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教育的意义(精选8篇)
马翠容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具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中国农村的未来最终要靠这8亿多农民的智慧和劳动,中国农民必将转换成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以及高收入的现代市民。占据半边天的农村妇女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度和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开放,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仍有大批农村妇女的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如有的农村妇女受“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思想和“小富即安”小农思想的影响,仍以“相夫教子”为荣,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成天围绕子女、锅台转,把自己局限于家庭之中;有的具有依附思想,消极保守,被动等靠,贪图安逸,很多留守妇女普遍认为干事业主要靠男人,男人养家糊口天经地义,因此出于无奈同意丈夫外出打工,平时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靠丈夫寄钱回家。另外,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一些以粮棉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在农闲时节,多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扯闲话、打小麻将,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二是就业技能不够精深,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妇女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有的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确实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秭归县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57 %。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即使学到一点技术,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加上基层组织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有的妇女有学习的欲望,却无处学,不知该从何学起,缺乏正面引导,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三是综合素质不够全面,造成子女家庭教育的畸形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只能满足孩子吃饱穿暖,在开发孩子智力和培育孩子良好品行方面力不从心。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在个别村庄依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无形中又造就了一代新文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讲究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盲目攀比心理严重,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
农村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支持,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淳朴善良、虚心好学等优秀品质的妇女同胞的直接参与,因此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受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腐蚀,一部分农村妇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分散教育和课堂会议集中教育相结合,如组织妇女集中收看“生财有道”和“半边天”电视栏目,并讨论谈感想,广泛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妇女树立发展为上的理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转变贪图安逸、陈旧落后的观念,倡导劳动光荣、创业光荣、再就业光荣的新风尚,激发广大妇女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掘树立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优良创业氛围。
二是提高农村妇女的技能有助于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农村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很大比重,释放出农村妇女的潜力将可为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很多农村妇女在发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深处都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也为创业打基础。因此,要以科技培训为主导,带领农村妇女走出去学、开阔视野,把农技专家请进来教、与实践结合,实施教育致富工程。三是增强农村妇女的素质有益于良好村风家风的塑造。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农村留守妇女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非多,甚至矛盾多。妇女还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务,自身需要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教育培训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聘请专家进行“道德与礼仪”、“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农村好儿媳、优秀母亲”等评先表模活动,切实提高她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农村妇女这支力量一旦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将给每个农村家庭带来无限希望,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给农村社会注入了生机活力,进而加快幸福村落的建设步伐。
1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的意义
1.1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农业发展由过去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亟待提高;二是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三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四是农民增收缓慢;五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待加强。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要懂生产,还要懂经营;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市场。不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生产者、经营者,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都同样面临着这个严峻的问题。
1.2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是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告诉人们,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与变革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革命性进展。在当代,科学技术更是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每一个要素。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赖于新知识、新技术的采用。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标志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3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强化为农服务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和培训这一行之有效的形式,将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辅导有机地融为一体,系统地传送给广大农民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在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部门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探索领导农业工作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新机制,使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2 新形势下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要求
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科技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转向为高、中、初级多层次的综合性的科技教育培训;在实施主体上由过去农业部门主抓上升为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政府行为;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包括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在培训要求上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实用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的高标准要求。
3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的措施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新知识、新技术和各类信息的需求,以及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为实现农业技术跨越提供了大好机遇的同时,也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前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 大力拓展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农业部门的拿手好戏。当然,农业实用技术在今天仍然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显而易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仅重视产中的实用技术培训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还需要向产前的良种、良畜、良禽等新品种和新农机、新农资等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单纯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部门领导、农业专业科技人员、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一定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使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
3.2 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
只有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要在发扬光大“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新情况和农村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采取培训与考察相结合,培训与成果洽谈相结合,培训与当地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与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培训与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农村基层干部相结合。
3.3 促使科技教育培训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科技教育培训的强大后劲和根本出路,也是科技教育培训的生命力所在。要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力争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大胆参与探索“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创业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4 研究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制度和规划,完善科技教育培训的体系
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证,同时还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造就一支素养好、战斗力强的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教学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3.5 切实加强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把它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农业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制度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席晓, 李宝琴, 孙启艳.对当前农广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榆林科技, 2006 (3) :44-46.
