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精选8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4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盛洪昌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参考资料:《国际贸易实务》冷柏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国际贸易理论》张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教学方式:

1、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外贸软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案内容和图片(包括进出口业务活动中的各种单证式样等),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运用商学院现有的外贸教学实务软件、外贸单证教学软件,让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同时精选经典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根据有关的理论、法规、规则、惯例及操作规程等进行分析进行案例讨论,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次上机操作课都布置进出口程序、单证实际练习,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三、教学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和措施,了解国际贸易变化发展趋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条款的理解,如品质品名条款、数量条款、运输条款、支付条款、保险条款等,掌握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和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结算》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 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上机实践: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每周4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4学时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4学时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3学时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4学时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3学时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4学时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3学时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3学时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5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5学时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4学时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4学时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5学时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4学时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3学时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5学时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4学时

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作了概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国际分工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世界市场的含义、形成和发展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国际价值的含义及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国际价格的含义和种类。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三节 要素赋理论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有关的国际贸易现象,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能结合上述理论的学习去分析、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相关政策。要求学生弄懂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构成、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保护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自由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 关税措施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四节 出口管制措施

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措施及其基本原理做了详尽的解释。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当今国际贸易中关于贸易保护的习惯做法,并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具体规定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和把握,以指导具体的外经贸业务。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形式、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述内容并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合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第一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本章主要介绍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在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与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特别是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了解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可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三节 我国的服务贸易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 势,并对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特殊性及相应条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 第五节 许可贸易合同

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内容,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与许可合同,理解与掌握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价格、支付方式、税费等。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 国际贸易洽商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洽商程序 第三节 国际贸易合同签订

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第二节 主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三节 其他贸易术语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价格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00》对贸易术语的解释及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商品的作价原则和常用价格的换算、出口盈亏的分析指标。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尤其是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以及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内容。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一节 国际货物的名称 第二节 国际货物的品质 第三节 国际货物的数量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包装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是国际商品贸易合同条款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数量的计量方法、商品包装的种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理解品质条款的内容,掌握数量条款及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办法,了解包装分类,掌握包装条款的规定,掌握运输标志的设计。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代理 第二节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节 国际货物运输条款 第四节 国际货物运输单据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商品贸易的运输方式和特点、国际商品贸易中涉及的各种运输单据、国际商品买卖合同中的运输条款。要求学生掌握海上运输中班轮运输的特点、运费的计收标准,滞期费和速遗费的含义;了解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 输、邮包运输的做法。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一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则 第二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范围 第三节 海运货物运输保险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保险 第五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的运输保险险别和保险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输保险条款中基本险别的范围、除外责任和责任起讫以及货物保险的一般附加险别、特殊附加险别的含义和责任起讫;了解伦敦保险协会现行的《协会货物条款》的基本内容。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第一节 国际贸易货款收付的工具 第二节 汇付与托收 第三节 信用证 第四节 银行保函 第五节 国际保理

第六节 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等内容。要求掌握不同的支付工具的使用,特别是汇票的使用;理解和掌握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支付方式的使用,重点掌握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 商品的检验检疫 第二节 索赔

第三节 不可抗力 第四节 仲裁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所涉及的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等问题,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含义、意义、内容、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及商品检验证书的种类等;了解索赔的含义及对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规定;了解不可抗力的含义、范围及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仲裁的含义、特点、程序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本章主要对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及履行合同的重点和难点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第一节 商业发票 第二节 海运提单 第三节 保险单 第四节 原产地证明 第五节 商检证书

第六节 出口货物报关单

本章主要介绍了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明、商检证书和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常用出口单证的内容及缮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方法、处理技术,着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经销与代理 第二节寄售与展卖 第三节 招标与拍卖 第四节 对销贸易 第五节 加工贸易 第六节 期货贸易 第七节 国际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间进行商品贸易采用的各种具体做法。通过学习应了解与理解各种贸易方式的含义、特点、做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

;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储祥银、章昌裕编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2月。

参考资料:李奕、周华编著:《国际经济合作》,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月。

其他: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或相关专业所开设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重新组 合、配置的基本理论、类型、方式、基本作法和运作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反映资本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及国际租赁;反映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国际技术转让;体现劳动力要素与其它要素综合移动的国际工程承包,等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各项主要业务内容有一个系统的 认识和掌握,对各项业务的性质和特点、运作方式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对实务知识和当前的发展实践有所把握,进而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六、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 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5学时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3学时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3学时 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6学时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5学时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5学时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6学时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4学时 第十章 国际租赁 4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3学时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5学时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与作用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第六节 “走出去”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通过本章学习,力图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前期准备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发展新动态,对主要投资进入方式与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第一节 国际风险投资概述

第二节 部分国家或地区发展风险投资状况 第三节 风险投资运作模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方式。本章主要介绍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知道如何与外商开展风险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第一节 BOT投资概述

第二节 BOT投资方式经历的阶段 第三节 BOT投资项目有关法律与合同 第四节 BOT投资项目的风险

第五节 BOT投资方式在中国的运用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BOT投资方式产生以后,立刻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重点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业界亦广泛认可这种投资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章着重介绍BOT投资方式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BOT这种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新投资合作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学习国际经济合作专业技术,不能不认真研究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利用外资工作进行一些实证分析,还介绍在中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程序和相关工作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利用外资,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第一节 国际信贷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政府贷款 第三节 事迹银行贷款 第四节 出口信贷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信贷的方式很多,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主要涉及的是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信贷中的世界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本章主要介绍这几种贷款的概念与运用方法,使学生用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信贷中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关的主要贷款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交易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转让价格与合同

