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篇1

——参观考察江苏华西村所得到的启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既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寻求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4月下旬,新任灵泉乡党委书记的我率部分乡村、站所负责人赴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感到耳目一新,启示很大,也痛感差距之大令人震憾,新一届乡党委借鉴其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乡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对照样板找差距,分析原因求对策,集思广益谋发展,为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大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存在的差距

1、在基本情况方面:我乡地处津市市郊西南部,距市区7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96人,国土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是一个以粮、油、棉、牲猪生产为主的丘陵乡。江苏省华西村地处苏南平原,距江阴市区10公里,现在华西村通过兼并16个行政村,总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3万,加常年在该村打工的2万人,共5万人,是一个以生产钢铁、管材、水泥、纺织等产品以及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

2、在经济发展方面:至去年年底,我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02元,社会总产值2.1亿元,年末储蓄余额3700万元。华西村去年年销售总额300亿元,人均纯收入8000美元,是我乡的21倍,村民存款每户最少的100万元,多的达1000万元以上。

3、在生活水平方面:我乡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而华西村已达到了国家提出的现代化标准,每户拥有450~600平方米的欧式别墅,价值100~300万元之间,家家有小轿车、电脑、空调、液晶彩电、红木家俱、真皮沙发、摄像机,并全部实现了成人村民出境旅游。

4、在村容村貌方面:我乡由于投入严重不足,乡村道路、集镇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农村虽然基本上普及了红砖瓦房,但缺乏统一规划,杂乱无章,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华西村远看像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乐园,高楼林立,厂房密布,环境优美,别墅成排,处处呈现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

5、在文明程度方面:我乡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现象时有发生,盗抢、邪教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而华西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说话和气,礼仪周到。我乡一考察组成员不慎遗失一高档手机,但出租车司机立即主动联系,并经核对后开车送交本人,不要任何报酬。

6、在管理方式上:由于生产力方面的差异,我乡仍然是沿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的体制,而华西村因村制宜,实现了一分五统的管理模式,即:兼并的村仍在选举村、支两委干部方面实行村民自治,而由华西集团实行经济上统一管理,干部统一调配,福利统一发放,工人统一使用,村建统一规划。

总之,华西村村民已过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活,达到了“八有”“八无”的标准。“八有”:即:“小有教”:孩子从幼托到中学全部免费上学,考取大学有奖励。“老有靠”:男55岁,女50岁,人人每月都有600-700元的养老金。“房有包”:所有村民的住房全都由村里分配。“病有报”:大病小病费用全部报销。“物有商”:村民购物足不出村,大小商场超市一应俱全,货物应有尽有。“玩有场”:闭路电视、影剧院、公园设备齐全,尽可享用。“餐有饮”:各类档次的饭店餐厅遍布全村,村里为每位村民每年提供3000元的补贴,村民不用自己掏钱便享口福。“行有车”:村里为每个家庭配置1-2辆轿车。“八无”即:“吃粮不用挑”:村里公务人员送粮上门,一家不漏。“吃水不用吊”:户户用上自来水。“煮饭不用草”:煤气管道家家享用。“便桶不用倒”:抽水洁具每家必备。“洗澡水不用烧”:热水管道通往家家户户“通讯不用跑”:户户有电话(全国第一个电话村),人人有手机。“冷热不用愁”:所有村民夏有空调,冬有暖气。“雨天不用淋”:万米长廊将全村住宅联为一体。

二、差距产生的原因

1、地域差异。1961年,吴仁宝初任华西村支书时,全村(指现在的中心村)667人,土地845亩,集体积累1674元,人平分配53元,欠债1.5万元。70年代初,从石磨碾米加工厂开始起步办企业,与我乡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现在的差异如此之大,华西村固然有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毗邻大中城市)、土地平坦等自然条件等客观方面的优势。

2、思想观念的差异。华西人创新意识强,敢为天下先,有破釜成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发展有信心,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无限忠诚,特别是吴仁宝信念坚定,再大的困难压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大威胁吓不倒,创业之初,曾率全村一百多名党员干部在南京雨花台立下了“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誓死改变华西村”的誓言,他们富而思进,集体观念强,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一核算,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一般为工资奖金的50%),而我地部分干群思想保守,小富即安,等靠要的观念比较严重。