[2]闫树国.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西北职教, 2007 (2) :11.
[3]刘学宁.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27) :29.
【关键词】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意义;策略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新形势下,企业需要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持,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现代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职工素质
企业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职工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维护好职工的权益,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通过职工教育培训,还能够及时补充企业职工的知识,进一步拓宽企业职工的知识积累,使企业职工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更好的发挥企业职工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和不断贡献。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部分职工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使其越来越无法与日益严竣的竞争要求相适应,也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后续教育工作,有效的增强职工对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广大职工也需要将教育培训作为自身发展和充实的重要机会,不断的去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便于能够更好的迎接当前全球化发展的挑战。
(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对职工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以此来更好的开发职工的潜力,实现职工的重要价值,因此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工作,而教育培训是员工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能够使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论,使其在工作过程能够自觉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标,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企业具备一套成熟的职工教育培训体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企业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企业更深入的挖掘自身的资源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迅速适应企业新环境,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老员工可以利用培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本在培训后能够增值,这主要反映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而员工素质的提高最终将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训是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
二、现代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素质教育落实好“人才强企”战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竟争更为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竟争,因此企业要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我们知道,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检验职工教育培训对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不在于学员撑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实际应用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所必须抓住的关键。过去,有的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仅是为了追求学历和文凭,职工教育培训在内容上也多是必须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与职工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结合的不紧密,甚至是学非所用。在当今竟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才培训一定要从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切实把它当作职工教育培训改革的目标方向来抓。
(二)加强对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需要努力提高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对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在补充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需要重视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实现教育培训质的飞跃。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职工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需要对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并与当前高职教育模式有效的进行结合,由于高职教育是按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按职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一线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充分的参照高职教育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强调职工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努力提高职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借鉴高职教育模式来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
(三)职工教育培训要强化技能
在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需要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为主,以此来进行课程的设置,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方法。强调专业的复合性和交叉性,可以根据职工实际需求增设课程,使职工能够受到多专业和多工种的职业训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升值,从而推动企业在良性循环发展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德州.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5-25.
[2]邓蔚宇,李宁昭.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J].品牌,2015-06-05.
2、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自学科多企业管理论文请在“茅山下”查找.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
3、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摩托罗拉公司向全体雇员提供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调查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认为,素质良好的公司雇员们已通过技术革新和节约操作为公司创造了40亿美元的财富。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收益说明了培训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
4、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人本”投资,可达到投1产8的投入产出比。发达国家在推进技术创新中,不但注意引进、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软技术投入。事实证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企业职工培训的重要性
------------------
2008-08-11 08:22:40 价值中国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常常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今天你是很称职的职工,如不坚持学习,明年就有可能落伍。人与事的不协调是绝对的,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进行职工培训。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职工的培训。本文将从职工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而达到培训效果的有效提升这二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职工培训的重要性
职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1、职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职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职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