第五节 中国的技术贸易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六节 与技术贸易有关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协议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整个20世纪,国际技术状让日益成为当今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方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技术转让叶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国际技术转让基本概念与交易方式,与国际技术转让有关的知识产权文艺等,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技术转让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从事国际技术转让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第二节 国际招标与投标 第三节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第四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施工索赔

第五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银行保函和保险 第六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工程承包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商务活动,内容复杂,规模庞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作为一般商业交易基本方式之一的投标与招标是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成交方式。本章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基本概念、成交方式与管理、国际投标与招标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对国际工程承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参加业务交往。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概述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与机构 第三节 联合国发展援助项目实施 第四节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

第五节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发展援助属于资本运动的范畴,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发展援助业务中的一些程序,在很多经济交往中又具有一般性与共同性。本章在介绍了国界发展援助产生、发展过程、基本概念以后,对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援助程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在学习本章以后,能够把握一些国家经济交往中的基本业务知识。

第十章 国际租赁

第一节 国际租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租赁主要方式

第三节 国际租赁业务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世界租赁业中的租赁创新 第五节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国际租赁中,既有资本运动,又包含了商品贸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章通过对国际租赁基本概念、特征和交易方式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内容后,能够掌握运用国际租赁进行资金融通和商品交易的业务常识。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第一节 国际服务合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国际服务合作参与 第三节 国际劳务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合作成为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章通过对服务概念的产生及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介绍,说明中国参加服务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本章以劳务合作为例介绍其具体业务流程。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应对服务贸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参加服务合作的实践。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各国社会再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成长壮大为跨国公司。本章主要介绍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海外投资的发展状况,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跨国公司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作出贡献。《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经济学专业英语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必修课

授课对象:0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翟象俊编著:《经济学专业英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参考资料:赵英军编著:《西方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二、课程性质:经济学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所开设的 学科平台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应用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涉及本专业的原理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经济学问题;经济体系;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货币与银行,收入与工作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专业术语,完成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要求学生在 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以后学科平台课,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双语教学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英语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 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个人发言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重点介绍本单 元相关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对主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并进行课上讨论,副课文让学生课后自学,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得到巩固。在课上多给学生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

2、单元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1、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2、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作文写作的形式。

3、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扣除新生军训),每周2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Text: What is Economic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wo(6 hours)Text: The Economic Problem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hree(6 hours)Text: Economic System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our(7 hours)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ive(7 hours)

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ix

Text: 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even Text: Money and Banking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Eight Text: Population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One(6 hours)

Unit Nine Text: Income and Work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篇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既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又涉及到许多进出口业务,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更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与实践成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与实训课程基本脱节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教学与实训课程基本脱节, 造成了理论课上只讲理论, 不讲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而专业实践课却只讲如何做, 不与相关理论联系的局面。例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较多强调理论阐述, 无单证操作等实例, 无案例分析等资料, 学生学习只能死背条文内容, 不懂单证如何缮制, 不会运用理论分析判断案例材料的当事人的责任关系, 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风险防范的措施。在实训中, 又只强调各种外贸函电的写作、各种单证缮制与审核, 对其依据的理论缺乏应有的讲解, 往往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方法单一, 以理论教学为主, 形式缺乏开放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 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互动教学应用不足。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参与较少, 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存储器”, 对实践过程的介入较少, 即使其中穿插案例, 但由于时效性较弱, 也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和记录, 缺少积极的参与过程和互动过程, 学生被动学习,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试内容片面, 考核方法单一

在考核中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虽然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贯通。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中对技能、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内容的一小部分, 考试方式仍以笔试为主, 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缺少对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大多习惯于笔试中的闭卷笔试方式, 而对于开卷、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

三、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个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根据情景引发, 设计情景引出问题, 再让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和目标。这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例如, 在第二章的贸易术语中, 教师可由开篇案例开始, 让学生了解了案例后产生兴趣, 带着兴趣与好奇参与教学活动,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主要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负责引导、记录和组织学生的讨论, 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贸易术语、谈判磋商等章节, 通过案例实施启发诱导,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推理、概括并当得出结论应用到实践问题中来,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课堂效果

教师可以凭借PPT、多媒体教案等辅助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互动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特点, 教师、学生可资源共享, 沟通方便快捷。学生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有趣, 即新颖又有挑战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十分积极主动, 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例如, 讲到集装箱运输时, 关于集装箱的种类及规格一般都是以语言来描述的, 老师1、2、3……讲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学生们没有见过集装箱, 所以听起来难免乏味。通过多媒体, 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各种集装箱的图片, 还把在世界各地载有集装箱的海运船只、汽车、火车的照片放在课件里, 展示给学生们。以往枯燥的一节教学内容, 变成了教学中的亮点,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 并能总结出集装箱运输的几大优点。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可以迅速得到满意的解答。我们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 突出了国贸课的专业特点, 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3.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 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外贸工作者来与学生互动, 并带领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身临其境到外贸公司进行考察实习, 变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了解贸易过程, 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

4.采用理论+实践+报告的考核模式

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学习, 改变临时抱佛脚的应试模式。具体来说, 学生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 是理论考试成绩;其次, 是在实训过程中对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 是在平时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中的参与程度。通过对于平时表现的强化, 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外贸的基本知识和习惯做法。

四、结论

作为一名《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师, 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方法, 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外贸人才。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 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但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内容单调, 导致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阐述了如何通过教与学达到掌握课程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武玲.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

[2]宁国强.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课程考核新探.辽宁高职学报, 2008, (3) .