3、工作水平的差异。华西人用人唯贤,小材大用,清正廉洁,管理民主,决策科学,因地制宜,规模经营,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各类人才,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而我乡部分干群存在着胆识不足,工作不力,决策失误(如重复建设砖厂),效率不高,农业生产上的小而全分散经营体制也对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工业发展上原有的鞭炮、油脂、采石等企业相继倒闭,新的项目引进不力,大量厂房闲置,资源浪费。

三、解决的对策

借鉴华西村的经验,根据我乡实际,今后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干,突破口何在?摒弃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实现华西人提出的“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已成为全乡干群的共识,也是摆在全乡干群面前的必然抉择。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乡镇人口少,包袱轻,不负债,特别是现在还有着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常荆段途径我乡、并设立互通,使我乡成为我市与高速公路接线的唯一通道,并毗邻我市工业经济园的优势,将为我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新一届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善谋实干,趁势而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心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乡打造为津市的华西村,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实现五大目标:

1、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大转变。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小富即安,立富而思进的思想。目前灵泉社会资金(存款)并不少,但不少人安于现状,怕担风险,不敢用于投资兴业,扩大再生产。二是破求稳怕乱,立奋发有为的思想。自农税取消后,乡村两级干部已从繁重的税费收缴工作中解脱出来,要转变政府职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走开放引进之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破封建陋习,立“知荣明耻”的荣辱观。目前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的不良习气在我乡依然存在,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要借鉴华西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做法,改善学习条件,创造学习的氛围,提高干群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2、落实规划,实现经济大发展。要实现我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启动内力,借助外力,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今年,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经济办公室,专抓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工作,通过多方论证,科学制定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在5年内社会总产值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在抓好传统农业、确保粮棉油增产增收,提升常规农业的基础上,重点搞好资源拍卖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建立三大经济区:即在东北部利用毗邻津市工业园区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以优惠措施引进项目和资金,在戚家、关桥、同兴、马家建立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以及以工业企业为主的工业小区,力争在年内建成1-2个产值上千万、利税上百万元的工业企业,现已与上海宝康公司达成了投资2000万元兴办蔬菜加工厂,并建立万亩蔬菜基地的意向性协议。同时,巩固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建材产业,巩固年加工能力3000万吨的龙凤米业集团,恢复马家、同兴采石场,为公路建设提供材料,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围绕常荆高速公路,利用丰富的丘岗山地和五大水库资源,在西部高速公路两侧发展苗木花卉及旅游休闲产业,在抓好林果业的基础上,发展园林苗木10000亩,建立庹家峪、黑兔山、谢家湾、南泥湾、红星水库等旅游休闲胜地,兴办一批农家乐园,建成旅游休闲经济区,利用交通优势,打造津市旅游休闲第一乡,现已与投资商—长沙世维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投资1000万元,兴建红星水库休闲山庄的协议;围绕高速公路互通优势,在中部建立以集镇为中心的商贸流通服务区,投资150万元兴建200个摊位的集镇农贸市场,大力发展商饮服务、交通运输产业,形成湘西北人流物流集散地,不断提升集镇的辐射服务功能。

三、加大投入,实现乡村面貌大改观

一是加强集镇建设,发挥灵泉集镇对全乡经济发展的载体和辐射作用,年内投资120万元完成3000米新街全面美化、硬化和亮化工程,整修下水道,设立绿化带。配套车站、垃圾站、公用厕所等公共设施,做到街道整洁美观,现在已完成了规划设计,进入实施阶段,12月底前全部完成,在今年10月1日前投资80万元,新建200吨自来水厂,在三年内使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50%以上,解决居民饮用不卫生和水量不足的问题,现已开始了水塔兴建和管网安装。在今年内开始启动,筹资200万元,在明年年底前建成集镇农贸市场,在集镇建立物流中心,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在五年内通过优惠措施,鼓励更多的农民在集镇建房兴业,使集镇人口达到5000人,促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加强道路建设。在年内投资150万元完成灵泉至白衣的5.7公里公路全面砼化和杨家、龙山、汉泗3个村共5.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现龙山1.6公里砼路已经完成;同时以常荆公路建设为契机,配套村组级公路,五年内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砂石路,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增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兴建一批当家堰塘和小型机埠,硬化沟渠10000米,彻底解决我乡的干旱死角问题。同时,抓好防汛公路和防洪大堤建设,大幅度提高我乡的防汛抗旱能力,为农业丰收提供保障。四是重新修订村庄规划,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栏“五改”工程,兴办农村超市,发展沼气事业,五年内沼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乡村面貌的大改观。