职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职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3、职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职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职工去外地参观先进企业,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予以报销费用等。据有关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职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4、职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职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二、如何提升职工培训效果
职工培训如何走出俗套,创造积极明显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理念、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1、职工培训的观念要创新。我们必须转变职工培训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要树立起职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其重要性比企业看见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
2、职工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必须改变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老化的方式导致参加培训的职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很好效果。因此,在职工培训方式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的、不同水平的培训。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接受。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
3、职工培训计划要有创新。在注重针对性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和前瞻性。职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制定涵盖企业所有职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
4、职工培训授课者的选择要创新。专门的培训师的选择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内部领导以及内部职工成为培训师在相互的认同上更为亲近。企业内的领导成为培训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职工,肯定能保证培训内容与工作有关。企业内部职工成为培训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足够的工作能力;受到同事的尊敬;善于与人沟通;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关心企业的发展。当职工培训职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也锻炼了职工本人的领导才能。
5、职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要创新。职工往往认为培训的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职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证书不一定要权威机构的,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但每个企业要尽量使这个证书变得权威些,变得有吸引力些,因为改善职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也尤为重要。
总之,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真正重视职工培训,对企业、对职工将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1、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有资料显示,百事可乐公司对深圳270名员工中的100名进行一次调查,这些人几乎全部参加过培训。其中80%的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87%的员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2、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请在“茅山下”查找.3、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摩托罗拉公司向全体雇员提供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调查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认为,素质良好的公司雇员们已通过技术革新和节约操作为公司创造了40亿美元的财富。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收益说明了培训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
4、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增加“人本”投资,可达到投1产8的投入产出比。发达国家在推进技术创新中,不但注意引进、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软技术投入。事实证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可能谈得上持续发展。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员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
(2)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低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大量浪费。有人在对汽车行业油漆工进行分析时发现,一个技能低下的油漆工人,仅在使用油漆喷枪一项上,一年就会浪费近10万元的油漆。在某种意义上说,员工培训,是一项回报极高的投资,通过培训,使员工队伍素质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增收和节支双重回报。
(3)员工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
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训,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员工个人;参与培训,是对企业的支持,更是享受一种“福利”。
(4)员工培训是造就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培训的意义
企业在面临全球化、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系统挑战中,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员工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在能力培训方面,传统上的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但是未来的工作需要员工更广博的知识,培训员工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其取得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也为员工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
2.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国经营人才,为进军世界市场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可提高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员工培训就是要不断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人才,以获得竞争优势,这已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人类社会步入以知识经济资源和信息资源为重要依托的新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获取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竞争不再依靠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精良的机器和雄厚的财力,而主要依靠知识密集型的人力资本。员工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完成本职工作的技术)、高级技能(如怎样运用科技与其他员工共享信息、对客户和生产系统了解)以
及自我激发创造力。因此,这要求建立一种新的适合未来发展与竞争的培训观念,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产品质量与客户服务质量等。毫无疑问,培训使员工素质、职业能力提高并增强,将直接提高和改善企业工作质量。培训能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降低成本;培训可增加员工的安全操作知识;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增加员工的责任感,规范生产安全规程;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
4.有利于高效工作绩效系统的构建。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员工技能和工作角色的变化,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汁(如工作团队的建立)。今天的员工已不是简单接受工作任务,提供辅助性工作,而是参与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团队活动。在团队工作系统中,员工扮演许多管理性质的工作角色。他们不仅具备运用新技术获得提高客户服务与产品质量的信息、与其他员工共享信息的能力;还具备人际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活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尤其是培训员工学习使用互联网、全球网及其他用于交流利收集信息工具的能力,可使企业工作绩效系统高效运转。
5.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高级”需求——自我价值实现。培训不断教给员工新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适应或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任务,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这不仅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使
