下罚款。

(3)本案在省统计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若启动听证程序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听证申请;省统计局拟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

(4)该公司若不服省统计局的处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

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报的2009年建筑业总产出为20511.3万元,从业人员2413人,工资总额2732.45万元。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进行统计检查时,该公司以种种理由拒绝提供2009年的账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凭证资料,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涉嫌统计违法行为。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请回答:

(1)该公司涉嫌的统计违法行为是:拒绝提供原始记录等凭证。

(2)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处罚,以下罚款额度正确的有:20万元以

下。

(3)当地统计局还可以对该公司作出的处罚为:警告;通报。

(4)该公司若不服从处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起行政诉讼。

3、某省辖市一会计师事务所未按要求报送统计报表,收到市统计局送达的催报通知书后,仍未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市统计局认为该事务所涉嫌统计违法,遂向其先后送达统计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该事务所不服市统计局的处罚决定。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提起了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处罚决定。

请回答:

(1)该事务所在此案中的统计违法行为是: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2)市统计局依法可以对该事务所作出的处罚为:警告;20万元以下罚款。

(3)该事务所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机关是:省统计局;市政府。

(4)该案经行政复议后,该事务所仍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机关是:市统

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4、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至2011年间4次迟报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层统

计报表。2011年8月,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请回答:

(1)该公司在此案例中的统计违法行为是:迟报统计资料.(2)市统计局依法可对该公司实施的行政处罚为:警告;1万元以下罚款.(3)该公司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机关是:省统计局;市政府.(4)该公司经行政复议后仍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机关是:市统计局所在地

上一篇:全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下一篇:党课考试思考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