[3]王海欧.互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探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4]张风珍.浅谈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定位.辽宁高职学报, 2004, (4)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篇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模式改进

一、序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也就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的两部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在课程体系里,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过《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课程,而在该课程之后,再安排《国际货运与保险》《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理论部分包括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等内容;实务部分包括市场调研、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货款支付、商品价格核算、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和履行。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而且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中。比如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新的贸易保护壁垒——美国和欧盟新推行的“碳关税”,新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如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如2009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新版英国《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国际商会新推出的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等。而很多教材即便是新出版的,也没有做到全面反映这些新的变化,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反映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新动态,不能将最新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选取的案例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内容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教师要做到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实用性。

目前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平均用力,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存在讲授内容过多,讲解程度偏深、偏难,脱离实际的毛病,学生感觉理论部分难于理解,不实用;而在讲实务部分时,不注意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的解释,一味注重所谓实际操作,比如对于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部分的教学,花费大量时间在运费、保险费的计算和提单、保险单如何填制上,造成与后续课程的内容的重复。另外不重视对于实务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国内法律的讲解、解释,结果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学生如果没有建立起總体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没有建立起按照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进行规范操作的理念,掌握的实务操作会流于表面,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提供足够帮助。

2.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老师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都会采用多媒体设备,特别是使用PPT课件授课已很普遍。而几乎每个授课教师也都会列举案例、提问学生和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题目分组讨论并进行课堂演讲的形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教师使用PPT课件授课时,课件不够生动,加上PPT课件承载的内容多,教师不注意与学生互动,只顾自己讲,学生学习会觉得容易疲劳;

目前采用较多并且较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小组讨论,即由教师选取、或由学生自选适当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分析,并将其做成PPT,在课堂上演讲,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发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具有一定

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不去充分查阅资料,不去自学相关知识,结果导致分析不到位,基本概念解释不清。结果导致讨论效果奇差,浪费课堂时间。

其次,教师没有很好的控制办法,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小组中部分同学忙碌,部分同学不参与讨论,课堂发言往往是小组代表,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学形式和方法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考试形式单一,考核不尽科学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考查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考试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考试中存在以下问题:

对技能、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方式大多侧重笔试,对于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采用较少。笔试的卷面分数在学期总评成绩的分值比例较高,笔试的考试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案例分析等试题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考合一存在弊端。在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模式下,任课教师既是命题人,又是阅卷人,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任课教师往往在考前划重点,缩小复习范围或者用各种方式透露考试信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

1.教学内容上

(1)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通过科研,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把握本学科或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时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不可以局限于教材,可以从网络、有关的报刊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并以此来调整授课内容。比如,获知国家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出响应的调整,按照新的要求、新的办事程序介绍报关、退税内容。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理论的背景、作用,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比如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都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措施,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作用和目的,从不同角度看又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教师要设法带领学生去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上看,统计数据表明,同前些年相比,欧美日仍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但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势强劲。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贸易地力方向变化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带动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第三,加大对贸易理论部分中实用性内容的教学力度。比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非关税壁垒”等,都是我国外贸企业要实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国内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国的“两反一保”措施,我国如何对进口产品进行“两反一保”。外贸企业如何突破外国的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学生熟悉和掌握的这些知识,是他们进入外贸企业工作必备的常识。

(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务部分内容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贸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突出考证要求。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系,结合有关的考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目前有关国际贸易专业的考证有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外销员等考试,教师要密切有关这类考试的大纲要求和试题内容,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这类考试,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面。

2.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组织工作

制作PPT课件要增强吸引力。可适当增加图片、视频,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有关外贸单证的实例,在讲非关税壁垒措施時,播放有关的电视新闻视频,增强了直观效果。

科学的分组和有效管理是提高分组讨论效果的途径。教师在分组时要求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分工,小组成员的角色经常变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任务角色。力求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小组的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题目,确立小组目标;合理分工,强调个人责任;监控学生行为,提供技能指导;确立标准,强化评估。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案例教学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应用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合适的案例讨论方法

对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随授课进度当堂提出,教师让学生短暂思考后请学生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对于综合性的有难度的案例,可以预先布置、分组讨论,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3)教师做好案例总结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评析和总结能够整理学生思路,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案例讨论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或报告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对错、优缺点。然后教师要简明扼要地总结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并比较分析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学生很感兴趣,针对某些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国际货款结算的金融票据内容时,通过分小组模拟票据流转过程,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使用从外贸公司获取的真实空白票据的复印件,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和要求模拟完成一系列的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转让、提示、承兑、拒付、追索、付款。通过模拟操作,使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融合,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流程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考试模式改革

(1)丰富考核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试应该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为改革方向,打破传统单一笔试的局面,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增加口试。要求每位学生画出某种支付方式(汇付、托收或信用证)的主要流转过程图,并进行讲解;提交有关问题的专题报告或小论文;期末的笔试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综合性的主观题能够测试出学生综合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口试、专题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笔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2)建立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试题库不仅克服了个人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试卷测试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提高了试卷的保密性,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考分离也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以上是我对改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粗浅认识,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科研力度,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时丰富、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王贵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示范学报,2012,(2).

[2]李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3]王成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论坛,2010,(6).