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
(二)员工培训的特性
员工培训的对象是在职人员,其性质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它具有鲜明的特征。
1.广泛性。即指员工培训的网络涉及的面广,不仅决策层管理者需要培训,而且一般员工也需要受训;员工培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或将来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问题,而且员工培训自的方式与方法也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2.层次性。即指员工培训网络的深度。也是培训网络现实性的具体表现。不仅企业战略不同,培训的内容及重点不同,而且不同知识水平和不同需要的员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知识和技能需要也各异。
3.协调性。即指员工培训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培训的各环节、培训项目应协调,使培训网络运转正常。首先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确定培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其次应适时地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合理确定受训者的总量与结构;最后还要准确地根据员工的培训人数,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培训的时间、地点等等。
4.实用性。即指员工的培训投资应产生的一定回报。员工培训系统要发挥其功能,即培训成果转移或转化成生产力,并能迅速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与保持。首先,企业应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使员工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更新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工作。其次,应让
受训者获得实践机会,为受训者提供或其主动抓住机会来应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最后,为培训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它是一种具有促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长期性和速成性。即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任何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将是长期的,也是永恒的。员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工作,所以,培训一般针对性较强,周期短,具有速成的特点。许多培训是随经营的变化而设置的,如为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攻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急需掌握的管理基本技能等等。
6.实践性。即指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生理、心理以及一定工作经验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的实践教学方法。应针对工作实际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案例式的教学,使员工培训有效果。
员工培训的意义所在(1)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可能谈得上持续发展。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
员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训使企业人力资
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
(2)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
低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大量浪费。有人在对汽车行业油漆工进行分析时发现,一个技能低下的油漆工人,仅在使用油漆喷枪一项上,一年就会浪费近10万元的油漆。在某种意义上说,员工培训,是一项回报极高的投资,通过培训,使员工队伍素
质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增收和节支双重回报。
(3)员工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训,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员工个人;参与培训,是对企业的支持,更是享受一种“福利”。
(4)员工培训是造就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才,最终是经营人。人的经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经营、心理经营、能力的经营。即通过知识管理,提升一个组织的知识的应用,转换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心理资本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快乐指数,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能力发展计划形成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形成,企业职工培训则是实现人才经营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此在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开展职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争强核心竞争力
培训就是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企业通过学习的手段,更新学员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训练,将员工转化为有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是有效留住人才的手段。科学完善的培训有利于在 企业中构建引进、留住和使用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及其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随——赵庆国
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培训可以促进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为提高员工技能的培训,增长了员工的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不仅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绩效,达到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目的。而且通过培训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传承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对于员工个人来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企业通过培训促使员工的行为方式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和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与任务,是企业人力资源增值和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培训能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三)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的越充分,对员工就越具有吸引力,就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和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
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
2004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20号) , 这是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随着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逐步深入, 培训办班收益与企业积极施培的行为推动了煤矿安全培训基地的加快建构。这段时期煤矿数量还很多, 有条件的大小矿区、煤炭管理部门都适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设立培训机构的请示, 为了满足当时企业急需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和办证需求, 培训机构资质管理部门依据有关培训规定基本予以了批准, 从而构成了较多数量、不同等级且覆盖各地区域的培训基地体系。培训基地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撑。但随着国家提出加快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意见, 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 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 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等举措, 对培训市场迎来了一轮冲击波。
煤矿数量的减少以及培训资源的整合使得企业逐渐成了培训的强势主体, 原由地方煤炭管理部门或社会中介设立的培训机构为了生存, 只有通过降低培训收费或满足一些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等竞争资源来吸引企业。这样一来, 培训市场稳定的秩序被一些企业的私利所破坏, 也必然引发了同区域间培训机构的矛盾和异地机构间的恶性竞争, 原本良性的培训环境和逐步提高的培训质量很可能变质, 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培训观念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只有做到了施培和送培的合理平衡,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2 煤矿安全培训建设的意义分析