四、加强教育,实现人口素质大提高

一是抓好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抓好苗木、柑桔、牲猪等协会建设,加强农村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对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乡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尽快建立乡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青壮年受训率达100%;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重建有线广播、开辟读报专栏,普及有线电视及电话、电网入户,在集镇建好文化休闲广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抓好农村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逐步实现医疗费用统筹和大病救助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推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坚决杜绝早婚早育现象,防止出现生育反弹,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以开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活动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介一批职业明星和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十佳百优”评选活动。

五、强化稳定,实现社会事业大进步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篇2

一、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各地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近年来, 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富民保障进程加快, 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生可喜变化。九年制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普及;六是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现新变化。全市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着力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 让农民“走平坦路, 喝干净水, 用清洁灶, 上卫生厕, 住整洁房”;七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全市深入开展和实施“三级联创”等活动和工程,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八是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农村特困救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新机制的建立, 有效的改善了农村教育、卫生等状况。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一是投入资金分散, 难以有效整合资金。二是时间紧、任务重, 准备工作不够。三是统一政府投入标准, 工作方法简单。无论是平原、山区, 不分贫富, 通村道路、改水改电、沼气池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资金标准都是一个样, 致使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苦乐不均。

(三) 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 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

(四) “重建设、轻管理”,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通过新农村建设, 建成了一大批村级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在调研时发现,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通村道路, 一边是竣工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 建的起养不起的情况。

(五) 建设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建设新农村一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 二是国家政策扶持, 三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村民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 二无资源, 三是支部缺乏号召力, 以致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 只求上级能多拨些资金把村里的路修好、沟渠修通、村部修缮就比较满足了。

(六) 发展生产的门路不广。新农村建设关键是生产发展, 农民富裕。乡村缺少生产发展的思路, 办法不多, 大部分主要还是依靠传统农业和常规生产, 缺乏增收途径。

(七) 人才上严重缺乏的问题。一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 农民差的不是干部, 而是会带头经营的村级班子。

(八) 乡镇和村级组织的行政经费缺口问题。乡镇机构改革及免征农业税后, 村级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取消后的农业税附加转移支付。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履行服务农民和管理农村社会的行政职能所需的行政经费缺口大。镇村两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 难做无米之炊。

三、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进一步宣传发动,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科学内涵、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好做法, 消除干部群众的认识误区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2.加大“三农”投入。

主要是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鼓励农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3.立足优势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 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主要是本着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原则, 集中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业的标准化和农民的组织化, 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同时要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力度, 借助外力,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4.推进乡村城镇化。

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城市投入、集中社会投入、吸引外地投入、用好农民投入等多种途径, 搞好新农村建设, 展现农村发展的新景象、新风貌。要按照布局合理、突出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科学制定新村建设规划。在搞好调查研究, 摸清农村现状的基础上,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以加强脏乱差的综合整治为突破口, 加强对新村建设的分类指导。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为农民生活生命提供保障。通过农村发展条件的根本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尽快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5.加强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要进一步从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社会公德教育三个层次上推进。一是农业科技培训。整合农口、科技、教育、卫生等力量, 根据不同农时, 组织农民培训, 使其掌握农业技术。二是转移就业培训。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契机, 整合培训资源, 瞄准市场需求, 充实培训内容, 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由季节性短期输出向长年稳定性输出转变。三是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6.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壮大集体经济。

一方面要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或者出租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等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并提供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开发荒地、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及兴办各种经营性、服务性实体,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统一服务功能。

7.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寻找出一条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和升级, 发挥资源优势, 提高产品质量。二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因地制宜, 继续推进以工业化的思维办农业, 使广大农村既有大规模的加工业, 又有地方特色的小企业, 让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农村的指导产业。三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 鼓励农民进城经商, 外出务工,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8.以人为本突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要结合落实“为民办实事”, 从各村的具体实际出发,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是 “路水电医学”等基础建设项目, 抓好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以及科技信息村村通、农资连锁超市村村通。同时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组织农民群众搞好以“四改” (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五化” (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 推进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 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9.培育良好村风。