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篇4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与大学教育

曾建明

摘要:略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国大学教育

我们从贸易创造角度审视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由于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假设A、B、C三国生产X产品,并根据成本导向定价,最低价格分别为250元、150元、100元。假设A国对X征收200%的进口税,那么A、B、C国生产的X产品在A国市场上的价格分别为250元、450元、300元。A国生产的X产品在自己国家的市场上最有竞争力。因而,A国在200%的保护贸易条件下自行生产X。

假如A、B进行关税同盟,他们对外共同关税保持200%。那么B国生产的X在A国市场的价格变为150元,于是X产品的生产从价格高的A国逐步转向B国。A、B间创造出新的国际分化。这时,A国消费者用150元买到了X,从而减少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同理,A、B、C共同建立关税同盟,那么X产品的逐步转向生产成本低的C国。这就是推动推动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较低的生产成本除了依靠机械化,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依赖于廉价劳动力。这点,在我们中国是很明显的。

富士康是专门从事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企业。专门从事电脑、电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组建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企业。

昨晚晚自习时间,有学长组织富士康的暑假工招聘,挺有感触的。

特别是看到宣传单上关于待遇与工作条件的条款。富士康频繁的跳楼事件对我的感触就够深了。

我不禁感慨,在中国有多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有多少企业是依赖低低薪资,低福利、加班等方式来维持企业利润的。

然而在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投资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例如一季度湖南株洲前5月的CPI同比增长6.4%。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走向尾声,加上高的生活成本必然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2011年以来,一些外企将加工代理业务转向越南等地,在东部沿海一带,很多私营企业面临订单急剧减少,资金链断裂、招工难的困顿。很多温州等地,众多民营企业被迫破产。

以我个人观点,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是中国产业经济面临被迫改造升级的时候了。这是21世纪中国经济所必然面对的。

中国的产业经济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上来;同时由产品的初级加工、次级加工更多的转向成品的加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卓越的“中国制造”品牌,或者实现由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很重要的条件因素是人才。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大学生农民工”凸显了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集体贬值”!

其实,在我看来,在一定角度上审视,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经济“改造升级”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或许,这就是科教兴国战略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这

就是10年扩招的用心良苦了吧。

所以,一方面加强大学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一方面要求广大的大学生勤学自勉,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成为优秀的劳动者;再一方面要求政府企业协调好、改善好大学生就业环境、福利、待遇问题。充分表现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简而言之,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提高我们的国民待遇水平靠的是人才;我们要很好的走出去看,在世界之林占据一个很好的位置,靠的还是人才。

所以,对于国家,大力普及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个人,努力“适应时代”具有重要的成长意义。

注:1.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学术性,是为打发无聊时间所作。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篇5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课改类别:第六批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授课班级: 工商管理14级 总课时: 32 授课教师:计东亚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课时:1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研究国际贸易。

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即剩余产品的出现。国际贸易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发展。

在我们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及实务之前,应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有所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是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前提条件。注意区分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净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差别以及贸易条件的意义。

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分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本章从七个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类和理解,注意区分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让学生对国际贸易产生框架性的认识,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所讨论的内容至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熟悉讨论课的教学模式,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针对性的做一些准备工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贸易政策划分、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国境与关境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按清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课时:3课时 本章概述: 1.亚当·斯密所强调的在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或“绝对利益”时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观点是非常特殊的情况,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绝对成本说”为后来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在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但各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只取决于生产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比较成本说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更大的优势或更小的劣势的商品。其所指的比较成本就是指更大的优势和更小的劣势。与“绝对成本说”相比,其更能解释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现象。

3.在H-O定理中,生产要素不只一种。在每一个地区,应该进口那些昂贵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而生产那些便宜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可见,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即决定了各国的相对优势和贸易格局,又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4.保护贸易理论。主要讲授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和理论评价。包括:幼稚工业保护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保护贸易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种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与现实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熟悉并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与代表著。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使学生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影响,并从整体上把握贸易理论的推进过程,进而能够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程和规律。给学生介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让学生了解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由贸易理论独立讲授。虽然贸易理论经过了多位学者的推动,但总体而言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框架。而任何贸易理论的推进,都或多或少的建立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内容的重新划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较好的效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四、保护贸易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理论内容,要素禀赋论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难点: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其缺陷;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评价。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理解这两个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重大影响;熟悉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了解斯密和李嘉图的生平、时代背景与主要著作。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理论内容。难点: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其缺陷。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及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理论解释与理论评价。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里昂惕夫之谜及其主要解释,理解里昂惕夫之谜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熟悉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了解赫克歇尔、俄林、里昂惕夫的生平、时代背景与主要著作。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素禀赋论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难点: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讲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几个影响力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理论内容及对它们的评价,掌握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原因及其特点及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产业内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难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

第四节 保护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讲授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和理论评价。包括:幼稚工业保护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保护贸易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种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与现实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熟悉并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与代表著。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及战略性贸易理论等。

难点:各种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解释。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本章课时:3课时 本章概述:

1.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国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政策。

2.关税措施。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关税措施,包括:关税的类型,关税的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等。要求学识掌握进口关税的种类及作用;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普惠制关税;;熟悉关税的作用以及关税的征收方法。