2.1 合理构建培训基地
为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按照服务企业、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总体思路, 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省一、二级培训机构的复审和验收, 修订完善《三、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评估体系标准》, 认真组织三、四级培训机构的复审和验收, 努力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材选配和教学管理4项工作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添置试验设备, 更新充实图书资料, 改善培训条件。目前, 河南省有9个一、二级、39个三级、62个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通过了复审和验收, 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 为搞好安全培训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培训考核方面, 坚持“教考分离”, 积极配合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煤矿“三项岗位人员”计算机化考试工作。2007年, 依据国家局开发的考试软件及考试题库, 河南省作为第一批试点积极配合, 大力推行, 截至目前, 除四级培训机构外的所有培训机构均购置或扩充了计算机机房, 实现了计算机化考试。另外, 为应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陈出新, 省局及时督促培训机构与时俱进, 加快升级。
2.2 合理划分培训资源
针对当前煤矿兼并重组的大环境, 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应当适时推动培训资源的合理划分。培训机构的升级投入刚刚过去, 不可能因为被兼并重组的培训资源成为了大企业的一部分就让这些培训机构关闭;多数培训机构为当地煤炭主管部门设立的二级机构, 没了培训收入, 这部分人的安置将成为问题;若由企业来主导培训市场或者任意选择培训机构, 就有可能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和培训市场的混乱。只有通过划分培训区域, 明确培训范围, 培训市场才能得以稳定。为此, 对于被兼并重组后仍然保留的煤矿企业或未被兼并重组而保留的煤矿企业, 必须就近在当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主管企业不能干预;对于兼并重组后主管企业在当地申请设立培训机构的行为, 若当地已有相应等级的培训机构, 则资质主管部门将不再受理申请;对于煤矿被淘汰关闭后失去了培训资源的培训机构, 要及时转型。
培训资源的认定和范围的确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持区域内原本已平衡的培训秩序, 既不至于使主管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因增加了过多急需办证的兼并重组煤企人员而导致培训力量的不足和不堪重负, 也使地方设立的培训机构仍能正常运转而不至于激化矛盾, 且使得已建构的培训市场不至于因重复投入建设造成浪费。但要做到双方的满意和认可, 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妥善协调, 一方面从培训收费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引导, 不能使主管企业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地方设立的培训机构之间的收费差距过大, 使得企业对在外培训支出过大而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严格管理, 确实提升培训机构的培训实力, 以满足企业培训需求, 使企业能放心地选送学员在外培训。
2.3 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构建培训机构目的是服务于煤矿企业,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撑, 但由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 培训办班理念的不同以及培训目的的不同很容易导致许多问题。存在部分培训机构为吸引企业选送学员来培训, 打着“服务企业”的口号, 在培训过程中给予企业一切便利, 如替学、替考、帮考等, 甚至只要企业因生产要人, 就无条件放行等行为。为了迎合企业兼顾生产的需求, 私自到企业进行培训, 以至于学员既要应付培训学习还要考虑下井作业。降低培训费用吸引企业, 费用的降低不可避免使得培训机构在分配教学资源和提供食宿方面“偷工减料”, 本可以聘请多位高水平培训教师讲课的反而少聘或者不聘, 本在食宿方面有更好服务的反而降低了标准。部分培训机构因为生存的压力, 疏于自身更新升级, 导致培训管理和教学管理质量的下降, 严重损害了企业及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等。
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在资质申请和复审延期时对培训机构加以评估, 还要在平时就能真实、及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动态, 切实确保取得资质的培训机构真正做到提高培训质量、服务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跟踪、动态反馈是督促培训机构整改提高的重要措施。培训机构培训管理和教学管理不仅是培训机构自己的事情, 它关系着国家实施煤矿安全培训决策的成败, 关系着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培训机构的意义, 因此, 了解培训机构适时动态, 提出合理化举措是监管部门必须要重视的事情。搞好及时跟踪、动态反馈就是要求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培训一线、企业调研、回访, 从多方面了解培训机构情况、培训质量情况, 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培训机构整改提高。
(2)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是促进培训机构认真施培、重视培训过程的重要手段。培训机构培训情况的好坏, 不能只看考核成绩, 过程管理才是体现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听其言、观其行、查其实, 对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定期评估、不定期评估都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 都能给培训机构一定的督促作用, 使之对培训过程管理持续关注、不断重视。
(3) 加大惩处力度是促进企业重视培训的有力保障。企业的强势培训地位不能作为敷衍培训的有利条件, 必须持证上岗、全员培训是国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对策之一, 企业不得讨价还价。为扭转企业重视生产、忽视培训的错误安全观念, 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培训惩处措施来约束企业行为, 使之主动培训、重视培训。
(4) 协调工作是确保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企业可以选择培训机构, 但不能占主导似的任意所为, 如刻意压低价格、提出不合理要求等, 这就需要培训监管部门加以引导, 合理调配培训资源, 稳定培训市场, 从而确保施培单位与送培单位的平衡, 确保培训秩序的良好有序。
摘要:结合当前煤矿行业兼并重组的大力推进和业已形成的培训秩序, 通过对培训基地构建情况、发展情况、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进行内部分析, 围绕施训与送培两个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潜在的矛盾, 提出了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所应重视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培训市场,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号) [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 2010.
摘要:文章以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及规范为指导叙述安全工作与教育培训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国网公司规程、规定提出了一点意见和看法。本文是以最基层培训员的角度来阐述教育培训方面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培训的意义的,文中包含了电力生产一线职工多年来对安全有关规定的研学体会,也有在安全生产岗位诸多同仁观点的概括:安全离不开培训,培训要高度溶于安全工作之中。
关键词: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安全责任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61-02
作为市级供电公司最基层单位安全员,多年从事安全与教育培训工作,深刻认识到若要做好安全工作,一線职工安全培训是重点,而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则是最重要的方面。本文将用安全基本概念、规范标准等,来讨论安全与教育密切的关系,论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对安全基本工作方针的解读
1.安全基本工作方针中“综合治理”的局限性
国网公司2013年5月版《安全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安规》)工作指导方针为十二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照南方电网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的“八字方针”,我们认为“综合治理”对于央企——大电力企业来说有些不妥。按当时安监局长李毅中的话来说综合治理乃“无奈之举,临时之法”。其由来及产生背景是2000年之后的当时各级政府都在主抓GDP,产生了一批私有、集体、合资、集资的小经济体,这些以小煤矿、小煤窑最具代表,其老板的最大压力是资金与还贷,因此不会把生产中首要的安全放在首位上,其侥幸心理把自己的法律责任置之度外,致安全事故频发,“无法治了”是当时社会悲观情绪的集中体现。于是综合了“人文、文化、宗教、人治 、法制、科技”等一切所谓有利于安全的非科学的理想化的论点,不过这些都是无奈之举。“综合治理”相对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永恒主题,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小经济体是要发展壮大的,发展壮大或者自行消失,消失的自不必说,待其发展了,其主要矛盾将会回到安全生产的正确轨道上来,综合治理也将自行消亡,因此它也是临时之法。由此来看同性质的两个电力央企在这样重大的基本指导方针上存在不同之处是不好解释的。综上原由观点来看:以国网公司世界100强,国内前10位的大央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早已深入人心,岂有不“规”需“综合治理”之必要!