要从各村的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开展争创文明个人、文明家庭、文明村组等不同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倡导遵纪守法、和睦邻里、尊老爱幼、忠厚诚信、勤劳致富、朴实节俭等良好村风, 引导农民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远离黄赌毒, 远离封建迷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突出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农村政策和“八荣八耻”思想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形成科学文明、勤俭持家、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风貌。

10.强化村级班子, 规范村级管理。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篇3

一、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代表的推荐和选举制度不完善

一是党代表的推荐和选举制度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党员意愿。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虽有“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提名”的规定,但多数是选举单位党组织“酝酿协商”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并没有真正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初步人选。二是代表结构比例不合理,代表性和广泛性不强,存在着党员干部多、群众代表少、社会各阶层代表少的问题。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介绍制度不健全

一是候选人提名制度存在缺陷。长期以来,过于突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委成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缺乏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或党代表联名推荐提名的渠道和形式,更没有建立起候选人自上而下提名和自下而上提名相结合的制度。二是候选人介绍制度不健全,代表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影响了选举人意志的充分体现。

(三)选举的范围小、层次低

直接选举的范围小、层次低,党内民主选举的范围不够广泛,比如除了总支和支部实行直接选举外,基层党委包括各部门的机关党委,也几乎都实行间接选举。另外,党内民主选举的范围不广泛,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不够宽,对候选人情况了解不够,党员参与评议候选人的渠道不畅。差额选举的范围小,层次低,差额比例小。

(四)一些地方存在对选举结果不够尊重的问题

一是当选举结果与上级意图不相吻合时,往往以上级决定代替民主选举的结果。二是对选举产生的干部在任期内频繁调动,变相否定选举结果。这不仅突出表现在换届前夕对这类干部特别是对书记、副书记大量调动和委派,而且表现在换届后不久和应届中期也屡有这样的调动和委派,其“理由”主要是进行“干部交流”。

(五)一些地方不能把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

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委意图得不到有效实现和选举人意志得不到充分体现的现象。一方面,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党管干部就应该党委说了算,党内选举只是形式和表象,不按有关法规和章程办事。另一方面,有些代表把民主绝对化,认为既然党代会赋予了代表选举权,就应该由代表自由发挥、自由选举,而不应该为实现党委意图作种种限定,对党委提出的候选人思想上存在对立情绪。

二、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国历史上缺乏民主政治的传统,许多党员干部参与民主选举的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民主政治的传统,社会上参与民主选举的氛围不浓,党内民主发扬不广泛、不充分,以致许多党员干部参与民主选举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责任感不强。

(二)党内民主发扬不广泛、不充分,党员的选举权缺乏独立性

由于缺乏民主政治的传统,现实生活中党内民主发扬不广泛、不充分、不浓厚,如党员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不够宽,参与评议候选人的渠道不畅,党代会换届选举仍然走不出“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

(三)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

一些地方党组织要么担心涉嫌影响党内民主、干涉代表选举权而放弃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要么以坚持党管干部为由,过分强调党委意图的实现,追求选举结果的圆满性,不注重发挥党内民主,不注重严格依法办事,把选举看作一种形式和过程。

(四)一次性会议制度以及代表作用的一次性发挥,影响了代表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感

根据现行党代会制度,地方党代会每5年举行一次,届中不召开全体代表会议,就意味着作为党代会代表,权力的行使只限于召开大会的几天时间内。因此,一些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对当选为人大代表的热情要高于当选为党代表的热情。

(五)选举类干部与非选举(选拔或任命)类干部混淆不清,导致选举往往流于形式

如把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与各级领导机关的职能部门、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混在一起,不加分析地都由上级党委“票决”而提出候选人或推荐人选,一些本应选举产生的干部,变成实际上的上级任命。

三,应对党内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改革和完善代表推荐与选举制度

在代表的推荐和选举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使代表名额的分配构成合乎基层党委的人员构成,增强代表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要放手让党员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把组织推荐候选人与党员联名提名候选人放在同等地位。