3.非关税措施。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种主要措施非关税措施,包括: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要求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特点,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4.其他对外贸易措施。主要介绍鼓励出口的措施和经济特区措施。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际担保制等鼓励出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熟悉经济特区的各种形式,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类型,掌握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与特点;向学生介绍关税的种类、关税税则的定义及分类、主要非关税壁垒的种类与含义,让学生理解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经济效应,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偏向于采取非关税壁垒限制国外产品流入本国市场,了解鼓励和促进出口的经济措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课程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运用多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展示。在课程中,我们强调运用不同组别的同学进行情景演示,展示不同贸易壁垒产生的贸易扭曲结果,让同学们更为生动的理解贸易壁垒的不同形式、作用和最终产生的经济结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二、关税措施

三、非关税措施

四、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新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进口税的类型,各种进口附加税。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自由贸易区

难点:新保护贸易主义及其特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取向及其特征。关税的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经济特区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

本节内容

主要讲授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要求学生掌握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理解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新保护贸易主义及特点,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及影响;熟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背景,了解当今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新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

难点:新保护贸易主义及其特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取向及其特征。

第二节 关税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关税措施,包括:从不同视角对关税的解释,关税的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等。要求学识掌握进口关税及作用;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普惠制关税;熟悉关税的作用以及关税的征收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口税的类型,各种进口附加税 难点: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种主要措施非关税措施,包括: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要求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特点,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难点: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鼓励出口的措施和经济特区措施。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际担保制等鼓励出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熟悉经济特区的各种形式,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自由贸易区 难点:经济特区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四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章课时: 3课时 本章概述:

主要介绍多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包括: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与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原则;熟悉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及其特点;了解《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有关版权、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规定。

掌握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对集团内部和对集团外部国家的影响;理解“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的关税同盟理论;熟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APEC;了解当今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事先布置热点国际经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区域一体化的形式;关税同盟理论 难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五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商品价格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作用和理论基础,介绍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介绍影响进出口商品作家的主要因素、计价货币的选择、国际定价方法、佣金及折扣的概念。

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的主要区别,理解主要贸易术语的含义及相互区别,熟练掌握主要贸易术语的用法,并使学生掌握价格成本的核算方法,掌握不同贸易术语价格的换算,掌握签订合同价格条款的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二、主要六种国际贸易术语

三、其他国际贸易术语

四、价格核算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2010年通则》与六种主要贸易术语,换汇成本和盈亏率的计算,佣金及含佣价的计算。

本章难点:影响贸易术语的选择的因素。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本节内容

贸易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trade term),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 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有关贸易术语的三种国际贸易惯例的称谓及其法律地位:(1)《1932 年华沙—牛津规则》.它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 CIF 合同而制定的.(2)《美国对外贸易定义 1941 年修订本》.它是由美国九个商业团体制定的.(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它是国际商会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贸易术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惯例的法律效力及其与国内法、国际公约的区别。

2.2010通则的变化及主要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六种主要贸易术语

本节内容

2010通则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六种术语:FOB、CFR、CIF、FCA、CPT、CIP,通则对其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和解释。

难点:各个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及风险转移点,以及其重点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其他贸易术语

本节内容

2010通则对于EXW、FAS、DAT、DAP、DDP的解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五种术语的名称,交货地点等问题。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价格核算

本节内容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可以根据情况不同,分别采取下列各种作价方法:固定价格,非固定价格,非固定价格又可分暂定价格,部分固定价格,具体价格待定等方法。佣金与折扣的含义。价格核算及应考虑的因素。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计价货币的选择。2.实际成本的核算。3.佣金的计算及价格改报。4.价格核算。

第六章 合同的标的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的基本概念与法律意义。让学生了解样品的概念与分类,了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有关规定。

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合同中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的订立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授课:

一、商品的名称和质量

二、商品的数量

三、商品的包装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表示商品质量的几种方式,溢短装条款,运输标志。本章难点:质量条款、数量条款和包装条款的订立。

第一节 商品的品名、品质

本节内容

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惯例,对交易标的物的描述,是构成商品说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换货物的一项基本依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般地说,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要构成标的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被卖方所占有的;2.必须是合法的;3.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

品质的重要性及约定品质条件的意义。商品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结合。品质的优劣,决定着商品使用效能,影响着商品的市场价格,也是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品质的全面管理,切实把好质量关。合同中的品质条款是构成商品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换货物的依据。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品名对于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国际贸易商品品名的观念。

2.理解商品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在合同条款中认真对待品质机动幅度条款。

第二节 商品的数量

本节内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卖方交货数量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

理解毛重、净重、公量和溢短装条款的含义。本节重点难点

1.理解商品数量的规定方法及各常用计量方法及含义。2.溢短装条款。

第三节 商品的包装

本节内容

包装条款一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规格、包装标志和包装费用的分担等内容。商品包装是商品生产的继续,也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必备条件之一。绝大多数商品,只有加以必要的包装,才算完成商品的生产,才能进入流通领域和进行销售。国际贸易的商品一般需要经过长距离辗转运输,有时还需要多次装卸和存储,在此期间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包装,对于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储存和分配、消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重点难点

订好包装条款,以利合同的履行,在商订包装条款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1)要考虑商品特点和不同;(2)运输方式的要求;(3)对包装的规定要明确具体;(4)明确包装费由何方负担;

(七)包装分类。

第七章 货物的运输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各种运输方式及运输单据的概念和特点。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运输单据的法律意义,掌握海运提单的相关概念、分类、制作方法,掌握《UCP600》的有关规定,掌握国际贸易合同中国际贸易运输条款的订立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讲授:

一、交货的时间与地点

二、主要运输方式介绍

三、运输单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货与装运的概念,班轮运输方式,海运提单性质。

难点:交货的时间地点对贸易术语选择的影响,买卖合同中装运条款的拟定。

第一节 货物交付

本节内容

有关国际贸易合同装运条款的相关内容:装运期,装运时间的规定方法;装运港和目的港;分批装运和转船;装卸时间;装运通知;其他装运条款。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装运时间的规定方法有:1.明确规定具体装运时间;2.规定在收到信用证后若干天或若干月装运;3.笼统规 定近期装运。

2.《UCP600》对于装运相关内容的规定方法和对其的理解。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

本节内容

主要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1)海洋运输的特点(2)班轮运输的定义,所谓班轮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在一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 上港口间运输的船舶。(3)班轮运费的计收标准。(4)租船运输的定义。租船运输又称不定船期运输,是相对于班轮运输而言的另一种船舶营运方式,租船运输通常适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5)租船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定程租船、定期租船、光船租船。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含义。

本节重点难点 1.班轮运输的特点。2.班轮运输费用的计算。

第三节 运输单据

本节内容

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据的认识及填制以及海运提单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分类。

本节重点难点

海运提单的特点及主要分类。清洁提单、已装船提单。

第八章 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运输保险的基本原则、海上风险与费用的概念。围绕CIC1980.1中的保险条款,介绍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的险别、保险期间及相关费用计算。

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险别,了解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了解仓至仓条款的含义,掌握保险金额、保险费的计算方式,掌握我国进出口货物保险的基本做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讲授:

一、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基本原则

二、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及险别

三、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实务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险别

本章难点: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的不同,施救费用与救助费用的区别

第一节 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基本原则

本节内容

介绍国际贸易运输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和补偿原则。

本节重点难点

保险的基本原则对于保险合同生效、保险理赔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及险别

本节内容

1.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海上风险、外来风险、损失和费用。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险别和附加险(CIC1980.1),及其保障期间,除外责任等内容。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险别

难点: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的不同,施救费用与救助费用的区别

第三节 国际贸易海上货运保险实务

本节内容

保险费用的计算,保险单据及保险理赔实务。本节重点难点

保险金额的计算及其理解。

第九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将介绍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票据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以及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汇票为代表的结算票据在国际支付中的支付工具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汇付、托收的定义和流程,掌握信用证的定义、流程、分类及国际惯例,掌握起草和审核信用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讲授:

一、支付工具

二、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汇票与本票的概念和特点,汇付的种类,托收的流程和风险分析,跟单信用证业务流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难点:跟单信用证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 支付工具

本节内容

汇票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汇票的种类。①按出票人的不同,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②按有无随附商业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 ③按付款时间不同,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3.汇票的使用。汇票的使用有出票、提示、承兑等,如需转让,通常经过背书。汇票遭到拒付时,还要涉及做成拒付证书和行使追索权等法律权利。

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 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承诺。本票可以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而银行本票都是即期的。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出票人在签发支票后,应负票据上的责任和法律上的责任。

本节重点难点

汇票的定义及票据行为。

第二节 支付方式

本节内容

汇付的含义、性质与特点: 1.汇付的含义及当事人。汇付又称汇款,指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人.在汇付业务中,通常有四个关系人: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2.汇付的种类。3.汇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托收的含义、性质与特点。1.托收的含义:托收是指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2.托收的当事人。托收方式的当事人主要有委托人、托收银行、代理银行和付款人。3.托收的种类。4.托收的利弊。5.托收的国际惯例。托收方式属于商业信用,存在着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

信用证的含义、性质和特点。信用证的含义: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解释,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出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方式的当事人及职责:信用证方式下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银行、通知银行、受益人、议付银行和付款银行。信用证支付的一般程序,信用证的主要内容:1.对信用证本身的说明; 2.对货物的要求; 3.对运输的要求; 4.对单据的要求; 5.特殊要求与提示; 6.开证行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信用证的种类。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汇付的种类,托收的流程和风险分析,跟单信用证业务流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难点:跟单信用证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十章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合同如何形成及订立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发盘与接受的法律条件,合同生效的要件;熟悉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发盘的撤回和撤销、接受撤回与修改的规定,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过程,掌握发盘、接受与合同成立的条件,了解不同法律文本对发盘、接受的主要分歧,掌握合同的主要内容与格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课堂讲授:

一、交易磋商的形式、内容

二、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三、交易磋商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合同的形式、基本内容及其合同成立的要件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发盘、还盘和接受的概念和法律效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

本章难点:发盘的撤消与撤回,构成接受的条件与逾期接受问题,根据磋商内容拟订贸易合同。

第十一章 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交易后的争议处理及如何预防问题。介绍国际货物交易中检验、争议、索赔和理赔的含义和范围,介绍《1958年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缔约国国家间贸易争端仲裁解决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时间和地点的几种规定方法;违约责任、合同中的索赔期限的到规定方法;不可抗力条款和不可抗力事件的认定;仲裁的形式和机构,仲裁协议的作用。熟悉商检、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让学生对仲裁的形式和特点有清晰认识。

2.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所讨论的内容,如检验、索赔、理赔和不可抗力等,至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讲授:

一、商品检验

二、索赔

三、不可抗力

四、仲裁 重点难点:

重点:买方检验权,检验的时间与地点,索赔与理赔的概念,不可抗力的概念,仲裁特点与程序,争议处理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卷及答案 篇6

一、单选(15题,每题1分)

1. 影响国际经济传递的因素不包括()