2.安全第一及其内涵
安全第一的内涵概括为两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安全工作优先原则。前者指人是第一性的,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事件的发生若与人的生命发生冲突,当以挽救人的生命为第一要务。它的实际意义如:有人触电,可直接操作停电,而无需办理工作票、操作票,也不会构成违章,反之就可能承担严重后果的责任。它不光是免责的依据,且应作为重奖职工安全生产特殊贡献的重要条款之一;后者是说在生产过程的各项工作中,总有一项是最重要的,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就是安全,它指出了当安全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使安全得到保障。安全的优先原则具有排他性,指它排除了其他工作的优先地位。它的“第一”还充分体现了“事故是最大浪费,安全是最大节约”的精神 。
3.预防为主及其内涵
预防为主的内涵也是八个字:“先行预防,后有预案”。“先行预防”是指防其发生,“后有预案”则是指发生了怎么办。在这一对矛盾中预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假若按照经典安全生产教程中对日常安全工作事故预防型和事故处理型两大类的划分。前者就是先行预防的工作内容,应当指出的是,此工作已大大超越安全工作部门的工作范畴。因为它的核心是提升人的素质为根本。“无知者无畏”是许多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见提高人的素质与教育培训密不可分。目前,各种针对现场实际的教育培训、技术讲座、安全学习例会,甚至于提高层次、结构的各学历教育都应纳入“先行预防”的范畴。
“后有预案”是基于事故处理而提出的。事故发生有着必然性,事故何时发生又是偶然的,机率很小,以至于许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无法选定特定的人去应对,往往会造成事故扩大范围及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在事故前针对各类型事故预案进行操作形式的演练,全员培训。所有一线人员都要熟悉预想中的事故处理流程,以缩小事故发生的范围,减少其损失,做到有备无患。当前,现实中各种培训、事故预想、安全例会学习属于预防;事故演习、演练,如消防、大停电预案、紧急救护及触电急救属于“后有预案”的范围。所以,“先行预防,后有预案” 八个字都是针对人的素质提升的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4.预防为主的指导意义
新《安规》对新入职人员基本条件的修订,突出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原《安规》条文第三条:“学会紧急救护法尤其是触电急救法”,该条文强调的显然是预案,为防歧义新《安规》第三条改为“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是要学会触电急救”。这样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有了,前者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讲一个实例:2008年作者单位要举办一个现场救护培训班,人资部门将其纳入全年培训计划,培训班名称为“模拟人操作培训班”,很快受聘主讲教师提出异议:按常规要求紧急救护内容还有“止血、包扎、固定等”,模拟人只是心肺复苏操作用具,只是触电急救操作的一部分,要求改为“安全救护操作培训班”,到了安全管理部门又被否定了,因为此要求的培训内容片面追求了“案”忽略“防”,不完整且突出的是次要矛盾方面,应全面的完整的针对第三条:先进行“防”的培训,后进行“案”的操作,最终称作“生产单位安全培训班”内容体现在课时表中。安全重要属性要求其严谨准确表述,该事情使一大批相关人员受到了教育。
二、安全定义及保障
安全通常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不可预期的事件,其主体包括人身、电网和设备。首先,人的生命至高无上,故其第一位的重要性无可争辩。其次,在电力系统中可分为设备安全与系统安全,因为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或电网崩溃经济损失远超任何一次重大设备损坏的损失,故在安全生产地位中电网安全居其二,设备则是第三位的。后来,安全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设备、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各类事故中,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所以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相对而言,电网对环境影响甚小,如电磁场,电磁噪声等。据悉,为了进一步减少电网等对环境的影响,设计人员正在探讨高压传输线在最短传输距离下,避开人口密集区建立安全通道的问题。
当前,国网公司在防止事故的工作报告上,将安全简化为5个字,也就是:人、设备、制度。人——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设备——安全可靠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它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制度——标准、规范化的制度,必须规范人的行为,是人的行为指导。抓好全员安全素质教育,这在我们工作中从未松懈过。
综上所述,安全第一是八字方针的灵魂与统帅,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它的实现需建立在教育培训基础之上,教育培训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最基本的手段。应该说目前电网公司再次恢复成立培训中心是对“三集五大”新的机制下产生的一个BUG补丁,是对重大改革瑕疵的一个修正。
三、安全事故责任
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事故的责任。目前,在电力企业中,安全事故的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三类。