(二)建立健全候选人提名方式、介绍制度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在候选人的讨论、酝酿、考察、形成过程中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候选人推荐好。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介绍制度。在正式选举前要向选举人详细、如实地介绍候选人的学历、经历、实绩等情况,让选举人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并作出选择。

(三)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

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直接选举在当前还不可能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却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那些党员人数不是太多而又不太分散的基层党委,从原则上说可以实行直接选举。

(四)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办法,适当扩大差额的比例、范围和层次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第二十条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数,应分别多于应选人数一至二人。”应将这一比例适当提高,可在2人以上、常委总数的50%以下这一范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对党委副书记也要逐步实行差额选举,并逐步消除“陪选”现象。

(五)对选举类干部和选拔任命类干部作出明确划分和规定,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和层次

要明确划分选举类干部与非选举类干部的界限,以免相互混淆;要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缩小任命的范围;党的各级各类委员会的委员包括书记和副书记,如无特殊情况,在任期内不宜任免和调动,以免出现以任命制损害和代替选举制的现象。

(六)逐步建立和实行党内竞选制度

应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中。通过对候选人的介绍、宣传和比较,增加选举的透明度,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的了解,减少投票的盲目性。党代会召开前,应将候选人的述职报告、考核结果、群众评议等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发给代表,使代表有足够时间对候选人进行了解;建立和实行代表与候选人直接对话制度。

(七)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完善党内权力监督制度

应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解决“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的问题。当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按照现行体制,地方党委书记由全委会选举产生,向全委会负责;其二,地方党委书记,虽然由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同程度上有事先指定的成分和因素,应想办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八)建立健全与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党内领导干部弹劾罢免制度

应建立弹劾罢免制度,当前,一要尽快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收集和反映党员群众意见的听证制度;二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向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提供其活动档案的制度,以利于随时了解、掌握领导层活动细节,为弹劾制、罢免制奠定基础;三要尽快制定弹劾制度和罢免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另外,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还必须有长远的考虑和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相结合。另外,还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篇4

二、自由裁量、创收压力、绩效考核任务、城乡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是当前制约传统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最大“瓶颈”

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0%以上的农民对新农村政策、农业新科技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其中,通过电视了解新农村政策的占70%以上。可见,传统媒体是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渠道。但认识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下的创收压力、编辑记者绩效考核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滞后、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扩大等现象,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的主要原因。

1.“量体裁衣”,缺乏制约,“五少五多” 使宣传报道时断时续、时强时弱

传统媒体在新农村新闻宣传上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进展、经验总结、工作成果等方面没有考核指标,怎样宣传、宣传多少、质量如何全部由媒体本身来“量体裁衣”,使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宣传时断时续、时强时弱。主要表现在“五少五多”上:坚持数量要求的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的多,各媒体刊播的数量不均;报道人文、乡风、创新做法的少,报道生产、项目、硬件投入的多,报道内容不广;挖掘典型、总结性、建议性、调研性等深层次报道少,抄文件、转政策的多,深度报道不够;打得响的精品少,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较多,精品报道少见;既生动,又言有物的少,空话、套话多,稿件质量不高。

2.以广告创收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媒体越来越多地以企业行为介入市场

中国传统媒体的主要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职责是负责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的呼声,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时代新风尚,体现的是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建报建台靠政府,发展靠财政;没有发展压力,没有经济指标。近年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成为传统媒体的追求目标,成为传统媒体解决现实生存、谋求长期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并认

真解决的基本问题。资源整合、广告收入、成本管控、开源节流等词汇己成为许多总编、台长讲话的开篇词。因此,迎合中高收入受众、吸引广告商的眼球,成为传统媒体竞相思考的重点问题,所谓的爆炸性、可读(视听)性、娱乐性等能够带来巨额广告效应的报道成为最抢手的新闻,而来自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闻,由于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冷落。诚然,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是传统媒体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真实、客观地反映受众的心声、尤其是农村受众的心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良好地完成媒体承载的基本职责,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宣传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3.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成为压到压垮一些采编人员宣传新农村建设责任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宣传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宣传任务,唤起了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强烈的责任感,许多采编人员以满腔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但伴随着传统媒体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己根植于许多采编人员的心中。一些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成为经营创收手段;一些媒体采编人员靠“挣工分”拿工资,写一篇稿件给多少钱,新农村建设宣传由于受路途远、采访条件差、出稿慢、收入低等方面的限制,愿意真正“沉下去”的采编人员逐渐减少;甚至在全员聘用制、效益与绩效挂钩、完成创收任务享受年薪或高薪,完不成创收任务则下岗或待岗的重压之下,不少采编人员只好为“五斗米折腰”了。因此,不少采编人员在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上的浮躁心理、应付心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缓慢、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现象的加剧,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各级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按照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在2010年底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民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广播节目。但据民盟安徽省巢湖市委