A.一国的开放程度

B.双边贸易关系

C.自然条件

D.各国经济政策

2. 由于国外成本的下降,我国某种钢材的进口数量出现突发性大幅度增加,使我国的钢材生产商大受损失。为合法保护我国厂商,我国可引用世界贸易组织的 A.反补贴规定

B.反倾销规定

C.国民待遇规定

D.保障措施规定

3. 成都进口一批货物,从日本东京空运至成都,日方支付运费和保险费并承担货物的风险责任至成都,日方办理出关手续,中方办理进关手续。按以上交易条件,应选用的贸易术语是()

A.DEQ成都

B.CIP成都

C.DDP成都

D.DDU成都 4. 对卖方而言,以下最好的支付方式是()

A.信用证

B.即期付款交单

C.远期付款交单

D.承兑交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在L/C有效期内,不论受益人何时向银行提交符合L/C要求的单据,开证行一律不得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

B.根据国际商会现行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转让信用证转让后,第一受益人无需再对合同的履行负责。如果第二受益人不能按时交货或所交付的单据不合格,则应由第二受益人对买方负责

C.国外开来的信用证规定的到期日为1999年8月31日,我出口公司于8月1日将货物装船并取得提单,于8月30日向议付行提交全套合格的单据、根据国际商会现行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银行应予以议付

D.信用证修改通知书有多项内容时,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

6.我国某外贸公司以CFR神户每公吨350美元向日商报盘出售农产品。日商要求改报CIF价(按加一成投保水渍险,保险费率为0.8%),则保险金额为()。A.3(美元)

B.350(美元)

C.353(美元)

D.388(美元)7.指示提单要求提单的“收货人”栏内()

A.留空不填

B.填写“凭指示”

C.填写收货人名称

D.填写付款银行名称

8.一家美国企业和一家英国企业共同出资在中国设立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在中国被称为()

A. 中外合资企业

B. 中外合作企业

C. 独资企业

D.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9.以下关于分公司、子公司和联络办事处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A.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分公司和联络办事处都不是法人 B.子公司和分公司都可以在东道国开展业务,联络办事处不可以

C.子公司和分公司都要向东道国交纳所得税,联络办事处不用交所得税 D.子公司和分公司都被视为东道国企业。10.在许可证贸易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排它许可中,许可方在被许可方的区域享有技术,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等

B.独占许可中,许可方在被许可方的区域享有技术,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等,但不可在该区域内将上述权利再转让给第三方

C.普通许可中,许可方在被许可方的特定区域仍享有技术,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等,并可将该权利转让给第三方

D.分许可中,被许可方可将其所得权利转让给其他人使用

234B.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发盘在受盘人可以未表示接受之前可撤销

C.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做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

D.一项接受,可以由受盘人做出,也可由发盘人做出

7.某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单价为每公吨1200美元CIF纽约。按发票金额的110%投保,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为0.8%。现在客户要求改报CFR价。试计算在不影响我收汇的前提下应报价()美元。

A.

119.9

B.120

C.1199

D.1200

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优势,除了()

A.所有权优势

B.外部化优势

C.内部化优势

D.区位优势

9.以下关于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比较说法错误的是()。A、封闭型基金的风险较大,开放型基金的风险较小;

B.开放型基金一般将资金用于短线投资,封闭型基金则可以将资金都用于长线投资;

C.封闭型投资基金在基金规定的期限内可以赎回资金,开放型基金不能赎回资金

D.开放型投资基金和封闭型投资基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0.以下对国际发展援助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其它官方资金中的赠与成分可以不低于25%;

B.联合国发展系统多以优惠贷款方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C.多边援助在国际发展援助中占主导地位;

D.官方发展援助的赠与成分是根据贷款利率、偿还期、宽限期、收益率等计算出来的一种衡量贷款优惠程度的终合性指标;

11.以下关于发明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B.发明是揭示自然界已存在的但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事物

C.发明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

D.发明是对自然规律的利用

12.《原产地规则协议》目前确定的产品原产地规则的适用范围是()

A.仅适用于优惠贸易条件下原产地的确定

B.仅包含了适用于非优惠贸易的原产地规则

C.既适用于优惠贸易条件下原产地的确定,又包含了适用于非优惠贸易的原产地规则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在下述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A.共同市场

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

D.经济同盟

14.国民待遇条款适用于()。

A.领海捕鱼权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C.购买土地权

D.沿海航行权

15.美国的《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的“特殊301条款”的制定,是针对美国的()。

A.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B.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

C.农产品出口补贴问题

D.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自由化问题

5.某轮在航海途中货舱意外起火,货舱载有文具、茶叶等物,紧急灭火后发现文具被火烧毁,茶叶被救火用水浸湿受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烧毁的文具属于单独海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篇7

1.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

1.1 教学管理不合理。

教学管理不合理严重影响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学任务安排不严谨造成师资变动频繁, 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例如某高职院经管系在5年内教过本课程的教师竟有10人之多, 导致某些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反而从事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还有的专业教师一个学期甚至同时教3—4门课程。二是教材选用混乱。例如有的教师从事某班本课程教学, 但该班教材却是另外一个人订的;有的高职院教材频繁变动, 甚至每个学期都换, 有的选用教材还是本科教材。三是下企业难度较大。虽然有些高职院口头提倡工学结合, 但真正本课程专业教师要求教学下企业时却往往无法如愿。原因有很多, 比如经费、学生安全、教学督导和工作量核定问题等。