1.刑事责任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就需要依据刑法承担刑事责任。在这里,严重后果一般是指事件已达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相关规定中的事故等级,有人员死亡或有重大经济损失等后果。在电力安全事故中,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员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情节恶劣、造成事故的现场工作人员,第二类是玩忽职守的安全管理人员。在这里需要准确理解情节恶劣、玩忽职守的含义。在我们看来,情节恶劣是指现场责任人长期对安全工作马马虎虎,屡教不改,未能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或伪造现场,嫁祸于人,或不组织抢救致使事故扩大,不听劝阻瞎指挥,强令违章等情形。玩忽职守指长期对安全工作不作为,马虎行事,肆意违抗安全命令、规程、规定和要求等,或对安全工作放任自流,敷衍行事,对安全工作不督促、不检查、不指导、不报告的情形。
在平时的安全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不谋事,不干事,责任心缺失的工作人员。对于这样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建立对其领导、个人的惩罚和约束机制,如限制工作权限等,以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
2.民事责任
如果安全事故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情节,事故责任还够不上刑事责任,但事故又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等,这时候就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就是对受害人进行一定责任赔偿,按照法律规定,其中的归责原则有“无过错赔偿”。
无过错为什么要进行赔偿呢?第一无过错是相对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总会纠缠在国家标准依据的解读上,许多看似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及行业规范,但与现场实际环境条件还是不够完备的,比如国家给出的安全标准一定是个下限值。在特定环境下,这个下限值是不能保证安全的,就要求企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提高)安全标准以保障安全,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西方国家的解释是保护弱势群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此条有待斟酌,但应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当受到损失必须要有安全无责的依据,否则就要赔偿。
当然,法律条文也有例外规定。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不采用“无过错赔偿”原则:第一受害人有行为上的故意,即有意而为之。如触碰带电设施自杀;第二、受害人行为上的违法,如我区砀山县偷盗农村配变触电死亡事件;第三、不可抗拒自然力作用遭受的损害,如地震、飓风导致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事责任中,受害人起诉对象不仅仅是单位,还包括施害方个人等,这一点单位职工基本没有认识。
3.行政责任
在安全事故中,够不上刑事责任的事故一般要予以行政处罚,比如降职、开除等。进行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要使每位电力工作者清楚认识到安全事故责任的重大意义,以做到减少事故、不发生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加强安全培训的体会
安全的决定因素是人,人的素质提高需要教育。
训练有素的人达到有素是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在学习、受培、实践中不断提高。
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渗透于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其中它的短期效果就是抓住职工“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奖惩上“奖要大,罚要重。” 不重视教育、不敢真抓实干的安全负责人是极不称职的,应先行否决,以绝后患,此包含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之中。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
2001,(2).
[3]狄长安.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2).
[4][美]約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培训机构教育的意义】推荐阅读:
申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流程12-11
机构改革的意义10-24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培训12-14
教育培训机构策划书09-13
教育培训机构教学大纲11-28
线上教育培训机构现状12-09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申办报告10-25
教育培训机构专职教师聘用合同09-29
公司学习培训的意义11-18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及其意义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