2008年10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全市共有人口454万、约130万户,农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有1922个;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约40万户,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有线网络覆盖率仅为5%;

中国的日报出版总量规模己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2006年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却显示: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目前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每千人拥有报纸的数量已分别达289份、253份、183份,而占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四、五十种,农民平均千人拥有报纸量不到1份。

当前我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差距及解决的对策初探 篇5

1.1审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农村审计法律, 而且在上下层次法律、不同法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会造成农业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协调性, 由于各部门依照的法律不同, 势必会影响法律的准确执行, 产生审计工作模式各异的局面。当矛盾发生时, 也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或机关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但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实行, 还对农村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2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集体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 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作为审计人员, 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法律知识。但是在现在的农村, 在职的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村干部, 他们不但管理着相关审计工作, 还承担其他农村政府工作。这样就会使得在职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跟不上形势发展得需要, 使得农村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执行存在问题, 进而影响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

1.3审计处理难

审计工作人员只有权力进行审计、查处问题, 使得查处问题和及时处理问题之间产生脱节。在有关部门对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理时, 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处理办法不公正, 或者导致问题滞后得不到解决。除了这些主观因素外, 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客观原因, 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处理阶段比前期的审计工作要困难许多, 这样一来, 后期的处理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使得审计处理工作得不到及时开展和结束。这些查出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公布和解决, 会使群众觉得审计工作只是一种形式。

2 促进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的农村审计法规

建立健全的农村审计法规是做好农村审计工作的首要前提。政府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把农村审计工作作为国家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 并在国家《审计法》中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 以明确其法律地位, 让农村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要尽力协调涉及到农村审计的不同法律中有关于农村审计工作的冲突之处。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对现阶段法律中存在的有关于农村审计方面的矛盾进行分析和更正, 然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提出起草的修改法案, 在得到大多数代表认可的情况下进一步颁布实施。在地方上, 也应出台一些有关职权的分类, 把农村审计工作分类后分配给具体的部门进行管理, 以避免操作混乱。也可以出台一部独立的法律法规, 去建立一个专门分析和处理农村审计工作矛盾的部门或机关, 以深入了解、灵活多变、方式多样的形式来解决农村审计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2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鉴于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从加强基层业务培训着手, 在了解农村审计工作现状的情况下, 提出审计培训方案, 然后有计划的组织农村有关审计人员定点进行培训。培训中要突出对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 以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责任心, 把培养出高素质、高工作效率、好作风的农村审计工作人员作为最终目标。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上也要下足功夫, 把做出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作为基本要求。光用培训是不够的, 在培训后还应组织专业的审核组织, 定时对在职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监督。争取让每一个在职的农村审计工作人员都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正义感, 让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让农村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有效和可靠, 真正体现农村审计工作的水平。

2.3严格监督审计的后期处理

政府重视审计工作的落实机制。对于原先不完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进行整改, 不能只是将结果在小范围内公开甚至是不公开, 要让广大的农民群众拥有知情的权利。并且要将审计结果划入农村干部任用或是农村经济建设等的考虑范围。要坚持审计结论的跟踪调查访问, 开展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 确保审计结果中涉及到问题的有效更正和实施。也可以对审计结果对策展开无记名征集, 让广大农民群众都参与到审计工作中。

3 结语

现阶段的农村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意识到审计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特殊意义, 从而把审计工作的改革提到议程上来, 对现行的审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做出整改, 设立出完善的农村审计法规法则, 让审计的执法变得简单明了。然后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以保障审计工作的正确执行。还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后期处理, 要让审计结果得到好的解决, 从而避免审计过程中和审计执行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让审计工作的意义真正发挥出来。

摘要: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 它在农村财务和土地承包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 在现阶段的农村审计状况中,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影响着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中级经济法完整试题下一篇:房建施工材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