1.2 师资结构及质量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对师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 但事实上高职院校该课程的许多教师不具备此条件。主要原因有: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有些教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 部分教师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1]。二是缺乏定期专业培训。有的教师数年得不到一次外出培训机会, 也没有真正进入外贸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三是部分教师厌学及科研能力缺乏。许多贸易政策及操作实务是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国际贸易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但出于惰性, 很多教师不愿继续学习, 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不关注, 其知识结构是有缺陷的, 有的教师甚至多年使用同一个教案。此外, 科研能力是教学质量保证和提高的重要因素, 但有的教师从来不愿写论文。

1.3 实践教学不理想。

许多高职院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并不理想,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实践条件差。有的高职院国际贸易实训室仅有1套模拟操作软件, 且模拟软件利用率也不高。二是部分高职院没有国际贸易实训室,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局限于书本理论讲解。三是少数国际贸易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原因不能胜任实践环节的教学, 因而忽略了许多实践部分的教学任务。四是实践教学局限于学校, 没有进入企业, 有的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职院评估的一纸空文。五是有经验的企业校外指导老师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 有些所谓的校外指导老师只是挂名而已。

1.4 考核方法落后, 学生外语能力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仍沿袭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 并要求填空、选择、问答等不同类型按一定比例搭配。这种考核方法对本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带来一定的制约, 教师为避免麻烦, 会花大量时间按照传统的书本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教学, 不愿尝试改革。考核方法落后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教师的, 许多高职院对教师的考核标准陈旧, 不利于从事教改的教师考核成绩提高, 因而制约了教师进行教改的动力。此外, 本课程的涉外性很强, 高职学生外语能力相对不足给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许多学生看懂各类外文单证及专业贸易术语的花费时间较多。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 英语四级通过率不到10%, 对于此类学生, 许多教师对单证、函电部分教学内容只作简单讲解。

2.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实践及思考建议2.

2.1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申请立项精品课程及自编教材。

组建一个稳定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进行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多方沟通和努力, 我组建了一个以4人为主讲教师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年龄在27—36岁之间, 均有硕士以上学历, 其中1人为在读博士, 2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 1人具有丰富的单证培训经历, 3人外语水平达到6级或专业8级水平。团队成功申报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院级精品课程,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 团队成员均参与了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并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团队建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团队成员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此外, 团队骨干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 了解国际贸易环境及操作规则的变化, 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 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2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学下企业相关规则, 鼓励企业外贸人员进入课堂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机会仍然太少, 部分教师的所谓暑期下企业实践证明也仅仅是找单位盖个社会实践章, 并未真正下企业实践, 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下企业相关政策细则的出台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江苏省高职生第3学年大部分时间被安排为社会实习, 这是学院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进一步专业知识指导有待加强, 这也需要学院制定和完善指导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的工作细则与绩效考核制度。此外, 教师要积极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进入课堂, 为本课程教学提供新鲜知识。目前我院只是偶尔聘请部分专家进入学院做些讲座和交流, 外聘专家数量与进入次数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改革考核方法, 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革传统的学生考核方法是本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 尤其是成绩比例制定和实践环节考核形式学院要尽量放权于专业教师。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的考核也要有所创新, 目前我院督导政策已开始鼓励教师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改, 部分专业教师开始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其中, 我所在团队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双语教学。高职学生外语能力普遍不强, 因此双语教学主要是对国际贸易关键词汇均用外文标出、各类单证和函电教学均采用中、外文2种语言详细解释。二是多媒体案例和外语教学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本课程一半内容是案例教学, 且案例尽可能多地使用外文。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案例教学主要是定期给学生观看外文的国际贸易专题片, 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能力, 拓展其知识面。三是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主要是提前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准备材料和思考性强的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准备发言稿, 并在课堂上进行大讨论, 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效果。

2.4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职学生具备可持续培养潜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院本课程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教学比重是理论部分的2倍, 并重点讲解实务案例和自身国际贸易操作过程中的经历, 此外对国际贸易实训的条件进行不断改善。高职学生也需要有科研能力, 考虑到高职毕业生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创新, 部分学生还要进行本科、研究生后续学历教育, 因此本课程特设了国际贸易论文教学, 教学内容为文献检索、COM-TRADE数据库使用和论文写作等。此外,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我院不同专业学生参加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自学考试、报关员考试的人数逐年提升。

摘要:基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高职院同行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实践, 本文作者发现该课程教学改革存在教学管理不合理、师资结构及质量有问题、实践教学不理想、考核方法落后和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 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8-02

作为中职学校,受高校扩招和中专生免收学费的影响,我校所招收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学生都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优良,且中考分数都是比较高的,老师教这样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的生源多数是贫困的农家儿女、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和不那么“循规蹈矩”者,无庸置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开设是在第三学期,学生处于老油条状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比如商务英语班,她们对英语的定级考试非常重视,对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不重视,甚至不予理会。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有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有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恶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生动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而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紧密联系时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出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次,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合于学生的案例。如果难度过高,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不能解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又会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再次,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是在电脑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思想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受新事物的影响大。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因此在案例教学时紧密联系时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09级学生讲解“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贸易化”这一知识点时,所举案例是2010年9月发生的福建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中方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符合国际贸易学科性质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置,并在角色模拟中,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外贸工作特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加快对惯例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并运用知识。比如在讲授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时,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交易磋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磋商环境,学生扮演磋商的主体全程参与磋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要教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能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经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瑞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实践,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 肖莉川《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12(07)

上一篇:电子商品购销合同下一篇:安保主管职责专题